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和认识不足: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和行为惯性,对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改革的要求。
2. 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失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关键岗位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核心资源流失,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3. 冗员和低效问题: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人员冗余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也制约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激励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普遍不够健全,难以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5. 决策机制不透明:国有企业的决策机制往往不够透明,存在着决策不科学、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给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带来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强对国有企业员工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推动观念更新和思维转变。
2. 建立人才引进和留任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留任机制,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增强人才竞争优势。
3. 推进裁员和分流安置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裁员和分流安置
措施,减少企业冗员,提高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制度、晋升制度、奖励制度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5. 强化决策监督和管理:加强国有企业的决策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决策机制,防止决策失误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6. 加强行业对标和交流:通过与同行业企业的对标和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发现自身不足并采取改进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本文将重点探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员工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员工激励机制不完善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员工多数享受稳定的薪资待遇,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创新活力不够。
建议国有企业建立起以业绩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如引入股权激励、绩效考核等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资本市场化进程缓慢国有企业改革中,资本市场化进程缓慢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垄断行业仍然存在,上市公司比例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
建议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上市进程,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四、管理体制不合理国有企业改革中,管理体制不合理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导致企业决策效率低,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弱。
建议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与决策灵活性。
五、腐败问题存在腐败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给企业发展和改革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建议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反腐败力度,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廉洁治理水平。
六、负债问题突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负债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较高的债务负担,影响了企业的资金使用和发展。
建议加强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债务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七、建议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建议国有企业改革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2: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化进程,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综合施策,找到合适的优化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管理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面就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建议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题一:效率低下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频繁受到行政干预,决策程序复杂、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管理效能不高。
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问题分析: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包括行政干预、决策程序复杂、管理体制僵化等。
行政干预导致企业的决策过程被政治因素牵制,使得企业无法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
决策程序复杂、管理体制僵化也使得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诸多束缚和不足。
优化建议:一、建立独立的企业管理体制,逐步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让企业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自主经营。
二、改革企业管理机制,简化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和灵活性。
三、鼓励国有企业引入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问题二:缺乏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问题分析:国有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内部存在腐败问题等。
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快速调整经营策略,不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也使得企业在市场上难以凸显竞争优势。
优化建议: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企业自主经营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
二、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监管,清除腐败现象,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和形象。
问题三:结构僵化国有企业结构复杂、体制僵化,导致企业运营不灵活,难以顺应市场变化。
问题分析:国有企业结构复杂、体制僵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过度垄断、资源配置不合理、内部利益集团的形成等。
企业过度垄断使得企业内部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企业管理不够灵活。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主要问题包括企业治理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才引进难度大等。
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企业治理、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治理,市场化,人才引进正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焦点话题。
虽然改革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是企业治理不规范。
由于诸如官员任职、老板百姓变换等原因,企业执行管理制度混乱,缺乏透明度,药丸的健懈感明显,甚至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企业治理,我们建议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明确企业职责,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私人资本难以进入,企业创新活力不足。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清理特权,引入多元化管理,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以达到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的目的。
最后是人才引进难度大。
国有企业由于其机构性质和规范性质,人才引进及培养一直是一个瓶颈。
虽然国有企业拥有前依然流量和不俗资源,但是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一直缺乏有效的办法。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加入国有企业。
总之,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
虽然目前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通过加强企业治理、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才能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改革关系到我国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本文探讨如何应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企业治理不规范。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正文:一、背景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在承担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
二、问题分析1、国有企业体制僵化问题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
由于制度安排不合理,一些国有企业在决策、管理和激励机制上缺乏灵活性,决策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佳问题一些国有企业由于管理不善、资源配置不当等原因,经营效益不佳。
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负债高企,面临着风险和挑战。
3、国有企业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相同行业的多个国有企业争相投资,在资源配置上造成了浪费,也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4、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不平衡问题一些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不平衡问题突出。
企业债务过高,资本金比例较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经营能力。
三、改革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机制。
通过实行联营、合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促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
2、改革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优化国有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治理。
建立健全独立的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层,规范企业决策程序,加强内部监管和审计。
3、促进国有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市场化竞争,推动国有企业优胜劣汰。
加强市场监管,打破行业垄断,防止国有企业利用行政手段排挤竞争对手。
同时,通过引导国有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推动行业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
4、改革国有企业负债问题优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通过深化债转股等措施减轻企业负债压力。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实施细则2、国有企业改革试点企业名单3、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文件全文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混合所有制:是指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产权结构。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寻找对策解决。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有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们的改革成果。
1.管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后,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一些管理混乱的情况,如:某些领导者滥用职权,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企业职工对企业领导信任度低,企业内部出现纷争等。
这种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国有企业仍然难以与市场化企业竞争。
2.经营问题国有企业在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下发展壮大,赢得了市场份额,却也因此而成为一些管理者的摆设,缺乏动力去创新改革,难以跟上市场的需求。
经营困难让企业无法做出好的投资决策,无法顺利转型,进而出现亏损的情况,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点。
3.财务和资产问题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财务问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之一,很多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甚理想,资产负债率也比较高,很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另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效率也有待提高,这也成为了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因素之一。
二、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对策去解决:1.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可以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理清企业的职权与责任,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激励机制。
(2)推进重大决策的公开决策,使企业决策透明度提高,避免管理者任意行事。
(3)开展职业培训,营造良好组织文化,通过培训和定期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益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然后改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高企业效益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手:(1)推行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仅扮演相应的调节者。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一项内容,旨在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建议两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突出问题1、管理体制不完善。
国有企业存在着组织机构过大、职责不清、管理层次繁琐等问题,以致生产效率不高、企业效益不佳。
2、产权不明确。
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非常复杂,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管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分离现象,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3、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国家垄断经济体制下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4、成本管理不严格。
国有企业在过去喜欢靠向政府追求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维持资金运转,其中就存在着成本管理不严格的问题,造成了企业的开支过大和浪费现象严重。
二、建议1、改革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应该通过全面优化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简化程序,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内部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2、清晰产权关系。
国有企业应当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权力关系清晰明了,在经济竞争中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利益。
3、增强市场竞争意识。
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意识,通过制度设计和市场竞价,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4、严格成本管理。
国有企业需要加强成本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支出,注重企业投资的效益,制定和执行科学的预算计划和企业经营计划。
总之,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认识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优化政策和制度,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企改革旨在推动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但在实
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改革进程缓慢:国企改革需要各个层面的配合和支持,但由于涉及到利益调
整和体制机制变革等复杂因素,改革进程往往较为缓慢。
一些国企面临的问题在改革中得不到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剧了改革难度。
2. 市场导向不明显: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国内市场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但一些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仍然以政府指令为主导,并缺乏市场竞争的动力和灵活性。
这限制了国企在市场中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3. 体制机制僵化:国企改革需要破除过去一些僵化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实
行灵活的市场化机制。
然而,一些国企在改革中未能及时转变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导致决策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4. 监管不到位: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监管部门的规范和督促,但一些监
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这给国企改革过程带来不确定性,阻碍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5.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国企改革需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能够自主实
施管理、自负盈亏。
然而,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未能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公司国企改革面临诸多问题。
为了推进改革进程,需要深入解决上
述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导向机制和监管机制,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实现国企改革的长远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推动企业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腐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腐败现象。
由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命脉中具有重要地位,腐败问题频繁出现。
腐败不仅会造成国有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公平竞争机制,影响国有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应对策略:1.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2.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推行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公正性。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的权责、监管和惩罚机制,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问题二: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竞争力。
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压力,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应对策略:1.打破垄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减少国有企业的垄断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参与,增加市场竞争。
2.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引进和人员培训,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激励机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竞争力。
问题三: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
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复杂,产权不清晰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决策低效。
应对策略:1.产权归属明晰: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产权法律保护,确保企业的产权稳定和权益受到保护。
2.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性的重要举措。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引入非公有制资本,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改革旨在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其竞争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围绕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问题分析1. 管理体制不适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
相对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引入非公有制资本之后,需要更加灵活、市场化的管理机制。
由于改革的深入和传统观念的局限,许多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上难以适时适应。
2. 所有者权益权责不清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同股东之间的权益、权责关系可能会出现不清晰的情况。
这种模糊的权益关系可能导致决策的难以达成,管理的混乱,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3. 投资与融资问题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存在着来自不同所有者的不同投资需求和融资渠道。
而国有企业通常依赖于国家资金支持,混合所有制后,如何平衡不同股东的投资需求,又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经营机制不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经营机制上存在较大的不完善之处,如经营成本、持股比例、分红比例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模式的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对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来说,完善管理体制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建立起更加灵活、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需要制定明确的所有者权益权责分配方案,明确不同股东的权益、权责关系。
这有助于减少决策的难以达成,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为了平衡不同股东的投资需求和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建立起合理的投资与融资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投资规划、融资计划,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企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挑战与机遇
国有企业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带来的机遇。
一、挑战1. 产权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产权归属。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着权责不分明等问题,导致很多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模糊不清。
这给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需要解决产权归属问题,确保产权明晰、权益明确、权责对等。
2. 制度转型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要进行制度转型。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运行方式较为僵化,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的有效运行。
3. 资本运作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资本运作。
由于国有企业数量众多,涉及面广,涉及资本规模庞大,资本运作问题十分复杂。
如何通过市场手段引入社会资本,提高国有企业资本的效益和运作能力,是改革的难点之一。
二、机遇1. 资源整合国有企业改革为资源整合提供了机遇。
通过改革,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各个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还可以通过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业升级。
2. 创新驱动国有企业改革也为创新提供了机遇。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外资企业,可以为国有企业带来新的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创新。
同时,通过改革还可以推动企业内部创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 国际化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改革引入外资企业,使国有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外投资、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经营。
三、结论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在改革中,需要解决产权问题,进行制度转型,实现资本运作。
同时,也需善于把握机遇,进行资源整合,推动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发展。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改革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采取措施来优化和完善国企改革的方案,成为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效率问题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企的效率,但是很多国企由于缺乏竞争和压力,导致企业内部的效率低下。
在人员安排、工作流程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重复劳动、人力投入过多等情况时有出现。
此外,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国企有成为“吃空饷”的现象出现。
2.经营理念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浸染着计划经济思想,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使得许多国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
此外,一些国企内部经营管理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整体动力不够,也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能力。
3.体制问题虽然国企改革动作不断,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体制上的缺陷。
譬如国企的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等。
再比如,公有制的存在也使得国企在市场中不够灵活多样化等。
4.融资难题为了更好的发展,借助外力助力提升公司业务,国企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国内金融市场的营商环境目前还不够健全,不同类型的国企融资渠道不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比较常见。
二、改进措施1.加强市场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国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市场化问题。
尝试通过减少行政干预政策、加快国企的市场准入、完善竞争政策等一系列市场化措施,推动国企在市场中的活力。
2.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国企需要降低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以多元化资金投入为出发点,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推动国企与金融系企业、投资公司合作,共同寻求资本的来源和应用,提高其资金运作和运作效率。
3.加强提高效能的管理国企在改革中需要提升各个方面的效率,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人力、物力、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探寻基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提升效率的做法,提高效益提升,向市场更为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合理、管理方式陈旧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管理层面上的职权分配、工作流程与分工模式、员工激励制度方案等方面均存在改善空间。
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因而常常无法有效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良好的快速发展。
2.企业效益不高国有企业缺乏市场驱动,因而生产力不高。
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比私营企业还要差,致使企业效益不尽如人意。
业务经验和运营管理方面受到了狭隘、顽固的管理思路的影响,致使企业在优化管理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欠缺。
3.管理方式陈旧很多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相对滞后,没有跟上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
缺乏新思想、新理念,致使企业管理方式陈旧,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需要。
企业内部无法实现高效、协调的制度化行为。
4.员工素质亟待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专业素养亟待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很多员工素质和职业能力与现代市场化时代所需的通用化素质、附加值较低。
缺乏跟上时代脚步的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得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均无法提升。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的产业发展管理机制,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稳定以及快速发展。
促进组织管理方式的提升,提高经营效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2.提高企业效益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资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必须以市场、制度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和改进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拓展力,并积极推进企业落地生产实践和深化经营发展研究,以改善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
3.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技术、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破除“一切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市场中心、人才为本、效率至上”的理念,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促进同类业务“共指标”、共荣发展,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落实”。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引入民间资本,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顺利推进。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改革主体不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主体不清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资委与其他股东之间的权责划分、经营决策机制等方面的不完善,导致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各方利益的博弈愈发激烈,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2.企业管理混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管理混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引入民间资本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往往因参股股东的不同管理理念和制度不同而陷入混乱状态,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决策分歧、利益冲突等问题。
3.股权结构不稳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结构不稳定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参股股东的数量众多,股权转让、质押、出资等操作频繁,导致企业股权结构不断变化,不仅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也容易引发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混乱。
4.监管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监管机制不完善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监管机制不完善容易导致各方利益的冲突和对立,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对策探讨1.明确改革主体要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改革主体不清的问题,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健全的改革主体和决策机制。
国资委应依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新的产权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并建立健全各参股股东之间的权责划分机制,真正形成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龙头的主导主体。
2.加强企业管理要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企业管理混乱的问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对于引入民间资本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公司章程、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组织机构,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和有序运转。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问题概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改革的进展和效果。
问题一:产权划分不明确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变更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与政府在产权归属方面存在争议,给改革带来了阻碍。
问题二: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决策机制不灵活,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多重矛盾,导致效益低下,盈利能力不强。
这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挑战。
问题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路径思考一:完善产权制度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和变更等工作,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确保各类产权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和监督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路径思考二: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应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
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推进企业的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路径思考三:推动市场化发展为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应从政府干预中解放国有企业,逐步取消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管理,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促进企业市场化运作。
同时,加大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结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完善产权制度、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市场化发展,逐步解决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央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核心利益集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防止权力、资产和资源集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企业掌握着政治和经济资源,导致核心利益集中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违背了改革初衷,而且还容易引发腐败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极其复杂,由于政府官员在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权力干预和干预的复杂性,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运营成本高昂,这样会限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3.国企不透明化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企业资产将很难被评估和监管,让外界不得不质疑这些企业是否在纳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国有企业要及时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猜测引发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改善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国企的管理问题是关键之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打造更高效、更规范的经营机制和体制。
2.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了有效监管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我国提出了“三重一大”制度,也就是资产清单、厂房清单、土地清单和人员清单。
这种做法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防止权力、资产、资源集中问题的发生。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企业要透明公开管理,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情况,而且也能增加部门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例如,企业应该公开资产情况、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引导外界关注企业发展与运作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国企改革总结存在的不足
国企改革总结存在的不足
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使其更加市场化、灵活和有竞争力。
然而,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监管
不到位,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被低价出售或私有化,使得国有资产的价值被低估或流失,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职工权益受损: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被迫关闭或
裁员,使得一些职工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一些职工失去了工作,或者在转制过程中没有得到合理的安置和补偿。
3.治理结构不完善: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
治理结构,但实际上一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仍然不完善。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力等问题,这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风险和隐患。
4.市场化进程缓慢:国企改革的目的是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
但实际上一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仍然缓慢。
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行政干预、垄断经营等问题,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创新力受到了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加强国
有资产的监管、完善职工的安置和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国企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更加积极的效果。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僵化、效率低下、利润不足”的困境,需要进行改革和转型。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顺利进行改革,并且取得实质性成效,成为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问题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治理结构不合理。
传统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通常由政府主导,管理决策权过于集中,而且难以发挥市场的机制作用。
这种结构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反应和灵活经营,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资本市场不发达。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引入各种社会资本,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企业上市、配股、债券发行等多样化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国有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3. 企业文化融合难度大。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员工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实现文化融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利益博弈难以化解。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存在着利益博弈的问题,如何合理化解各方的利益矛盾,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以上问题表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改革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应该逐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公司化治理结构,并逐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方式,实现企业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反应能力。
2.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要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改革和完善,尤其要加强股权市场的发展,培育各类投资主体,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融资机制,满足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1.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2.问题分析2.1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2.1.1 高层领导职责不明确,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2.1.2 中层管理层次过多,执行效率低下2.1.3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员工积极性不高2.2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2.2.1 国有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债务压力较大2.2.2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金运作效率低下2.2.3 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限,难以满足企业需求2.3 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2.3.1 缺乏市场导向,产品和技术创新不够2.3.2 内部创新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2.3.3 缺乏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渠道2.4 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不强2.4.1 缺乏竞争意识,市场营销能力不足2.4.2 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产品定价难以实现市场化2.4.3 老旧产能淘汰落后的困难较大3.建议3.1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3.1.1 规范高层领导职责,加强决策透明度3.1.2 精简中层管理层次,提高执行效率3.1.3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3.2 优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3.2.1 多元化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3.2.2 优化资金运作,提高资本使用效率3.2.3 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满足企业需求3.3 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3.3.1 增强市场导向,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投入3.3.2 建立健全的内部创新机制,留住人才3.3.3 推动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3.4 加强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对接3.4.1 提升竞争意识,加强市场营销能力培养3.4.2 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实现产品定价市场化3.4.3 推动老旧产能的淘汰更新4.结束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前言:2005年3月16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了部分人员听取了清华大学魏杰教授的讲座,题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根据建议,资讯分部整理了讲座的录音,通过OA与大家分享。
因工作疏漏,原版本中出现错误,特此作出更正,并为此造成的大家理解上的误会表示歉意。
此外,为了读者更好的理解,根据原录音也增加了部分内容。
感谢集团公司财务部、董事会工作部的领导和同事们的细致和关注。
为方便大家识别,所有增加和修改的部分均以红色标出修订或添加的痕迹。
敬请留意。
魏杰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1952年生人。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国务院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室主任等职,兼任全国13个省市经济顾问、15家企业经济顾问。
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导之一,1993年在经济学界第一个提出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彻底分开的治理金融秩序建议,受到了有关方面“启发很大”的高度评价。
最近的研究方向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企业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内在结合及互动性,企业中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内在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现,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约束性的体制表现等。
主要学术观点主张微观放开,注重产权制度建立,宏观调控走向科学化;强调市场制度及财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适当缩小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强调思考和研究企业问题要着重于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战略选择和企业文化塑造。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一、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问题大家看到,温总理的报告中关于国有体制改革的第一个要点就是: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
我们的国有经济之所以缺乏活力,是因为它进入了它不应该进入的领域。
在某些领域,并非国有经济的强项。
比如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中行优惠”“中航油”事件(注:指中航油在新加坡投资成品油期货市场失败造成巨额债务危机及巨额国有资产损失的事件——整理者注),像这种非常高风险,受市场波动非常快速的领域不适合国有经济的进入。
而在某些领域,适合国有经济的介入,我们反而要进去。
所以说,要解决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问题,解决国有经济进与退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重点。
怎么调整?我认为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凡是不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我们改进的方向应该是非国有化,即要解决国有企业在这些领域大规模地退出的问题;第二个要点是,凡是属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我们改进的方向应该是股份化国有化。
但在这些领域,我们应该不再搞独资国有企业,而要发挥混合经济的作用,也就是这部分企业改进的方向是股份化。
去年两家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了股份化改制。
我估计2007年以前,四大国有银行统统要走向股份化。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今年开始,外资已经可以全面进入我国的金融领域,呆坏账率较高的国有银行将受到冲击——若我国百姓的储蓄流向外资银行,我们将会很麻烦。
我国一直未加入巴塞尔协议就是因为我们的国有银行一直未能达到国际认可的资本金充足率水平,一般认为,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不得低于8%,5%以下就得宣布破产。
所以,银行业对外全面开放后,老百姓的钱大规模流向外资银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问题产生之前解决问题它,要在07年以前务必完成四大国有银行的改制。
大家想想,连银行都这样,更不用说其他领域了。
国务院最近发布“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36条”,甚至把所谓“国防建设”等项目都向非公有制经济准入放开。
所以即便是属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我们也不再搞独资国有企业。
这也是我们国际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独资国有企业已经不适合国际化的进程,所以我们要进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调整的要点即我们说的“两化”——非国有化和股份化。
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遇到三个了麻烦:其一,国有资产的定价问题,即我们说的资产评估。
非国有化、股份化都面临此问题。
按国外投资银行理论的说法,任何一个资产同时拥有两个价值:资产的管理价值和资产的交易价格。
资产的管理价值——由投资成本决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叫投资成本法;资产的交易价格——由盈利能力决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叫资产收益法。
此二法如今已是国际惯例。
现在我们讨论的国有资产的定价,用的其实是资产的交易价格。
现在我们的误区就是:在现实中顽固地坚持投资成本法。
当国有资产交易时,达不到原始的投资数量,我们就称之为“国有资产流失”。
而实际上,有很多根本不是流失的问题,而是定价方法出了问题:决定一项资产能卖多少钱的,是资产的盈利能力,而非原始的投资成本。
所以在讨论“国有资产流失”这一问题时,我呼吁我们的政府、企业研究一下,首先确立一个准则,即定价的准则。
从而可以明晰地判断:什么叫流失,什么叫不流失。
在国外,尤其是对于跨国资产的交易,董事会会制定严格的收购程序,其中的一条原则是:资产定价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即使用资产收益法定价。
我们要走国际化道路,应努力向这一方面作调整。
其二,现有国有资产的负债问题。
这一问题无论是非国有化还是股份化都要面对。
国际惯例是,“债务跟着资产走”,即收购资产则承担相应的债务。
但我们的好多国有资产根本不是“债务”,而是“债务负担”。
大家注意,“债务”与“债务负担”不是一个概念。
“债务”是指正常负债,“债务负担”则指的是非正常负债。
比如纺织行业,最高负债不能超过40%,超过了就称之为“债务负担”,就是非正常负债。
我们很多的国有企业是“债务负担”,而按照国际惯例,“债务负担”是不能“跟着资产走”的。
所以我们的改革还需要多走一个环节,即先把“债务负担”转变成“债务”,然后才是“债务跟着资产走”。
怎样把“债务负担”变成“债务”?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增加资本金来降低负债(率)。
两大国有银行就是使用这种做法,注入了450亿美金,提高资本金比例,相对降低其负债率,然后按照股份制要求进行改革。
该办法很好,但它的使用范围较小,原因简单——没那么多钱。
“债转股”是另一做法,其实也是变相的增加资本金;第二种做法是,用资产本冲销债务,即把债务冲销到正常负债(水平),然后“债务跟着资产走”。
这叫“债务与资产的重组”,有时也叫做“资产与债务的交易”。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是正确点的做法。
这里要提醒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些所谓“零资产收购”,其实并非“国有资产流失”,儿时而是因为这些企业资不抵债了。
我们有必要树立这样的观点,即和物权一样,债权也是资产;第三个办法是,逃债,即将不良资产转移到亏损的老企业身上,而将优良资产剥离出来。
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国家办的企业出了问题应该由国家来承担,若这样转移,就等于把损失转嫁给银行存款人。
而银行的存款人基本上是靠老百姓,这种转嫁就等于把老百姓的存款给冲掉了,搞不好会出现金融危机。
坚决不允许这样做,。
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吸取韩国的教训。
我们国内金融市场比较稳定,人民币很坚挺,这是我们的优势。
但要维持这种优势,就要求我们千万不要总是去冲银行的债,若都去冲银行的债,就会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就会出大问题。
其三,员工身份转变问题,该问题涉及面最广。
国有企业对员工负无限责任。
而股份制企业对员工只负有限责任,即只提供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
而有限责任就要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算账的问题,社会保障怎么算。
平稳的改制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建议算的时候不要算来算去都算到国有资产里去,应该尽量多算一点给职工。
目前我们国家资本的力量太强大了,而劳动力的力量太差弱小,应该有一个组织来代表劳动力说话。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什么叫“和谐”?就是两种力量达到基本平衡。
政治和谐,资本和劳动力也应该达到和谐。
以上三个问题将贯穿于国有体制改革的始终,我们应该不断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直到国有体制改革的最终平稳完成。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部问题关键性的问题,是怎样对待人力资本。
激励和约束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市一个很大的问题。
首先应明确,“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是不同的概念:劳动性质的岗位,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它泛指普通员工;资本性质的岗位,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本,它人已经是被作为资本来看待了。
具体来讲,人力资本主要是指职业经理人、技术创新者等人。
在现代的社会,对人力资本的把握程度,将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
关于怎样对待人力资本,我这里主要讲两个问题——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本约束机制。
第一个问题,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过去我们对此不够重视,而现在我们须强调,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国有资产才能增值保值。
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的激励。
我们要把它当作资本来考虑,与人力资本对应的回报方式是薪酬制度(而作为人力资源的劳动力的报酬则是--工资制度)。
薪酬制度组成部分有五个方面:组成部分一,基本薪酬,这与岗位责任的价值相对应;组成部分二,激励薪酬,这与超额完成责任的价值相对应;组成部分三,职务消费,当责任和利益共同约束时,这一部分钱的使用效率最高;组成部分四,股权收入。
注意应与mboMBO(管理层收购)相区别。
也要与员工持股相区别。
国外工会搞员工持股,是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但不适合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组成部分五,福利补贴。
我们一定要吸取过往教训,重视此问题,做到薪酬平衡。
制度的设计要合理。
该给的不给,会导致花了不该花的;该给的不给,会导致拿了不该拿的;该给的不给,还会导致干了不该干的。
同时还会影响做事的积极性,降低效率。
我们要正对人力资本的特点,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
如今外资的进入,对人力资本的争夺也日趋激烈。
外资企业的高层管理层的本土化,已经是国际惯例,这就要决定了他们进来后,必然会大规模收罗本土人才,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压力很大。
经济利益激励,关键是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
2、权力和地位的激励。
在国外,CEO——首席执行官的权力相当大,我的概括是百分之百的总经理权力加上半个董事长的权力。
而这一职位是作为人力资本的岗位来设计的,这标志着人力资本地位的极大的提高,已经不是“高级打工仔”,已经是作为“资本”存在。
3、价值理念的激励。
首先,要让整个企业认可人力资本的范畴,这需要价值理念的渗透。
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倡“差别理念”,要告诉员工,人在人格和人权上是平等的,但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
人的能力差别决定分工的差别,这是合理的。
天赋加后天教育,成就了人的综合能力。
经济学强调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均等;其次,分工差别决定收入方式的差别;最后,收入方式的差别决定收入水平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对人力资本的约束问题。
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约束机制的建设。
1、企业的内部约束。
1)制度约束。
授权权限;应用硬预算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