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中国古时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中国古时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一、教师需具备一流的道德学识水准《学记》为当时的国家设立了一个教学计划,提出了大学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程序:“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做小成。
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
”《学记》以“知类通达”为学习的最高目标,照后世著名学者王夫之的解释,就是“通所知以达于行”,这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极高,《学记》还认为:“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
”通过这样长期的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道德学识水准已达到了理想化的程度,可以想见,作为执掌当时的最高等教育并由君王认真考察挑选的教师,当然需具备更高的道德学识水准,具有在当时国家级的可比性。
我们知道,先秦时期教育并不普及,名师如孔子,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成才率似乎也不高,而其中“可以为师”的好象没有几个人,汉代专置五经博士,由他们任大学教师之职,道德学识水准要求极高,选拔也极严,全国仅十余人。
《学记》还这样描述了古代君王对教师师德的敬重:“古代君王以选择教师为首要任务。
”“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
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
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
根据礼制,教师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
”应当说,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极为崇高的,很多方面甚至于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政府官吏。
这当然与教师所具备的道德学识水准紧密相关。
二、教师需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流的道德学识水准并非作为教师的唯一条件,《学记》还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
论古代汉语教师的素质
论古代汉语教师的素质
古代汉语教师的素质同样重要,其影响着古代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古代汉语教育的发展。
因此,古代汉语教师个人的素质也被视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古代汉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水平。
古代汉语是一门复杂的语言,所以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汉语能力,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还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言,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表达,从而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和理解。
其次,古代汉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和职业道德。
教师们要有足够的教学素养,能够恰当地把古代汉语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尊重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
此外,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能偏离教育的初衷,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意见,具有友好的教学态度,以及具备责任感和耐心。
再次,古代汉语教师应具备充足的学术知识和教学经验。
古代汉语语言的研究非常深入,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学术知识,使其能够系统地研究和整合古代汉语语言和文化,传授给学生。
此外,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并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教授古代汉语。
最后,古代汉语教师应具备优秀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秀的学术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地研究古代汉语,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帮助教师运用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时开展教学创新,同时扩大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古代汉语教育的发
展。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教师的素质包括汉语水平、教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学术知识和教学经验、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古代汉语教师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更多学生学习古代汉语,从而促进古代汉语教育的发展。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该做些什么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该做些什么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哲学、古代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够深入理解和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语文教师要有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熟悉古代文学作品,并且能够准确把握其中的艺术特点、思想内涵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语文教师要有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力。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更需要教师能够创新方法和手段,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阅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
第四,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吟唱、古代文学作品的改编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语文教师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传统文化是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与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探索,展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具备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够真正做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中国传统文化讲师岗位
中国传统文化讲师岗位
中国传统文化讲师岗位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职业。
这个岗位的主要职责是传授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讲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
他们需要熟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就,掌握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哲学思想,并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授课风格。
除了专业知识外,中国传统文化讲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文化概念和历史事件讲解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背景,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讲师的岗位上,还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交流,新的文化现象和观点不断涌现,传统文化讲师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观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讲师岗位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
它需要从业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社会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教师基本功考核幼儿园
传统文化教师基本功考核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师在幼儿园的基本功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功。
首先,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熟悉这些内容,并且对其中的原理、特点和价值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灵活运用,给幼儿传达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传统文化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
幼儿园的教学是有其特殊性的,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文化教师需要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才能够将传统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并且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除了以上两点,传统文化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
教育是一项艺术,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出色的教育能力。
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传统文化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向幼儿传达知识,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传统文化教师还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与园内的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教师在幼儿园的基本功考核需要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才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我对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刻印象,是从我的中学语文老师李老师身上开始的。
那时候,他就像一个装满传统文化宝藏的神奇盒子,每次打开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有一次,学校组织诗词朗诵比赛。
李老师负责指导我们班。
他站在讲台上,激情满满地说:“同学们,诗词可是咱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这次比赛咱们得好好展现出它的魅力。
”他先给我们讲起了古诗词的格律,什么平仄、押韵,讲得那叫一个详细。
他一边在黑板上写着例子,一边说:“就像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光’和‘霜’就是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这时候,班上的调皮鬼小明举手问道:“李老师,这些格律这么麻烦,古代诗人写诗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头疼啊?”李老师笑着回答:“小明啊,对于那些大诗人来说,格律就像他们手中的魔法棒,运用自如。
就像杜甫,他的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却又能在这格律之中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宏大的意境。
我曾经专门研究过杜甫的诗,他在写《登高》的时候,那对字词的锤炼,对格律的遵循,同时又把自己年老多病、漂泊异乡的愁苦融入其中,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排练过程中,李老师还会给我们讲诗词背后的故事。
他说:“同学们,每一首诗词都有它的灵魂。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当时和弟弟苏辙分隔两地,在中秋之夜,他望着那轮明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才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说着,李老师还轻轻吟诵起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把我们都带到了那个月圆之夜,感受着苏轼的思念。
除了诗词,李老师对传统礼仪也颇有研究。
有一回,学校举办文化节,有一个传统礼仪展示的环节。
李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同学参与其中。
他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古代礼仪的各种细节,从站姿、坐姿到行礼的手势。
他说:“你们看,这古代的拱手礼,男子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表示恭敬。
这可不能弄错,不然就失了礼仪的规范。
”有个同学好奇地问:“李老师,这些礼仪现在好像不怎么用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呢?”李老师认真地说:“这些传统礼仪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形式有所变化,但它所蕴含的尊重、谦逊的精神是永远不过时的。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陕西省商洛市小学 郭梅芳家乡的梨园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竹市镇金龙完小 许荔蓉我的家乡在竹市镇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那里有一座座高大的楼房、一排排整齐的厂房,那里有美丽可爱的校园,然而,更惹人喜爱的是那片茂密的翠冠梨园。
我的家乡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却种植了大面积的翠冠梨树,步入梨园,梨树整整齐齐,一眼望不到边。
春天,满园的梨花开了,远远望去,多得像天空中的繁星,白得像冬天的白雪,美丽极了。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来这里赏花、吟诗、拍照。
每逢盛夏,我的家乡都洋溢着一种气息,清清爽爽的,沁人心脾,这就是梨的味道。
熟透了的梨子,有的像小黄灯笼,有的像个大灯泡,挂满枝头,和那茂密的绿叶组成了一把小花伞,真是惹人喜爱!这时候的梨树金黄金黄的,让人看着都垂涎欲滴。
乡亲们都在扎着头巾、弯着腰在梨树下乐呵呵地忙碌着。
如果你这时候来到我们的梨园,热情好客的乡亲们一定会削一个大大的梨子让你尝一尝,你也一定会禁不住咬一口,汁水会顺着牙缝缓缓滑入咽喉,清凉的感觉瞬间蔓延整个身心。
家乡梨园种植的梨叫翠冠梨,也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梨,是绿色无公害的水果,翠冠梨是我家乡的特产,更是乡亲们致富的法宝。
我生长在这美丽的富饶的家乡,我感到无比自豪!(指导教师:唐小容)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幼有所育,幼教质量是关键》的评论员文章,文中指出我国幼儿教师的“数量”“质量”难题仍是困扰学前教育发展的“紧箍咒”,说到底,幼有所育,教师是关键,让“爱岗敬业”“有爱心”成为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
幼教如此,小学教育亦是如此,特别是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思政课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思政课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瑰宝。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具备扎实的学术素养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潜心研究,我们才能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同时,我们还应该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介绍和解读,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固守传统,而不能与时俱进。
相反,我们应该把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通过创新和转化,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实践和体验。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真谛。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传统节日庆祝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
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广大思政课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个老师应具备什么素养礼仪知识
一个老师应具备什么素养礼仪知识作为一名老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礼仪和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榜样。
那么,一个老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礼仪和知识呢?1、教育教学素养首先,一个老师首先需要具备的是扎实的教育教学素养。
这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熟练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只有教育教学素养扎实的老师,才能在课堂上展现出高超的教学水平,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2、师德师风除了教育教学素养之外,一个老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良好的师德可以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具备良好师德的老师,必须言行一致,凡事以学生为先,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
3、沟通能力一个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还需要与家长、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老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功能。
4、人际关系一个老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老师还要与同事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5、学科知识最后,一个老师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只有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教学生,指导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同时,老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保持对学科知识的热爱和热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综上所述,一个老师需要具备的素养、礼仪和知识众多,包括教育教学素养、师德师风、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和学科知识等方面。
老师为人和善中国文化素养
老师为人和善中国文化素养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为例,探讨其与教师人格修养的关系。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有墨香的优雅。
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
不论是语言还是行为举止,甚至于一颦一笑,都有一种书卷气自然流露。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课堂上,有一个小孩子闹得不行了,老师讲不下课去了,忽然停住讲课,他说:“同学们,我现在不讲了,大家看××。
”于是大家就都看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也不说话了,老师接着说:“同学们,如果拿刀子扎你们的话,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如果拿刀子扎××的话,白刀子进去黄刀子出来。
”二三年级的孩子,都愣了,怎么回事?老师马上点题了,“他就是一肚子大粪呀!”那个孩子当时脸涨得通红,想跟老师对骂的,但是孩子还是控制住了。
老师的这一句话,虽然当时制止了孩子淘气的行为,但他可能一生都会记得“白刀子进去黄刀子出来”这句话,会一辈子仇恨这位老师。
在这里,且不说老师的语言有多么粗俗,最直接反映的就是教师的人格修养不够。
众所周知,教育的根本在教师,教师的综合素养左右着教育的走向及其最终成败。
在一切素养中,教师的人格修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做为教师的人格修养,其组成应该有四个最基本的因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性品质、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不仅表现在仪表、仪容、教学语言和风格方面,更应该表现在道德品质、生活情趣、师生感情等方面。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必须要广博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与成长因为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的浇灌,而一直保持澄澈清明的状态。
“下面我们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为例,探讨一下其与教师人格修养的关系。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即爱人,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首先,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
他们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
同时,他们还应当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其次,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
他们应当熟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此外,他们还应当具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以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最后,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他们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们应当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发展,并能够为学生提供热情、耐心、尊重的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老师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道德修养。
这些素质的综合发展,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传授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传统教育中教师素养的关键因素
传统教育中教师素养的关键因素教师素养是传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位具备优秀素养的教师,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素养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技能、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和情感体验。
教学技能是教师素养的基础,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一位具备出色教学技能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是教师素养的首要任务之一。
除了教学技能,教师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学识,保持对所教学科目的深入了解,以便能够向学生传授准确、全面的知识。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位具备良好品德和高尚道德的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工作增添温暖与活力。
最后,教师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只有在温暖、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因此,教师的情感体验在传统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教学技能、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和情感体验是传统教育中教师素养的关键因素。
只有不断提升这些方面的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引导学生茁壮成长。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认识到这些关键因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1. 引言1.1 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责任感、修养和榜样力量,对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起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儒家文化提倡仁爱之心,即心怀仁爱之心,待人宽厚仁义。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作为引导学生的重要角色,需要表现出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儒家文化还强调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该抱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尽职尽责地教育学生,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期望。
儒家文化提倡修养和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儒家文化强调树立榜样形象,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儒家传统文化为当代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道德指引,对于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具有重要意义。
1.2 师德师风对教师的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教师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操守。
师德师风的建立和培养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和本质所在,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一个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不仅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也能够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
师德师风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师德师风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教师更加珍视教育事业,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师德师风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注重培养和弘扬师德师风,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影响力。
2. 正文2.1 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教师的启示儒家注重教育和修养。
古代儒家强调“教无常师”,即教育不分贵贱,不分长幼,这启示当代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儒家强调仁爱之心。
国学讲师须具备的素质和礼仪风范
国学讲师须具备的素质和礼仪风范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照圣人的教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奋斗。
3、要强化匡正世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行合一。
4、心存感恩古圣先贤,社会大众的精神。
5、讲师要具备领导者的理念垂范,为自己培养磁场。
6、讲说不离自性,引经据典要查出处,认真感悟经典,把专题内容悟深、讲明、契机、不离主题,印证恰当点题。
7、演讲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声音语调、抑扬顿挫,随着主题内容做感情上的投入。
8、要多注意天时、局势、社会变迁的脉动,藉之引导和讲道有辉映对比。
9、不批评任何宗教,不以人事做比喻,不涉政治立场。
10、守时守信准时上下课,把握时间,讲说中多注意提纲的进行,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学内涵和文学底蕴。
11、仪表要做到:
(1)精神振奋,面带微笑
(2)台风稳健,活泼大方
(3)服饰端庄,态度温和
12、要做到“六要六忌”
六要六忌
要谦逊无我,诚恳纳众忌骄矜傲慢,自恃才华
要言行一致,精进正己忌言过其实,力行不够
要寡欲明心,涵养气质忌养尊处优,自抬身份
要灵巧慧解,从容无碍忌轻薄暴躁,言行错谬
要默识博闻,明达经义忌固执拘泥,因谏生怒
要内心清静,专心演讲忌临渊羡鱼,患得患失。
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_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_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优秀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同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师对同学的影响经常是终生的。
一个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的老师会使同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让课堂布满活力。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老师生活在这个纷繁简单的大千世界中,难免会有不快乐的时候,但一进入课堂,就应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同学。
本文前面提到过的那位老师总结了这样一句话:人肯定要善待自己,由于人生短暂;人肯定要善待他人,由于今生有缘相识,来生不肯定相见。
这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朴实、透着深刻的哲理的语言。
作为老师,不能把同学当成路人,而要尽自己所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他们。
黑格尔曾有保留地确定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这个命题,并做了思辨哲学的解释。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
世界上的万物都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乐观、豁达乐观向上的老师在给自己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必定会使同学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把握科学学问和从业技能,学会人生哲学,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这对他们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着乐观的作用。
优秀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的职责,为师者应当牢记。
社会经济进展对高等职业训练的进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稳定规模,提高质量',这实际上就是对保证人才培育质量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依据高等职业训练对人才培育规格的要求,具有"双师素养'的老师(也作"双师型'老师)要在师资队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老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学问,又要有丰富的生产阅历,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
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现象固然堪忧,但并不是不可救药,相反就更加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传统的道德进行现代意义的注释, 强调现代社会中对个人, 家庭和社会的道德和责任,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了解传统道德的优点与长处,进而接受传统文化与道德,并受此影响,形成了好的有传统底蕴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道德风貌。
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任重而道远。
二、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与专业素养有了如此堪忧的学生现状,就越发凸显出了语文教师在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学生们的养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学生,以行动带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熏陶与影响。
不是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叫“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吗?教师只有自身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素养达到了一定高度,才有可能去真正对学生有好的导向作用,一个传统素养薄弱,充满现代功利色彩的教师永远不是一个合格的教书育人者。
古人将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真正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方面应具备如下能力:能力一:具有较为丰厚的传统道德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真正继承者和传播者。
前几年关于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有过热烈的争论,甚至有惊人之语云“语文教学,误尽苍生”,屎盆子一下子扣到了语文教师的头上,不仅如此,语文的教学的效果也是低效的,甚至更低效。
这“低效”后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非常让人担忧的一个现实是——语文教师素质的下滑,尤其是道德素质的下滑。
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全面提升教师道德文化素质,必须从__数千年优秀的传统道德中去寻找出路。
当代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传统文化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学术方向。
教师应具有的文化素养有哪些
教师应具有的文化素养有哪些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教师在承担教育使命的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那么,教师应具有哪些文化素养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了解丰富多元的文化知识,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比如,教师应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当代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在教学中融会贯通,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其次,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文化品位。
作为学生的楷模和引领者,教师的品位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优雅高雅的品味,引导学生关注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再次,教师应具有独立的文化思想。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导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不受局限于传统思维,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此外,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熟悉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
最后,教师应具有人文关怀的文化情怀。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教师应该怀有一颗温暖的心,关注学生成长,倾听学生心声,关心学生生活,激励学生实现自我。
教师的文化情怀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
综上所述,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文化品位、独立的文化思想、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人文关怀的文化情怀。
只有具备了这些文化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成为栋梁之才。
愿每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过程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育人育德,成就一片璀璨的未来。
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三字经》一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在佛法讲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肯定人性本善、人是教得好的,这非常重要!老师必须对这个有信心,才能把学生教好。
古人教学,主张一门深入,不主张同时杂学多门。如《弟子规》所说的“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研究学问要专一、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又古人重视读诵,开启悟性,如朱子《童蒙须知》里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如果对这些教诲没有信心,自己就很难坚持做下去,也很难坚定地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规范去做。
三、放下痴
传统文化老师必须明白修身与教学的道理;要从古圣先贤的教诲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智慧,特别要熟读四书五经,具备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的正知正见;而且要有清晰的教学理念、浓厚的人文功底和饱满的献身精神;特别重要的是,必须能够掌握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
学生的根基千差万别,不能千篇一律地对每个人都教一样的课程;那是把教育僵化,会扼杀不同方面的许多人才。所以一定要因材施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要背诵许多经典才是好的,要看学生是不是这方面的根器。所谓“行行出状元”,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他们个人的特长,例如,对于具有艺术天赋与兴趣的学生,就应该引导他们走向艺术;对于技术方面具有天赋与兴趣的学生,就应该引导他们走向技术……余此类推。如果很死板地要求每个学生只能背诵经书,那会埋没了许多特殊的人才,非常可惜!这也是有些传统文化班发生问题的地方。
古代文学教师素养分析
古代文学教师素养分析
教师素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位古代文学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卓越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地在古代文学教育中发挥作用。
一、深厚的文学功底
古代文学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熟知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流派、作品特色等,掌握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精髓。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
古代文学不仅涉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教师掌握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三、丰富的教学经验
对于古代文学教育,教学经验是十分重要的素质。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四、卓越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古代文学教育需要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实现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卓越的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持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能力,以期更好地完成古代文学教育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主法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同修: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祭祖法会。
祭祖的目的是缅怀祖德、提倡孝敬、知恩报恩。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最重要的使命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下去,这是报答祖宗恩德的最佳方法。
欣见国内外各地兴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这是很好的现象。
然而,有些传统文化学习班出现一些令人忧心的状况,影响到一般人对传统文化的观感,不能不加以关注。
这些问题往往跟传统文化的老师素质有关,所以我想借着这个机会,谈谈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我们一直在谈,最关键的在于老师:老师必须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能教学生。
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的所谓“传统文化班”,办得不如法,问题很大的成分在于老师——老师本身没有真正力行传统文化,没有以传统文化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怎么能把学生教好?不要以为什么人都能来做传统文化的老师,要知道“误人子弟,罪业极重”,比庸医杀人的罪还重,因为你是断人的法身慧命!传统文化老师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内要学释迦牟尼佛,放下“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外要学孔老夫子,表现出“温良恭俭让”这五德。
一、放下贪传统文化老师如果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这四种当中,只要贪任何一种,就很难把老师做好、很难把学生教好。
《礼记·曲礼》说“欲不可从”,告诫人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
欲望是无底深坑,人一旦被欲望掌控,成为欲望的奴隶,理智就受到了蒙蔽;嘴上仁义道德讲得再好,都是假的,因为他自己根本做不到。
这样的人很容易丧失“师德”,失去了为人师表应有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所以《大学》讲明明德,第一步就是要“格物”:革除自己的物欲;至少要做到《曲礼》讲的节制自己的欲望,把精神和时间投注在学习与落实传统文化上;这样才能“致知”,开显自己本有的智慧。
然后才谈得上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传统文化老师必须具有承传传统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时时不忘这个崇高的发心,并且时常读诵古圣先贤的经典,具体落实《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时常亲近良师益友,才能保护自己,不受财色名利的诱惑。
《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过认真学习传统文化而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之后,就不会受到物欲诱惑而变节,就像《礼记·学记》所说的“强立而不反”:遇到事情不会迷惑,不会违背师道。
这样的人,才是理想的传统文化老师。
二、放下瞋传统文化老师如果自身欠缺涵养,容易发脾气,甚至把怒气发泄在学生身上,无论是以体罚或责骂的形式,都会伤害到学生,让学生内心产生阴影,严重的时候甚至造成学生人格的扭曲,因而排斥传统文化。
这样的老师不是在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在破坏传统文化!《周易》说:“君子以惩忿窒欲。
”君子的基本涵养是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论语》讲“不迁怒”:不要让怒气在心中继续迁移发展,更不能发泄在别人身上。
老师必须充分落实“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德行,学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老师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反省,检讨改进,而不是怪罪在学生身上。
掌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智与涵养,这是传统文化老师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
老师对学生必须充满爱心和耐心:有爱心,就会有高度的教学热忱,会真心去了解和体谅学生的状况,发挥同理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采取关怀和鼓励的方式,避免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言语与行为。
有耐心,就会心平气和、不厌其烦地开导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与提升。
做老师的人,最忌讳急于求成,最忌讳互相攀比。
如果传统文化老师落入这样的执着当中,就很难保持平衡的心态,很难避免思想言行落入偏差,就会给学生不必要的压力与要求。
这种不理智的做法,最终受害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传统文化的美好声誉。
这样做也是在破坏传统文化。
三、放下痴传统文化老师必须明白修身与教学的道理;要从古圣先贤的教诲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智慧,特别要熟读四书五经,具备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的正知正见;而且要有清晰的教学理念、浓厚的人文功底和饱满的献身精神;特别重要的是,必须能够掌握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
学生的根基千差万别,不能千篇一律地对每个人都教一样的课程;那是把教育僵化,会扼杀不同方面的许多人才。
所以一定要因材施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要背诵许多经典才是好的,要看学生是不是这方面的根器。
所谓“行行出状元”,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他们个人的特长,例如,对于具有艺术天赋与兴趣的学生,就应该引导他们走向艺术;对于技术方面具有天赋与兴趣的学生,就应该引导他们走向技术……余此类推。
如果很死板地要求每个学生只能背诵经书,那会埋没了许多特殊的人才,非常可惜!这也是有些传统文化班发生问题的地方。
懂得因材施教的老师,会去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个别地加以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能够加以肯定,给予学生信心,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质,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能够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人生发展方向的老师,就是明师。
老师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而不是填鸭式的。
就像《学记》所说的,老师应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加以强迫(不能强迫学生接受;不必强迫学生马上明白——戒除急躁);勉励学生上进,但并不压制学生的发展;启发学生的悟性,而不要将结论和盘托出(不能把学生的悟门堵死了)。
如果能够这样教学,达到的效果就是“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只加引导而不强迫,学生则学得很欢喜;善加勉励而不压制,学生则容易发展自己的潜能;只加启发而不尽说其义,学生则能进一步深思穷究,开发悟性——这样的老师才是具备教学的智慧,善于教导学生。
四、放下慢无论老师多么优秀、成绩多么辉煌,都不应傲慢,而应该谦虚。
《曲礼》说“敖不可长”:傲慢心不可任其扩大。
一个人傲慢心重,不懂得尊重别人,这样的心态已经很危险了;如果还不知道自我警惕,终究会变成自私、刚愎、残暴的个性!何况傲慢心增长一分,诚敬心就减退一分,不能不戒慎小心!《论语》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一个人即使有周公一样的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吝啬,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老师必须诚敬谦和,虚心有礼,乐于接受别人的劝告,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
如果自以为高高在上,倨傲而不听劝谏,牯恶而不肯悔改,那是不足以为人师表的。
老师必须有教无类,平等公正地教育学生,对学生不能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对待。
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以符合人性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如果一味追求高分数、高表现而不择手段,忽视学生的人性尊严与人格发展,那是畸形的教育,不是健全的教育,当然违背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
古代私塾中有体罚制度,但那不是让老师发泄怒气,而是老师出于善意,节制学生的顽劣,以及加深学生的记性。
因此体罚必须很有节制、很有善巧,才不致造成学生身心的伤害。
即便如此,古人还是有“七不责”之教,很值得借鉴。
即使只是责备学生,都必须避开这七种情况:(一)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二)愧悔不责:假如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再责备了。
(三)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眠,要么噩梦连连。
(四)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
假如此时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五)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状态,假如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马上堵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六)悲忧不责: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七)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此时更需要父母师长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这“七不责”的古训非常重要,做老师的人必须铭记在心,切实遵守。
五、放下疑学习传统文化和学习科学不同:学习科学注重怀疑,学习传统文化则必须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有坚定的信心,不能怀疑,做老师的人更是如此。
《三字经》一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在佛法讲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肯定人性本善、人是教得好的,这非常重要!老师必须对这个有信心,才能把学生教好。
古人教学,主张一门深入,不主张同时杂学多门。
如《弟子规》所说的“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研究学问要专一、专精,才能深入。
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又古人重视读诵,开启悟性,如朱子《童蒙须知》里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如果对这些教诲没有信心,自己就很难坚持做下去,也很难坚定地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规范去做。
必须对古圣先贤老祖宗的教诲具足信心,才能制定常规,彻底执行,传统文化教育才会纯正,教学才会日起有功。
六、温和传统文化老师必须温文儒雅,处众和睦,心平气和,和颜悦色,让人有和蔼可亲的感觉。
七、善良传统文化老师必须心地善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把传统文化仁慈博爱的精神展现出来。
老师对学生必须充满爱心和耐心:有爱心,就会有高度的教学热忱,会真心去了解和体谅学生的状况,发挥同理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采取关怀和鼓励的方式,避免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言语与行为。
有耐心,就会心平气和、不厌其烦地开导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与提升。
八、恭敬传统文化老师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正如《曲礼》所说的“毋不敬”:任何时候都要心存恭敬,不要有不敬之心。
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老师要给学生做出恭敬的好榜样。
九、节俭养成节俭的美德非常重要,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上说的:“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尤其现代讲究环保,节俭是珍惜自己的福报,也是爱护环境。
十、礼让圣人教我们忍让、谦让、礼让,一路让到底,没有竞争。
“让”是性德;大家都让,这个世界就没有冲突了。
如果能够具备以上十种素质,我认为就是合格的传统文化老师,能够真正承传古圣先贤的传统文化,并且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必须虔诚礼敬、礼请的对象。
附语附带在此说明一件事:最近有人做文章批评《弟子规》,认为是清代人编写的,历史很短,而且只适用于社会下层人士学习,不属于传统经典。
这是对《弟子规》的内容没有真正了解,才会讲出这样的话。
《弟子规》可说是童蒙经典的集大成,它的内容出自《礼记》和古代的蒙书,可说是源远流长,并不是清代人自己的创作;它的宗旨是要落实《论语》所说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里面包含了孝悌、忠信、笃敬、仁爱、亲贤、学文的重要精神与实践,是传统文化教学极重要的基础经典。
按照《弟子规》去落实,就做到了“笃行”;而“笃行”正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最终目的,是真正能够产生利益和力量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