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朝贡贸易体系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和繁荣的帝国之一。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朝贡体系是中国在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一种外交政策。

根据这一体系,其他国家要求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和互通有无,必须以朝贡的方式来表明对中国的臣服地位。

朝贡国往往是地理上相对较远、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他们向中国支付大量的贡品以显示对中国的敬意和臣服。

中国的朝贡体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表达,更是一种经济手段。

朝贡国每年要向中国赠送珍贵货品,如象牙、黄金、香料等等。

这些贡品不仅可以满足中国贵族和皇帝的奢侈品需求,还可以作为贸易商品出售。

中国通过朝贡体系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从而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产品。

海外贸易也是中国古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农业和手工业的国家,生产了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这些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需求。

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海外贸易也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物质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中国的海外贸易除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外,还涵盖了其他种类的商品。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茶叶贸易。

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深受世界各地的喜爱。

茶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还被用于医疗、礼品和社交等方面,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朝贡体系和海外贸易都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些渠道,中国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还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古代的贸易也为世界各地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亚欧大陆的交流与繁荣。

然而,朝贡体系和海外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朝贡体系使得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更加强大,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依赖也加剧了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海外贸易受制于地理条件和技术限制,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贸易。

《朝贡贸易含义》课件

《朝贡贸易含义》课件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朝贡贸易也得到了进一 步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国 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 流。
02
朝贡贸易的运作方式
Chapter
朝贡贸易的参与者
中国明朝政府
作为朝贡贸易的主导方,明朝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朝贡管理机构,负责接待前来 朝贡的各国使团,并制定了一系列朝贡贸易的规章制度。
对世界的影响
经济影响
朝贡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 的发展,加强了东西方之 间的经济联系。
文化影响
朝贡贸易促进了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 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
政治影响
朝贡贸易使得中国成为东 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04
朝贡贸易的现代意义
Chapter
朝贡贸易对现代国际贸易的启示
政治色彩浓厚
朝贡贸易不仅仅是经济交流,更是一种政治关系,周边国 家通过朝贡贸易来巩固和提升与中国王朝的政治关系,进 而获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朝贡贸易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朝贡贸易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 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周边国家和地区 纷纷与中国建立朝贡关系,以寻求经济和政治上的 支持与合作。
政治影响
朝贡贸易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 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 响力。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影响
朝贡贸易使得周边国家能 够获得中国的商品和技术 ,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 发展。
文化影响
周边国家通过朝贡贸易接 触到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 观,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影响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外交+朝贡外交+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外交+朝贡外交+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4.历史演变
(3)朝贡制度的鼎盛时期——明
·朝贡被当向海外诸国中华传统封建礼制的载体。朝贡就是通过外夷进贡和中朝赐封等 形式让蛮夷之国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熏陶,从心理上达到使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 朝上国的目的。并用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来约束蛮夷的言行,从而彻底消除蛮夷对中 国的安全威胁。
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把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小琉球、安南国、 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 渤泥国等15国列为“不征诸夷”,写入《祖训》,告诫子孙:这些蛮夷国家如果不主 动挑衅,不许征伐。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 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 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
如外遣 何使 评国 价交与 他们之间关清朝是一种 的系什 关么 系样 ??的







对中 外 交国 往古 交 流代
基础梳理(根据涉及编目补充相关内容)
朝代 汉——交往扩大 隋唐——空前发展
对外交往
陆地 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
海上
①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 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②东汉时期,倭国(日本)派使 臣来朝。
4.历史演变

(1)朝贡制度的初创时期———先秦到唐
·三国魏晋南北朝 虽然中国处于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综合国力远逊于秦汉,但各割据政 权仍然 不忘封建华夷观念,并借助外夷来朝营造封建正统气氛。如:
梁元帝萧绎亲自将当时来华朝贡的外国使者形状及各国有关情况绘成
《职贡图》一卷,这是我国最早的 《职贡图》。
4.历史演变

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省心备考】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过过(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省心备考】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过过(中外历史纲要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政治 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 进行反侵略斗争,对外政策走向闭关自守;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经济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江南经济转型; 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但也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
思想文化专制,理学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思想 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并存;市民文化不断发展;
——《明太祖实录》 吏户礼 兵 刑工
以致皇权不稳,吸取元朝灭亡教训。 ②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
(胡惟庸)独相部数岁,部生杀部黜陟部罚,或部不奏部 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
③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丞相权势过匿大不以百闻僚。未四起方朕躁先进起之,徒百及僚功已巨睡武朕夫未失睡职。者,
特点
1)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领先世 界;2)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概况
先后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 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积极方面:1)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
的远洋航行;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
的友好往来,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 影响 消极方面: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
【知识链接——选修1】明朝的其他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 里甲制;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 户籍制度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
明初: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赋役制度 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明中后期: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社会救济 设专门机构(养济院);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慈善机构;
1368年 朱元璋建立 明朝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题11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题11

课题11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知识点二清朝前中期统治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行政管辖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3.统治危机的初显(1)内部危机——农民起义①背景:清朝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②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2)外部危机——闭关锁国①背景: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概况: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________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________”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③评价: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知识延伸——中国古代宰相制的兴废历程(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皇帝裁决前,一般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宰相制度形成。

(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制约和监督。

(4)北宋时期由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

(5)明太祖时期,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

2.学术情境——明太祖加强皇权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宰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

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而朱元璋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

朝贡贸易体系

朝贡贸易体系

在清代后期,朝贡体制招致朝贡国家和中国商人的抱怨,因为固定的朝贡商品的价格常常低于世界市场价格。与此同时,利润丰厚的私人贸易伴随朝贡特使而扩展,导致从欧洲和美国流入的白银流通量增加。大体上看,这种朝贡贸易体系呈现出白银流通圈的特点,即白银作为贸易结算的多种渠道的支付媒介。
概括地说,整个朝贡地区间的贸易圈有其自身的结构,整个结构以与中国的朝贡贸易为中心,以白银流通为媒介来控制,这个体系包括了东亚和东南亚,连接邻近的如印度、伊斯兰教地区和欧洲的贸易圈。
16~17世纪明到清的过渡时期,朝贡贸易体系的这些特征越来越显著。第一,中国中心的理念得到扩张和巩固,朝鲜、日本和越南受其影响最为强烈;第二,朝贡贸易随着欧洲国家的加入而扩张;第三,伴随朝贡贸易而生的私人贸易得到扩张,与贸易相关的贸易结算、税收征管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中日关系和亚洲的近代转型
(3)边境贸易:随同朝贡使团的商人和中国商人在中国的榷关和特许港口进行交换。
朝贡使团来华的形式和频率依朝贡国与中国之间的亲疏关系而各异。土司、土官的朝贡贡期有一年一贡、两年一贡和三年一贡的不同。这些使团获准在礼部所属的北京会同馆开市交易,他们的主要贡品是马匹和金银器。
随着中国国内白银流通的增加,白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交换媒介,黄金和白银成为贡纳品。
朝贡贸易体系:
在这个统治结构内,朝贡关系的基本性质可概括如下:维持朝贡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地方统治者到北京觐见皇帝(天子)并接受册封,确认朝贡的使命即俯首称臣。这种关系的性质是宗主国和藩属的关系,朝贡国家、地区、部族要定期向中国进行朝贡以示忠诚。作为交换,朝贡不仅得到了统治者的承认,而且还获得了回馈的礼物和从事奢侈品贸易的机会。
简短描述了亚洲朝贡贸易体系和西方的关系之后,现在我们转向考察近代中日关系问题。以往的研究都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国和日本在“西方冲击”下近代化的差异之处。这样的视角集中于日本采取的富国强兵政策,以及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对中国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这样的视角仅仅是从“西方化”的角度来把握日本的近代史,从亚洲“小西洋”的出现来理解日本的近代史的。但是,如近代化会有更丰富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的近代化是努力将朝贡贸易结构的中心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换句话说,日本近代化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应付中国在亚洲商业关系中的统治位置 通过朝贡贸易关系长期发挥中国中心基础作用的位置 以及如何重组日本、中国、朝鲜、琉球的关系,以将日本置于中心位置。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⑤明朝中期以后,_钱__铺__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 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3.商业契约
古代
①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契约在_古__埃__及___广泛使用 ②公元前 2600 年左右,__两__河__流__域__的人们已经使
世界
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2.信贷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__两__河__流__域____出现了经
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古代 世界
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_古__埃__及___出现了较为完 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③公元前4世纪,_古__希__腊___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
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
(续表)
①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 中亚、西亚、欧洲和_北__非___,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 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对外 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 贸易 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__波__斯__湾__、阿拉伯海 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的商品有丝绸、瓷器、 纸张、茶叶等 ③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__舶__司__,掌管对外贸易
当时( )
A.海外商品贸易发达 C.国内长途贸易兴盛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经济重心加快南移
解析:选 C。根据“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 其利甚溥(丰厚)”,可知当时国内长途贸易兴盛,利润丰 厚,故 C 项正确。
2.(2021 年山东聊城期中)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出土 数量很多。下图是在中国北魏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 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的金币。该金币可 用于佐证的历史现象是( )

朝贡贸易体系

朝贡贸易体系

朝贡贸易体系(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华与朝贡理念和秩序纵观世界历史,朝贡既提供了一种向强大的统治者表示忠诚的手段,又是展示统治者的“德”(仁慈宽厚的途径)。

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政治理念建构在表现为等级的礼仪上,接受皇帝的保护就要是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朝贡为这种社会秩序及其制度的机能提供了栩栩如生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例证。

作为一项规则,朝贡包含给予和接受的条款,贡品由顺从的人民奉献,而回馈物则是得到朝廷认可和奖赏的象征。

这种财物的授受被纳入“礼”的范畴,而“礼”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

《皇朝文献通考》有如下解释:“经国之用,博矣。

而足用之要求有三焉,曰:生之有道,取之有制,用之有礼而已。

”《皇朝文献通考》卷39,“国用考一”。

“礼”体现了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理念。

所有国家间的关系都涉及礼仪,但是居于朝贡体制中心的中国的“礼”的形式独具特色。

朝贡制度的管理部门称为礼部,朝贡可以被看做是以“礼”为基础开展对外关系的积极形式。

在这种朝贡关系里,中国皇帝授予朝贡国家皇家的头衔(即册封),借此建立两国之间的宗属关系。

根据中国与朝贡国家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确定由中国派遣使节到朝贡国,还是由朝贡国派遣朝贡使者来中国接受帝国官方文牒、印章,并交换礼物。

终清一代,只有朝鲜、琉球、越南享受到接待中国特使的殊荣,其他的朝贡国家则只能派遣他们的贡使到北京。

由中国皇帝认可的朝贡国家派遣的朝贡使团要在规定的期间、经由既定的路线(海路包括广州、福州和宁波)访问北京。

使团的人数由中国朝廷确定,规模较大的使团近千人,其中一些是商人。

这些商人除了参与朝贡贸易本身之外,还可以在北京会同馆买卖特色商品。

尽管买卖的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也是由官方确定的,但私人贸易量日渐增加。

因此,朝贡使团,特别是随使团来的商人到北京进行朝贡贸易的主要目的,变成追逐作为官方贸易附属的非官方贸易的利润。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备考课件:朝贡体系(共35张PPT)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备考课件:朝贡体系(共35张PPT)

2、册封制度
秦朝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建立起了严格 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帝国。中原帝国便开始将先 秦时期的畿服体系推广至已知的世界中去。但 是… 汉开通西域之后,由于在已知世界中不存在 可以抗衡的对手,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的朝贡 体系正式得以确立。
3、羁縻制度
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其后中原王朝崩溃,原有 的册封体系随之崩溃。直至589年隋朝重新统一之后, 朝贡体系方得到恢复。但是,随着唐朝的崩溃,辽、宋、 金、元等朝代相继而起,整个朝贡体系再次陷入混乱。 这段时间内中原政权往往采取“羁縻”政策取代原有的 册封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是,封赐的不再仅仅是王号, 而是和直属官员相同的官职
互利性
不平等性
但是
封闭自守性
•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代以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贡制度臻于晚上 而缜密,便是闭关自守政策在制度上的反应。这 种封闭自守性,极大地阻碍了中外关系多样化的 发展进程。
关于朝贡体系的个人想法
• 对先进经济的认同性和文明的仿效性 • 政治目的的一致性 • 例子
四、作用 朝贡贸易体系的初衷是维护中国中心的外部等 级关系、维护自身安全和边疆稳定、维持和谐的国际 关系、宣扬国威,但是它在历史长河中所起到的作用 却远不止这些。它还带动了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亚洲区 域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 它曾经在中国——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政治、 经济和交流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朝贡的方式
朝贡国类型
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的观点
庄国土的观点
朝贡类型
朝贡结构
朝贡制度的理论基础
• 华夏中心意识与大一统理念
• 华夏中心意识也称中国中心观或“天朝心态”名称不一, 内涵相同,作为一种长期积淀而成的社会心理,华夏中 心意识来源于自身文化的优越感。 • 早在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奠定之前,“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产生。这种 重名轻实的观念对后世的中外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 • 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01第一讲 朝贡体系

01第一讲  朝贡体系
(2)贡使的随行人员在官 办的、限定规模的北京会同 馆进行的交易。
(3)随同贡使到来的商人 团体在国境上所设的榷场或 在沿海港口与中国方面商人 进行的交易。
1. 朝贡体系的基础就是商业 贸易活动,也就是以朝贡 贸易关系为基础的贸易网 络,通商以此为媒介得到 扩大。
2. 中华大一统的观念得到了 弘扬和保持。例如,在朝 鲜、日本、越南等国,都 出现了中华理念。
(2)羁縻关系下的朝贡 (女真及其东北部)
(3)关系最近的 朝贡国 (朝鲜等)
(4)两重关系的朝贡国 (琉球等) (5)位于外缘部位的朝贡 国(暹罗等) (6)可以看成是朝贡国, 实际上却属于互市国之一类 (如俄罗斯、欧洲诸国等)
这种关系如下图所示,以中 国的中央——地方关系为中 心,这些朝贡国依次位于相 邻的同心圆。
2.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以 及《南京条约》的签订,使 朝贡体系摇摇欲坠。
3.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 中国战败,朝贡体系不复存 在。
朝贡体系是国内基本统治关 系即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上 的延续和应用。将中央—— 各省的关系延续扩大到外国 和周边,将中央——各省—— 藩部(土司、土官)——朝 贡诸国——互市诸国作为连 续的中心—周边关系的总体 来看待,并将其作为一个有 机的体)土司、土官(西南诸 州)的朝贡
讲授内容:【日】滨下武志: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 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 一章。
1.概念:作为朝贡的前提, 是朝贡国以接受中国对当地 国王的承认并加以册封,在 国王交替之际以及庆慰谢恩 等等之机去中国朝见;是以 举行围绕臣服于中央政权的 各种活动,作为维系其与中 国关系的基本方式。
3. 因欧美的加入而使朝贡体 系扩大。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第27课 明清对外贸易
地点:福建漳州月港 进出口商品 作用
曾经繁华一时的古月港如今很平静。
晏海楼又名八卦楼,初建于明万历八年 (1580年) ,原系一座军事望台,民 族英雄戚继光曾率兵在月港打击倭寇。
二、民间海外贸易
1、明朝后期逐步开放海禁
2、葡萄牙人选择澳门作为贸易中转 的据点
澳门大三巴
以澳门为中心的转口 贸易,将中国市场纳 入世界性贸易网络之 中。
三、从海禁到闭关
1、清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2、康熙中期重开海外贸易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只开广州十三行”
“广东十三行”指的是广州的洋货行,简称“洋 行”,俗称“十三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 的旧称,实际行数各个时期有多有少,并不一定是13 家,如康熙年间只有“行口数家”,乾隆十六年则有 洋行26家(阮元:《广东通志· 经政略》)。广东十三行 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充当行商必须 报清政府批准,并由其他行商保举。他们垄断对外贸 易,所有外国进口货物均由其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亦 由其代购,并负责规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同时,他 们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负责向外商征 收进口货税,并代政府经办一切同外商的交涉事宜, 如代为传达政令,送交外交公文,转递外商的意见、 禀帖等。这种公行,带有官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 的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16
10
二、民间海外贸易
1、明朝后期逐步开放海禁 2、葡萄牙人选择澳门作为贸易中转的据点 3、西班牙选择菲律宾的马尼拉作为中转站
马尼拉——阿卡普尔科 海上丝绸之路延伸为太平洋丝绸之路。
11
思考: 太平洋丝绸之路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和过去的海上 丝绸之路有什么区别?
太平洋丝绸之路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虽 说都是以转载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名,但实质是不同的。 以往中国的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一是以中国大陆为起 点,向西运到印度洋或地中海周边地区,二是担任转运 的都是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三是以中国官方市舶司或民 间的商贩与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做生意。 太平洋丝绸之路,一是以菲律宾的马尼拉为中转站,开 辟了一条东向美洲的新航路,二是担任转运的是西班牙 和荷兰等欧洲殖民国家,三是中国的官方完全退出此行 横渡太平洋的远程贸易。

朝贡贸易相关知识点

朝贡贸易相关知识点

朝贡贸易相关知识点朝贡贸易是指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一种特殊贸易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朝贡贸易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相结合的贸易形式,通过朝贡贸易,中国政府能够巩固其政治地位,并获取稀缺物品和文化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朝贡贸易的相关知识点,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一、朝贡贸易的起源朝贡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周朝时期。

周朝将周边国家划分为诸侯国,并要求这些国家以朝贡的方式来向中国进贡。

朝贡的内容包括珍贵的物品,如黄金、象牙、珠宝、独特的动植物以及特产等。

朝贡贸易的目的是通过接受这些贡品来巩固中央政府的地位,同时也具有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二、朝贡贸易的特点朝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政治性:朝贡贸易是一种政治手段,通过接受贡品来巩固中央政府的地位,维持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臣服关系。

这种贸易关系强调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一。

2.单向性:朝贡贸易是一种单向流动的贸易模式,周边国家向中国进贡物品,而中国不向他们出口商品。

这种贸易模式使得中国成为贸易的中心,同时也限制了周边国家的发展。

3.文化影响力:朝贡贸易不仅仅是物质交换,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

周边国家通过向中国进贡,可以接触到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科技,从而受到中国的文化影响。

这种文化影响力对于周边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朝贡贸易的影响朝贡贸易对中国和周边国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朝贡贸易使得中国成为贸易中心,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珍稀物品。

同时,通过朝贡贸易,中国政府巩固了其政治地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诸侯国的控制。

朝贡贸易也推动了中国的文化传播和科技发展,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朝贡贸易使周边国家受到中国的文化影响,从而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社会变革和发展。

同时,朝贡贸易也为这些国家提供了获取中国珍贵物品和技术的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朝贡贸易的衰落朝贡贸易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起伏和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了鼎盛。

明清对外贸易--高考历史总复习

明清对外贸易--高考历史总复习
影响: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
明清时期闭关自守会给 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即禁之后, 百货不通, 民生自蹙。居者苦 艺能之无用, 行者叹至远之无方, 故有四五千斤 所造之洋船, 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 能使沿海居民, 富者贫, 贫者困, 驱工商为游手, 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闭关政策:
含义: 一方面是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另一 方面限 制外商来华贸易。
夷货物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
恤。
—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二: “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 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 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中夏,则数十 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发展史》
惧怕外国势力深入腹地, 破坏统治秩序。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需求甚少。
(1)限定食米数,根据远近、人数、 日期,每人一日准带食米一升,并带 余米一升,防风信阻滞。
(2)限定武器数。商船、渔船不许携 带枪炮器械,往返东洋、南洋之大船, 携带鸟枪不得过八杆,刀不得过十把, 弓箭不得过十副,火药不得过二十斤。
乾隆年间的广州十三行
思考: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 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 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 计 算)。”
郑和下西洋——明朝朝贡贸易的顶峰
“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 的交易, 那就莫过于向中国进贡了。这并不是 中国呆如木瓜, 而是一种荣誉心和类 似父母或长兄、长姊, 那种天下共主 责任感的综合反应, 即永不愿使依靠 中国的友 邦失望。”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

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这揭示了()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B.闭关锁国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2.在《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英使璞鼎查向清政府表示,如果中国允准其他各国来五口通商,英国“断不阻止”。

维多利亚女王在将《南京条约》送达国会的咨文内更明确地说:“我们的宗旨是,同样的权利,要给予一切工业的国家享受。

”上述主张旨在() A.促成列强共治中国局面B.实践自由主义经济理论C.实现殖民利益的最大化D.敦促清廷扩大开放范围3.1927年初,汉口、九江人民经过斗争强行收回英租界。

同年3月,英国人于北伐军到来之际主动放弃了镇江英租界的管理权。

不久,中国政府收回了镇江英租界的主权。

据此可知,镇江英租界的收回主要得益于()A.国共合作的推动B.民主意识的觉醒C.中国国力的增强D.外交策略的得当4.林则徐的《四洲志》搜集了西洋各国的情报与知识,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徐继畬的《瀛寰志略》重点考察了欧美各国的国情状况。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已经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实践B.知识界充分认识到中西差距C.天朝上国的旧观念被完全颠覆D.“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萌发5.太平天国运动在宣传“四海皆兄弟”等观念的同时,又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有名分,“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指导思想B.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仍受传统思想观念和道德束缚D.与传统农民起义斗争方式一致6.下表为晚清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创办的机器厂矿和公司状况表。

它反映了我国()类型数量经费或投资额(单位:两)工人(单位:人)洋务派军事企业19个 5 000万10 000洋务派民用企业27个 2 964万25 500~29 500私人资本企业170个879万60 000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民主革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D.“实业救国”思潮高涨7.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来之风”往往会成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均是开始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43讲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课件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43讲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课件

第43讲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程标准】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3.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4.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清单
古代的商业贸易
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
主义

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国家
结果 苏联Leabharlann 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 材料外,还利用 _资__本__输__出___,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 原因 脉,榨取大量财富 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结果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 迫加入 __资__本__主__义__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古希腊 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 __海__外__贸__易__十分活跃
古罗马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 阿拉伯帝国
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3)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银行 1694年, __英__格__兰__银__行__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
职能的银行
17 世纪后, 10 ___伦__敦_____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 证券交易所

《明清对外贸易》 学习任务单

《明清对外贸易》 学习任务单

《明清对外贸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包括主要的贸易路线、贸易商品和贸易对象。

2、分析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探讨明清时期对外贸易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4、比较明清对外贸易与同时期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的异同。

二、学习重点1、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和主要贸易形式。

2、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3、明清时期与西方贸易的交流与冲突。

三、学习难点1、理解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2、分析明清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学习资料1、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学术著作:《明清经济史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史》。

3、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研究网站、学术论坛。

五、学习过程(一)知识预习1、阅读教材中关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章节,了解基本史实。

2、查阅网络资料,收集有关明清对外贸易的图片、地图等直观材料,加深对贸易路线和贸易商品的认识。

(二)课堂学习1、老师讲解明清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包括明初的朝贡贸易、中期的私人贸易兴起以及后期的贸易限制。

重点分析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和影响。

介绍明清时期与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以及与西方国家如葡萄牙、荷兰等的贸易往来。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明清对外贸易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探讨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方面的作用及局限性。

3、案例分析以具体的贸易港口如广州十三行的发展为例,分析明清对外贸易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

(三)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小论文,论述明清对外贸易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2、制作一份关于明清对外贸易路线和主要贸易商品的图表。

(四)拓展学习1、阅读相关学术论文,了解当前史学界对明清对外贸易的最新研究成果。

2、观看历史纪录片,如《大国崛起》中有关明清时期的片段,从不同视角认识明清对外贸易。

六、学习评估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明清对外贸易》 学习任务单

《明清对外贸易》 学习任务单

《明清对外贸易》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政策及其演变。

2、掌握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和贸易路线。

3、分析明清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4、探讨明清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1、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和影响。

2、明清时期与周边国家及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

3、明清对外贸易中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主要商品的生产与销售。

三、学习难点1、理解明清对外贸易政策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关系。

2、分析明清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探究明清对外贸易的兴衰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影响。

四、学习资料1、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学术著作:《明清对外贸易史研究》、《中国经济通史·明清卷》。

3、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学术论坛。

五、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明朝对外贸易(1)明初的朝贡贸易明朝建立初期,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周边国家和地区向明朝派遣使节,献上贡品,明朝则回赐丰厚的礼物。

这种贸易形式旨在宣扬国威,建立政治上的宗藩关系。

(2)海禁政策的实施由于海防的需要以及对民间海外贸易的担忧,明朝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禁止私人出海贸易。

但在特定时期,也曾出现过短暂的开放。

(3)郑和下西洋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遍历亚非各国,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拓展了贸易范围。

2、清朝对外贸易(1)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海禁政策,并进一步发展为闭关锁国。

只允许广州一地进行有限的对外贸易,且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垄断经营。

(2)中俄贸易清朝与沙俄在边境地区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贸易往来。

(二)问题探究1、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原因是什么?政治方面,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防止海外势力的侵扰;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外贸需求有限;思想方面,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

2、明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有哪些特点?丝绸、茶叶、瓷器等是主要的出口商品,它们具有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富有中国特色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欧陆风云四大明朝贡体系演变代码事件代码

欧陆风云四大明朝贡体系演变代码事件代码

欧陆风云四大明朝贡体系演变代码事件代码摘要:一、概述二、欧陆风云四大明朝贡体系演变三、事件代码四、结论正文:一、概述《欧陆风云》是一款由paradoxinteractive 开发的历史策略游戏,游戏时间开始设定在1444 年,结束于1821 年,大约横跨四个多世纪。

游戏允许玩家自由选择扮演欧洲,美洲,非洲或者是亚洲的国家。

本文将介绍游戏中与明朝贡体系演变相关的内容。

二、欧陆风云四大明朝贡体系演变在《欧陆风云》游戏中,明朝贡体系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初期:明朝建立初期,实行海禁政策,与外界的贸易往来较少。

此时,明朝的贡体系主要以纳贡为特点,即各国向明朝进贡,明朝则给予一定程度的回报。

2.中期:随着明朝与外界贸易往来的增加,贡体系逐渐演变为以朝贡贸易为主。

在这个阶段,明朝与各国之间的贸易逐渐扩大,各国向明朝进贡的物品和数量也相应增加。

3.后期:明朝贡体系进一步演变为以市舶司为主导的贸易制度。

在这个阶段,明朝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对外贸易事务。

各国需要通过市舶司进行朝贡贸易,明朝则对各国进行管理和监督。

4.衰落期:明朝末期,贡体系受到政治动荡和战乱的影响,逐渐衰落。

此时,明朝的朝贡贸易减少,各国向明朝进贡的物品和数量也大幅减少。

三、事件代码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输入特定事件代码来触发与明朝贡体系演变相关的事件。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事件代码:1.输入“europa_religion”:该代码将触发欧洲宗教改革事件,影响明朝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2.输入“asian_trade”:该代码将触发亚洲贸易路线事件,影响明朝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3.输入“middle_east_conflict”:该代码将触发中东地区冲突事件,影响明朝与中东国家的贸易往来。

四、结论总的来说,《欧陆风云》游戏中的明朝贡体系演变事件代码反映了明朝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演变。

朝贡贸易体制

朝贡贸易体制

中国古代的朝贡体制及其演变一、古代朝贡体制的形成朝贡体制是以中国为中心,以封贡制度为交往模式表现天朝大国与藩属之间的封建关系。

这种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周秦时代。

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了朝贡制度。

其后这种制度被推广到处理中央政权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上,再后这种制度被推广到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最后又推广到同一切来访的国家的交往上。

历来的中国政府用这种制度维护其“天朝至尊”的地位,而把朝贡国视为藩属。

“这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也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用以羁糜外国、怀柔远人的外交手段”。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是以夷夏传统关系为基础建立的。

古代的中国人是直观的看待世界的,“天圆地方”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地球的认识。

天下既然是方的,在地理概念上就有中央与边角的区别。

古代中国人毫不谦逊地认为,自己的“天朝”天然地居于天下的中央,因此是“中国”而蛮夷戎狄只配住在四周四角,因此是“四夷”。

这种古朴的中国中心理念,为构筑一个宗蕃模式的世界体系提供了地理的、文化的依据。

西周的制度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周代通过分封,形成天子为宗主,诸侯、蕃邦为番属的格局。

《国语周语》有“五服”之说:“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尚书禹贡》则有“九服”之说。

不管是五服还是九服,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这就是以天子居住的王畿为中心,各服依次像一个同心圆似的向外辐射、扩展,按亲疏远近的关系把世界划分层次。

据此,中原是文明中心,九州是文明的范围。

所谓华夏和夷狄,并不仅仅是民族和地域的划分,而且是文化的高下之分。

宗主与藩属之间的关系通过“宾礼”来维系,其原始内容就是朝聘之仪,既中原天子接受诸侯、蕃邦的朝觐和遣使聘问的仪式,唐以后还增加了天子对蕃邦遣使册封的仪式。

这套理制与其说是标志着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倒不如说是体现了一种文化的依附。

只要朝聘者尊天朝为“上国”,遵从天朝的礼仪制度,表现自己“输诚向化”,就都可以得到天子的“温谕厚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与朝贡理念和秩序
纵观世界历史,朝贡既提供了一种向强大的统治者表示忠诚的手段,又是展示统治者的“德”(仁慈宽厚的途径)。

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政治理念建构在表现为等级的礼仪上,接受皇帝的保护就要是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朝贡为这种社会秩序及其制度的机能提供了栩栩如生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例证。

作为一项规则,朝贡包含给予和接受的条款,贡品由顺从的人民奉献,而回馈物则是得到朝廷认可和奖赏的象征。

这种财物的授受被纳入“礼”的范畴,而“礼”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两个层面。

《皇朝文献通考》有如下解释:“经国之用,博矣。

而足用之要求有三焉,曰:生之有道,取之有制,用之有礼而已。

”《皇朝文献通考》卷39,“国用考一”。

“礼”体现了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理念。

所有国家间的关系都涉及礼仪,但是居于朝贡体制中心的中国的“礼”的形式独具特色。

朝贡制度的管理部门称为礼部,朝贡可以被看做是以“礼”为基础开展对外关系的积极形式。

在这种朝贡关系里,中国皇帝授予朝贡国家皇家的头衔(即册封),借此建立两国之间的宗属关系。

根据中国与朝贡国家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确定由中国派遣使节到朝贡国,还是由朝贡国派遣朝贡使者来中国接受帝国官方文牒、印章,并交换礼物。

终清一代,只有朝鲜、琉球、越南享受到接待中国特使的殊荣,其他的朝贡国家则只能派遣他们的贡使到北京。

由中国皇帝认可的朝贡国家派遣的朝贡使团要在规定的期间、经由既定的路线(海路包括广州、福州和宁波)访问北京。

使团的人数由中国朝廷确定,规模较大的使团近千人,其中一些是商人。

这些商人除了参与朝贡贸易本身之外,还可以在北京会同馆买卖特色商品。

尽管买卖的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也是由官方确定的,但私人贸易量日渐增加。

因此,朝贡使团,特别是随使团来的商人到北京进行朝贡贸易的主要目的,变成追逐作为官方贸易附属的非官方贸易的利润。

《光绪会典》的礼部条款记录了与邻近的朝贡国朝鲜、琉球、越南、老挝、苏禄和缅甸互市,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通过其他贸易方式保持联系的情况。

很显然,中国与这个地区的其他国家的贸易在增长。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解释中国的世界视野是什么。

在15世纪初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及东南亚,远至印度洋、中东、非洲,从而急剧扩大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随后有许多关于外国的书籍出版,如16世纪20年代初出版的黄省曾的《西洋朝贡典录》。

尽管书名冠以“西洋”,但是书中提到的大部分西洋地区的重要贸易点是阿拉伯半岛地区的忽鲁莫斯和阿丹,尽管日本、朝鲜和琉球长久以来被视作东方的一部分,但是在黄省曾对西洋的论述中琉球也在其中。

在明代,一个新的地区被列入已有的东洋和西洋的划分类:南洋。

最初南洋意指苏门答腊岛西端的马来半岛。

在那个年代,一个概念上的分组并不罕见,即称印度洋为西洋,印度洋以东则称为东洋。

在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阿拉伯地区被称做南洋。

在元代以前,这些地区有时被称做南海,有时被称做西南海。

在现代中国的术语中,“南洋”是东起菲律宾的吕宋,西至印度海西海岸的地区。

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7,第1~12页。

在北部边界,中国朝廷与清代征服的黑龙江沿岸几个部落间建立了朝贡关系。

17世纪后半期,俄罗斯开始侵扰该地区,导致了两个王朝之间的战争,最终以1689年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结束。

该条约确定了两国的边界,并保证俄国与中国通商的权利。

所有的这些表明,在中国的世界视野中没有具体的、固定的地理方向。

东、西、北、南这些方向不是用于从外部确定中国的方位,而是围绕中国来确定这些国家的方位。

对其他国家的分类不仅要根据他们与中国的自然关系,还要根据他们与中国的政治关系:看他们是朝贡国家,还是单纯地与中国进行互市贸易,或者根本没有可维持的关系。

中国和欧洲的关系也不例外。

例如,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马嘎尔尼爵士作为全权大使出使乾隆皇帝治下的中国,他在日记中写道,“我闭上眼睛对你们的帆船旗上写着的”英国使臣带着供品朝见中国皇帝”字样视而不见,也不能抱怨些什么,只能让我自己注意观察有什么事情发生。

马嘎尔尼获准谒见皇帝,关于谒见的仪式他作了这样的描述:“我忘记先前提到的来自Tatze即勃固(Pegu,缅甸南部沿海的一个城市)的三位使节,六位伊斯兰特使,从西南部地区来参加这个仪式的卡尔梅克人(Kalmucks),他们的衣着不太讲究。


在中国与朝贡国家的关系中,正如马嘎尔尼描述的英国的例子,每样东西都用中国的思想和术语来描述,其他的国家则被贬低到从属的位置。

中国用什么措施来对付那些不服从朝贡关系模式的国家呢?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张骞在《汉书》中说,“大宛以西的国家依然傲慢自大,行为简单自私,因为他们远离中国。

既然我们不能期望以礼乐教化他们,那么我们就应当采用羁縻的手段”。

这段话显示那些不接受礼乐教化的地方将会受到更强力的对待。

“羁”指马身上的缰绳,“縻”是钩住牛鼻子的绳子,这意味着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不领情的国家以自由,自由的范围在绳索之内,绳子的另一端由中国紧紧抓牢。

非常有趣的是,这里使用的比喻来自游牧部落的日常生活。

以中国为中心,以权力和礼仪的威光来教化四海,这就是中华理念的实质,即世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这样一个观念。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从对外关系管理的角度看,这一观念不是简单的、排他的中华至上的理念,它通过藩部、土司和土官、朝贡、互市等关系将不同国家的元素整合吸收进来。

尤其是在朝贡关系中,中国很少关注对方自有的行政程序为何,而是只要其接受由朝贡体制规定的礼仪关系即可。

这些吸收和整合的元素经常被这样的一种观点所忽视,即成规认为的中华的世界理念是绝对的、同化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是一种排外主义的、以中国为中心的理念。

费正清编《中国的世界秩序》,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68。

同样内容的思维方式在国内管理、相对自治的地方与中央、官员和平民并行的结构,在地方社会秩序和中央行政结构中都是显而易见的。

换言之,共同的因素可以追溯到国内行政和对外事务的管理模式中。

我们可以在管理(包括对外关系的管理)中揭示出来,这样的中国概念不是纯粹的、绝对的,实际上是具有多样性
的,这是一个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基本因素。

彩钢活动房施工方案活动房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安装前准备工作
3.1 机具和辅料准备
3.2 材料运输
3.3看护、清点、修理
3.4 基础验收
四、房屋安装
4.1 地梁安装
4.2 结构安装
4.3外墙板安装
4.4 窗安装
4.5 门安装
4.6 屋面板安装
4.7 内隔墙板安装
4.8 补漆
五、质量要求
5.1 钢构件质量要求
5.2 墙板与屋面板安装质量要求
5.3门窗安装允许偏差
5.4五金件安装质量要求
六、工程验收
七、安全措施
八、文明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