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设置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标是:1、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概念。
2、认识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同自然地貌的形成。
3、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掌握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分布和生活方式,认识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应对策略。
4、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培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地理人文素质,能够积极参与地球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二、课程内容1、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内部和地表形态:了解地球内部岩石圈和地球外部的水、气层等及其形成和变化;认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类型和形成原因。
(2)气候变化: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自然灾害: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影响,了解预防和救援措施。
2、人类地理环境(1)人口与城市:了解全球人口的分布,掌握城市和农村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问题。
(2)资源与环境: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认识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3、经济地理环境(1)国际贸易: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趋势,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2)产业结构:了解全球各地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和手段。
(3)环境保护:掌握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策略,了解环境保护的实施和效果。
三、课程要求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了解人类地理环境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地图和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科学研究。
2、思维能力和方法具备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保护地球生态和环境的意识,具备国际视野和责任感,具备全球公民的意识和素质。
高中地理课程大纲

高中地理课程大纲第一章:自然地理1. 地理学的定义与范畴-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2. 大地构造与板块理论- 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 板块理论与地壳运动3.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三个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与性质4. 地球的外部构造- 地表形态与地形类型- 地表和大气相互关系的地理过程5. 地球的水文- 水圈的组成和分布- 水的循环与水资源问题第二章:人文地理1. 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 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地理过程2. 人口地理- 人口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人口问题与人口调控3. 城市地理- 城市化的原因和过程- 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4. 农业地理- 不同类型农业的特点与分布-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5. 工业与交通地理- 工业发展的地理特点与分布- 交通运输的地理意义和作用第三章:地理技术与方法1.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定义和组成结构- GIS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2.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3. 地图与地图制图- 地图的种类和要素- 地理信息的表达与传播第四章: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实践2.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3.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总结:通过学习地理课程,学生将掌握地球自然与人文地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高中毕业生的目标。
【新高考】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I课程设置方案

【新高考】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I课程设置方案一、课程简介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把地理科目包括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中,与之配套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对地理课程共设计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
3个必修模块,是全体学生共同必修的地理课程。
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共计6学分。
和现行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比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3个必修模块涵盖了高一地理(必修)和高二、高三地理(选修)的大部分内容,还增加了部分现行教学大纲中没有的知识点,内容增加、课时减少,教学难度相应加大。
必修模块中,《地理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紧扣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在突出自然地理内容时,又注意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地理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主要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的内涵。
《地理3》以区域为载体,选择典型案例,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同时介绍了体现时代气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7个选修模块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属于文、理兼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属于技术范畴,文、理兼有。
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
二、课程设置根据《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陕西师大附中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我校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准备为学生开设3个地理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I模块的全部课程。
为保证教学秩序,我们建议,高一学年上学期学校只设置必修内容,按正常的行政班教学。
以后逐步增设选修内容,选修I 尽可能少跨班或不跨班,选修II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1.课表安排表1 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课程开课计划表2.教师安排必修模块继续按照学校的正常课程安排思路,即每位高中老师都要了解新课程,都能讲授新课程的必修课。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
中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
一、课程内容
1.了解地理学概念:围绕地球、大气、水体、生态、地形等概念认识地理学,掌握地理学概念及术语。
2.研究地理环境:学习地理环境的变化与对人类生活发展的影响,如数量变化、土地利用变化、资源开发利用变化、生态系统变化等。
3.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地理特点,认识国家地理空间布局的变迁与演化,以及当今社会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国家和区域的发展趋势。
4.认识地理调查:实践驱动认识地理调查,学习现代地理调查的流程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了解图表的构成及使用,熟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其应用,能在数字地图中体会地理空间结构。
二、课程目标
1.增强地理环境意识:通过熟练运用地理学知识,深入了解中国地理环境及其变化。
2.获得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地理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全面素养: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千年历史,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发展,使学生具备品格价值观、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多方面的素
养。
三、评价标准
1.专业知识:考核学生对地理学概念、地理环境及传统文化地理特点、地理调查等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
2.实践能力:考核学生地理分析、数据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3.素养能力:考核学生文化素养、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及对社会现状的关注程度,以及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欣赏及文化融合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

1.基础知识掌握疏通, 成绩突破提升 2.查漏补缺前后衔接 3.高分冲刺优中拔优 4.掌握良好学习方法 5.提升解题能力,梳 理重要知识点,考点 对整体学科进行综合 性的复习 6.提高地理试题的解 题技巧、速度和准确 率
16 16 16
16 18 16 20 20 22
总课时
1.在巩固的基础上针对高 1.基础知识掌握疏通,
考的热点事件进行有效的 成绩突破提升 复习、全方位立体对高中 2.查漏补缺前后衔接
12
10
10
地理知识进行提升复习 3.高分冲刺优中拔优
2.高考考点、难点、易错 高三 地理 下学期 点进行针对性试题训练与
性的复习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农 6.提高地理试题的解
业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 题技巧、速度和准确
市化)
率
5.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
展(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产业转移)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旅游资源的类型、中国 的世界遗产)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著名 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 成因、旅游资源的评价) 高二 地理 下学期 3.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 活动设计(旅游景区的规 划设计、旅游地点和旅游 线路的确定)
1.基础知识掌握疏通, 成绩突破提升 2.查漏补缺前后衔接 3.高分冲刺优中拔优 4.掌握良好学习方法 5.提升解题能力,梳 理重要知识点,考点 对整体学科进行综合 性的复习 6.提高地理试题的解 题技巧、速度和准确 率
6.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
发展
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初步设想)陕西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而开设的选修课程。
一、课程说明1(校本课程由老师自己根据专长确定,老师首先提出课程规划(包括课程名称、内容简介、教学年级、课时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由教研组上报学校教务处,经学校课程委员会确认后,形成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校本课程确定后,由学校向学生公布,选报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即可列入课程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也可以在学校的引导下,由教务处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学生提出要选修的内容或方向,老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出开课规划。
2(课程设置,要充分挖掘校内的潜力,争取每一位老师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3(借助社会资源,聘请陕西师大旅环院、陕西教育学院等相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和研究生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或者进行专题讲座。
二、拟开设的校本课程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初步安排课程课程内容简介教学总课开课教学考核任课名称年级时数时段方式方式教师运用PPt课提交探究陕西通过介绍陕西的自然地高一 18 第二屈件及录象~报告或在地理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概学期景给学生创造网页上展环境况~陕北、陕南、关中学1更多机会体示成果三大地区各自的区域优验主动学习势和特色~让学生了解和探索的陕西、热爱陕西、为陕“过程”与西的发展作贡献“经历”提交探究陕西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特高一 18 第二同上曹报告或小旅游征,陕西特色饮食与地学期秋论文文化理环境的联系,分区介娟绍陕西旅游资源及著名旅游区,明确陕西省内部存在的自然环境及旅游文化差异运用PPt课口头表达风雅越剧的起源与发展~越高二 18 第一曹件及录象~越韵剧主要流派及其创始学期秋——人,欣赏各流派代表作、让学生娟欣越剧经典唱段,越剧表演艺赏、交流、欣赏术,身段、唱腔、咬字学唱等,特点,中、青年越剧表演艺术家继承、创新的剧目欣赏,越剧团体介绍运用PPt课提交探究民俗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高二 18 第一石件及录象~报告或在与地不同民族的一些风俗习学期莉课堂讨论、网页上展理环惯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群探究交流示成果境系~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交探究饮食本课程将从具体操作过高二 18 第二同上程2报告或在文化程开始~通过一些实例~学期禾网页上展的地多角度地讲述中西方文示成果域差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的异不同以及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书面笔试地理地理空间定位的方法,高三36 第一同必修和屈专题地理计算的原理与解题文学期选修I 景方法,各种等值线图的学阅读、分析与应用,地理区位问题等书面笔试区域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高三36 第一同必修和高三地理况,世界地理分区和主文学期选修I 地理要国家,中国各大地理教师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地图的判读技巧三、学分赋值1(地理校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出勤情况(占10%)、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占30%)与模块考试(占60%)累计(祥见《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再按学校规定的比例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本标准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地理教学改革,推进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
一、基本要求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
2. 坚持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当代世界和国家命运与前途。
3. 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分析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原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4. 突出地理学科的基本观念、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培养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和应用地理学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人地关系1.1 人口与城市1.2 农业与农村1.3 产业与能源1.4 交通与通讯1.5 旅游与社会生活2. 自然地理2.1 大气环境与气候2.2 水环境与水资源2.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2.4 地理智慧与地理信息技术3. 地理实践3.1 综合考察与实地考察3.2 组织研究与实证研究3.3 开展实践与服务活动三、教学要求1. 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倡导和谐学风和科学态度。
2. 采用多样化、个性化、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和动力。
3. 坚持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4. 重视评价机制,鼓励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研究。
四、教材建设1. 建立适应新课标和地理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教材体系。
2. 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提高教材互动性和适应性。
3. 加强教材评估,推进素质教育。
五、教师发展1. 加强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地理教学水平。
2. 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倡导优秀地理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地理教学改革。
本标准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培养符合当代社会要求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该标准与2003年版本的地理课程标准相比,有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对新旧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一、课程设置从课程设置来看,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章节顺序、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
旧版地理课程标准共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人类与环境”,第二部分为“地球的空间结构”,第三部分为“地球的自然环境”,第四部分为“地理信息技术”,第五部分为“实践教学”。
这种设置方式没有体现出课程的内在逻辑和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
而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课程设置分成了六个章节。
第一章为“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STEM思维中的地理问题”,第二章为“人口与人类活动”,第三章为“经济与城市发展”,第四章为“区域与国土开发”,第五章为“地球环境与资源管理”,第六章为“地理方法与技术”。
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不仅清晰地展现了地理课程的内在逻辑,更贴近实际生活,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定位旧版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定位上强调“突出区域、生产和生活与环境、地域系统和灾害”等选题,使其过于注重知识面的广度,而忽略了知识面的深度和时效性。
相比之下,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思维与学科应用紧密结合,并将地理学的荣誉源泉放在了地球的未来。
课程定位更注重观察地球的未来,更注重研究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地球的未来。
三、课程特点1.采取生态学的观点新版地理课程标准采用生态学的观点,力求使教育者和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对其的影响。
教育者和学习者需要关注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以及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强调核心概念和STEM思维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核心概念和STEM思维的培养,力求使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掌握开展地理问题研究所需的思维、技能和能力,把学科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创新、合作、解决问题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2024年中学地理必修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地理必修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和人类社会的认知能力,提供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结构、地球运动、地球与宇宙关系等。
2. 理解自然地理现象: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理解人文地理现象:人口、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 培养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 增强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地理基本概念与技能- 地球的结构与性质- 地图与地图阅读技巧-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2. 自然地理- 海洋与大气- 陆地形成与变化- 气候与气象- 水资源与管理- 生态环境与保护3. 人文地理- 人口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农业与农村发展- 工业与经济地理- 交通与运输4. 地理实践- 实地考察与调研-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 地球观测与遥感技术- 地理实验与数据分析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培养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交流与合作。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
5.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活动,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报告等。
2. 作业与考试:定期布置作业,进行考试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操作: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实践活动的报告和评估。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根据课程内容编写的:《中学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地理学概论》、《人文地理学概论》等。
参考资料:包括地理科普读物、地理学术期刊、相关研究报告和国内外地理信息数据等。
新学期高三地理课程设计

新学期高三地理课程设计介绍本文档旨在设计新学期高三地理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地理课程设计应注重简单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的原则,以确保独立决策和学术独立性。
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安排单元一:地球与地图- 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 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
-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
单元二:自然地理- 研究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地貌形成过程。
- 学习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土地利用等内容。
- 分析自然地理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单元三:人文地理- 研究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人口分布规律。
- 学习城市化、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内容。
- 分析人文地理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四:区域地理- 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
- 学习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 探索地理区域间的联系和互动。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 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
-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 设计阶段性测验,以检测学生对每个单元内容的理解程度。
- 组织小组项目展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定期进行笔试和口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总结通过本次地理课程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实施方案

高中地理实施方案一、前言。
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高中地理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一套高中地理实施方案,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地理课程设置。
在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各个模块的内容。
一般来说,可以将地理课程设置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模块。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与地图、地球的水、地球的气候、地球的生物等内容;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资源与环境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除了传统的地理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同时,还可以结合实地考察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实地考察、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的特点,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应注重创新和实效。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还可以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科普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总结。
通过以上的高中地理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安排

高中地理课程安排在高中地理课程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表面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等,是了解和探索世界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广泛的地理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和分析思考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课程的安排。
一、地球系统地球系统是地理学的基础,了解地球的构成和结构对于学生理解整个学科至关重要。
在此部分,学生将学习地球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等基础概念。
二、岩石和矿物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特性。
同时,他们还将了解到岩石和矿物在建筑、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三、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环境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地球表面的大陆和海洋地貌,包括山脉、平原、丘陵和海洋地形特征等。
通过学习地球表面的特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四、气候和气象气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气候和气象的基本概念,包括气候系统、气象要素和气候变化等。
通过了解气候的变化和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变暖、酸雨和极端天气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五、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是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农业和工业发展等。
通过了解人地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六、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各地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分布。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世界各地的不同经济体系、贸易和全球化等。
通过了解经济地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高二地理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高二地理2. 课程性质:文科必修课程3. 学时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建议每周2课时,共计36周,共计72课时。
4. 教学目标:(1)掌握高中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观念。
二、课程内容1. 地理基础知识(1)自然地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大气、水、生物、土壤等;(2)人文地理: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
2. 地理技能与方法(1)地图技能:地图的阅读、绘制、分析;(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能;(3)地理统计分析技能。
3. 地理案例分析(1)国内外地理热点问题分析;(2)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4. 地理实验与探究(1)地球运动实验;(2)气候实验;(3)地貌实验;(4)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地理实验。
三、教学安排1.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阶段: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2周)第二阶段:人文地理基础知识(12周)第三阶段:地理技能与方法(6周)第四阶段:地理案例分析(6周)第五阶段:地理实验与探究(6周)2.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理解;(2)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4)实验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的高中地理教材;2. 教学课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3. 地理实验器材:地球仪、气候仪、地貌模型等;4.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分析。
五、教学保障1.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 教学设施:保障地理实验室、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的配备;3. 校本课程开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学生的地理校本课程;4. 校际交流:与其他学校开展地理教学交流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高三地理新学期教学大纲

高三地理新学期教学大纲目标-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和运动特征-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方法2. 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3. 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研究中国的地形、气候、水文和生物资源分布特点- 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 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 分析人口增长与分布的规律- 研究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5. 第五单元:经济地理- 研究全球经济格局及其变化趋势- 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6. 第六单元: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 研究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培养地理研究和实践的能力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定期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考核方式- 课堂参与和表现占成绩的30%- 作业和实验报告占成绩的30%- 期中考试占成绩的20%- 期末考试占成绩的20%注意事项- 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参加考试和实践活动- 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积极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展自主研究能力,提供适当的研究资源和指导。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进行地理教学,制定一份系统全面的地理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地理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水平;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3. 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部分1.1 地球与地球运动1.2 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1.3 地貌与地壳运动1.4 气候与气候变化1.5 水资源与水环境1.6 土壤与农业1.7 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2. 人文地理部分2.1 人口与城市2.2 农业与农村发展2.3 工业与城市发展2.4 交通与通信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设置,提供具体的环境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开展实际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实践意识。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学情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 知识评价:通过测试、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
3. 能力评价:通过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情评价、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一、前言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新课程标准,旨在指导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兴趣。
4. 塑造学生的环保意识、人地协调观念和全球观念。
三、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1.2 地球运动1.3 地图的编制与阅读1.4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 自然地理2.1 气候系统2.2 陆地地表形态2.3 水资源与水循环2.4 土壤、植被与生态系统2.5 自然资源与灾害3. 人文地理3.1 人口与城市3.2 农业与工业3.3 交通与通讯3.4 区域发展差异与合作3.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 中国地理4.1 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4.2 东北地区4.3 华北地区4.4 华东地区4.5 华中地区4.6 西南地区4.7 西北地区4.8 广东省情5. 世界地理5.1 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5.2 亚洲5.3 欧洲5.4 非洲5.5 美洲5.6 大洋洲5.7 国际地理组织与活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教学效果。
3. 组织实地考察、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2. 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 运用地理学业考试、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手段。
4. 定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教学时间安排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学时间为两年,共计约180课时。
高三地理新学期教学大纲

高三地理新学期教学大纲目标本学期地理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中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以及提高他们的地图阅读和信息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理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了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
-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学习如何进行地理实地调查和制作地理报告。
2. 第二单元:自然地理- 学习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了解板块构造和地震、火山的形成。
- 探索地球的气候与气象,学习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的原理。
- 研究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了解水污染和水资源管理的问题。
- 掌握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学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第三单元:人文地理- 学习人口与城市地理,研究人口增长与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 探讨农业与农村地理,了解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研究工业与城市地理,掌握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
- 了解交通与通信地理,学习交通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教学方法1. 组织课堂教学,讲授地理知识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
2. 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实践地理技能。
3.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展示,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 使用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进行信息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知识测试和考试,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表达能力。
3. 进行小组项目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合作和独立研究能力。
4. 考察学生的地图阅读和信息分析能力,评估他们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1. 《高中地理教程》2. 《地理学导论》3.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4. 《人文地理学概论》5. 《自然地理学导论》6. 《地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以上为高三地理新学期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进度和教材安排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优化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1. 简介本文件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强调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高中地理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3.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地图的编制与使用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和地图应用能力。
3.2 自然地理涵盖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强调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素养。
3.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
3.4 区域地理以不同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地理特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区域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实施与评价4.1 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4.2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宗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计划
2010年9月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启动,对于东方而言,三年之后的高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使我校在新课改高考中依然取得良好成绩,势必要在各个方面都做好计划。
高中地理新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其中必修课程3个模块,选修课程7个模块。
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必修为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为学生依据各自的发展倾向而有选择性的修习课程。
对于选修课程,《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中确定了三个限选模块,其中文科生必须选修2个模块,理科生必须选学1个模块。
但对于理科生而言,有志报考普通高校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专业的学生,至少修习2个选修模块。
也就是说,报考这些专业的理科生,地理课程的修习与文科生没有差别。
因此,为了三年后每位学生都能够顺利参加高考并填报志愿,对于我校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经我组一致讨论,计划如下:
1、高一第二学期:进行必修2修习的同时,每周增开1节选修课,选修教材为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2、高二第一学期:进行必修3修习的同时,每周增开1节选修课,文理科生同时修习,选修教材为选修3《旅游地理》;
3、高二第二学期:理科生结束高中期间的地理学习,文科生一边进行第一轮复习,一边修习选修6《环境保护》。
兰州交大东方中学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表
注: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中部政史地组
组长:
201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