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支撑技术-节点定位)2014

合集下载

《卫星导航定位教案》教案-教案

《卫星导航定位教案》教案-教案
4.接收机钟误差和卫星钟误差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参考资料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徐绍铨、张华海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郑加柱,王永弟,石杏喜,孙小荣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
教学后记
系统误差是GPS定位误差的主要部分。
上课日期
2014年9月16日
第5讲
章节
第4章GPS定位中的误差源
2.周跳的探测
3.整周模糊度的确定
4.本讲小结
时间分配
10分钟
35分钟
50分钟
5分钟
主要教学方法与
手段
多媒体+板书+提问
课后作业
1.周跳的探测的常见方法有哪几种?。
2.整周模糊度确定的常见方法有哪几种?
3.确认整周模糊度正确的主要指标有哪几个?
参考资料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徐绍铨、张华海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写出宽巷、窄巷和无电离层影响的线性组合观测值。
参考资料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徐绍铨、张华海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郑加柱,王永弟,石杏喜,孙小荣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
教学后记
线性组合观测值是消除或减弱了某些公共影响或误差的观测值。
上课日期
2014年9月30日
难点及处理方法
同类型不同频率观测测的组合板书推导加深理解
授课方式
讲授
教学内容
1.上讲内容复习
2.单差、双差、三差观测值
3.其他一些常用的线性组合观测值
4.本讲小结
时间分配
15分钟
50分钟
30分钟
5分钟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

规 范
8.1.7 钢管采用Φ48.3×3.6 ,壁厚3.6mm,允许偏 差±0.36,最小壁厚3.24mm。


第三节 材料取样
第四节 可调托撑
是否设置
插入长度
伸出长度
构造尺寸
第五节 膜壳
第六节 竖向钢筋倒塌
第七节 水平钢筋倒塌
第八节 水平钢筋支撑方式
钢筋支撑 系统
钢管支撑 系统
支撑 系统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4.4.8 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时,应根据
板 支
周边结构的情况,采取有效的连接措施加强支架整体
撑 稳固性。





第二节 连墙件间距
1 162-2008: 应按水平6~9m、竖向2~3m设置一个固结点。
规 130-2011 6.9.7: 范 水平应为6m~9m,竖向应为2m~3m。
7人死亡、38人受伤 16人死亡、 5人受伤

2004年09月01日 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工地 2005年09月05日 北京市西城区西西工程4号
伤 2007年02月14日 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二期工程
2007年09月06日 郑州市太阳城二期家居广场
2008年04月30日 长沙市国际商业广场共享空间
5人死亡、17人受伤 8人死亡、21人受伤 7人死亡、 7人受伤 7人死亡、17人受伤 8人死亡、 3人受伤
型钢支撑 系统
4 应尽快健全超厚底板钢筋支撑结构设计、制作、验收
支 和检查标准,明确将支撑结构费用计入工程造价。
撑 体 系 方 式
第四章
立杆
立杆 间距
立杆 基础

GPS原理-第五章-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原理-第五章-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30
5.5 相对定位
31
概述①
• 定义
– 确定进行同步观测的接收机之间相对位 置的定位方法,称为相对定位。
• 定位结果
– 与所用星历同属一坐标系的基线向量 (坐标差)及其精度信息 • 采用广播星历时属WGS-84 • 采用IGS – 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精密星历时为ITRF –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
– 双频改正
• 对流层延迟
– 模型改正
24
精密单点定位
• 精密单点定位
– PPP –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 特点
• 主要观测值为载波相位
• 采用精密的卫星轨道和钟数据
• 采用复杂的模型
– 定位精度
• 亚分米级
– 用途
• 全球高精度测量
• 卫星定轨
25
观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及其对绝对定位精
• 缺点:在接收机移动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对观测 卫星的连续跟踪。一旦失锁,重新初始化工作。
40
快速静态相对定位
• 可以快速地确定载波相位的整周未知数, 所以当接收机在观测站之间移动时,无 需保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
• 在每一个流动观测站上,与基线站的同 步观测时间只需数分钟,定位精度与经 典静态相对定位相当
• ε技术:降低星历精度(加入随机变化) • δ技术:卫星钟加高频抖动
(短周期,快变化)
• AS技术(1994.1.31~至今)
– Anti-Spoofing –反电子欺骗 – P码加密,P+WY
29
用户措施
•建立独立的GPS卫星测轨系统 •建立独立的卫星定位系统 •开发GPS与GLONASS兼容接收机 •研究与开发差分GPS定位技术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日期】2014.02.27•【字号】京绿城发[2014]4号•【施行日期】201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京绿城发〔2014〕4号)各区、县园林绿化局:根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园林绿化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北京市市级绿道建设工作的意见》(京发改〔2014〕113号)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此规范开展你区(县)绿道规划设计工作。

附件:1.《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2.《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4年2月27日附件1: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4年3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要求,规范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北京市绿道建设实施有效指导和规划控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特制订本指导书。

第二条本指导书适用于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编制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除参照本指导书的要求之外,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由区县政府组织进行,规划成果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园林绿化局进行审查,最终报区县政府审批。

第五条承担编制任务的规划设计单位必须具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或城市规划编制甲级资质。

第二章绿道及其分级第六条绿道是一种串联各类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适用于步行、骑行等慢行休闲方式的线性绿色空间,具有美化环境、文化展示、健康休闲、沟通城乡等多种功能。

《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第06章 5G支撑技术6.1-6.2

《5G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第06章 5G支撑技术6.1-6.2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运行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 行机理将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 所需的应用上,根据需求来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1-4
6.1.1 云计算的概念
制定云计算标准的标准化组织:
1、ISO/IEC 2、IEEE 3、ITU-T云计算焦点组 4、分布式管理任务组 5、云安全联盟 6、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 7、开放网格论坛(OGF) 8、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
业务灵活性。
1-6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移动云计算研究两方面内容:
➢ 解决如何调整当前的无线接入网络体系架构使之能 够适应移动云应用及其支持平台的具体特点。 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信息承载能力来高效地支持云 应用实现是一大挑战。
➢ 无线接入网络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来提升自 身性能。
1-7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移动云资源包括: 1. 用户资源 2. 软件资源 3. 硬件资源 4. 网络资源
1-11
6.1.4 移动云的资源
1. 用户资源
由个人用户控制的一台或多台设备,实现对全 部设备统一的操作参数配置
利用组级别实现多用户或所有者/运营商协作 包含对云环境中可用资源的普遍控制的通用资源
1-12
四、移动云的资源
云计算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融合的挑战:
➢ 资源受限:移动云计算系统中,移动终端通过无 线网络接入云端资源,无线信道质量和数据速率 会大大降低用户的体验质量。
➢ 功率受限:由于系统频谱资源和终端功率资源受 限,无法利用当前的同构无线接入网络来保证移 动云计算用户的体验质量。
1-8
6.1.3 移动云的网络架构

落地脚手架施工方案(适用于24米以下)

落地脚手架施工方案(适用于24米以下)

落地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工程名称: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黄腐酸钾生产车间编制人:楚庭江编制日期: 2016年11月28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 (3)第三章、施工布署 (4)第四章、施工工艺 (7)第五章、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 (8)第六章、质量标准及验收 (12)第七章、安全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18)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 (21)第九章、环保措施 (21)第十章、设计计算书 (22)第一章、编制依据1、工程施工图纸及现场概况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DBJ14-033-2005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10、《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布署第一节、方案选择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5、综合以上几点,脚手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GJ59-2011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省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

6、结合以上脚手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落地式双排扣件钢管脚手架。

节点定位概述

节点定位概述

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实现起来比较复杂,首先需要通过TOA、
TDOA、AOA、RSSI等常用的测距技术来测量各个未知节点到信标节 点的绝对距离值。
这个阶段也称为测距阶段。
测距结束后就要进行定位(计算坐标)阶段,即利用测距阶段所得的 节点间的距离或方位等参数来计算出未知节点的位置。
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 :
➢ 三边测量定位法(Trilateration) ➢ 多边定位法(Multilateration) ➢ 三角测量法(Triangulation) ➢ 极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 角度定位法(Goniometry)等
MDS-MAP定位算法是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的Yi Shang 等提出来的。
该算法属于集中式定位算法,它是利用节点间的连通信息通过 Dijkstra或Floyd算法生成节点间距矩阵,然后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技 术来获得节点间的位置信息。
这个多边形基本上确定了未知节点所在的区域并缩小了未知节点所在 的范围,最后计算这个多边形区域的质心,并将质心作为未知节点的 位置,这样就实现了未知节点的定位。
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基于无需测距的定位算法——凸规划定位算法 (Convex Optimization)
➢ 凸规划定位算法的基本原理如图2-5所示
RFID与识别技术
概念描述
定位
➢ 即确定方位、确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环境中的位置。 ➢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定位具有两层意义:
• 其一是确定自己在系统中的位置。 • 其二是系统确定其目标在系统中的位置。
概念描述
在传感器网络的实际应用中:

第五章采购项目技术、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内容条款及其他商务要求

第五章采购项目技术、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内容条款及其他商务要求

第五章采购项目技术、服务、政府采购合同内容条款及其他商务要求前提:前提:技术要求中标注“★”号的条款为本次采购项目的实质性要求,供应商应全部满足,否则其响应文件按照无效处理(文中对支撑材料有要求的,须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未要求的可提供产品彩页或技术白皮书或产品说明书或检测报告等予以佐证)。

标注号的条款为扣分条款,具体使用规则详见综合评分明细表(文中对支撑材料有要求的,须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未要求的可提供产品彩页或技术白皮书或产品说明书或检测报告等予以佐证)。

以上产品若涉及的规范标准有最新的,按最新的规范标准执行。

★三、服务要求(1)供应商按照本次采购货物提供售后服务。

采购人要求供应商到采购人指定地点提供培训的,供应商应当提供。

(2)合同签订生效后开始,具体培训时间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而定。

培训周期不得少于3天。

在质保期内每年不少于两次的技术指导培训,使相关使用人员能够正常操作相关设备。

(3)质保期内合同内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在接到通知后4小时内响应到场,48小时内完成维修。

★四、商务要求1交货时间:合同签订后35日内。

2.交货地点: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温江校区3.付款方式:货物到货验收合格后,供应商将合同总价5%的质保金支付采购人账户,采购人支付合同总价100席款项。

质保期为项目验收合格后一年,质保期满后无质量问题,采购人退还合同总价5%的质保金。

4.质保期:自双方共同验收合格之日起1年。

5.验收方法和标准:采购人将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205号)和国家相关规定、磋商文件的质量要求和服务指标、成交供应商的响应文件及承诺以及合同约定标准进行验收。

五、其他要求供应商制定针对本项目的安装调试方案、售后服务方案等,具体评审要求详见综合评分明细表。

建筑工程技术《第5章 民用建筑概述》

建筑工程技术《第5章 民用建筑概述》

第五章民用建筑概述5.1 民用建筑构造的构造组成民用建筑通常是由基础、墙体(或柱)、楼板层(或楼地层)、楼梯、门窗、屋顶等六个主要部分所组成。

房屋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还有一些附属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台阶、散水、勒脚、通风道等。

这些构配件也可以称为建筑的次要组成部分。

1 基础基础是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

作用:承受建筑物的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设计要求:1.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2.能抵御地下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蚀。

2 墙体(或柱)墙体(或柱)是建筑物的竖向承重和围护构件作用:1.承重:承受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等水平构件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基础;2.围护: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的作用;3.分隔: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设计要求:根据墙体功能的不同,分别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3 楼板层和地坪(楼地层)楼板层和地坪(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和分隔构件。

作用:1.承重:承受楼板层本身自重及外加荷载(家具、设备、人体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2.分隔楼层:按房间层高将整栋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层;3.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隔声能力;2.具有防潮、防水、防火能力。

地坪是建筑底层房间与下部土层相接触的部分,它承担着底层房间的地面荷载。

由于地坪下面往往是夯实的土壤,所以强度要求比楼板低。

不同地坪,要求具有耐磨、防潮、防水和保温等不同的性能。

楼梯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

作用:1.供人们上下楼层的垂直交通联系和紧急疏散;2.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2.具有足够的强度;3.防火、防水和防滑。

5 屋顶:建筑物顶部的外围护和承重构件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外围护和承重构件作用:1.围护:抵御自然界不利因素的侵袭:风、雨、雪、太阳热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2.承重:承受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垂直方向的墙(或柱)等承重构件。

第五章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3)

第五章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3)
将基准接收机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用户,进行 求差解算坐标
载波相位差分观测量方程
R (N
j 0 j P0 j
N ) (N
j 0
j P
N )
j 2
j P j

j 0 2

(X
X P ) (Y
2
j
YP ) (Z
Z P ) d
RTK的工作原理
单站差分技术的局限
2
用户接收 机钟差
接收机 噪声
C/A码伪距的单点定位和DGPS测量 的精度估值比较
伪距差分定位精度高的原因
消除了GPS卫星时钟偏差的精度损失
(用户接收机计算出的伪距同伪距改正数中的钟差 相互抵消)
能够显著减小甚至消除电离层/对流层 效应和星历误差的精度损失
伪距差分的特性
优点:
基准接收机发送的DGPS数据,是所有在视 卫星的伪距改正数,动态接收机只需选用其中 4颗以上的伪距改正值。
伪距差分的计算步骤
1. 根据基准站已知坐标(X0,Y0,Z0)和观测到的卫 星星历,计算每颗卫星每一时刻到基准站的真实距 离,如下:
R
j
(X
j
X 0 ) (Y
2
j
Y0 ) ( Z
2
j
Z0)
2
伪距改正数为: 其变化率为:
d
j
j
R 0
j
j

t
j
伪距
伪距差分的计算步骤
2. 基准站将j 和dj发送给用户,用户在测出的 伪距j上加上改正,求出经改正后的伪距:
P (t ) (t ) (t0 ) d (t t0 )

第五章 物联网系统应用层设计

第五章 物联网系统应用层设计
寻找优化的源节点访问解决方案是一种典型的非确定性 多项式时间完全问题
计算通信量能够划分成以下几种
静态计算量:移动代理的计算状态在被分派前由源节点确定
动态计算量:根据当前网络条件,移动代理自动地决定源节点, 并决定动态路由或资源分配
混合计算量:源节点集由sink节点决定,而源访问顺序由移动代 理决定
平台需要具有开放、灵活、异构的架构,不但能够与传感器网络、移动 接入,以及宽带接入网络等无缝集成,而且能够与现有的运营商已有的 承载网和业务网无缝集成,平台具备可扩展性、易融合性等
平台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能力,实现统一的合作伙伴(SP)的管理、 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业务产品管理、统一的订购管理、统一的认证 授权管理等
物联网系统应用层设计51应用业务的网络性能需求52适用于物联网的应用协议53网络应用业务的服务质量设计54网络应用业务的负载均衡设计55应用层的安全设计51应用业务的网络性能需求511业务承载能力分析512基本业务需求分析513业务应用对平台营运的需求514业务带宽需求及管理511业务承载能力分析物联网应用可以分为6种基本类别监控报警类数据采集类信息推送类视频监控类远程控制类识别与定位类6种基本物联网应用对网络承载能力需求对比能力指标监控报警识别与定位类上行流量少量数据数据量较大少量数据量数据量较大下行流量较少数据量较大少量少量少量qos要求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关能力指标监控报警类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类识别与定位数据安全应用需求相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管理配置远程管理配远程管理配置远程管理配置远程管理配置远程管理配较强较强较强较强较强较强终端移动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关应用需求相应用需求相关移动性应用场景家庭安防气象信息监测智能博全球眼工业自动化物流货运续表6种基本物联网应用对网络承载能力需求对比512基本业务需求分析不同的物联网业务对网络带宽实时性数据安全性终端设备移动性以及连接时长等有不同的需求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专门针对机器到机器m2m业务的需求制定了相应技术规范以下是m2m应用的典型需求支持具有不同移动性的终端设备513业务应用对平台营运的需求物联网业务运营支撑平台能够对原有语音彩信短信等电信业务能力进行封装提供开放接口从而降低业务创新的难度平台需要具备透明的认证鉴权接入计费网管业务支撑等功能同时为所有的物联网业务者提供统一的运营维护管理界面平台必须提供不同行业应用系统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如120110和119等的接入实现行业信息的整合提供大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具有云计算的能力平台需要具有开放灵活异构的架构不但能够与传感器网络移动接入以及宽带接入网络等无缝集成而且能够与现有的运营商已有的承载网和业务网无缝集成平台具备可扩展性易融合性等平台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能力实现统一的合作伙伴sp的管理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业务产品管理统一的订购管理统一的认证授权管理等从业务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希望专注于业务应用的开发关注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处理期望简单快速的业务开发环境平台需要对提交的物联网业务开发需求自动匹配合适的传感

(完整版)第五章、河道疏浚主要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法

(完整版)第五章、河道疏浚主要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法

第五章河道疏浚主要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法根据本工程特点,我们分以下部分进行重点阐述:一、测量放线;二、河道土方施工:三、驳岸工程施工:四、灌排涵洞施工:五、施工区域整体排水方案;六、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

5.1 工程测量本工程施工测量主要内容: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断面测量、跟踪测量、结构沉降观察和竣工测量。

5.1.1 施工测量、放样人员的组织测量、放样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

因此由具有理论和实践施工经验的专业测量员担任测量组长,并配备5名有一定经验的测量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测量、放样工作。

5.1.2 测量主要仪器配备经纬仪:“JZ-2”1台。

水准仪:“S3” 4台。

全站仪:C-100 1台。

钢卷尺:30、50、100m各4把。

其它测量配备设备:花杆、塔尺等。

5.1.3 交桩工作进场后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测量组长负责会同建设、设计、监理方工程师认真做好工程坐标控制桩、里程桩、水准点移交的实地交桩工作及前期测量资料交底工作。

交桩时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对埋设浅、容易变动的桩位(里程桩)应进行复测,交桩完备后应办理交桩手续。

5.1.4 测量放样本工程中构筑物较多,业主在交桩时提供的坐标,在打桩、基坑开挖时可能遭遇破坏,为此本工程的定位放样根据坐标来采用网格式放样:先按照交桩的坐标,定出整个河道中心线及相应附属工程的方位,再在网络图上布出具体位置方向角度以示正确,并将所有构筑物的转折点、交错点,均用桩来控制,而桩位控制在网络图上,在整个平面上选择三个不被振动、移动损坏的点做成牢固的控制桩位,亦反映在网络图上,最后在平面布置上挖土、驳岸、涵洞身等施工时用网络图的方位进行放样定位,并以三个控制桩位来复核,确保整个平面布置合乎设计要求。

所布置的测点及保护桩,需用现浇混凝土来制成,桩入原状土应大于1.5m,并要求施工中每15天进行一次轴线网络复测,并严密进行调差和补点,要始终保证工程在高精度测量控制之下进行。

第五章-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

第五章-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
➢ 天体的坐标位置和它的运动规律是已知的,测量天体 相对于飞行器参考基准面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就可以计 算出飞行器的位置和航向。
➢ 星体跟踪器望远镜对准天体方向可以测出飞行器前进 方向(纵轴)与天体方向(即望远镜轴线方向)之间 的夹角(称为航向角)。天体任一瞬间相对于子午线 的夹角(即天体方位角)已知,天体方位角减去航向 角即得飞行器的真航向。
5、组合导航系统(续)
5.3 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的组合 需求
➢ 尽管卫星定位系统具有较高精度和较低的成本,且 具有长期稳定性。多类导航卫星组合仍然不能完全 摆脱卫星信号受遮挡而不能实施导航的风险。当载 体通过遂道或行驶在高耸的楼群间的街道时,这种 信号盲区一般不能通过多类卫星组合加以克服。
➢ INS由于具有全天候、完全自主、不受外界干扰、可 以提供全导航参数(位置、速度、姿态)等优点, 是目前最主要的导航系统之一。INS有一个致命的缺 点:导航定位误差随时间积累。
► 系统误差——轨道系统误差、卫星钟差、多路径误 差…;
► 随机误差——信号随机误差、轨道随机误差、钟差 随机误差…;
► 有色噪声——太阳光压、随时间变化的钟差…; ► 异常误差——周跳、变轨误差…。
5、组合导航系统(续)
卫星组合导航的缺点
1)存在信号遮挡。当接收机天线被建筑、隧道等遮挡 时,卫星信号中断,无法定位。
➢ 多传感器组合导航(多星座卫星组合、卫星导航与惯 性导航的组合等)成为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
5、组合导航系统(续)
5.2 多星座卫星导航组合
需求
➢ GPS、GLONASS、BD及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 本身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或人为施加的干扰,于是, 使用单一的卫星导航系统存在着很大风险。
➢ GPS系统受美国国家政策的影响,随时可能出现人为 “故障”,使得非美国的盟国不能利用卫星资源,或 其卫星信号中存在显著的异常干扰。

第5章 应用支撑层

第5章 应用支撑层

电子政务第5章应用支撑层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结构图电子政务系统的分层逻辑结构模型(总体结构)应用服务支持层概述应用服务支持层包括工作流引擎和电子政务中间件。

中间件支持跨平台的分布式异构数据的访问从而向应用业务层提供 中间件支持跨平台的分布式异构数据的访问,从而向应用业务层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

工作流系统通过工作流引擎驱动数据在应用业务层的各种应用之间流转,以便根据分工,合理、高效和完整地分配信息。

应用支撑层是基于灵活的目录服务系统和标准规范的信息交换格式构建应用集成、信息管理和共性服务等系统应用服务支持层概述(续应用支撑层采用面向对象、组件式设计等多项技术,提供的构件系统是跨领域、与具体业务无关、通用的基础服务,能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变化而扩展、伸缩。

应用务能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变化而扩展伸缩系统一般通过应用开发接口或声明性的描述来使用这些构件服务的。

应用服务支撑层结构如图5.1所示。

51图5.1 应用服务支持层515.1采用的关键技术技术中间件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软、硬件平台和应用系统之间需要可靠和高效的数据传递或转换,使系统的协同性得以保证。

因此,一种构筑于软、硬件平台之上,同时对更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软件系统----中间件应运而生。

应用集成技术应用集成的核心是一组开发工具,它可以生成用于连接不同应用系统的组件,通过这些组件对应用系统进行再构造,形成一个更强大的系统。

应用集成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开发套件、运行平台和应用集成连接组件。

应用集成系统的发套件有个功能发应用集成连接组件和部署 应用集成系统的开发套件有两个功能:开发应用集成连接组件和部署应用集成连接组件。

运行平台是应用连接组件的基础,对组件的运行进行协调和监控。

应用集成连接组件是整个应用集成系统的关键部分,它的作用是连接系统中已有的部件,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强化整个应用系统的特性。

应用集成技术(续)应用集成的开发工具图例图5.2 应用集成开发工具图例52目录服务技术目录服务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环境中,定位和标识用户以及可用的各网络元素和网络资源,并提供搜索功能和权限管理功能的服务机制。

第五章 精细农业

第五章 精细农业

3、发展节水精准农业
水资源短期是我国许多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农 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据统计,我国灌溉水的有效利用 率不足35%,因此,要根据作物的需水特点、适种条 件和土壤墒情,实施定位、定时、定量的精准灌溉, 从而提高水分利用率。
4、发展节肥精准农业
化肥对作物增产有50%的贡献率,在我国粮食生产中 占用重要地位,但由于肥料结构和施肥技术不合理, 不仅造成了肥料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也破坏了土 壤结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要 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精确施肥。
(4)农作物的物质营养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农产 品的产量和质量
因为精细农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对农 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结果 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就使营养物质得到合理利用, 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精细农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精细农业是最近几年来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一些国 家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 模式。它的特点是“精确”,它利用卫星全球定位系 统、遥测遥感技术和计算机,做到精确作业、精确施 肥和精确估产。美国是精细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于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精细农业的理念和设想,20世纪 90年代初进入生产世纪应用,部分技术和设备已经成 熟和成型,且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目前,世界上 精准农业的实践已涉及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病虫害 防治、杂草清除、水分管理、产量预测等有关领域, 成为发达国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基础。
5、发展精准设施农业 6、加强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工作
三、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
精细农业技术思想的核心就是获取不同农田小区作物 的产量以及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土壤结构、 地形、植物营养、土壤水分、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 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产生差 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 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第五章_SDH&WDM

第五章_SDH&WDM

2.SDH网的特点
(1)SDH网络是由一系列SDH网元组成的,它是一个可在 光纤或微波、卫星传输系统上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和 交叉连接的网络。 (2)它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NNI)
(3)它有一套标准化的信息结构等级,被称为同步传输 模块STM-N
(4)它具有一种块状帧结构,在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 管理比特,大大增加可网络的维护管理能力
环路系统中,可选用分插复用器,也可以选用交叉连 接设备作为节点设备,它们的区别在于后者具有交叉连接 功能,它是一种集复用、自动配线、保护/恢复、监控和网 管设备的控制下,对由多个电路组成的电路群进行交叉连 接,因此其成本很高,故通常使用在线路交汇处,而接入 设备则可以使用数字环路载波系统(DLC)、宽带综合业务 接入单元(B-ISDN)
2.分插复用器(ADM)
ADM是在SDH网络中使用的另一种复用设备。具有能够在 不需要对信号进行解复用和完全终结STM-N情况下经G.703接 口接入各种准同步信号的能力。它也可以将STM-N输入到 STM-M(M>N)内的任何支路的能力
虽然ADM的输入、输出信号等级相同,但其中的信息内 容已经发生了变化。另外由于分插复用器ADM能在SDH网中具 有灵活的插入和分接电路的功能,即通常所说的上、下话路 的功能。
3. 同步时钟的等级标准
4. 时钟电路的工作模式
5.2 波分复用
5.2.1 光波分复用的基本概念
光波分复用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各自携带有大量信 息的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射端经复用器汇合, 并将其耦合到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通过 解复用器对各种波长的光载波信号进行分离,然后由 光接收机做进一步的处理,使原信号复原。 波分复用系统的工作波长可以从0.8μ s到 1.7μ s,由此可见,它可以适用于光纤所有低衰减、 低色散窗口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办法(试行)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办法(试行)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和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建质[2009]254号“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建质[2009]87号文规定,对于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划分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两种.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有: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

2、砼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砼模板支撑工程。

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滿堂支撑体系.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有:1、工具式模板支撑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2、砼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荷载20KN/m及以上。

3、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滿堂支持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第三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必须单独编制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的施工方案,应由项目部组织不少于5人组成的专家组进行审查论证,并提出书面的论证报告。

参加论证会人员:(一)专家组成员;(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三)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四)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

本项目参建各方人员、不得以专家组成员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第四条所有的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概述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基本概念 基本术语 应用领域 定位算法分类 定位算法特点及要求 性能评价
5.1.1 基本概念
定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一般指对于一组未知位置坐标的网 络节点,依靠有限的位置已知的锚节点,通过测量未知节点至其余节 点的距离或跳数,或者通过估计节点可能处于的区域范围,结合节点 间交换的信息和锚节点的已知位置,来确定每个节点的位置。 • 节点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网络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 • 节点定位问题即根据少数已知位置的节点,按照某种定位机制确定自 身的位置。 • 只有在节点自身正确定位之后,才能确定传感器节点监测到的事件的 具体位置,这需要监测到该事件的多个传感器节点之间相互协作,并 利用他们自身的定位机制确定事件发生的位置。 • 可以说,没有位置信息的数据往往是毫无意义的。 • 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自身的正确定位是提供监测事件位置信 息的前提。
• 在现实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可以应用在许多重要的领 域,几乎包括所有无线传感器技术能够应用到的领域,包括传统应用 有军事,监控,应急,环境,防空等领域,新兴应用将涉及家用,企 业管理,保健,交通等领域。
5.1.4 定位算法分类
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定位算法,在特定条件下,某些算法在某些性能指 标上可能优于其它算法,而在其它方面可能处于劣势。在一定意义下 ,具有普遍性的公认为最优秀的定位算法目前尚未产生。 尽管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定位系统和算法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 准,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一种定位系统和算法,但下面这些分类方法能 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不同定位技术的特点。
5.1.6 性能评价
(5)容错性和自适应性。通常,定位系统和算法都需要比较理想的无线通 信环境和可靠的网络节点设备。但在真实应用场合中常会有诸如以下 的问题:外界环境中存在严重的多径传播、衰减、非视距(non-lineof-sight,简称NLOS)、通信盲点等问题;网络节点由于周围环境或 自身原因(如电池耗尽、物理损伤)而出现失效的问题;外界影响和节 点硬件精度限制造成节点间点到点的距离或角度测量误差增大的问题。 由于环境、能耗和其他原因,物理地维护或替换传感器节点或使用其 他高精度的测量手段常常是十分困难或不可行的。因此,定位系统和 算法的软、硬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和自适应性,能够通过自动调 整或重构纠正错误、适应环境、减小各种误差的影响,以提高定位精 度。 (6)功耗。功耗是对WSN的设计和实现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由于传感器 节点电池能量有限,因此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前提下,与功耗密切相关 的定位所需的计算量、通信开销、存储开销、时间复杂性是一组关键 性指标。
5.1.2 基本术语


跳数(Hop Count):两个节点之前间隔的跳段总数,称为两个节点之 间的跳数; 锚节点(Anchor nodes):通过自主定位或人工配置的方法已知位置 的节点; 未知节点(Unknown nodes):不能自主定位,需要依靠一定的定位 算法和锚节点的位置信息来定位的节点。 邻居节点(Neighbor Nodes):传感器节点通信半径内的所有其他节点, 称为该节点的邻居节点; 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信号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所 需要的时间,称为信号到达时间; 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两种不同传播速 度的信号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所需要的时间之差,成为信号的到 达时间差; 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节点接收到的信号相对于自身 轴线的角度,称为信号相对接收节点的到达角度;
《无线传感器网络》讲义
MICA2 mote by Intel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第五章 支撑技术
——节点定位技术
节点定位技术
5.1 5.2 5.3 5.4 5.5 概述 测距方法 基于距离或到达角度的定位技术 无需测距的定位技术 典型定位系统
5.1.4 定位算法分类

物理定位与符号定位
按照定位系统提供的两种类型的定位结果:物理位置(Physical Positjon)和符号位置(Symbolic Location),分为物理定位与符号定 位 。 例如,某个节点位于某个经纬度就是物理位置;而某个节点在建筑物 的某个房间就是符号位置。
一定条件下,物理定位和符号定位可以相互转换。 与物理定位相比,符号定位更适于某些特定的应用场合,例如,在安 装有无线烟火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建筑物中,管理者更关心某个房间或 区域是否有火警信号,而不是火警发生地的经纬度。 大多数定位系统和算法都提供物理定位服务,符号定位的典型系统和 算法有Active Badge、微软的Easy Living等,MIT的Cricket定位系 统则可根据配置实现两种不同形式的定位。
5.1.6 性能评价
(3)锚节点密度。锚节点定位通常依赖人工部署或GPS实现。人工部署锚 节点的方式不仅受网络部署环境的限制,还严重制约了网络和应用的 可扩展性。而使用GPS定位,锚节点的费用会比普通节点高两个数量 级,这意味着即使仅有10%的节点是锚节点,整个网络的价格也将增 加lO倍。因此,锚节点密度也是评价定位系统和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 之一。 (4)节点密度。在WSN中,节点密度增大不仅意味着网络部署费用的增加, 而且会因为节点间的通信冲突问题带来有限带宽的阻塞。节点密度通 常以网络的平均连通度来表示。许多定位算法的精度受节点密度的影 响,如DV-Hop算法仅可在节点密集部署的情况下合理地估算节点位置。
5.1.4 定位算法分类

基于测距定位和无需测距定位 根据是否采用测距,分为基于测距(Range-based)的算法和无测距 (Range-free)的定位算法。
无测距定位时,节点不装配测距或测角设备,硬件成本低,但相对基 于测距的算法则定位精度稍差。 对大多数应用如路由和目标追踪等,误差小于40%仍可满足要求,无 测距定位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 无测距的定位算法仅依赖所接收的通信消息,但需要锚节点配合,如 质心算法、APIT算法、DV-HOP算法、Amophous、凸规划和MDS-MAP等 。其精度一般取决于锚节点配置精度和锚节点的配置密度。
集中式计算的优点在于,从全局角度统筹规划,计算量和存储量几乎没有限 制,可获得相对精确的位置估算。它的缺点包括与中心节点位置较近的节点 会因为通信量大而过早消耗完电能,导致整个网络与中心节点信息交流的中 断,无法实时定位等。 相对于集中式算法,分布式算法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分布式算法也称并发式 算法,即定位过程只需与邻居节点进行通信,计算在本节点处完成。除上述 集中式以外的其它算法均为分布式定位算法。
5.1.4 定位算法分类

集中式计算定位与分布式计算定位 集中式计算(Centralized Computation)就是指把所需信息传送到某 个中心节点(例如一台服务器),并在那里进行节点定位计算的方式。 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ation)是指依赖节点间的信息交换 和协调,节点自行计算的定位方式。
5.1.5 定位算法特点及要求
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可靠性差、节点数量规模大 且随机布放、无线模块的通信距离有限,对定位算法和定位技术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算法通常要求具备以下特点: (1)自组织性: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随机分布,不能依靠全局的基础设施协 助定位。 (2)健壮性:传感器节点的硬件配置低、能量少、可靠性差、测量距离时 会产生误差,算法必须具有良好的容错性。 (3)能量高效:尽可能地减少算法中计算的复杂性,减少节点间的通信开 销,以尽量延长网络的生存周期。 (4)分布式计算:每个节点尽量计算自身位置,不能将所有信息传送到某 个节点进行集中计算。
5.1.1 基本概念
获得节点位置的一个直接想法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实现,但 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使用GPS来获得所有节点的位置受到价格、体 积、功耗等因素限制,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在大部分节点不 具备GPS定位功能下,设计新型的节点定位机制。目前主要的研究工 作是利用少量已知位置节点(参考节点即锚节点,采用GPS定位或者预 先放置的节点),来获得其它节点的位置信息。
5.1.4 定位算法分类

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
按照定位结果是否为绝对坐标,可分为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
绝对定位的定位结果是一个标准的坐标位置,如经纬度。而相对定位 通常是以网络中部分节点为参考,建立整个网络的相对坐标系统。 绝对定位可为网络提供唯一的命名空问,受节点移动性影响较小,有 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但研究发现,在相对定位的基础上也能够实现部 分路由协议,尤其是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而且相对定位不需要锚节 点。
(2)规模。不同的定位系统或算法也许可在园区内、建筑物内、一层建筑 物或仅仅是一个房间内实现定位。另外,给定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或 在一段时间内,一种技术可以定位多少目标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例如,RADAR系统仅可在建筑物的一层内实现目标定位,剑桥的 Active Office定位系统每200ms定位一个节点。
5.1.2 基本术语

视线关系(Line of Sight,LOS):两个节点间没有任何障碍物间隔, 能够直接通信,称为两个节点间存在视线关系; 非视线关系(No LOS,NLOS):两个节点之间存在障碍物;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 RSSI): 节点接牧到无线信号的强度大小,称为接收信号强度的指示。
5.1.3 应用领域
• 对于大多数应用,不知道传感器位置而感知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传 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或区域发生 了特定事件”,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追踪。另一方面,了解传感 器节点位置信息还可以提高路由效率,为网络提供命名空间,向部署 者报告网络的覆盖质量,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网络拓扑的自配置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