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版毛概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2013修订版前8章重点(已排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具体化。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答:1、毛泽东思想是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带核心理论。
(2)历史地位:1、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它是新时期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4、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概 2013版课件 第8章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傅立叶《全世界和谐》
“现存的文明制度是
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它 必将被未来的和谐制度
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 进行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 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 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 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列宁: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 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 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生产和 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 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 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论十大关系》等著 作提出如下解决矛盾的方针
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如“东亚模式”, 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 和现代化。 一种是陷入“拉美陷阱”,进入“矛盾凸显期”, 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 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就 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 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 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 追求的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 孔子:“和为贵”的思想 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 社会方案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的社会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3版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经过长期实 践形成的:
提出一系 列重要论 断 提出社会 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 理论 强调始终 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 利益 第一次将 社会更加 和谐作为 重要奋斗 目标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4.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 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基本框架。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三点:
一、 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二、人民当家 作主
三、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 和依法治国的根本 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 点和归宿
四是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利运行机制。 五是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毛概8.4
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党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强调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关系。
邓小平立足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
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此后,十七大、十八大都反复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将社会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评价人数18494已评价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2013版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 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 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 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 降,主要污染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 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 居环境明显改善。
1. 生 态 文 明 理 念 提 出 的 前 提
(二)树立文明生态理念
• 资源约束趋紧
• 环境污染严重
• 生态系统退化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 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 然
(1)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
• 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 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 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 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 和存在,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 人与自然是平等的 • 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毛概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提出依据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谐的含义: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
具体。
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含义: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P170)2、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和未来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针、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的政治保障以及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丰富●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意,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和谐的理念和精神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思想渊源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孔子(和为贵)、墨子(兼相爱)等近代的和谐思想: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西方的和谐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对和谐社会的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奋斗目标●现实依据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毛概题库整理 第八章(第四)
第八章(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A.本质属性B.内在要求C.根本原则D.最终目的2.第一次将“社会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是( C )A.十七大B.十六届六中全会C.十六大D.十八大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B)A.加强民主法治建设B.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C.保障和改善民生D.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放在首位的是(D)A.收入分配B.社会保障C.医疗卫生D.群众利益5.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A.保障和改善民生B.健全民主法治C.社会保障全民覆盖D.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6.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布局是( D )A.两位一体B.三位一体C.四位一体D.五位一体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B)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充满活力D.社会和谐8.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D)A.解决温饱问题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实现工业化D.建设和谐社会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 )A.立德树人B.服务经济C.服务政治D.实现就业10.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是( B )A.失业保险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养老保险制度D.医疗保险制度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B.社会要和谐就要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C.社会要和谐就要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12.下面不符合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的是( B )A.着重保护劳动所得B.通过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差距C.健全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D.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3.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是要解决好(D)A.资源紧缺问题B.环境污染问题C.协调发展的问题D.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14.(D)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毛概论文《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在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构建和谐文化。
关键词:文化和谐社会主义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张春贤书记对新疆文化发展提出,坚持现代文化领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弘扬新疆精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等几点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和谐文化这个概念,这标志着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一、和谐文化概述。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
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学术界的讨论至今仍众说纷纭。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文化有层次和类型之分。
有的将文化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三大类型。
有的则将文化分为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文化怎么界定,学者的观点也有差异。
我认为,所谓大文化,即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如建筑、道路、文物、机器、设备等一切已经人化的自然;而精神文化,则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或者虽在物质活动中产生但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的人类文化。
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屑追求的社会理想。
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民生两会(住房、新医改、教育公平、收入分配、)正文:1、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当地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以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
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治还不健全等等。
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必然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2、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一般的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于协调发展的社会。
而人类社会必然是在各个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然而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经济体制选择的历程:计划经济(1949-197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92)——→市场经济(1992-至今)。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的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发展。
※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病:a.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搞大而公大而全,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 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 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②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适合战争年代或者战后恢复期,还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
③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逾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但是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完备形态◎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品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产权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又分为:⏹古典的(或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靠市场调节)⏹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市场经济优点:低成本,高效率,有效配置资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a.社会主义还存在社会分工b.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不同利益主体c.还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初级阶段的问题,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毛概ppt
要
任
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 障制度 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务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十八大报告用完整的篇幅论述了社会管理创 新,不仅充分肯定了已经取得的成绩,而且 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要求 创新社会管理,首先需要强化服务理念。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要求
创新社会管理,更重要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要求 创新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说需要依靠群众, 让群众充分参与社会管理事务。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措施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创新化解矛盾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建立“人人相亲, 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的理想社会。 ——康有为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历程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毛泽 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都有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建设的重要观点。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历程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主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毛概第八章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 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P170
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 生活
总的要求: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 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 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求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合理运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P169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 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 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013新版毛概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
2.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Ⅰ、社会救助,有些也称为社会救济。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社会成员提供 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标是扶危济贫,救助社会脆弱群体,对象是社会的低 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 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 Ⅱ、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劳动者、 企业(雇主)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建立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因年 老、工伤、疾病、生育、残废、失业、死亡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 去工作时,给予劳动者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它具有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目录
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 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 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保障和改善民活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
1.社会保障机制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 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分配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实现利益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 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
Ⅲ、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 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Ⅳ、社会安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或社会对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 人及烈军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优抚具体内容包括: i、抚恤。这是政府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牺牲及病故人员家属采取的 一种物质抚慰方式,包括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 ii、优待。优待是指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优待对象良好的物质或资金 待遇、优先照顾与专项服务。 iii、优抚社会化服务。国家和社会筹资建造服务设施,如革命伤残军人 休养院、荣复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等
2013年6月毛概提纲 (2)
2013年六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本专科通用)第一章1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会议P1党的六届六中全会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P7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p7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P13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p141945年的党的七大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9事实就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p24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9三个代表的首要基本问题p29‘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系前途命运的问题10三个代表地位、关键、核心和本质p2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事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p3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科学发展观指导意义p37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4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2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定义p50‘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013版毛概第八章第四节教案首页
上课班级
授课
类型
上课
地点
5
上课日期
理论课
课
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时
2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能力目标:能用和谐社会的思想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指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品德品格: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学校的发展,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勇于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难点:保障和改善民生
时间
(分)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2
3
2
80
2
1
组织教学:考核学生出勤情况
复习旧课:(略)
导入新课:(略)
讲授新课:
第八章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课堂小结:(略)
布置作业:
讲授法、案例法、启发法、演示法
作业
教学后记
检查
意见
签字:
毛概第八章(含18大)
3.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措施
•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第二,坚持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 第三,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 第四,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 第五,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方事务的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基
层
自 治
社区: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的
形
式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四大要求: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容
教育
文学艺术
教育
科学
新闻出版
文化
广播影视
科学
建设
体育卫生
等事业
内容
(2) 一是推动生产力的发 教 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
育
科 学
安小教 道环徽育 德教为省是素育了临提质科能泉学高的上县的人基作学城民 本用,关科 途每镇学 径天刘文 ,去老化 是给家素 发窑村质 展厂1和科1背岁思学砖的想技坯刘,
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
• 第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第二,促进创业就业体制机制
• 第三,形成合理有序分配格局
• 第四,建立公平持续社保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国社会保
障的基本目标: 保证人们最基 本的生活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 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喝政 府应加强和完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 的领导,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 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 众应以积极的热情,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建设之中,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作出贡献。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添加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毛泽东: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邓小平:开辟新道路 江泽民:首次提出社会和谐 胡锦涛:全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正式提出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 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和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发展 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
Ⅲ、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 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Ⅳ、社会安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或社会对现役、退伍、复员、残废军 人及烈军属给予抚恤和优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优抚具体内容包括: i、抚恤。这是政府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牺牲及病故人员家属采取的 一种物质抚慰方式,包括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 ii、优待。优待是指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优待对象良好的物质或资金 待遇、优先照顾与专项服务。 iii、优抚社会化服务。国家和社会筹资建造服务设施,如革命伤残军人 休养院、荣复军人慢性病疗养院等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实施 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信访制度
评估机制
保障机制
调解体系
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3.社会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建设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人 力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 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 定。
1.社会保障机制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 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分配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实现利益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 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添加标题
目录
1
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3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社会主义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 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 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保障和改善民生
2.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Ⅰ、社会救助,有些也称为社会救济。社会救助主要是对社会成员提供 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标是扶危济贫,救助社会脆弱群体,对象是社会的低 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保障 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 Ⅱ、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劳动者、 企业(雇主)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建立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因年 老、工伤、疾病、生育、残废、失业、死亡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 去工作时,给予劳动者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它具有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和谐社会思想的特征
2005年胡锦涛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和 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 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得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 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 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 名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添加标题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 文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这里输入可长可短的标题
这里添加标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
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保障改善民生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保障和改善民生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箱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 治理地位日益重要。解决我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 认识新形势下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历年思路、体制机制、方 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 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 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 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四节 建设社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 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随后,在中国“ 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 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 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 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