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教师暑期阅读读后感在暑期我阅读了卢勤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的领悟到“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下面,我将从几个反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一、成长比成功重要现在的父母有个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念书.父母能替孩子做事,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
孩子在学会各种事的同时,才能学会面对困难。
过度保护的孩子长大后很怕失败,他承受不了失败。
要让孩子自己走好脚下的路,输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们的急功近利,以为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孩子其他的需求根本不取管。
而人的成长有很多方面的需求,不是单一的智力发展。
现在又很多孩子学习成绩虽然很好,可是因为心里发生了问题,结果最终也考上了大学,这些孩子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而不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就要让孩子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既要有成功的经历,也要有失败的经历。
家长要对孩子一生负起责任,那就要想明白你培养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架考试机器。
反过来说,心态那好,充满自信的孩子,也一定会成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一定能够创造一个灿烂的明天。
二、经历比名次重要因为考试,在学校孩子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老师总是在每次开始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虽然也能够刺激学生,但更多的是没有让孩子轻松快乐的成长。
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较差,经受不起挫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孩子接受磨练、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
有的家长是“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
可以包容孩子,让家长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的时候,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三、对话比对抗重要青春期的孩子爱跟父母“对着干”,父母也爱跟孩子“较劲”,双方各站一方都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指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
成长比成绩重要作文

成长比成绩重要作文
《成长比成绩重要呀》
哎呀呀,咱就来说说成长比成绩重要这事儿吧。
就说我小时候吧,有一次考试没考好,那成绩简直没法看,惨兮兮的。
我当时心里那个慌啊,感觉天都要塌了。
回到家,我都不敢正眼看我爸妈,就怕迎来一顿狂风暴雨般的训斥。
结果呢,我爸妈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大发雷霆。
他们先让我坐下来,然后很温柔地问我怎么回事啊。
我就低着头,结结巴巴地把考试时候太紧张,好多本来会的都答错了的情况说了出来。
爸妈听了之后,居然没有骂我,反而跟我说,他们更在乎的是我有没有从这次的事情里学到东西,有没有成长。
他们说成绩只是一时的,但是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儿。
那一刻,我觉得心里暖暖的,也明白了成长真的比成绩重要太多啦。
从那以后,我不再一味地只看重成绩,而是更关注自己在每一件事情中的体验和收获,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慢慢发现,当我更注重成长的时候,成绩反而也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呢。
原来啊,当我们真正成长了,很多事情都会变得顺利起来呀。
所以呀,可别再死盯着成绩啦,多关注关注自己的成长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呢!就像我那次的经历一样,成长带来的温暖和力量,是成绩远远比不上的哟!。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读后感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读后感以前啊,感觉周围的世界都被分数给统治了。
家长们凑一块儿,聊的是“你家孩子这次考多少分啊”;老师在讲台上,也总是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什么“一分一操场的人”之类的话。
感觉分数就像个大怪兽,张牙舞爪地在每个学生的头顶盘旋。
但是这篇文章就像是一股清流,它告诉我,成长可比分数有内涵多了。
分数啊,就像是你在某个瞬间拍的一张照片,它只能定格你当时那一小会儿的状态。
可成长呢,那是一部长长的电影,有欢笑、有泪水、有挫折、有奋起,每一个情节都是你自己独特的经历。
就说那些只看重分数的情况吧。
有些同学为了分数,那简直是拼了老命。
天天埋头在书堆里,背啊写啊,都快变成学习机器了。
最后可能分数是上去了,可其他方面呢?人际交往一塌糊涂,身体素质也差得很,遇到点小挫折就哭鼻子,这样真的好吗?就像一棵只长了树干,没有树枝和树叶的树,看起来孤零零又没有生机。
而那些注重成长的孩子呢,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去参加各种活动。
在社团里学会和小伙伴们合作,一起完成一个项目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可比多考几分来得实在。
他们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锻炼出健康的体魄,这样才有精力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啊。
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犯错,又不断地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像游戏里升级打怪一样,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为了变得更强。
我想起自己有一次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为了准备这个比赛,我可没少花时间。
虽然最后没有拿到特别高的名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在台上不那么紧张,还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可比我在某次考试中多考几分有意义多了。
要是只看分数的话,我可能就不会去参加这个比赛了,那可就错过了这么多有趣又有用的东西。
所以说啊,分数固然重要,但它绝不是成长道路上唯一的追求。
成长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它包含了我们的知识积累、品德修养、人际交往、身体素质等等各个方面。
就像盖房子,分数只是其中一块砖,虽然这块砖也很重要,但光有它是盖不出一座漂亮又坚固的房子的。
比分数更重要的

比分数更重要的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对于分数的追求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家长与老师们也常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
我们必须认识到,分数并不等同于真正的能力,比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成长。
分数的确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客观标准,但它只是一个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单一指标。
分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们的能力和潜力。
很多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和企业家在学生时代考试不理想,但他们通过努力与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
换句话说,他们在自我发展和个人能力上追求的不仅仅是分数。
努力与成长是学生们应该重视的品质。
通过努力,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应用它们解决问题,而不再仅仅是为了追求好成绩而记忆。
努力不仅能改善学习方法,还培养学生们的毅力和自律性,这些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努力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比分数更加重要。
除了努力,成长也是学生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成长是一种全面的进步,不仅包括学术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社交能力、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成长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对自己不断提高的认可和信心。
成长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远远超过了简单的分数提高所能带来的喜悦。
在追求分数的我们不能忘记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追求好成绩的手段。
学生们应该学会发现知识中的乐趣,去探索、创造和思考。
只有当学生们对学习充满热情时,他们才能真正发挥潜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追求自我发展,超越分数的界限。
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潜力和才能。
除了学习,学生们也应该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中,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功。
分数并非学习的唯一目标,努力与成长更重要。
通过努力,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培养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成长是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全方位的进步,是对自己不断提高的认可和信心。
学生们应该在追求分数的关注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读后感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读后感以前啊,我感觉周围的世界都被分数这个小恶魔给统治了。
家长们凑一块儿聊的是分数,老师们念叨的是分数,我们学生呢,那更是天天被分数搞得晕头转向。
就好像分数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幸福和成功的大门似的。
但是这篇文章就像一盆冷水,“哗啦”一下浇醒了我这个被分数冲昏头脑的人。
文章里讲了好多故事,那些故事就像一个个小锤子,一下下敲打着我对分数的固有观念。
比如说有个小孩,分数一直很高,那简直就是大家眼中的学霸。
可是呢,这孩子除了会考试,啥都不会,生活自理能力差得一塌糊涂,人际交往也一塌糊涂。
这不就像个学习机器嘛,虽然分数高得吓人,但是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却像个迷路的小蚂蚁,完全不知道该咋走。
这让我明白,分数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驿站,而不是终点。
成长这玩意儿啊,可复杂多了,就像一场超级大冒险。
它包括学会怎么和小伙伴们愉快地玩耍,懂得怎么照顾自己,还得知道怎么面对生活中的那些个沟沟坎坎。
就像我自己,以前就只盯着分数看,每次考试前都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要是考得不好,就感觉世界末日到了。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一次考试没考好,就像在冒险的路上摔了一跤,拍拍屁股站起来接着走就是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怎么避免下次再摔跤,这就是成长啊。
还有啊,成长是一种内心的强大。
比如说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只知道哭鼻子或者等着别人来帮忙,而是像个小勇士一样,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这种内心的力量可比分数那几个数字有价值多了。
就好比你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迷路了,分数可不能给你照亮前路,但是你内心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能让你找到回家的路。
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发现那些真正受欢迎的同学,可不一定是分数最高的。
他们往往是那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有很多有趣想法的人。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会了怎么做人,怎么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这就像是在种一棵大树,分数可能只是树上的几片叶子,而成长是这棵树的根、树干和整个树冠,缺了哪一部分都不行。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很多孩子考试爱紧张,为什么?因为怕考砸回去挨父母打骂!一个孩子没考好,老师让他把卷子拿回家请家长签字。
第二天,老师问这名学生,你的家长有什么反应呀?孩子沮丧地说:“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男女混合双打‟,过去是…单
打‟,现在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瓦伦达是美国五十年代走钢丝演员,一辈子走下来都很成功,但最后一次却从钢丝上掉下来摔死了。
原因在于,以前走钢丝,从不思前想后,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
而最后一次,他总在想:这是最后一次,千万不能失败。
结果反而丢掉了性命。
后人把专注做好眼前每件事而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的失败,其实是败给了自己。
生活往往是这样,父母把全部希望系于孩子,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因为,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态青少年素质教育学校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瓦伦达心态”无处不在。
过分在意名次的运动员往往失利,过分在意表现的演员容易失常……
父母应该懂得要以人为本,不要以分为本,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
教师演讲: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教师演讲:成长比分数更重要尊敬的校长、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话题: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我相信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为有品德、有才能、有责任心的人。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多同学和家长对分数看得非常重,认为高分就是成功的代名词。
但事实上,分数只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它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
我们不能把学习仅仅看做一份紧张的比赛,而是要把它看作是个人成长的过程。
首先,成长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包括智力、情感、品德、与人交往等多个方面。
分数只能反映学生在学术能力上的成绩,但无法衡量其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创造力、批判思维、团队合作等各种能力,这些都是分数无法完全体现的。
其次,分数追求过程中的竞争压力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我们知道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倍增,面临着大量的作业和考试。
这些压力不仅会导致学生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还可能剥夺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
相比之下,注重成长而非分数,能够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成长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而分数只是短暂的一刹那。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终身学习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态度,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追求分数,会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过程,也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学生的成长上,而不仅仅是单纯追求分数的高低。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独特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成长。
同学们,成长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在这座桥上,不要迷失在单一的分数追求中,而是要把握每一个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我。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尊敬的老师、家长们、你们好!我是张新冉的爸爸,首先感谢老师给我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我跟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
孩子期末考试结束的那天我去接孩子,同班的很多家长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担忧的问:“也不知道孩子今天考的怎么样,愁死了”。
“就是,就是啊”大家都附和着。
接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就问:“宝贝,考的怎么样啊,能考100分吗”。
孩子总是不耐烦的喊叫:“不知道,不知道”。
我们总是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教育孩子真让人头疼!有一次孩子考完试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说:“爸爸,我数学考了98分!”我马上问他有谁考了100分,接着数落孩子:“人家能考100分,你怎么就考不了?”瞬间孩子兴奋的神情消失的无影无踪,一脸委屈与沮丧。
当时我就后悔了,孩子还小,正是玩的时候,我却一味的强调好成绩,会不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惧怕考试呢?尤其成绩不理想或未达到家长期望的高度时,就会感到沮丧和不自信,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会更让人担忧。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孩子要真正面对的激烈竞争,不是在入社会之前,而是在步入社会之后。
保证孩子在步入社会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健全的人格。
分数不是目标,个性才是关键。
作为孩子的家长,怎么能简单地忽视孩子的个性塑造去搏一纸分数呢?有句俗话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定”。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100分呢,但“分数”和“成绩”并不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
分数一直被很多家长当成衡量孩子最重要指标。
然而,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虽然分数上去了,综合素质却下来了-任性、撒谎、偷东西、自私自利等一系列成长问题开始不断地烦恼着众多父母。
虽然我们很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向他要分数,而是要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问题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
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

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坚持跑下去!亲爱的同学们:期中考试在期待中到来,又在紧张里匆匆结束。
成绩未出来之前,想必有些同学已经开始唉声叹气。
各种失误频频,各种“崇山峻岭”不可越,让你们一下子像泄了气的气球般软棉棉的、弹不起来。
想着你们一定都在焦虑中备受煎熬,今天我就说说我的理解吧。
一、摒弃对分数和排名的执着,让成长和学习成为你的焦点。
一次考试,不能确定你未来的人生方向。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人生中的每一次期中考试都只是你成长过程中不断修炼的标记点。
我们不能过度去重视结果和排名,因为那样只会让我们徒增焦虑,从而影响信心,降低行动效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关注过程,控制焦虑,从而专注行动,能够对照目标,按计划而行。
二、正视结果与积极归因,调整情绪。
每次考试过后,结果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很多同学都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不良情绪,如挫败、失落“这次又没考好”;愤怒、抱怨,“我当时要是能好好复习多背诵几遍就好了”;担心、羞愧,“又考砸了,别人会怎么看我呢”;负疚、茫然;焦虑、着急;烦躁、纠结,“我想要努力,可一进教室就烦”。
心理学家们把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归纳为5种类型:(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因素。
这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因素。
这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
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但也有可能不失信心。
(4)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
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5)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
这既可能使自己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
可见,积极的归因方式催人奋进获得成功,消极的归因方式使人颓废甚至失败。
一位哲人讲过:一个聪明人对于挫折、失败等事情,真正感到痛苦的时间只有一天,即发生事情的当天;第二天他就会针对事情发生的原因作自我反思,接下来就是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成长比分数重要观后感

成长比分数重要观后感以前我就觉得分数这玩意儿简直像个紧箍咒,死死地箍着我们这些学生的脑袋。
考好了,就像孙悟空在唐僧面前显摆了一下降妖除魔的本事,皆大欢喜;考砸了呢,那可就惨喽,感觉自己像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周围都是低气压。
但是这个片子就像一阵清风,把我这满脑子分数至上的雾霾给吹散了不少。
里面有好多例子,那些只看重分数的孩子,整天就像个学习机器一样,除了读书做题,都快没了人味儿。
他们的生活就像是黑白照片,除了学习这个单调的颜色,没有其他色彩。
而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注重各种能力、品质培养的孩子呢,就像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小太阳。
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学会和小伙伴合作,懂得怎么面对困难,就像超级马里奥一样,一路过关斩将,积累了好多生活经验。
这些孩子的眼睛里有光,不像那些只盯着分数的孩子,眼神里满是疲惫和焦虑。
我就想起我自己,有一回考了个特别不理想的分数,那几天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可是现在想想,那次考试虽然分数难看,但我从失败里学到了怎么总结错误,怎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可比那个分数有价值多了。
就像打游戏,你不能因为一次没打过BOSS就觉得自己不行了,你得从失败里找经验,下次换个策略说不定就赢了呢。
而且啊,成长这个事儿是全方位的。
分数就像是一场短跑比赛的成绩,只能代表你在这一小段路上跑得多快。
而成长呢,那可是一场马拉松,要比耐力,比心态,比各种应对变化的能力。
要是光盯着分数,就像在马拉松里只看前一百米的速度一样,迟早得跑岔气儿。
这部片子也让我想到了身边那些有才华的小伙伴。
有的画画特别棒,有的能把乐器玩得出神入化,还有的擅长组织活动,把大家搞得热热闹闹的。
他们的这些特长和能力可不是分数能衡量的,可这些却都是成长路上特别宝贵的财富。
总之啊,看了这个片子之后,我算是彻底明白了,成长比分数重要这个道理。
分数嘛,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标记,而成长才是那条长长的、充满各种惊喜和挑战的大路。
以后我也要更注重自己在各方面的成长,做一个全面发展、活力满满的人,才不要做那个只知道埋头苦读挣分数的小呆瓜呢!。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全国优秀班主任姜延丰老师曾说过:“教育应该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帮助、一种服务。
我们给予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血液和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
有句俗话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长久以来,分数一直被很多老师当成衡量学生水平的最重要指标,然而,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虽然分数上去了,综合素质却下来了——任性、撒谎、偷东西、自私自利等一系列成长问题开始不断地烦恼着众多家长和老师。
要知道,孩子的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鼓励比指责重要。
一个心态很好、充满自信的孩子,一定会成长为各方面都优秀、社会所需要的健全而合格的人才。
而我们作为这些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该如何做呢?
带着这困惑,我参加了国培,聆听了专家的讲授,看到了各位专家、学员的点评,在我心里产生了碰撞,也拨开了我心头的一层层云雾,更坚定了我的“教师梦”。
新课程的实施,它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并迁移运用
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在学习有关自然奇观的文章中,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激起爱国之情。
在学习有人间真情文章中,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从而珍惜现在拥有的可贵的亲情、友情。
在学习有关成长的故事的文章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的种种问题。
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分数不是目标,个性才是关键。
愿我们的老师都能明白:孩子的成长是本,分数是末,再也不要舍本逐末了。
成长比成绩重要作文

成长比成绩重要作文
《成长比成绩重要呀》
嘿,咱今儿就唠唠“成长比成绩重要”这个事儿。
我想起我小时候那会啊,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哎哟喂,那成绩真是没法看,愁得我哟。
回到家我就低着头,心里七上八下的,想着这下完蛋了,肯定得挨骂呀。
但是我爸妈知道后,并没有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反而是很耐心地和我聊。
他们说呀,孩子,一次成绩不好不算啥,重要的是你要从这中间学到东西,要成长呀。
那之后呢,我就开始认真分析自己为啥没考好,是哪里没掌握好,哪里粗心大意了。
我一点点地去改进,去努力。
那段时间呀,我感觉自己真的成长了不少,学会了怎么去面对挫折,怎么去解决问题。
你看啊,成绩只是一个数字,它可能会随着一次考试的结束而过去,但是成长呢,那可是会一直伴随着咱呀。
通过那次的事情,我明白了不能光盯着成绩看,要更注重自己内在的成长和进步。
所以说呀,成长可比成绩重要多啦。
成绩或许能让咱开心一时,可成长带来的收获那可是能让咱受益终身的哟!咱得把眼光放长远点,多多关注自己的成长,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踏实呀!嘿嘿!。
成长比成绩重要读后感

成长比成绩重要读后感以前啊,感觉周围的世界都围着成绩在转。
家长念叨着成绩,老师盯着成绩,我们学生自己也被成绩压得喘不过气来。
就好像成绩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幸福、成功的大门似的。
但是这本书就像一阵清风,吹醒了我这个迷糊蛋。
书里那些真实又有趣的故事,让我看到成长是个多维度的事儿。
比如说,有个小孩成绩不是顶尖的,但是他特别擅长和小伙伴们打交道,组织活动那叫一个厉害。
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怎么合作、怎么解决人际矛盾,这不就是成长吗?这可比死记硬背考个好成绩更能在未来的生活里派上用场。
就像我们玩游戏,光有一身好装备(成绩好)可不够,还得有超强的操作技巧(各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在生活这个大游戏里玩得转。
成长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成绩可能就像是马拉松路上的一个个小检查点,它能反映你某个阶段的状态,但绝不是最终的目的地。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就像游戏里的各种关卡。
有时候我们可能在某个学科的考试这个小关卡里“挂了彩”(成绩不理想),但是如果我们能从失败中学会调整学习方法、变得更有毅力,那这就是成长的收获啊。
而且成长还包含着我们内心的变化呢。
比如学会控制自己的小脾气,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炸毛;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比试卷上的分数宝贵多了。
我就想到自己以前,为了一次考试没考好就哭鼻子,觉得天要塌了。
现在想想,真是傻得可爱。
那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跟头,拍拍土,从中学到东西才是关键。
总之呢,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被成绩这只“小怪兽”给困住了。
要把眼光放长远,注重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成长。
就像一棵小树苗,不只是看它长得有多高(成绩多好),更要看它的树干是不是粗壮(内心强大),根系是不是发达(各种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大风大浪里屹立不倒,长成一棵真正的参天大树呢。
成绩,成长,谁更重要?

成绩,成长,谁更重要?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是第一位的,分数是第二位的。
当前,我国99%的家长最高兴的事是孩子成绩好,最不高兴的事是孩子成绩差。
孩子成绩好,家长喜笑颜开,全家开心,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眉头紧皱,全家笼罩着一层阴云。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的成绩已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弦,成为家庭和谐的晴雨表。
为了让孩子提高成绩,不少家长不惜花血本请名师,择名校,可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没有功劳,只有苦劳和疲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换来的是家长与孩子的身心憔悴,家庭的幸福指数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降。
家长应怎样关注孩子的分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分数。
一个家庭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孩子的成绩上是不正常的。
家长要摆正期望的天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的家长孩子考得好时就把孩子捧上天,孩子考得差时就把孩子踩在脚下,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会让孩子心理失衡。
有的孩子成绩差,家长张口闭口就骂,不是骂“笨蛋”,就是咒将来干最下贱的活,孩子在高压力下学习,压力太大是魔鬼,会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生活的兴趣,严重损坏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要摆正心态,必须要穿过“分数”的迷雾,家长为何狂热追求好成绩?他们看来有两个隐含的推理: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成绩差→考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差工作(或失业)→差前途。
实际上这两个推理并不一定成立,在我们的周围,差生走上社会后前途并不差。
爱迪生、爱因斯坦都曾是“差生”“问题儿童”,可是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
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其次,家长要掌握分析成绩的方法——看涨看跌抓趋势从单科来看,要把前后几次成绩纵向比较系统分析,还要与班级其他学生成绩横向比较,可以看出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上升、下降或升降振荡不定。
还要找出本学科薄弱的知识点、技能点及薄弱章节。
从整体来看,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就可以找出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可以制定保优强弱的策略,找到增长的路线,提升的空间。
成长比成绩重要读后感

成长比成绩重要读后感
今天咱们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叫《成长比成绩重要》的文章,嘿嘿,我听得可认真了呢!文里说啊,有个小男孩儿,他考试没考好,可是他却学会了帮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这些事儿老师说叫“成长”,比成绩重要哟!我一听,脑袋瓜子“嗡”地一下,觉得可有意思啦!
下了课,我偷偷儿问旁边的小明:“小明,你觉得咱们长大是啥样啊?”小明歪着脑袋说:“可能就是能自己做事儿,不用爸妈操心吧?”嗯,我一想,也是呀!
后来我回到家,突然觉得我也能干点啥啦!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儿,刷了一个小碗,水花儿“哗啦啦”地溅得到处都是,哈哈,好玩儿!妈妈回来后看见了,说:“哎呦,咱家宝宝长大啦!”我心里美滋滋的,比考100分还高兴呢!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不是只有考好才叫棒,能让自己更懂事儿、学更多本事儿,这也是长大的表现呀!嘻嘻,我觉得我以后也要多成长,像那文章里的小男孩儿一样棒棒的!
—— 1 —1 —。
成长重于成绩的听后感作文

成长重于成绩的听后感作文
听完那场“成长重于成绩”的讲座,我简直被震撼到了!真的,它就像一股清泉,让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
成长,这个词儿听起来挺简单的,但它真的不只是你长大了几
岁那么简单。
它还包括了你心里是怎么变得更强大,你怎么变得更
聪明,更懂得生活。
它教你怎么样去面对困难,怎么样从失败里学
到东西,怎么样在成功的时候不骄傲。
成长啊,真的是一种默默的
力量,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咱们都容易陷入成绩的陷阱里,总觉得分数高、名次前就是成功。
但你想想看,那些高分背后,如果没有真正的成长,那分数还
有啥用呢?就像盖楼,没有坚固的地基,楼再高也会塌。
真正的成长,是让我们在追求成绩的同时,也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
的能力真正提升。
成长这条路啊,说实话,挺难走的。
你得不停地探索、尝试,
有时候还得面对失败和挫折。
但你知道吗?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
变得更坚强,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成绩只是暂时的,但成
长是一辈子的。
所以啊,咱们得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成长上。
别光盯着那些分数和名次,多想想自己怎么变得更好。
遇到困难别怕,成功的时候也别骄傲。
让成长的力量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这条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成长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成长作者:刘传斌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5年第03期长春市李先生最近相当烦恼,他的儿子小丁当(化名)是吉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结束了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班里47人,满分的13人,平均分98分。
虽然老师没有排名,但在他心里,已将儿子纳入差等生行列。
(1月10日中国吉林网)李先生的烦恼是当下很多家长的普遍心态。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说起来,真正视分数为命根的不是学生,而是某些家长和老师。
有些家长和老师对分数的追求远不止烦恼,有的甚至到了近乎病态的地步。
家长过分看重分数,是怕孩子输给了别人;老师过分看重分数,是因为分数与考评挂钩。
前者折射了畸形、功利的教育观,后者折射了不合理的考评制度。
分数可以成为升学的制胜法宝,但不等于能力素养,更不等于事业成功。
分数只是学校用于评价学科考试成绩的一种指标。
如果仅仅用分数来评价孩子的能力,那是对孩子极大的不负责。
大家一定听说过这样的调查:小学期间的“尖子生”,在升入高中和大学之后,很多都表现平平;而一些从小成绩中等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而他的哥哥朱筑文一直是班上第一名。
参加工作后,朱棣文当上了教授,他的哥哥还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哥哥还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朱清时说:“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到100分就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不会出小错。
而要争得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掉了。
”朱清时的话很让人深思。
要想夺得高分,就得经过反复的应试训练,而这必然会压抑孩子的天性,“绑架”他们快乐的童年。
国家近期出台了多项高考改革方案,力图革除“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可以说,在日后的招生录取和评价体系中,考试分数将不再一家独大般强势,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更加重要。
成长比分数重要观后感

成长比分数重要观后感以前啊,感觉周围的世界都围着分数在转。
家长们凑一块儿就聊孩子考了多少分,老师在讲台上也老是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好像那分数就是衡量我们是不是个好孩子、好学生的唯一标准。
可看了这个之后,我就像被人敲了一闷棍,突然就清醒了。
咱就说这成长吧,它可不像分数那么简单、片面。
成长就像是一场超级丰富的大冒险,里面包含了好多东西呢。
比如说学会独立思考,这可不是在考试卷子里能完全体现出来的。
我记得我自己有一次,在做一个手工的时候,没有按照说明书的方法来,而是自己琢磨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把那个手工做得又快又好。
当时那种成就感,可比考试多考几分来得爽多了。
这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是自己探索、创新的能力在发芽,这可不是分数能衡量的乐趣。
再说说人际交往这档子事。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得学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我有个朋友,他成绩算不上顶尖,但是他特别会交朋友。
不管是在学校里的学霸,还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同学,他都能跟人家聊到一块儿去。
他在和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理解、包容,还知道怎么去合作。
这在以后的生活里可太重要了。
我就想啊,要是只盯着分数看,他这么棒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被忽略了,多可惜呀。
还有就是面对挫折的能力。
分数有时候就像个调皮的小鬼,时高时低的。
要是把分数看得太重,一次考差了就感觉天要塌了。
可成长告诉我们,失败了就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接着往前走。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有次考试考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当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但是后来我就想,这只是一次小挫折,我可以从这次失败里找问题,然后改进。
这就是成长啊,就像打游戏升级一样,每一次挫折都是一个小关卡,过了就变得更强大。
在这个片子里,那些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看着真让人心疼。
他们整天埋头在书本和试卷里,都快失去了孩子该有的那种活力和创造力。
我就想,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有分数这一个色彩。
成长是一幅五颜六色的大画卷,分数可能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笔颜色。
总的来说呢,这个片子让我知道了,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今天,我休息。
儿子早晨把英语书落家了,我打扫完房间,就赶在他上第三节课时送去。
我也是借此机会到儿子的老师那里了解儿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因为刚进行完期中调研考试。
学校门卫的老师问我,想做什么,我说明来意。
恰逢儿子学校大课间操,我在学校门口等了几分钟,我心里也想“见识”一下大校间操的阵容。
他看见我好像没有送书的意思就说,班级里有孩子,你可以把书放到书桌上。
我走到教学楼的门口,恰巧遇见了儿子的数学老师,她和我说了儿子这次测查中卷面出现的问题,并且说,我儿子平时计算还不错,这次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很多计算性错误。
并期望我在平时给儿子多做些计算上的训练。
她还说由于上面要“调卷子”,她给学生讲卷子上的题,但学生不能改,然后考试卷子要收回。
现在卷子就在儿子的书桌上,让我过去看看。
我辞别了儿子的数学老师马上到班级里找到了儿子的考试卷。
我打开儿子的数学考试卷,从头到尾“滤”了一遍,确实是在计算上出现了不少错误——计算缺乏准确。
我用目光从头“扫”到尾看看语文卷。
特别看了儿子的作文《感动的一件事》。
尽管在书写中还有几处错别字,但是我还是很“欣赏”儿子写的这篇作文。
儿子从小学入学一直到现在,成绩不断以曲线上升的态势向上“攀爬”,我对儿子的教育思想就是“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我从卷面上看到的不单纯是“分数”,而是在每道题中“寻找”儿子有
哪些“进步”,“发现”儿子还存在那些“问题”。
卷面的书写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组织语言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儿子怎么样?从这次期中调研的卷面上看,书写很工整,卷面很整洁;字词积累部分做的很好,由于字写错了一处,丢一分;(儿子平时习惯和我一起看书,阅读对于字词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理解的题做的不是很好;作文写的事件选材真实,语言表达真挚感人,段落之间很清晰,突出“感动”主题,结尾段还进行了“思想升华”。
从儿子的考试卷面来看还反映出他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培养的能力。
比如“王昌龄”的“王”,写成了“三”,中间缺了一竖;作文中出现几处“错别字”;数学计算中“得数”出现不少的错误,缺少计算的准确性。
我觉得儿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他不会,而是书写和计算“马虎”。
这样的“马虎”,其实比不会还是“问题”的“问题”,是学习上的“大忌”,更是生活上的“大忌”,不容忽视。
记得我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的话“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拥有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收获良好的命运。
”我必须在学习行为中让他养成一种“认真”,求“精确”的好习惯,有了好习惯,才能有好性格,才能在成长中成为“赢家”。
教室里一个孩子也没有,我看完儿子的考试卷,赶紧退身到教室的门外“等待”儿子站操回来……作为家长我很体恤儿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更加理解儿子成长中的一些情绪变化,所以我很小心
地“等待”儿子回来,害怕挫伤儿子的自尊心。
我看见儿子高兴地看见我,并向我跑过来,他欲做一个拥抱,我顺势把儿子搂过来。
我告诉儿子,我把英语书放到了他的书桌上,并且我也告诉他,我看见了他的考试卷子。
我很客观地和他说,“儿子,你的考试我还满意,你进步了!你的作文写得很好,我很欣赏。
你的数学卷子上出现了不少计算上的错误。
以后妈妈和你一起加强一下“计算”方面的训练。
儿子,考的不错,还要继续努力,加油啊!”
儿子的考试成绩虽然说还不算“高分”,但儿子“成长”分数,我一定要给他一个“高分”。
作为家长,我从不和别的家长问及孩子“分数”,别的家长问起,当儿子的面我都会说,我儿子进步很大。
正如儿子说的“做自己的英雄”。
我每天都清楚地看见儿子“成长”中的进步,在生活和学习的细微处我发现儿子“长大了”。
那天儿子考试回来说,他考的还行。
还行就是很有把握。
他还问我,自己觉得有把握,就能考出好成绩吗?我说,只要是你努力了,成绩好与坏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曾经努力学习的过程,只要用心学习了你一定会有收获的,妈妈相信你!
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那里出现了错误。
数学最后的附加题——蜗牛爬楼梯,他做错了。
他说,不应该那么做,应该怎么做才对。
他还说,他作文写的不错。
他选择了自己写过的,自己就有把握。
我觉得儿子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那里出现了错误,那里做的好,说明他能清楚地把握考试卷子的内容,学会用那部分知识去应用,这就是素质和能力。
也许他现在还不清楚这种能力和素质有多重要,但我相信这对
他有意识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孩子在“成功”中学习确实有一种“成就感”,但在“失败”的教训中学习更能收获一种宝贵的“经验”。
儿子,在“失败”的学习中坚强地“成长”着,总结着,一天天不断地进步。
儿子在期中考试前和我说,考试一定要放松,不能紧张,否则会的知识都忘了。
哈哈……他还会给自己考试进行“心理疗法”,考前给自己心理减压。
我还担心儿子考试前打理不好自己,问他考试的用具都带好了吗?他说,他带了两套“自动铅笔”,以防在考试时一支笔出现毛病而没有备用的。
呵呵……这小子,想的满周全的,还有“防患意识”。
这些细微的行为,看似很简单,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相当不容易做到的。
我把儿子的这些“行为”都看作是一种“能力”,这是临考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他相当了不起,这是我小时候都做不到的。
尤其是面临中考和高考,智慧的头脑固然很重要,但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显得重要。
试想,人生当中我们每天都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考验”,就算我们有很高的“智商”和“学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恐怕没有能力在“考验”中制胜。
我面对儿子的考试“分数”,并不觉得儿子又一次“经历”了失败(没有达到很理想的分数),也许他没有在全班排上前十名,甚至是前二十名也不是。
他的“进步”虽然不能完全体现在卷面上,却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他“成长”的每一个生活的行为中。
我客观地评价儿子,他“进步”了——“是自己的英雄”,他“超过”了自己。
儿子,妈妈为你喝彩!来,儿子,握紧妈妈的手,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加
油!!
【附】
感动的一件事
一天早上我急急忙忙的(地)进了教室,安静的(地)坐了下来。
我忽然想起了红领巾和校签没有带。
我看了看,外面正在下着大雨,我想,怎么办呢?
忽然,班级的门口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我好像认识,我看了一下,原来是爸爸。
爸爸给我送红领巾来了。
我很高兴,心里热灰灰(乎乎)的。
我走出了自己的位置,那一下子我很高兴,我接过了红领巾和校签,我回到了坐(座)位上。
我忽然想起了忘了和爸爸说声谢谢了。
我现在还是很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
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全世界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让世界的每一个人,都能帮助别人,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