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论文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论文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论文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实际推广应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物联网安全技术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物联网安全技术论文篇一:《试谈物联网安全问题技术》摘要:物联网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实际推广应用,从物联网的两种安全技术出发,分析了物联网安全机制与普通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机制的区别,讨论了物联网安全的特殊需求。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其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一方而固然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大众对信息女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的关注。
1 物联网安全性概述物联网既具有各种传统网络的安全问题,又存在着一些与自身技术标准特性相关的特殊安全问题。
从物联网的信息处理过程来看,感知信息经过采集、汇聚、融合、传输、决策与控制等过程,整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体现了物联网安全的特性要求,也揭示了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特殊的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处于感知层次中各种感知设备的本地安全问题。
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所以物联网内感知设备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合。
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
二是传输层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感知设备通常情况下功能简单、携带能量少,使得它们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感知网络多种多样,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没有特定的标准,无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三是物联网支撑层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支撑层具有相当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输时,由于大量机器数据发送使网络拥塞,产生拒绝服务攻击。
此外,现有通信网络安全的安全架构都是从人通信角度设计的,并不完全适用于机器的通信。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与防范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与防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
没有安全保障的物联网系统容易被黑客入侵和攻击,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物联网安全问题的研究和防范变得尤为重要。
一、物联网安全问题的存在物联网是由各种智能设备组成的庞大系统,设备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但是,这些设备本身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例如采用简单密码或默认密码,没有进行及时的安全更新等。
同时,一旦入侵者获取了其中一台设备的控制权,就可以轻松地攻击整个系统,损害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具体使用者的隐私安全。
二、物联网安全问题的防范方法为了应对物联网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1. 优化设备安全设置。
我们应该使用强密码,避免采用默认账户和密码等简单设置,同时及时进行安全更新和补丁打补丁。
2. 建立安全机制。
在设备之间的互动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些有效的安全机制,例如加密数据传输,建立VPN等。
3. 监测和检测。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和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响应任何威胁或异常情况。
4. 加强物联网标准制定和执行。
我们应制定物联网标准规范,明确安全要求和操作流程。
5. 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
当遇到黑客入侵和攻击时,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解决问题和恢复网络功能。
三、物联网安全的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安全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挑战。
例如,5G网络的普及将进一步提高物联网的带宽和传输速度,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我们需要采取更加创新和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提高物联网的智能化和数据安全防御能力。
四、结语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我们需要加强对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认识,深化研究和理论探讨,同时积极推广物联网安全技术和产品,为实现智能化数字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物联网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物联网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研究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连接互联网,实现互相通信和数据共享。
与此同时,物联网也面临着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数据泄露、黑客入侵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案。
一、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1. 数据泄露随着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多,使用它们的数据也越来越丰富。
然而,数据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安全风险,例如黑客能够轻松获取用户的私人信息,以及敏感企业数据被窃取的情况。
此外,如果设备没有妥善保管,可能会导致数据被窃取。
2. 黑客攻击这是物联网面临的另一个主要威胁。
攻击者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的漏洞或错误配置轻松地进行攻击。
攻击类型包括数据窃取、破坏物联网设备、非授权访问等等。
这些攻击可能会导致个人资料被盗窃,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3. 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可能会感染物联网设备,并窃取用户的信息或损坏它们的硬件。
它们可以在不经意间进入设备,例如用户下载的应用程序中或被捆绑在硬件的供应链中。
这些软件可能会影响设备性能,甚至让设备失去控制。
二、物联网安全的解决方案1. 密码保护通过密码保护来确保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是最基本的解决方案之一。
拥有强密码可以避免大多数攻击,并保护您的设备和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访问。
此外,密码的频繁更换和不同设备间的密码独立也是必要的措施。
2. 漏洞修复定期更新和修复漏洞是保持物联网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更新固件或软件包含了发现的漏洞和错误,可以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3. 数据加密保护数据的私密性和完整性是物联网保障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采用加密算法可以有效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访问或篡改。
物联网设备的开发者应该选择安全的加密技术,并确保它被正确地应用。
4.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采用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很重要。
通过在网络上建立合适的权限层次结构和身份验证方法,可以避免攻击者访问敏感数据,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5. 安全审计和事件响应在事故发生后,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以制定适当的响应方案以减轻发生的危害。
物联网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
物联网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物联网安全的隐患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物联网安全的隐患:1.设备安全漏洞:物联网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中存在安全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进行非法入侵和攻击。
2.数据隐私问题:物联网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可能涉及到用户的隐私信息,如果数据泄露,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3.网络安全威胁:物联网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如果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受到各类网络攻击,造成服务不可用或数据丢失。
4.供应链攻击:物联网设备生产中的供应链可能被黑客攻击,通过篡改硬件或软件来实施攻击。
5.缺乏统一标准:由于物联网设备的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使得设备安全管理变得复杂。
二、物联网安全的对策:1.设备安全加固:在物联网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加强设备的安全性,包括固件加密、硬件防护等措施,以减少设备被攻击的概率。
2.数据安全保护: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和合规审核等措施,确保用户的数据隐私得到保护。
3.网络安全防护:物联网设备需要建立严格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入侵检测、防火墙、网络隔离等,及时发现并阻止网络攻击。
4.供应链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供应链中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避免供应链攻击。
5.统一标准制定:相关机构和行业组织应积极参与制定物联网安全标准,确保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得到统一认可和管理。
三、其他建议:1.用户教育与培训: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以防范用户被社会工程学攻击。
2.安全意识培养:加强对物联网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其对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漏洞披露和修复:设立专门的漏洞披露平台,鼓励相关公司和研究人员发现并报告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漏洞,并及时修复。
总结起来,物联网安全隐患较多,但通过设备安全加固、数据安全保护、网络安全防护、供应链安全管理和统一标准制定等对策的采取,可以有效降低物联网安全风险,保障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与防范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与防范一、背景介绍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然而,在实现便利的同时,物联网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安全风险。
如何保障物联网的安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对物联网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护方法。
二、物联网安全问题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节点的不安全。
物联网设备使用的是嵌入式系统,其安全性较低。
黑客通过对设备的攻击,可能会获取设备内部的信息,例如密码、加密算法等。
同时,黑客也可以通过修改设备配置或者直接篡改设备,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2.物联网通信的不安全性。
物联网中,节点与节点的通信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存在信息泄露和被窃听的风险。
黑客可以利用软硬件漏洞,通过监听网络数据包来获取用户的信息。
3.物联网后台管理系统的不安全性。
物联网后台管理系统承载着用户的敏感信息,如果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不够,黑客可以通过攻击管理系统来获取用户数据。
三、物联网安全防护策略为了保证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防范策略:1.硬件防护为了防止黑客入侵物联网设备,可以从物理层面对设备进行保护,如使用防火墙、加密、数据隔离等手段加强设备的保护。
同时,通过改变设备的密码、加密算法等方法,增加黑客攻击设备的难度,从而降低设备被攻击的风险。
2.通信安全在物联网通信中,使用安全协议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泄漏和被窃听。
例如,采用SSL、TLS协议对物联网通信进行加密,可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同时,采用物理隔离的方法,将物联网设备与公网隔离,可以防止黑客利用公网入侵设备。
3.软件防护为了避免黑客通过攻击管理系统获取用户信息,需要采取软件防护措施。
如:加强系统进程的审核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采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防止数据丢失。
同时,采用合适的权限管理机制,设置严格的用户登录认证机制,确保系统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
四、结论物联网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研究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设备和系统被联接起来形成庞大的网络,这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随着物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第二章:物联网安全概述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三个方面。
其中,数据安全主要指数据泄露、数据篡改和数据丢失等问题。
网络安全则主要涉及到黑客攻击、病毒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问题。
物理安全则主要涉及设备损坏、失窃等问题。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联网的设备不可信:物联网连接了各种各样的设备,这些设备往往来自不同的制造商,安全性参差不齐。
2. 物联网的数据交互过程不安全:物联网上的数据交互过程往往更加复杂,数据的流入、流出都需要一些控制和保护,一旦数据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3. 物联网的数据安全性难以保障:由于物联网的设备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都需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要对这些数据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保护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第三章:物联网安全问题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需要有以下解决方案:1. 设计安全的网络架构:在物联网的设计中,要考虑网络架构的安全问题,确保数据的流通是有序和可控的。
2. 加强设备安全性:对于物联网中的设备,需要加强设备的物理安全,确保设备不会被攻击者入侵。
3. 数据加密和认证:对于物联网中的数据,需要采取合适的加密和认证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 强化访问控制:通过采用访问控制等手段,限制物联网上的设备和用户的访问权限,确保访问控制的严格执行和管理。
第四章: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调查和诊断:在发现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时,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调查和诊断,确定安全漏洞的源头,了解漏洞的类型和程度。
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研究与对策
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研究与对策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物联网设备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中的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到工业领域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再到医疗保健中的远程监测设备等等。
这些物联网设备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它们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可能会给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威胁。
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许多物联网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就存在安全漏洞。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厂商为了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往往会忽视安全方面的考虑。
例如,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一些安全性较低的硬件和软件组件,或者在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安全测试。
这就使得这些设备在出厂时就存在被攻击的风险。
其次,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方式也存在安全隐患。
大部分物联网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如 WiFi、蓝牙等。
然而,这些无线网络的加密和认证机制并不总是足够强大。
黑客可以通过破解无线网络的密码,或者利用网络协议中的漏洞,入侵物联网设备。
再者,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很多用户在使用物联网设备时,没有修改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或者随意将设备连接到不可信的网络。
此外,用户对于设备的安全更新也不够重视,导致设备长期处于存在已知漏洞的状态。
那么,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应当加强安全设计和开发。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要将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从硬件的选择到软件的开发,都要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测试机制,确保产品在出厂前能够经受住各种可能的攻击。
在网络连接方面,需要加强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采用更强大的加密算法,如 WPA3 等,同时加强网络认证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
此外,还应当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威胁。
对于用户来说,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在使用物联网设备时,一定要及时修改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并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
物联网安全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物联网安全技术论文赏析八篇物联网平安技术论文第1篇【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技术;云计算1.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通过改造物质世界来满意自身需求的力量也相应的提高,因此“物联网”的概念也呼之欲出了,本质上来说物联网是基于原有的通信网、互联网“物物相连”。
然而物联网技术不是所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的简洁叠加,而是更深层次的将上述技术有机交融,并且添加了更多人性化的设计与协作[1]。
2.物联网技术和讨论2.1 RFID信息采集是物联网的基础。
目前的信息釆集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电子标签等方式完成。
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进行全双工数据通信,从而自动识别对目标对象并猎取相关的数据,识别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适用于各种恶劣的环境。
RFID突出的优点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便利。
将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信等技术有机的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2.2 无线传感网络无线传感网络是将分布式信息釆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融合的网络信息系统,以其低成本、微型化、低功耗、自组织等特点受到广泛的重视,是推动经济进展和维护国家平安的重要的技术。
物联网可以通过遍布各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感知整个物质世界。
物联网丰富的应用和浩大的节点规模既带来了商业上巨大潜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物联网由众多的节点连接构成,无论是釆用自组织方式,还是采纳现有的公众网进行连接,这些节点之间的通信必定牵涉到寻址问题。
2.3 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将一个智能化的系统植入物体中,使物体具备肯定的“主观能动性”即智能性,能够与用户进行沟通,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的智能技术讨论包括人工智能的理论的讨论、虚拟现实及各种语言处理的入机交互技术与系统、可精确性定位跟踪的智能技术与系统、智能化的信号处理。
2.4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讨论结构尺寸在0.1nm-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主要包括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等。
物联网安全隐私问题及解决策略的论文综述
物联网安全隐私问题及解决策略的论文综述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传感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庞大而复杂的物联网网络。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物联网安全隐私问题的增加。
本文旨在综述物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隐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物联网中的安全隐私问题1. 数据泄露风险:物联网网络中的设备和传感器通过互联网共享大量的数据。
然而,如果这些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未加密或使用较弱的加密算法,就会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
2. 身份验证问题:物联网中的设备多种多样,包括传感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验证这些设备的身份成为一个挑战。
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份验证机制,黑客可以冒充设备,进入物联网网络,并进行恶意活动。
3. 安全协议脆弱性:物联网通信中使用的安全协议,如SSL和TLS等,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中间人攻击和数据篡改,从而威胁到物联网的安全。
二、物联网安全隐私问题解决策略1. 强化数据安全性:为保护物联网中的数据,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采用强大的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其次,建立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使用安全协议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最后,制定合理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获取敏感数据。
2. 加强身份验证:为了防止未授权设备进入物联网网络,需要建立可靠的身份验证机制。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双因素认证,结合设备的物理特征和数字特征,以确保设备的身份合法。
另外,定期更新设备的身份认证密钥,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3. 检测与响应:及时检测物联网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网络流量分析和行为分析等技术,可以对物联网网络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
4. 安全意识培训:加强用户和设备供应商的安全意识培训是保障物联网安全的关键。
用户应当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避免使用弱密码和共享密码,同时也要谨慎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序。
物联网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
物联网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物联网的设备越来越普及,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
物联网设备连接网路,将个人信息、家庭信息、企业机密等大量数据上传到云端,安全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威胁。
一、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1. 数据流窃取物联网设备使用的无线协议是Wi-Fi、蓝牙等,这些协议很容易被黑客利用,进行数据流的窃取。
一旦个人隐私泄露,配合信息,甚至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曝光,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危害。
2. 软硬件漏洞物联网设备的开发逐渐走入了快节奏和开放的发展模式,这样就无可避免会出现软件和硬件的漏洞。
而这些漏洞一旦被利用,就会直接导致数据泄漏、设备崩溃等问题。
例如,2016年,网络黑客率先利用物联网摄像头中的漏洞发动网络攻击,导致了数千万个设备宕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 恶意攻击网络攻击已经成为现代科技领域的常态,而物联网设备无疑是攻击的目标之一。
恶意攻击不仅会导致网络瘫痪,还会导致大量的个人信息泄漏。
例如,2016年11月,某些企业使用的物联网路由器遭受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超大流量攻击,给通信网络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二、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1. 强化物联网设备安全性物联网设备越来越依赖于无线网络,因此,必须加强保护物联网设备网络安全。
首选方法是利用密码保护网络通信。
此外,设备的拓扑结构和连接通路等也需要加以保护。
还要加强网络安全设备的加密机制,加强设备互相认证,以确保整个网络中的设备是安全合法的。
2. 加强访问控制加强访问控制意味着采取广泛的访问控制措施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物联网设备。
例如,访问控制可以使用对称密钥或公开密钥技术实施,这样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解密设备流量。
3. 全面跟踪设备数据设备的跟踪通常是通过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实现的。
物联网设备中的数据可以用于监测设备状态、预测设备负载、补充或调整设备应用程序,以及其他任务。
物联网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物联网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然而,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物联网设备的大规模部署和互联互通性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从物联网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入手,探讨其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旨在为物联网的安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物联网中的网络安全问题1.物联网设备的庞大数量和异构性带来的安全隐患在物联网中,连接的设备种类繁多,包括传感器、摄像头、智能家居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庞大数量和异构性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挑战。
由于物联网设备通常被设计为以低成本和高效率为目标,安全性往往成为其设计中的次要考虑因素。
这导致了许多物联网设备存在漏洞和弱点,容易受到入侵和攻击。
2.数据隐私和信息泄露风险大在物联网中,大量的传感器和设备会不断采集用户的数据和信息,如个人健康数据、家庭生活轨迹等。
然而,这些数据的隐私性及安全性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泄露风险。
一旦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被泄露,将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和伤害。
3.物联网环境下的攻击手段和方式多样化在物联网环境下,黑客和攻击者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攻击,如拒绝服务攻击、恶意软件入侵、数据篡改等,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而且,由于物联网设备通常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这些攻击往往能够成功地对系统进行入侵和破坏。
二、物联网中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1.加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设计和制造为了解决物联网设备的漏洞和弱点问题,需要加强对物联网设备的安全设计和制造。
厂商在设计和制造物联网设备时,应该将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采用安全芯片、加密技术等手段,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漏洞管理和修复机制,及时修复和更新设备的安全补丁,提高设备的抗攻击能力。
2.加强物联网网络的安全监控和防护为了提高物联网网络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对网络的安全监控和防护。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家居设备到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然而,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简单来说,就是让各种物品都能“上网”并相互交流。
然而,这种广泛的连接和数据交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首先,物联网设备通常具有较低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这使得它们难以运行复杂的安全软件和加密算法。
很多物联网设备在出厂时就存在安全漏洞,而且由于设备制造商可能没有及时提供安全更新,这些漏洞往往长期存在,容易被黑客利用。
其次,物联网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不同类型的设备可能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这使得统一的安全策略难以实施。
而且,许多用户对物联网设备的安全设置不够重视,使用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或者没有及时更改初始设置,这都为黑客入侵提供了便利。
再者,物联网中的数据隐私问题也不容忽视。
大量的个人和敏感信息,如家庭住址、健康数据、财务信息等,都可能通过物联网设备被收集和传输。
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一旦泄露,将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另外,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也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物联网设备通常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和截取。
如果通信过程中的加密措施不够完善,数据就有可能被窃取或篡改。
针对以上物联网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应对。
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他们应当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就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采用安全的硬件和软件架构,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并及时为设备提供安全更新。
物联网安全问题和对策论文
物联网安全问题和对策论文摘要:保障物联网的安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话题。
处理起来的难度也是比较不好入手的。
把物联网的功能更新的更加完善,更加具有自成系统,国家能够子身份法律法规来规范物联网市场运行,防止不法分子窃取情报,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前言在其他的各种技术的带动下,比如互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物联网技术推动速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现在的物联网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水平,应用范围扩散的很快,在交通领域、军事领域、国家电网、医疗领域、金融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等,这些领域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不做好安全工作的话,对我国的经济等方面带来的损失绝对是很庞大。
1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物联网的作用很大。
随着物联网的出现,它的方便和具有的强大功能把国防部门、商业机构和科研机构等各行各业的目光给紧紧的吸引住了,激发了很大的兴趣。
一般认为物联网容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质的改变。
但是,随着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扩大,不断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警惕与重视。
安全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相对发达国家较落后、标准不统一、IPV4与IPV6的衔接问题、制度不完善、感知节点易遭到毁坏、标签易被跟踪、通信安全问题等,下面就其中的几项典型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1物联网中感知节点的安全问题物联网能够替代人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中工作,是它的应用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之一。
所以物联网中的感知节点注意安装在各种环境中,而大多数的感知节点都没有专人监管。
想要对这些感知节点进行破坏,甚至更换其相应的硬件以及软件对攻击者来说是轻而易举的。
1.2物联网中标签的安全问题1.2.1 标签自身安全问题射频识别标签实体被攻击者窃取后,利用专用工具可以将标签实体的芯片封装进行拆除,从而获取其中的重要信息,并可以对射频识别标签进行复制、篡改甚至伪造等破坏行为。
物联网应用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物联网应用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交通、医疗、工业等领域。
然而,与日俱增的物联网设备和网络连接也引发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
本文将研究物联网应用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物联网应用中的网络安全问题1. 设备安全性物联网应用中的设备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并通过互联网连接。
然而,这些设备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例如,许多设备默认使用简单弱密码或都采用相同的密码,容易受到入侵者的攻击。
此外,由于缺乏设备更新和漏洞修复机制,设备也容易受到恶意软件的感染。
2. 数据隐私泄露物联网应用中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然而,由于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缺失,这些数据容易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和滥用,导致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增加。
比如,黑客可以通过攻击设备或入侵数据传输通道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3. 网络通信安全物联网应用中的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
然而,网络通信往往缺乏加密保护,容易被黑客窃听、篡改或重放攻击。
这可能导致网络通信的不可信,并对应用的完整性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黑客可以篡改传感器数据或命令数据,对设备产生干扰或造成危险。
二、解决方案1. 加强设备安全性为了加强设备安全性,制造商应设计设备时采用安全性能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并嵌入安全性能强的加密机制与防护系统。
此外,制造商还应强制设备使用强密码,并定期发布固件更新和漏洞修复补丁,以及提供简便易行的设备配置和安全设置,帮助用户加强设备的安全性。
2. 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为了保护数据隐私,物联网应用中的数据应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进行加密保护。
使用端到端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仅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进行解密。
此外,用户应选择可信赖的云服务提供商,并定期检查和更新隐私设置。
对于敏感数据,可以采用差分隐私技术进行保护,使数据保持匿名性,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与解决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与解决第一章: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系统连接到网络中。
但是,这也使得物联网面临着安全威胁。
攻击者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入侵网络、窃取数据或者控制设备,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物联网安全问题2.1 设备漏洞物联网设备通常运行于嵌入式操作系统上,其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有限。
因此,难以提供完备的安全功能。
这使得物联网设备容易受到攻击。
2.2 恶意软件由于物联网设备的资源限制,一些厂商为了提高设备的性能而采用了简单的操作系统和软件,这就为恶意软件的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攻击者可以通过网络入侵设备,利用设备漏洞或者软件漏洞传播恶意软件,造成数据泄露或者设备失控的情况。
2.3 数据安全问题物联网中设备的互联互通,寄宿于NAT和路由器的NAT穿透功能和端口映射技术。
这种技术给攻击者造成了便利,因为它缺乏安全的认证机制,容易被攻击者利用来访问装备的数据。
第三章: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3.1 加强设备安全在硬件的设计上,需要强化设备的安全,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安全能力,减少设备漏洞的存在。
同时,在软件的设计上,应该采用相应的加密手段,保护设备的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3.2 加强网络安全针对网络安全的弱点,提高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首先是采用多层安全体系结构,以增加网络的安全度。
其次,对所有物联网设备采用认证机制,对带宽、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加强管理。
3.3 加强数据安全结合物联网设备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完善物联网的安全措施。
建立数据加密保护措施,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
建立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修改。
第四章:结论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反过来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安全威胁。
因此,建立物联网安全的保障体系,进行科学的监管和管理,从各个方面提升物联网的安全保障能力,是我们应该努力完成的任务。
物联网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物联网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应用已经日趋普及,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渗透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但是在物联网的应用过程当中,对于物联网安全问题的把控和管理,成为了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难题。
一、物联网安全问题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其两个方面,一是物联网架构和技术的不足,包括物联网边缘网关、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等环节,它们需要更加完善和创新的技术来保障数据的安全;二是物联网应用的管理和运营,包括数据保密和权限控制,物联网应用需要更加完善和安全的管理制度。
1.物联网应用的物理攻击由于物联网的开放性,在许多领域都可以使用,物联网的边缘网关设备非常多,这样也导致了物联网应用程序的设备和硬件的安全难度增加。
目前,国外已经有针对物联网设备的破解行为出现,在硬件级别上攻击物联网的边缘网关设备,从而实现数据的窃取、篡改等攻击行为。
这种攻击的恶意度非常高,他们是针对特殊目的的攻击,所以对于物联网的受到的损失也是非常严重的。
2.物联网应用的软件攻击随着物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普及,很多的物联网设备都是由其他设备控制的,例如:手机、电脑等设备。
软件攻击针对这些设备进行攻击不言自明。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心脏起搏器、家庭网络、银行等,他们非常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这种攻击行为非常的危险,可以直接导致哪些设备失去控制,对其进行远程控制,这种攻击威胁到的信息安全不但个人的财产安全,还有更加严重的人身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
3.物联网应用的本地攻击物联网应用本地攻击针对的是一些智能家居、智能饮水机等本地控制的物联网设备而言,由于物联网是公共网络,而智能设备驱动和服务程序却是本地进程。
这把门攻击的难度降低了不少,如果不加以防范的话用户的网络安全保障也会降至很低。
比如用户不小心下载了经过改造的小程序,就有可能利用存在漏洞的客户端程序来进行攻击,从而毫无察觉地为攻击者打开了攻击入口。
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
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不同的传感器、设备和软件系统,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和通信。
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物联网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严重威胁着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本文将对物联网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1. 设备和网络安全漏洞物联网中的设备和网络安全漏洞是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
由于许多物联网设备采用传统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存在诸多已知的漏洞,黑客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对物联网系统进行攻击和入侵。
此外,设备的弱口令和默认账户也为黑客提供了入侵的便利。
2. 数据隐私泄露物联网设备通过传感器收集和传输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个人信息、位置数据等。
一旦这些数据泄露,会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严重的损害。
数据隐私泄露是物联网安全的重要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攻击是指黑客通过控制大量的僵尸计算机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请求,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处理合法用户的请求。
对于物联网系统而言,设备的数量庞大,面临DDoS攻击的风险也较大。
4. 物理攻击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和设备通常部署在公共环境中,容易受到物理攻击。
黑客可以破坏、篡改甚至盗取物联网设备,对系统造成重大损失。
物理攻击对于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家居等领域尤为重要,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三、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1. 强化设备和网络安全针对设备和网络安全漏洞,需要加强设备的安全性能。
首先,厂商应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安全设计,尽可能采用安全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
其次,用户应定期更新设备固件和操作系统,避免使用弱口令和默认账户。
此外,加强网络边界防护,采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及加密通信技术等,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2. 加强数据保护为了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物联网系统应采用合适的加密和认证机制。
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研究与探讨
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研究与探讨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设备和设施被连接到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网络。
然而,这个系统网络面临着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因此,本文对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1. 数据隐私泄露在物联网环境下,监测设备、传感器等设备收集的各类数据都将上传到互联网上,这些数据包含了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习惯等敏感数据。
如果数据被黑客窃取或泄露,将会对用户造成极大损失。
因此,保障数据隐私是保护物联网安全的关键之一。
2. 设备漏洞利用物联网设备普遍采用嵌入式系统,这些系统底层操作系统、协议栈、网络服务等都存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击和利用。
攻击者利用漏洞可以获取控制权、破坏数据或者植入恶意程序,对物联网系统造成极大破坏。
3. 中心化控制系统缺陷传统的物联网系统网络拓扑结构中采用中心化控制系统,即所有物联网设备都通过集中控制中心实现控制。
然而,这种结构容易被恶意攻击者攻击和利用,一旦中心化控制系统被攻破,所有物联网设备都将处于风险之中。
三、解决方案1. 数据加密通过对物联网上传的所有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对于敏感数据,可以采用一些更高强度的数据加密方式,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等。
2. 设备安全防护应用多种防护技术,如入侵检测系统、权限控制、漏洞扫描器,以及加强设备固件硬件安全,从而保证设备的物理和逻辑安全。
在设备生命周期中,需要及时更新固件和软件补丁,保证设备版本与时俱进。
3. 分布式控制结构建立分布式控制结构,去除中心化控制系统,将控制权分配给每个设备,每个设备之间相互独立,不会受到中心化控制系统被攻破的影响。
同时,分布式控制结构可以提高物联网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更加适应未来发展。
四、结论物联网的发展对未来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对于物联网的安全问题,需要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物联网的应用及安全隐患(5篇模版)
物联网的应用及安全隐患(5篇模版)第一篇:物联网的应用及安全隐患物联网的应用及安全隐患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其应用方面也越来越广阔。
虽然当前的物联网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在某些领域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靠前的。
所以我这次选取了物联网的应用这一话题。
但是随着物联网在中国的深入发展,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热点。
所以本论文对物联网的安全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发展前景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介绍一下物联网的相关知识(1)对物联网的认识及作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因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1.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
2.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从上文我们对物联网的认识,物联网可以实现物物相通。
但是除此之外,物联网还有其他的作用:1.除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换信息和通信之外,还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当然,这里人还是主体。
因为,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目的,还是要为人服务、为人所用。
2.除了实现信息的交换与通信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安装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将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研究
物联网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研究第一章:前言物联网是指一种通过网络连接物理设备,收集和共享数据的系统。
物联网的普及使得各种设备可以互相通信,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产和生活。
但是,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物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物联网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
第二章:物联网安全问题2.1 驱动物联网安全问题的因素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种类繁多的设备都带来了良多的商机和便利,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
造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网络攻击、恶意软件、缺乏标准化和安全性意识等。
2.2 物联网的不安全因素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它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
其中,物理层的安全性问题包括设备硬件或软件被破坏、或未经授权的设备访问;网络层的安全性问题包括未经身份验证的设备访问、未升级的固件等;数据层的安全性问题包括数据泄漏、数据被篡改、数据被删除等。
2.3 物联网安全问题对人们的危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将导致人们的隐私数据被泄露,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必要的损失和侵害。
从小到大,人们的许多个人信息都储存在物联网中,如每天的电话记录、电子邮件、个人医疗记录、财务信息、家庭网络等,如果这些信息都被黑客窃取,将会给人们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影响。
第三章:物联网安全防范策略3.1 加强物理安全对于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安全,包括设备本身的维护保养,废弃设备的鉴别、处理、销毁等。
3.2 加强网络安全物联网的网络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相关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网络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该等规章制度要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互联安全、设备身份验证和授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3 数据安全针对物联网设备可能泄漏数据的问题,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例如合理规划和布置物联网技术设备,确保数据唯一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等。
3.4 及时更新设备和软件应对可能的网络攻击,及时更新设备、软件和相关协议是一项重要的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摘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随着物联网在中国的深入发展,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热点。
本论文对物联网的安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解决物联网安全时遇到的泄露隐私密集地,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物联网安全分析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Abstract:Internet of Things is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 important part. The English name of things calle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ings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has two meanings: First, things are still the core and foundation of the Internet, is based on the Internet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network; the second, the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client to any object and between objects in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definition of things: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frared senso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laser scanners and other information sensing equipment, as agreed in the agreement and any object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achieve the object of the intelligent identify, locate, track, monitor and manage a network. With the depth of thing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fety of things has become a hot spot. Things of this thesi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afety and security in the settlement of things encountered in intensive leak privacy, etc. are described.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Analysis目录前言 (5)第1章物联网介绍 (6)1.1 物联网概念 (6)1.2 物联网的发展 (8)1.3 物联网落户无锡 (9)第2章物联网安全问题 (12)2.1 无锡成为物联网安全示范基地 (12)2.2物联网可能成为泄露隐私密集地 (14)2.3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 (15)2.3.1 安全隐私 (15)2.3.2 智能感知节点的自身安全问题 (16)2.3.3假冒攻击 (16)2.3.4数据驱动攻击 (16)2.3.5恶意代码攻击 (16)2.3.6拒绝服务 (16)2.4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16)2.5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0)2.5.1传感器核心在于联网应用 (20)2.5.2物联网之有线通信传输层 (20)2.5.3物联网之无线通信传输层 (20)2.6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21)第3章物联网安全分析 (24)3.1物联网的安全技术分析 (24)3.2物联网中的业务认证机制 (25)3.3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 (25)第4章提高物联网安全的性能方法 (27)4.1 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27)4.2 做好相关组织化间的协调 (28)谢辞 (29)参考文献 (30)前言尽管物联网技术在国外以成熟,但国内物联网才刚刚起步,问题显然很明显。
那就是物联网安全,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其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一方面固然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大众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的关注。
从技术上讲物联网存在很多网络安全隐患。
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
物联网规模很大,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一旦受到病毒攻击,很可能出现世界范围内的工厂停产、商店停业、交通瘫痪,让人类社会陷入一片混乱。
同时物联网还可能带来许多个人隐私泄露。
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包括每件拥有的物品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
退一步讲,就算未来的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制度能够保障这些信息不被泄露。
第1章物联网介绍1.1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 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中国式”物联网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1]。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
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罢了。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工业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
他说,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
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