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专项训练题型7概念型选择题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五部分选择题七大热考题型(6)推理、推断类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五部分选择题七大热考题型(6)推理、推断类

题型(6)推理、推断类1.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列史料。

比较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的推论是()史料1《诗·齐风》:“(公田)维莠骄骄。

”《国语·周语》:“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

”⇨史料2《墨子》:“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菽)粟。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出现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2.(2023·福建莆田二模)汉代设置“河堤谒者”,代表中央专司治河。

东汉河堤谒者王景治河后,至唐末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河患,有“八百年安流”之说。

河堤谒者的设置()A.开创了古代治水官设置的先河B.扼制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治理矛盾D.体现了集权体制下的有效调度3.(2023·福建泉州三模)鲜卑族原来饮食以“食肉饮酪”为主,比较单一。

北魏明元帝(392—423年)时,五谷果蔬已经成为鲜卑人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A.中原农作物传到了长城之外B.鲜卑人深受农耕文明的熏陶C.迁都洛阳后肉奶供应量骤降D.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得到重视4.“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布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50个、中部地区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35个,其中21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

由此可见,该布局()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需要的结合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5.(2023·广东梅州一模)下表内容是清代江南进士的社会成分,由此可知清代江南地区()清代江南进士的社会成分资料来源:整理自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第3—91册A.科举制促进乡村社会流动的作用减弱B.科举考试中沿用了明朝的南北卷制度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江南乡村社会转型D.清代乡村教育已走向世俗化和平民化6.(2023·广东深圳一模)1874年底,荷兰公使向清政府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沿海设立救生船只。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旧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旧民主主义革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单选题1.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 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当时( )A.协定关税的危害性很有限B.协定关税促进海关的近代化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清政府对国际公法缺乏正确的认知2. 《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

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

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3. 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矸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

这主要是看重他( )A.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领导能力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最早进行“师夷”的实践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4. 下表反映了 1837年和1864年清朝总督和巡抚满汉人数的对比情况。

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D.中央政府逐步丧失权威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D.中央政府逐步丧失权威5.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

这反映了( )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B.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D.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6. 下表是1845年与1850年广州、上海主要对外贸易数据对照表。

这表明当时中国( )B.对外贸易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海绖济屮心地位逐渐确立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长缓慢7. 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地区的农妇纺布1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1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1个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1个月挣4一5美元。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
答案B
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农业举措的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
(2)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
答案B
考法2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及评价
[典例3] (2016·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来自②所有制结构:实行单一公有制。
③管理体制:实行计划经济。
(3)评价
①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考法1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典例1] (2014·全国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③调整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影响
①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_明清1840年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_明清1840年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政治一、明朝(1368~1644年)1.中央(1)丞相制度废除:废丞相,由亲自掌管六部。

皇帝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2)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3)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

2.地方行省(1)地方废,设。

三司地方上设(2),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

提刑按察使司二、清朝前期(1644~1840年)1.清朝初年: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定夺,皇权受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限制。

南书房.康熙时期:设2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参与机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1.明代官僚制度的改革(1)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进行了大规模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强化皇权,把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政皆独断”的君主极权政治。

①罢中书省,废丞相制,由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扩充监察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经过改革,明代官制的突出特点是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丞相、三省制为府、部、院、寺所替代,从地方到中央都是军、政、司法三权分离,由一卿独尊变为六部、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九卿并列。

这一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看,这种高度的君主极权政治及与之相应的各种极端手段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

(3)地方: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司,掌管刑法;又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

三者合称三司,长官为封疆之吏。

原来行省的权力至此一分为三,三者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

后来,地方上临时派遣的巡抚成为地方最高长官,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2.影响中国古代都城选址的因素(1)经济因素:古代都城一般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物产较为富饶的地区,以利于都城的物资供应,这是影响古代都城选址的主要因素。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二秦汉时期2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二秦汉时期2

热点押题(二)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2018·柳州摸底)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

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

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

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加强了君主专制B.拓展了中国疆域C.实现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官僚政治解析:选D “春秋后期”没有确立“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没有使疆域扩大,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分裂时期,故C项错误;“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

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可知,在郡县制下,官员由国家统一安排,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故D项正确。

2.(2018·武汉调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 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

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

这反映了(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解析:选D 题干主要记述了《秦律十八种》主要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与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秦律十八种》的内容非常庞杂,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秦律有一些内容是关于国家经济方面的,但不是全部,故C项错误;秦律的内容庞杂,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说明在秦朝建立之后,有许多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国家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就是针对这些社会问题而制定,故D项正确。

3.(2018·昆明二模)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能在心中形成一个时间轴,这样学习起来的效率是最好的,这样你就可以从一个事件和时间,立刻就能联想到另一个事件和时间,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最佳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否定性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推理型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5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限时训练20190225248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5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限时训练20190225248

板块 5 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角度 题号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 殖民扩张的条件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英国议会民主制度确立的过程 4 美国 1787年宪法的影响5 美国 1787年宪法的特点6 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7 西方人文主义 的复兴与发展宗教改革中新旧教派的冲突8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9 启蒙思想的影响10 理性精神的发展11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 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8•四川德阳模拟)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 37人, 意大利 30多人,法国 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

这表明当时(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解析:C 当时航海活动的领导者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A 项错误;各国间航海方面的合作在材 料中没有涉及,B 项错误;船队的船员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 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C 项正确;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是通过麦哲伦船队完成 环球航行得到证实的,D 项错误。

2.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 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 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商贸中心发生转移, 英国经济发展迅速D.圈地运动不断扩展,英国农民收入增加解析:C 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在 15世纪末到 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航路由地中海沿岸转到 大西洋沿岸,英国经济发展迅速,C 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题型7 概念型选择题时间:15 分钟分值:每小题 4 分满分:48 分1. (2018梧州高三模拟)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

”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A. 大宗、xx是相对的B. 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C. 周朝形成嫡长子继承制D. xx 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答案:B解析:嫡庶之制•…于是宗法生焉”等字眼意在强调嫡庶之制其实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所在, B 符合题意;大宗、小宗的确是相对的,但材料未涉及到这一点,A 不符合题意,排除;C、D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

2. (2018大连高三模拟)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

这一过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 郡县制已经成熟C.分封制完全瓦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发生变化,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雏形已经出现,故D项正确,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形成的,故B项错误;材料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说明C项错误。

3. (2018唐山高三模拟)古代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 '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

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

这说明古代雅典()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B. 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C. 直接民主能够确保xxD. 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答案:A解析:材料“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郡县制已初现端倪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说明雅典对权力制约比较明显,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不是司法机构,故B项错误;直接民主很难体现出司法公正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司法和理性,故D项错误。

4. (2018威海高三模拟)罗马打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门后,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纠纷经常发生。

公元前242 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审理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案。

此后的罗马共和国()A. 异邦人的贸易纠纷受万民法调解B. 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区别不复存在C. 居民在xx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D. 异邦人普遍享有了xx的公民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事裁判官在审理异邦人的贸易纠纷受万民法调解,故A项正确;B项中区别不复存在”说法错误;外邦人不是罗马公民,不享有公民权,不受公民法的保护,故C、D 项错误。

5. (2018淮南高三模拟)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指的是()A. 体现民主共和的精神B.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D.议会拥有立法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其中联邦制是借鉴美国,用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

德国是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不符,排除A项。

B项说法不符史实,德国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排除。

德国议会拥有有限的立法权,但与“得益于美国”不符,排除 D 项。

6. (2018潮州高三模拟)清同治七年(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会审公廨设正会审官 1 人,总管公廨事务,副会审官 6 人,办理刑民案件,另设秘书处、华洋刑事科、华务民事科、洋务科,管卷室。

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

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A. 最惠国待遇B.司法豁免权C.领事裁判权D.关税自主权答案:C解析:材料在租界设会审公廨••…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反映了列强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故C正确;材料与最惠国待遇无关,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列强的司法豁免权,故 B 错误;材料未涉及关税自主权,故 D 错误。

7. (2018肇庆高三模拟)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

这表明“另起炉灶”()A.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xx的残余势力B. 积极捍卫了一个xx的基本准则C. 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 避免了xx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答案:B解析:“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等字眼意在强调“另起炉灶”是为了捍卫一个中国, B 符合题意;“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A不符合题意,排除;C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的是“一边倒”的方针, D 不符合题意,排除。

8. (2018黄冈高三模拟)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 这段话主要强调小农经济()A.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B.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具有脆弱性的特点D. 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故A排除;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 B 正确;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 错误;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需求并非仅限于简单的劳动工具,故D错9. (2018大同高三模拟)重农抑商政策的政治文化核心便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思路,而现代的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民主的价值规范。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然提出了民为国之本,但却从未提及人民自身的政治权利。

材料主要表明重农抑商政策()A.是现代政治和封建传统政治的根本区别B. 使民主的价值规范缺乏历史的积淀C. 对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D. 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xx之策答案:B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经济政策,所以不是古代与现代政治的根本区别,排除A;由于古代没有民主的价值规范存在,所以重农抑商政策就没有为现代的民主价值规范提供基础和借鉴,B符合题意;由于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建立在封建传统政治制度之下的,故C与史实不符,排除;D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无法完整表达题目主旨,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

10. (2018兰州高三模拟)20世纪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10 年:1978〜1988年的探索试点阶段;1988〜1998年在全国逐步推开和深化阶段;1998 年开始实行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阶段。

在我国逐步推开和深化住房改革阶段,采取发展经济的举措有()A.xx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B. xx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我国逐步推开和深化住房改革阶段是1988〜1998年,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是在20世纪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1 . (2018咸宁高三模拟)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

”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

上述言论反映了()A.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B.伏尔泰的开明专制”C.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D.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答案:A解析:材料“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反映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主权属于人民,如果政府违反公共意志”,篡夺主权,破坏契约,人民便有权推翻它,故A项正确。

伏尔泰的“开明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是指人所拥有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B、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 (2018临汾高三模拟)《剑桥艺术史》中提及某一画家的作品时说:他的画)却表明: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超越现状,引向追忆,哪怕仅此而已也罢。

尽管他指望观众还能看出更深层的意义。

•…正如画家所述:那从水闸流出的潺潺水声、柳树、纤细的栏杆,还有砖砌的建筑物,我爱这样的事物……只要我能作画,我就会不停地描绘这样的地方。

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

'据此判断该画家的作品风格是()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画派答案:BD.现代主义解析:材料“绘画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结合课本知识可以知道浪漫主义绘画注重表达人的感情,故B项正确。

A项注重揭露社会现实,排除;C项善于捕捉光与色之下的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排除;D项注重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