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应用

合集下载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在塑料、油墨、涂料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展望。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粉末,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它的化学名为二磺酸酯化钠,分子式为C16H22Na2O9S2。

这种化合物在常温下是稳定的,但遇到强酸或碱时会分解。

合成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酯化反应。

首先,将琥珀酸和辛醇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琥珀酸辛酯。

然后,将琥珀酸辛酯与磺酸钠反应,得到最终的产物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

这种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并且产率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具有多种应用领域。

首先,在塑料工业中,它可以作为增塑剂,提高塑料的柔软性和可塑性,使其更适合塑料制品的生产。

其次,在油墨和涂料行业中,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可以作为分散剂,提高颜料在油墨或涂料中的分散性,改善其涂覆性能。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整理剂,在纺织品加工中起到润滑和抗静电的作用。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应用还不止于此。

它在医药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可以作为药物的助溶剂,提高水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增加药效。

此外,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还被用于水处理行业,可以作为螯合剂,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净化水质。

在化学分析中,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还可以作为缓冲剂,调节反应体系的酸碱度,保持反应的稳定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随着塑料工业、化工行业以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更高质量的塑料制品、化学品和药品的需求也将增加。

因此,对于特殊化学品如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并且在新领域中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应用。

综上所述,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作为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制备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制备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制备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以下简称“SDS”)是一种重要的活性表面活性剂,它在现今的日常用品、工业和农业的各个方面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这种物质在许多表面活性剂中都可以找到,由于其稳定性非常好,所以它也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化合物。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SDS的制备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合成SDS所需的原料,具体来说,是硫酸钠、钙肥和琥珀酸二异辛酯。

然后,将硫酸钠(20克)和钙肥(100克)放入一个容易分解的容器中,加水至100毫升,细心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之后,将经过溶解处理的混合液中加入琥珀酸二异辛酯(20克),再调节酸度,并加入2克硫酸钠,进一步搅拌,使所有物质都能完全溶解。

接下来,将上述混合物通过一个可有效滤过粗乳油的滤过装置过滤,以确保混合液中没有悬浮固体。

然后,再将过滤后的混合液放入一个可以熔融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熔炉内,加热至180℃,保持15分钟,使其完全融化,形成SDS溶液。

接着,从熔炉内取出溶液,将其过滤,以除去任何可能的固体颗粒,最后再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SDS晶体。

最后,SDS晶体需要进一步筛分,以改善其纯度和分散性,以便后续应用。

因此,筛分期间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得到的SDS晶体具有极高的纯度和分散性。

以上就是SDS的制备方法,由于它的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日
常用品、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另外,制备SDS时不仅要注意控制室温、温度、时间,还要充分考虑安全,以确保制备的SDS的纯度和分散性。

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是一种化学物质,也被称为辛酯磺酸钠。

它是一种白色粉末,常用作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该物质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用于制造洗涤剂、清洁剂、柔软剂、洗发水、沐浴露和香皂等。

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

它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添加剂,可以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此外,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还可以用于制造人工泪液、口腔清洁剂、皮肤保湿剂和眼部护理产品等。

然而,使用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需要注意其安全性。

该物质可能会刺激皮肤和眼睛,应避免直接接触。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戴上手套和护目镜。

此外,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

总之,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是一种功能广泛的化学物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过程中,应了解其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聚合物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聚合物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物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物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单体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而成的。

这种聚合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例如高分子量、良好的热稳定性、高机械强度、优异的耐化学性和生物相容性等。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单体的合成,然后通过聚合反应将单体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单体的合成通常采用琥珀酸二辛酯和苯磺酸反应得到,然后再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而聚合反应则可以采用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等方法进行。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医药领域。

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化学性,它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生物医学材料,如人工血管、人工骨、修复组织等。

此外,该聚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温润滑材料等。

不过,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物存在一些缺点,如其易吸水、易软化、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掺杂、交联等技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性能。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医药、材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它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一种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421148.4(22)申请日 2020.12.07(71)申请人 广东灵捷制造化工有限公司地址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7号小区(72)发明人 魏焕曹 魏旭 许兆坤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代理人 颜希文(51)Int.Cl.C08F 283/06(2006.01)C08F 220/06(2006.01)C08F 226/02(2006.01)D06P 1/52(2006.01)D06P 1/62(2006.01)C07C 303/20(2006.01)C07C 303/32(2006.01)C07C 309/17(2006.01)A01N 25/3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表面活性剂技术领域。

本发明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包括如下制备原料: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两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通过两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进行复配改性,得到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

所得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既保持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快速渗透力,又具有良好的耐碱性,耐碱高达200g/L NaOH,极大地拓展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应用范围,而且本发明所述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CN 112538144 A 2021.03.23C N 112538144A1.一种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包括如下制备原料: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和两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碱性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其特征在于,所述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80%,所述两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20~50%。

琥珀酸二油脂磺酸钠的合成、结构及水合作用

琥珀酸二油脂磺酸钠的合成、结构及水合作用

[Article]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Acta Phys.鄄Chim.Sin .,2009,25(1):30-34JanuaryReceived:July 1,2008;Revised:October 10,2008;Published on Web:November 24,2008.∗Corresponding authors.Email:xiao@,yuyanchun111@;Tel:+8625⁃84315600.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02KJB150008)资助项目Ⓒ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 ⁃Chimica Sinica琥珀酸二油脂磺酸钠的合成、结构及水合作用于艳春1,2,∗肖鹤鸣1,∗(1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分子与材料计算研究所,南京210094;2淮海工学院化工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摘要:通过增加磺化反应时间,补加NaHSO 3,以液液萃取法代替重结晶法提纯产品,大幅度提高了合成琥珀酸二油酯磺酸钠(SDSS)的产品得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以及B3LYP/6⁃31G ∗方法全优化计算了SDSS 阴离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确证其反反⁃异构体较为稳定,解释了以相关反胶束提取蛋白质的实验事实.还在B3LYP/6⁃31G ∗水平上研究了SDSS 阴离子的水合作用,报道了SDSS 阴离子水合物的几何、电子结构和水合能,阐述了SDSS 阴离子的亲水机理.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琥珀酸二油酯磺酸钠;合成;密度泛函理论;水合作用中图分类号:O648;O641Synthesis,Structure and Hydration of Sodium Dioleyl SulfosuccinateYU Yan ⁃Chun 1,2,∗XIAO He ⁃Ming 1,∗(1Molecule and Material Computing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Nanjing 210094,P.R.China ;2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2005,Jiangsu Province,P.R.China )Abstract :The reaction yield of sodium dioleyl sulfosuccinate (SDSS)was greatly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sulfonation reaction time,by replenishing NaHSO 3during the reaction and by purifying the product using extraction instead of recrystallization.The geometry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anionic surfactant SDSS were fully optimiz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t B3LYP/6⁃31G ∗level.The trans isomer was more steady than the cis isomer.This was explained by protein extraction with reversed micelles of SDS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nionic SDSS with H 2O was also calculated at B3LYP/6⁃31G ∗level.The geometry,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hydration energy of this interaction is also reported.The hydrophilic mechanism of the anionic SDSS was also determined.Key Words :Surfactants;Sodium dioleyl sulfosuccinate;Synthesis;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Hydration表面活性剂在洗涤、食品、化妆、医疗、涂料、印刷、石油、农业和环保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1,2].琥珀酸二油酯磺酸钠(sodium dioleyl sulfosuccinate,SDSS)是其中的双烃链磺酸盐系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性和渗透性极好,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业[3],且近些年在反胶束分离提取蛋白质领域也展现了良好应用前景[4,5].但是由于SDSS 结构特殊,合成和纯化有一定难度,故国内供应此试剂有限,而进口价格较高.本文对现有的SDSS 合成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期提高产品的产率.表面活性剂属两亲分子,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均有一定溶解度,形成界面膜、胶束或反胶束,其中反胶束的应用研究在近10多年来得到极大发展,反胶束在蛋白质萃取[6,7]、酶催化反应、纳米粒子制备[8]、超临界CO 2萃取[9]等方面都发挥了独特作用.作者用自制的SDSS 构成的反胶束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提取,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4,5],但是对实验中的某些现象尚不能合理解释[4].随着理论和计算化学以及计30No.1于艳春等:琥珀酸二油脂磺酸钠的合成、结构及水合作用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10-15],其中双烃链表面活性剂相对于单疏水链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独特之处而备受关注[16-21].关于标题物SDSS 的理论研究工作尚未见报导.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验工作[4,5],运用量子化学中密度泛函理论(DFT)[22]对SDSS 阴离子的结构与性质及其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计算研究,较合理地解释了由SDSS 构成的反胶束提取蛋白质的相关实验事实[4],从理论上为SDSS 的合成和应用提供参考.1SDSS 的合成SDSS 由酯化和磺化两步反应合成[23]:此合成实验[23]是将油醇、顺丁烯二酸酐和数滴浓硫酸(作催化剂)溶于甲苯中,回流4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甲苯,剩余物溶于氯仿,用去离子水清洗,再减压蒸馏法除去氯仿.剩余物与3倍化学计量的NaHSO 3溶于异丙醇和水(体积比为5∶1)的混合溶剂中,回流6h.反应结束后,用减压蒸馏法除去溶剂,产品用水和甲醇的混合溶剂重结晶两次.在合成实验中将磺化反应回流时间6h 改为12h,并且在反应中补加一定量NaHSO 3以促进反应进行完全,这使磺化产物收率明显提高,由30%提高到81%.纯化采用液⁃液萃取法,具体操作是:将粗产品溶解于水和甲醇(体积比为1∶4)混合溶剂中,用石油醚萃取,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在50℃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白色蜡状半固体产品,产品收率为79%,熔点36-38℃,并经红外(IR)及1H ⁃核磁共振(NMR)实验验证.产品的表面张力用JYZ ⁃200型自动界面张力仪测定为0.0266N ·m -1.2计算方法运用Gaussian 03软件包[24]、B3LYP [25-26]方法,在6⁃31G ∗基组水平上,对SDSS 阴离子及其水合物两个体系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经振动分析无虚频,获得它们较稳定的构象.全部计算均在P4微机上完成,收敛精度取程序设定值.3结果与讨论3.1SDSS 阴离子的结构特征SDSS 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和主要原子编号见图1.由图1可见,SDSS 阴离子每条长烃链上各有一个双键,导致共有4个顺反异构体.由于阴离子体系较大,我们首先用PM3计算求得了各异构体的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顺顺⁃异构体为-0.7312a.u.、顺反⁃异构体1为-0.7426a.u.、顺反⁃异构体2为-0.7425a.u.和反反⁃异构体为-0.7490a.u.;然后四个异构体又分别用B3LYP/6⁃31G ∗优化,得出同样的能量顺序结论.即能量较低者(反反⁃异构体)相对于两个双键所连基团均以反式排列;能量较高者(顺顺⁃异构体)相对于两个双键所连基团均以顺式排列;一个双键为顺式另一个双键为反式的异构体有两种,二者能量接近.从以上四个异构体中选出较稳定的构型反反⁃异构体,再在B3LYP/6⁃31G ∗级别下计算其分子几何构型(键长和键角)、原子净电荷、总能量(E T )、前线轨道能级(E HOMO 、E LUMO )以及偶极矩(滋),见表1、表2和表3.图1SDSS 阴离子的结构和主要原子编号Fig.1Structure and the main serial numbers ofthe anionic SDSS表1SDSS 阴离子及其水合物的部分键长和键角Table 1Partial bond lengths and bond angles of anionic SDSS and the hydratebond length in nm and bond angle in degreeAnion l (S14—O15)l (S14—O16)l (S14—O17)l (C12—S14)A (C12—S14—O15)A (C12—S14—O16)A (C12—S14—O17)A (O15—S14—O16)A (O15—S14—O17)A (O16—S14—O17)A (C4—C12—C11)SDSS anion 0.14820.14850.14890.1894104.3421103.8871101.2524115.2387115.0118114.6625111.3461hydrate0.14780.14930.14960.1875105.2359104.6805102.0163115.0015114.9434113.1034111.701731Acta Phys.鄄Chim.Sin.,2009Vol.25计算得到的反反⁃异构体SDSS 阴离子的构型见图2.由表1和图2可知,SDSS 阴离子的极性头—SO -3是以硫原子为中心的变形四面体,3个硫⁃氧键键长很接近,分别为0.1482、0.1485和0.1489nm;键角∠C4—C12—C11为111.3461°,大于正四面体的夹角109.47°,使得两条长烃链向外扩展;此外,双键的存在限制了碳⁃碳键的转动,使两条长烃链的后半段“僵硬”地指向两个相反方向,整个分子从正面看象字母“Ω”(见图2(a)),侧面看则象倒置的大写字母“Y ”(见图2(b)).两条疏水烃链上半部分横向伸展,下半部分纵向伸展,占有很大空间.由此可以预测由SDSS 形成的反胶束会有下列两种情况:一是聚集数(反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个数)较小,二是反胶束外“壁”结实致密,这两点为文献[4]用反胶束提取蛋白质的实验结果所证实.文献[4]还报导了用SDSS 反胶束提取蛋白质时,如果表面活性剂仅用SDSS,提取率较低(约30%);但若加入少量助表面活性剂D 2EHPA(磷酸二异辛酯),则提取率便可增大至100%(参见图3).这种现象过去一直没有得到解释.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SDSS 阴离子具有“头小身大”结构(这里“头”指极性头,“身”指两条疏水烃链),使它在形成的反胶束中极性头不能紧密排列,导致有机溶剂及两个极性头之间的疏水烃链暴露于油水界面上,这部分暴露的有机溶剂及疏水烃链与蛋白质接触,引起蛋白质变性,使提取率下降.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有多种,与有机物接触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27];而加入D 2EHPA 后,由于D 2EHPA 的分子体积较SDSS 的小,且疏水烃链比SDSS 的一半还短,使它容易填充在SDSS 极性头间的空隙中,阻隔了有机物与蛋白质相遇,不至造成蛋白质变性,从而增大了它的提取率.图3即为加入D 2EHPA 前后的反胶束结构示意图.3.2SDSS 阴离子的水合作用密度泛函理论已经被证明在氢键体系的研究中十分有效[28-32].若能用量子化学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表面活性剂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则可以对表面活性剂的溶剂化效应和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机理等研究提供参考.表2SDSS 阴离子及其水合物的主要原子和极性头(—SO -3)上的净电荷(e )Table 2Main atomic and polar head (—SO -3)net charges (e )of anionic SDSS and the hydrateAnion C1O2C4C12C11C9O8C7S14O15O16O17SO -3SDSS anion -0.02811-0.45490.6662-0.4172-0.37350.6298-0.4767-0.01863 1.1634-0.5976-0.6144-0.6227-0.6713hydrate-0.02969-0.45560.6703-0.4140-0.39220.6269-0.4713-0.019581.1968-0.5869-0.6270-0.6372-0.6543Anion E T (a.u.)E HOMO (a.u.)E LUMO (a.u.)1028滋/(C ·m)SDSS anion -2493.0540-0.075250.06550 1.4725hydrate -2569.4995-0.099930.06470 1.4188H 2O-76.4090-0.291200.062612.0957表3SDSS 阴离子及其水合物的总能量(E T )、前线轨道能级(E HOMO 、E LUMO )和偶极矩(μ)Table 3Total energy (E T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FMO)energy (E HOMO 、E LUMO )and dipole moment (μ)ofanionic SDSS and thehydrate图2SDSS 阴离子的稳定分子构型Fig.2Stable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ofthe anionic SDSS(a)front view,(b)sideview图3加入D 2EHPA 前后的反胶束结构Fig.3Structure diagrams of the reversed micellebefore and after added D 2EHPAprotein,D 2EHPA,SDSSNo.1于艳春等:琥珀酸二油脂磺酸钠的合成、结构及水合作用SDSS 与水分子作用主要是其极性头—SO -3与H 2O 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本文仅讨论了最稳定的反反式构型SDSS 阴离子与1个H 2O 分子的作用,研究了H 2O 分子加入前后极性头(—SO -3)净电荷、总能量(E T )、前线轨道能级(E HOMO 、E LUMO )、偶极矩(滋)以及键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见表1、表2和表3.同时计算了水合物的水合能.SDSS 阴离子极性头(—SO -3)与一个水分子形成水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和主要原子编号见图4.由图4可知,1个H 2O 分子与极性—SO -3同时形成两个氢键,符合形成最多氢键原理[25].H …O 键长分别为0.1985和0.2118nm;O —H …O 键角分别为147.1°和141.4°,均属于中强氢键[33].我们用同样方法(B3LYP/6⁃31G ∗)优化计算了2个H 2O 的几何结构,所得其分子间氢键H …O 键长为0.1899nm.说明SDSS 阴离子极性头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比两个水分子间的氢键略弱.计算发现,极性头—SO -3中的3个O 原子共面,H 2O 分子位于极性头旁侧斜上方(比位于其正上方)体系能量将更低,其原因是这种排布中水分子与O16、S14和O17构成一个六元环,使水合物结构更趋稳定.由水合物能量与SDSS 阴离子及H 2O 分子能量差求得水合作用能,其值为-0.0365a.u.(-95.8308kJ ·mol -1),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与水作用后体系能量有所下降,亦即磺酸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水合作用,证明—SO -3是较强亲水基团.计算显示,无论是SDSS 阴离子还是其水合物,所有的H 原子均带正电荷,所有的O 原子均带负电荷,除C4和C9由于与羰基氧相连带较多正电荷外,其余C 均带负电荷.由表1和表2可见,水合物中氢键的形成使极性头附近的键长、键角和原子上净电荷均发生明显变化.S14—O16和S14—O17键变长,S14—O15键缩短,C12—S14键由0.1894nm 变为0.1875nm,收缩较为显著.∠C12—S14—O15、∠C12—S14—O16和∠C12—S14—O17均增大;∠O15—S14—O16、∠O15—S14—O17和∠O16—S14—O17均减小,表明与H 2O 分子作用导致—SO -3中3个硫⁃氧键有收拢趋势.H 2O 分子中的O122与C11上的H 原子有微弱的氢键作用,使∠C4—C12—C11略有增大,两条疏水链更加向外张开.与水化前相比,S14和O15原子上净正电荷增大,O16和O17原子上净负电荷增大;极性头总负电荷由水化前-0.6713e 减为-0.6543e ,与酯基相连的C11原子上净电荷由-0.3735e 减为-0.3922e ,减幅较大.其余部分(图4中ab 线段以左部分)的键长、键角和原子上净电荷几乎未改变.此外,由表3还可见,水化作用使体系前线轨道能级差ΔE (=E LUMO -E HOMO )增大(从0.1408a.u.增大为0.1646a.u.),表明水合物比SDSS 阴离子更稳定.水合后偶极矩减小,预示水合物较阴离子的极性减小.4结论(1)在先前研究工作基础上,对SDSS 的合成和纯化步骤作较大改进.把磺化反应回流时间增加一倍,且在反应过程中补加一定量NaHSO 3,将使反应更彻底;纯化采用液⁃液萃取法,产品收率明显提高.以萃取法代替重结晶法进行纯化可供其它长烃链磺酸盐的制备作参考.(2)在DFT ⁃B3LYP/6⁃31G ∗水平上求得SDSS 阴离子的4种顺反异构体的能量,其中反反式异构体能量最低,较为稳定.其极性头—SO -3为变形四面体,3个硫—氧键近似等长,两条疏水烃链的上半部分横向伸展,下半部分纵向伸展,整个疏水烃链占有较图4SDSS 阴离子水合物的键长和键角Fig.4Bond lengths and bond angles of the anionic SDSS hydratebond length in nm,bond angle indegree33Acta Phys.⁃Chim.Sin.,2009Vol.25大空间,阴离子具有“头小身大”的结构特征,使由它形成的反胶束其极性头不能紧密排列,提取蛋白质时需要加助表面活性剂,否则蛋白质容易变性.(3)SDSS阴离子极性头与水分子形成两个中等强度的氢键,H2O分子位于极性头旁侧斜上方.由于和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使极性头总电荷降低,蚁O16—S14—O17键角显著减小,S14—O15键长缩短,S14—O16和S14—O17键长增加,C12—S14键长明显收缩,但两条疏水烃链的几何和电荷几无变化. H2O分子作用导致—SO-3中3个S—O键有收拢趋势,两条疏水链更加向两侧张开.水合作用能(-95.8308 kJ·mol-1)较大,表明—SO-3是较强的亲水基团.References1Jiang,L.Colloid chemistry conspectus.Beijing:Science Press,2002:127-138[江龙.胶体化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27-138]2Zhao,G.X.Physical chemistry of surfactant.Beijing:PekingUniversity Press,1984:3[赵国玺.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3]3Ding,C.Z.;Yang,X.W.Auxiliaries for textile dyeing and printing.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1998:35-38[丁传中,杨新玮.纺织印染助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35-38]4Yu,Y.C.;Qian,B.H.;Chu,Y.;Wu,Z.S.Chem.Res.Chin.Univ., 2001,17(1):73[于艳春,钱保华,褚莹,吴子生.高等学校化学研究,2001,17(1):73]5Yu,Y.C.;Li,Y.M.;Chen,J.L.;Chen,Z.M.;Qian,L.Chem.World,2001,(11):573[于艳春,李咏梅,陈建龙,陈正民,钱玲.化学世界,2001,(11):573]6Yu,Y.C.;Chu,Y.;Ji,J.Y.J.Colloid Interface Sci.,2003,267:607Soni,K.M.;Adamwar,D.Process Biochem.,2000,36(4):3118Chatterjee,M.;Patra,A.J.Am.Ceram.Soc.,2001,84(7):14399Chenciu,E.G.;RussellA,J.;Beckman,E.J.Biotechnol.Bioeng.,1998,58:57210Szard,Z.S.;Henryk,S.Int.J.Quantum Chem.,2004,99:7248 11Yi,L.Y.;Zheng,T.C.;Gui,Y.X.;Yuan,S.J.Colloid Polym.Sci., 2002,280(7):63012Huibers,ngmuir,1999,15:754613Huibers,P.D.T.;Lobanov,V.S.;Katritzky,A.R.;Shan,D.O.;Karelson,M.J.Colloid Interface Sci.,1997,187:11314Luan,Y.X.;Xu,G.Q.;Yuan,S.L.;Li.X.;Zhang,Z.Q.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Eng.Aspects.,2002,210:6115Wang,Z.W.;Li,G.Z.;Zhang,X.Y.;Li,L.Acta Chim.Sin.,2002, 60:1548[王正武,李干佐,张笑一,李丽.化学学报,2002,60:1548]16Marques,E.F.;Regev,O.;Khan,A.;Lindman,B.Adv.Colloid Interface Sci.,2003,100-102:8317Calandra,P.;Longo,A.;Liveri,V.T.J.Phys.Chem.B,2003,107(1):2518Kitcheas,C.L.;McLeod,M.C.;Roberts,C.B.J.Phys.Chem.B, 2003,107(41):1133119Kitchens,C.L.;Roberts,C.B.Ind.Eng.Chem.Res.,2004,43(19):607020Zana,R.Adv.Colloid Interface Sci.,2002,97:20521Jiang,R.;Zhao,J.X.Acta Phys.⁃Chim.Sin.,2003,19(8):766 [姜蓉,赵剑曦.物理化学学报,2003,19(8):766]22Parr,R.G.;Yang,W.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of atoms and molecul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12123Goto,M.;Kondo,K.;Nasashio,F.J.Chem.Eng.Jpn.,1989,22(1):7924Frisch,M.J.;Trucks,G.W.;Schlegel,H.B.;et al.Gaussian03.Revision C.01.Wallingford,CT:Gaussian,Inc.,200425Becke,A.D.J.Chem.Phys.,1993,98:564826Lee,C.;Yang,W.;Parr,R.G.Phys.Rev.B,1988,37:78527Guan,B.;Lin,H.;Wang,G.C.Proteins chemistry.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5:99-101[管斌,林洪,王广策.蛋白质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9-101]28Yan,X.C.;Luo,M.D.;Zeng,H.Acta Chim.Sin.,2004,62(19): 1948[颜肖慈,罗明道,曾晖.化学学报,2004,62(19):1948] 29Christian,T.;Daniel,B.A.;Handy,N.C.Phys.Chem.Chem.Phys.,1999,1(17):393930Alavi,S.;Thompson,D.L.J.Chem.Phys.,2003,119(8):4274 31Cai,Z.L.;Jeffrey,R.R.J.Phys.Chem.A,2002,106(37):8769 32Zhang,B.;Cai,Y.;Mu,X.L.J.Chem.Phys.,2002,117(8):3701 33Zhou,G.D.;Duan,L.Y.Basis of structural chemistry.4th ed.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8:236-237[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6-237]34。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聚合物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 聚合物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物
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

它是通过将琥珀酸二辛酯与氯磺酸反应得到的钠盐。

这种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溶剂性和阻燃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在电子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高温稳定性和电气绝缘性能,它常被用作电子元件的封装材料。

此外,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还可以用于制造印刷电路板和电子封装薄膜,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其次,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在纺织行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聚合物的耐溶剂性和耐磨性,它常被用作纺织品的涂层材料,以提高纺织品的耐久性和防水性。

此外,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还可以用于制造阻燃纺织品,提高纺织品的防火性能。

此外,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

通过将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与其他聚合物或纳米材料进行复合,可以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

例如,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与聚酰亚胺复合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可以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结构材料。

总的来说,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
重要材料。

它在电子、纺织和复合材料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盐聚合物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制备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制备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制备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sodium diisooctyl sulfosuccinate,简称DOSS)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它具有保湿、乳化、防沉、润湿、抑菌、渗透等作用,在食品、日化、农药、纺织、橡胶、油墨、油漆等行业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制备方法。

一、原料准备1.琥珀酸:琥珀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性和抑菌作用,可以用于制备各种表面活性剂,如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

在琥珀酸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氢氧化钠、硝酸或硫酸等氧化剂。

2.异辛酯:异辛酯是一种植物油脂,可以由精炼植物油经加工制备而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乳化性能,可以用来制备表面活性剂。

3.磺酸钠:磺酸钠是一种极易溶解的无机化合物,具有缓冲、抗结块、抑菌等功能,可以用来制备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

4.其它:此外,还需要准备一定量的乙醇和水,用于进一步溶解和稀释。

二、反应步骤1.琥珀酸的制备:将氢氧化钠放入容器中,加入硝酸或硫酸,并加热到90℃,使其溶解,然后将溶液过滤,去除悬浮物,再将溶液加热至100℃,蒸发至比重为1.07-1.10,然后冷却回收,即可得到琥珀酸。

2.异辛酯的制备:将植物油经过加热与甲醇反应,得到的油脂中含有异辛酯,然后将油脂经过分离,提取出异辛酯,即可得到所需的异辛酯。

3.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制备:将琥珀酸和异辛酯混合搅拌,搅拌至均匀,然后加入少量的乙醇,继续搅拌,直至溶解;将磺酸钠溶解在水中,然后将其加入到琥珀酸异辛酯溶液中,搅拌均匀,加热至80℃,继续搅拌,直至溶解;冷却,即可得到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

三、收集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收集,可以使用离心法,将制备好的溶液离心分离,将上清液中的有机物收集,然后将收集的有机物继续放入蒸馏器中蒸发,冷却回收,即可得到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

四、检验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才能达到使用要求。

对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可以进行表观形态、比重、乳化、抗乳化、抗沉降、抗结块等检验,以确保其质量。

琥珀酸二油脂磺酸钠的合成、结构及水合作用

琥珀酸二油脂磺酸钠的合成、结构及水合作用

琥珀酸二油脂磺酸钠的合成、结构及水合作用
于艳春;肖鹤鸣
【期刊名称】《物理化学学报》
【年(卷),期】2009(025)001
【摘要】通过增加磺化反应时间.补加NaHSO,,以液液萃取法代替重结品法提纯产品,大幅度提高了合成琥珀酸二油酯磺酸钠(sDss)的产品得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以及B3LYP/6-31G@·方法全优化计算了SDSS阴离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确证其反反-异构体较为稳定,解释了以相关反胶束提取蛋白质的实验事实.还在
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 SDSS阴离子的水合作用,报道了 SDSS阴离了水合物的几何、电了结构和水合能,阐述了SDSS阴离子的亲水机理.
【总页数】5页(P30-34)
【作者】于艳春;肖鹤鸣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分子与材料计算研究所,南京,210094;淮海工学院化工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分子与材料计算研究所,南京,21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O641
【相关文献】
1.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合成工艺研究——辛基对合成工艺的影响 [J], 张跃军;曲文超;魏焕曹;吉法祥
2.1,4-丁二醇双琥珀酸八氟戊醇双酯磺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J], 张国华;顾菊香;程希;翁仪瑾;刘洪颖
3.乙二酰胺琥珀酸十二烷基糖苷酯磺酸钠的合成 [J], 倪庆婷;张国华;王雅珍;傅瑜
4.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 [J], 陈娇;华平;喻红梅
5.1,4-丁二醇双琥珀酸八氟戊醇双酯磺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J], 张国华;顾菊香;程希;翁仪瑾;刘洪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陈国良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1(037)004
【摘要】本文采用马来酸酐和异辛酯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研究了不同真空度、反应时间、醉酐比、催化剂用量等因数对醋化反应的影响;采用偏重亚硫酸钠作磺化剂,单脂钠盐作相转移催化荆,与经提纯的醋化产物进行磺化反应,研究了不同单脂钠盐用量、磺化剂料比、溶剂水量等因数对磺化反应的影响.【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陈国良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盟龙新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安达,1514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31.2
【相关文献】
1.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新应用 [J], 张万忠;乔学亮;邱小林;陈建国;罗浪里;李海军
2.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合成工艺研究——辛基对合成工艺的影响 [J], 张跃军;曲文超;魏焕曹;吉法祥
3.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制备工艺研究 [J], 张跃军;曲文超;胡洪新
4.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 [J], 陈娇;华平;喻红梅
5.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的合成及表征 [J], 丛川波;韩超;王洁炜;周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

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

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陈娇;华平;喻红梅【摘要】采用碳基固体酸为酯化反应催化剂,在常压下合成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

对各步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双酯化反应:n(顺酐):n(正辛醇)=1.00:1.05,反应温度180℃;磺化反应:n (顺酐):n(亚硫酸氢钠)=1.00:1.05,反应温度110℃。

该产物具有目标产物特征官能团,表面性能、应用性能优异,毒性较低。

%Ethanediol Gemini sodium di-n-octyl sulfosuccinate was synthesized under normal pressure by using carbon-based solid acid as the catalyst in esterification,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cess where purification,separ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s and organic solvents was unnecessary in rea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for the diesterification:n( maleic anhydride):n(n-octanol)= 1. 00 :1. 05,and reacted at 180 ℃;for the sulfonation reaction:n(maleic anhydride):n(sodium hydrogen sulfite)=1. 00 :1. 05,a nd reacted at 110 ℃. The product has target product fea-tures functional groups,surface performance,application performance and low toxicity.【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4页(P1390-1392,1395)【关键词】Gemini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正辛酯磺酸钠;碳基固体酸;合成【作者】陈娇;华平;喻红梅【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3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表面活性剂)是通过一个连接基团将两个传统表面活性剂分子在亲水头基或者接近亲水头基处连接在一起的表面活性剂,因此,其从分子结构上进行突破,有效改善了离子头间的距离,使其紧密排列,具有比传统表面活性剂更加优异的表面性能及应用性能,是近些年来最受关注的一类表面活性剂[1]。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应用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应用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应用实验任务:以异辛醇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通过酯化和磺化,合成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酯。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由异辛醇和顺丁烯二酸酐通过酯化和磺化合成琥珀酸二异辛酯的原理及合成方法。

2.掌握琥珀酸二异辛酯的分离技术和分离方法。

3.学习用表面张力仪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二、实验原理1.主要性质和用途琥珀酸酯磺酸钠是一类性能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亲油性质,能起乳化、分散、增溶、润湿、发泡、消泡、保湿、润滑、洗涤、抗静电、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纺织、印染、涂料、造纸、医药、农药、日用化工等领域。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也叫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由于其性能良好,应用广泛,因而有很多别名,也比较混乱,如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1292、气溶胶OT、快速渗透剂T等,简称AOT。

2.合成原理本实验采用顺丁烯二酸酐与异辛醇先发生酯化反应,后进行磺化制备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式如下:第一步:酯化反应OOO HO OOHOOOOOO顺丁烯二酸酐异辛醇马来酸单酯马来酸双酯(1)第二步:磺化反应(2)OO O ONaHSO 3OO O O NaO 3S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3.酯化反应和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1) 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① 催化剂的影响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的研究表明:磷酸酸性较弱,催化能力较低,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做催化剂时酯化率最高,但因为其氧化性强,使副反应增多,酯化产物复杂。

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对甲苯磺酸与有机试剂相容性好,酯化速率较快,最终转化率也较高,是比较理想的催化剂。

② 水的影响合成双酯时,是单酯分子中的羧基和醇分子中的羟基的酯化反应,为使反应进行需不断除去生成的水,可通过真空抽出生成的水。

加入苯、甲乙酮等低沸点的溶剂与水共沸带出生成的水。

低沸点醇也可与水共沸。

因此,增加醇酐比,利用过量的辛醇也能起到带水剂的作用,使反应在短时间内完成,但若醇的用量过多将导致产物中的辛醇残留量增加,使原料成本增加,反应中醇酐比为2.26︰1(摩尔比)为最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应用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的合成与应用
实验任务:以异辛醇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通过酯化和磺化,合成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酯。

{琥珀酸二甲酯磺酸钠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由异辛醇和顺丁烯二酸酐通过酯化和磺化合成琥珀酸二异辛酯的原理及合成方法。

2.掌握琥珀酸二异辛酯的分离技术和分离方法。

3.学习用表面张力仪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二、实验原理
1.主要性质和用途
琥珀酸酯磺酸钠是一类性能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亲油性质,能起乳化、分散、增溶、润湿、发泡、消泡、保湿、润滑、洗涤、抗静电、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纺织、印染、涂料、造纸、医药、农药、日用化工等领域。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也叫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由于其性能良好,应用广泛,因而有很多别名,也比较混乱,如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1292、气溶胶OT、快速渗透剂T等,简称AOT。

2.合成原理
本实验采用顺丁烯二酸酐与甲醇先发生酯化反应,后进行磺化制备琥珀酸二甲酯磺酸钠,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式如下:
第一步:酯化反应
第二步:磺化反应
(2)O
O O
O NaHSO 3O
O O O NaO 3S 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3.酯化反应
和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1)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①催化剂的影响
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的研究表明:磷酸酸性较弱,催化能力较低,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做催化剂时酯化率最高,但因为其氧化性强,使副反应增多,酯化产物复杂。

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对甲苯磺酸与有机试剂相容性好,酯化速率较快,最终转化率也较高,是比较理想的催化剂。

②水的影响
合成双酯时,是单酯分子中的羧基和醇分子中的羟基的酯化反应,为使反应进行需不断除去生成的水,可通过真空抽出生成的水。

加入苯、甲乙酮等低沸点的溶剂与水共沸带出生成的水。

低沸点醇也可与水共沸。

因此,增加醇酐比,利用过量的辛醇也能起到带水剂的作用,使反应在短时间内完成,但若醇的用量过多将导致产物中的辛醇残留量增加,使原料成本增加,反应中醇酐比为2.26︰1(摩尔比)为最佳。

③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高温下,副反应也相应增多,所以温度不是越高越好,实验中温度应控制在140℃左右。

⑵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① 相转移催化剂的影响
本反应是一个自催化反应,反应产物AOT 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可以作为磺化反应的相转移催化剂。

同时,在第一步反应中顺丁烯二酸酐的单酯产物用碱中和后,可直接作为磺化反应的相转移催化剂
② 磺化反应的机理
亚硫酸氢钠是典型的亲水试剂,顺丁烯二酸酯受羧基的吸电子效应,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属于亲核加成。

③ 温度的影响
双酯磺化反应液是在102℃左右恒沸,实验表明,增加加热介质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但温度过高会使酯分解和SO 2逸出,加剧磺化剂损失,本实验中磺化反应温度控制在
100℃左右。

三、AOT 合成的工艺流程
图1.合成AOT 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四、主要仪器和药品
三口烧瓶(250ml)、电动搅拌器、电热套、温度计(0~200℃)、球形冷凝管、蒸馏装置、分水器、量筒、烧杯、天平、PH试纸、表面张力仪。

异辛醇、顺丁烯二酸酐、对甲苯磺酸、30%NaOH、亚硫酸氢钠、PTC
五、实验操作步骤
1.量取50ml(约45g)异辛醇,称取15g顺丁烯二酸酐,0.5g对甲基苯磺酸放入三口烧瓶中。

2.组装好仪器,其中在分水器中加入25ml水。

(此时分水器中水面距分水口约
5ml)。

3.用电动机搅拌加热,使体系温度升高到140℃,并保持这个温度2h,当反应分水回流器中馏出约2.7ml水时停止加热。

4.冷却反应液体到80℃后,滴加30%NaOH中和至PH为6.5~7.5,此时有絮状沉淀析出。

5.称取14.5gNaHSO
和30ml水,加入三口烧瓶,再加入1.5gPTC,用电动机搅拌加热
3
升温到100℃,保持温度回流2h,即得产物。

6.将产物稀释100倍,用表面张力仪测量其表面张力(30mN/m左右)并记录数据。

六、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表
七、实验结果及分析
八、思考题
1.在第一个反应中,为什么异辛醇要过量,保持140℃蒸馏出何组分?
因为第一个反应为酯化反应,有水生成,为使反应向正反向进行需要不断出去体系中生成的水。

而低沸点的醇可以与水形成共沸物。

因此,异辛醇要过量,利用过量的异辛醇起带水剂的作用从而是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140℃蒸馏出水和异辛醇的共沸物。

2.第二步反应为何反应(如亲电加成、亲核加成),为什么?
第二步反应为亲核加成反应。

因为顺丁烯二酸酯中的双键受羧基吸电子效应,带有部分正电荷,所以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属亲和加成反应。

3.第一个反应中为什么没有加水,而第二步反应中又加水?
因为第一步反应为酯化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本身有水生成。

若加水会抑制反应的正向进行,所以没有加水。

第二步反应为相转移催化反应,加入水主要是为了溶解亲核试剂NaHSO。

形成水相,是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