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拙政园采风调研报告

拙政园采风调研报告

拙政园采风调研报告近日,我们小组前往苏州市拙政园进行文化和旅游调研。

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与其它传统园林不同,融合了诗、书、画、印、琴、棋、茶等文化元素,是一座集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景点。

这次调研主要包括了场地考察、游客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场地考察拙政园建于明代,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整个园区占地面积约为50亩,园林复杂,建筑多样。

我们主要参观了圆洞主要景点,该景点有一座亭子和一个养鱼池。

在该亭子前面有一个琴台,不少游客在此合影留念。

另外,我们还参观了拙政园唐汉藏书楼,这是一座复制唐代建筑风格的楼房,内部展示了唐、汉、藏三国书籍、文物等。

整个场地的设计非常精致,给人一种宁静、雅致、美妙的感觉。

游客数据分析我们通过观察和与游客的交流,对拙政园的游客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拙政园的游客年龄层次较为广泛,以中老年人为主,尤其是女性。

游客数量主要集中在周日和节假日,这也与其他旅游景点类似。

此外,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游客更加喜欢不同的景点。

如,喜欢文化的游客更喜欢参观唐汉藏书楼,而喜欢亲近自然的游客则更可能在养鱼池前停留。

根据我们的观察,约有30%的游客选择自己参观,其余游客多搭乘拙政园的电瓶车进行参观。

参观体验总结总的来说,我们在拙政园的采风活动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为一座融文化、园林、旅游于一体的景点,拙政园游客众多,规模较大。

以我们的观察,虽然人流量很大,但是拙政园内整洁、干净、有序,游客安全如店员般周到地带领着游客参观,服务质量较高。

此外,拙政园对文化的强调也值得赞扬。

无论是建筑、景观、文物、书画、还是其他的礼制、太极等文化元素都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不得不说,我们真的为拙政园内的文化与建筑创造者点赞!在建本文时,我们回想起拙政园内走来,伴着的那一句“忍俊不禁”,在背景中飘过,彰显出园内独特的气质。

我们希望每个去拙政园的游客,都能被拙政园独特的文化精神所吸引,体验到蕴含在这个园内的美妙。

拙政园调查报告

拙政园调查报告

拙政园调查报告拙政园调查报告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为了深入了解这座园林的历史、文化和景观特色,我们进行了一次拙政园的调查。

一、历史渊源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最初是一座私人园林,由苏州知府王熙凤所建。

王熙凤是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官员,他在园林设计中融入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

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成为当时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二、建筑风格拙政园采用了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意境的融合。

园内的建筑物主要由亭、台、楼、阁等构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湖泊和花园之间。

建筑物以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三、景观特色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景观特色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石舫”、“萤光泉”、“夜明珠”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石舫”,它是一座仿古的船形建筑,坐落在湖中央。

从石舫上可以欣赏到园内的美景,尤其是夜晚的灯光效果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四、文化内涵拙政园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内的建筑、雕塑和绘画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诗词、书法和绘画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游客体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拙政园的游客体验非常好。

园内的服务设施完善,游客可以方便地找到导游和讲解员,了解更多关于园林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此外,园内还设有茶室和餐厅,游客可以在品茗品茶的同时,欣赏园内的美景。

六、面临的挑战尽管拙政园在吸引游客和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游客数量的增加给园区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如如何合理安排游客的流量、保持园区的整洁等问题。

其次,园区的保护与开发之间需要取得平衡,保护园林的原始风貌,同时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也是一个难题。

七、建议和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拙政园的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合理分流游客流量,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苏州拙政园的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的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苏州拙政园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融汇了江南水乡的含蓄与典雅,被誉为“园中之园”。

令人称奇的是,拙政园在建造之初曾遭遇多次的毁坏与重建,但如今却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苏州拙政园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园林构造、文化内涵以及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是一位文人吴炳创办的私家园林。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拙政园曾经历过多次的改建、毁坏与重修。

特别是在19世纪末的太平天国战乱中,拙政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

幸运的是,后来有一位叫做荷花池的财主收购了这片废墟,并承担了拙政园的重建工作。

三、园林构造拙政园总占地面积约为5公顷,由东园和西园两部分组成。

整个园林的布局以水池为主,水池之间有小桥和回廊相连。

西园以假山为主要景观,其中的“去伪复真”假山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

东园则以花草树木为主,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整个园林融合了人工和自然景观,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

四、文化内涵拙政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园林内的建筑、景观和园林构造都显现出中国园林的特点,如意境的追求、空间的布局和隐喻的运用。

拙政园中的假山、湖泊和花草都具有象征意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契合。

五、对园林艺术的影响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园林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其精心设计的园林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艺术方面的创新都对后来的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少园林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拙政园的特点,使其成为园林艺术领域的经典之作。

六、总结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其历史背景、园林构造、文化内涵以及对园林艺术的影响都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拙政园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并对其在园林艺术领域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拙政园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园调研报告拙政园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作为苏州园林的典范之一,拙政园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本次园调研报告将从拙政园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由学士和总督的父亲冯完全所建。

在清代中期,冯氏宅园逐渐破败,后来被平章阁员异乡樵采名为拙政轩。

后来购买者何藩以“拙政”为名,修葺扩建,并重新命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的修建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最终在光绪年间基本成型。

拙政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点。

整个园林面积为5.2公顷,由东园和西园两部分组成。

东园以湖泊为中心,水面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西园则以山水、建筑和植物为主要景观。

这种水文特色使得拙政园成为江南水乡的代表,而且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拙政园的建筑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了丰富的景观。

园中建筑主要分为主轴线和次轴线两个部分,主轴线沿着东西走向,次轴线穿插其中。

优雅的廊架、精巧的小桥、流畅的流水、曲折的石径等构成了拙政园独特的景观。

尤其是园内的春雨廊、轻雾桥和琴台等,更是成为了苏州园林中的珍贵文化遗产。

拙政园的文化内涵深厚,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和文化精神。

园内的各个景点和建筑物都蕴含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理解。

例如,拙政园内的曲径通幽、雅致的景观,借助它们来表达道家思想的追求;而明代天工石雕凭借独特之技法雄踞园内。

此外,拙政园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例如,拙政园内的一座石坊,上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所书的“拙政园”三个字;还有一座光绪年间的雕刻艺术品——壁虎墙,以其精美的刻画和形象逼真的壁虎雕塑而闻名于世。

总而言之,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的珍贵瑰宝。

对于研究园林文化和传统建筑的人们来说,拙政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也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拙政园实践调研报告

拙政园实践调研报告

拙政园实践调研报告拙政园实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园林。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拙政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其独特的建筑和园林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拙政园在旅游管理和体验方面的运营,我们进行了拙政园的实践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拙政园的旅游管理模式和策略。

2. 分析拙政园的游客人流量和满意度,并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3. 探索拙政园在未来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拙政园的历史背景、旅游管理方面的资料。

2. 实地调查:通过拜访拙政园,观察游客服务、环境卫生等情况,并与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3.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调研结果1. 旅游管理模式和策略拙政园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在人员配备、服务流程、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到了精确和细致。

此外,拙政园还强调了传承与创新的平衡,通过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注重文物保护等方式,使得拙政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2. 游客人流量和满意度根据调查数据,拙政园每年接待大量游客,其中包括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游客对拙政园的建筑、景观和环境赞誉有加,但也有部分游客反映在旺季期间,游客数量过多导致拥堵和排队的情况。

3. 可持续发展策略拙政园已经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努力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保护水环境等。

然而,在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拙政园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模式,提高游客流动效率,减少排队时间,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五、调研结论拙政园在旅游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传承创新,实现了独特的园林文化体验。

然而,拙政园也面临着游客数量过多以及游客满意度不高的问题。

因此,建议拙政园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通过提高游客流动效率、增加游客服务设施等方式,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受。

六、调研建议1. 提升游客服务体验:增加游客服务设施,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提高游客满意度。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标题: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引言:拙政园作为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吸引人之处,我们进行了一次拙政园调研。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拙政园的特点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共有100名游客参与了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游客对拙政园的印象以及对其吸引力的评价。

实地观察包括对园林布局、景点设置等方面的考察。

访谈则通过与游客沟通,了解他们的游览体验和需求。

二、拙政园的特点1.园林布局精巧:拙政园以苏州园林的精致、雅致而闻名,园林内的建筑、石桥、湖泊等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文化内涵丰富:拙政园注重展示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园林艺术、宜居理念等为主题,通过各种文化元素的展示,让游客领略到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3.历史价值突出:作为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保存了许多古代的建筑和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4.园林氛围浓厚:拙政园的建筑、植物、水景等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园林氛围,让人身心舒畅。

三、对游客的吸引力1.文化体验:通过参观拙政园,游客可以感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国艺术和历史的了解。

2.休闲放松:拙政园的园林氛围和环境非常适合游客放松心情,享受悠闲的时光,远离尘嚣。

3.知识获取:在拙政园,游客可以了解到园林建筑的构造和设计原理,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艺术欣赏:拙政园内的建筑、石雕、绘画等艺术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对于喜爱艺术的游客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拙政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园林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园林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顾。

游客在拙政园中可以获得文化体验、休闲放松、知识获取和艺术欣赏等多重需求的满足。

然而,也要注意保护好拙政园的历史价值和环境,确保它能够长久地向游客展示苏州的独特魅力。

【优质】苏州园林考察报告-word范文模板 (14页)

【优质】苏州园林考察报告-word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篇一:苏州园林考察报告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X年7月15日-7月20号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考察内容:园林景观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今年暑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布局分析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拙政园CAD平面图)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

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二)水体分析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

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

拙政园中部现有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拙政园的游客量每年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和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我们进行了此次拙政园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拙政园的游客来源和游客满意度。

2.探讨拙政园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3.为拙政园提供具体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游客的个人信息、游览感受、服务满意度等数据,共收集有效问卷100份。

2.实地观察我们以游客的视角,深入拙政园各个景点,实地了解景区的交通、景点安排、服务质量等情况。

3.专家访谈我们邀请了拙政园相关管理人员,与其进行深入交流并了解管理层的管理思路和对于未来拙政园的规划。

四、调研结果1.游客来源问卷调查显示,拙政园的游客来源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其中有35%为本地游客,65%为外地游客,其它省份的游客数量相对较少。

2.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拙政园的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存在景区拥挤、景区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有30%的游客表示对拙政园的综合评价为一般,建议景区在服务和维护方面更加用心,希望提高游客留存率。

3.服务质量从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数据中发现,部分服务人员态度不够热情,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如景区内指示牌不够明确等,需要加强培训和督导。

4.管理水平通过专家访谈得知,拙政园的管理层已经制定了长期的规划和改进办法,例如加强对景区的安全管理、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层也应更加了解游客需求,准确掌握市场变化趋势,加强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

五、建议和对策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建议加强拙政园的广告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2.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和培训力度,提高游客服务质量。

3.加强景区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

4.对景区内方向指引标识进行优化完善,增加游客体验感。

5.加强对游客需求和市场变化趋势的了解,及时调整服务和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水平。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
为了解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本次调研对拙政园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和专题访谈。

通过调研,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园林设计和建筑风格深受历史文化影响,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园中的假山、小桥、流水等景观无不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园内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园内的一些古建筑和景观存在老化和损坏的现象,需要加大投入进行修复和保护。

同时,园区的环境卫生和管理也需要改进,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最后,拙政园应进一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景区的综合效益。

在专题访谈中了解到,目前拙政园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还有待加强,可以考虑开发与园林文化相关的纪念品、美食等产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消费选择,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拙政园作为苏州市的知名景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加大对园区的管理和维护力度,同时开发创新产品,提升景区的综合效益,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享受。

拙政园实习报告

拙政园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提高自身的园林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于近期参加了拙政园的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深入了解拙政园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提高园林鉴赏能力。

2. 学习园林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园林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拙政园概况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原为官宦私家园林,后历经沧桑,几经易主。

现存园林为清乾隆年间重建,占地78亩,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2. 拙政园景观特点(1)布局合理:拙政园采用山水园林的布局方式,以水为中心,山水相依,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2)建筑精美:拙政园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亭、台、楼、阁、廊、榭等,造型优美,雕刻精细。

(3)植物丰富:拙政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分明,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4)文化内涵:拙政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诗、词、联、画等,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实习过程(1)参观游览: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拙政园的各个景点,了解了园林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

(2)现场教学:园林专家现场讲解园林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对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实地考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园林中的植物、建筑、山水等元素,分析其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

(4)交流讨论:与同行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习心得,提高自己的园林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拙政园实习,我收获颇丰:1. 提高了园林鉴赏能力,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习了园林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园林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总之,本次拙政园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对我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我国园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拙政园写生调研报告

拙政园写生调研报告

拙政园写生调研报告拙政园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古典园林之一,在苏州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了解拙政园的历史和特点,我进行了一次写生调研,下面是我的调研报告。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市中心,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

据历史记载,这座园林最早建于明代,名为"canglangting",后来在清代被购买并改建为拙政园。

园内的建筑和布局都充满了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内涵,堪称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在调研过程中,我注意到拙政园内的建筑布局十分精妙。

整个园区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其中东部有池塘和假山,而中部则有建筑和庭院,西部则是一个小型花园。

园内的建筑风格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如“礼乐汇古堂”、“见微堂”、“远舫”等。

这些建筑都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尤其是屋顶的翘角和斗拱的装饰,极具观赏价值。

拙政园的园林设计也十分独特。

园内的池塘和假山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优美的景观。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假山则仿佛是一个个巍峨的山峰,给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园内还有一些有趣的景点,比如“镇远书院”,里面陈列着历代文人的手迹和书法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除了建筑和景观,我还对园内的植物进行了观察。

拙政园里有许多名贵的花卉和树木,比如梅花、竹子和松树等。

这些植物被精心种植和修剪,展现出了浓厚的自然美感。

在园内漫步,可以感受到植物带来的清香和绿意,让人心情愉悦。

拙政园的文化氛围也令我印象深刻。

园内有许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书法、绘画和剪纸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给园内增添了一股浓郁的艺术氛围。

此外,园内还有一些茶馆和餐厅,提供各种传统的茶和美食,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苏州美食。

总结起来,拙政园是一座古老而独特的园林,兼具建筑、景观、植物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拙政园的历史和特色。

这座园林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也是一个可以让人放松身心、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拙政园建筑调研报告

拙政园建筑调研报告

拙政园建筑调研报告拙政园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拙政园位于中国苏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建于1762年,总面积为51,950平方米。

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拙政园自1997年以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建筑风格拙政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园内建筑物包括主体建筑、走廊、亭台楼阁等。

主体建筑以四方形池塘为中心,周围布局有一系列精美的亭台楼阁,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园内的建筑物设计精巧,布局合理,以风水学为依据,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对应和平衡。

三、材料与工艺拙政园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材和木材。

石材用于建造池塘和石头桥,赋予园内景观以自然的美感。

木材则用于建造亭台楼阁,通过精巧的雕刻和拼接,营造出优美的建筑形式。

拙政园的工艺非常精湛,每一件建筑都经过精心雕琢,在细节的处理上极其考究,反映了中国建筑的高超工艺水平。

四、园林布局拙政园以水池为主体,通过巧妙的布局和亭台楼阁的点缀,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园内的路径错落有致,环绕池塘蜿蜒而行,让游客感受到恬静雅致的氛围。

同时,园内的树木种类繁多,营造出浓郁的自然气息。

五、文化遗产价值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拙政园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六、游客体验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拙政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园内除了欣赏建筑和景观外,还有一些体验项目,如茶艺表演、传统文化展示等,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然而,由于游客数量庞大,拙政园的管理和维护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管理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保护意识培训等。

七、结论拙政园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遗产价值的建筑。

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它展示了中国建筑和园林艺术的卓越成就。

然而,面临着管理和保护的压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Word文档

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Word文档

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Word文档第一篇: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简介: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障景隔景移步换景景随步移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

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

“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

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

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过了假山,我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

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

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

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

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

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

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

苏州拙政园实习报告

苏州拙政园实习报告

苏州拙政园实习报告一、前言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

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深入了解拙政园的历史、设计和建筑特点,以及其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实习内容1. 历史背景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明代御史王献臣的私家园林。

园名取自王献臣的友人潘岳《闲居赋》中的“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一文,意味着园主以拙政自居,追求隐逸的生活。

拙政园历经多次变迁,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2. 园林设计拙政园占地面积约为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园内以水为中心,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

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园中的建筑布局和设计非常精巧,游览起来可以说是一步一景。

园中小径曲折,从一重重门廊、镂空图案的石墙,到每个亭子、每扇窗户都不雷同,而且与树木花草搭配得恰到好处,构成一幅幅如画般的风景。

3. 建筑特点拙政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以亭台楼阁、轩榭廊舫为主。

建筑物的屋顶形式多样,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等。

建筑物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砖石,装饰手法以雕刻、彩绘为主。

园中的亭子是建筑中的亮点,形状和设计各不相同,如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等。

这些亭子不仅是观赏景色的好地方,也是园主与客人品茶、谈天的场所。

三、实习感悟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拙政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展现了我国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和精湛工艺。

在园林中,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以及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实习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更多关注园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让这些美丽的地方得以延续,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doc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doc

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2年7月15日-7月20号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考察内容:园林景观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今年暑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布局分析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拙政园CAD平面图)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

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二)水体分析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

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

拙政园调研报告(精选)

拙政园调研报告(精选)

拙政园调研报告(精选)一、调研目的拙政园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典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拙政园的历史文化背景、景观布局、管理模式以及游客体验,以便为推广中国园林文化和传承古建筑工艺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历史文化背景拙政园始建于明代,原为著名文人宋濂的私家园林,后多次易主,并逐渐扩建成当前规模。

调研中需要了解拙政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如哪些文人墨客曾在此居住、创作,园林的命名和设计理念等。

2.景观布局3.管理模式4.游客体验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调研团队将前往拙政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园林布局和景观特点,与管理人员交流园林的历史和管理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受。

2.访谈交流调研团队将与拙政园的管理机构、景区导游和游客进行访谈,了解园林的管理模式、运营情况和游客对园林的评价。

3.资料收集调研团队将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收集拙政园的历史资料、管理模式和游客评价等相关资料。

四、调研结果根据实地考察、访谈交流和资料收集的结果,将得出以下结论:1.拙政园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游客。

2.园林的景观布局合理,融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于一体,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

3.拙政园的管理模式较为规范,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园林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4.园林的游客体验较好,导游服务质量较高,但在一些设施和服务方面还有待完善。

五、调研建议1.加强园林的文化宣传,提升园林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加强园林的维护和保护,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

4.弘扬园林的文化内涵,加强游客的文化教育。

六、总结通过对拙政园的调研,我们对其历史文化背景、景观布局、管理模式和游客体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得出了一些推广园林文化和改进园林管理的建议。

期望这次调研能够对推动园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拙政园调查报告范文

拙政园调查报告范文

拙政园调查报告范文拙政园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赞赏。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拙政园是否能够保持其原有的魅力和品质,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拙政园的现状,为其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拙政园游客的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2.实地观察:调查团队成员对拙政园进行了多次实地观察,包括对园内建筑、景观、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3.访谈:我们采访了拙政园的管理人员、导游以及部分游客,了解他们对于拙政园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1.游客满意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游客对拙政园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认为园内景观美丽、环境幽静,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场所。

2.管理服务:大部分游客对拙政园的管理服务表示满意,认为工作人员态度友好、服务周到。

然而,也有部分游客反映,在旅游旺季,园内人流量过大,导致游览体验不佳。

3.文化传承: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游客对其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呈现表示肯定。

然而,也有一些游客认为,园内的介绍和解说不够详细,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

4.设施完善:拙政园的设施相对齐全,包括卫生间、餐饮等服务设施。

然而,一些游客反映,园内的座椅不够舒适,希望能够提供更多休息和遮阳设施。

5.保护与维护:大部分游客认为拙政园的保护和维护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园内的植被和建筑保存完好。

然而,也有游客指出,一些游客在园内乱扔垃圾,对园区环境造成了污染。

四、调查结论1.拙政园在整体上受到游客的高度认可,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2.管理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应加大人员投入,提升服务质量。

3.加强文化传承和宣传,提供更多关于拙政园历史和文化的解说和介绍,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度。

4.改善设施设备,提供更加舒适的休息和遮阳设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一、选题及背景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拙政园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为保护和传承拙政园的文化价值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游客的问卷,涵盖了游客对拙政园的认知度、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内容。

2. 实地调研:我们组织了一支实地调研小组,通过对拙政园的参观,并与导游、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收集有关资料。

三、调研结果1. 建筑风格:拙政园采用了典型的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以水为主要元素,巧妙地运用了假山、假山、廊桥等构筑物,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

2. 历史文化背景:拙政园建于明代乾隆年间,原为退藏臣之公馆。

拙政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园林中,以显现主人之心思。

3. 游客吸引力: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认为拙政园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纯粹的中国传统艺术,拙政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也增加了它的知名度。

四、问题与展望1. 建筑维护:由于历史悠久,拙政园部分建筑已有损坏,需要密切关注其维修与保养问题。

2. 创新发展:拙政园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注入新的元素,例如增设互动性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3. 人员培训:加强导游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能更好地向游客介绍拙政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建筑风格。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苏州拙政园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游客吸引力有了深入了解。

我们认为,拙政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展与传承拙政园,我们建议加强对建筑的保养与维护,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以及提高对游客的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推广这一古典园林作品。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

二、点景作用 一亭一榭一轩点出了诗情,点出了画意,点出了山水的灵气。 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为满湖莲花所环抱,成为整个景观空间的 一个部分。“凡图中楼台亭宇,乃山川I之眉目也”,说明山 水如无建筑点缀,则眉目不清。由于建筑装点,山水增色,景 观生动,风光无限。“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 云气”,一座空亭,可以成为山川灵气吐纳的交汇点。园林中 景观建筑的设臵,可以点出风景的特征和内涵,有助于明确景 观主题和意境,强化景观的价值。
四 壁 荷 花 三 面 柳 , 半 潭 秋 水 一 房 山 。
小飞虹
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 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 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 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 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 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 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 政园的经典景观。

鲍飞 昭虹 《眺 白秦 云河 》, 泛 雾 弄 轻 弦 。 南 北 朝 宋 代 ——
以结构类型个空间体量而言: 拙政园诸亭大多为四面临空的独立亭,单也有倚墙而建的半亭, 如涵青亭就连接着墙廊,倚虹亭和别有洞天亭也都是半亭,墙 上各开一门,其形一方一圆,遥遥相对,各有个性,成为联系 东中西三部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别具匠心。拙政园那么多亭子, 其体量也大小各殊。笠亭是微型的,在山上林间不甚显眼,而 天泉亭则是大型的,八角重檐,内外双层,在平地极为突出。
三、虚实相生,时空交感
拙政园小中见大,少中见多,离不开虚实相生的美学。虚,这可说是 苏州园林的生命所在
(一)门窗框景之虚 拙政园是虚实并用,门窗之虚颇为杰出
(二)内外借景之虚 游人如在梧竹幽居听西望,可见北寺塔依然高耸,把园林空间的边 界推到了数里之遥。这一园外的塔景之虚,还给横向展开、具有平 远特征的池山风光增添了纵向的景观,取得了虚实相生、纵横相破 的审美效果。

拙政园实习报告

拙政园实习报告

拙政园实习报告篇一:苏州拙政园参观实习报告城市建筑规划----苏州古代类建筑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处典型的苏州园林,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让我们认识了拙政园的布置与其中包含的各种建筑文化与建筑元素,参观了拙政园后,听导游的一些讲解已经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同学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思想,更加领略到了故事那种建筑文化思想,拙政园的建筑特点就是精致与紧凑,在一个园子中表现出了好多不同的元素,各处可见到不同的建筑手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等等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种桃园深处的感觉。

关键词(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正文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作为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将江南园林的各种建筑元素都在一座园林中完美的表现力出来,我们于12月28日上午去游览了拙政园,在我看来,拙政园给了我很深的建筑感触,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园林的建筑元素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各种建筑元素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姐在一个园林中表现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园林时代背景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

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

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使,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督地方官员的吏政情况,职位显赫;官场失意后还乡,在苏州城内东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现在的“拙政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障景隔景移步换景景随步移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

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

"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

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

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过了假山,我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

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

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

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

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

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

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

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

"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天泉阁",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

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

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

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

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

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

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

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稻麦飘香的地方。

明代"归田园居"的主人在园林内造有秫香楼,"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现在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而来,体型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

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就像精雕细作的剪纸图案,镶嵌在长长的画轴上面。

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随着漏窗花纹的更换,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幻。

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

如果您再仔细看一看,漏窗上不同的图案,所表现的都是水波纹和冰棱纹,池中欢快的涟漪叠印在窗上凝固的波纹上,更加渲染了苏州水文化的氛围。

当我们打开复廊里的黑漆大门,就来到了中部花园。

当站在倚虹轩旁,向西眺望时,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这里池面宽广,景色秀丽。

细心的朋友们还可以发现,在亭台楼阁之旁,在小桥流水之上,在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这一借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是费尽了心机。

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于是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

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

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每一个建筑物都是一个极佳的观景点,而每一个建筑物也都是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拙政园的中部花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景区。

来宾们通过游览三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游兴可逐步达到高潮。

第一个景区,以池岛假山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等景点。

可以说,"山花野鸟之间"是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审美观念,最通俗、最绝妙的注解。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来到了"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

"见山楼"三面环水,似乎苍龙嬉水。

"见山楼"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

"见山楼"上层有蠡壳和合窗,楼下用落地长窗,室内明式桌椅茶几,梁上悬挂小方什景灯,完整地保留着那种古色古香的风貌。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

"见山楼"位于第二景区的北部,是主景区,视野开阔,"疏可走马"。

而"小沧浪"、"小飞虹"、"得真亭"这一带是第二景区的南部,是次景区,空间窄小,"密不透风"。

"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

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

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

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一种余味未尽的感觉。

这样的理水手法,符合苏州古典园林关于"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以曲折取胜"的要领,可称一绝。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

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往往在园中的主要景点上,配以古诗古文中的词句,用大量的匾额楹联来点缀。

这些匾额楹联,立意深远,意境含蓄,情调高雅,文字隽永,书法美妙,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抒发了园主的情怀。

拙政园中部花园的第三个景区是"枇杷园"。

"枇杷园"位于"远香堂"的东南面,是拙政园中部花园里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树而得名。

"枇杷园"的园门设计得很巧妙。

这个月洞门又像一个巨大的宝镜,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

园主巧妙地选择了辟月洞门最佳位置,使"雪香云蔚亭""月洞门""嘉实亭"三点同处在一条视线上,并通过月洞门联系前后佳景,从而组成一组对景。

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尤其注意撷取画面,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第三个景区是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

这些建筑物又把空间分割为三个小院。

这种造景手法,称为"隔景",以便丰富园景,掩藏新景。

三个小院,既隔又连,互相穿插,在空间处理和景物设置方面富有变化。

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

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

"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

"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

当从中部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部花园。

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是"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

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边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留听阁"位于"卅六鸳鸯馆"的西面,楹额由清代湖南巡抚吴大澄所书。

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龙)图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倒影楼"位于"卅六鸳鸯馆"的北面。

楼的下层,叫"拜文揖沈之斋"。

"倒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倒影楼"前面有一条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贴着池面。

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随水飘浮。

水廊的西面有一组楼阁群,最近的是"与谁同坐轩"。

轩,是形似车厢的建筑物,两头有门框而不上门,随意进出;两旁墙上开有窗口,以便观景。

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处处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时时是洋溢着温情脉脉的家庭气氛,全园体现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们苦苦追求的“人间天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