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土名描述实例
各类地质特征描述重点
地质观测描述1 岩石、构造(一)岩石观察描述(一)岩性描述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
岩性描述容:1、岩石颜色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
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
4、蚀变、矿化蚀变:岩石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二)岩层(岩体)观察描述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大观察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
描述容:1、岩相划分情况;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4、包体特征;5、化石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三)接触关系观察描述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描述容:1、接触带类型: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4、原生构造;5、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6、接触带产状变化基本要求:正确识别接触面类型构造特征观察描述(一)褶皱构造1、褶皱要素测量两翼的产状、褶皱枢纽产状、轴面产状、翼间角大小;2、组成褶皱的岩层岩性、新老关系等;3、几何形态注意观察描述转折端形态、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褶皱的对称性等。
土的描述
a) 在排水碎石垫层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沉降速率Smax值控制标b) 准:[Smax] ≤10mm/d;
c) 在距离堆载坡脚外1m处设置的边桩的侧向水平位移速率Mmax值控制标d) 准:[Mmax] ≤4mm/d;
e) 在地基中不同f) 深度处埋设的孔隙水压力计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系数Af值控制标g) 准:[Af] ≤0.6;
h) 其他监测项目控制标i) 准:数值不j) 出现急剧变化。
在施工期间,若上述控制标准中有一项标准未达到要求,应立即停止填筑。
7结论及建议
根据类似工程的监测经验,经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处理,明显地改善了软土层的排水固结过程,使得整个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在回填层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不断消散,地基土承载力不断提高。软弱土层的影响深度主要与上覆荷载及排水板的处理深度有关,从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及水平位移的测试成果看,主要影响深度在排水板处理深度范围内,对排水板以下地层的影响则较小,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也从淤泥变成为粘土。
泥岩: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1]。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②铁质泥岩。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③硅质泥岩。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③喷发相 喷发相的岩石主要为各种熔岩和正常火山碎屑岩(包括熔 结火山碎屑岩),其产状与沉积成因的岩石有某些相似。 由于岩浆成分的变化,喷发性质和喷发强度的不同,其形 成的岩石不同,可划分为两个亚相: A、爆发亚相 爆发亚相的形成是由于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气体(主要是水 蒸气),造成对围岩巨大的压力(100-300个大气压),因 而产生岩浆爆炸,形成各种粒级不同的火山碎屑物质的堆积。 爆发成因的火山物质按照粒度不同,常有规律的分布在距 火山口不同距离的地段上。在火山口附近多为粒级较大的火 山岩块堆积,距离火山口越远粒度变细。有些火山灰可飞扬 降落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地区。 爆发亚相的岩石主要为各种粒级不同的正常火山碎屑岩, 其中包括熔结凝灰岩。火山弹是最常见的产物。
③向沉积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 岩石名称均以某一粒度碎屑物含量大于1/2命名, 碎屑物为50-90%(沉积火山碎屑岩类)时,岩石名 称前加“沉”字,说明含有一定量的沉积物;当正 常沉积物达50-90%(火山碎屑沉积岩类)时,岩性 按沉积岩岩石命名与沉积岩相同,但名称前加“凝 灰质”三个字。以说明含有一定量的火山碎屑物, 其中碎屑物粒度按正常沉积岩粒度划分:>2mm为凝 灰质砾岩;2-0.1mm为砂;0.1-0.01mm凝灰质粉砂 岩。
(3)火山碎屑岩命名
火山碎屑岩是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组成的岩石, 同时也包括混入了一定量熔岩物质和正常沉积物组成的岩石。 1,火山碎屑物的形态和种类 由火山作用产生的各种碎屑,其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喷出 后的凝固(晶屑、玻屑)或半凝固(火山弹和塑性岩屑)等。 另外还包括火山通道的围岩及早先凝固的熔岩壳(同源物) 及地壳深部的岩石碎块(异源物)。 ①岩屑:一般分为三种 刚性岩屑:主要是火山通道的围岩、早先结晶的熔岩及 深部的岩石碎块,成分复杂,形态不同的棱角状,粒度大小 不一。大则可达数米,是组成集块岩和角砾岩的主要成分。
野外地质观察描述细则
野外地质观察描述细则1.1总则本细则参照以往地质工作经验及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工程编录工作对地质观察描述的基本要求,参考《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第二分册)》中岩石描述的有关内容而制定,其宗旨在于掌握正确、规范的地质观察与描述方法、程序及内容,统一记录格式,从而提高地质编录质量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是考核工作人员编录工作质量的依据。
地质观察与描述总体要求:(1)要求编录人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理论有所钻研,有一定的理论业务基础,对某一地区在开展工作之前,对该区岩石应有系统的认识,这是提高野外地质观察描述质量的基础。
描述内容应有主次之分,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如构造形迹、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特殊的蚀变现象,必须重点观察描述。
(3)对各种地质特征的描述,应抓住主要特征,把握住事物共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加强观察,提高对特殊现象的认识能力,记录时文字要简练、精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正确处理肉眼观察与镜鉴的关系、宏观观察与微观研究的关系。
对把握不准的岩石、矿物,要积极采集光、薄片进行镜下鉴定,鉴定结果报出后,要及时与肉眼观察资料进行对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观察描述水平。
1.2岩石观察描述1.2.1岩性描述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1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
岩性描述内容:(1)岩石的颜色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火山岩结构如灰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范本模板】
野外编录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
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三大岩石描述范本【范本模板】
目录1、沉积岩 (2)1.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 (2)1.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 (2)(一)碎屑成分 (2)(二)填隙物成分 (3)1.3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3)1。
4陆源碎屑岩的构造 (3)1。
5 陆源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4)1。
5。
1 粗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实例 (4)1。
5。
2 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6)1.5.3 粉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7)1。
6 泥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8)1。
7 碳酸盐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9)1.8 火山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1)1。
9 自生沉积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3)1.9.1 硅质岩 (13)1.9。
1 磷质岩 (13)2、变质岩 (16)2。
1 变质岩的成分 (16)2.2 变质岩的结构 (17)2.3 变质岩的构造 (19)2。
3 变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格式要求) (21)2.4变质岩中常见18类变质岩基本名称的主要特征 (22)2。
5 变质岩的分类 (25)3、岩浆岩 (26)3.1 岩浆岩的分类 (26)1、沉积岩1。
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1.颜色;2.结构特征;3.构造特征;4.碎屑成分、特征及含量;5.填隙物类型、成分、特征及含量;包括杂基和胶结物6.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7,定名;由于不同类别沉积岩粒度,成分等不同,因此描述不同沉积岩时,亦有不同之处,现分别详述。
陆源碎屑岩: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沉积岩泥岩碳酸盐岩自生沉积岩(硅质岩,磷质岩等)1。
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陆源碎屑岩主要由碎屑和填隙物组成。
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一)碎屑成分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它包括了火成岩、变质岩及早先形成的沉积岩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
矿物稳定性由高到低顺序:石英〉白云母>钾长石〉中酸性斜长石>黑云母〉拉倍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最常见的碎屑物质有:1.石英碎屑:石英是碎屑岩中出现最多的矿物,且多集中于砂岩和粉砂岩中。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对各类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要从以下⽅⾯⼊⼿:l.颜⾊岩浆岩的颜⾊⼤致可分为浅⾊、中⾊和暗⾊⼏种。
观察时,应分出原⽣⾊(即新鲜⾯的颜⾊)及次⽣⾊(即经过次⽣变化后风化⾯的颜⾊)。
原⽣⾊可反映岩⽯的成分及形成环境,次⽣⾊可反映岩⽯的经历过程。
深成岩的颜⾊深浅,是暗⾊矿物含量和浅⾊矿物含量⽐率的反映。
辉长岩、撖榄岩为深⾊;闪长岩为中⾊;花岗岩、霞⽯正长岩为浅⾊。
浅成岩的颜⾊深浅,多受矿物拉度⼤⼩。
结晶程度的影响,如微晶和隐晶质岩⽯⽐相同成分的深成岩颜⾊深。
喷出岩的颜⾊深浅,则受到岩⽯成分、次⽣变化、结晶程度等⽅⾯的影响。
此外,还受到强烈氧化燃烧作⽤的影响。
通常⽞武岩类多呈⿊、⿊绿⾊、蚀变后呈中绿~浅绿⾊;安⼭岩类呈深灰、暗紫~紫红⾊;流纹岩类呈浅灰~粉红⾊。
描述岩⽯颜⾊时,应分出新鲜⾯(原⽣⾊),风化⾯(次⽣⾊),分别加以描述。
2.结构显晶质岩⽯,其主要造岩矿物粒度⼤致相等时,应写出粒度与习惯⽤结构名称。
如中粒辉长结构、粗粒花岗结构、中粒⼆长结构、粗粒半⾃形结构等;隐晶质⾄玻璃质岩⽯,应写明隐晶质结构或半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具隐晶质⾄玻璃质的岩⽯,以及其它显微结构的岩⽯,只有在岩⽯薄⽚鉴定的情沉下,才能定出其具体结构。
3.构造最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的种类不多,只须准确描述即可。
侵⼊岩多具块状、斑杂状、条带状构造;喷出岩则多具⽓孔、杏仁、流纹构造等。
4.矿物成分对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矿物名称、物性特点、粒度⼤⼩、百分含量等。
对显晶质等粒结构的岩⽯,应描述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次⽣矿物。
描述时应按含量多的先描述,含量少的后描述,即“先多后少”的顺序。
对矿物特征的描述应包括以下⼏⽅⾯:颜⾊、形态及鉴定特征(包括可反映岩⽯的结构、构造等特征)、粒度、⽬估百分含量等。
岩⽯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时,应⾸先指明斑晶矿物在整个岩⽯中的⽬估百分含量,然后以斑晶矿物含量“先多后少”的顺序描述其特征。
地震数据文件格式
炮点的野外一次静校正值(ms)
接收点的野外一次静校正值(ms)
总野外一次静校正量 (若未用静校时为零,ms)
延迟时间—A,以ms表示 时间延迟—B,以ms表示 延迟记录时间,以ms表示 起始切除时间(ms)
结束切除时间(ms) 本道的采样点数
本道的采样间隔,以us表示
野外仪器的增益类型
73—88字节中坐标的比 例因子=1,土10, 土100,土1000 土10000。
如果为正,乘以因子; 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
接收点坐标—Y(分米)
(如果坐标单位是弧度·秒 ;X值代表径度,Y值代表纬度;正值代表格林 威治子午线东或者赤道北的秒数。负值则为西或者南的秒数)
坐标单位; 1=长度(米或者英尺); 2=弧度·秒 接收点下风化层速度 (低速带速度,m/S) 接收点下次风化层速度 (降速带速度,M/S) 震源处的井口时间(ms)
trace number of sweep channel (扫描辅助道数) sweep trace taper length at start if tapers.
sweep trace taper at the end (扫描类型码) sweep trace taper type code: (扫描斜坡类型码) 1 = linear; 2 = cos-squared ;3 = other
接收点的地面高程。 高于海平面为正, 低于海平面为负(cm) 炮点的地面高程(cm)
炮井深度(正数,cm) 接收点基准面高程(cm)
炮点基准面高程(cm) 炮点的水深(cm)
接收点的水深(cm)
炮点坐标—X(分米) 炮点坐标—Y(分米) 接收点坐标—X(分米)
41一68字节中高程 和深度的比例因子=l, 土10,土100,土1000 或者 土10000。 如果为正,乘以因子; 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注意事项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 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测周边地形地貌, 看是否有滑坡发育, 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规定量测!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 对其深度、大小、特性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 并具体描述。
一、土类描述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描述应包含内容:××色,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光泽反映等。
注:光泽反映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映, 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黏土: 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18.4m以下为坚硬, 切面光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 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 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 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 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3~20mm, 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色, 密实限度,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等示例:粉土: 黄褐色, 6.2~6.7m为灰白色, 密实, 稍湿, 手捏有砂感, 不能搓条, 含约5%细砂, 局部夹黏土、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浑圆状, 一般粒径为5~20mm, 最大粒径为80mm。
土层编号规则
土层编号规则【原创版】目录1.土层编号规则的概述2.土层编号规则的具体方法3.土层编号规则的应用实例4.土层编号规则的意义和作用正文1.土层编号规则的概述土层编号规则是一种对地层进行分类和命名的方法。
在地质勘探和工程实践中,对土层进行准确的编号和分类十分重要,因为它们是描述地质条件、地下水运动和土壤特性的基础。
土层编号规则能够为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提供关于土层性质和地下环境信息的重要依据,从而指导各类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土层编号规则的具体方法土层编号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层命名:通常采用地名、地貌名或地质特征名作为土层名称,如“黄土”、“砂岩”等。
(2)土层分类:根据土层的地质时代、成因、岩性、颜色、结构、厚度等因素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岩性可分为岩土、砂土、黏土等;根据成因可分为残积土、沉积土、风化土等。
(3)土层编号: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对土层进行编号。
常见的编号方法有地层年代法、地层岩性法、地层厚度法等。
例如,地层年代法是按照地质时代顺序对土层进行编号;地层岩性法是按照岩性对土层进行编号。
3.土层编号规则的应用实例土层编号规则在地质勘探、基础工程、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地基工程中,根据土层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通过分析土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以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土层编号规则的意义和作用土层编号规则对地质勘探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地质勘探和工程实践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对土层进行准确的编号和分类,可以降低地质勘探和工程实践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2)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准确掌握土层的性质和特点,有助于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和演变趋势,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3)为地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编录 描述模板
准确无遗漏的记录,并根据换层岩心进行详细描述。
2.2.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野外描述小常识:
1、岩层厚度分类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 h (m)
巨厚层
h>1.0
厚层
1.0≥h>0.5
中厚层
0.5≥h>0.1
薄层
h≤0.1
2、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
长柱状:L>15cm;短柱状:10<L<15 cm;饼状、扁柱状 L<10cm;碎裂状、砂状。
1.2 粉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层理及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 及百分比含量等
示例:
粉土:黄褐色,密实,稍湿,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 5~20mm,最 大粒径为 80mm。
粉土:褐黄色,密实,潮湿, 2.5~2.9m 夹杂粉质黏土薄层,局部夹少量砾石,棱角状,一般粒 径为 3~20mm。
洞内是否有水
示例:
14.5~15.4m,溶洞,洞顶基岩强风化,取芯破碎,块径为 1~15mm;洞底取芯较完整,多为长
4
安全第一
质量为本
柱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 4~15cm;洞内充填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 灰岩为主,一般粒径为 3-20mm,最大粒径为 50mm;溶洞充填度约 60%。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 2~20mm,最大粒径为 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30.5 和 40.5m 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其中 28.5~ 29.5m、35.5~37.0m 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 3~20mm,最大粒径为 50mm。
标准岩性花纹及图例(周口店)
1.砾岩(河北宣化) 岩石浅灰色,碎屑物约占 85%,胶结物约占 15%。碎屑中砾级约占 75%,砾石大小很不 均匀,最大可以达到 20mm,多数为 5~10mm(约占砾级碎屑的 60%),呈次圆—圆状,分选 性差。岩石呈细砾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可见砾石呈不明显的定向排列。 砾石成分以白云岩和石灰岩为主,此外还有硅质岩和少量喷出岩。白云岩砾石多呈白色, 硬度小,其粉末滴加 5%冷稀盐酸起泡微弱,有的白云岩具有硅质条带。石灰岩砾石滴加 5% 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硅质岩砾石中主要是灰—黑色燧石,隐晶质,致密坚硬,亦有少量石英 以及棕红色碧玉。喷出岩砾石较少,呈灰色和紫红色,可能为中性喷出岩。 小于 2mm 的碎屑多呈次圆状,以岩石碎屑为主,成分类似于砾石的成分。这些碎屑为 杂基,与胶结物一起构成填隙物。 胶结物为浅灰色,局部带有浅绿色,滴盐酸剧烈起泡,可知含有较多钙质。其中少量绿 色矿物可能为绿泥石。 岩石定名:浅灰色钙质胶结碳酸盐岩质细砾岩。 2.砂岩(河北宣化) 岩石暗紫褐色,颜色不均匀。碎屑约占 90%以上,胶结物含量少于 10%。碎屑分选良好, 大小均一,粒度为 0.3~0.5mm,为中粒砂状结构。碎屑几乎全为石英,无色透明,滚圆度高
四、变质岩描述实例
1.角岩(河北庞家堡) 岩石黑色,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变斑晶为堇青石,圆柱状,粒度为 1~0.5mm,含 量约 20%,烟灰色,玻璃光泽,无解理,贝壳状断口,风化面上有的形成褐铁矿薄膜(可与 石英区别)。基质为隐晶质,可能为角岩结构。 岩石定名:黑色堇青石角岩。 2.角岩(北京周口店) 岩石为深灰色,块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变斑晶为红柱石,自形,长柱状,横断面为 正方形,大小相近,长约 5~10mm,因遭风化后光泽暗淡。在岩石的新鲜面上斑晶与基质不 好区分,但是在风化表面上,因为红柱石变斑晶比基质具有更强的抗风化能力,故经过差异 风化后,红柱石变斑晶明显,含量约 15%。基质颗粒细小不容易鉴定,只能分辨其中有细小 的黑云母,为暗褐色,珍珠光泽,呈细小鳞片状。此岩石为泥质岩经过热接触变质而成。 岩石定名:深灰色红柱石角岩。 3.片岩(山西繁峙) 岩石为灰白色,片状构造,斑状变晶结构,基质为鳞片变晶结构。变斑晶为石榴石,呈 暗紫红色,粒状,大小为 5mm 左右,有的晶体可以见到完好的晶形,含量约 5%。基质由白 云母和石英组成,白云母呈鳞片状,含量约 60%;石英为细小他形粒状,含量约 35%,由于 基质中有大量的白云母,使岩石具明显的丝绢光泽。 岩石定名:灰白色石榴石云母片岩。 4.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河北建屏) 岩石为灰白色,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中粒等粒变晶结构(花岗变晶结构)。主要矿物成 分有斜长石(50%)、石英(25%~30%)、黑云母(20%)。斜长石为白色板状,石英他形, 略有拉长状。黑云母为黑褐色,片状,与粒状长英矿物相间分布,岩石呈现片麻状构造。斜 长石有的有绿帘石化。 岩石定名: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5.混合片麻岩(辽宁建平) 岩石灰白色,中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暗色矿物断续定向排列构成片麻理, 其含量约 30%。暗色矿物为黑色柱状角闪石和黄褐色具珍珠光泽的黑云母。浅色矿物为长石
土的野外描述
二十三、碎石土:
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h) 碎石土:
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i) 砂土:
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等。
k)粘性土:
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地质柱状图如>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
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 很破碎。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b) 粉土:
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c) 残积土:
颜色,状态,夹含物。状态:软塑、可塑、硬塑 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三、粘土:
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第6章 土地类型学 20201102
……
中国土地分级系统
(1)20世纪50~60年代 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 相、限区、地方。
(2)20世纪70年代 后期 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派相结合的三级分 级系统:土地立地、 土地单位、土地系统。
(3)陈传康、伍光和、蔡运龙等
向上作为自然区划单位
• 地方 • 地段 • 地块
大(高级) 小(低级)
小气候是气候的最小单位。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缺乏小气候资料。因 此,很难根据小气候划分相。
(4)地块的基本划分
① 各自然地理成分的最小基本单位分布区大小 一致,应该划分为一个地块;
② 在自然地理成分最小单元不一致的情况下划 分相,对分异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按以下步骤 来划分:
a.划分依据是以地貌面和土质岩性、土壤与植被为主, 水文和小气候为辅;
土地资源分类
是一种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或土地 潜力评价等各行业用地的不同等 级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的分类
的
系统,是土地分类的核心。
组
成
土地利用分类
这是一个土地应用分类,它的 内容可以根据应用目的建立
不同的分类系统。
6.3.1土地分类的基本问题
1. 土地分类的概念
土地分类:对一定级别土地单位内所有个体的 属性做抽象概括。它是建立在类型学基础上的一种地
土壤的最小单位是土种,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方法在野外准确地区分 两个土种(变种)的界线。因此,无法依据土种(变种)的分布来确 定相的界线。
植被的最小单位是群丛。植物群丛其外貌和界线比较清楚,可以作 为划分相的界线。
④ 水文和气候的最小单位
水文的最小单位,主要根据排水条件差别来区分其最小单位。土壤 水分一致的范围,排水条件应相同,这一点可作为划分相的参考标志。
地质编录有关实例
地质编录野外作业阶段包括区域地质路线踏勘、地质剖面测制一、区域地质路线踏勘踏勘的主要目的是对测区内地质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统一认识,明确填图单位及划分标志等。
地质路线踏勘的主要内容包括:1.地形、地貌、地质体露头特征、河流、交通、人文活动等;2.主要地质体类型、时代、总体分布、主要岩性、构造样式、土壤、矿产和环境类型;3.选择实测剖面位置;4.选择重点工作和解剖的区域二、地质剖面测制以沉积岩区地层实测剖面为例给予介绍:(一)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层的岩石组分、层序、厚度、沉积特点、含矿层位、赋存的生物化石及时代、地层间接触关系;合理划分地层层序并确定填图单位;系统采集各种标本、测试样品和化石;对沉积相和古地理进行研究,以提高地层研究的程度和精度;通过该项工作提高和统一全队地质人员的认识水平,从而为地质填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实测地层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剖面选择原则及要求 1.要尽可能选择露头良好且连续、穿越条件较为方便的区段。
在地质上则要求层序完整、顶底界面完全、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
若有可能则尽量避开侵入岩体和受其它破坏影响的地段。
2.实测剖面线的方位应基本上垂直于地层走向,二者之间的夹角不宜小于60°,尽量选择一条直线,避免拐折太多。
3.为使基岩露头连续程度良好,应充分利用沟谷自然切面和人工采掘的坑穴、壕堑或铁路、公路旁侧的崖壁等作为剖面通过的位置。
4.当基岩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进行拼接,但需要注意层位拼按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最好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
5.剖面的某一段因浮土掩盖,且在两侧一定范围内无明显标志层可进行对比,难以用短剖面拼接或平移剖面导线时应考虑到用槽探等工程予以揭露。
尤其是地质界线、接触关系、岩性或产状变化等因掩盖而不清时更应如此。
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
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1•土的鉴别和定名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
但是,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很多,光有一个简单定名,还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士的真正面目。
如粘土,由于沉积年代不同,有的沉积年代较老,得到了充分的固结和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沉积年代较近的粘土,其固结度与结构强度均要差些。
应在其定名前冠以沉积年代或成因,如第四纪更新世(Q3)沉积的粘性土则写成Q3粘性土”或冠以成因类型如冲积粘性土”等。
土是第四纪以来天然堆积的或由生物化学作用而形式的,按其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其特征见第一章所述。
2.土的描述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 )碎石类土的描述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
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
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4-4。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表4-4电密颗粒含量等于隙被充填,用手可松动充填以可塑状粘性困难,冲击钻探左总重的60%〜70%为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颗粒,镐锹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
土为主,锹可开挖,但不易掉块。
古土壤野外描述
古土壤野外描述《古土壤野外描述》古土壤,就像大地的一本古老日记,在野外遇到它们的时候,就像是翻开了地球往昔岁月的篇章。
到了野外,看到古土壤的第一眼,那颜色就像是它最直观的名片。
古土壤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是深沉的褐色,仿佛是岁月沉淀下的浓郁咖啡;有的是淡淡的黄色,恰似那午后阳光照耀下的旧书页。
褐色的古土壤可能暗示着它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丰富的有机物堆积,就像一个古老的森林被时间掩埋后留下的痕迹。
而黄色的古土壤呢,或许是曾经在较为干旱的环境下诞生的,就像沙漠边缘那带着尘土气息的土壤一样。
再看看古土壤的质地,拿手捏一捏,感觉就全出来了。
要是土质细腻得像面粉,那可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水流作用,把那些大颗粒都给磨碎了,就像流水潺潺地给土壤做了一场漫长的按摩。
要是土质粗糙,里面还夹杂着不少小石子,这就像是大地在告诉我们,这里可能是靠近山地或者是曾经遭受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把山上的石头都给带了下来,混进了土里。
古土壤的质地有时候也像不同的布料,细腻的像丝绸般顺滑,粗糙的就如同麻袋的质地。
古土壤的结构也是很有趣的部分。
有的古土壤分层特别明显,一层一层的就像蛋糕一样。
每一层可能都记录着不同时期的环境信息,比如上面一层比较疏松,可能是当时的气候比较湿润,植被生长旺盛,根系在土壤里穿梭,让土壤变得疏松透气。
下面一层比较紧实,说不定是在之后气候变干,植被减少,土壤被压实了。
这就好比是一个家庭的变迁,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状态,土壤的每一层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古土壤里的生物遗迹也是不可忽视的。
有时候能发现小小的贝壳化石,这就像是大地保存下来的海洋记忆。
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贝壳们在海底生活得自由自在,后来随着地质变迁,海洋变成了陆地,贝壳被埋在了土壤里,成为了古土壤的一部分。
还有时候能看到植物的根茎化石,那干枯的根茎形状,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生机盎然。
这就像是在考古挖掘中发现了古代文明的遗物一样,从这些生物遗迹中可以推测出古土壤形成时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土名描述实例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粉土状态。
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
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
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泥岩:泥质结构,少数具有鲕粒结构。
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
灰岩:灰岩属于碳酸盐岩类的一种,它是由方解石矿物组成的,一般硬度为3度,遇冷稀盐酸起泡,颜色多为灰色、浅灰色,含杂质时可有淡黄、淡红、黑灰等色。
灰岩有许多种属。
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具有显著的页片薄层。
沉积岩结构:碎屑结构。
野外钻孔编录记录要点1) 碎石土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湿度,密实度、夹含物等。
密度:0<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夹含物、土层结构等;状态: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夹含物:一般主要为腐蚀物;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4)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
状态可分为: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湿度可分为:稍湿、很湿、饱和、干燥;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
5)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6)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
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7)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实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实度:N63.5<5松散、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5为中密、N63.5>20为密实。
8)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风化程度、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
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
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
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
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量的百分比。
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
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的长度的百分比。
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
9) 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较完整、短柱状10<L<20较破碎、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很破碎。
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
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岩石部分1、岩石质量指标(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岩石质量指标是指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2、岩石的软化系数岩石的软化系数是表示岩石吸水前后机械强度变化的物理量。
指岩石饱含水后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干燥时的极限抗压强度之比。
3、岩石的风化系数Kf注:岩石的完整性系数是指岩体的压缩波速度与岩块的压缩波度之比的平方。
注: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4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5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五、岩石的软化系数:岩石的软化系数是指当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0.57时,应定为软化岩石;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特殊结构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石,如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渍化岩石等。
六、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七、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极差的(RQD<25)八、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土的分类和鉴定一、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注: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5≤50mm,且最大粒径<100mm的碎石土。
六、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砂土可按下表表5进一步分类表5砂土的分类九、粘性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Ip>10的土;粉质粘土:塑性指数Ip>10,且Ip≤17的土;粘性土:粘土:塑性指数Ip>17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