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及土层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地质描述完整版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地质描述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土层的描述:素填土:褐黄色,主要有粘性土新近回填,回填时间小于1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均匀性、密实性较差。
杂填土:杂色,由粘性土、碎砾石及其他杂物组成,局部见少量生活(建筑)垃圾,粗硬质约占25%,呈松散状。
耕植土:颜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呈松散状,均匀性、密实性较差。
淤泥:颜色……,饱和,流塑~软塑,成分均匀,含有机质,具有腐臭味,刀切面光滑,摇震反应慢,韧性低,干强度高。
含粉细砂淤泥:颜色……,饱和,软塑,成分均匀,富含有机质及少量腐殖质,具有水平层理,层间夹有薄层粉细砂,含量约15~30%,刀切面光滑,韧性低,干强度高。
淤泥质土:颜色……,塘积成因,主要由粘、粉颗粒组成,含少量有机物,略臭,切面光滑,韧性一般,干强度中等,摇震无反应,流塑状。
粉质粘土:灰黄色,主要由粘粉粒和砂砾粒组成,砂砾含量约8~10%,切面光滑,韧性一般,干强度高,摇震无反应,可~硬塑。
砂质粘土:颜色……,冲洪积成因,主要由粘粉粒和砂砾粒组成,砂砾含量约20~40%,夹含少量卵石及砾石,切面稍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高,摇震无反应,可~硬塑。
中(粗)砂:颜色……,冲洪积成因,颗粒成分主要为石英,亚圆形,级配一般,含泥约10~20%,饱和,稍密(根据标贯击数定,小于等于10击为松散,11~15击为稍密,15~30击为中密,大于30击为密实)。
卵石:颜色……,成分主要为火山岩和花岗岩,粒径以……cm为主,局部粒径大于……cm,多呈亚圆状,局部为次棱角状,磨圆度一般,骨架充填物为中粗砂,级配一般,饱和,松散~稍密。
残积土:灰黄色,主要由长石风化的粘粉粒及石英砂砾组成,砾粒含量约10%,原岩结构特征可辨,母岩为花岗岩,切面稍光滑,韧性差,干强度低,摇震无反应,可~硬塑。
岩层描述:全风化花岗岩:颜色……,主要由剧烈风化的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矿物组成,除石英及部分未尽风化的长石外,其余矿物均已风化成粘土矿物,岩芯呈土状,结构完全破坏。
野外及土层描述
.1一般规定H.1.1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H.1.3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野外记录填写描述
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地层描述
钻孔土层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与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与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与,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描述
岩土工程野外描述培训教材前言近年来勘察市场的竞争从初期的价格竞争到目前价格、质量竞争,市场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企业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做保证,只有高素质的作业层才会有高质量的技术资料。
钻探记录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为公司的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特意编写了本教材,旨在用最简洁的方式,使我公司记录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公司记录员上岗资格化,野外记录格式规范化,减少技术人员在后续的资料整理过程中的盲目性。
本教材共分九章,简要地介绍了岩土的成因类型,各类土的一般特性和肉眼观测特征,野外记录所要描述的内容以及钻探、取土及孔内原位测试的一般要求。
学习结束,要求各记录员掌握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软土的野外基本鉴定方法,选择合理钻具,正确进行原状样的采集和钻孔内原位测试,并进行准确记录。
了解三类岩石的基本特征掌握岩石采取率、RQD的计算方法、地下水位的观测和水样的采集,基本掌握特殊土的特征和描述内容,了解其钻探、取样方法等。
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
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土壤质量野外土壤描述
在土壤湿度状态为“湿润”时,通过对比门赛尔土色卡加以确定。
7.6 斑纹
7.6.1 总则
斑纹是明显不同于基质颜色的各种颜色的斑点或斑块,也不同于由于自然结构体表面、虫洞、结核 或结节所产生的任何变化。
7.6.2 丰度
斑纹的丰度用级别来表示,表明外露表面被斑纹所占据的比例。土壤描述中广泛应用的有以下几级 (对照附录A中所示的图):
7 发生层(土层)描述
7.1 总则
每一个发生层(土层)都应该记录下列几点。
7.2 发生层(土层)数量
每个采样点内的发生层(土层)都从1到n进行编号,宜从表面开始进行描述。
7.3 深度
以厘米为单位,标明每一个发生层(土层)出现和消失的平均深度和深度范围。 未分解的凋落物组成的有机层应用比零大的数字表示,并在其前加符号+。
如果地下水位深度没有变动,或者记录者不知道地下水位是否有深度变化,则不用填写4.9.3及4.9.4。
4.9.2 地下水位深度
地下水位深度可以描述为: a) 观察或测量的, b) 估计的, c) 未观测的。 假如深度是估计的、观察的或测量的,则以厘米表示。
4.9.3 地下水位最小深度
最小地下水位深度可以描述为: a) 观察或测量的, b) 估计的, c) 未观测的。 假如深度是估计的、观察的或测量的,则以厘米表示。
土壤发生过程导致形成土壤的不同层次,其通常或多或少的平行于地形表面,这些层次被称为“发 生层(horizons)”。在被人类活动深深改变的土壤框架中,人为层可来自于各种沉积(混凝土、砖块 等)。这些层次简称为“土层(layers)”。在许多土壤分类系统中,包括WRB,人为土壤和工业及城 市景观中的土壤都不容易归类。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7节中描述的土壤剖面来描述土层。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1.土的描述⑴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⑵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⑶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⑷淤泥: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
2.岩石的描述: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RQD。
RQD:75mm金刚石钻头,双层岩芯管取芯,每回次大于10cm的岩芯段之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
RQD大于90好的,75—90较好,50—75较差,25—50差的,小于25极差。
特别注意点: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ø0.5-2mm 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ø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类、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刀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①切面粗糙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糙(稍光泽)为稍有光泽。
野外土层描述
野外土层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岩土工程野外描述【范本模板】
岩土工程野外描述培训教材前言近年来勘察市场的竞争从初期的价格竞争到目前价格、质量竞争,市场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企业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做保证,只有高素质的作业层才会有高质量的技术资料。
钻探记录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为公司的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特意编写了本教材,旨在用最简洁的方式,使我公司记录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公司记录员上岗资格化,野外记录格式规范化,减少技术人员在后续的资料整理过程中的盲目性。
本教材共分九章,简要地介绍了岩土的成因类型,各类土的一般特性和肉眼观测特征,野外记录所要描述的内容以及钻探、取土及孔内原位测试的一般要求。
学习结束,要求各记录员掌握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软土的野外基本鉴定方法,选择合理钻具,正确进行原状样的采集和钻孔内原位测试,并进行准确记录.了解三类岩石的基本特征掌握岩石采取率、RQD的计算方法、地下水位的观测和水样的采集,基本掌握特殊土的特征和描述内容,了解其钻探、取样方法等。
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 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
5mm 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土的野外描述
二十三、碎石土:
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h) 碎石土:
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i) 砂土:
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等。
k)粘性土:
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地质柱状图如>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
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 很破碎。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b) 粉土:
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c) 残积土:
颜色,状态,夹含物。状态:软塑、可塑、硬塑 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三、粘土:
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一、选择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
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B 或B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h ,粘粒淀积Bt,铁质淀积Bir等。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描述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描述1.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岩浆岩: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g、微粒(粒径小于0.2mmj)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变质岩: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
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
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碎石土:粒径大于2mni勺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勺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
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砂土:f、砾砂:粒径大于2mn^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灰岩岩性描述]灰岩野外描述(Word可编辑版)
[灰岩岩性描述]灰岩野外描述(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范文一:粉质粘土、灰岩描述①粉质粘土:黄褐;硬塑;以粘粒及粉粒为主,含少量高岭土,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该层分布整个场区,层厚 5.0~6.5m,层底标高:80.35~86.44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16~24击,岩土工程分级为Ⅱ级。
②粘土:黄褐;硬塑~可塑;以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粒及高岭土,稍有光泽,层理特征不明显,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高;其中北岸粘土层中含约10~40%的角砾,呈棱角状,粒径约3~12mm,角砾母岩成分为硅质灰岩;其中局部含约10%碎石,呈棱角状,粒径约3~5cm,母岩成分为硅质灰岩。
该层分布整个场区。
层厚13.20~18.10m,层底标高64.55~73.24m。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为4~26击,岩土工程分级为Ⅱ级。
③1硅质灰岩(C3):灰黑色,很湿~饱和,强风化,细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盐矿物为主,见大量燧石团块,燧石团块为黑色、呈扁球状、球状。
含较多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宽约10-20mm,局部见溶隙、溶孔,主要发育2组裂隙,与钻机轴向夹角分别为0°~10°、30°~40°,裂面较平直~微弯,陈旧,见溶蚀痕迹,局部以方解石、石英晶体及黑色炭质充填,岩芯破碎~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5-20cm,最长约30cm, RQD值一般为35-80%,顶部与覆盖层接触面附近岩芯破碎,溶蚀现象严重, RQD 值小于35%。
该层在整个场区均有分布,层厚2.50~9.90m,层底标高57.17~66.74m。
属硬岩~极硬岩,岩土工程分级为Ⅷ级。
③2硅质灰岩(C3):中等风化,灰黑色,饱和,细晶~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碳酸盐矿物及硅质矿物为主,含较多方解石脉及石英脉,大部宽约0.5~10mm,与钻机轴向夹角0-10°及30-40°为主,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呈短柱状~短长柱状,节长一般为10~20cm,最长达40cm,岩芯锤击声较脆, RQD值一般以50~95%为主,局部受溶蚀影响,岩芯破碎,呈碎块状,RQD值小于50%。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描述【范本模板】
岩土工程野外描述培训教材前言近年来勘察市场的竞争从初期的价格竞争到目前价格、质量竞争,市场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企业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做保证,只有高素质的作业层才会有高质量的技术资料。
钻探记录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为公司的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特意编写了本教材,旨在用最简洁的方式,使我公司记录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公司记录员上岗资格化,野外记录格式规范化,减少技术人员在后续的资料整理过程中的盲目性。
本教材共分九章,简要地介绍了岩土的成因类型,各类土的一般特性和肉眼观测特征,野外记录所要描述的内容以及钻探、取土及孔内原位测试的一般要求。
学习结束,要求各记录员掌握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软土的野外基本鉴定方法,选择合理钻具,正确进行原状样的采集和钻孔内原位测试,并进行准确记录。
了解三类岩石的基本特征掌握岩石采取率、RQD的计算方法、地下水位的观测和水样的采集,基本掌握特殊土的特征和描述内容,了解其钻探、取样方法等。
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野外编录土的鉴别方法与描述
野外编录常用一、杂填土:杂色,松散,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粉土:(1)灰黄,很湿,稍密,含云母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2 )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三、粉砂:(1)黄色,饱和状态,中密,含云母片,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
(2)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3)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四、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有腐味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塑状,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1):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2)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八、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九、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风化强烈,取芯呈砂土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节理裂隙较发育。
十一、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取芯呈长柱状,锤击声哑、易碎,采取率92%,RQD81%。
无裂隙,具水平节理,岩石等级Ⅴ类。
十二、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采取率92% RQD81%.十三、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及土层描述.1一般规定H.1.1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H.1.3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H.2野外描述H.2.1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
H.2.2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
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3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小于20厘米的一般可不单独分层,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4对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呈不连续状、细粒、巨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
当碎石土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Ⅰ类混合土;当细粒土中砾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Ⅱ类混合土;当含量不超过25%时,按H.2.3定名。
H.2.3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经常用“含”、“混”、“夹”字样,其含意是:“含”——系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铁锰结核、碎砖块等;“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一类土;“夹”——系指某一类土不均匀地夹有另一类土,如粘土夹碎石。
H.2.4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正式开展前,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示范性描述,以统一描述标准。
工程负责人应在现场随时处理各种技术问题。
H.2.5岩、土的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根据区域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
野外记录应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术语标准参照《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执行,记录要准确、详细、客观。
H.3岩石H.3.1岩体是指包括各种结构面(如节理裂隙等)的原位岩石。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
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结构特征和性质时,应定名为特殊性岩石,一般可分为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渍化岩石等。
H.3.2岩石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是:名称、颜色、结构及构造特征、主要矿物成分、胶结物、坚固性、风化及完整程度,产状要素及岩脉特性等,对特殊性岩石尚应描述其遇酸反应及遇水反应情况等。
H.3.3描述岩石名称时,应按岩石学定名,指出岩石的具体名称,如闪长岩、花岗岩等。
如遇有两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应以次要矿物在前,主要矿物在后定名,如云母石英片岩等。
岩石的颜色,应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及风化面、天然状态颜色及风干后的颜色。
H.3.5描述岩石成分时,可只描述主要矿物成分。
H.3.6应描述岩石的胶结物与沉积岩的胶结类型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
H.3.7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附表A.0.3的规定执行。
H.3.8对岩石的完整程度,应描述岩体节理裂隙的性质、张闭情况、充填及联通性等,必要时应量测裂隙的产状,并统计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的数量。
应详细记录各种不连续软弱结构面的类型、间距、延展性、张开度、粗糙度、充填及胶结情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等,必要时,应做节理裂隙玫瑰花图等。
H.3.9描述岩石的产状要素,应记录岩层、断裂、节理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如岩层走向N60W、倾向NE30°、倾角45°,则可表示为NE30°∠45°。
H.3.10描述岩脉特征,应着重描述其名称、坚固性、风化程度和穿插、分布形状、宽度、完整性及与围岩的接触、胶结等特征。
H.3.11描述岩溶特征,应着重描述岩溶发育程度、岩溶形态、规模、空间分布、溶洞顶板厚度及破碎程度、溶洞充填情况等。
H.3.12对岩溶发育的覆盖型岩溶地段应采用工业CT、地质雷达、浅层地震等综合工程物探方法确定其地下发育形态。
H.4碎石土H.4.1碎石土指粒径大于2mm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H.4.2碎石土的定名可根据目测或量测颗粒直径,估计重量百分比,按颗粒级配及形状确定。
其分类标准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3.2执行。
H.4.3碎石土应描述的项目及描述顺序是:名称、主要成分、磨圆度、球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坚固性、充填物的名称和性质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数、胶结性、密实度等。
H.4.4碎石土的名称应按H.4.2条确定。
当颗粒分选有渐变情况时,应在记录中以箭头表示碎石土间的相互关系。
如卵石渐变为圆砾或角砾渐变为碎石,表示为卵石→圆砾或角砾→碎石。
H.4.5对碎石土的成分,应描述碎块的岩石名称。
当不易鉴别时,可描述为是由结晶岩碎块组成还是由沉积岩碎块组成。
H.4.6碎块的坚固性应分为坚固的(锤击不易碎)、较坚固的(锤击易碎)、不坚固的(原生矿物大部分已风化,多为次生矿物,手能掰开)。
H.4.7当碎石土的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粒组及密实度;当充填物为粘性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均应按充填物的重量估计其百分比。
如无充填物时,则应描述颗粒排列、孔隙的大小及颗粒的接触关系等。
对碎石土的胶结性,应描述颗粒之间的胶结物名称及胶结程度。
碎石土的胶结程度可按坚固性分为三级:轻微胶结、中等胶结、强胶结。
划分标准可按第H.5.8条的规定确定。
H.4.9碎石土密实度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
H.5砂土H.5.1砂土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H.5.2砂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顺序是:名称、颜色、成分、结构、层理特征、颗粒级配、包含物成分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比、胶结性、密实度、湿度等。
H.5.3砂土的分类定名应按颗粒级配或野外鉴别的方法确定。
分类标准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3.3执行。
砂土的成分,应描述其主要矿物名称,如石英质的或石英—长石质的等。
H.5.5对砂土的结构,主要应描述其均匀度和磨圆度。
均匀度可分为均粒的和混粒的;磨圆度可分为圆形、亚圆形、亚角形和棱角形。
H.5.6对砂土的构造,应描述其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不同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层状构造可分为水平状构造、波状构造、斜层状构造和交错状构造等。
H.5.7砂土中混粘性土和碎石土时,应描述其分布的均匀性和含量的重量百分比(或以多、少表示)。
砂土中有机质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H.5.8对砂土的胶结性,应描述其颗粒之间的胶结物和胶结程度。
按胶结程度可分为轻微胶结(呈块状,用手可捏碎,干后捏成粉状);中等胶结(呈块状,用手难以捏碎,干后锤击可碎成带棱角的碎块、碎屑);强胶结(原状砂样似成块状岩石,且一般只能用锤击砸碎,碎块呈棱角状)。
H.5.9砂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
H.5.10砂土的湿度可按饱和度Sr(%)分为稍湿,很湿,饱和。
H.6粉土H.6.1粉土指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的土,可分为粘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 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10%)和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颗粒含量小于或等于全重的10%)。
粉土的性质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
H.6.2粉土应描述的项目及描述顺序是:名称、颜色、颗粒级配、结构、构造、包含物、状态或密实度及湿度等。
H.6.3粉土的状态或密实度分别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和密实、中密、稍密、松散。
H.6.4粉土的湿度可根据天然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很湿、饱和(极湿)。
H.6.5粉土的其他项目描述应符合H.7粘性土的有关规定。
H.7粘性土H.7.1粘性土指塑性指数Ip>10的土。
可分为粘土(Ip≥17)及粉质粘土(10<Ip<17)。
H.7.2粘性土按工程地质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种:1新近堆积的粘性土:系指近期堆积的粘性土,一般分布在湖、塘、沟、谷、河漫滩及阶地陡坎下缘、冲沟等地段,厚度不大;堆积年限短,具有高的压缩性和低承载力;有的呈软塑至流塑状态,并有触变现象。
2一般粘性土:第四纪全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
3特殊性土:(1)淤泥和淤泥质土: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中沉积,天然含水量W 大于液限WL(IL>1.0)、天然孔隙比e>1.0的粘性土。
当e>1.5时为淤泥,当1.0<e<1.5时为淤泥质土。
(2)湿陷性黄土:指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体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