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类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第二章土的工程分类及野外简易鉴别

• 1.对取样土层的宏观情况作出较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并对其土层的基本性质作出初步判别;
• 2.对所取土样应直观地作出肉眼描述和鉴别,并定 出土名,以供室内实验后定名参考。
第二章土的工程分类及野外简易鉴别
一、土的现场记录及简易试验方法
•1. 土的现场记录 • 在取土样时,应从宏观上对土层进行描述,并作详 细记录,其内容包括:
•分类原则:
• 分类要简明,既要能综合反映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又要测定方法简单,使用方便 • 土的分类体系所采用的指标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 同类工程用土的不同特性
•土的分类一般原则是:
• 1.粗粒土按粒度成分及级配特征分类; • 2.细粒土按塑性指数分类和液限,即按塑性图法分类; • 3.有机土和特殊土则分别单独列为一类; • 4.每类土有明确的土名,并对应于相应的符号。
•饱和单轴抗 压强度frk(Mpa)
•frk>60
•30<frk≤60 •15<frk≤30
•b.碎石土的分类
•5<frk≤15
•frk≤5
•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称为碎石土
•碎石土的分
•土的名称
•颗粒类形状
•颗粒级配
•漂
•圆形及亚圆形为
石 •块
主 •棱角形为
•粒径大于200mm的颗 粒含量超过全重50%
•1.黄土:低液限黏土(CLY),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线以上,WL<40%; •2.膨胀土:高液限黏土(CHE),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线以上, WL>50%; •3.红粘土:高液限粉土(MHR),分布范围大部分在A线以下,WL>55% 。
•塑性指数Ip
•60
土体野外鉴定

碎石土的密实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钻进情况,看钻杆跳动情况,和进尺情况,跳动很厉害,进尺很快,那肯定是松散到稍密的。
二看孔壁情况,要是塌孔厉害,钻杆老是下不到原来深度,说明也是松散或稍密的1.从外表上看到的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土的固相的不同成分和不同含量。
红色、黄色和棕色,一般表示土中含有较多的三氧化二铁,并说明氧化程度较高。
黑色表示土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或锰的化合物;灰蓝色和灰绿色的土一般含有亚铁化合物,是在缺氧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白色则表示土中有机质较少,主要含石英或高岭土等粘土矿物。
湿度会影响土的颜色的深浅,风干的土的颜色比较浅。
但是一般描述的土是在潮湿状态的颜色。
2. 切面光泽度:黏土光滑、细腻,没有砂面。
粉质粘土的切面不是很光滑、细腻,有的可以看出粉沙的存在。
黏土韧性高于粉质粘土,在手掰的时候有明显的感觉,在掰的过程中会有种藕断丝连的感觉。
在快断开的时候紧接着又有种突然断开的感觉。
当土被掰断的瞬间,很突然的断开,不象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的断开的很均匀的。
黏土的颜色多深于粉质粘土。
但土的均匀性较好。
不象粉质粘土,含水量偏高、混砂、与粉土不均匀产出等。
3.填土和原状土的现场鉴别:从颜色上素填土偏暗或黑,土较松散,闻气味,填土多多少少会有点腐臭味的,存在水痕,填土力学强度差;粘性土偏黄或红,土较密实,粘性土裂隙面一般较规则,天然沉积粘性土强度高。
素填土含有杂质,粘性土较纯,只含氧化铁、铁锰质等,三看层理,四是填土近期堆积(了解原始的地形图及访问当地的人确认,最好调查堆积时间),含植物根茎。
填土其工程性质主要怕填筑时间短,密实程度不均匀对工程影响,填筑10年以上一般都密实了,承载力尚可。
土样浸入水中,一般来说填土大部分会变得稀软,其中所含的杂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之类的)会在水中单独出现。
还可以现场搓条,湿土的时候填土能搓成3MM条(杂质较少),但是很容易断。
软土的层理构造说下看法:要想看软土的构造,要用岩芯管取芯,用土皮或刀片将土沿深度方向切入一部分,再用手掰开土体,使土体成为两半,层理构造的话,层面一般很平滑,层面一般含粉砂或云母碎片,鳞片,那断面很像鱼鳞,。
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韧性试验
不能再揉成土团后重新搓条 可以再揉成土团,但手捏即碎
能再揉成土团后重新搓 条,手捏不碎
干强度试验 易于用手指捏碎和碾成粉末 用力才能捏碎,容易折断
捏不碎,抗折强度大, 断后有棱角,断口光滑
野外观察和简易试验主要有下列内容。
(1)肉眼观察:用肉眼观察土的颜色、砂粒的多少、有无结核体及其他包含物。 (2)手指揉搓:将小土块在手中用手指揉搓,根据手感分辨土中砂粒、粉粒及翻粒的多少。
(3)光泽反应:用小刀切开稍湿的土,并用小刀抹过土面,观察土面有无光泽以及粗糙程度。
(4)摇震反应:将软塑或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掌上左右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击该手掌,如土球表面有水 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根据渗水和吸水反应的快慢,来判断土中粉粒和勃粒含
量的多少。
(5)韧性试验:将土调成含水率略高于塑限、柔软而不粘手的土膏,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 3mm 的土条,然后将土条揉成 土团再进行滚搓,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区分为低韧性、中等韧性和高韧性三种。
(6)干强度试验:将土捏成小土块,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捏碎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干强度。
根据上述六个方面的观察和简易试验结果,按表 1-1 进行土类鉴别。对土类的鉴别有助于判断土的性质,从而预 估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试验、评价方法或合适的工程措施。例如,对于鉴别为粉土又处在水
下时,可以预料在地震时可能会产生液化现象,在水力坡降作用下容易发生流砂,在冻结线附近容易积聚பைடு நூலகம்分,形成
冻胀翻浆。因此需要采用标准贯人试验以评价液化势,在开挖基坑或处理临水工程时要验算水力稳定性,作为道路路
基时要采取防冻胀的措施。
土的目力鉴别表 表 1-1
勘察编录野外现场砂土鉴定方法

用手捻摸时的感觉
湿土用手捻摸有滑腻感,当水分较大时极易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的存在
仔细捻摸感觉到有少量细颗粒,稍有滑腻感,有粘滞感
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有轻微粘滞感或无粘滞感
粘着程度
湿土极易粘着物体(包括金属与玻璃),干燥后不易剥去,用水反复冲洗才能去掉
能粘着物体,干燥后较易剥掉
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胶结部分稍碰即散
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压即散)
湿润时用手拍后的状态
表面无变化
表面无变化
表面偶尔有水印
表面有水印(翻浆)
表面有显著翻浆现象
粘着程度
无粘着感
无粘着感
无粘着感
偶有轻微粘着感
有轻微粘着感
砂土的湿度鉴定
湿度
饱和度Sr
鉴定特征
稍湿
Sr≤0.5
稍有潮湿感,加水时砂样吸水很快
粘性土、粉土天然状态的野外鉴定
状态
坚硬
硬塑
可塑
软塑
流塑
IL≤0
0<IL≤0.25
0.25<IL≤0.75
0.75<IL≤1.0
IL>1.0
土类
粘土、
粉质粘土
干而坚实掰不成块
不易变形,用力可掰成块
能捏成任意形状
柔软,极易捏成任意形状,手按钻头内土易如一指
土柱自行坍塌,不能直立
粉土
(粘质粉土
砂质粉土)
不易变形,用力捏即成碎块
一般不粘着物体,干燥后一碰就掉
湿土搓条情况
能搓成小于0.5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断裂
能搓成0.5~2mm的土条
能搓成2~3mm的土条
野外土的鉴别方法

土的种类繁 多,有时候让人非 常困扰,经过多年 的经验,人们总结 了一些碎石土、砂 土、粉土、粘性土、 新近沉积粘性土、 人工填土、淤泥、 黄土、泥炭、红粘 土、膨胀土的野外 简单的鉴别方法。
1、碎石土、砂土鉴别方法
类 别 碎 石 土 土 的 名 称
卵(碎)石
观 察 颗 粒 粗 细
一半以上的颗粒超过20mm 粱粒大小)
一碎石土砂土鉴别方法类别土的名称观察颗粒粗细干燥时状态湿润时用手拍击状态粘着程度碎石土卵碎石一半以上的颗粒超过20mm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觉圆角砾一半以上颗粒超过2mm小高粱粒大小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觉砂土砾砂约有14以上的颗粒超过2mm小高粱粒大小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觉粗砂约有一半以上的颗粒超过05mm细小米粒大小颗粒完全分散但有个别胶结在一起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觉中砂约有一半以上颗粒超过025mm砂糖大小颗粒基本分散局部胶结但一碰即散表面偶有水印无粘着感觉砂土细砂大部分颗粒与玉米粉近似颗粒大部分分散少量胶结胶结部分稍加碰撞即散表面有水印翻浆偶有轻微粘着感粉砂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近似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胶结稍加压力可分散表面有显著翻浆现象有轻微粘着感觉二粉土粘性土鉴别方法土的名称湿润时用刀切湿土用手捻摸时的感觉土的状态湿土搓条情况干土湿土粘土切面光滑有粘刀阻力有滑腻感感觉不到有砂粒水分较大时很粘手土块坚硬用锤才能打碎易粘着物体干燥后不易剥去塑性大能搓成直径小于05nn的长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易断裂粉质粘土稍有光滑面切面平整稍有滑腻感有粘滞感感觉到有少量粘粒土块用力可压碎能粘着物体干燥后较易剥去有塑性能搓成直径为052mm的土条粉土无光滑面切面稍粗糙有轻微粘滞感或无粘滞感感觉到砂粒较多粗糙
池沼中半腐朽的细小的 动植物遗体,如草根、 小螺壳等。
砂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一共分八级,分别为:一类土,松软土;二类土,普通土;三类土,坚土;四类土,砂砾坚土;五类土,软石;六类土,次软石;七类土,坚石;八类土,特坚石。
(注:土的级别相当于一般16级土石分类级别,坚实系数为相当于普氏岩石强度系数。
)更详细的说,各类土的名称如下:一类土:砂土、粉土、冲积沙土层、疏松的种植土、淤泥;二类土:粉质粘土、潮湿的黄土、夹有碎石或卵石的砂、粉土混卵(碎)石、种植土、填土;三类土:软及中等密实软土、重粉质粘土、砾石土、干黄土、含有碎石卵石的黄土、粉质粘土、压实的填土;四类土: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碎石卵石的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粗卵石、天然级配砂石、软泥灰岩;五类土:硬质粘土、中密的页岩、泥灰岩、砾岩、软石灰及贝壳石灰石;六类土:泥岩、砂岩、砾岩、坚实的页岩、泥灰岩、密实的石灰岩、风化花岗岩、片麻岩;七类土:大理石、辉绿岩、玢岩、粗中粒花岗岩、坚实的白云岩、砂岩、砾岩、片麻岩、石灰岩、微风化安山岩、玄武岩;八类土:安山岩、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坚实的细粒花岗岩、石英岩、辉长岩、辉绿岩、玢岩、闪长、角闪岩。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土的划分依据及标准
建筑土壤分为八类土:
1.砂土:粒径不大于2mm的砂类土,包括淤泥、轻粘土。
2.粘土:亚粘土、粘土、黄土、包括土状风化。
3.砂砾:粒径2mm~20mm的角砾、圆砾含量(指重量比,下同)小于或等于50%,包括礓石、粘土及粒状风化。
4.砾石:粒径2mm~20mm的角砾、圆砾含量大于50%,有时还包括粒径20mm~200mm的碎石、卵石,其含量在10%以内,包括块状风化。
5.卵石:粒径20mm~20mm的碎石、卵石含量大于10%,有时还包括块石、漂石、其含量在10%以内,包括块状风化。
6.软石:各种松软、胶结不紧、节理较多的岩石及较坚硬的块石土、漂石土。
7.次坚石.一硬的各类岩石,包括粒径大于500mm、含量大于10%的较坚硬的块石、漂石。
8.坚石:坚硬的各类岩石,包括粒径大于1 000mm、含量大于10%的坚硬的块石、漂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
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1.土的鉴别和定名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
但是,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很多,光有一个简单定名,还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士的真正面目。
如粘土,由于沉积年代不同,有的沉积年代较老,得到了充分的固结和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沉积年代较近的粘土,其固结度与结构强度均要差些。
应在其定名前冠以沉积年代或成因,如第四纪更新世(Q3)沉积的粘性土则写成“Q3粘性土”。
或冠以成因类型如“冲积粘性土”等。
土是第四纪以来天然堆积的或由生物化学作用而形式的,按其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其特征见第一章所述。
2.土的描述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
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碎石类土的描述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
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
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4-4。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表4-4注:1.骨架颗粒系指各碎石土相应的粒径颗粒:2.密实度按表列各项要求综合确定。
(2)砂土的描述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其特征见表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类土的定名:砂类土的成分中缺乏粘土矿物,干燥时呈散粒状态,无塑性,都具有单粒结构,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大于总质量的50%,且粗粒土粒径为2-20mm的砾粒的含量少于或等于50%的土称砂类土
砂类土的野外鉴别
名称
粒径鉴别方法
干燥时状态
湿时用手拍击
粘着感
砾砂
约有四分之一以上颗粒接近或超过小高粱粒大小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粗砂
约有一半以上颗粒接近或超过细小米粒大小
颗粒完全分散有个别粘结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中砂
约有一半以上颗粒接近或超过鸡冠花子粒大小
颗粒基本分散,局部粘结(但一碰即散)
表面偶有水印
无粘着感细砂颗粒来自细程度较精制食盐稍粗与玉米粉近似
表面有水印
偶有粘着感
粉砂
颗粒粗细程度较精制食盐稍细与小米粉近似
颗粒少部分分散,大部分粘结(稍加压分散)
表面有显著水印
有轻微粘着感
砂类土的湿度划分和野外鉴别法
潮湿程度
稍湿
潮湿
饱和
饱和度
Sr≤50%
50%<Sr≤80%
Sr>80%
感觉鉴定
呈松散状手摸稍觉潮
可以勉强捏成小团
空隙中的水可以自由渗出
砂类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程度
相对密度
标准贯入锤击数(N)
密实
Dr≥0.67
中砂
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细砂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粉砂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N>30
中密
0.67>Dr>0.4
30≥N>15
稍密
0.4≥Dr≥0.33
15≥N>10
松散
Dr<0.33
N≤10
注:表中Dr=式中:e---天然空隙比
emax---最大空隙比
emin---最小空隙比
砂类土的分类
土的名称
颗粒级配
砾砂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25-50%
粗砂
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