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编录土的鉴别方法与描述

野外编录土的鉴别方法与描述
野外编录土的鉴别方法与描述

野外编录常用

一、杂填土:

杂色,松散,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粉土:

(1)灰黄,很湿,稍密,含云母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2 )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三、粉砂:

(1)黄色,饱和状态,中密,含云母片,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

(2)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3)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四、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灰黑色,流塑,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有腐味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塑状,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

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

(1):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2)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 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八、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九、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风化强烈,取芯呈砂土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节理裂隙较发育。

十一、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取芯呈长柱状,锤击声哑、易碎,采取率92%,RQD81%。无裂隙,具水平节理,岩石等级Ⅴ类。

十二、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 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 50mm.采取率 92% RQD81%.

十三、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一般情况下要分开描述)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十四、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 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十五、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 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 20~40mm 最大粒径 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十六、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十七、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八、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野外记录要点:

1)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夹含物。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2)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公路)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夹含物:腐蚀物。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3)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

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4)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密度——N63.5<5 松散、N63.5 在 5~10 为稍密、N63.5 在 10~20 为中密、

N63.5>20 为密实。

5) 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密度 030 密实。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6)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

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

杂色。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 10cm 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现场可进行

填写有效长度 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 25%很差。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 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 65%。

7) 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40cm 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

状 10

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8)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

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9)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石英、长石), 颗粒级配良好,.湿度,密度等。10)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

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1. 土的描述

⑴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⑵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⑶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⑷淤泥,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互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 1/3 夹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10—1/3 夹薄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 1/10 且多次出现,

2. 岩石的描述,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 RQD。RQD,75mm 金刚石钻头,双层岩芯管取芯,每回次大于 10cm 的岩芯段之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RQD 大于 90 好的,75—90 较好,50—75 较差,25—50 差的,小于 25 极差。

二.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1)光泽反应,

1. 方法,用刀切土并抹过土面,观察其切面。

2. 评价,光滑程度,粗糙程度,光泽反应。

3. 一般土的情况,粘土,光滑,有油脂光泽,颗粒越细光泽越明显,粉质粘土,切面稍有光泽。粉土,无光泽,粗糙。

(2)摇震反应

⑴方法,把土搓成小球,,天然含水量接近饱和的土,放在手掌上左右摇晃,另一手震击该手,如土球表面有水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

⑵评价,迅速,中等,缓慢,无。

⑶一般土情况,粘土,无,粉质粘土,缓慢,粉土,中等—迅速。

⒊韧性,

⑴方法,把土搓成约 3mm 的土条,,天然含水量略高于塑限,再搓成土团二次搓条

⑵评价,低,中,高

⑶一般情况,粘土,能再次搓条,指压不碎。粉质粘土,可再揉成土团,手捏即碎裂。粉土,不能再搓成土团后重新搓条。

4 干强度,

⑴方法,将风干的小土球用手捏碎的程度。

⑵评价,极高,高,中等,低,很低,无。

⑶一般土的情况,粘土,捏不碎,粉质粘土,用力才能捏碎,粉土,易捏碎成粉末。粘土,切面有油脂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中等,韧性:高—中

等粉质粘土,切面光滑,无光泽,摇震反应:无—慢,干强度:低—中等,韧性: 低—中等。

粉土,无光泽反应,粗糙,摇震反应:迅速—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三.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

4. 有机质土,灰黑色,有光泽,味臭,含腐植质,纤维质,浸水后有气泡,干燥后收缩。

5. 新近堆积土,色暗,结构性差,易变形,无粒状结核体,有贝壳及园形钙核。

6. 粘土,①切面光滑,②滑腻,③能搓小于 0.5mm 不断的条,④干土坚硬。

7. 粉质粘土,①稍有光滑面,②细捻有颗颗粒,③能搓成 0.5-2mm 的条,④手难捏碎。

8. 粉土,①无光滑面,粗糙,②无粘滞感,不粘着物体,③只能搓成 2-3mm 的条,④手捏易碎,

9.砂土,砾砂,1/4 以上大于高梁粒(2mm),分散,无水印,无粘着感。粗砂,1/2 以上大于小米粒(0.5mm),个别胶胶结,无水印,无粘着感。中砂,1/2 以上砂糖相近(大于 0.25mm),少量胶结,偶见水印,无粘着感细砂,象粗玉米粉,(大于0.1mm),部份胶结,有水印,偶有轻微粘着感,粉砂,象小米粉,(小于 0.1mm)大部份胶结,有翻浆,有轻微粘着感。

四.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

9. 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10. 强风化,结构大部份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岩体被切割成 2—20cm 的岩块。

11. 中风化,结构部份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镐难挖,岩芯钻方可钻进,岩体被切割成 20—50cm 岩块。

12. 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节理面有渲染,略有变色,少量风化裂隙。

13. 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地层的沉积

一般分为:

ml--人工填土

al--冲积层

pl--洪积层

pd--植物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

eol--风积层

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

m--海相沉积层

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

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

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

o--生物堆积

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冲积物(al)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1) 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

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2) 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在黄土地区,阶地则往往为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黄土所分布。

平原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

平原河谷冲积物(除牛轭湖外),一般是较好的地基。粗颗粒的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细颗粒的稍低,但要注意冲积砂的密实度和振动液化的问题。

土的鉴别方法

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新近沉积粘性土、人工填土、淤泥、黄土、泥炭、红粘土、膨胀土的鉴别。

一、碎石土、砂土鉴别方法

类土的观察颗干燥时湿润时

用手拍

粘着

击状态

别名称粒粗细状态程度

碎卵(碎)

石一半以上的颗粒超

过 20mm

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

感觉

石圆(角)

砾一半以上颗粒超过

2mm(小高粱粒大

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

感觉小)

砾砂约有 1/4 以上的颗粒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超过 2mm(小高粱粒感

觉大小)

粗砂约有一半以上的颗颗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

砂粒超过 0.5mm(细小

米粒大小)但有个别胶结

在一起

感觉

中砂约有一半以上颗粒颗粒基本分散, 表面偶有水无粘着超过0.25mm(砂糖局部胶结,但一印感觉

大小)碰即散

细砂大部分颗粒与玉米颗粒大部分分表面有水印偶有轻粉近似散,少量胶结,胶(翻浆)微粘着

砂结部分稍加碰

撞即散

感粉砂大部分颗粒与小米颗粒少部分分表面有显著有轻微粉近似散,大部分胶结, 翻浆现象粘着感

稍加压力可分觉

二、粉土、粘性土鉴别方法

土的湿润时湿土用手捻土的状态湿土搓名称用刀切摸时的感觉干土湿土条情况

切面光有滑腻感,感觉不土块坚硬,易粘着物塑性大,能搓

滑,有粘到有砂粒,水分较用锤才能打体,干燥后成直径小于粘刀阻力大时很粘手碎不易剥去0.5nn 的长条

(长度不短

土于手掌)手持

一端不易断

粉稍有光

滑面,切稍有滑腻感,有粘

滞感,感觉到有少

土块用力可

压碎

能粘着物

体,干燥后

有塑性,能搓

成直径为

质面平整量粘粒较易剥去0.5~2mm的

土条

粉无光滑

面,切面有轻微粘滞感或无

粘滞感,感觉到砂

土块用手捏

或抛扔时易

不易粘着物

体,干燥后

塑性小,能搓

成直径为2~

稍粗糙粒较多、粗糙。碎一碰就掉3mm的短条

三、新近沉积粘性土的鉴别方法

沉积环境颜色结构性含有物

河漫滩和山前颜色较深而暗,结构性差,用手扰动在完整的剖面中无原生洪、冲积扇呈褐、暗黄或灰原状土时极易变软,的粒状结核体,但可能

(锥)的表层,色,含有机质较塑性较低的土还有含有圆形的钙质结构体古河道;已填多时带灰黑色振动析水现象(如姜结石)或贝壳等,塞的湖、塘、在城镇附近可能含有少沟、谷;河道量碎砖、陶片或朽木等泛滥区人类活动的遗物

四、土、淤泥、黄土、泥炭、红粘土、膨胀土的鉴别方法:

土观察夹杂形状浸入水中湿土搓条

名颜色物质(构造)的现象情况

人无固定颜砖瓦碎夹杂物显露大部分变为稀软淤一般能搓成3mm 土工色块,垃圾,于外,构造无泥,其余部分为碎瓦、条但易断,遇有杂质填炉灰等。规律。炉渣在水中单独出甚多时即不能搓条。土现。

灰黑色有池沼中半夹杂物轻,仔外观无显著变化,在一般淤泥质土接近粘臭味腐朽的细细观查可以水面出现气泡质粉土,能搓成 3mm 淤

小的动植发觉构造常土条(长至少 3cm),

物遗体,呈层状,但有容易断裂。

如草根、时不明显。

小螺壳

等。

黄黄褐二色

的混合色有白色粉

末出现在

夹杂物质常

清晰显见,构

即行崩散而分成散的

颗粒集团,在水面上

搓条情况与正常的粉

质粘土相似

土纹理之中造上有垂直

大孔(肉眼可

见)

出现很多白色液体

泥深灰或黑

色有半腐朽

的动植物

夹杂物有时

可见,构造无

极易崩碎,变为稀软

淤泥,其余部分为植

一般能搓成1~3mm

土条,但残渣甚多时,

炭遗体,其

含量超过

60℅规律物根,动物残体渣滓

悬浮于水中

仅能搓成3mm土条

红褐色主要矿物土体被多方吸水膨胀软化,使土一般可以搓条

成分为伊向的裂缝切体结构破坏,以至崩

利石、蒙割,裂缝面一解。易产生堆陷,溜

脱石,因般较光滑并坍和滑坡

此具有中呈波状弯曲。

等程度的裂缝常为次

亲水性、生粘土充填,

膨胀性及有的并有锰、

可塑性铁胶膜附着

灰白、灰成分以二粘土颗粒含受水浸湿后,即使在一般可以搓条,相当褐、黄褐、氧化硅,量高,塑性指一定荷载作用下,土于粘土或粉质粘土

膨红蓝、棕蓝

色三氧化二

铝,三氧

数大,结构强

度高,多为中

的体积仍能膨胀。土

被浸湿后,裂缝可以

胀化二铁为

主,并含

等压缩性回缩

土有大量蒙

脱石、伊

10

野外土名描述野外土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 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 30cm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 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 20~40mm 最大粒径 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 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 5~20mm,最大 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野外记录要点

a)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湿度:稍湿、很湿、饱和、干燥。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

b)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

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夹含物:腐蚀物。摇振

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

则低。

c)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

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d)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密度——N63.5<5 松散、N63.5 在 5~10 为稍密、N63.5 在 10~25 为中密、

N63.5>20 为密实。

e) 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密度030 密实。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f)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

杂色。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 10cm 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现场可进行

填写有效长度 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 25%很差。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

分比,。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 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 65%。

g) 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 L>40cm 岩体完整、短长柱状 20

状 10

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h)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

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i)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等。

k)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 (1)碎石类土的描述 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4-4。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表4-4

注:1.骨架颗粒系指各碎石土相应的粒径颗粒: 2.密实度按表列各项要求综合确定。 (2)砂土的描述 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其特征见表4-5。 砂土的野外鉴别方法表4-5

砂类土应描述其粒径和含量的百分比;颗粒的主要矿物成分及有机质和包含物,当含大量有机质时,土呈黑色,含量不多时呈灰色;含多量氧化铁时,土呈红色,含少量时呈黄色或橙黄色;含SiO2、CaCO3及Al(OH)3和高岭土时,土常呈白色或浅色。 (3)粘性土的描述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将粘性土分为粘土、亚粘土和亚砂土(见表4-7)。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方法表4-7

粘性土应描述其颜色、状态、湿度和包含物。在描述颜色时、应注意其副色,一般记录时应将副色写在前面,主色写在后面,例如“黄褐色”。表示以褐色为主,以黄色为副。粘性土的状态是指其在含有一定量的水份时,所表现出来的粘稠稀薄不同的物理状态,它说明了土的软硬程度,反映土的天然结构受破坏后,土粒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抵抗外力所引起的上粒移动的能力。土的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野外测定土的状态时,可采用重为76g、尖端为30?的金属圆锥的下沉深度来确定,其判断标准见表4-8。 土的状态野外判定标准表4-8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四种常见的沉积岩: 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叫做变质岩,例如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由页岩变质而成的板岩,由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变质岩常有片理构造。三种常见的变质岩: 1.大理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重结晶变质而成。颗粒比:石灰岩粗,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遇酸剧烈反应,一般为白色,如含不同杂质,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理岩硬度不大,容易雕刻,磨光后非常美观,常用来做工艺装饰品和建筑石材。 2.板岩由页岩和黏土变质而成。颗粒极细,矿物成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具有明显的板状构造。板面微具光泽,颜色多种多样,有灰、黑、灰绿、紫、红等,可用做屋瓦和写字石板。 3.片麻岩多由岩浆岩变质而成。晶粒较粗,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颗粒黑白相间,呈连续条带状排列,形成片麻构造。岩性坚,但极易风化破碎。 C、(矿物) 是地壳内外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一体。大部分矿物是固体,也有的是液体(如自然汞、石油)或气

岩石野外鉴别描述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 一、岩浆岩类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虽然很多,但常见的只有二十几种,称为造岩矿物,而最常见的造岩矿物就更少了,主要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前四种含铁镁高,称铁镁矿物,矿物颜色较深,又称暗色矿物;后三种含硅、铝高,称硅铝矿物,含有色元素少,矿物颜色较浅,又称浅色矿物。这几种造岩矿物相对于岩浆岩分类命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的肉眼鉴定特征及方法如下: 1、橄榄石(Fe,Mg)2SiO4 它的出现往往表示岩石中SiO2的含量处于不饱和,常分布在超基性岩和部分基性岩中,与辉石或基性斜长石共生。常见的橄榄石是富含镁的,故颜色一般较浅为橄榄绿色,但少数含铁多时可适于黑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不规则粒状,常见有贝壳状断口。次生变化常见,在喷出岩中往往变成红棕色片状伊丁石,有时还保留橄榄石的外形——假象。而在侵入岩中则变成为黄绿色至黑色(由于析出细粒磁铁矿之故)致密蛇纹石,或由叶蛇纹石集合体组成橄榄石假象。它在标本上由于光线的照射而具“闪光面”,这种现象在超基性岩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辉石和角闪石 这两类矿物性质上很相似,故常混淆,因此在这里一起叙述。它们都是暗色柱状晶体,与橄榄石在颜色、晶形、节理和次生变化等方面不同。前者颜色一般比较深,呈柱状晶体,有两组解理(110)和

(110)发育。辉石和角闪石的一般鉴别特征可归纳成下表: 在岩浆岩中常见的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常常颜色均为深灰黑色至黑色,光泽亦很相似,这时形状和断面就比较重要,对标本要注意其断面交角,辉石近直角,而角闪石近于菱形,常常要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 辉石类除了普通辉石外,在岩浆岩中还有斜方辉石,如古铜辉石、紫苏辉石等,与普通辉石不同的是如含铁少时,颜色较浅,为淡棕色或碎片状,有些带褐黄色,随着铁含量增多而颜色变深,为暗褐色至褐黑色。另一种为少见的碱性辉石,呈针状、长柱状,两头尖呈箭头状,黑带绿色,这时注意不要把它误认为角闪石,可根据共生矿物产况来识别。 3、黑云母 通常较易鉴别,黑色至褐黑色,具有较强的珍珠光泽,黑云母有时退色,颜色变浅,呈金黄色,底面呈六边形,(001)节理极完善,常呈片状,其纵断面常成为长条状,有时易误认为角闪石;但可以用小刀挑一点到手心上,用放大镜观察,呈片状并具有弹性。这个办法可同时区别于片状的绿泥石和蛭石。次生变化后,颜色变为绿褐色、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野外鉴别心得体会 体会心得 1. 心得 2. 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3. 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4. 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 5. 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 6. 钻探编录注意事项 7. 取水样注意事项 8. 表格清晰说明补充 心得 1.标贯的锤子反弹可以判断土层的密实度,软的松散的土不会反弹,硬的岩石会。 2,.泥浆的颜色可以判断土层的类别(含砂较多者)泥浆中会有颗粒出现(例如粉质粘土与花岗岩残积土)需结合岩土芯区别。 3.钻杆的跳动可初步判断土层的类别(密实度) 4.钻杆下入土层是否有塌孔的产生,进而判断碎石土砂土的密实度。基岩会出现掉块现象。 5.钻杆同一档转动速度的快慢可判断土层的黏性,密实度,是否出现糊状。 密实度可从以下方面判断a标贯(碎石动力触探)b钻进快慢c钻杆的

跳动d塌孔(松散类容易塌孔,反正密实的不易塌) 6.湿度的判段a地下水位b手拍是否有析水现象c用白纸吸水看是否透纸。 7.标贯锤没达到63.5+-0.5可用排水法验算 8标贯锤高度用钢尺测量 9.钻机在钻探前,必须检查是否摆稳,否则会使孔倾斜。 10.标贯的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min 11.分层做标贯,动探,层厚时标贯,动探试验一般每隔1-2m进行一次,测试深度超过 15cm时,试验间距可为2-3m 12.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进行标贯试验时,为了避免产生流沙或塌孔现象使N值失真,孔内应采用泥浆护壁或下套管。 13.标贯锤遇到塌孔无法打到实地土层情况怎么处理? 14.标贯锤遇到坚硬的残积土等无法先预进入土层15cm时怎么处理? 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1. 土的描述 1 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2 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

野外编录土的鉴别方法与描述

野外编录常用 一、杂填土: 杂色,松散,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粉土: (1)灰黄,很湿,稍密,含云母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2 )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三、粉砂: (1)黄色,饱和状态,中密,含云母片,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 (2)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3)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四、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灰黑色,流塑,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有腐味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塑状,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 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 (1):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2)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 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八、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九、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风化强烈,取芯呈砂土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节理裂隙较发育。

十一、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取芯呈长柱状,锤击声哑、易碎,采取率92%,RQD81%。无裂隙,具水平节理,岩石等级Ⅴ类。 十二、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 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 50mm.采取率 92% RQD81%. 十三、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一般情况下要分开描述)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十四、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 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十五、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 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 20~40mm 最大粒径 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十六、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十七、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八、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野外记录要点: 1)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夹含物。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2)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公路)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夹含物:腐蚀物。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3)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

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1.土的鉴别和定名 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但是,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很多,光有一个简单定名,还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士的真正面目。如粘土,由于沉积年代不同,有的沉积年代较老,得到了充分的固结和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沉积年代较近的粘土,其固结度与结构强度均要差些。应在其定名前冠以沉积年代或成因,如第四纪更新世(Q3)沉积的粘性土则写成“Q3粘性土”。或冠以成因类型如“冲积粘性土”等。 土是第四纪以来天然堆积的或由生物化学作用而形式的,按其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其特征见第一章所述。 2.土的描述 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碎石类土的描述 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4-4。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表4-4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

野外编录 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 第一章粘性土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 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 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 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 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 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 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7、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土的分类和鉴定

粒组划分 00粒 组统 称 细粒粗粒巨粒 粒组 名称 黏粒粉粒砂粒细粒粗粒卵石粒漂石粒 粒组粒径d的范围/mm ≤ 0.05 0.05<d≤ 0.075 0.075<d≤ 2 砾粒60<d≤200 d>200 2<d ≤20 20<d≤ 60

巨粒土和含巨粒的土的分类 砾类土的分类 土类粒组含量土代号土名称 砾细粒含量< 5% 级配Cu≥5, Cc=1~3 GW 级配良好砾 级配不同时满 足上述要求 Gp 级配不良砾 含细粒土砾细粒含量5%~15%GF 含细粒土砾 细粒土质砾15%<细粒含 量 ≤50%细粒为黏土GC 粘土质砾细粒为黏土GM 粉土质砾 土类土代号土名称 巨粒土巨粒含量≥75%漂石粒> 50% B 漂石 漂石粒≤ 50% Cb 卵石 混合巨粒土50%<巨粒含量 <75% 漂石粒> 50% BSI 混合土漂石 漂石粒≤ 50% CbSI 混合土卵石 巨粒混合土15%≤巨粒含量 ≤50% 漂石> 卵石SIB漂石混合土 漂石≤卵石SICb卵石混合土

砂类土的分类 土类粒组含量土代号 砂细粒含量<5% 级配Cu≥5 Cc=1~3 SW 级配良好砂 级配不同时满 足上述要求 SP 级配不良砂 含细粒土 砂 细粒含量5%~15%SF 含细粒土砂 细粒土质砂15% <细粒含 量≤50% 细粒为黏土SC 黏土质砂 细粒为黏土SM 粉土质砂 细粒土的分类 土的塑性指标在塑性图中的位置 土代号土名称 塑性指数I P 液限w L I P ≥0.63(w L -20) 和I P ≥10 ≥40% CH 高液限粘土

<40% CL 低液限粘土 I P <0.63(w L -20)和I P <10 ≥40% MH 高液限粉土 <40% ML 低液限粉土 黄土,膨胀土和红黏土的分类 土的塑性指标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土代号土名称 塑性指数液限w L I P ≥0.73(w L -20) <40% CLY 低液限粘土(黄 土)

野外及土层描述

野外及土层描述

.1一般规定 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 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H.2野外描述 H.2.1 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

滑坡的野外鉴别

滑坡的野外鉴别 滑坡的发育过程是受其内在地质条件和各种外界因素所控制的,滑动发生后会在地表留下各种滑坡构造形迹。研究这些滑坡构造形迹的展布规律和特征,进行滑坡的野外鉴别,是研究滑坡形成机制和进行滑坡防治的基础和前提。滑坡的鉴别也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对于滑坡或易滑动的山坡缺乏正确的认识,将工程建筑物设置在易滑动地段,在施工或营运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古老滑坡的复活或产生新的滑坡。这将对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有的工程项目因产生滑坡而被迫迁移;有的工程则因整治滑坡而增加投资,甚至延误工期。 (一)野外鉴别方法 1.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地区的滑坡发生于一定的地层之中。滑坡的产生多与泥质地层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地层中容易产生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此类地层岩性软弱。在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往往构成潜在的滑动面(带)。 在进行滑坡野外调查时应首先查明易滑坡地层在研究区内的分布组合规律。在我国易滑坡地层的主要类型有:砂页岩和泥岩互层;煤系地层;灰岩、泥灰岩、页岩互层;板岩、千枚岩、云母片岩等变质岩系;各种粘土、黄土和类黄土地层;风化残积层以及各种成因的堆积层等。 根据滑坡区内地层层序和产状的异常现象可以区分滑坡体和未扰动体的界线。在滑坡区内,滑坡体在脱离未扰动体的滑移过程中,岩土体常有扰动松脱现象。滑坡体的层位和产状特征常与外围岩体不连续,局部可能出现新老地层倒置的现象。滑坡造成的地层层序和产状特征的异常往往易与断层相混淆,在野外调查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其主要区别为:滑坡改变岩体结构的范围不大,而断层改变岩体结构的范围大,一般顺走向延伸较远。滑坡体常具折扭、张裂、充泥等松动破坏迹象,而断层上盘的岩体破碎多数是由有规律的节理切割而成。滑坡塑性变形带的物质成分较杂,厚度变化大,挤碎性差,所含砾石磨光性强;而断层带的物质成分较单一,厚度较稳定,破碎较强烈,常形成断层角砾岩或断层泥。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条件控制了滑坡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和滑坡范围,在大的构造断裂带

常见土的野外鉴别描述

实验一常见土类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实验内容:常见土类的野外鉴别、定名与描述 ●实验原理:钻探法在钻进过程中,必须随时做好钻孔记录。从钻机定位后由地表开钻到终孔为止,记录每一钻的深度,鉴别与描述每一钻取出的土样,进行定名,并立刻写在记录表中,作为绘制地质剖面图的原始依据。野外鉴别地基土要求快速,又无仪器设备,主要凭感觉和经验,对碎石土和砂土的鉴别方法,利用日常熟悉的食品如绿豆、小米、砂糖、玉米面的颗粒作为标准,进行对此鉴别。粘性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等进行鉴别。 ●实验仪器与主要设备:切土刀,圆锥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细粒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将粘性土分为粘土、粉质黏土和粉土。 细粒土应描述其颜色、状态、湿度和包含物。在描述颜色时、应注意其副色,一般记录时应将副色写在前面,主色写在后面,例如“黄褐色”。表示以褐色为主,以黄色为副。粘性土的状态是指其在含有一定量的水份时,所表现出来的粘稠稀薄不同的物理状态,它说明了土的软硬程度,反映土的天然结构受破坏后,土粒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抵抗外力所引起的上粒移动的能力。土的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野外测定土的状态时,可采用重为76g、尖端为30°的金属圆锥的下沉深度来确定, 2.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砂类土应描述其粒径和含量的百分比;颗粒的主要矿物成分及有机质和包含物,当含大量有机质时,土呈黑色,含量不多时呈灰色;含多量氧化铁时,土呈红色,含少量时呈黄色或橙黄色;含SiO2、CaCO3及Al(OH)3和高岭土时,土常呈白色或浅色。 3.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 (1)粘性土的描述与定名: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塑性指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 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1.土的鉴别和定名 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但是,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很多,光有一个简单定名,还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士的真正面目。如粘土,由于沉积年代不同,有的沉积年代较老,得到了充分的固结和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沉积年代较近的粘土,其固结度与结构强度均要差些。应在其定名前冠以沉积年代或成因,如第四纪更新世(Q3)沉积的粘性土则写成“Q3粘性土”。或冠以成因类型如“冲积粘性土”等。 土是第四纪以来天然堆积的或由生物化学作用而形式的,按其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其特征见第一章所述。 2.土的描述 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碎石类土的描述

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4-4。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表4-4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心得 1.心得 2.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3.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4.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 5.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 6.钻探编录注意事项 7.取水样注意事项 8.表格清晰说明补充 心得 1.标贯的锤子反弹可以判断土层的密实度,软的松散的土不会反弹,硬的岩石会。2,.泥浆的颜色可以判断土层的类别(含砂较多者)泥浆中会有颗粒出现(例如粉质粘土与花岗岩残积土)需结合岩土芯区别。 3.钻杆的跳动可初步判断土层的类别(密实度) 4.钻杆下入土层是否有塌孔的产生,进而判断碎石土砂土的密实度。基岩会出现掉块现象。 5.钻杆同一档转动速度的快慢可判断土层的黏性,密实度,是否出现糊状。 密实度可从以下方面判断a标贯(碎石动力触探)b钻进快慢c钻杆的跳动d塌孔(松散类容易塌孔,反正密实的不易塌) 6.湿度的判段a地下水位b手拍是否有析水现象c用白纸吸水看是否透纸。 7.标贯锤没达到63.5+-0.5可用排水法验算 8标贯锤高度用钢尺测量 9.钻机在钻探前,必须检查是否摆稳,否则会使孔倾斜。 10.标贯的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min 11.分层做标贯,动探,层厚时标贯,动探试验一般每隔1-2m进行一次,测试深度超过15cm时,试验间距可为2-3m 12.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进行标贯试验时,为了避免产生流沙或塌孔现象使N值失真,

孔内应采用泥浆护壁或下套管。 13.标贯锤遇到塌孔无法打到实地土层情况怎么处理? 14.标贯锤遇到坚硬的残积土等无法先预进入土层15cm时怎么处理? 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 1.土的描述 ⑴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 构等。 ⑵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⑶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 ⑷淤泥: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 互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夹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10—1/3 夹薄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且多次出现, 2.岩石的描述: 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RQD。 RQD:75mm金刚石钻头,双层岩芯管取芯,每回次大于10cm的岩芯段之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 RQD大于90好的,75—90较好,50—75较差,25—50差的,小于25极差。 二.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 (1)光泽反应: 1.方法:用刀切土并抹过土面,观察其切面。 2.评价:光滑程度,粗糙程度,光泽反应。 3.一般土的情况: 粘土:光滑,有油脂光泽,颗粒越细光泽越明显, 粉质粘土:切面稍有光泽。 粉土:无光泽,粗糙。 (2)摇震反应 ⑴方法:把土搓成小球,(天然含水量接近饱和的土)放在手掌上左右摇晃,另一手震击该 手,如土球表面有水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 ⑵评价:迅速,中等,缓慢,无。 ⑶一般土情况: 粘土:无, 粉质粘土:缓慢, 粉土:中等—迅速。 ⒊韧性: ⑴方法:把土搓成约3mm的土条,(天然含水量略高于塑限) 再搓成土团二次搓条 ⑵评价:低,中,高 ⑶一般情况: 粘土:能再次搓条,指压不碎。 粉质粘土:可再揉成土团,手捏即碎裂。 粉土:不能再搓成土团后重新搓条。 4.干强度:

野外及土层描述

.1一般规定 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 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H.2野外描述 H.2.1 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 H.2.2 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 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 3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精讲

现场描述及鉴别 1、岩石 掌握岩石的描述内容;掌握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及现场鉴定方法;掌握岩石风化程度分类及野外特征。 2、碎石土 掌握碎石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要求;掌握碎石土密实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3、砂土 掌握砂土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砂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要求;掌握砂土密实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砂土湿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4、粉土 掌握粉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要求;掌握粉土密实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粉土湿度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5、粘性土 掌握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的现场鉴别方法;掌握粘性土的描述内容及要求;掌握粘性土状态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第一节现场描述及鉴别的基本要求 1、描述人员应认真观察,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描述记录工作,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2、当岩、土的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宜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研究分析后确定。

3、为消除对同一岩土层认识上的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开展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召集所有描述人员对岩、土层进行示范性描述,统一描述标准。 4、勘探点的位置如有移动,应注明移动的方位、高差及距离,必要时宜画出示意图,或用仪器测量其坐标、高程,并说明移动原因。 5、描述应使用专门的记录表格,逐项用铅笔(铅笔硬度建议采用 2H,标签浸蜡时可不用铅笔)书写,字迹清晰,严禁涂抹;当需要更改时,更改内容写在旁边,被更改部分用单横线划出。 6、颜色,应在岩土的天然状态下进行描述,并应副色在前,主色在后。例如,黄褐色,以褐色为主色,带黄色;若土中含氧化铁,则土呈红色或棕色;土中含大量有机质,则土呈黑色,表明土层不良;土中含较多的碳酸钙、高岭石,则土呈白色。 7、分层厚度的划分: ①层厚大于0.5m 时,必须单独划分为一层。 ②当层厚小于0.5m,但对岩土工程评价具有特殊意义的岩土层,宜单独分层描述,如岩体中的软弱夹层、土体中极薄软弱层等。并按主要组成物质定名,如页岩夹层、断层泥夹层、淤泥夹层等。 ③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 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与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 的土层,且有规律的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 ④岩层厚度的划分见表1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之令狐文艳创作

野外编录 令狐文艳 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 第一章粘性土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 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

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 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 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 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

野外常见岩石描述

斜长浅粒岩,风化色与新鲜面均为灰白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石榴石构成。其中斜长石(65%±)灰白色,半自形板状-他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约0.5mm;石英(30%±)烟灰色,他形粒状充填,约0.5mm;黑云母少量,黑褐色片状,被绿泥石交代;石榴石少量,他形粒状,约为0.5mm,被绿泥石交代。 橄榄方解石大理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大理岩(55%),白云岩(35%),橄榄石(10%)。 英云闪长岩,风化色为淡黄色,新鲜面为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组成,其中,斜长石近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含量约为60%。石英它形粒状,含量约为25%,零散定向分布。黑云母片状,含量为约10%,局部绿泥石化。 石英闪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黑色,粗-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构成。其中斜长石近半自形板状-他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具绢云母化,含量75%。石英他形粒状,含量15%。黑云母鳞片-叶片状,零散略显定向分布,含量10%。 闪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黑色。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组成。其中斜长石(70%±),近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绢云母化明显;角闪石(15%±),它形柱、粒状,与黑云母、石英等混杂定向分布。黑云母(10%±),片状,主与角闪石混杂相对显条纹状定向分布;石英(5%±),石英它形粒状,零散或集合体呈似条纹状等定向分布。 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白色,变余粉晶结构,似板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生物碎屑组成。其中方解石(90%±),它形粒状,杂乱分布;白云石(5%±),它形粒状;生物碎屑(5%±),主为棘皮类,零星分布。 灰黑色细砂板岩,风化色为黑色,新鲜面为灰黑色,变余粉砂状结构,似板状构造。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70-75% );填隙物(20-25% ),部分变质为绢云母。胶结类型属基底式。 变质粉砂质细砂岩,风化色为黄绿色,新鲜面为绿色,变余粉砂质细砂状结构,似板状—变余层理构造。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细砂(50-55),粉砂(35-40%)。填隙物(10-15%),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胶结类型属基底式。 粗粒岩屑长石砂岩,风化色为灰绿色,新鲜面为绿色,粗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长石(35-40%)、石英(35-40%)、岩屑(25-30%)。填隙物(1-5%),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胶结类型属接触式。 变质粗中粒长石砂岩,风化色为砖红色,新鲜面为肉红色,变余中粗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为砂级碎屑,其中石英(50-55%),长石(40-45%)。填隙物(10-15%),主要为粘土,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胶结类型属接触式。

大类岩石野外肉眼鉴别的基本方法

三大类岩石野外肉眼鉴别的基本方法 鉴别岩石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最基本的是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用肉眼和简单工具(如小刀、放大镜、盐酸点滴等)进行的鉴别方法。 野外三大类岩石的鉴定步骤如下: 1. 首先远观岩层的产状:来辨别是哪一类岩石。不同岩类产状不同。 (1)岩浆岩产状常为:岩基、岩株、岩墙、岩脉、岩床、岩盘等。 (2)沉积岩产状常为:层状。 (3)变质岩产状常为:带状(沿断裂带、断裂面)、面状(区域变质)、环状(沿侵入岩体) 2. 其次观察岩石的构造:来辨别是哪一类岩石。不同岩类成因不同则构造不同。 ⑴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矿物晶体冷凝分异形成,假层理);流动构造;气孔、杏仁构造;最为常见。 ⑵ 沉积岩构造:交错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最为常见。 ⑶ 变质岩构造:变余构造(变余层状、波状、杏仁、流纹等);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斑点构造;最为常见。 3. 再次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最为醒目的特征之一。不同岩类颜色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碎屑和环境有关。 ⑴ 岩浆岩的颜色:取决于“色率”即暗色矿物的比率。(暗色矿物的含量多少)。 超基性岩:深色色率高(暗色矿物含量高) 基性岩:过渡色率 中性岩:过渡色率 酸性岩:色浅色率低(暗色矿物含量低) ⑵ 沉积岩的颜色:取决于收集的碎屑、形成的环境、风化的程度。 A.继承色:被搬运堆积矿物的颜色。如浅肉红色:长石砂岩白色:石英砂岩 灰色:岩屑砂岩 B. 原生色:沉积时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反映。 i. 白色或很浅色调:岩石不含色元素(如铁、锰、有机质),或含钙量很高。 ii. 灰色和黑色:岩石含有机质(碳、沥青质)或分散状黄铁矿、白铁矿颗粒,含量多呈黑色,少呈灰色。沉积时为还原→强还原环境。 iii. 红黄色:岩石含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杂色的结果。沉积时为氧化环境,热带或亚热带干燥地区。 iv. 绿色:多为含铁低氧自身矿物颜色所致。如海绿石、鲕绿泥石等。 v. 一般为氧化→还原环境。 vi. 紫红色、红色、褐红色、黄棕色:均由三价铁离子所致。强氧化环境。黄色常见于炎热干燥陆相沉积;红色为炎热潮湿的陆相或海相沉积。 C. 次生色:岩石风化后的颜色。 ⑶ 变质岩的颜色:指岩石总体的颜色。 如:灰色、浅绿色、白色等。 5.观察各类岩石组成矿物:进一步提供证实论据。 观察岩石结构的过程中,也鉴定了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 A.如为岩浆岩:四大类岩浆岩矿物组成符合鲍文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