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工勘野外钻探土的分类及描述

1、土的野外描述内容野外记录描述要点
2、粘性土及粉土的野外鉴别
3、粘性土塑性状态的划分:坚硬、硬塑、软塑、流塑。
4、粉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6、砂类土的划分:
7、砂类土的野外鉴别
8、砂类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10、砂类土及碎石类土潮湿程度的划分和野外鉴别
11、钻探岩芯采取率要求见下表:
12.注:单层厚度≥0.5m的均应有原样,单层厚小于0.5m详细记录颜色、塑性状态、密实度
及夹杂物等,工程需要时应取扰样。
对于粉土和粉细砂、现场鉴定困难时,应同时取原样和打标贯,以防漏项。
发现变层时应立即取样或标贯,避免漏层或取样间距过大。
13.标准贯入试验应在清孔、预打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日志中应分别记录),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重型动力触探应在清除孔底残土后进行,每次试验至少连续打入50cm,贯入过程中应不间断地连续击入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动力触探应记录钻杆长度。
试验时分别记录标贯及动探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日志中应分别记录)。
14.本地区大部分粘性土、粉土中含有锈斑及姜石,注意要描述姜石的粒径及含量。
当姜石含量较低时(即小于5%),可用“含少量”代替。
当钻到柱状姜石“夹层”时,要把“深度尺寸”卡好,(姜石大于0.5m也按夹层考虑)。
例如:34.8—40 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含有少量锈斑及砂粒,并含有少量直径2—10mm的姜石。
例如:52—57.5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含有少量锈斑,并含有直径5—20mm的姜石约占10%,其中54~54.4夹有灰白色短柱状姜石,柱长150~200mm。
土的描述

a) 在排水碎石垫层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沉降速率Smax值控制标b) 准:[Smax] ≤10mm/d;
c) 在距离堆载坡脚外1m处设置的边桩的侧向水平位移速率Mmax值控制标d) 准:[Mmax] ≤4mm/d;
e) 在地基中不同f) 深度处埋设的孔隙水压力计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系数Af值控制标g) 准:[Af] ≤0.6;
h) 其他监测项目控制标i) 准:数值不j) 出现急剧变化。
在施工期间,若上述控制标准中有一项标准未达到要求,应立即停止填筑。
7结论及建议
根据类似工程的监测经验,经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处理,明显地改善了软土层的排水固结过程,使得整个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在回填层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不断消散,地基土承载力不断提高。软弱土层的影响深度主要与上覆荷载及排水板的处理深度有关,从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及水平位移的测试成果看,主要影响深度在排水板处理深度范围内,对排水板以下地层的影响则较小,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也从淤泥变成为粘土。
泥岩:一种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
一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粘土岩[1]。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后生矿物(如绿帘石、绿泥石等)以及铁锰质和有机质。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常见类型有:①钙质泥岩。含适量碳酸钙,常见于大陆红色岩系和海洋、潟湖相的沉积岩层。②铁质泥岩。含较多的铁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等,多见于红色岩层。③硅质泥岩。SiO2含量较高,不含或极少含铁质和碳酸盐质物,常与铁质岩、硅质岩、锰质岩相伴生。泥岩具吸水、粘结、耐火等性能,可用于制砖瓦、制陶等工业。
土体野外鉴定

碎石土的密实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钻进情况,看钻杆跳动情况,和进尺情况,跳动很厉害,进尺很快,那肯定是松散到稍密的。
二看孔壁情况,要是塌孔厉害,钻杆老是下不到原来深度,说明也是松散或稍密的1.从外表上看到的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土的固相的不同成分和不同含量。
红色、黄色和棕色,一般表示土中含有较多的三氧化二铁,并说明氧化程度较高。
黑色表示土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或锰的化合物;灰蓝色和灰绿色的土一般含有亚铁化合物,是在缺氧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白色则表示土中有机质较少,主要含石英或高岭土等粘土矿物。
湿度会影响土的颜色的深浅,风干的土的颜色比较浅。
但是一般描述的土是在潮湿状态的颜色。
2. 切面光泽度:黏土光滑、细腻,没有砂面。
粉质粘土的切面不是很光滑、细腻,有的可以看出粉沙的存在。
黏土韧性高于粉质粘土,在手掰的时候有明显的感觉,在掰的过程中会有种藕断丝连的感觉。
在快断开的时候紧接着又有种突然断开的感觉。
当土被掰断的瞬间,很突然的断开,不象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的断开的很均匀的。
黏土的颜色多深于粉质粘土。
但土的均匀性较好。
不象粉质粘土,含水量偏高、混砂、与粉土不均匀产出等。
3.填土和原状土的现场鉴别:从颜色上素填土偏暗或黑,土较松散,闻气味,填土多多少少会有点腐臭味的,存在水痕,填土力学强度差;粘性土偏黄或红,土较密实,粘性土裂隙面一般较规则,天然沉积粘性土强度高。
素填土含有杂质,粘性土较纯,只含氧化铁、铁锰质等,三看层理,四是填土近期堆积(了解原始的地形图及访问当地的人确认,最好调查堆积时间),含植物根茎。
填土其工程性质主要怕填筑时间短,密实程度不均匀对工程影响,填筑10年以上一般都密实了,承载力尚可。
土样浸入水中,一般来说填土大部分会变得稀软,其中所含的杂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之类的)会在水中单独出现。
还可以现场搓条,湿土的时候填土能搓成3MM条(杂质较少),但是很容易断。
软土的层理构造说下看法:要想看软土的构造,要用岩芯管取芯,用土皮或刀片将土沿深度方向切入一部分,再用手掰开土体,使土体成为两半,层理构造的话,层面一般很平滑,层面一般含粉砂或云母碎片,鳞片,那断面很像鱼鳞,。
第七节地基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第八节岩土参数的分析

第七节 地基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对碎石土和砂土的鉴别方法, 对碎石土和砂土的鉴别方法,利用日常熟悉的食品如 绿豆、小米、砂糖、玉米面的颗粒作为标准, 绿豆、小米、砂糖、玉米面的颗粒作为标准,进行 对比鉴别, 对比鉴别, 对粘性土和粉土的鉴别方法, 对粘性土和粉土的鉴别方法,根据手搓滑腻感或砂粒 感等感觉, 感等感觉,加以区分和鉴别 二、土的野外描述 钻探法的钻孔记录中,除了记录钻孔的孔口高程、 钻探法的钻孔记录中,除了记录钻孔的孔口高程、鉴 定各土层的名称和埋藏深度以及初见水位和稳定水 位以外,还需要对每一土层进行详细描述, 位以外,还需要对每一土层进行详细描述,作为评 价各土层工程性质好坏的重要依据: 价各土层工程性质好坏的重要依据:
手压土块可 碎散 手压土块碎 成粉末
可塑,略滑腻, 可塑,略滑腻, 能搓成D≈1mm 无均质感, 土条,能滚 无均质感,有 有粘性 土条, 颗粒感 成小土球 土质不均可见 砂粒 稍可塑, 稍可塑,不滑 腻,粘性 弱 <2mm细 难搓成D<2mm细 条,滚成土 球易裂
新近沉积粘性土的野外鉴别
沉积环境 河滩及部分山 前洪冲积扇的 表层, 表层,古河道 及已填塞的湖 塘沟谷及河道 泛滥处 颜色 深而暗, 深而暗, 呈褐栗、 呈褐栗、 暗黄或灰 色,含有 机质较多 时呈黑色 结构性 含有物
完全分散
无粘着感
园砾(角砾) 园砾(角砾) 砂 土 砾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同上 同上 同上 基本分散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偶有轻微粘 着感
同上 同上 同上 表面偶有水印 接近饱和时, 接近饱和时, 表面有水印 接近饱和时, 接近饱和时, 表面翻浆
粉砂
颗粒粗细类似细白糖
颗粒部分分散 部分轻微胶结
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韧性试验
不能再揉成土团后重新搓条 可以再揉成土团,但手捏即碎
能再揉成土团后重新搓 条,手捏不碎
干强度试验 易于用手指捏碎和碾成粉末 用力才能捏碎,容易折断
捏不碎,抗折强度大, 断后有棱角,断口光滑
野外观察和简易试验主要有下列内容。
(1)肉眼观察:用肉眼观察土的颜色、砂粒的多少、有无结核体及其他包含物。 (2)手指揉搓:将小土块在手中用手指揉搓,根据手感分辨土中砂粒、粉粒及翻粒的多少。
(3)光泽反应:用小刀切开稍湿的土,并用小刀抹过土面,观察土面有无光泽以及粗糙程度。
(4)摇震反应:将软塑或流动的小土块捏成土球,放在手掌上左右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击该手掌,如土球表面有水 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根据渗水和吸水反应的快慢,来判断土中粉粒和勃粒含
量的多少。
(5)韧性试验:将土调成含水率略高于塑限、柔软而不粘手的土膏,在手掌中搓成直径为 3mm 的土条,然后将土条揉成 土团再进行滚搓,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区分为低韧性、中等韧性和高韧性三种。
(6)干强度试验:将土捏成小土块,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捏碎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干强度。
根据上述六个方面的观察和简易试验结果,按表 1-1 进行土类鉴别。对土类的鉴别有助于判断土的性质,从而预 估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试验、评价方法或合适的工程措施。例如,对于鉴别为粉土又处在水
下时,可以预料在地震时可能会产生液化现象,在水力坡降作用下容易发生流砂,在冻结线附近容易积聚பைடு நூலகம்分,形成
冻胀翻浆。因此需要采用标准贯人试验以评价液化势,在开挖基坑或处理临水工程时要验算水力稳定性,作为道路路
基时要采取防冻胀的措施。
土的目力鉴别表 表 1-1
野外土名描述

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十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粉质粘土野外描述规范

粉质粘土野外描述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粉质粘土的野外描述方法,帮助科研人员和野外工作者进行准确、统一的粘土描述,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档适用于对粉质粘土进行野外观察、取样和描述的工作。
2. 粉质粘土概述粉质粘土是一种细粒土壤,在土壤分类中属于粘粒的一种。
其粒径小于0.002毫米,具有较高的含水性和塑性,易于粘结成块状。
粉质粘土的特性对于土壤的水分调控、土壤肥力和土壤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3. 野外观察方法在进行粉质粘土的野外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察点进行采样和描述。
- 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观察,以确保土壤处于稳定状态。
-使用工具(如小铲子或小刷子)清除覆盖在土壤表面的有机物、植被等杂物。
- 仔细观察土壤表面的颜色、纹理、湿润程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 野外描述规范在进行粉质粘土的野外描述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 4.1 颜色对土壤的颜色进行描述时,应遵循颜色分类标准(如黑色、棕色、黄色等)并进一步描述土壤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
样例如下: - 颜色:黑色(N3, 0/0/0) - 明度:中等 - 色调:中等 - 饱和度:中等4.2 纹理对土壤的纹理进行描述时,应根据摸索和观察确定其颗粒大小和颗粒形状,并参考三角图进行纹理分类。
样例如下: - 粒径: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 - 粒形:粉质状粘土颗粒 - 纹理:粉土4.3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对有机质含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目测法、重燃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
4.4 湿润程度湿润程度对土壤的可塑性和流动性有影响。
可根据土壤表面湿润的程度进行描述,如湿润、湿润程度为中等等。
4.5 其他特征除了上述要点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土壤的其他特征进行描述,如土壤的臭味、结构等。
5. 采样方法在进行粉质粘土的采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并避免触碰岩石、植物根系等可能影响样品的杂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
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1.土的鉴别和定名
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
但是,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很多,光有一个简单定名,还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士的真正面目。
如粘土,由于沉积年代不同,有的沉积年代较老,得到了充分的固结和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沉积年代较近的粘土,其固结度与结构强度均要差些。
应在其定名前冠以沉积年代或成因,如第四纪更新世(Q3)沉积的粘性土则写成“Q3粘性土”。
或冠以成因类型如“冲积粘性土”等。
土是第四纪以来天然堆积的或由生物化学作用而形式的,按其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其特征见第一章所述。
2.土的描述
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
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碎石类土的描述
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
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
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4-4。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表4-4
注:1.骨架颗粒系指各碎石土相应的粒径颗粒:2.密实度按表列各项要求综合确定。
(2)砂土的描述
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其特征见表4-5。
砂土的野外鉴别方法表4-5
砂类土应描述其粒径和含量的百分比;颗粒的主要矿物成分及有机质和包含物,当含大量有机质时,土呈黑色,含量不多时呈灰色;含多量氧化铁时,土呈红色,含少量时呈黄色或橙黄色;含SiO2、CaCO3及Al(OH)3和高岭土时,土常呈白色或浅色。
(3)粘性土的描述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将粘性土分为粘土、亚粘土和亚砂土(见表4-7)。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方法表4-7
粘性土应描述其颜色、状态、湿度和包含物。
在描述颜色时、应注意其副色,一般记录时应将副色写在前面,主色写在后面,例如“黄褐色”。
表示以褐色为主,以黄色为副。
粘性土的状态是指其在含有一定量的水份时,所表现出来的粘稠稀薄不同的物理状态,它说明了土的软硬程度,反映土的天然结构受破坏后,土粒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抵抗外力所引起的上粒移动的能力。
土的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
野外测定土的状态时,可采用重为76g、尖端为30?的金属圆锥的下沉深度来确定,其判断标准见表4-8。
土的状态野外判定标准表4-8
(4)人工填土及淤泥质土的描述
人工堆土应描述其成分、颜色、堆积方式、堆积时间、有机物含量、均匀性及密实度。
淤泥质土尚需描述颜色、嗅味等特性。
人工填土与淤泥质土的野外鉴别见表4-9。
人工填土与淤泥质土的鉴别方法表4-9
(三)钻孔地质柱状图
钻孔地质柱状图是表示该钻孔所穿过的地层而综合成图表表示(图4-11)。
图中表示有地质年代、土层埋藏深度、上层厚度、土层底部的绝对标高、岩土的描述、柱状图、地面绝对标高、地下水水位和测量日期、岩土样选取位置等。
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