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化学作业060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六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六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0分)1.(2021河南郑州八校高一期中)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是指臭氧的浓度较臭氧空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臭氧空洞的形成与2O33O2有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该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该变化一定有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D.该变化一定有电子的转移和O2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二者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A正确;该变化中有共价键的断裂与3形成,并伴随能量变化,B、C正确;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故不存在电子转移,D错误。

2.(2021山东日照高一期中)依据如图信息,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该图像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反应的能量变化B.该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化学能C.该反应过程中,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D.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可进行,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氯化铵与消石灰制取NH3的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吸热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对于吸热反应,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低于断裂旧键吸收的总能量,C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氯化铵晶体与Ba(OH)2·8H2O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即可反应,D错误。

3.(2021福建福州一中高一期中)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2MnO2+2N H4+Zn2++Mn2O3+2NH3↑+H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ZnB.碳棒C.MnO2和N H4+D.Zn2+和N H4+,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由电池总反应可知,锰元素化合价降低,MnO2发生还原反应。

4.(2021天津第二中学高一期中)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片为正极B.碳棒上发生了还原反应C.电子由碳棒经导线流向锌片D.H+向锌片移动,与碳棒通过导线相连,放在浸有稀硫酸的滤纸上,形成原电池,锌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碳棒是正极,H+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B正确;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电子由锌片流向碳棒,C错误;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H+向碳棒移动,D 错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7.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MgCl 2
(2)Br 2
8.下列分子中,哪些是以极性键结合的,哪些是以非极性键结合的
?
(1)F 2 (2)O 2 (3)NH 3
(4 )CH 4 (5)SO 2
8.已知元素 X 、Y 、 Z、 W 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6、8、 11、 13,请回答: (1) 它们各是什么元素 ?
(2) 不看周期表,你如何来推断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和族 )?
(3) 写出单质 X、 Z 、W 分别与单质 Y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某同学阅读课外资料时,看到了下列有关锗、锡、铅
10.人体必需的一些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布如下: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几种元素, 通过查阅资料或访谈等方式, 获取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主 要生物功能的信息,整理获取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11 .根据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和元素周期律,思考并回答有关
(1) 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可能是多少
?
(2) 它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
4.比较下列各组中两种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
(1)Na、 K (2)B 、 Al (3)P、 Cl (4)S、 Cl (5)O 、 S
5.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H 3PO4 和 HNO 3 (2)KOH 和 Mg(OH) 2 (3)Al(OH) 3 和 Mg(OH) 2

A.磷 B .钙 C .铁 D.碘
3.下列关于 F、 C1、 Br 、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堂作业:第6章 第1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堂作业:第6章 第1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

第六章第一节第2课时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9]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D)A.负极有Cl2逸出,正极有H2逸出B.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C.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D.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解析:铁片、银片、稀盐酸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Fe-2e-===Fe2+,正极反应2H++2e-===H2↑,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负极附近Cl-浓度变大,但整个溶液中Cl-浓度不变,只有D项正确。

2.某小组同学用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D)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图中a极为铜片、b极为锌片时,a极上有气泡产生D.图中a极为铜片、b极为锌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橙汁流向锌片解析:铜片、锌片、橙汁构成的原电池,将化学能转为电能,A项正确;锌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正确;橙汁显酸性,在正极铜片上生成H2,C项正确;电子由负极锌片流出,经导线流向铜片,D项错误。

3.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两份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且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为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解析:锌粉质量相等,硫酸过量,a中加入CuSO4溶液,少量锌粉与Cu2+反应而减少,a 中生成H2量少,a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快,所以选A。

4.一学生用如图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1)图中铜棒上没有气体产生B.(2)图中如果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则说明锌片不纯C.(2)图与(3)图中正极生成物质量之比为1∶32时,锌片减轻的质量相等D.(3)图中锌片增重质量与铜棒减轻质量的比值为65∶64解析:装置图(1),锌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图(1)中铜棒上没有气体产生,故A正确;图(2)是原电池装置,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电极生成氢气,锌片不纯会形成原电池,锌片表面也有气体生成,故B正确;图(2)与图(3)中负极电极反应Zn-2e-===Zn2+,图(2)中正极上电极反应2H++2e-===H2↑,图(3)中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正极生成物质量之比为1∶32时,依据电子守恒计算两个原电池中电子转移相同,所以反应的锌的质量相同,故C正确;图(3)是原电池装置,锌作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铜作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锌电极减轻,铜电极增重,故D错误。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2作业6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附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2作业6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作业(六)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室温下,反应速率最慢的反应是()A、H2 + F2→HFB、H2 + Br2→HBrC、Ag+ + Cl-→AgClD、H+ + OH-→H2O2.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3A(g)+B(g)==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 4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1·s-1,则10 s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1.6 molB、2.8 molC、3.2 molD、3.6 mol 3.在某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则18O 存在于()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2、SO3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4.甲、乙两个容器内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中每分钟减少 4 mol A,乙中每分钟减少 2 mol A,则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 )A、甲快B、乙快C、相等D、无法确定5.反应 E +F == G,在温度T1下进行,反应M + N == K在温度T2下进行,已知T1>T2,且E 和F的浓度均大于M和N的浓度(其他条件均相同),则两者的反应速率()A、前者大B、后者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6.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7.将 4 mol A气体和 2 mol B气体在 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

若经 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 -1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作业.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作业.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课后作业限时:45分钟作业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多D.因为3O2===2O3是吸热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解析:A选项,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中都有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如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是放热过程,但它是物理变化。

B选项,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和反应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碳燃烧需要加热,但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不需加热也能自发进行。

C选项,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从宏观来看,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从微观来看,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比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多。

D 选项,因为3O 2===2O 3为吸热反应,臭氧具有的总能量比氧气的总能量高,所以臭氧比氧气活泼。

答案:D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时达到高潮。

奥运火炬采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5O 2――→点燃3CO 2+4H 2O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B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C .1mol C 3H 8和5mol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mol CO 2和4mol 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D .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 解析:火炬燃烧时还有化学能与光能的转化,A 错;燃烧都是放热反应,B 对;因为丙烷燃烧为放热反应,所以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C 对;丙烷完全燃烧时产物为CO 2与H 2O ,故对环境无污染,D 对。

高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作业分层联系课课练课堂作业(含答案解析)

高中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作业分层联系课课练课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全册课时作业课课练(含答案解析)目录一、化学元素周期表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三、核素同位素四、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元素周期律五、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六、化学键七、化学能与热能八、化学能与电能九、化学反应的速率十、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十一、甲烷十二、烷烃同分异构体十三、乙烯十四、苯十五、乙醇十六、乙酸十七、基本营养物质十八、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十九、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二十、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时分层作业(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

若发现119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安排好它的“房间”()A.第七周期0族B.第八周期第ⅠA族C.第六周期第ⅡA族D.第七周期第ⅦA族B[第七周期0族元素是118号元素,所以若发现119号元素,则应该在第八周期第ⅠA 族,故正确选项是B。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C[副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等于所在的族序数。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6个纵行B.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C.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25D.同主族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32B[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即共有16个族,A错误;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B正确;若是相同短周期中第ⅡA 族、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为1;第四、五周期中由于中间有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存在,故同周期第ⅡA族、第ⅢA族原子序数差为11;第六周期,其中由于有镧系元素的存在,两者相差25,C错误;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且相邻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等于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故相邻的同一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之差为8或18或32,D错误。

(共47套120页)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习汇总 WORD版可编辑

(共47套120页)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习汇总 WORD版可编辑

超级资源(共47套120页)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习汇总 WORD版可编辑课时自测·基础达标1.(2018·淄博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B.元素周期表有十六个纵行,也就是十六个族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D.氢与碳属于同一周期【解析】选A.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十六个族,第Ⅷ族占三个纵行;Be和H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不属于同一族;H和C分属第1、2周期.2.(2018·绵阳高一检测)在元素周期表中,第1、2、3周期中所含元素种数分别为( )A.2、8、8B.8、8、18C.2、8、18D.8、18、18【解析】选A. 元素周期表中第1~6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分别为2、8、8、18、18、32,A正确.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 )A.元素的核电荷数B.元素的化合价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解析】选 A.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排列的,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其核电荷数决定.4.不用查阅元素周期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原子序数为52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A.第5周期第ⅡA族B.第5周期第ⅥA族C.第4周期第ⅡA族D.第4周期第ⅥA族【解析】选B. 元素周期表中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2、10、18、36、54和86,将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减去与这个数值最相近的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52-54=-2,说明该元素处于氙(54)的同一周期(第5周期),从右往左数的第三列(第ⅥA族),所以选B.【补偿训练】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位于:①第5周期;②第6周期;③第ⅣA族;④第ⅤA族;⑤第ⅡB族,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解析】选C. 根据与该元素原子序数最接近的0族元素的位置来确定. 与83号元素最邻近的0族元素为86号元素氡,83号元素比氡的原子序数小3,那么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是氡左移3个格,即第6周期第ⅤA族.5.蓝宝石的主要成分为第ⅢA族元素的氧化物,该氧化物为( )A.Al2O3B.CuOC.Fe2O3D.MgO【解析】选A. 四个选项中,只有Al属于第ⅢA族元素.6.某周期的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那么同一周期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肯定是x+2B.肯定是x+2或x+8或x+32C.肯定是x+2或x+12或x+26D.肯定是x+2或x+10或x+26【解析】选C. 第ⅠA族元素在第2、第3周期时,同周期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2;第ⅠA族元素在第4、第5周期时,同周期第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12;第ⅠA族元素在第6、第7周期时,同周期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26.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表中所列元素中:(1)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2)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______族.【解析】(1)短周期的元素位于第1、2、3周期,所以短周期元素有b、h、j、a、c、f、i、l、m.(2)主族就是第一、第二纵行,以及第13~17纵行;所以是a、b、c、d、f、h、g、i、j、k、l.(3)e元素位于第4横行,第4纵行,属于第4周期、ⅣB族.答案:(1)b、h、j、a、c、f、i、l、m(2)a、b、c、d、f、h、g、i、j、k、l(3)4 ⅣB课时自测·基础达标1.(2018·临沂高一检测)如图表示第ⅠA族金属(又称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金属性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阳离子的氧化性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解析】选 C. 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其单质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增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A、B、D三项正确;随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递增,其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C项与图不符.2.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B.卤素单质与水都生成HX和HXOC.其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D.卤素单质与其他物质化合时,均表现为还原性【解析】选 C. 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A项错误. 要注意F2及氟的化合物的特殊性:F2与水反应置换H2O中的氧生成O2,不像其他卤素单质,B项错误. 卤素单质与其他物质化合时,多表现为氧化性,D项错误.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解析】选 D. 比较金属的活泼性不能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如Li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a少,但不如Ca活泼,故A错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不能根据原子电子层数的多少,如Na的电子层数比Cu少,但Na 比Cu活泼,故B错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不能根据生成氢气的多少来判断,例如1 mol Al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 mol Mg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但Mg的活泼性强,故C错误;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说明A易失去电子,则A的活泼性肯定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故D正确.4.(2018·长春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B.碱金属单质都可以作还原剂C.碱金属单质都能在O2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解析】选 C.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同时原子半径又比较大,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表现出强还原性,A、B 正确;锂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Li2O,C错误;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D正确.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选项事实推论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金属性:Na>Mg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金属性:Ca>MgC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非金属性:S>CDH2+Cl22HClH2+I22HI 非金属性:Cl>I【解析】选C.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说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但不能说明S和C的非金属性强弱,应比较H2SO4和H2CO3的酸性,所以C项错误.6.(2018·郑州高一检测)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形成化合物ZY3B.非金属性:Z>YC.质子数:W>ZD.Y和W形成的单质都有较强的氧化性【解析】选B.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位于第2周期,则Y原子有2个电子层,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所以Y为氧元素,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 氧和硫可以形成三氧化硫,故A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Y>Z,故B错误;W在Z的右边,质子数W比Z多1,故C正确;氧气和氯气都有较强的氧化性,故D正确.7.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稳定存在的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2)在稳定存在的碱金属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卤族元素中,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出向KI溶液中通入Cl2的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自然界稳定存在的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第ⅠA族的Cs;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2)在稳定存在的碱金属元素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OH-+2Na++H2↑.(3)卤族元素中,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强的是HF,Cl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答案:(1)Cs F(2)CsOH 2Na+2H2O2Na++2OH-+H2↑(3)HF Cl2+2I-2Cl-+I2课时自测·基础达标1.(2018·成都高一检测)某研究团队在实验室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三维碳结构,这种碳被称为T-碳. T-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 )A.属于不同元素形成的单质B.同素异形体C.属于同种原子D.同位素【解析】选 B. 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T-碳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所以互称同素异形体.2.下列关于X与X+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一定相等,电子数一定不同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一定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解析】选 A. 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故原子和其对应的离子的电子数一定不等,A项正确,D项错误;原子和其对应的离子化学性质不同,B项错误,H+既无电子也无中子,C项错误.3.(RJ·P11改编题)下列有关Li Li Na Mg C N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Li和Li是同一种原子B Na和Mg的质子数、中子数都不相等C C和N的质量数相等,但不互为同位素D.上述微粒共有6种元素【解析】选C Li和Li是锂元素的两种核素,不是同一种原子,A、D错误Na和Mg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都为12,B错误C和N 的质量数相等,但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一种元素,C正确.4.(2018·宜昌高一检测)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全氮阴离子,是制备全氮类物质的重要中间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的中子数为7B.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C.每个中含有35个电子D.和属于同位素【解析】选B. 的中子数无法确定,但是不可能是7,A错误. N5+的质子数为7×5=35,B正确. C项,含有的电子数为5×7+1=36,C 错误. 和属于离子,不可能互为同位素,D错误.5.(2018·合肥高一检测)下列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8的是( )A.18O2B.1O2C.1O2D.14N18O【解析】选B. 18O2所含的中子数为2×(18-8)=20,故A错误;1O2所含的中子数为0+2×(17-8)=18,故B正确;1O2所含的中子数为0+2×(18-8)=20,故C错误;14N18O所含的中子数为(14-7)+(18-8)=17,故D错误.6.(2018·包头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质子的微粒一定有中子B.通常所说的氢元素是指HC.16O中的“16”表示氧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D.根据反应K35ClO 3+6H37Cl KCl+3Cl2↑+3H2O得到的Cl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3.3【解析】选D. 核素1H只有质子没有中子,A错误;通常所说的氢元素是指各种氢原子的总称,B错误;16O中的“16”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C 错误;利用价态归中规律结合反应方程式知生成的3 mol Cl2中含有1mol 35Cl和 5 mol 37Cl,根据M=计算生成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3.3 g·mol-1,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3.3,D正确.7.如表所示,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H 2He Cl2Ca2+A 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电荷数B 质量数质子数原子数电荷数C 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数电子数D 质量数质子数分子数电荷数【解析】选B H中的“2”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为2;2He中的“2”表示He的质子数为2;Cl2中的“2”表示氯原子个数;Ca2+中的“2”表示钙离子带2个电荷,选B.8.已知a A m+与b B 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b+m+nB.a=b-m+nC.a=b+m-nD.a=b-m-n【解析】选A. a A m+和b B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二者核外电子数相同,即a-m=b+n,所以a=b+m+n.9.(1)________和________互为同位素.(2)________和________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________和_______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4)填写下列表格:原子组成Z N AK 19 ①______39O 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Ar 18 22 ⑤_____ _【解析】(1Li Li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为锂元素的同位素.(2N C质量数同为14,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元素.Mg中子数分别为23-11=12,24-12=12,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不是同一种元素. (4K:N=A-Z=39-19=20O原子中A=18,Z=8,N=A-Z=18-8=10Ar原子中Z=18,A=40,N=A-Z=40-18=22.答案:(1Li Li (2N C (3Na Mg(4)①20 ②8 ③10 ④18 ⑤40课时自测·基础达标1.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B中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Cl-而不是Cl,C中A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D中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为. 【补偿训练】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其元素一定属于ⅡA族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B.K层电子数为M层电子数一半的原子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D.M层电子数等于其内层电子数之和的的原子【解析】选D. 若该元素位于ⅡA族,则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A项中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或8,B项中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C项中元素可能是He,位于0族. D项中,元素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一定为2.2.(RJ·P19改编题)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金属性:Na>KB.非金属性:S>ClC.酸性:H3PO4>HNO3D.碱性:KOH>Mg(OH)2【解析】选D. 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A错误;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下而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B、C错误;由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递变规律可得:KOH>NaOH,由同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递变规律可得NaOH>Mg(OH)2,则碱性:KOH>Mg(OH)2,D正确. 【补偿训练】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X>Y>ZB.非金属性:X>Y>ZC.原子半径:X>Y>Z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解析】选 C. 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X、Y、Z三种元素由左向右的顺序为Z、Y、X. 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故原子序数:X>Y>Z,A正确;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X>Y>Z,B正确;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Z>Y>X,C错误;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 ZH3,D正确.3.(2018·天水高一检测)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B.原子序数:X>Y>ZC.离子半径:X2->Y+>Z-D.单质氧化性:X>Z>Y【解析】选B. 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则X为第ⅥA族元素,Z为ⅦA族元素;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Y在Z的下一周期,可推知Y为钠元素,Z为氟元素,X、Y同周期,则X为硫元素. A项,X、Y、Z分别为S、Na、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1、7,故A错误;B项,X、Y、Z原子序数分别为16、11、9,原子序数:X>Y>Z,故B正确;C项,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F->Na+,故C 错误;D项,Na为金属元素,单质只表现还原性,F、S为非金属,单质可以表现氧化性,非金属性S<F,故单质氧化性S<F2,故D错误.4.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A. B.C. D.【解析】选A. 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说明分子比分母小,同种元素中阳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阴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大,A正确,B错误;同周期,自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错误;同主族,自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错误.5.(2018·龙门高一检测)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化物的沸点:Y<ZB.原子半径大小:Y>WC.非金属性:X>YD.形成化合物时元素的化合价:W>Y【解析】选D.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位置关系可知,X、Y处于第2周期,W、Z处于第3周期,设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X、Y、Z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a+2、a+4、a+5,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a+a+ 2+a+4+a+5=19,解得a=2,则W为镁元素,故X 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氯元素;A项,H2O分子间有氢键,常温下是液态,而HCl常温下是气态,可知H2O的沸点大于HCl,故A错误;B 项,Mg与S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而S和O同主族,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是Mg大于O,故B错误;C项,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C错误;D项,Mg是金属,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是+2,O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通常为-1或-2,故D正确.课时达标训练1.下列各组微粒中,半径由小到大的一组是( )A.H+、Al3+、Mg2+、K+B.Na+、Mg2+、K+、Ca2+C.O、N、P、SD.I、Br、Cl、F【解析】选 A. B项中半径Na+>Mg2+,K+>Ca2+,不符合题意;C项中半径:P>S,不符合题意;D项中半径依次减小,不符合题意.2.(2017·广州高一检测)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A.②⑤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⑤【解析】选A. 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是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即最高价含氧酸),故②错,③对;最外层电子数多的非金属性不一定强,如最外层电子数I>O,但非金属性I<O,⑤错.【方法规律】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则非金属性就越强.(1)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如F2与H2在黑暗中就可反应,Br2与H2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则非金属性:F>Br.(3)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如稳定性:HF>HCl,则非金属性:F>Cl.(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如酸性:HClO4>HBrO4,则非金属性:Cl>Br.(5)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如氧化性Cl2>Br2,则非金属性:Cl>Br.(6)置换反应:如Cl2+2Br-2Cl-+Br2,则非金属性:Cl>Br.(7)根据与同一种金属反应,生成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的高低进行判断. 例如,Cu+Cl2CuCl2,2Cu+S Cu2S,即得非金属性:Cl>S.3.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第ⅡA族元素,关于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镭的金属性比钙弱B.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H2C.镭在化合物中呈+2价D.碳酸镭难溶于水【解析】选A. 镭是第ⅡA族元素,同主族自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故镭比钙还活泼,与水反应生成氢气,A错误,B正确;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呈+2价,类比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镭也难溶于水,C、D正确.【补偿训练】(双选)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解析】选A、B. 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电子层数不变,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 4.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单质一定是活泼金属B.Y的最高价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C.Z的单质是双原子分子D.氢化物的稳定性:Y>X【解析】选D. 短周期只有第1、第2、第3三个周期,所以Z为氦元素,Y为氟元素,X为硫元素. X为硫元素,是非金属元素,A错误;Y为氟元素,没有最高价氧化物,B错误;Z的单质为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C错误;F的非金属性大于S的非金属性,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Y>X,D正确.5.(2017·福州高一检测)锗(Ge)是第4周期第ⅣA族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解析】选 B. 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可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H4>SiH4>GeH4,而已知硅烷(SiH4)不稳定,故GeH4稳定性很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2CO3>H4SiO4>H4GeO4,H4SiO4难溶于水,故H4GeO4为难溶于水的弱酸. 因为锗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所以锗单质应具有半导体的性能.【补偿训练】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线左下方的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解析】选C. A、虚线左下方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A错误;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不一定都是两性金属元素,如硅是非金属元素,B错误;C、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都既具有金属性,也具有非金属性,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C正确;D、在过渡元素中可寻找耐高温材料,D错误. 6.(2017·淄博高一检测)某同学设计如图元素周期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Y、Z元素分别为N、P、OB.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C.原子半径:Z>X>YD.X、Y、Z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Y的氢化物【解析】选A. 从元素周期表中找出规律,左侧第2周期原子序数应是3、5、6、7,右侧第2周期原子序数应为4、8、9、10,左侧第3周期原子序数应为11、13、14、15,右侧第3周期原子序数应为12、16、17、18,故X、Y、Z三种元素分别是N、P、O,A正确;白格中的He、Ne、Ar都是稀有气体,不属于主族元素,B错误;原子半径大小:P>N>O,C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N>P,最稳定的是O的氢化物,D错误.7.【能力挑战题】依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人们总结出下面的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1)该表中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表明.A.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B.元素周期表中最右上角的氦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ⅠA族元素(H除外)的金属性肯定比同周期的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2)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制得一种核素X,它属于一种新元素,是116号元素(元素符号暂用X代替),关于它的推测正确的是.A.这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67B.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6周期C.这种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这种元素的原子易与氢气化合【解析】(1)A ×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而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判断B ×氦是稀有气体,性质比较稳定,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 √符合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的位置可知,116号元素比118号元素少两个质子,其中子数=283-116=167,该元素应该属于第7周期ⅥA族,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但不易与氢气化合.答案:(1)C (2)A、C课时达标训练1.(2017·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P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 CaCl2的电子式:Ca2+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解析】选A. A项,P的左上角标为质量数,左下角标为质子数,正确;B 项,氟原子的最外层为7个电子,错误;C项,两个Cl-应放在Ca2+的两边,错误;D项,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错误.2.(2017·长沙高一检测)关于氢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在水蒸气、水和冰中都含有氢键C.分子间形成氢键能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D.HF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解析】选C. 水在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存在着氢键,而气态时氢键被破坏,所以A、B错误. 氢键不影响物质的稳定性,D错误.3.下列各元素的原子在形成不同物质时,既能形成非极性键,也能形成极性键,还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A.KB.MgC.OD.Ne【解析】选C. 活泼金属元素Mg、K仅能形成离子键,Ne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一般不形成化学键,氧元素的原子在形成不同物质时,既能形成非极性键,如H2O2,也能形成极性键,如H2O,还能形成离子键,如K2O.【补偿训练】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 )A.NaNO3B.KOHC.Na2O2D.CH4【解析】选C. A选项:NaNO3中Na+与N间以离子键结合,N中N、O原子间以极性共价键结合;B选项:KOH中K+与OH-间以离子键结合,OH-中H、O原子间以极性共价键结合;D选项:CH4中只存在C、H间的极性共价键. 所以,A、B、D均为错误选项. C选项:Na2O2中,Na+与间是以离子键结合的,而中两个氧原子间是以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的,所以C选项为正确选项.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NaCl、HCl、H2O、NaOHB.Cl2、Na2S、HCl、SO2C.HBr、CO2、H2O、CS2D.Na2O2、H2O2、H2O、O3【解析】选C. NaCl只含有离子键,HCl、H2O只含有共价键,NaOH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A错误;Cl2、HCl、SO2分子中只有共价键,。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课时作业巩固选题表合格考题组1.下列关于X(g)+Y(s)2Z(g)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X或Y浓度的减少来表示B.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内,X浓度的减少或Z浓度的增加C.相同条件下,若v(X)=0.1 mol·L-1·s-1,v(Z)=0.2 mol·L-1·s-1,则v(X)表示的反应速率比v(Z)表示的反应速率小D.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X或Z浓度的变化解析:Y在该反应中为固态,其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是一常数,A 错误;一段时间和单位时间含义不同,B错误;X与Z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v(X)∶v(Z)=1∶2,v(X)与v(Z)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C错误;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D正确。

2.100 mL 0.6 mol·L-1 H2SO4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D )A.Na2CO3固体B.NaNO3溶液C.K2SO4固体D.K2SO4溶液解析:Na2CO3+H2SO4Na2SO4+H2O+CO2↑,加入Na2CO3固体,锌与H2SO4溶液反应的速率和生成H2的总量都减小;加入NaNO3,N 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能放出H2,所以锌与H2SO4溶液反应的速率和生成H2的总量都减小;加K2SO4固体,增大了S O42-的浓度,锌与H2SO4溶液反应的速率和生成H2的总量与S O42-的浓度无关,反应速率和生成H2的总量都不变;加K2SO4溶液,降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但H+的物质的量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减小,但生成H2的总量不变。

3.(2020·山东济宁月考)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中,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 D )解析:硝酸与镁反应不生成氢气,Mg比Fe活泼,与酸反应较剧烈;B和D相比较,D中氢离子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班化学作业060 2013年 月 日 星期 姓名
059参考答案:1.C2.B3.D4.C5.A6.B7.(1)H Mg Al S Cl(2)Cl 2+2NaOH=NaCl +NaClO +H 2O(3)r(A)<r(E)<r(D)<r(C)<r(B)8. (1)F 2 (2)
(3)砷 非金属性和金属 Z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线附近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 .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 .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B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 .离子所带电荷的符号和数目与原子成键时得失电子有关
D .阳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小,而阴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半径一定比对应离子的半径大
B .阴离子一般具有氧化性
C .金属阳离子可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离子的电子层数肯定与对应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
4.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
A .任意两种元素之间的化合
B .两种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
C .任何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
D .特别活泼金属元素与特别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
5.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
6.短周期主族元素A 、B 、C 、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C 为金属元素,C 的最外层电子数和A 相等;C 、D 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A 、B 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

请回答:(1)A____B____C____D_____;
(2)A 、B 、C 、D 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________;(3)A 和C 形成化合物CA 的电子式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C 与D 形成化合物C 2D 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四种元素x A 、y B 、z C 、w D ,其中B 的负二价离子和C 的正一价离子均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又知X +Y +Z +W =82,W =Y +Z 。

(1)A 是____B 是____C 是____D 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此四种元素中组成M 2N 型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组成MN 2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用电
子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A 、B 、C 、D 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元素,A 与D 能组成AD 2型化合物,AD 2中核外电子总数为30,D -的
核外电子排布与Al 3+相同,B 和C 可以形成BC 型化合物,BC 分子中质子总数是18,BC 的水溶液是一种强
酸。

(1)请推出上述四种元素: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单质C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单质D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AD 2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A 、B 、C 、D 、E 五种主族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3、7、6、4,原子序数按E 、B 、D 、
C 、A 的顺序依次增大。

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气态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35 1,且该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相等,A 、B 、C 原子的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
E 原子的次外层有2个电子。

(1)计算D 的摩尔质量________;写出D 的原子符号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A 与D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 的单质与CuSO 4溶液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的单质与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 、D 、E 三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和A 、C 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与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