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土的野外鉴别描述
土的野外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野外编录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土的野外鉴定方法
符合某一类土的条件时,既按该土定名。
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P>17
17≥IP>10
IP≤10
刀切切面光滑,刀刃有粘阻力
刀切切面稍光滑,切面规则
刀切切面不光滑,切面较粗糙
手捻有滑感,水多时粘手,无砂感
碎石土、砂土的野外鉴别方法
类别
土的名称
观察颗粒粗细
干燥时的状态
湿润时拍击状态
粘着程度
碎
石
土
漂石块石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卵石碎石
粒径大于6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颗粒完全分散
表面无变化
无粘着感
粗圆砾角砾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颗粒完全分散
不能捏成饼,手捏压不易见手指印,易成碎块和粉末,8<N≤32,
0<IL≤0.5
能捏成饼,手指轻压可见手印,手捏稍有出水,
2<N≤8,
0.5<IL≤1.0
手捏表层出水,手上有明显湿印,土体坍流成扁圆形,N≤2,IL>1.0
粘土
不能捏成饼,
N >32,IL≤0
能捏成饼,边上多裂口,8<N≤32,0<IL≤0.5
摇振反应迅速、中等
具光泽
稍具光泽
不具光泽
干强度高,干土坚硬,锤击才能碎,不易成粉末
干强度中等,干土锤击易碎,
手难捏碎
干强度低,干土手易捏碎
野外土名描述
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十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野外土名的描述
密度——N63.5<5松散 、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5为中密、N63.5>20为密实。
e) 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密度0<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f)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野外土层描述
野外土层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BS
<35
混合类型示例
松散,褐色,次棱角形,砂质含量高,含灰色粘土团
中密,浅褐色,含粘质,中细砂
密实,褐色,粉土与粘Βιβλιοθήκη 互层可塑,褐色,不定形泥炭
有机质土
有机质粘土、粉土或砂土
不均
含一定量腐殖质
泥炭
不均
大部分腐殖质深褐色或黑色,有异味,密度小
续表6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类别
密实度/强度
结构
颜色
成分
类型
表6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基本
土类
颗粒粒径/mm
外观鉴别
颗粒特性与塑性
混合土类
(基本土类混合物)
粗粒土
(砾砂颗粒含量>65%)
漂石
200
仅完整见于钻孔中
颗粒形状:
棱角状
次棱角状
亚圆形
圆形
扁平
长形
纹理:
粗糙
平滑
磨光
规模中等,土质成分优良
卵石
60
通常难以通过钻孔取得
类别
粉土或粘土所占百分比(%)
碎砾石
20
肉眼易分辨,可描述颗粒形状与级配
软
高压缩性,结构散开
含纤维
不定形
植物可辨,残余强度
很小间距
60~20
塑性
手捏成型,污手
极小间距
<20
级配好,粒度分布广
0.06
级配差,粒度均匀
细粒土
(粉粒与粘粒含量
>35%)
粉土
0.02
仅粗粒粉土肉眼可辨
无可塑性或低塑性
规模中等,土质成分优良
0.006
类别
砂土或砾砂所占百分比(%)
土的野外命名与描述
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野外编录土的鉴别方法与描述
十三、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一般情况下要分开描述)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30cm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十四、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五、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 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十六、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
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十七、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
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八、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野外记录要点:1)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夹含物。
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2)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公路)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
切面光泽,韧性。
摇振反应。
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3)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
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4)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度——N63.5<5 松散、N63.5 在5~10 为稍密、N63.5 在10~20 为中密、N63.5>20 为密实。
土的野外描述
二十三、碎石土:
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h) 碎石土:
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i) 砂土:
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等。
k)粘性土:
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地质柱状图如>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
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 很破碎。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b) 粉土:
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切面光泽,韧性。摇振反应。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c) 残积土:
颜色,状态,夹含物。状态:软塑、可塑、硬塑 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三、粘土:
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
土的野外鉴别和描述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
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1.土的鉴别和定名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
但是,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很多,光有一个简单定名,还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士的真正面目。
如粘土,由于沉积年代不同,有的沉积年代较老,得到了充分的固结和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而沉积年代较近的粘土,其固结度与结构强度均要差些。
应在其定名前冠以沉积年代或成因,如第四纪更新世(Q3)沉积的粘性土则写成“Q3粘性土”。
或冠以成因类型如“冲积粘性土”等。
土是第四纪以来天然堆积的或由生物化学作用而形式的,按其成因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其特征见第一章所述。
2.土的描述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
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碎石类土的描述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
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
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其野外鉴别方法见表4-4。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表4-4注:1.骨架颗粒系指各碎石土相应的粒径颗粒:2.密实度按表列各项要求综合确定。
(2)砂土的描述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其特征见表4-5。
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BS5930)
<35
混合类型示例
松散,褐色,次棱角形,砂质含量高,含灰色粘土团
中密,浅褐色,含粘质,中细砂
密实,褐色,粉土与粘土互层
可塑,褐色,不定形泥炭
有机质土
有机质粘土、粉土或砂土
不均
含一定量腐殖质
泥炭
不均
大部分腐殖质深褐色或黑色,有异味,密度小
续表6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类别
密实度/强度
结构
颜色
成分
类型
级配好,粒度分布广
0.06
级配差,粒度均匀
细粒土
(粉粒与粘粒含量
>35%)
粉土
0.02
仅粗粒粉土肉眼可辨
无可塑性或低塑性
规模中等,土质成分优良
0.006
类别
砂土或砾砂所占百分比(%)
0.002
砂质或砾砂质粘土或粉土
35~65
粘土
干块可破碎但不易折断,浸水软化但较粉土慢
塑性中等
(接近粘土)
高塑性
(高粘性)
级配好,颗粒粒度分布广
级配差,粒度均匀
含少量粉土或粘土――砂土或砾砂
<5
6
含粉土或粘土――砂土或砾砂
5~15
2
含较多粉土或粘土――砂土或砾砂
15~35
砂土
0.6
肉眼可辨,干时颗粒小无粘聚力,粒度可描述
砂质砾石
粗砾砂
(见41.3.2.2)
复合型描述如下:
粘质:细粒,可塑,质粘
粉质:细粒不可塑或低塑性
0.2
表6土的野外鉴别与描述
基本
土类
颗粒粒径/mm
外观鉴别
颗粒特性与塑性
混合土类
常见土的野外鉴别描述
实验一常见土类的野外鉴别与描述●实验内容:常见土类的野外鉴别、定名与描述●实验原理:钻探法在钻进过程中,必须随时做好钻孔记录。
从钻机定位后由地表开钻到终孔为止,记录每一钻的深度,鉴别与描述每一钻取出的土样,进行定名,并立刻写在记录表中,作为绘制地质剖面图的原始依据。
野外鉴别地基土要求快速,又无仪器设备,主要凭感觉和经验,对碎石土和砂土的鉴别方法,利用日常熟悉的食品如绿豆、小米、砂糖、玉米面的颗粒作为标准,进行对此鉴别。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等进行鉴别。
●实验仪器与主要设备:切土刀,圆锥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
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
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
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细粒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将粘性土分为粘土、粉质黏土和粉土。
细粒土应描述其颜色、状态、湿度和包含物。
在描述颜色时、应注意其副色,一般记录时应将副色写在前面,主色写在后面,例如“黄褐色”。
表示以褐色为主,以黄色为副。
粘性土的状态是指其在含有一定量的水份时,所表现出来的粘稠稀薄不同的物理状态,它说明了土的软硬程度,反映土的天然结构受破坏后,土粒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抵抗外力所引起的上粒移动的能力。
土的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
野外测定土的状态时,可采用重为76g、尖端为30°的金属圆锥的下沉深度来确定,2.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砂类土应描述其粒径和含量的百分比;颗粒的主要矿物成分及有机质和包含物,当含大量有机质时,土呈黑色,含量不多时呈灰色;含多量氧化铁时,土呈红色,含少量时呈黄色或橙黄色;含SiO2、CaCO3及Al(OH)3和高岭土时,土常呈白色或浅色。
土的野外鉴别及描述
野外编录土定名、分类、鉴别、描述等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韧性、干强度、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野外编录土的鉴别方法与描述
野外编录常用一、杂填土:杂色,松散,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粉土:(1)灰黄,很湿,稍密,含云母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
(2 )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三、粉砂:(1)黄色,饱和状态,中密,含云母片,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
(2)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3)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四、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有腐味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塑状,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1):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2)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八、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九、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风化强烈,取芯呈砂土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节理裂隙较发育。
十一、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取芯呈长柱状,锤击声哑、易碎,采取率92%,RQD81%。
无裂隙,具水平节理,岩石等级Ⅴ类。
十二、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采取率92% RQD81%.十三、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常见土类的野外鉴别与描述●实验内容:常见土类的野外鉴别、定名与描述●实验原理:钻探法在钻进过程中,必须随时做好钻孔记录。
从钻机定位后由地表开钻到终孔为止,记录每一钻的深度,鉴别与描述每一钻取出的土样,进行定名,并立刻写在记录表中,作为绘制地质剖面图的原始依据。
野外鉴别地基土要求快速,又无仪器设备,主要凭感觉和经验,对碎石土和砂土的鉴别方法,利用日常熟悉的食品如绿豆、小米、砂糖、玉米面的颗粒作为标准,进行对此鉴别。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等进行鉴别。
●实验仪器与主要设备:切土刀,圆锥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在勘探过程中取得的土样,必须及时用肉眼鉴别,初步确定土的名称、颜色、状态、湿度。
密度、含有物、工程地质特征等,作为划分土层,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和评价的依据。
土的鉴别定名是描述工作的主要内容,正确的定名可以反映土的基本性质。
土的描述主要内容是针对影响其工程性质的,反映土的组成、结构、构造和状态的主要特征的。
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的土,描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细粒土的野外鉴别可按其湿润时状态、人手捏的感觉、粘着程度和能否搓条的粗细,将粘性土分为粘土、粉质黏土和粉土。
细粒土应描述其颜色、状态、湿度和包含物。
在描述颜色时、应注意其副色,一般记录时应将副色写在前面,主色写在后面,例如“黄褐色”。
表示以褐色为主,以黄色为副。
粘性土的状态是指其在含有一定量的水份时,所表现出来的粘稠稀薄不同的物理状态,它说明了土的软硬程度,反映土的天然结构受破坏后,土粒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抵抗外力所引起的上粒移动的能力。
土的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
野外测定土的状态时,可采用重为76g、尖端为30°的金属圆锥的下沉深度来确定,2.砂类土按其颗粒的粗细和其干湿程度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砂类土应描述其粒径和含量的百分比;颗粒的主要矿物成分及有机质和包含物,当含大量有机质时,土呈黑色,含量不多时呈灰色;含多量氧化铁时,土呈红色,含少量时呈黄色或橙黄色;含SiO2、CaCO3及Al(OH)3和高岭土时,土常呈白色或浅色。
3.碎石类土应描述碎屑物的成分、指出碎屑是由那类岩石组成的;碎屑物的大小,其一般直径和最大直径如何,并估计其含量之百分比;碎屑物的形状,其形状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或棱角形;碎屑的坚固程度。
当碎石类土有充填物时,应措述充填物的成分,并确定充填物的土类和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
如果没有充填物时,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现象。
碎石土还应描述其密实度,密实度是反映土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越是紧密的土,其强度大,结构稳定,压缩性小:紧密度小,则工程性质就相应要差。
一般碎石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等三种(1)粘性土的描述与定名: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
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大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 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7、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2)粉土的描述与定名一、定义: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粉粒,砂粒少,干时土块结合不够坚固,微力即散成粉末,湿时有流动性,土球经振动可成饼状,在手中可捏成团,能搓成φ3mm的短土条。
用手搓捻无粘滞感觉,较粗糙,大部分是粉末。
二、描述内容:颜色、包含物、湿度、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包含物:云母、贝壳、石英、氧化铁浸染条纹(带)、(团块)等。
3、湿度:分稍湿、湿、很湿。
①稍湿:土扰动后不易握成团,一摇即散。
②湿:土扰动后能握成团,摇动时土表面稍出水,手中有湿印,用手捏水即吸回。
③很湿:水位以下,用手摇动时有水流出,土体塌流成扁圆形。
4、层理特征:层厚及夹层情况,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3)砂土的描述与定名一、定义: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砂粒,干时松散,湿时无塑性,搓不成条,用水搓捻时感觉砂粒,无滑润感觉。
二、描述内容: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层理特征。
1、颜色: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前,如黄褐、青灰等。
2、矿物组成:砂土主要矿物组成:石英、云母、长石等。
3、颗粒级配:①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②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③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④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⑤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4、颗粒形状:描述颗粒的磨圆度。
5、粘粒含量:所含粘性土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6、湿度:稍湿、很湿、饱和①稍湿:呈松散状,用手握时感到湿、凉,放在纸上不会浸湿,加水时吸收很快。
②很湿:可以勉强握成团,放在手上有湿感、水印,放在纸上浸湿很快,加水时吸收很慢。
③饱和:钻头上有水,放在手掌上水自由渗出。
7、密实度: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4)碎石土的描述与定名一、定义: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碎石土分类二、描述内容: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性、层理特征。
1、颗粒级配:不同粒径碎石占总质量的百分比①漂石、块石、粒径大于200mm超过总质量的50%;②卵石、碎石、粒径大于20mm小于200mm超过总质量的50%;③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小于20mm超过总质量的50%。
2、颗粒形状①块石、碎石、角砾:以棱角形为主。
②漂石、卵石、圆砾:以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3、颗粒排列:颗粒间排列、接触方式。
4、母岩成分:①岩浆岩:代表性岩石玄武岩花岗岩、流纹岩、辉绿岩等;②沉积岩:代表岩石泥岩、砂岩、页岩、灰岩、砾岩等;③变质岩:代表岩石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等。
5、风化程度:①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②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用手锤不易击碎;③中等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里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用手锤易击碎,岩芯钻方可钻进;④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手可折断,干钻不易钻进;⑤残积土: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6、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当充填物为粘性土、粉土、砂土充填应按充填物性质分别描述颜色、状态、密实度、湿度等。
7、密实性特殊土:湿陷土、红粘土、软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岩土、盐渍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污染土一、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对以上土除一般描述外尚需进行嗅味、动植物腐化程度等的描述1、淤泥或淤泥质土,肉眼鉴别特征:深灰色、灰色,有光泽,味臭,除腐植质外尚含少量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体,浸水后水面出现气泡,干燥后体积收缩。
2、泥炭质土:深灰或黑色,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结构,浸水体胀,易崩解,有植物残渣浮于水中,干缩现象明显。
3、泥炭:除有泥炭质土的特征外,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二、填土,除一般描述外尚应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三、岩石,岩石应描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对沉积岩尚应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形状、胶结物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尚应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对岩体的描述尚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特征和岩层厚度。
●试验结果:土样1: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判定为黄褐色硬塑粉黏土,包含铁锰结核,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摇震反应中等,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稍用力即可捏碎。
土样2: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粉粒,砂粒少,干时土块结合不够坚固,微力即散成粉末,湿时有流动性,土球经振动可成饼状,在手中可捏成团,能搓成φ3mm的短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