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问题
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
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
而今天中国的教育条件好起来了,孩子们反而变得平庸了。因此每一个中国孩子的家长,都有责任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跳出社会的惯性教育而避免被埋没掉,这个事情不能都推给学校和教育部,也是家长的责无旁贷的己任。
我发现在现今的中国社会环境中,教育是一个很容易从众并滑向平庸的事,似乎每个家长和老师的不假思索的从众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都对孩子的自然成长构成致命的威胁。自然成长!自然成长!这是一个这么简单却这么让人望尘莫及的事!
正因为有这样的危机感和反省意识,我每见到即将为人父母的人,都忍不住要多说几句,嘱咐别人“一定要尽量反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定要有“教育突围”的意识.
对于即将为人之母的你,我能与你分享点什么呢,0-3岁的黄金教育期大家一般都知道了,但大家不见得知道在孩子0-3岁时应该注意哪些教育事项,怎样从这一时期开始就做到“教育突围”。我相信你一定已经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了,一定已积累了不少常识,那我就不说公知的常识了,仅说几条一般家长不容易想到的“反向思维”,起个名字叫“准父母应该具备的十大反向教育思维”,不在系统,不在全面,不在详细,甚至不在正确,仅是帮你提个醒,激发你从起点上就考虑孩子教育的突围问题,这里的反向思维,指不同于常识性思考和习惯性思考。
反向思维一:具有大学学历的人,他的教育认识不仅有可能是零,还有可能是负数。
把一个孩子猛然推向你身边,让你评价他的表现如何,你很容易就能滔滔不绝地给他归纳出几条来,哪做得好,哪做得不好,哪需要改进,可你有可能从来没考虑过教育的问题,怎么一上来就能评价得头头是道?这就是可怕的“教育基因的惯性遗传”。
我们长成父母的样子,是因为我们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但千万不能忽视的是,我们生长在中国,我们的血液里也不知不觉地自动遗传了教育的认识,这就是教育基因的惯性遗传。由于教育基因有惯性遗传,每个家长几乎不需要有任何认真考虑就可以立即拿出一套头头是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从而一生只做孩子教育的执行者,而很少做孩子教育的思考者。你对孩子的教育中总能找到
等的奇迹。体验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三六九等,让孩子静静地看一看农民工搬砖盖房子,对孩子的智力好处简直难以言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有取之不尽的事情让孩子去体验,只需家长有心去寻找和发现。
思维七:演戏,是引导孩子对一个事物感兴趣的最好方法。
诚实,一般是父母教导孩子的基本品德,但假戏真做,却是教育孩子的良方。0-3岁的孩子眼里,父母恐怕是他们出镜率最高的演员了,因此他们的一切观察式掠夺学习的目标,也基本上都随着父母的行动走,父母手中把玩的一样东西,会成为孩子最感兴趣要掠夺的第一类目标,因此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故做喜欢地对一件东西感兴趣,是把孩子“骗”进那个领域的最好方法。孩子就是孩子,他就是看不穿的大人的这点鬼把戏,但也正因此就为大人的假戏真做提供了可行的条件,父母一定要在孩子0-3岁的时间里学会演戏,要装做好象对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感兴趣,这样就可以趁孩子不明白把好多事情稀里糊涂地“拷”进了孩子的脑袋里。
其实在孩子面前假装对一个东西感兴趣是可以一举两得的,因为这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和事物原本都是很有意思的,而你过去完全有可能忽视了它们,现在在爱孩子的动力驱使下去真正观察这些东西,你能发现曾被你熟视无睹的世界原来这么有意思,因此很多人有了孩子后更加懂生活和爱生活。
思维八:小心,千万别让孩子成了完成家长精神夙愿的牺牲品。
很多家长在小时候的成长中都一些未实现愿望,都有一些想要而没得到的东西,于是家长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绑架自己的孩子去实现他们个人的夙愿,说得不客气些,是一种既愚蠢、又自私的行为,并且极有可能严重地侵犯和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权。
我遇到过一位家长,他拼命地拉着自己的儿子学提琴,并疯狂地陪孩子一起学练琴,比孩子练得还卖力,就因为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眼巴巴地看着小提琴买不起,连看到画片里有小提琴都要多看上几眼,因此现在有钱后就一定要弥补自己的这个夙愿,强拉着小孩学提琴,他对他儿子最常说的话就是训斥他儿子:“爸爸小时候想学都学不着,你现在条件这么好,还不赶紧学,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