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
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十大错误一、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不自己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著,没有生命危险就好。
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
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
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
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
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
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
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终生追求那童年,婴儿时期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二、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
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
人家又得了什么奖。
这种比较最要不得。
况且常常是当著很多人的面说。
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
人受到基因影响太多了。
包括智力,个性种种。
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做好。
实在是你的基因问题太多。
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里,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
喜欢互斗。
对于能力强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来。
学校的老师更是火上加油。
整个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需要加速修正。
否则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
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
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
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
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
不要随意翻看子女的日记或隐私。
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
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
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
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
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
中国家长10个最易犯的育儿错误
中国家长10个最易犯的育儿错误网上的一个热门小组“父母皆祸害”,目前已经有近2万名组员,绝大多数是80后的组员们,多在讨论父母对自己的伤害,他们彼此安慰,相互支招反父母。
近日一则名叫《看十大错误育儿习惯》的帖子,内容非常具有中国父母特色。
让我们一起来警惕。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家长常常觉得我是大人,我比你懂,因此替孩子做选择,这样会导致孩子失去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没有信任的关系,孩子的心理成长会受到阻碍。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避免孩子骄傲的方法不能用“不表扬”的方法,孩子需要肯定与赞赏,只是家长需要把赞赏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笼统的赞扬。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人与人没有比较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而唯一的。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父母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更甭提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种迁怒的表达方式会遗传给孩子。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长大后,如果孩子成为基督徒,会易陷入到“律法主义”中,总觉得自己做好了,才配得神的爱。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xx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
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
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
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儿观念
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观念 过去的认识⾥,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活中,由家长(其中⾸先是⽗母)对其⼦⼥实施的教育。
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的⾔传⾝教和家庭⽣活实践,对⼦⼥施以⼀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下⾯和⼩编⼀起来看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观念,希望有所帮助! ⼀、有条件的爱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传宗接代。
⼈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全当这是⼈⽣的⼤事来做,也当这是⼈⽣的乐事来做,殊不知这是⼀代⼀代的传递着苦难。
我们抚养⾃⼰的下⼀代,也给他们制造压⼒,让他们去承受我们⾃⼰承受过的⼀切,为的是他们将来能有幸福的⽣活。
好像他们不承受这些我们给他们制造的压⼒和痛苦,就⽆法得到幸福。
为什么要先苦后甜?谁说没有苦就没有甜?那反过来讲⼜该怎么解释呢?既然没有苦就没有甜,那没有甜也就没有苦了。
这样看来要想不吃苦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就不要想吃甜的就好了。
我们⼈类为了⾃⼰的幸福就制造了⽆数的痛苦和灾难。
我们为了爱⾃⼰的孩⼦给孩⼦很多的压⼒来承受。
我们很少问⾃⼰的孩⼦快乐吗,孩⼦们现在所做的⼀切都是给⽗母做的,因为⽗母爱他们,他们就必须这样做。
等他们长⼤了,⼜同样的⽤⾃⼰痛恨过的⽅式来对待⾃⼰的孩⼦。
⽗母们什么时候能改变⼀下爱孩⼦的⽅式。
爱孩⼦不要有条件,不要因为想让孩⼦成为律师、医⽣、教授⽽给他们压⼒。
想成为什么是孩⼦⾃⼰的事情。
给孩⼦⾃由和空间,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有条件的爱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孩⼦不会感恩,学不会⾃律,⽆法确⽴⾃⼰的价值,以后⾃⼰的每个⾏为都要有所交换才去实施。
⼆、让孩⼦天然⽣长 ⼏⼗年前,著名⽂学家冰⼼先⽣针对我国当时教育中的弊端曾指出:“让孩⼦像野花⼀样⾃然⽣长,要尊重⼉童的天性和选择……”显然,她的意思并⾮是否定成⼈对⼉童的教育,⽽是强调教育者必须尊重⼉童的天性和选择。
但有些家长则不是如此理解,认为不去管孩⼦,让他⾃⼰去成长,那只能叫天然⽣长,⼀旦有朝⼀⽇⾯临三考,这类家长的⼿段段往往更残忍。
父母教育孩子时常会犯的10个错误
第五宗罪:不遵守法规功德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
第三宗罪:“善意的”谎言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一宗罪:家长专制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六宗罪: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的?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芯。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家庭教育的十大困惑
家庭教育的十大困惑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看重了,但有时用力过猛,就容易陷入误区,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所以说,家长要分析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改正再教育。
家庭教育的十大困惑1、孩子沉迷游戏带来的困惑。
孩子总是喜欢对生活以外的事情感兴趣。
游戏网络是专业人员根据小孩的智力发展、思维习惯、成长轨迹设计的,所以小孩很容易沉迷其中。
2、父母观念不统一。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个人会充当红脸,一个人会充当白脸,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弊端。
3、对孩子要求过于完美。
在一些家庭中,无论孩子表现如何出色,都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
父母不断要求孩子“下次要更好”,在此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增加,会让孩子不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也不懂得包容和理解别人存在的“不足”。
4、期望值偏高。
主要是指有些家长不能从孩子的天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实现其望子成龙的愿望,脱离实际地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要求。
5、过于重视结果。
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的父母,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和结果的,不管孩子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在父母的心中认为:这都是不重要的。
只有最终的结果才能引发他们的掌声,这种过于重视结果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压力。
6、过分宠爱,提供锻炼的机会甚少。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
7、青春期的叛逆。
孩子总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想听从家长的意见。
他不到吃亏的时候,绝对不会回头的。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青春期,让孩子多体验一下社会的不容易。
8、孩子不知道交什么样的朋友。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家长喜欢以他们的思想去指导孩子。
9、孩子的内向让家长更头疼。
归纳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doc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但有些教育方式却有待商榷。
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十大硬伤1.动辄体罚。
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曾在《虎妈战歌》一书中介绍了她的中国式教育法: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在美国引起轰动。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一直在父母的控制之下,孩子很难超越父母。
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夏霁认为,与其打骂,倒不如言传身教。
家长在家不妨多把时间用在看书上,用家庭氛围给儿女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知道要努力学习。
2.一味溺爱。
溺爱也是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
山东省中山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中心统计发现,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70%~80%。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
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李君建议,家长一要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二要分清是非对错,不能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
3.物质刺激。
考95分以上,给孩子买电动玩具;考进年级前三,奖励100元钱;帮妈妈洗碗,给5块钱……不少家长喜欢用物质激励孩子,这个方法本身没错,但如果用错了年龄段,用得过度,可能让孩子变得贪婪、唯利是图。
李君说,对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不可缺少。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增加精神激励,比如多表扬、赞美。
4.只养不教。
瑞典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离婚对孩子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心理影响。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说,只养不教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
这类家长要利用吃饭、睡前等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还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孩子的集体活动。
5.意见矛盾。
为了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这样的事情,不少爸爸妈妈不停地争吵,让孩子无所适从。
中国式教育孩子的十大弊端
中国式教育孩子的十大弊端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
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
时候就开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当孩子关上房门,
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
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可以说这是
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
子,稍有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
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
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
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
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有所帮助!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
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
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
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
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
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
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
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
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
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
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和不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
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和十大新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和十大新的方法一、十大教育孩子的误区1.严格惩罚:–许多家长倾向于采用严厉的惩罚,而不是积极引导孩子。
2.无限制的奖励:–过分的奖励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只有通过外在物质激励才能获得成功。
3.强迫性的学习:–过分强调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4.缺乏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误解和隔阂的产生。
5.模范行为不一致:–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却自己没有做到,导致孩子产生矛盾心理。
6.过度保护:–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应对能力。
7.忽视情绪管理:–不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导致孩子情绪失控。
8.单一答案思维:–家长只相信一种教育方式,忽略了孩子的多样性。
9.忽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孩子的主动探索和尝试能力,妨碍其自主性发展。
10.缺乏关注:–家长因忙碌等原因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和关注。
二、十大教育孩子的新方法1.积极引导:–采用引导、协助和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简单的惩戒。
2.奖励内在动机:–培养孩子内在动机,让其学会自我激励。
3.关注兴趣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鼓励其发展多元化技能。
4.建立有效沟通:–建立家长和孩子之间宽松、坦诚的沟通机制,促进互相理解。
5.言传身教:–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积极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态度。
6.培养独立能力:–在适当范围内,让孩子自主决策和承担责任。
7.情绪引导:–教会孩子情绪管理的技巧,引导其正确处理情绪。
8.多元化教育:–尊重孩子的多样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9.支持自由探索:–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支持其自主探索和尝试。
10.关注陪伴和关怀:–重视陪伴孩子的时间,给予充分的家庭关怀和情感支持。
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家长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自信的个性,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
【不包含图片,已满1200字】参考资料: - 孔子教育思想 - 玛丽·艾琳·菲利普斯《开发孩子的智力》 - 林肯《教育的自由》。
【家庭教育】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十大“硬伤”
【家庭教育】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十大“硬伤”核心提示:中国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龙的父母。
但是中国的家教又存在很对弊端。
文中指出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看看这些普遍错误你有没有犯,它们对孩子究竟会造成什么伤害。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就是父母的爱情结晶,快乐孩子就是天性迥然不同,但疼爱孩子却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另类之快乐。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疼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疼爱,就是人性之中快乐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快乐被压缩以后,柔情变为一副枷锁,疼爱布吕伊埃雷县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疼爱,严苛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略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轻微助长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晚,父母们便已经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读唐诗、腰宋词、练习算术,而不回去迁就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去科学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秉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甩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第二、心灵施暴,助长单一制人格的践行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少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少,却是毫无疑问的。
教育孩子的十大难点
教育孩子的十大难点
教育孩子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以下是十个常见的难点:
1. 纪律问题: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和纪律是一个困难的任务,特别是在他们年幼的时候。
2. 学习动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
3. 沟通问题: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是一个挑战,因为孩子可能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自律问题: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也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和享乐。
5. 社交技能:教育孩子良好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也是一项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和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
6. 情绪管理:帮助孩子有效地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情绪和情感问题。
7. 时间管理:教育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管理任务也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可能会容易分心或拖延。
8. 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可能面临失败和挫折。
9. 价值观教育: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学会辨别对错和做出正确的选择。
10. 独立性培养:帮助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需要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并学会自我管理。
家长必须反思的十方面问题
家长必须反思的十方面问题家长必须反思的十方面问题晓泓婕伊1.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就学会指责;2.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就学会暴力;3.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就学会难为情;4.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就学会内疚;5.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就学会忍耐;6.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就学会自信;7.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就学会正义;8.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就学会信任他人;9.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就学会自爱;10.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
这里分析的是父母对子女之爱。
分析清楚了,就可能刷新我们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洞察力,成为家庭教育专家。
一定要放下过去习惯的、笼统的所谓父爱和母爱观念,笼统的对父母之爱一律采取讴歌、肯定的观念。
父母对子女之爱是由方方面面构成的,概括起来有十二种:第一种,之所以爱子女,是因为把子女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发自生命深处的一种爱。
这种爱从其低级形式来讲,一切动物都具有。
一切动物都知道爱子女,哺乳和养育它们,这是生命的天性。
人类的爱更大程度上还不是动物性、自然性,而带有社会性和文化的意义。
在生命的延续中,有人类特有的文化色彩。
这种爱常常显得很圣洁,不讲究任何条件。
第二种,父母把孩子当做爱情的果实和纽带,是爱情的象征和延伸。
许多父母怀孕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有这种成分。
只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对这一点模糊了、淡忘了。
第三种,把子女当做传宗接代的象征。
对这个概念可以不置褒贬。
就人类的文化观念而言,血缘的传接、财产的传接、事业的传接,都体现在这个方面。
农村人可能想,我姓张,我张家要后继有人,这叫传宗接代的概念。
财产的传递同样是重要的因素。
至于事业的传接,有些行医的人,希望子女接着学医。
从事艺术、绘画、书法的人,也希望子女能够继承。
这都属于把子女当做血缘、财产、事业等方方面面传宗接代的象征。
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十大问题
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十大问题
一、众星捧月、唯我独尊:
缺乏交际交往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吃亏”,
承受失败和挫折能力较弱。
二、衣食无忧、包办代替:
缺乏吃苦精神和忧患意识,勤奋和拼搏意志品质淡薄。
三、亲爱过剩、溺爱娇宠:
只能接受夸奖和赞美,很难接受别人的批评,讽刺的话甚至能
激起无比的仇恨。
四、出路单一、竞争激烈:
找不准方向,不能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学习文化成绩的压力
会使其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五、空间狭窄、机会难遇:
很少接触社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感悟大自然,综合实践能
力、创造能力薄弱。
六、市场经济、金钱万能:
社会、家庭中的某些极端现象造成孩子扭曲的心理和不准确的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七、学友难交、伙伴难觅:
学友分门别类、“门当户对”,互相学习、交流合作现象少,产生脆弱的自护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
八、期望过高、急于求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希望的延续,漫无边际的特长培养,
给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
九、学校教育、社会冲突:
教条的学校教育和丰富的社会冲突,父母忙于事业,引导不好,
学生处于矛盾的抉择之中。
十、家庭离异、横遭不幸:
失宠之下,失去了学习、生活的方向和勇气。
当今家庭教育的九大反思
当今家庭教育的九大反思摘要:一、引言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二、反思一:父母角色定位1.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生活2.父母应尊重孩子独立性三、反思二:教育方式1.过度依赖电子产品2.缺乏亲子互动四、反思三:学习氛围1.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2.营造积极的家庭学习环境五、反思四:教育目标1.过分注重分数和排名2.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六、反思五:赏罚机制1.过度使用惩罚手段2.建立合理的赏罚制度七、反思六:时间管理1.孩子时间安排过于紧凑2.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八、反思七:心理健康1.忽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2.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九、反思八:家庭教育资源1.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2.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十、反思九:家庭与学校合作1.家庭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性2.构建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正文:当今家庭教育的九大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家长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引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性格培养等方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反思一:父母角色定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父母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忽略了孩子的独立性。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二:教育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仅影响孩子的视力,还减少了亲子间的互动。
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亲子互动,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关爱。
四、反思三:学习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影响。
一个积极的家庭学习环境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应关注家庭氛围的营造,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空间,同时以身作则,树立爱学习的榜样。
父母最应反省的十大家教误区
父母最应反省的十大家教误区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父母最应反省的十大家教误区
父母最应反省的十大家教误区一、过分表扬或批评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总是不停地过分表扬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
过分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只要指出错在哪里就可以了,这样可帮助他们吸取教训。
二、过分民主幼儿缺乏经验和判断力,需要父母指导,对其过分民主,会把孩子宠坏,变得为所欲为。
当然,当孩子长大一些以后可以晓之以理,并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三、对孩子发脾气父母向孩子大发雷霆可以震住孩子,但威信却降低了;父母应在孩子面前少发脾气。
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静一下,然后再回来对孩子严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效果更好。
四、总是按照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总让孩子在墙角罚站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
如孩子犯了错误,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爱好限制他的某些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机或参加室外活动等。
有时只要不理睬他的行为,他就会自动放弃。
五、从来不惩罚孩子如果孩子对他的错误行为毫无印象的话,他是不会记住去改正的。
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惩罚有许多方法,如可以让他做家务,打扫卫生等。
(名人名言 )这里的惩罚并不是指打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得到的是恐惧,而不是自制。
六、对正在做错事的孩子讲话过于温和有时,父母应采取强制措施,让孩子懂得淘气应该有限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过分行为,在不良行为一开始就制止他,然后再解释为什么。
七、滥用奖励;如果你不再往地上泼水,吃过饭我给你吃冰淇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必须反思的十大问题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问题
十几年前,我遇到了一个美国朋友,见到他3岁的孩子实在是太聪明可爱了,我就问他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他没对我多说什么,仅告诉了我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脑三分之二理论”(就是婴儿在出生时的大脑重量已有三分之一,0-3岁就长到了三分之二,这意味着0-3岁是孩子的黄金教育期)。
这个理论今天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但在十几年前基本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地意识到中国的孩子3岁前几乎全部交由老人来带了,或送回老家与父母不见面了,而年轻的父母呢,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错过了孩子一生成长的黄金教育期。
那时的我对小孩该怎么教育一无所知,但外国人的提醒使我感觉到小孩教育是一个很容易被家长搞坏的事,并使我隐隐约约地开始考虑一个较大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教育总难培养出牛顿、爱因斯坦白、柴可夫斯基、卓别林那样众多的能成大器的人才。
我绝不是那种硬要把孩子逼迫成伟人的变态教育者,可也不甘心孩子将来就是个拿到大学毕业证的普通人。
外国人的话使我感觉到每一个新生的婴儿都有可能是伟人的苗子,但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抑制了这么多孩子的成长,使中国人整体上变得那么普通?
如今十几年已经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好多教育的困惑,中国孩子在教育上的整体平庸,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孩子“懂事”前的黄金教育期(特别是0-3岁,中国文化惯性里一般认为孩子懂事了才开始教育,而懂事的孩子,一般都超过3岁了),二是一代一代的大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讨厌地扮演着劳累的干扰者的角色,强行地干扰、扭曲、绑架、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才使得十几亿人的中国,出像样人才的比例越来越少。
中国也出过像样的人才,如古时候的李白苏东坡,和上世纪初的严复、梁启超等一大批世纪伟人,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人才,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家庭贫穷和社会动荡等原因使他们摆脱了以上两大原因,从而使他们得以自然、自由地成长起来,将人的浩大潜能释放了出来。
而今天中国的教育条件好起来了,孩子们反而变得平庸了。
因此每一个中国孩子的家长,都有责任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跳出社会的惯性教育而避免被埋没掉,这个事情不能都推给学校和教育部,也是家长的责无旁贷的己任。
我发现在现今的中国社会环境中,教育是一个很容易从众并滑向平庸的事,似乎每个家长和老师的不假思索的从众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都对孩子的自然成长构成致命的威胁。
自然成长!自然成长!这是一个这么简单却这么让人望尘莫及的事!
正因为有这样的危机感和反省意识,我每见到即将为人父母的人,都忍不住要多说几句,嘱咐别人“一定要尽量反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定要有“教育突围”的意识.
对于即将为人之母的你,我能与你分享点什么呢,0-3岁的黄金教育期大家一般都知道了,但大家不见得知道在孩子0-3岁时应该注意哪些教育事项,怎样从这一时期开始就做到“教育突围”。
我相信你一定已经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书了,一定已积累了不少常识,那我就不说公知的常识了,仅说几条一般家长不容易想到的“反向思维”,起个名字叫“准父母应该具备的十大反向教育思维”,不在系统,不在全面,不在详细,甚至不在正确,仅是帮你提个醒,激发你从起点上就考虑孩子教育的突围问题,这里的反向思维,指不同于常识性思考和习惯性思考。
反向思维一:具有大学学历的人,他的教育认识不仅有可能是零,还有可能是负数。
把一个孩子猛然推向你身边,让你评价他的表现如何,你很容易就能滔滔不绝地给他归纳出几条来,哪做得好,哪做得不好,哪需要改进,可你有可能从来没考虑过教育的问题,怎么一上来就能评价得头头是道?这就是可怕的“教育基因的惯性遗传”。
我们长成父母的样子,是因为我们遗传了父母的基因。
但千万不能忽视的是,我们生长在中国,我们的血液里也不知不觉地自动遗传了教育的认识,这就是教育基因的惯性遗传。
由于教育基因有惯性遗传,每个家长几乎不需要有任何认真考虑就可以立即拿出一套头头是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从而一生只做孩子教育的执行者,而很少做孩子教育的思考者。
你对孩子的教育中总能找到
等的奇迹。
体验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三六九等,让孩子静静地看一看农民工搬砖盖房子,对孩子的智力好处简直难以言表。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有取之不尽的事情让孩子去体验,只需家长有心去寻找和发现。
思维七:演戏,是引导孩子对一个事物感兴趣的最好方法。
诚实,一般是父母教导孩子的基本品德,但假戏真做,却是教育孩子的良方。
0-3岁的孩子眼里,父母恐怕是他们出镜率最高的演员了,因此他们的一切观察式掠夺学习的目标,也基本上都随着父母的行动走,父母手中把玩的一样东西,会成为孩子最感兴趣要掠夺的第一类目标,因此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故做喜欢地对一件东西感兴趣,是把孩子“骗”进那个领域的最好方法。
孩子就是孩子,他就是看不穿的大人的这点鬼把戏,但也正因此就为大人的假戏真做提供了可行的条件,父母一定要在孩子0-3岁的时间里学会演戏,要装做好象对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感兴趣,这样就可以趁孩子不明白把好多事情稀里糊涂地“拷”进了孩子的脑袋里。
其实在孩子面前假装对一个东西感兴趣是可以一举两得的,因为这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和事物原本都是很有意思的,而你过去完全有可能忽视了它们,现在在爱孩子的动力驱使下去真正观察这些东西,你能发现曾被你熟视无睹的世界原来这么有意思,因此很多人有了孩子后更加懂生活和爱生活。
思维八:小心,千万别让孩子成了完成家长精神夙愿的牺牲品。
很多家长在小时候的成长中都一些未实现愿望,都有一些想要而没得到的东西,于是家长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绑架自己的孩子去实现他们个人的夙愿,说得不客气些,是一种既愚蠢、又自私的行为,并且极有可能严重地侵犯和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权。
我遇到过一位家长,他拼命地拉着自己的儿子学提琴,并疯狂地陪孩子一起学练琴,比孩子练得还卖力,就因为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眼巴巴地看着小提琴买不起,连看到画片里有小提琴都要多看上几眼,因此现在有钱后就一定要弥补自己的这个夙愿,强拉着小孩学提琴,他对他儿子最常说的话就是训斥他儿子:“爸爸小时候想学都学不着,你现在条件这么好,还不赶紧学,真不懂
事”,而他儿子呢,被他训斥得搭拉个脑袋象死鸡一样蔫,对小提琴毫无兴趣,就算他本来是块拉提琴的料,也被这位绑架式的家长毁掉了。
父母引导孩子做的事,往往带有父母的个人倾向性,商人想让自己的孩子搞文化,文化人想让自己的孩子学艺术,艺术人想让自己的孩子搞工程…… 这些父母全都是在依据自己的感受来霸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这实际上是绑架了孩子的成长,干扰、影响、乃至践踏了孩子的成长权,是教育的悲剧。
思维九:不要太轻信儿童心理学。
我倒不是反对心理科学,而是要强调一个幼儿的心理活动远远比人们想象得复杂,远远比人们想象得丰富。
很多太自信的家长容易犯书呆子的毛病,觉得看了几本心理学书就懂得自己的小孩了,就可以按照规律办事了,这会耽误你了解孩子。
看一些幼儿心理常识书是可以的,但不要忘了你的孩子本身就是一本书,是比任何一本幼儿心理学书都复杂的书,这本书需要你自己来细心地读,才能读出很多特有的内容。
思维十:防止“纠错式”的偏科教育。
教育应该教些什么?从简单的角度看是两样东西,一是教孩子该做些什么,二是教孩子不该做些什么。
这一点,东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别,西方文化侧重的是前者,东方文化侧重的是后者,而我认为应该两者取中,但由于东方人本身就站在后者的立场上,有严重的后者倾向性,因此我对东方家长的建议是,多考虑让孩子干点什么,少考虑让孩子不干点什么。
我见到过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他穿着鞋子踩了一下泥坑里的脏水,他的妈妈就急着叫嚷起来“天哪,你怎么能这么干,鞋湿了脚不是要受凉吗?”,并上前拍了孩子一巴掌,把这小孩吓哭了。
东方文化的教育观念里认为孩子的身上一定会有很多毛病,教育的最大责任就是要不断地告诫甚至惩罚孩子身上出现的毛病,以防止小树长歪。
的确,小孩的成长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大人必须出面纠正和干预的大毛病,但切不可因此就忽视和干扰了孩子强大的“自愈能力”的发育。
小树长直了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小树长歪了,他自己能发觉,并纠正自己长直了,那才是更可贵的自愈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辆汽车上都要有可转动的方向盘,来调整车辆的走偏,任何一个人的成长中都要有强大的自愈能力,来纠正成长的失误,让大自然和社会
来惩罚孩子的失误,是对孩子自愈能力的最好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给孩子一定数量的犯错误的机会,别阻碍了他的自愈能力发育。
这样的话,父母就可以把很多精力从“管教”当中解放出来,而投入到更重要的“启发”当中去。
以上10点思维仅供参考,激发你去“反向思考”。
教育孩子看似很累,但其实处理好了幸福大大于劳累。
孩子象一个希望一样吸引你在这个世界上好奇下去、生活下去、奋斗下去,使你抛开了很多不开心的感受,你虽然已经长大过一次了,但那一次是半懂不懂的,稀里糊涂的,这次你要与你的孩子再长大一次了,这相当于一次重生,这一次请你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细细地看一遍这个世界里的更多东西吧,你会发现世界很美好,祝愿你早日感受这种回到童年的“重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