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学喜教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问题、思路

合集下载

2024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展开

2024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展开

强化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建立健全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的监管体

加强政策执行 情况的监督检 查,确保政策
落地生根
建立科学的考 核评估机制, 定期对改革成
效进行评估
加强信息公开 和公众参与, 提高改革透明
度和公信力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提高农产品价格: 通过政策调控, 提高农产品价格, 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建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和参与度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改革效果,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加大投入力度和金融支持
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水平 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元化的农业信贷服务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业风险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04 农 业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的 实 施 路径
06 农 业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的 前 景 展望
Part 01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0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农业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农业发展滞后 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农业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Part 0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 内容
调整农业结构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综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综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综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供给不足等等。

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视为改变我国农业现状、优化农业供给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

针对这一改革,本文将从其概念、背景、目标、主要举措和成效展开阐述。

一、概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食品和其他农产品需求为出发点,对农业供给结构进行调整升级,通过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来实现农业发展升级的目标。

该改革特别强调优化农业供给结构,强化农业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目的是实现农业供给方式的升级,引导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背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是多元的。

一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但传统农业供给方式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比较滞后,农业发展效率低下,农业供应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农业发展滞后;三是农村人口减少,农业劳动力规模缩小,传统的农耕模式已无法支撑农业生产发展;四是环境污染严重,土地资源也面临着短缺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三、目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和升级农业供给结构,实现农业发展的目标。

具体而言,其目标包括五个方面:1. 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注重满足人们健康需求。

2. 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效率,提高生产力水平。

3. 优化农业结构,实现规模、专业化和集约化生产。

4. 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5.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农业人才。

四、主要举措1.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

4.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析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析周柏春【摘要】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托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政府要提供适宜的平台保障和服务保障。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坚持问题导向的决策机制;注重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化和提升主体素质。

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务必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切实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发展品质,不断增进农民的获得感、尊严感、成就感,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惠泽亿万民众。

【期刊名称】《知与行》【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政策;政府【作者】周柏春【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2十九大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第一次使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随之而来的理论研究逐步兴起,这些理论不断激荡、砥砺与升华,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涉农领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逐渐暴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平衡资源供给,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预期,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向好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如何认识供给侧内容与调整结构的变量关系,如何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实践需要进行理论回应,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重要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分析农业发展、研究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农业发展实力和农业发展品质的重要内容,更是涵养“发展新理念”的重要依托形式。

农村发展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村发展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村发展中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近年来,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旨在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分析农村发展中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景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农业供给模式导致农业效益低下、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优化农业供给结构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是关键一环。

需要通过调整农产品种类和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供给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除了调整农产品结构,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四、创新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业供给侧改革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还需要创新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模式。

通过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促进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农村产业集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促进农村产业集聚,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发展。

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六、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

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可以激发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产品优质供给。

七、加强农民培训与技能提升为了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需要加强农民培训与技能提升。

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与突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与突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与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一系列难点,并努力寻找突破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和突破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难点主要包括资源约束、技术落后和市场变化。

资源约束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断受到限制。

技术落后是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变化是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农产品质量和品种更新等问题,导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以实现。

针对这些难点,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突破。

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引导农民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其次,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经营市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次,要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此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流通体系问题和政策环境问题。

农民收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农产品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流通体系问题是指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农产品市场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需要加强农产品物流建设,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

政策环境问题是指政府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所起的作用,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产业升级和市场机制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

农业产业升级是指农业生产要朝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要通过培育农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产业升级迈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目标与路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目标与路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目标与路径郭庆海【期刊名称】《世界农业》【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4页(P227-230)【作者】郭庆海【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长春 130118【正文语种】中文国家在宏观经济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结构调整具有不同含义。

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结构的加减法,而是深入到影响结构变化的制度变革,以及产业的升级转型、技术的变革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源于农业发展背景的变化。

一是供求关系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农产品供给的总体特征是供给不足,既表现为总量的不足,也表现为结构内部各个分量的不足,农产品表现为绝对短缺的特征。

因此,当时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在全面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多种经营的发展。

但是,伴随着农产品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农产品市场上无论是总量还是品种都不再存在短缺的问题,几乎找不到短缺的产品(且不论进出口),市场饱和成为现阶段市场的基本特征。

二是市场空间的变化,2001年中国加入WTO 后,国内与国际市场已经实现一体化的格局,大量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进入中国,农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竞争和挑战。

因此,在调控农产品市场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来自国际市场变量的影响,建立一个能够同时调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体制、机制。

三是农产品成本价格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成本大幅上升,不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也大幅上涨。

中国的农产品成本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与此同时,农产品价格也达到了极限,已经高于国际市场价格30%~50%。

如果说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农产品成本还有一定竞争力的话,那么现在,成本竞争力已经丧失殆尽。

四是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就农业产业结构来说,种植业的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加工业和养殖业成为重要产业,农业的产业链显著加长。

就玉米而言,作为第一大粮食作物,90%以上的产量不再直接进入餐桌而进入中间市场,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解读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今天,我们将对当下农业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进行深入解读。

这项政策旨在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政策背景及意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提出源于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随着农业发展的迅速推进,我国农业供给方式和结构性矛盾逐渐暴露。

传统农业模式下的供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产业结构失衡、农产品品质低下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落地,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有利于增强农业的内生动力。

该政策着重强调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从“增产”向“增效”转变。

通过提高农业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其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及乡村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通过解决农产品价格低迷问题,促进农民合理增收。

同时,这项政策也有助于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促进了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最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也为农村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该政策还积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促进就业创业,减少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有助于打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政策措施及落实情况为了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相关项目的落实。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通过推进粮食生产、种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改进。

例如,引导农民逐渐从大规模种植向特色农产品种植转变,提高产品占有率和附加值。

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推动农业从传统的大而全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农产品过剩、质量安全隐患多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必须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的内容和措施。

二、优化农产品结构农产品结构的优化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

国家可以通过减少耕地面积和适度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发展少数特色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另外,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改善农产品流通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不畅通是造成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善农产品流通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国家可以加大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农产品运输和储存设施,提高农产品的保鲜能力。

此外,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提高农产品的覆盖范围和销售效率。

四、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补贴,优化农业税收政策,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加非农收入。

五、加强农业支持政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国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农业补贴政策的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外,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减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六、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家可以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分离,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形成农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七、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

国家可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改变农产品供给的结构和方式,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调整和变化。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其重点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一、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中国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种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劳动力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

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2. 优化农产品结构。

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的支持力度,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4. 发展农业供应链。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5.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三、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1.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适应当地特色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3. 扩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投资。

发展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现代化。

4.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5.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

通过农技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旨在解决农业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农产品质量不高以及农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然而,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各种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

一、农业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农业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是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而实现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离不开农产品优质化、多元化和品牌化的发展。

因此,提高农产品的内在价值,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品牌农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过去一段时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这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聚焦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此外,加强对农药、肥料和畜牧兽药等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监管,推广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也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键问题。

三、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成本高是制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化肥、农药等投入,而且价格上涨频繁,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技术创新,推广科学化农业生产方式,减少过度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此外,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也是解决农业生产成本高的关键问题。

四、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是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滞后。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工艺水平,培育高素质农业人才,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市场化的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作者:赵琴琴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6年第6期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

”前不久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又提出:‘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陛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显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和政府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当前,全球经济经过缓慢复苏,正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

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在“三期叠加”下,面临着企业成本不断攀升、供需不匹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等多重问题。

正因为国内外此时都面临严峻形势,所以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一)世界经济复苏缓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终结了前期全球经济增长的“良机,’。

一方面,从发达国家的增长趋势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美国2008-2009年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2.8%,2010到2014年虽然经济缓慢复苏,但GDP增长率一直低于3%。

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2008年之后,也同样面临着增长乏力的状况。

另一方面,2008年之后新兴经济体呈现出增长动力不足、速率下降等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再加上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因此,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

因此,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广东沿海等一大批外贸企业订单纷纷减少甚至趋零。

而随着整个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像危机之前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在新形势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有必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2 实施“一减三增”计划,调优种植结构
积极引导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加工业、畜牧业、餐桌和其他市场需求调优种植结构。制定下发
了《绥化市 2017 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 种 植 指 导 意 见》,绥 化 市 优 良 品 种 率 达 到 98% 。 优 质 专 用 大 豆 和 优
2
质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86% 和 90% 以上,黏、甜鲜食玉米面积发展到 3.
夫,准确测算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四类粮食的种植成本,确定相对统一的 种 粮 者 补 贴 标 准。要 按 四 类 粮 食
作物适种区域确定补贴政策,做到精准补贴,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稳定种粮
财政收入。同时采取政府直接补贴种粮者年度收入的方式,保证种粮农民和合作 社 等 新 型 经 营 主 体 取 得 稳
定收益,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3.
1 加大水稻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
黑龙江省 2016 年水稻总产量约 3000 万t,最低收 购 价 政 策 性 收 购 了 约 1900 万 t,占 总 产 量 的 63% ,主
于农村社会的乡土文化趋于解体,农村社会的传承性出现历史断层。产业布局的 调 整 也 带 来 了 农 村 与 城 市
之间空间布局的重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特征”逐渐模糊,农村渐渐被置入了一种“似 农 非 农”的 境 地。
如何让农村发展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又不至让“乡愁”失落在现代化之中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
5%~2.
0% 。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推广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秋季玉米收获时直接对秸秆进行
粉碎抛洒还田,
4 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 含 量 提 高 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面对结构性的挑战和机遇。

一、农村经济的现状及问题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比于城市经济,农村经济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

再次,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财富积累有限。

最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二、供给侧结构性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供给侧结构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通过农村土地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可以增强农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

供给侧结构性还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可以提升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通过建设健全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可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产业升级和优化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村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同时,要加强农村党建和农民自治组织建设,提升农村治理水平,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经济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思路与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思路与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思路与任务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传统农业供给模式侧重于数量,导致农产品供给过剩,且质量不高。

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调整农业供给结构,推动农业由数量型改变为质量型、效益型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二是优化农业供给结构。

当前农业供给结构存在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等问题,需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关系,实现农产品供需的匹配。

重点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市场供给能力。

三是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安全。

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是农业发展的瓶颈,需要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四是增加农业供给效率。

当前农业供给效率低下,农村劳动力闲置,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

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效益,加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供给效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一是发展农业供给侧试点。

通过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提供积累。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农业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供给主体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由家庭经营向现代农业企业转型。

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是加强农业产业链整合。

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整合农业产业链资源,优化农产品上市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一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的全面深化。

包括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机制,打破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垄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

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执法力度。

三是优化农业供给结构。

通过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总体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农业供给效率的提升。

同时,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涌现,农业供给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二、政府角度分析政府是推动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应该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

同时,政府还应该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监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农业科技角度分析农业科技是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同时,应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四、市场角度分析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设立农产品产地直供基地,推动农产品产地与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五、农民角度分析农民是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同时,应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建和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六、生态环境角度分析生态环境是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应该保护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加强对农业化肥农药的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供给的结构性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我国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文将从市场调节、科技创新、生产方式等多个角度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市场调节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

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实现农产品的合理价格形成机制,可以引导农民生产农产品。

同时,政府也应当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管机制,防止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保障农民的利益。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科技创新是关键。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低效、高耗、高污染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当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化生产方式,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等绿色种植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此外,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同时,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土地保护和流转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

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加工和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注重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对农业土地的保护和管理,避免农田荒漠化、土壤退化等问题。

同时,要加强农村人口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城乡人口的有序流动,促进农业人口结构合理调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农业政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农业政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农业政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以农业供给侧的改革为核心,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该改革的目标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民对高品质、安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产能过剩和农产品质量不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在于通过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满足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措施1. 供给侧管理改革: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农业生产,淘汰低效过剩产能,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2. 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

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优化布局。

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4.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和供应链管理。

推进农产品物流和冷链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流通效率。

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加大对农民土地产权的保护,引导农民向规模化农业转型,提高农业供给效率。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和展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农业供给结构逐渐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然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等。

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引言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中国近年来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背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农业供给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农业供给侧结构,以低效的小农经济为主导,农产品供需失衡,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民收入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

面对这些问题,改革农业供给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主要内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以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为重点,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来解决当前农业供给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支持力度,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农产品市场化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农产品产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打破了原来农产品流通的壁垒,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易和流通。

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

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具体而言,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包括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等。

这些改革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农民的融资难题,提高农业投入和生产的积极性。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首先,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农业供给侧改革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将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两会委员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脉开方

两会委员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脉开方

8农家书屋 China Village Report政策解读两会委员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脉开方杨静 | 文供需关系决定销路和价格,这是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鱼满塘、谷满仓却并不一定能带来钱包鼓、收入涨。

针对如何缓解“卖难”,分析、适应、引领、创造需求,“两会”代表和委员纷纷呼吁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产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跃升。

号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透支利用等突出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

一是供需结构失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委员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被当前的供需失衡倒逼出来的。

他说:“我们的农产品供求出现一种失衡,一方面进口很多农产品,特别是需要进口大量的大豆;另一方面有些农产品出现了过剩,比如玉米,目前玉米的库存在3亿吨左右,一年的需求约为2亿吨多一点。

这就导致玉米价格持续下跌。

”从大宗农产品看,突出的是大豆缺、玉米多。

2014年和2015年我国大豆进口分别高达7140和8169万吨,占到当年粮食进口的7成以上。

与此同时,玉米库存积压较为严重。

从品质结构看,普通品质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甚至出现卖不上价格、滞销等问题,优质高端品牌的农产品较为紧缺。

二是生产成本过高。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说,价格问题也是推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高涨,导致绝大多数国内农产品价格都高于进口价格。

一些非关税配额管理的品种,如大豆、大麦、高粱、玉米酒糟以及木薯等,作为主要在饲料行业玉米和麸皮的替代品,因为价格优势被大量进口,构成了对我国玉米市场的严重冲击,迫使相应数量的国产玉米失去了市场,不得不进入仓库。

9政策解读据测算,2006年以来,我国粮棉油生产成本年均增长1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
凯恩斯主义短期强刺激方法:需求侧分析
› 2008年以来,主流方法聚焦需求侧,即“三驾马车”方法,将中国经 济下行的动能归结为总需求不足(消费、投资、净出口动能不足)
› 应对方针是扩需求、保增长:
—扩大出口需求,但受制于全球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扩大内需,推动城市化、促进农民进城,受制于制度、公共产品 主要误解:经济学的需求是有效需求,不是消费欲望; 主要误判:居民收入太低;修订《劳动合同法》,规定最低工资,
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财政收 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概率上升
› 基本舆情:经济发展进入下行通道,成为决策层,普通百
姓,以及海内外学界、政界、产业界关注的战 略问题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
从核算角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可从两侧面分析: › 需求侧分析:GDP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 求构成。即YGDP =f(C,I,En) › 供给侧分析:GDP总量由新增劳动力及结构、投资及资本 结构优化、GDP创造效率提高决定,假定要 素配置及利用有效,即形成潜在的、具有质
› 大肉进口80 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200万吨(USDA240万吨)
› 禽肉进口300 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600万吨(USDA675万吨) › 乳制品进口160万吨(50%为奶粉),预计2026年达到200万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
进口量/万吨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效益及收入增速趋缓
› 2013年发改委对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的成本—收入调查结果:
——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的亩均产值为1039元(缓慢增长趋势) ——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的亩均费用为357元(较快增长趋势)
——小麦、玉米、稻谷及大豆的亩均收益为682元(缓慢增长趋势)
每年近10万亿放贷
派出督查组检查“稳 增长”措施执行情况
新一轮“稳增长”刺激
6.00%
四万亿投资计划
计划出台
“微刺激”组合拳 启动
4.00% 2.00% 0.0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
第二方面:杠杆率(债务对GDP比率)加速提高(麦肯锡公司)
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
汇报内容
1 2 3 4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 农业供给侧结构及其特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
5
思考与体会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决策层的两个判断
› 内容层面的“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
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 现象层面的“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
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品种、质量、价格、可持续性
品种结构失衡:
› 粮食类产品:小麦、大米供求基本平衡,存在潜在进口压力;玉米供 过于求,库存压力大,玉米替代品进口增速非常快 › 油料、糖料、纤维类产品:供求严重失衡,严重依赖进口 › 饲料类产品:能量类供求基本平衡,蛋白类严重不足
用(TFP下降),主要表现在:
第一方面:投资回报递减效应表现非常明显 第二方面:杠杆率不断推高、资本市场泡沫、不动产市场 膨胀、系统性风险凸显;实体经济转型缓慢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
第一方面:投资回报递减规律表现非常明显
2009年以来,中国GDP季度同比增长率
14.00% 12.00% 10.00% 8.00%
进口量/万吨
14000 12000 10000
8320 12090 11430 11760 11100 10430 10770 10100 9440 9770 8600 9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产季
中国大豆进口变化趋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
进口量/万吨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大肉
11000
24000(零售价)
+1300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进口压力与冲击居高不下
› 大豆进口830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0700万吨(USDA12100万吨) › 大豆粕进口20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00万吨
› 大豆油进口14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40万吨
——全国蔬菜主产区,亩均地租均在1000元以上
› 要素价格上升,推动农产品成本持续、高速上升
——2007年以来,两个优势区苹果生产的劳动成本年均上升16.17%,
物质成本年均上升10.43%,综合成本年均上升14.28% ——2007-2014年间,苹果加工、流通领域劳动成本上升了151%;物
流成本占到苹果终端销售价格的19%;美国10%、日本11%
政府债务
300%
38%
金融机构债务
非金融机构债务
居民债务
250%
200% 125% 150% 8% 100% 83% 50% 7% 23% 2000 24% 42% 2007 55% 2014 72% 65% 20%
0%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
› 2014年底,社会杆杠率达到283%,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 › 中国负债主要表现为: ——地方政府负债,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比中央政府差
82.5 66.3
95
128.5 122.0 125.1 118.5 110.2 114.7 106.6 103.5 100.7
年份
中国牛肉进口变化趋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
300.0 240.0 237.0 240.5 250.0
230.0
225.0 206.6
226.0 207.4
226.5
227.0
227.7
230.0
233.3
200.0
222.0
212.0
207.8
208.2
208.8
Hale Waihona Puke 210.9214.1
217.4
220.7
——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率最高的是非金融企业,2014
年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达125%,超过欧盟上限90% ——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等频发 ——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 中央政府具有增加杠杆余地,增加中央政府杠杆,降低其 他方面的杠杆,进而降低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
› 中央决定着眼供给侧(青木昌彦,2015)改革,探寻中国 经济增长下行的原因和应对办法 › 供给侧改革框架关注三个变量:即劳动力(人力资本,非 人力资源)、投资及资本形成、生产效率改进 › 供给侧改革解决的核心问题: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即依靠
› 植物油进口81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000万吨 › 谷物进口 1240 万吨,预计2026 年达到 2450 万吨(饲料谷物 1050 万吨;
玉米650万吨、高粱100 万吨、大麦300万吨、小麦350万吨万吨)
› 棉花进口1400万包,预计2026年达到2200万包(USDA1500万包) › 牛肉进口40万吨,预计2026年达到100万吨(USDA130万吨)
2015/16 2016/17 2017/18 2018/19 2019/20 2020/21 2021/22 2022/23 2023/24 2024/25 2025/26 2026/27
320
300
340
360
380
420
460
500
530
560
590
610
产季
玉米进口变化趋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
投资驱动及要素、资源高消耗,创新及效率改进的贡献率
太低,缺乏可持续性问题 › 世界银行数据:中国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47%;美国和德国 为19%;日本为21%,韩国、印度为29%和30%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
2018/9/ 15
主要表现:结构失衡、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金融风险
压力凸显 成因与根源:行政主导、政策干预;国有垄断、市场扭曲; 要素密集、创新不足;成本上升、竞争乏力 市场失灵、法治失灵、道德失灵 经济学贡献: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供给学派的理论贡献 中国的出路: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市场主导及决定;国民 待遇,激活市场;创新主导,科技替代
› 财政补贴居高不下、结构调整难度大(乌拉圭回合、多哈回合)
› 信贷资金占用居高不下 › 农业及食品市场面临的风险居高不下 › 政府监管压力居高不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与问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表象:要素价格及成本居高不下

全国土地租金居高不下
——陕西关中粮食产区,亩均地租均在700元左右 ——国家统计局:2013年水稻主产区亩均地租300公斤稻谷,折 合800元 ——环渤海、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亩均地租均800元左右
量的增长率。即YGDP =f(ΔL, ΔC,TFP)
› 当市场具有有效性: f(C,I,En) =f(ΔL, ΔC,TFP)
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两种分析框架
需求侧因素分析 消费 供给侧因素分析 劳动力结构
投资
= Y =
GDP
资本形成
净出口
效率(TFP)
宏观经济政策调节 GDP实际增长率
GDP潜在增长率
——农产品需求升级加快 ,有效供给体系建设滞后
——进口冲击加大,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升滞后 ——农民增收放缓,增收渠道拓展滞后
——生态资源环境压力凸显,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滞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髓:着眼供给侧,以改革为抓手,着 力破解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结构性障碍、体制性壁垒,理顺政府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