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

合集下载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改革的全面性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

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1)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不能因为改革有风险就不改革或者在改革中裹足不前,否则会导致更加严重、更加剧烈的社会不稳定;也不能因为在发展中可能出现不协调不平衡而不致力于发展。

因此,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但是改革和发展也不能不顾及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改革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加快发展,但要注意协调发展。

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着眼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及时化解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浅析斯大林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改进)

浅析斯大林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改进)

摘要“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就是在总结了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斯大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既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成绩,而且要分清主流、支流;既不能脱离当时的国际和苏联国内政治环境,也不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混为一谈。

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点,“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社会条件,“斯大林模式”的成果与弊端;以及“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相信中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吸取苏联教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最终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必须把“斯大林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来对待,在前人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关键词】苏联;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大问题,曾经引起了世界各国一切阶级的反响,至今还在议论纷纷。

各个不同的阶级,代表各个不同阶级的政党或政治派别,意见不同。

估计在本世纪内这个问题还不可能作出定论。

①——毛泽东第1章“斯大林模式”1.1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在评价“斯大林模式”之前,首先要搞清楚“斯大林模式”这一概念的内涵。

“斯大林模式”,虽然并没有人正式对它下一个定义,但它的含义却是清楚的,是指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体制的统称。

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

具体来说,政治上表现为高度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专断独行;经济体制上表现为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实行包容一切的行政指令性计划和自觉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文化体制上表现为绝对的统一意志;思想上表现为搞个人崇拜、教条主义;对外政策方面表现为大国主义、大党主义。

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

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

如何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院系专业班级【摘要】: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出现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注意理性分析引起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的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

不公平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只能伤害“科学发展”,切不可让它持续泛滥。

文章认为,我国当前出现两极分化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因,也有我国具体国情和改革开放的策略考量所产生的特殊原因。

解决的基本思路: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二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保持一定张力,形成“橄榄型”的分配袼局;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特别要坚决切除“特殊利益集团”。

【关键词】收入差距;两极分化;效率与公平;特殊利益集团我国当前存在的严重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的现象。

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愤慨。

不少人哀叹民生之艰辛,把看病难、住房难、升学难.称之为“新三座大山”.可见其心中的不满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更有甚者,有的人因对社会贫富悬殊的不满,产生了仇官、仇富情绪,甚至对改革开放政策,对社会主义制度心存疑虑。

这种不满情绪常常进一步演化为非理性的泄愤,成为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助推器.严重影响改革开放事业健康发展。

因而,如何正确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并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严重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出现的“自然性"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相悖离的现象。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在实施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政策的同时,就反复强凋我们搞的是共同富裕。

1986年9月2目,邓小平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提问时强调说:我们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富裕。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

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直至生命的晚年,面对中国分配格局的变化,邓小平更加关注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

贫穷。社会主义

贫穷。社会主义

对于今天生活在"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人民来讲,中国的农民兄弟,面对的是无情的"三农"问题,中国的工人阶级,面对的是"改制"后的"下岗"再就业问题,这个"特色"社会?是资本主义的"苗"呢?还是社会主义的"草"呢?邓小平, 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1978年9月16日,他在听取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说: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1980年4月12日,小平同志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时说: "从去年起,我们就把工作着重点转到了建设上。

我们要把这条路线一直贯彻下去,决不动摇。

经济发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问题,要付学费。

现在我们正在摸索比较快的发展道路,我们相信这方面是有希望的。

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1980年5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谈话时说: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1984年6月9日,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说: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迈克·华莱士在此

迈克·华莱士在此

他是全美“最著名的广播电视记者”,他被称作新闻“巨人”,他用“华莱士式提问”,锻造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4月8日这一天,他停止了向世界发问——迈克·华莱士在此本报记者王晶晶《中国青年报》( 2012年04月11日 10 版)华莱士与邓小平在一起迈克·华莱士在93岁时停止向世界发问。

过去半个世纪里,按照媒体的说法,“他的名字一度让腐败的政客、高明的骗子、不作为的官僚头疼”。

他所服务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的广告称,如果有4个单词会让这些人从心里害怕,那一定是“迈克·华莱士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因为这位新闻访谈类节目《60分钟》的主持人,几乎以审问的方式,撬开了他们的嘴,即使那个人是国家首脑,他也毫不留情。

三十几年前,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接受采访前,曾咆哮着警告他:“我不想谈越南,如果敢提越南,我就让你们这帮小子立马滚蛋。

”华莱士深吸一口气,以“一个男人对男人的架势”走了过去,“越战强暴了你,总统先生,然后,你强暴了整个美国。

你该谈谈这个事情!”在自传《你我之间》里,他这样回忆。

这个曾要干到“四脚朝天”的人,4月8日在美国东北部一家疗养院里停止了呼吸。

患有心脏病和老年痴呆症的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提起过《60分钟》,仿佛那段辉煌的岁月被他的健康一同拐跑了。

不过,那些连他自己都遗忘了的日子,如今正被人们津津乐道。

那些和尼克松、霍梅尼、邓小平、江泽民打交道的片段,成为新闻专业课上的一个个案例,也是很多电视台记者反复观摩学习的教材。

“迈克·华莱士一度是中国新闻人遥远意义上的角色榜样。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洪兵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实际上,这个新闻界的榜样起初可算不上什么典范。

他家世寻常,成绩平庸。

因为眼睛长得细长,还被人取了一个带有歧视色彩的外号。

偶尔几次,他还干过去商店偷5美分的口香糖这种不太光彩的事。

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特别一提的话,那就是他在高中成为学校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以及网球队长。

再论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

再论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

再论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就“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艰辛探索,在大量论述中直接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念的至少有四次。

第一次是1980年5月会见几内亚总统时的谈话:“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①第二次是1985年8月会见坦桑尼亚领导人时的谈话:“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第三次是1990年12月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的谈话:“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③第四次是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④这五句话分三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讲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最高目标要求,第一层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层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实现最高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分别讲创设物质基础和提供制度保证。

所以这是一个完整、严密、科学的概括。

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社会主义内涵的高度科学抽象,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此前还没有任何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过如此简明、精炼、确切的答案。

它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是全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础,是对我们过去长时间中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的重要修正和深化,也是邓小平理论正式形成为一个科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标志。

一、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制度特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关系传统社会主义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有利也有弊。

自斯大林时代开始形成的、也是我们党在一个长时间内坚持的传统社会主义观,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时,通常总是指出在经济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政治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看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看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看法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因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回答了经济上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这一理论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可以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一方面它坚持和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另一方面它并没有把科学社会主义的这些基本理论和原则教条化,而是不断地进行着理论的创新,在经济方面的特色表现为五个方面。

(1)、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之日起,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但他们并没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十分重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所有制问题。

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并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就是要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来代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所以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就成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毛概课后习题问题以及答案

毛概课后习题问题以及答案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与指导意义。
答:(1)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世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 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必然性?
答:必然性:
1、我国生产力不发达,这种状况首先是由旧中国的贫穷落后状况决定的,仍然还是一个农业大国。
2、我国人口多,人均指标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P15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二层含义: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
毛概课后习题问题以及答案
P4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最新-历史今日192019年5月9日美国新闻记者、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出生 精品

最新-历史今日192019年5月9日美国新闻记者、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出生 精品

历史今日:1918年5月9日美国新闻记者、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出生美国访谈节目《60分钟》主持人,曾采访过多位政治人物。

毕业于密歇根大学。

华莱士在1918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诺福克县波士顿郊外的布鲁克莱恩镇。

父母弗兰克·华莱士和吉娜·华莱士是俄裔犹太移民,华莱士是第四个也是最小的孩子。

父亲早年的职业是批发杂货商,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保险经纪人。

后来华莱士进入爱德华·德夫逊社区小学,与比他大一岁的约翰·肯尼迪为校友。

在布鲁克莱恩高中,华莱士曾担任校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

以-的成绩从高中毕业后,华莱士在1935年进入密歇根大学学习。

在密歇根大学学习期间,他曾任密歇根日报的记者,也参加过学校广播台的工作。

1939年从大学毕业之后,华莱士进入位于密歇根大急流城的-电台工作。

之后在1940年,他作为一名播音员到位于密歇根底特律的电台工作。

1940年,已小有名气的华莱士携带新婚的妻子诺尔玛·嘉比进军芝加哥。

1943年,华莱士应征入伍,在二战期间,他作为一名通讯官员在美国海军部门-24潜艇供应舰上服役,获得海军中尉军衔。

1946年,迈克·华莱士回到芝加哥重新开始做播音员。

1949年,华莱士与电影明星芭芙同时主持一个在芝加哥姿帕斯夜总会举行的深宵清谈节目——姿帕斯讲场。

纽约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向华莱士抛去了橄榄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朝野上下出现不同的声音,芝加哥地区也有所波动。

1951年华莱士与妻子芭芙一起迁居纽约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1955年,华莱士与芭芙离婚,他们共同主持的节目也因而停播。

纽约第五频道邀请华莱士去主持晚间新闻节目,华莱士开始主持深夜追击。

西南石油大学毛概考题二A卷及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毛概考题二A卷及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毛泽东思想概论》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答案所在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是( A )A、毛泽东B、李大钊C、邓小平D、江泽民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B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 A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党的建设5. 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 A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睦邻友好C、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D、土地改革、保护民族工商业、武装斗争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 B )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A )A、一化三改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两个转变D、和平赎买8.“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B )A、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B、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C、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D、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 A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阶级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1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 )A、对外开放B、改革C、经济的全球化D、群众需要的增长11. 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B )A、国防现代化B、科学技术现代化C、工业现代化D、农业现代化12.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13.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D )A、按劳分配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先富后富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4.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 )A、民族区域自治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 )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科教兴国D、人才强国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A、培育“四有”公民B、增强理想信念C、培养诚信意识D、弘扬时代精神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 D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民主C、文化的繁荣D、党的领导18. 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C )A、一极化B、两极化C、多极化D、全球化19.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 B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新的社会阶层20.2008年6月30日,胡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概括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中不是( D )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B、不畏艰险、百折不挠C、以人为本、尊重科学D、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二、简答题(要求简要回答。

改革 要坚定不移的走好群众路线

改革 要坚定不移的走好群众路线

改革,要坚定不移的走好群众路线[复制链接]今天,无意中翻出了一篇文章,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的《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当时80多岁高龄的邓小平有最富有智慧的语言回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的十几个尖锐或者有难度的问题,涉及当时中苏、中美以及改革路线问题。

在被问到当时有种改革倒退的担心,人们担心害怕“邓小平以后情况会怎样?是否会回到以前的状况”的时候,我们的改革总设计师这样坚定的说到:“肯定不会。

因为确定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现行政策对不对,对国家来说对不对,对人民来说对不对,人民的日子是不是逐步好过一些。

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现行政策只要一改变,人民生活肯定会下降。

如果人民认为现行政策是正确的,谁要改变现行政策,谁就要被打倒”。

这可以是看做是当时改革工作可能出现停滞情况的回应,也为1992年的南巡讲话做了铺垫。

邓小平说到的“现行政策”即是当时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而且在当时各种思潮的背景下,改革工作该如何开展并不是一件十分确定的事情。

邓小平同志当时就很有智慧的看到,要坚持继续改革开放,简政放权,特别是要以人民的感受为准。

人民的生活是不是好一些,人民的收入是不是多一些,人民的盼头是不是更多了一些。

总的来说,就是以人民的感受作为改革的动力。

人民认为正确的,就应该坚持。

改革的动力是什么?是人民群众的要求。

改革是对过去事物和政策的改变。

在我国,只有为了人民群众的改革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过去的计划经济在一定时期条件下,发挥了其重要作用,也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全球合作的趋势下,如果不能够打开大门,迎接挑战,可能我们还是会处在落后的地位,人民的生活还是得不到改善。

而为了人民的生活过的更好一些,这样的改革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一个国家的活力。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人民群众。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的群体,就是我们的人民。

把人民群众放在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改革的内容就显得实在而有效,改革的路径和朝向也会清晰而明辨。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不平等世界。

……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孙中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社会主义2.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

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

这说明()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3.“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

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

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A.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C.推翻满清贵族统治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4.“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5.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6.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邓小平的斗争思想:态度

邓小平的斗争思想:态度

邓小平的斗争思想:态度•原则•策略作者:张新吾李立娥来源:《邓小平研究》2022年第01期〔摘要〕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斗争思想,包括直面风险、正视错误、乐观自信的斗争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人民性、坚定聚焦中心工作的斗争原则以及斗争要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要辩证、全面地采取措施,要发展自己、积蓄力量等策略。

邓小平斗争思想对新时代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邓小平;斗争思想;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1-0046-11〔作者〕张新吾,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江西南昌330013李立娥,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西南昌3300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①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敢于斗争”归纳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十个宝贵经验之一。

②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坚韧不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史。

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无论面对尖锐的敌我对抗矛盾,还是复杂艰巨、充满风险挑战的改革、发展矛盾,都需要进行伟大斗争。

正如习近平所说:“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

”①因此,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思想,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应对矛盾问题、风险挑战的丰富斗争思想,当前学界对其斗争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腐败斗争②以及改革开放期间发扬斗争精神③等方面,而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应对矛盾问题、风险挑战的相关论述的梳理与归纳,从态度、原则、策略三个维度来探究其独特的斗争思想,这对新时代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十一届三中全会_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标志和走向成熟的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_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标志和走向成熟的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标志和走向成熟的起点汪青松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问题, 近几年来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把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追溯到1956 年, 有的将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

①我认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既不是1956 年, 也并非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956 年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点, 1975 年才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 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则在于它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标志和走向成熟的起点。

一邓小平理论在形成之前有一个长时间的孕育期, 这一理论孕育期的起点可追溯到1956 年。

理论孕育与理论形成的关系密切, 但毕竟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应该把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孕育与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创立区别开来。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党的“八大”的召开宣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1956 年4 月撰写的《论十大关系》和1957 年6 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这一探索的重要体现。

虽然由于主客观原因, 探索难免会发生失误, 但这一开创性的探索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了思想准备。

邓小平是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他也参与了这一探索过程。

1957 年4 月邓小平就强调, 我们前一个阶段做的事情是干革命。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起, 革命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奋斗。

① 1962 年7 月, 邓小平又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思想, 指出, “在全国, 要巩固集体经济, 也就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根本方向”; 而在农村要从体制上“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 要承认有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关系形式, “有些包产到户的, 要使他们合法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2日,华莱士在中南海采访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

中国<人民日报>于9月8日和9月15日分两次刊登了邓小平与华莱士谈话的详细内容。

1993年9月,邓小平的这次谈话以《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为题,收入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000年8月15日下午,华莱士在北戴河采访了中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

采访被收录入《江泽民传》。

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一九八六年九月二日)迈克·华莱士:邓主任,您对戈尔巴乔夫最近在海参崴的讲话⑴有何看法?邓小平: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的讲话有点新东西,所以我们对他的新的带积极性的东西表示了谨慎的欢迎。

但戈尔巴乔夫讲话也表明,他的步子迈得并不大。

在戈尔巴乔夫发表讲话后不久,苏联外交部官员也讲了一篇话,调子同戈尔巴乔夫的不一样。

这就说明,苏联对中国政策究竟怎么样,我们还要观察。

迈:您以前有没有见过戈尔巴乔夫?邓:没有。

迈:您是否想见见他?因为他说过,他愿意同你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级别上谈任何问题。

您愿意同他进行最高级会晤吗?邓:如果戈尔巴乔夫在消除中苏间三大障碍⑵,特别是在促使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和从柬埔寨撤军问题上走出扎扎实实的一步,我本人愿意跟他见面。

迈:越南人今天发表讲话,表示愿意和中国谈判,以便结束中越之间的困难局面。

邓:越南这种表示至少有一百次了。

我们也明确告诉他们,前提是越南从柬埔寨撤出全部军队。

柬埔寨问题由柬埔寨四方商量解决。

迈:所以,就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举行最高级会晤来说,球在戈尔巴乔夫一边。

邓:要越南从柬埔寨全部撤军。

对这个问题,苏联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因为如果苏联不帮助越南,越南一天仗都打不了。

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讲话一直回避这个问题。

所以我说,苏联在消除中苏关系三大障碍上迈的步子并不大。

迈:看来,中国同资本主义的美国的关系比同苏联共产党人的关系更好一些,这是为什么?邓: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

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迈:邓主任,刚才我的节目制作人要我再问一下邓主任是否愿意会见戈尔巴乔夫。

邓:我刚才说了,如果苏联能够帮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这就消除了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

我再说一次,越南入侵柬埔寨问题是中苏关系的主要障碍。

越南在柬埔寨驻军也是中苏关系实际上处于热点的问题。

只要这个问题消除了,我愿意跟戈尔巴乔夫见面。

我可以告诉你,我现在年龄不小了,过了八十二了,我早已经完成了出国访问的历史任务。

我是决心不出国的了。

但如果消除了这个障碍,我愿意破例地到苏联任何地方同戈尔巴乔夫见面。

我相信这样的见面对改善中苏关系,实现中苏国家关系正常化很有意义。

迈:具体地说,哪一件事应该放在第一位做呢?邓:三大障碍主要是越南侵柬,因为中苏实际上处于热点和对峙,不过方式是通过越南军队同中国对峙。

迈:是指越南在柬埔寨的军队吗?邓:是的。

迈:里根总统和夫人对我的节目很有兴趣,差不多每个星期天都看这个节目,在我的采访节目播出时,他们一定会观看。

不知你有什么话对里根总统说?邓:在里根总统和夫人访问中国时,我们认识了。

我们相互间的谈话是融洽的和坦率的。

我愿意通过你们的电视台,转达我对里根总统和夫人的良好祝愿。

我希望在里根总统执政期间,中美关系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迈:目前中美双方是否存在大的分歧问题?邓:有。

如果说中苏关系有三大障碍,中美关系也有个障碍,就是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海峡两岸统一的问题。

美国有一种议论说,对中国的统一问题,即台湾问题,美国采取“不介入”的态度。

这个话不真实。

因为美国历来是介入的。

在五十年代,麦克阿瑟⑶、杜勒斯⑷就把台湾看作是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所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建交谈判中最重要的问题。

迈:美国在处理美台关系时是否未能按照它承担的义务去做?邓:我认为美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更明智的态度。

迈:什么态度?邓:很遗憾地说,在卡特⑸执政的后期,美国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⑹,这就变成了中美关系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刚才我说,希望里根总统执政期间,能够使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就包括美国在中国统一问题上能有所作为。

我相信,美国特别是里根总统,在这个问题上是能有所作为的。

迈: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能有哪些作为呢?邓:可以鼓励、劝说台湾首先跟我们搞“三通”:通商、通航、通邮。

通过这种接触,能增进海峡两岸的相互了解,为双方进一步商谈统一问题创造条件。

迈: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

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

第三点理由是,我们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统一问题。

大陆搞社会主义,台湾搞它的资本主义。

这对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会改变,台湾人民没有损失。

至于比较台湾和大陆的发展程度,这个问题要客观地看。

差距是暂时的。

拿大陆来说,我们建国三十七年来,有些失误,耽误了,但根据大陆的现行政策,发展速度不会慢,距离正在缩小。

我相信大陆在若干年内至少不会低于台湾的发展速度。

道理很简单,台湾资源很缺乏,大陆有丰富的资源。

如果说台湾已发挥了自己的潜力,大陆的潜力还没有发挥,肯定会很快发挥出来的。

而且就整体力量来说,现在大陆比台湾强得多。

所以单就台湾国民平均收入比大陆现在高一些这一点来比较,是不全面的。

迈:中国谈到,搞现代化,发展经济,需要西方的资金,但现在西方投资者抱怨同中国做生意太难,存在一些问题,房租太高,谈合同争吵不休,各种税收名目繁多,劳动力太贵,贪污、受贿,还存在着官僚主义。

您是否了解这些情况?邓:我了解,是有这种现象。

因为同西方做生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事物,有一些差错是难免的。

外国投资者有这些意见,我能理解。

投资不赚一点钱,那不可能,那谁愿意来?我们正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相信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解决了这些问题,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还要加以解决。

作为领导来说,要摸清情况,采取措施,包括教育干部。

迈:现在中国领导提出致富光荣的口号,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这个口号同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邓: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关于共产主义,“文化大革命”中有一种观点,宁要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

我在一九七四年、一九七五年重新回到中央工作时就批驳了这种观点。

正因为这样,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我又被打下去了。

当时我告诉他们没有穷的共产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

因为物质极大丰富,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当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

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

致富不是罪过。

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

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迈: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我看到现在农民生活得很好,有摩托车、彩电,自己盖新房。

你们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致富。

他们把一部分收入交给国家,其余部分归自己。

这跟我们的制度差不多,我们的人交完税,其余的就归自己。

邓:我们的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还有其他经济成分。

现在在农村受到赞扬的有些万元户,一万元不过二三千美元,还是一年的收入,能够算富吗?我们就算富了,那能有多少?比起发达国家来,人均国民收入还是很低的。

迈:邓主任刚才谈到“文化大革命”,在那时候您和您的家人遭遇如何?邓: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

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

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在中国的任何公众场合挂您的照片,这是为什么?邓:我们不提倡这个。

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做得出来的。

所以就我个人来说,我从来不赞成给我写传。

我这个人,多年来做了不少好事,但也做了一些错事。

“文化大革命”前,我们也有一些过失,比如“大跃进”⑺这个事情,当然我不是主要的提倡者,但我没有反对过,说明我在这个错误中有份。

如果要写传,应该写自己办的好事,也应该写自己办的不好的事,甚至是错事。

迈:还有两个问题。

您说过,您要活到一百岁,然后可以去见马克思,到那时候,马克思旁边可能还坐着毛泽东,他们可能对您说些什么?邓: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

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

我们有理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

革命胜利以后搞建设,我们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人们常常忘记是什么样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这就是我们今天做的事。

迈:每个人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在过去几年中,邓小平干得不错,现代化搞得不错,经济在发展,人们不像以前那样担心害怕,但邓小平以后情况会怎样?是否会回到以前的状况?邓:肯定不会。

因为确定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现行政策对不对,对国家来说对不对,对人民来说对不对,人民的日子是不是逐步好过一些。

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现行政策只要一改变,人民生活肯定会下降。

如果人民认为现行政策是正确的,谁要改变现行政策,谁就要被打倒。

迈:毛泽东逝世已经十年,他对现在的一些事会怎么看?现在的领导人主张致富光荣,主张个人幸福,允许私人办企业,准备搞政治改革,人民有了言论自由,这一切同毛泽东的主张都不一样,毛泽东会怎么看?邓:有些不一样,但有些原则还是一样的。

现在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我们有一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⑻,解答了这些问题。

迈:但我还是不清楚。

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是不一样的。

看来中国现在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至少是试图进行一场新的革命。

邓:这个话是对的,我们也讲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

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

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