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合集下载

最新-外交部发言人级别 精品

最新-外交部发言人级别 精品

外交部发言人级别篇一: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1949-1958)(1958~1972)(1972~1974)4、乔冠华(197411~197612)(197612~198211)(198211~19884)(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1998318~20193)(20193~20194)(20194~20193)(2019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特色:1、面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的立场,真实地介绍中国的国情,正确表达中国政府的政策,及时澄清外界对中国的误解,有效反击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的歪曲和污蔑。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周恩来 (1949-1958)2、陈毅 (1958~1972)3、姬鹏飞 (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5、黄华 (1976.12~1982.11)6、吴学谦 (1982.11~1988.4)7、钱其琛 (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03.3)9、李肇星 (2003.3~2007.4)10、杨洁篪 (2007.4~2013.3)11、王毅(2013.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初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汇编4篇

初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汇编4篇

初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汇编4篇初中《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组织这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我爱我的祖国”,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激发民族自豪感。

主要形式:汇报、表演、竞赛。

活动准备:1、学生学唱爱国歌曲。

2、准备英雄故事。

3、了解祖国近年来的成就。

4、搜集祖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文明和成就。

教学过程:一、班主任老师讲话。

(导入)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声音。

国旗,国歌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无论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就会出现鲜艳的五星红旗,就能听见嘹亮的国歌响起。

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唱起国歌时,你的神情、态度、内心的感受,都能说明你的爱国心。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谈“我爱我的祖国”,那就从高唱国歌开始我们的畅谈之旅吧。

主持人:全体起立,奏国歌,齐唱国歌,敬礼!二、演讲英雄故事。

1.主持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用献血换来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过去,听- -听英雄的故事。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推荐一名向全班汇报。

班主任适时解释,渲染气氛。

三、知识竞赛。

1.主持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纵贯五千年岁月的悠久历史,有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

这些,我们又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多。

以主持人出题,各小组抢答的形式进行小组间的竞赛。

2.知识竞赛题目:1、(1949)年(10)月(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这是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换来的。

2、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人民和中华名族)的先锋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 - 要务。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教案定稿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教案定稿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的主要外交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分析具体外交活动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教学难点] 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教学安排] 一课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1、讨论归纳法 2、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显示:2011年3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主持例行记者会。

就中东局势、南海问题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据报道,中国军机近日靠近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方表示已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交涉。

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的军用飞机在相关海域执行任务符合国际法。

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表明了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回答:略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重点是要学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要了解一下我国实行这一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

首先我们先一起学习一下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讲授新课: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第一步:分析第一个基本点。

引入:学生继续看导入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再重申对钓鱼岛的主权,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基本点?学生回答引入第一个基本点。

板书:(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解释独立自主的含义:独立自主是一个很通俗的概念,但在国际政治关系中有着深刻的内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要从维护“独立”和“自主”处理国际问题两个方面来理解。

△引导学生把握独立自主的具体表现。

然后,投影一组材料,学生思考材料是如何体现独立自主基本立场的。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历任外交部发⾔⼈⾃1982年3⽉26⽇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次作为发⾔⼈答记者问,1983年3⽉1⽇,齐怀远作为第⼀位正式发⾔⼈出现在中外媒体⾯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交替亮相。

其中,男性有24位: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桂华、段津、吴建民、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玺、孔泉、刘建超、秦刚、马朝旭、洪磊、刘为民、陆慷、耿爽。

⼥性有5位:李⾦华、范慧娟、章启⽉、姜瑜、华春莹。

钱其琛(1928年1⽉-2017年5⽉),男,1928年1⽉⽣于天津市,江苏嘉定⼈。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东胶南⼈。

⼤学⽂化,教授、博⼠⽣导师。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吴建民(1939年3⽉30⽇—2016年6⽉18⽇),男,汉族,江苏南京⼈。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作期间,曾多次给⽑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辈领导⼈做过翻译。

沈国放,1952年出⽣于江苏省常熟市⼀个普通⼯⼈家庭。

朱邦造,1952年⽣,江苏⽆锡宜兴⼈,学法语出⾝。

1997 - 2001 任外交部发⾔⼈、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2001 - 2003 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使;2004 - 2008 驻瑞⼠⼤使馆⼤使,起任中国驻瑞⼠⼤使,2008年3⽉离任回国;2009年1⽉- 2014.12任中国驻西班⽛兼安道尔特命全权⼤使。

孔泉,男,1955年11⽉⽣,北京市⼈,⼤学毕业。

2001年—2006年外交部新闻司司长2006年外交部欧洲司司长;2006年—200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3⽉—2013年5⽉,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使(副部级)2013年6⽉—2015年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第⼗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新部编本2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内容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能力培养:(1)通过学习新中国重大外交政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中美关系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

情感的教育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认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关系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法图例教学法由图片《周恩来》导入新课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概括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再让学生逐一讨论,分析各项外交成就的具体内容,教师进行充实、补充并作分析。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回答。

若出现疑难时,教师再加以指导。

应大致包含以下问题: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同哪国代表团谈话时首次提出这些原则?(印度)2.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3.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若时间允许,可组织学生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进行“接龙”活动,当堂巩固。

二、万隆会议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了解中国参加万隆会议的不易。

新中国外交(教案)

新中国外交(教案)

新中国外交(教案)作者:吴立群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06期【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把握知识要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新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中美关系的重大事件;2.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片中所蕴涵的历史信息,提高读图、分析图、综合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3.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外交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自身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懂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新中国外交大事;难点:美国谋求与中国建交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过程】引言:同学扪,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16课的内容,我把这两课合在一起作为“新中国外交”这样一个专题来复习,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谢谢!一、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分析:中国一百多年(1840~1949年)的屈辱史,表明旧中国外交: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等);新中国以史为鉴,追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略谈建国初,美、苏对华外交态度。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孤立、包围,新中国开展了积极主动的外交,走出去,展示新中国的形象,让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熟悉中国,努力开拓外交新局面。

那么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外交成就呢?二、外交大事1.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访问缅甸、印度,确定为外交基本准则;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尤其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

2.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新闻发言人课件

新闻发言人课件

新闻收集者、新闻加工者; 新闻资源的提供者; 公共关系的从业人员; 其他意欲影响大众媒介内容的利益团体的代表
② 议程设置 agenda setting
A 伯纳德·科恩(美国政治学家­)—-媒介告诉读者“怎 样想”这点上不怎么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想什么” 方面却有奇效。 B 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 开始试图引导人们“怎么想”(突破了“纯客观”的新 闻理念); 多方博弈的结果(政治、经济、文化);
2.新闻发言人——(传播学角度) 代表特定的社会组织(政府、企业或者民间机 构),发布和传达特定新闻信息的专职负责人, 其主要职能是通过特殊的发布方式(接受采访、 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向特殊的受 众(主要是新闻媒体)发布组织所掌握的新闻信 息,并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向社会公开的过程,其 从事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组织公关活动。
4 传播受众:媒体记者(特殊受众兼中介)——社 会公众
美国政府联系特殊受众(媒体记者)的新闻发布方式:
①A新闻发布会B记者招待会C新闻吹风会和通气会D背景说明 ②新闻公报或者主动报料 ③主动接受记者采访a目的b有选择地接触记者 c媒体选择 ④组织记者采访团随访
5、传播效果――从本机构的立场出发设置自己的 议程,影响媒体议程,进而实现对公众议程的 引导。 ① 新闻把关人Gate- keeper
2 .传播内容:其所代表的组织的信息 A 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新闻信息(来 自:民间、社会组织、政府机构)、非新闻信息} B “权利”――“义务” 外部条件——政府要争夺话语权 内部条件——信息的“保管者”,信息的“权利人”
3 传播渠道(方式):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集合。
A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记者(人际传播)―-起点 B 媒体记者与受众(大众传播)--终点目的 两种传播方式的核心和关键

教学设计1: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教学设计1: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二十国集团。

2.金砖国家。

3.上海合作组织。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关键能力:1.通过对课本的梳理,理解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特点、作用等。

2.结合时事政治,分析中国同这些新兴国际组织及机构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结合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全面理解分析中国与这些新兴国际组织及机制的关系,树立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结合时事政治热点分析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相关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全面理解中国在这些新兴国际组织及机构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与二十国集团的关系;金砖国家、亚投行的作用。

2.教学难点:二十国集团的作用;亚投行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的致辞(2020年11月22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各位同事,朋友们: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

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在此,我愿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力度。

二十国集团要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导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不久前,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言出必行,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

第二,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

中方赞赏沙特提出碳循环经济理念,支持后疫情时代能源低碳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

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国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最新文档】外言部历届发言人-范文word版 (13页)

【最新文档】外言部历届发言人-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言部历届发言人篇一: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已就中国伐木人员被缅方判刑向缅甸提出交涉我要评论201X年07月23日 01:06:15 来源:新华网??? ? ? 我有话要说(10人参与) 字小新华网北京7月2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2日就中国伐木人员被缅甸方面判刑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缅方有关判决高度关切,已向缅方提出交涉。

有记者问,据报道,缅方对中方非法越境伐木人员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方对此有何评论?陆慷说,今年初缅方抓扣中方非法越境伐木人员后,中方多层级多渠道反复向缅方提出交涉,要求缅方考虑上述人员的实际情况,作出合法合理合情的处理,妥善了结此案并尽快将上述人员交还中方。

他表示,我们对缅方有关判决高度关切,已向缅方提出交涉,要求缅方重视中方关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此案作出妥善处理。

【纠错】[责任编辑: 韩家慧 ]篇二: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 (1949-1958)(1958~1972)(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1976.12~1982.11)(1982.11~1988.4)(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1X.3)(201X.3~201X.4)(201X.4~201X.3)(201X.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5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以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影响,知道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领略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外交智慧,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育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与国际形势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周恩来图片文字资料(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周恩来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他是谁?回顾中国近代史,与他有关的史事有哪些?教师讲述:革命时期,周恩来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长,以非凡的才能、智慧与精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此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外交史。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1953年,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大事记。

外交部发言人有哪些

外交部发言人有哪些

外交部发言人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作为中国政府的外交行政部门,其发言人在承担政府的
外交行动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将行政外交和非正式公共外交有机结合,并向国际社会报告中国的政策、态度和行动,从而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首先,魏晨(WANG Wei)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他是张高丽外长任内期间第二
位外交部发言人,于2010年7月10日正式上任,他担任外交部发言人主要协调政府外交政策的宣传任务,并发表了外交会议的有关报告。

除此之外,他还是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负责中国外交政策的宣传与外交安全政策的推行工作。

其次,姜瑞雪(HUANG Rui-xue)也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2013年1月7日
担任职务,曾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第一副办公室主任,曾参加过多段国内外外交活动,发表过关于外交多边对话和国际关系等议题的报告。

此外,她在外交部外交司、中央党校和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等机构中任教,是外交政策与新议题的推动者。

最后,陈雯(CHEN Wen)于1992年从中国外交学院毕业,此后多年以来,她
在中国外交部或其他外交机构任职,担任发言人的职务,曾在印度做发言人,并为大气变化的多边对话,炎热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等议题做出重要贡献,提供有关解释。

她拥有多年资深外交发言人经验,在此期间建立了完善的外交网络,树立了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框架。

以上三位发言人分别为中国外交部早期及现有发言人,他们在中国外交政策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协调政府外交政策的宣传任务,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新外交理念以及面向国际的外交实践的引领者,努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中国社会创造更发展更安全的未来。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王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主要内容;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苏建交;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理解:结合近代历史和建国初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主要通过情景再现和历史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以阅读材料、问题探究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等的理解。

4.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显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从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3.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人教版】

4、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中央, 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 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 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 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 的信心。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A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联合国大会
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 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 时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 会议应该是 A、日内外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A.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C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主要是指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 B、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 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
新旧中国的外交有何区别?为什么?
原因 社会制度的落后; 丧失主权的不平 政府的腐败无能; 等的屈辱外交 科技、经济、军事力量 的全面落后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 主专政政权的建立; 综合国力的增强 区别
旧中国
新中国
结合对本课以及所示材料的理解认识, 谈谈你对外交的认识?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 晴雨表,弱国无外交,外交无 小事……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 协的艺术,……

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活动课:《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选择、整理新中国外交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共和国外交家的智慧与风采的图片、材料、实物和访谈录等,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比较等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展示探究或体验过程和结果,认识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培养学生的体验历史发展变化、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讲述或再现外交活动与斗争,认识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坚实后盾;通过对外交领域外交家的风采和智慧的归纳和总结,体会外交活动的智慧和艺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4.通过展示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原因分析,展望新中国未来外交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预测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能力。

5.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商、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内容收集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领域的材料,按照选定的主题分析和整理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在活动课堂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如专题报道式、场景再现式、主题归纳式等,再现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感受新旧中国外交的天地之别,体验重要的外交场景等。

活动提示1.活动方式可以采用主题探究式、体验感悟式。

2.材料收集范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外交领域的文字、图片、实物等材料;新中国的外交家或重大外交事件的见证人等。

3.材料收集方式:以查阅书籍、网站,参观有关纪念馆和影视作品等为主;访问有关历史见证人等;收集有关实物等。

4.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的方式完成。

活动程序1.简介活动程序,明确活动内容:如选择主题探究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确定探究主题→依据主题范围,收集相关材料(文字、图片、影视或实物等)→根据主题要求,整理收集的材料→运用材料,完成主题任务→反思探究过程,优化探究方法;如选择体验感悟式活动,其活动程序一般分为:选择典型场景→根据场景范围,收集有关材料(特别是影视材料和访问历史见证人等)→根据场景要求和收集的材料,设计再现场景的脚本→根据脚本,完成历史场景再现→反思体验过程,感悟历史真谛,优化体验方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特色探究课题对学生的意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特色探究课题对学生的意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特色探究课题对学生的意义(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的特色1.语言表达风格2.信息传达方式3.应对媒体提问的方法三、课题对学生的意义1.提升国际视野2.增进对国家外交政策的理解3.学习发言人的沟通技巧四、结论正文【引言】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外交部发言人作为国家的形象代表之一,他们的发言不仅关系到国家利益的表达,也影响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知。

因此,对发言人发言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外交政策,提升国际视野,学习沟通技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的特色】1.语言表达风格: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语言简洁明了,措辞严谨,既体现了我国的大国风范,又充分表达了我国的立场。

同时,他们还能灵活运用语言,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引用,使抽象的政策理念更具有说服力。

2.信息传达方式:外交部发言人在发布信息时,注重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他们能够清晰地传达政策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使听众能够迅速理解和接受。

3.应对媒体提问的方法:发言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给出详尽而深入的回答。

对于敏感或复杂的问题,他们能够以稳健的态度,表明我国的立场,同时避免陷入对方的“话语陷阱”。

【课题对学生的意义】1.提升国际视野:通过对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的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从而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

2.增进对国家外交政策的理解:发言人的发言内容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

3.学习发言人的沟通技巧:发言人的沟通技巧,包括语言表达、信息传达和应对提问等,都是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这些技巧对他们的日常交流和未来的工作生涯都有积极的帮助。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32与世界深度互动
③政治: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 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P36
④全球治理: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 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 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P36
02 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课堂笔记
4.怎样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重点)
02 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
收并蓄。P37
②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 营养。P38
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 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P39
来自西方的节日及其精神
外交部回应
外交部:中国经济深 度融入世界经济 新发
展阶段同世界经济联 系更加紧密
10月21日
前十个月中国进出口总 额同比增长31.9%,外 交部:中国经济充满韧 劲活力
2月8日
外交部:中国始终以自身 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为世界 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1月8日
外交部的回应表明中国如何影响世界?
经济方面
课堂练习
3.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 实现“美美与共”,需要“美人之美”。这要求我们
①认识不同文化特点,理解和包容文化差异 ②用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判断和理解事物 ③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实现兼收并蓄 ④推动不同文化一致性发展,促进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了解文明
思考: 视频中提到了
哪些人类文明? 你知道哪些人
类文明的具体 成果?
课堂笔记
2.文明是什么?P37 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 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 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 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周恩来 (1949-1958)2、陈毅 (1958~1972)3、姬鹏飞 (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5、黄华 (1976.12~1982.11)6、吴学谦 (1982.11~1988.4)7、钱其琛 (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03.3)9、李肇星 (2003.3~2007.4)10、杨洁篪 (2007.4~2013.3)11、王毅(2013.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特色:1、面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的立场,真实地介绍中国的国情,正确表达中国政府的政策,及时澄清外界对中国的误解,有效反击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的歪曲和污蔑。

2、作为新闻发言人,必须“政治成熟、立场正确、勇于负责”;必须“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具有丰富的知识。

3、相对于其他60多个部委而言,外交部的新闻发布制度是最完备的。

外交部每周在新闻发布厅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自1982年3月26日钱其琛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至今,外交部共有24位发言人。

(三)外交部发言人与“新闻发言人”在国外,发言人面前没有“新闻”两个字,就叫发言人,即spokesman,但在中国变成了“新闻发言人”。

现在各部门发言人都称之为“新闻发言人”。

其实,不加“新闻”两字更准确些。

因为发言人的职责主要是宣示政府政策、表明政府立场、阐述政府主张的,发布新闻观点只是其职责的一小部分。

媒体在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活动时,“发言人”前很少有“新闻”二字。

另外,在我国新闻发言人没有正副之分。

但在国外如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则设有副发言人。

(四)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特点1、发言人是政府或部门的喉舌或代言人,其发言不可以随心所欲,必须依据一定的口径。

原则上,他发表的任何意见或所做的任何评论都应该按有关部门提供的口径或口径的精神表态,决不能与其精神相违背。

新闻发言人每句话都代表组织,没有个人的看法。

这与专家学者的表态完全不同,因此,新闻发言人不能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等。

2、发言人应该是有口径而不惟口径。

口径应该是一个架子,一个框框,内容需要发言人根据自己的不同对象、不同环境和时机去充实、丰富或调整。

一个好的发言人应该能将口径或政策化解成自己鲜活的语言,让人愿意听下去,并乐于接受。

(五)外交部发言人的“答非所问”(30页)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

外交语言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

所谓委婉,就是有些问题不便或不能直说,就用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让对方领悟。

因此,外交语言有时就不是直白式的一问一答,会绕点弯子,或声东击西,需要注意其字里行间或留意其弦外之音。

这是由于外交的特殊性,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决定的。

1、外交的对象主要是国家。

国家之间彼此平等,应相互尊重,用语更要讲究,注重温文尔雅,点到为止,不会让对方过于难堪。

2、外交斗争中,风云变幻,各种情况和可能性都会存在。

一般都会避免把话说绝,说满,留有一定余地,以免被动。

3、双边外交活动或多边谈判的协议或协定往往是双方或多方商定或谈判妥协的结果,往往用彼此都能接受的语言文字表述,有时难免会含糊其辞。

(六)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质:一是政治素养高。

二是业务素质高三是思维敏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是有一定的媒体素养。

五是有亲和力,善于与记者和公众沟通,能与记者和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新闻发布会与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现在的趋势是由新闻发言人自己主持,自己发布新闻,自己点记者提问,自己回答提问。

但记者招待会一般设一主持人,主持人不回答问题。

回答记者提问的是由他请来的总理、部长或其他领导人。

也有例外,如美国总统的记者招待会,不设主持人,也不设座位,而是由总统本人站着回答问题,并亲自点记者提问。

记者招待会的时间一般较长,一个多小时或更长。

回答问题的范围更广泛。

因此,记者招待会的权威性更高,影响更大。

四、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外交部第一次以外交部发言人名义举行新闻发布会是钱其琛1982年3月26日举行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但直到1983年3月1日,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向中外记者宣布中国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后,才确立外交部发言人制度。

从1995年起,发布会一周两次,1996年取消翻译,1997年把翻译改为同传。

目前,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已经很成熟。

每年发布会都要举行近100场,内容涉及外交、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

代表主要大国的二三十家传媒的记者几乎每场都到。

目前,除了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之外,还没有其他国家的外交部比中国有更完备的新闻发布制度。

第一,每周举行两次定期发布会。

如遇突发事件,还举行专题发布会。

另外,还不定期举行背景吹风会。

第二,回答问题的范围广泛。

第三,参加发布会的人数多,范围广第四,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对记者的提问没有限制,直到没有问题。

第五,记者可以自由提问,事先不需要提交问题单。

第六,口径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透明度越来越高。

第七,影响大。

国内外媒体舆论对新闻发布会的关注很高。

五、外交部发言人与外交部新闻司外交部发言人不是专职的发言人,由新闻司正副司长兼任。

新闻司目前有七大处:美大欧洲处、亚非拉处、外国新闻记者中心处、新闻发布处、信息中心、综合处、公共外交处。

负责五大事务:(一)外国记者管理和有关新闻工作(二)新闻发布(三)组织背景吹风会并组织外国记者在北京和外地采访。

(四)收集国际国内重大信息、进行国际问题调研。

(五)公共外交。

主要通过“外交论坛”、“外交官在线交流”、外交部“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公众对外交工作的了解,拉近公众和外交部的距离,以获得公众对外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六、新闻发言人需要注意的策略与技巧(一)常态下新闻发布技巧1、刻求新意,表态要有新闻性,一是内容要有新闻价值、表述方式要新。

2、开门见山,直截了当3、坚持“以我为主”,明确发布会的主旨,掌控全局,及时使用过渡语言,返回主题,以防被记者牵着鼻子走。

(二)对境外媒体的新闻发布策略与技巧1、考虑文化差异,针对不同国家记者的价值观念、生活及思维方式等,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

比如,对美国记者就应该具体明确,多摆事实,少讲空话,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总体而言,要淡化宣传色彩,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尽量用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方式回应。

2、增强服务意识,不要和外国记者吃吃喝喝拉关系。

七、面对媒体的语言艺术技巧(一)反诘所谓反诘,就是不对记者的提问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反过来向对方发问。

有的记者在提问时,会在问题中加一个情况陈述,把发言人引入一个规定的场景中或者陷阱中。

(115页案例)反诘一般是用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处于非常被动的时候使用,不能滥用,否则影响发布会效果。

(二)幽默与诙谐(1)幽默能拉近距离,增强感染力,有利于培养发言人的亲和形象。

(2)以幽默的方式回答问题往往能更深刻、生动第说明问题,更能得到记者和公众理解,在轻松的气氛中达到目的。

(3)对于敏感、刁难、不便回答、无聊的问题,通过开玩笑的方式,可以轻松的回避,消除尴尬的被动局面。

(4)幽默能活跃气氛,消除记者对立情绪。

(117页例子)幽默有度:(1)不能强求,天生严肃拘谨,缺乏幽默感的人,不要勉强为之。

(2)幽默要掌握好度。

里根曾幽默过度。

(3)幽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知识经验的积淀,要熟悉政策,了解情况。

对问题熟悉透彻了解之后,才容易做到洒脱、幽默有度。

(4)在危机期间,面对媒体和公众最好不要幽默。

此时幽默往往容易产生相反效果,引发新危机。

(三)说“不”的技巧在一些情况下,发言人不得不说“不”。

一是,有些问题授权有限或太敏感;二是,发言人不可能对什么事情都了然于胸。

三是,对一些没有核实的消息不宜急于盲目表态,盲目表态风险很大。

说不的方法:说“不”要根据问题的方式和内容而不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经常使用的一些说法:这个问题我只能说这些;我没有什么新东西要说;我没有什么东西要补充;这不是外交部发言人要回答的问题,请你向有关方面咨询;这个问题不属于我的回答范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私下交流;我还没被授权公布有关方面的消息。

美国白宫和国务院发言人说“不”用语:⏹I have nothing new to offer⏹I don’t have any more information on…⏹I have really got nothing else to say about…⏹I don’t think that’s a question I can answer for you in terms of…⏹At this point, I think I just have to stick with what I’ve said.⏹Let’s not get ahead of ourselves at this point.⏹Once we get something we will get back to you⏹We are reviewing the various options right n ow and…(四)回避问题的技巧(127页例子)(1)空话回避(2)开玩笑回避(3)转意回避(4)模糊回避(5)进攻性回避(五)不回答假设性问题对于记者提出的假设性问题,一般不要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