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论文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文/姚成业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根据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
从形式上看,在45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
新课标下,作为历史老师的我们,如何上好每一堂历史课呢?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粗浅认识:一、依托历史教材,开发学生智力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有个依托或依据,这就是历史教材。
新编教材寓能力培养于述史之中。
教师应从教材中发掘可培养能力的因素和材料。
教育史家康内尔在《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一书中指出: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历史课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开始被看作智力训练的源泉。
”对获得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才能转化为能力。
教材上介绍了一些有成就的历史人物,在他们创造性的工作中蕴含着灵活运用知识的哲理。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中有一段说:“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实践,然后同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
”这段内容孕伏了詹天佑在三个地方灵活运用了知识:其一,在开凿八达岭、居庸关隧道时,他创造了从中间开井与两端相对开凿的方法,加快了工程的进度;其二,为了克服陡坡的险阻,保证列车安全地爬上八达岭,他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轨道,来降低坡度;其三,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方法,解决了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
这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范例,学生可从中受到启迪,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采取合作学习,促进尝试与探索三人行,必有我师。
合作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
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理念转变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对中学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自身教学进行了感悟与反思,主要从新课标下教学观念的转变进行感悟与反思,从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教材整合和学科联系之间进行简略的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理念2003年起,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取代《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简称大纲),对中学历史课程和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
在课程目标上,新课标实现了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到重视传授知识过程与方法的转变;在课程内容上,新课标实现了从重视历史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向强专题、重典型和多样性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实现了由传统讲授法到灵活多样的师生互动教学的转变;在教学评价上,新课标实现了从单一考试评价向内容综合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评价转变。
新课标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历史课程观,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体会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
第一,要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在学生的印象中,历史课就是一门沉闷无比的课程,而历史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在现在的历史课堂似乎已经失效了。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中,他们有丰富的课余生活,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书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方式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师不应该再向学生推荐一些枯燥的专业书籍,试想一本让教师看了都想睡觉的书,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可以试着向学生推荐现在一些和历史有关的网络小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等一些当前畅销的书籍,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挑选一些书中和本课内容相关的内容进行辨析,这样在传递历史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传世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历史学毕业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不被时代的车轮落下。
新课程理念之下的教学模式也要顺应时代不断进行改进。
历史是一门趣味性很大的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相对容易些。
教学模式丰富多样,教育工作者们应该不断发掘其教学的潜力进行教学模式的挖掘,不断的提升教学特色。
下文就针对当前的新课程理念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单纯的来讲历史,如果不是用作学术教学或是教学目的,历史具备很高的趣味性,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的看过一些历史剧。
通过古人的做法,我们加以反思,会联想到自己,会为自己设计一个角色,并随着剧情的发展,变换自己的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可以发现很多经验供后人交流与学习。
也可以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让人们更清楚自己的脚步方向,避免走很多前人走过的弯路。
综上所述,历史是一门非常有实际帮助的学科,不断为初中同学渗透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为同学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奠定重要的基础。
1初中生的独特性1.1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动态:初中生作为尚未发育成熟的一个群体,其引导程度是非常容易的,这个时候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充分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动态,才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从心底让同学们对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有所认知,激发其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1.2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同学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好,还有很多同学是比较依赖家长的。
所以家长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为同学们灌输自主学习的思想。
学校也要与家长之间保持沟通,时刻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1]如此便可以针对同学们的不同状态定制不同的教学方案。
当学生在校期间有什么不良动态,教师也可以与家长及时沟通。
及时解决问题,不让问题停留较长的时间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新课程状态下中学历史创新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程状态下的中学历史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而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灵魂是创新。
实践表明,高素质人才除了要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结构,必须融合相应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
中学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在培养人的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在新课程状态下,历史学科应该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教师如何通过教育、教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因而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进步发展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思想文化创新等),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方面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
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是创新活动的结果。
创新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历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和创新教育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不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
”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相关的历史事实,再现历史上的一个个创新人物的活动和形象,让学生置身于创新的时代潮流和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使之懂得创新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创新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作用,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历史教材本身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对立统一,因而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中外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基本史实的教无疑是必要的,它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情操培养和智能训练也是有利的,但历史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激活其创新思维、增强其创新能力。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索历史教学方法新课改全面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渠道,因而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关键。
教师在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改革的生力军。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是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而体现出来的,而且教师可以用主要的精力,充分利用对教学实际的主动权来探寻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由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用疑问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而设置疑问可以先从课堂导入开始。
好的课堂导入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
所以在准备这堂课之前我查阅了许多导入方法,例如用对联,用视频资料,用现实案例,用表演,用抢答等等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
但我认为优秀课堂的导入不在于形式上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为后面课堂的开展埋下伏笔。
关于这一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伴随着庄严的美国国歌,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美国纽约港口自由岛的自由女神像,举世闻名。
她右手高擎火炬,猜一猜,她的左手拿着什么?”首先歌曲能让学生更快得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接着用大家熟知的自由女神像图片来设疑,很好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接着我展示了《独立宣言》的材料,提问:“美国要成立个怎样的政府但当时却遭到什么政府的剥夺?基于此他们建立了一个奇怪的政府。
”通过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提炼材料内涵的能力。
然后我又展示《邦联条例》的材料,来让学生自己释疑。
我提问:“在邦联政府下,政府的权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政府给美国的发展带来什么问题?”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归纳,这就又让他们了解了对背景问题的分析方法。
九年级历史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思考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历史教学东河中学李碧柳摘要:在新旧教学理念激烈碰撞的今天,九年级历史教师如何摆脱原有教学模式,在新授和复习过程中贯彻新课标的要求,需要在备课、课堂教学以及日常的教育学生过程中抓住新课标的精髓,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新的评价机制的作用,认真、及时的反馈信息,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赏识教育反馈信息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在完成世界历史的新授课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全面复习,担负着成才与成人并重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恰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九年级教学任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
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组织好课堂教学“授之鱼不如授之渔”体现的就是新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的方向。
因此,课堂上的主角不再是滔滔不绝的教师,而是苦练渔技的学生。
首先,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因此,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是每一位教师现在必须牢记的原则。
学生的学法也要好好设计,要在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学会上精心安排;课堂上操作也要按照计划进行,同时灵活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所准备,坦然面对,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激励、表扬那些虽有缺陷但立意新颖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在关心爱护的前提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必须明确,新课程重视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的变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体验教学之我见张春苗沁阳市第九中学,河南沁阳454550中学历史教学,主要涉及到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是,它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了解人类的过去,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开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开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一、以学生探究问题为目的随着新课改要求的出炉,初中历史传统教学也被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并且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
有一伟人曾说过;“是问题才把像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证据”。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固定式。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没有形成真正地探究性问题,一般都是外表问题,或者是让学生机械重复的问题。
而历史教学的意义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教学方法是为探究问题而设定的,这是给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提供时机,并让学生深入探讨。
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工具书和资料预习教材内容,历史学习有方案、有步骤地进展。
学生还能逐步地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和深钻、多思、善问的学习品质,提高阅读理解、综合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教师教好学生学习历史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
因为不管是从哪一角度分析,历史本身特点和历史学科都没有被限定在某一模式里。
人们对历史的领悟需要发散式思维和复合式思维,而且也需要广阔、全面、客观、辩证、开展的眼光对历史上因果关系进展思考,这是对人们思维水平的检验。
所以,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发散开展。
三、以学生的参与为主要形式教学能够得到真正展开地关键性问题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而且还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因为只有让学生投入其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活泼性,并且还能勇于表现自我、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挫折感和成功感之间的区别,也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鉴别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教学论文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教学论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的历史课教学也在不断演变。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课的教学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课教学如何更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要正确处理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
新课程标准以“核心能力、新思维、新视野”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发展各种思维能力,并培养对历史学科特有的内在视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促使学生们表达自己观点,以较高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使学生们逐渐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并从中发展出特有的视野。
其次,要增强历史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历史课教学本身呈现出较大的学习跨度,学习难度较高,可能会使学习者产生抵触心理。
为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各种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比如,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通过视频节目、文章专题等形式,学习历史知识。
此外,还可以加入更多实用性活动,如古装真人秀,调查实际情况,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
最后,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教学作用。
现代人的合作意识越来越高,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优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答辩,从而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要正确处理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增强历史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掌握知识,发展特有的视野和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必然呈现出高素质的趋势,因此教育必须要有改革和创新。
关键就是要破旧立新,实行素质教育。
这就需要在教育资源上进行改革,特别是教学方面对教材的定位。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适应新课改形势,推动历史教学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历史教学多年来,我国培养人才的方式一直是应试教育,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
随着科技发展,国家竞争增强,高科技人才需求增加,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渐渐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教育要改革,要创新,要有突破和发展。
而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转而将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知识能力、个性特长、身心健康等的培养融为一体,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于课程改革,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教材,它不再沿用原有的通史体例,而变为模块专题式的体例。
从教材内容来看,新教材注重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发展沿革确定一条比较明晰的线索,有较详细的叙述和较深刻的探讨,种种教材体例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改革的目的所在;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体例的缺陷,即整体性和全面性被弱化,常见的情形是将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分割成若干部分,在分成的若干专题中讲述某一知识点的几个角度;这样势必使历史教学的两个基本特点———全面性和时序性得到弱化。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过分强调教材本身的弱点,而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扬长避短,合理利用,使新教材有助于我们教学,把教学真正搞活。
事实上,新课改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
那么,我们在这种体例之下,如何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进行呢?首先,应该从国家教育改革的层面去理解历史教学改革,明确以下几种认识:1.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明确了大政方针,也为中小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论文【—新课改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根据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
[选择]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围绕新理念、新课程标准精心组织教学。
历史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全旗一线教师课堂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如何处理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知识目标与过程方法的关系,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教学方法多样化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本文对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教学现代化的关系、教师基本教学技能与课程改革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教学;反思从正式的角度来看,在45分钟的教室里,经常会有笑声和高潮。
看来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进入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肤浅的。
突出表现为重现象轻本质、重形式轻本质,导致课堂虚假“繁荣”。
以下是我对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粗浅理解。
希望能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观点,以期互相鼓励,为2022进入新课程的高中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新课程给人一种“推倒传统教学”的感觉。
在处理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时,存在着“全面肯定”与“全面否定”的思维倾向,应引起重视。
我认为我们应该处理好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之间的两个辩证关系: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
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
目前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传统思想和做法有哪些?传统教学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从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去思索,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我们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
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
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冒发思想的火花。
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
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
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
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要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一、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育教学的规律表明,学生要想学到知识,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古人云“亲其师,重其道”,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转变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历史学习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深厚爱意。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当然,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历史内容,可以涉及当前的时事新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和亲,为历史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此外,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处处模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超,从而从内心敬佩教师,尊重教师,也为学生历史水平的提高增强内在的动力。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初中历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历史知识和思想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开放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预习。
这不但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精心设计自主探究的过程,搜集和处理信息,最终解决问题。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为学生提供所需信息,做好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
由此可见,自主探究活动中,在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和指导。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的知识也更深刻和直接,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任课老师更新思想观念,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
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实现创新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角色扮演法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重提高知识应用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推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但一些任课老师没有严格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约教学效果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1.合理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初中历史教学包含大量的历史史实,面对复杂的史实,重视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为此,必须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改变历史知识繁、难、偏的现象,通过基本知识的讲述,剖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加深印象。
例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习时,对于这种抽象的内容,任课老师可以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的参战国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分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让学生思考其成因和结果,体会“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国家的多极格局。
并拿出地图让学生圈出帝国主义,从而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并对历史事件重现,让学生加深印象,深刻感悟到历史的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
2.注重角色扮演法的应用新课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任课老师则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角色扮演法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和事件,由任课老师提供素材或话题,或者由学生编写历史话剧,然后搬上讲台。
例如,“美国南北战争”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北方资产阶级和男方种植园奴隶主,从自身利益出发,就关税、劳动力、市场、原料等进行课堂表演,阐述自己的观点。
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摘要】近年来,随着我们贵州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中学历史学科的教与学方式正式转变,此标准是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参照编写形成的,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目的就是把现代心理学和当代中学历史教学进行结合,用来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历史;教与学一、教师要切实树立课程意识教学意识不同于课程意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1)教学意识的重点是确定目标,并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意识关注的是目标本身,看看其设置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课程设置。
(2)教学意识重视一个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才能做到最好,让整个教学活动开起来圆满、充实,效果良好;课程意识关注的是这项活动的程度,什么的标准才是合理的(3)教学意识以“双基”贯彻情况好不好为标准,主要关注学生掌握双基的程度;课程意识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身上,重视的是学生发展的好不好,是不是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所以,新形势下做好历史教学工作,要把教学实际和教育形势结合起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做好教学够工作。
二、教学是“教”与“学”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一直延续着过去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是填鸭式的,强调的是单向的灌输,学生围绕分数进行强化训练,目的是取得成绩,赢得考试,这样的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带有很强的指向性,这样的教学,教师是单向“培养”的过程,我们重视了“教”的力量,忽视了“学”的主体地位,没有认识到学生对学习的独立性,忽略了学生独立品格的塑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健康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良性模式,而非教师的单一行为,要在教学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互动,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下摩擦出知识的火花,只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里,学生的接受知识的速度才最快,既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又掌握了学习历史,获取历史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使命。
然而,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1.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3.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时代意识。
4.倡导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强化课程综合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历史学科的教育时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历史学习。
2.更新教学内容,关注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丰富教学资源。
3.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5.开展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领域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程改革能力。
2.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历史素养。
4.加强课程改革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5.增进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历史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五、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1.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呢?本文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拟就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建议新课改
新课改以来,教学主要强调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如何学”,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有句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渔”的本领,才会钓到更多的鱼,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以下是本人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实践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创设和谐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的氛围是民主的、开放的,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对构建有效的学习模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不遗漏任何人,不歧视、训斥任何人,也无动于衷于任何人。
还要关注学生的情趣,及时鼓励学生发言,尊重学生的意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学习。
二、创新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俗语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每节课的新课导入至关重要,开了好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自然就会提升。
新课导入的方式有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直观导入等,每种导入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方法,这中间的关键因素是用什么导,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新教材下,每篇文章前都有导言框,内容包括有趣的传说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生动的文物信息资料以及启发式的小问题等,我认为这些材料都可以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用来进行新课导入。
如讲授“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时,我利用了导言框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宇宙中的一颗小行星名字叫祖冲之星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激发了
学生探究的兴趣,整节课学生都兴趣盎然。
三、从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新课程标准的主旨,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中心思想。
教学的
内涵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在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即把教法转化为学法,用教师的“教”启动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得之”,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学会了读书,才能真正拥有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
”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探寻更多的未知的信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与信心,纠正学习态度,从而达到自主学习。
如讲授“三国鼎立”时,
在讲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言:“刘阿斗根本坐不了江山,为什么诸葛亮自己不当皇帝?”“为什么需要‘三顾茅庐’才请来诸葛亮?”“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给孙刘联军的原因是什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深入到文章中来,并能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莎士比亚说过:适当的疑惑是智慧的火炬。
在平时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制定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在教授“难忘九一八”相关内容时,我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问题:“正确解决西安事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十年内战蒋介石杀害了无数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在‘西安事变’中捉住了蒋介石,为什么没有杀他?”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兴趣浓厚,讨论热烈,每个人都动脑动口,教师适时给予启发诱导。
经过探讨、交流,学生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必须和平解决的重大历史意义,并能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的广阔胸怀;尤其是周恩来,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奔赴西安,力挽狂澜,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为新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爱国思想教育。
五、利用多种教育技术,再现历史场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和具体性。
历史不能重演,不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因此,要求历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已经过去的具体的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真实的或“近似的”历史情境中,感知历史,陶冶情操,激发情趣,活跃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日益丰富使教材中枯燥的历史内容以实物、图像、模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再现历史场景,最生动自然地反映历史面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理解起来更容易。
如教“三国鼎立”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相关内容,让他们品味各种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魅力,再配以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历史情感,并能自然地进入探究的角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标准为我们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教育理念与价值追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愉悦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与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同时还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周琪等编著.历史教学方法论[m].杭州.
[2] 梁小贺,梁琼珍.历史新课程改革研究[j].
[3] 白月桥等人编著.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
[4] 刘综绪等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m].
[5] 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