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它以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洞察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漫长历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进行了一场场精神上的对话。

罗素开篇就指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这一观点让我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哲学并非孤立于现实生活之外的纯粹思辨,而是与社会、政治、文化等紧密相连。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罗素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阐述尤为精彩。

苏格拉底以其独特的对话方式,探寻真理,追求智慧。

他不断地质疑和反思,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柏拉图的理念论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对后世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等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的哲学思考主要围绕着上帝的存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等问题展开。

托马斯·阿奎那试图用理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他的经院哲学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也为后来的哲学发展提供了思考的素材。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对传统的神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近代哲学的发展更是精彩纷呈。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唯理论的先河,他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建立可靠的知识体系。

而洛克、休谟等经验论者则强调经验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

康德的哲学则试图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他的批判哲学对人类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到了现代,哲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等流派纷纷涌现。

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认为人在荒诞的世界中要通过自己的选择来赋予生命意义。

罗素在书中不仅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阐述,还对哲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背景进行了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赵敦华《西哲史》笔记

赵敦华《西哲史》笔记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1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5、实践: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

二、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504-501年)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认识上。

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

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

第一编:古希腊哲学(一)自然哲学时期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万物种子本性潮湿,希腊神话海神创世说。

(用物质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

恩格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的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具有某种固定形式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比如泰勒斯在水里去寻找。

”)万物充满着神灵。

泰勒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万物有灵。

"根据这一学说,连石头也是有灵魂的生物。

泰勒斯向他哲学上的对立面毕达哥拉斯反复强调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

神灵——非精神实体。

能动的东西都是有灵魂的东西,原始“物活论”。

阿那克斯曼德本原是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无限者。

有限者不能成为本原,因为有生有灭。

世界从它产生,又复归于它。

宇宙起源说:本原永恒运动,分立出对立物,冷热湿干形成漩涡运动,火水云雾,日月星辰。

生物起源说:生物从湿元素中产生,人从水里的动物变化出来。

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始基。

万物由气的稀薄或凝聚所致。

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三者评价:恩格斯:“关于所有这些人,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正确:他们没有说明运动的起源。

”赫拉克利特:万物的始基是火。

火的创造就是它的毁灭,而它的毁灭就是它的创造的表现。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逻各斯: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

这就是“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将对立面统一与和谐的规律归结为逻各斯,逻各斯不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理原则,也是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所把握的世界规律。

一切皆流: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运动绝对,但不否认相对稳定。

西方哲学史全增瑕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全增瑕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全增瑕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全增瑕读书笔记篇1《西方哲学史》全增瑕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所著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书籍。

这本书以一种清晰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对从古至今的西方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以赛亚·伯林的独特视角所吸引。

他的写作风格清晰、流畅,且充满了智慧。

他不仅对每个哲学家及其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同时也对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此外,他并未受到传统教科书式的束缚,而是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各种哲学观点,这种批判精神是我在其他哲学史著作中较少看到的。

书中的内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到19世纪末的现代主义,伯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西方哲学发展图景。

他对各个哲学流派的介绍不仅全面,而且深入,使我对这些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讨论斯多葛派哲学时,他不仅介绍了该学派的伦理观和宇宙观,还深入探讨了其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使我对其思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然而,如同所有书籍一样,这本书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

例如,在讨论20世纪的哲学思潮时,伯林的笔墨明显减少,这使我错过了了解一些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的机会。

此外,虽然他对各种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但有时他的批判显得过于简化,未能深入挖掘某些哲学思想的深层含义。

总的来说,《西方哲学史》全增瑕是一本优秀的哲学史著作,但读者需要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和阅读经验才能充分理解其精髓。

对于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西方哲学史全增瑕读书笔记篇2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西方哲学史》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著的一本哲学史著作,该书以西方哲学史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哲学史的博大精深。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1在探索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我对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在*中,我将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和对于罗素哲学思想的理解。

罗素是一位多产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涵盖了逻辑学、数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我深深被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特的哲学视角所吸引。

罗素强调了逻辑和数学在构建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性,他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揭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

在伦理学领域,罗素提出了著名的“三条规则”原则:避免伤害他人、尊重个人权利以及尽量使每个人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

他认为,通过遵循这三条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这种思想使我思考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在政治哲学方面,罗素批判了极权主义,强调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应该保护个人自由,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使我对政治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阅读罗素的著作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让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他的思想使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尝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罗素的思想让我认识到,哲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是关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回顾我的阅读体验,我深深感受到罗素哲学思想的深刻和独到。

他的逻辑推理和独特的哲学视角使我受益匪浅。

然而,我也意识到,他的观点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通过阅读和学习罗素的作品,我逐渐认识到,哲学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持续地思考和反思,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2《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西方哲学史》是由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一本哲学史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罗素西方哲学史念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念书笔记

罗素《西方哲学史》念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在全世界知识界阻碍庞大的学术名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介绍到我国后,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普遍阻碍,很多人都曾焚香静读。

将其视为案头的必备哲学读本。

其表达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

在这部哲学史中,罗素专门对他以为对西方哲学的进展有着重要阻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罗素,现今时期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是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见证人。

二十世纪最有阻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开创人,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公共化、普及化。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要紧奉献在于数理逻辑方面,是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的要紧开创人之一。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罗素身世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是罗素伯爵的第三代继承人,其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1945年,罗素在美国出版了《西方哲学史》一书,该书不但为罗素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仍是罗素取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缘故之一。

其代表作有《西方哲学史》、《神秘主义与逻辑》、《疑心论》、《婚姻与道德》等。

Heraclitus№.1-Heraclitus, though an Ionian, was not in the scientific tradition of the Milesians. He was a mystic, but of a peculiar kind. He regarded fire as the fundamental substance; everything, like flame in a fire, is born by the death of something else. "Mortals are immortals, and immortals are mortals, the one living the other's death and dying the other's life." There is unity in the world, but it is a unity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All things come out of the one, and the one out of all things"; but the many have less reality than the one, which is God.【译文】赫拉克利特尽管是伊奥尼亚人,但并非属于米利都学派的科学传统。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了人类智慧在岁月长河中的探索与追求。

阅读这一领域的书籍,仿佛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之旅。

古希腊时期,哲学的种子开始萌芽。

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开启了人们对世界本质的思考。

他的观点虽然简单,但却具有开创性,让人们从神话和宗教的解释中转向用理性去探究世界的根源。

毕达哥拉斯则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将数学与哲学相结合,强调了数量和比例在宇宙中的重要性。

这种对抽象概念的关注,为后来的哲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堪称古希腊哲学的一座丰碑。

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其思想通过柏拉图的对话录得以传承。

苏格拉底通过不断地提问和辩论,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追求真理和美德。

他强调“认识你自己”,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反省,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这种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使哲学从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了对人类心灵的探索。

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他的“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而理念才是真实和永恒的。

他的《理想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城邦,探讨了正义、美德、政治等诸多重要议题。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哲学家都在他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发展。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物理学、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

他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实体是具体的个别事物。

他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强调了目的因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古希腊哲学的辉煌之后,迎来了中世纪哲学。

这一时期,基督教神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试图用哲学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和信仰的合理性。

经院哲学则注重对教义的逻辑论证和思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但也培养了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涌动,哲学开始重新关注人的价值和现实生活。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9)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9)

《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9)作者按:这是我阅读《西⽅哲学史》(学术版)时摘抄记录下来的笔记整理,⼤部分⽂字摘录的是原⽂,并注有页码,有时也有我个⼈评述,可作为阅读这部哲学史巨著的导引纲要。

《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1)《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2)《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3)《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4)《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5)《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6)《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7)《西⽅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8)⼆、智者派与苏格拉底4.苏格拉底(Socrates)虽然苏格拉底终其⼀⽣没有著书⽴说,甚⾄难说有什么体系化的哲学思想,影响⼒似乎也不及柏拉图和亚⾥⼠多德,但我⼀直认为从他的辩证法开始哲学追求理性思辨的思维范式才真正确⽴起来。

⽽他崇⾼的道德理想和对世⼈的热爱时刻打动着我们。

他说:“关⼼每个⼈,努⼒点燃每个⼈⼼中善的⽕花——是神赋予我的使命。

”但这样⼀位伟⼤的哲⼈却因“腐蚀青年⼈的⼼灵”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诸神”的罪名被告上雅典法庭。

在法庭抗辩中,他说:“只要我⼀息尚存,就仍会向每⼀个⼈说:你是伟⼤强盛,以智慧著称的雅典公民,像你这样只图名利,不关⼼智慧和真理,不求改善⾃⼰的灵魂,难道不觉得可耻吗?”。

最终他拒绝认罪,⽽宁肯接受死刑。

在狱中,苏格拉底的弟⼦们曾劝说⽼师要不要逃狱出⾛,苏格拉底断然拒绝了。

他说,即便我认为法庭对我的判决是错误的,但我宁愿服从这⼀判决,以维护雅典民主制的尊严。

在最后的时刻,他还在与弟⼦们激烈的讨论“灵魂不朽”的问题,最终淡然喝下毒酒与世长辞。

读书笔记69:苏格拉底是将希腊古典哲学推向全盛⾼峰的开路⼈。

他和智者⼀样顺应历史潮流,主要研究⼈和社会,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同时他在批判智者的感觉论相对主义中⼤⼒开创理性主义哲学。

他倡导的理性主义传统成为西⽅哲学和科学的主流,⼀直影响着西⽅⽂明的进程。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读书笔记【篇一: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一、古希腊哲学。

1. 米利都学派。

- 泰勒斯。

- 泰勒斯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他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

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这一论断具有开创性意义。

他试图从自然本身去寻找世界的起源,摆脱了神话对世界解释的束缚。

例如,他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也是从湿气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的,这可能是他认为水是本原的一个依据。

- 阿那克西曼德。

- 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学生。

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阿派朗”(无限者)。

他意识到如果以水这样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本原,会面临很多解释上的困难,比如水本身也需要被解释是从何而来的。

“阿派朗”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和性质的东西,它能够产生出各种对立的性质,如冷与热、干与湿等,从而生成万物。

- 阿那克西美尼。

- 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

他认为气通过稀薄和凝聚的方式转化为其他事物。

当气稀薄时就变成火,当气凝聚时就变成风、云、水、土和石头等。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既保留了以一种自然物质作为本原的思路,又对本原如何生成万物有了更具体的解释。

2. 毕达哥拉斯学派。

-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数是万物的本原”。

他们发现数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和谐的比例关系,如琴弦长短比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由此他们推断数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构成万物。

例如,他们认为1是点,2是线,3是面,4是体,而体就构成了万物。

这个学派还强调灵魂的轮回和净化,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但也对数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赫拉克利特。

- 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

他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他的哲学思想中最著名的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表达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即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他还强调对立统一,认为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因为战争(斗争)促使对立双方相互转化,从而推动万物的发展。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通用21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篇1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

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

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

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

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

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点。

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

”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

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

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

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1学习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的历史以及其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

我在阅读中发现,每个伟大的人物在其成就背后都可能有缺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不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像袁老师说的常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

再毛病多的人也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

好的拿过来,不好的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引以为戒。

哲学和几何数学分不开,科学性也是哲学一直所追求的,这让我理解了老师说的为什么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数学都很好、心理学既是文科又是理科。

这也让我对数学的重要性从新认识了。

想要写好论文,熟练的统计功底必不可少。

哲学除了数学功底外,逻辑也很重要。

提出假设、推论、验证假设等一系列过程,帮助我们积极探索一切想研究的问题。

古代哲学史中的哲学家都想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描述我们所在的世界,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当时是可以自圆其说、自成一派的。

所以我理解到了,逻辑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够自圆其说,然后交给世人去验证,认可的人越多,越能证明逻辑的正确性。

想要学好哲学和心理学,还有一点是要去除迷信和偏见。

就像老师六祖坛经里讲的很多要义,不可有贡高心、傲慢心等,又像老师让我们背的大学中的要戒身有愤懥、心有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等,如若不然则心不得其正。

中国文化中的的心理学思想博大精深,修身养性好处多多。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2虽然在通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进行了重读,比较阅读下,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可是合卷之时,脑中仍然一片空白,对着键盘不知从何写起,难道我也达到了“坐忘”的境界,这种状态究竟是“不知”还是“无知”我想,冯先生的这本哲学史着之所以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不仅因为它承载的是几千年来中国浩瀚的思想史,更重要的是他以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让我这位哲学门外汉突然觉得:一直闻而生畏、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哲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并如此深入我们的生活。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大凡看到哲学这个词,脑子中第一个反应,便是枯燥,这和我们所受的应试教育有关,记不住的概念,选不全的多重选择题,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什么的正确性。

事实上,这个学习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记住几个概念、条条纲纲的八股特点区别,实在无助于我们哲学气质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学气质和思维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义,也就是正义,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哲学是什么?罗素给了一个既模糊又明晰的定义。

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罗素接着给出了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指一切确切的知识(我们知道科学的一个特点是可重复性),而神学则是超乎确切。

罗素在“确切的”、“教条”这几个字下面都打了着重号。

而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块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块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个人认为:罗素这个分法和中国象棋盘很象,科学是汉界,神学是楚河,而哲学则是中间的鸿沟。

当然如果你的思维是动态的,你应该已经想到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才是罗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鱼是科学,黑鱼是神学,而白鱼和黑鱼似连非连的那部分挤撞区就是哲学。

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学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学”,黑鱼的眼睛是的,则表示神学也许有一定成分的“科学”,这个比喻解释罗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个人认为,这有助于摒弃非此即彼的中国试思维。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

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

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5)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5)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5)作者按:这是我阅读《西方哲学史》(学术版)时摘抄记录下来的笔记整理,大部分文字摘录的是原文,并注有页码,有时也有我个人评述,可作为阅读这部哲学史巨著的导引纲要。

一、早期希腊哲学专题7.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读书笔记40:在巴门尼德和芝诺后,我们将迎来希腊早期哲学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一阶段调和了伊奥尼亚哲学和南意大利哲学的学说,最终产生了原子论的伟大思想。

恩培多克勒较多的接受了南意大利哲学传统的影响,将伊奥尼亚哲学的单一的物质本原论率先改造为微粒子结构的四元素说,率先研究了自然和人的世界变化生灭的动力问题,提出“爱”与“争”两动因说和宇宙循环演化论。

他率先研究感知认识的物质生理基础,论述了“同类相知”的“流射说”,他宣扬的奥菲斯教义,已明显表现出理性一神思想,并被用来阐释净化说与历史循环论。

(第234页)读书笔记41:恩培多克勒的四根(四元素)和“爱“与“争”两动力的基本学说是一种新的本原论,处在早期希腊哲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种学说打开了伊奥尼亚哲学将某一种具体物质当做本原和爱利亚学派以抽象静止浑然一体的存在为原理这两种一元论僵持对立的胶着状态。

他综合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统一“一”与“多”、感性现象世界与世界全体的本质,将本原的探讨引向物质微粒子结构和动因问题,以此解释万物的动变生灭与宇宙演化。

而动因问题又蕴藏着物质和精神分化的可能性。

(第241页)读书笔记42: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或四元素说是最早的物质元素论。

他用希腊神话中的四位神分别喻指水、火、气、土四种元素。

他说:“一切事物有四种根:照耀万物的宙斯,哺育万物的赫拉,以及埃多涅乌和涅司-蒂,他们让自己的泪水成为变灭事物的生命泉源。

”四元素说的基本特点是:第一,是粒子化的,是构造物质的基本单元。

第二,微粒元素组合万物,具有特定的孔道结构。

第三,物体的元素结构有一定的数量比例。

四元素说是物理学上的基本粒子和化学上的元素概念的最初萌芽。

西方哲学史名著阅读笔记

西方哲学史名著阅读笔记

Don't be obsessed with online games. If you want to play, just play the big game of lif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西方哲学史名著阅读笔记西方哲学史名著阅读笔记1罗素这本书很久以前就有教师推荐过,由于听到很多评论说他对其他哲学家的解释并不很忠实于原意,并且我记得还有人说过罗素根本就不懂形而上学,所以一向没敢看,怕被他的先入为主影响太深。

之后由于专业课要讲这本书,教师做了要求,我就看了这本被称为经典的着作。

看完之后,我觉得我的这个选择是对的,这本书比我事先想象的更令我满意。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风趣,很幽默,说的夸张点,简直能够当一本稍微深奥一点的笑话书来看。

这也是促使像我这样没有耐心的人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了。

首先,论述清晰,这一点可能和罗素搞逻辑的事实有关。

这也许是很多人认为罗素不懂形而上学的原因,因为他总是力图把其他哲学家(尤其是欧陆哲学家)的原本很深奥难缠的东西讲的更明白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疑问会丢掉很多细腻精微的意思。

可是如果这是一种错误,我喜欢这种错误。

这一点也保证了这本哲学史是一本很安全健康的书,也许我浅薄了一点,可是它不会把我引向对我来说很危险的冥想之中:一切是那么的清晰明了,即使不清晰明了的东西也会清晰明了的承认这一点。

论题的广博,崇尚理性,具有常识感,在政治上和伦理上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这些都是令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毫无疑问,这本书让我理解罗素自我而不是他所论述的哲学家的哲学,但我认为,这也是任何一本由个人撰写的哲学史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罗素的哲学是很能帮忙人的,并能使之成为一个有着正常智慧的现代人。

另外,罗素从时代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也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

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方面的成就作为选择标准,而是更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

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都占有一席地位。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第一篇:《西方哲学史》罗素_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导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书,在很多正统哲学学者眼中都算不上是一本好的著作,更遑论是一本好的哲学史了。

这大概与罗素个鲜明的个人作风,不加掩饰的独立臧否和较为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有关。

然而,在学习了其他较为正统的哲学史和哲学理论(如门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等)之后,回过头来看罗素这本文字优美、简洁流畅且角度独特的哲学史,却也别有一番收获。

在此,笔者略过通常较为引起,尤其是中国的哲学系学生关注的古希腊部分与近现代哲学部分,选择其卷二,即天主教哲学一章进行阅读和思考。

按照罗素的定义来说,这一时期包括了上起奥古斯丁,下至文艺复兴之前的时间阶段。

这是欧洲思想与文化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此前与此后,希腊精神(以及与其有关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形态等)都较为显著地统治了西方人的生活;而这一漫长的,经常被冠以黑暗、蒙昧等形容词的历史时期却在西方社会的核心深处打上深刻的希伯来烙印。

两种文化根源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交缠融会,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模型。

忽视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或者给其一个较低的评价,是无法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今日西方人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几乎成为文化上的集体无意识的东西的,哪怕这一时期的哲学从任意角度来看也与其他时期显示出更大的不同。

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或者宗教)的关系不断引起思考和争论,也给历来的哲学史撰写者增加了难度。

为了避免一种陌生与无目的的盲目(也许与中世纪的世俗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同等盲目),罗素首先考察了教会制度以及教皇制的成长。

以次为开端,不但僧侣们在修道院中苦思冥想所得的见解得到关注,中世纪的普通人群或说是平信徒们的思考和信念也通过教权王权之间彼消此长的大势得到了间接的体现。

第一篇教父1、受虐:有关犹太人在教父篇章的一开始,罗素便为我们描绘了整个犹太民族从诞生、繁衍、生息至今的整个过程。

当然,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相关资料我们除了从圣经旧约中获得之外,别无他法。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的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是一部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思想画卷,它展现了人类智慧在漫长岁月中的探索与追求。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进行了一场场深刻的对话。

古希腊哲学无疑是西方哲学的开端。

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开启了对世界本质的思考。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皆流,无物常驻”强调了变化的永恒性。

而巴门尼德则主张存在是不变的、唯一的,这种对存在的探讨为后来的哲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一座丰碑。

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其通过对话和诘问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真理和道德。

他强调“认识你自己”,认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他的学生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模型,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则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研究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等。

他主张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认识世界,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分析。

中世纪哲学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发展。

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和人类的原罪。

托马斯·阿奎那则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来论证基督教的神学观点,试图调和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近代哲学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开端,开启了主体性哲学的新篇章。

笛卡尔通过怀疑一切来寻求确定无疑的知识,最终确立了自我意识的存在。

培根倡导经验归纳法,主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霍布斯则从人性的自私和欲望出发,构建了其政治哲学体系。

洛克的经验论强调人类的知识来源于经验,他主张天赋人权和政府的契约论。

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将物质的存在归结为心灵的感知。

休谟则对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我们所谓的因果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联想。

康德的哲学是近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试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

他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分别探讨了人类的认识能力、道德法则和审美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

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罗素有如下表述:“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

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

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

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搞笑短文罗素的看法是:“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

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

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

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

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

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

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

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

他有如下看法:“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

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

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

……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

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

……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

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

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

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以归纳和实验为基础的哲学)最终成为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

(这一点对于文科的学者和学生不免有些不甘心,但事实如此)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大约不比黑格尔高明,在此方面就无从下手)。

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错呢。

但应当说,过早分文理科看来在教育上确实是不大可取的(当然给偏科且优异的学生以进身之道,是务必的)。

四、哲学中真与善的冲突哲学中的争论,有的是内部争论(理智争论,总会有个结果),有的则属于外部争论(根本不可能有结果,属于态度争论),但更多的是外部争论。

(内部争论和外部争论是我生造的词)如果明白这一点,就能够避免在外部争论上花太多没有必要的力气,从而直接应对真正的有好处的讨论。

罗素的看法是:“哲学在其全部历史中一向是由两个不调和地混杂在一齐的部分构成的:一方面是关于世界本性的理论,另一方面是关于最佳生活方式的伦理学说或政治学说。

这两部分未能充分划分清楚,自来是超多混乱想法的一个根源。

”这是说,哲学中的真与善一向有冲突。

这个争论可能也是不可能结束的。

罗素更倾向于求真,但不反对求善,估计反对的是态度决定立场,以善代替真的那种蛮干。

对于“愚蠢的好人”,罗素可能没有好感。

“从道德上讲,一个哲学家除了大公无私地探求真理而外若利用他的专业潜质做其他任何事情,便算是犯了一种变节罪。

”这一个观点颇似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大家也熟悉。

但是,对罗素的这种价值中立态度,我基本认同,但仍然有些犹豫。

总体上说,此书带给的材料丰富,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整体性的讨论和说,还对东方哲学给予了较高的期盼。

对各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自己的评价,尤其对亚里士多德、康德还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也颇使我瞠目结舌。

亚氏的三段论推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他都基本上否定了其地位。

如亚氏和康德这样的权威,罗素竟然也没有客气,这是需要哲学上的实力和求真的态度,才能做到的。

而且,说的都是地方,不能不服。

尤其结合现实,把哲学与政治思潮和政治人物的传承关联,都进行了一个描述。

这些观点对于某些人物的思想颇有忌讳的中国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

罗素的观点是,在某种好处上,写哲学史需要你是个哲学家;我看,读懂哲学史著作,可能你也得是半个哲学家吧,否则根本是读不懂的。

由于之前的偏见,使我迟迟未读此书,写这几句,算是对罗素的一点歉意。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曾经读过李未写的一本书叫《富人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颇觉精妙:这个世界如果从情感上来领会是个悲剧,从理智上来领会则是个喜剧。

我不太明白作者的本意指什么,但就我个人理解,它的意思是凡事不要动感情而要动脑子。

动脑子的人会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抽取出真理,为我所用,促我发展;而动感情的人则沉湎于事务或繁华或萧索或绚烂或颓靡的表象而不能自拔,往往结局悲惨。

或许前者可以称之为“入世”后者可以称之为“出世”吧。

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两种人是分别用“激情”和“理智”来形容的。

激情的人喜欢过集体的生活,习惯于政府权利的管辖和束缚,也往往有狂热的宗教情节,容易被权利所利用;理智的人则冷静的旁观事态的发展,他们往往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专注于自我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

事务总是相通的,而善于思考的人也容易找到思想上的契合点。

这不,一个上海小女人的文字和一个英国思想大师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的人名和学派。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关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我的知识显然不可能和一个研究范围不太广泛的人所能知道的相比……然而,如果这就成为应该谨守缄默的充分理由,那么结果就会没有人可以论述某一狭隘的历史片段范围以外的东西了。

”读到这我就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试图以理性客观的语言描述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人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

不是吗,罗素一生曾经两次入狱,一次是因为反对战争,另一次则是因为反对核武器。

如此为着自己的个人信仰而奋力力争的人应该算不上是一个“出世”的人吧。

但为何我们总是偏爱那些有激情有思想甚至狂热的有些幼稚的人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人类骨子里那种柔软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是啊,理智固然好,但作为血肉之躯的人,理智只能是“与可感觉的对象相对立的理想对象”罢了,正如对近代数学理论有巨大贡献的毕达哥拉斯,这个集理智与个人情怀于一体的天才一样。

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和算学的奠基人,可他身上又总能找到神秘主义的影子。

例如他的教派里有这样看起来不近人情的规矩:不能吃豆子,不能碰白面包,不要在大路上行走,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等等。

理性的东西和神秘的东西统统体现在毕达哥拉斯教派的身上,让我再一次认识理性和感性这对矛盾是不可能完全摈弃彼此的。

我最近一直沉浸在对自己过于感性的自责中。

在责任和权利发生矛盾的时候我的选择大抵是责任。

明知权利的好处可又不忍辜负使我负担责任的人之期望的眼神。

无奈的选择之后便是对自我的否定和对人生消极视角的确立。

然而当我看到如此之多光辉人物亦有情感、踌躇、敬畏充斥内心的时候我才稍觉释然。

曾经庆幸自己在北外投出了那张简历才得以今天坐在这教室里,也使我意识到我也似乎具备那些在我看来曾经不可企及的潜能,我也可以忍受深夜备课到两点的孤寂,也可以将每天在讲台站立十个钟头的疲惫当成一种享受。

但我不想证明什么,勤奋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懒惰的人也许会更辉煌。

成功了或许也无需感谢谁,因为在我们看来似乎确凿的因果关系里往往无非是神意使然。

笛卡尔说:此钟走到正点,彼钟鸣叫起来,于是人们得出结论:此钟是彼钟鸣叫的原因。

看似荒诞却发人深省。

还是让我回到勤奋和懒惰的话题吧,笛卡尔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个爱睡懒觉、不到中午不起床的人。

后来瑞典女王要他每天清晨进宫为自己讲学,笛卡尔才不得不早起。

一年后他就死了。

生命没有生死之忌,只有轻重之分。

谁也不能否认笛卡尔的生命是实而重的。

但他却是一个懒人。

也许像罗素所说的那样,他为了维持绅士派业余哲学家的面貌,假装比实际上工作的少亦未可知。

不管怎样,这个秉承“我思故我在”为哲学第一原理的永远衣冠楚楚,佩挂一柄宝剑的绅士让人觉得那么可亲可近。

然而在所有罗素称之为“哲学家”的人里,我最为信奉的一个是康德。

不仅由于康德是一个生活习惯非常有规律的人,以至于大家惯常根据他作保健散步经过各人家门前的时间来对表,而我自己也有着类似执着的生物律,还在于他诉诸于感情的自由主义思想。

这又合了我素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浪漫情怀。

我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而康德的一句“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了”深合我意。

然而人的思想和人的行为常常背道而驰,就如我经常给人留下“循规蹈矩”的印象一样。

我不知道这是心灵对于长期行为守旧的一种背叛还是行为为叛逆心灵做的一种掩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