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案:《电和磁》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电和磁》教学设计

3.1《电和磁》(一)教材分析《电和磁》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安排是“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产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同时,本课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要求适当渗透能量转换的思想,为本单元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课之前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对电路知识和磁铁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都为学生本课研究电和磁现象奠定了基础。

多角度地了解电流产生了磁性,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愿望。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第一组:学生电源、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第二组:长约150厘米的绝缘导线。

教学过程:一、影响指南针偏转的因素1、引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投影仪出示指南针)说明:当它静止的时,指南针能够指示南北方向。

因为指南针里面其实是一枚磁铁,可以叫它小磁针。

如果不用手碰它,你会发现小磁针不偏转。

2、讨论:不碰指南针,你有什么办法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吗?(1)根据学生的想法师演示验证:①出示一枚铁钉:把铁钉的两端分别靠近指南针的一端。

②出示一块磁铁:把磁铁的两端分别靠近指南针的一端。

(2)思考:我们发现铁和磁铁都能使小磁针偏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3、归纳:磁铁和铁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但是偏转的情况还是不同的。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章内容包括电流的形成、电磁铁、磁场的分布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初步认识电和磁,并在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电和磁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科学道理。

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同时,学生对电和磁的概念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形成,知道电磁铁的原理,能够制作简单的电磁铁。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磁场的分布,能够用磁场线来描述磁场。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流的形成和电磁铁的原理。

2.磁场的分布和磁场线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电和磁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铁钉、磁铁、铁屑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形成,引发学生对电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磁铁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是如何产生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并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电磁铁的知识,让学生回答,以巩固学生对电磁铁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磁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磁场线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用磁场线来描述磁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电流的形成、电磁铁的原理以及磁场的分布。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电和磁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理解电和磁的应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如何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1.小组准备:一号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长导线2.教师准备:演示用指南针1个、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投影仪出示指南针:我们已经知道指南针的指针就是个小磁铁,在不碰到指南针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磁针动起来?2、磁铁和铁为什么能影响小磁针?。

(磁铁具有磁性,磁针能吸引铁质材料)3、出示一根铜导线:铜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吗?4、出示暗盒:将导线两端接入“暗盒”,观察导线靠近小磁针的变化。

5、揭秘暗盒的秘密:(观察“暗盒”中的装置,实际是一个点亮灯泡的简单电路)。

二、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1、要想做这个实验,大家得先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基本电路,先试一试灯泡会不会亮。

出示幻灯片(实验要求:(1)双手拿住长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

(2)闭合开关接通电流,小磁针的状态?并画出。

断开电流,小磁针的状态?)2、学生合作组装电路,师巡视。

3、交流: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4、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呢?5、小组讨论,全班交流6、教师小结,电流产生了磁,以奥斯特故事揭题。

三、让小磁针偏转明显1、刚才实验中的小磁针偏转角度比较小,有没有办法增大磁力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呢?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预设:①增加电池②短路③加粗导线④出去绝缘层⑤增多导线4、小组协商选择进行实验,并画出通电后磁针的位置,与前面实验中的磁针位置进行比较。

教科版科学六上3.1《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3.1《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3.1《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感受电和磁的神奇力量。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奥斯特实验、电磁铁、电磁感应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电流知识,对电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电和磁的关系以及磁场的认识还是空白,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逐步建立概念。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学会制作电磁铁,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

2.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源、导线、电磁铁、铁钉、电流表、蹄形磁铁、线圈等。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套件、记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奥斯特实验引入,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电磁铁,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电磁铁的原理和特点,填写记录。

5.拓展(10分钟)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电磁感应实验,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绘制电磁铁和电磁感应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内容。

这些内容既是对电磁学基础的介绍,也是对电和磁关系探究的深入。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连接等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电磁学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电和磁关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学会使用电磁铁、制作简易发电机等实践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2.教学难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演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线圈、电池、铁钉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源:相关电磁学知识的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实例,如电磁起重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和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通过PPT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以及磁场的分布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和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电和磁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学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磁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

2.教学难点: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套件、记录表格等。

3.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和磁的相关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讲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演示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和磁》-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和磁》-教科版
3.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设计电与磁的应用模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究热情,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5.团队合作:在小组合作实验中,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电与磁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电流的形成、磁场与磁极的特性,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这些基础概念。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解析上,我努力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原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我也认识到,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这些概念仍然难以消化。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直观的教具和动画,以便更形象地展示这些原理。
最后,我认为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但我也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电和磁的奥秘。
-电生磁现象:强调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现象。
-电磁感应:简要介绍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生活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如电铃、电磁起重机等,使学生了解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电流时,可通过展示电路图和实际操作电路,让学生直观感受电流的流动。
2.磁场、磁极和磁感线的认识;
3.电生磁现象实验:奥斯特实验;
4.电磁感应现象简介;
5.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铃、电磁起重机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电和磁》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电与磁现象,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和磁》教案

小学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电和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

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

第一部分:通电导线和指南针学生学过的磁铁的知识、简单电路的知识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开始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

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教科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先用小灯泡电路中的长导线做实验,再用去掉了小灯泡的电路(短路状态)中的长导线做实验。

第一步是正常的电路,实验现象不会很显著,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多探索一会儿。

第二步用的是短路大电流,现象非常明显,但只能在老师带领下做一两次。

这样安排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现象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

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把非正常短路电路作为特例处理也是恰当的。

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度。

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教科书要求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最后归纳出只能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第二部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做线圈的方法。

在三根手指上绕线圈,线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针盒上,大约要绕10圈,用一节电池效果已经不错。

让学生在实验中试一试,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本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电和磁教案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电和磁教案

六年级科学教科版电和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正确掌握“电”和“磁”的概念
2、熟练掌握“电的实质”和“磁的实质”的知识内容
3、了解“电的用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掌握“磁的用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概念重点:正确掌握“电”和“磁”的概念
2、技能重点:熟练掌握“电的实质”和“磁的实质”的知识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师生导入(5分钟)
让学生们观察一个小实验——将一根蜡烛放置在桌上,让一个学生手拿一个磁铁,让他试着用磁铁的两头分别来吸引一下蜡烛。

操作完就会发现蜡烛可以被磁铁吸住,问学生们:“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2、语言短文学习(2分钟)
让学生们阅读一段短文,学习和理解“电”和“磁”的概念。

3、作业设计(5分钟)
让学生们完成一份作业。

请他们把学到的知识梳理出来,以练习理解和掌握“电的实质”和“磁的实质”的知识内容。

4、课堂练习(8分钟)
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课后的挑战题,请学生们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画出体现“电的用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磁的用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师生总结(2分钟)
最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点,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教材分析: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闻名的发觉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觉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相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试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验对新现象进展分析、说明的思维过程。

其次,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试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试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根底也为探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试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说明。

探究使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的方法。

3.情感、看法、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觉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视察、擅长思索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怎样才能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说明。

教学打算:第一组:电池、导线假设干根、指南针、小灯泡等其次组:在第一组根底上增加长约40厘米的绝缘导线等教学过程:一、引课猜谜语形如钟表不是表,不报钟点和分秒。

中国古人独创它,东西南北巧引导。

二、闯关嬉戏(一)第一关:不碰指南针使小磁针发生偏转1.这是个指南针,什么状况下会影响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为什么它会影响指南针?(依据学生的想法,请学生上来验证)2.归纳: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二)其次关:用简洁电路中的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1.学生试验:将指南针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轻轻放在指南针的上方,与小磁针保持平行。

(留意尽量不要遇到小磁针)。

温馨提示:1)小组合作,连接好电路。

将指南针水平摆放在桌上,等磁针静止不动。

2)分工合作:两位同学拉线,让导线与磁针方向保持相同,另一位同学负责开关。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原理等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电和磁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以及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电磁实验仪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

2.教学难点: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发电机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阐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2.实验法:观察电磁现象,操作电磁实验仪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磁铁、电流表、电压表、发电机模型等。

2.实验材料:铁钉、线圈、电池等。

3.课件:电与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电与磁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已知的电磁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演示电磁铁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总结电磁铁的规律。

操练(10分钟)1.教师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发电机模型,观察发电现象。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磁现象的理解。

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的实验、磁生电的实验、电磁铁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一些电磁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过程及原理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较强,但在总结规律和分析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能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理解其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原理及制作。

2.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现象及原理。

3.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

2.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运用讲解法,讲解实验原理和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2.教师准备实验演示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3.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4.安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磁铁的日常生活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展示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并提问学生关于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总结电磁铁的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章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知识点。

这些内容涉及到了电和磁的基本原理,对于学生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和磁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电和磁》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一些电学知识,如电路、电流等,但可能对于磁学知识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实验操作有一定的兴趣,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的引导,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知识点,掌握电和磁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电和磁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电和磁的内在联系的深入理解,以及相关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和磁的现象和规律。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电和磁的内在联系。

3.讲授法: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采用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电线、电池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参考资料:相关教材、论文、实验指导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和磁的现象,如手机充电、电动车启动等,引导学生关注电和磁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知识点,让学生对这些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文本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电和磁的相关知识。

通过引入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以及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既涉及到实物观察、实验操作,又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受众面较广,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到磁性物质和电的概念,对于电路和磁场的概念和应用的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方法。

2.理解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搭建方法。

2.使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电器,它们都是如何使用的。

2.教师引入本课的重点——电和磁,带领学生探究电和磁的联系与区别。

二、讲授新知(35分钟)1.电的种类(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概念和区别。

并让学生参与实验,自己搭建简单的直流电路。

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例和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以及针对不同磁性物质的情况,磁铁吸引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3.磁场的概念(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操作磁铁在不同位置下所吸引的铁粉情况,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四、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体验所遇到的问题,看看是否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电的种类:—直流电—交流电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3.磁场的概念———————这里划线部分是可以电脑输入的,其它部分建议手写。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
1. 利用图形和颜色:用箭头表示电流方向,用不同颜色表示磁场的方向。
2. 添加插图和卡通:插入电磁铁的插图和卡通形象,增加趣味性。
3.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板书设计,如用磁铁贴上电磁铁的插图,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电磁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电磁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电磁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电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教科版(2024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4.3 电和磁(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的4.3节“电和磁”,主要内容涉及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和使用,以及电磁在生活中应用的初步了解。此节内容是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初步认识,是学习更复杂电磁现象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学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并了解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1.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
3. 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磁炉、电磁锁等。
②词、句:
1.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
2. 电磁铁: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
3. 磁性强弱:电磁铁吸引铁磁性物质的能力。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但在课堂管理方面,仍有待提高。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分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在课堂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影响了其他学生的理解。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通用11篇)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通用11篇)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通用11篇)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1、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教学课时:2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极,又叫极,指北的一端叫极,又叫极。

2、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进行新课:1、电流的磁效应: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1)试验:54页图8.2-4示(对比条形磁体)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

指出N极、S 极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结果:结论:指出图8.2-5中的N极、S极讨论: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参考55页提示)(3)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准备2节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长导线一个、胶带纸、小刀、指南针。

教师准备:条形磁铁一个,大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指南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南针)师:指南针的指针是用什么做的?(磁铁)指针指向什么方向?师:在不用手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是指南针动起来?同学上讲台验证。

2、师:条形磁铁有南北极吗?你有办法知道这个条形磁铁的南北极吗?学生回答并上台验证。

并引出磁铁的性质。

3、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

(板书:磁)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大家看老师手上的小灯泡,你能用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介绍所需的材料。

请两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

2、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板书:电)3、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你想知道奥斯特发现了什么吗?同学们也来试一试。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优质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能量》小结:刚才我们经历了奥斯特的发现之旅,奥斯特就是发现了电可以转化成磁,才使电的应用变得广泛起来。

思考:用完了的废电池,就一点电也没有了吗?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想法三、研讨(教学总结)1.分析奥斯特实验,你有什么发现?2.电和磁之间能否相互转换?你的依据是什么?四、拓展关于“电和磁”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课下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课后练习:一、选择1.最早发现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人是()A.牛顿B.奥斯卡C.奥斯特2.下列方法中能使指南针发生明显偏转的是()A.通电时间长一些B.改变电池连接方向C.增加线圈3.下列物体不能影响指南针指向的是()A.铁B.磁铁C.导线二、判断1.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

()2.加大导线中的电流不会影响小磁针的偏转。

()3.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四单元《能量》课题 4.3电和磁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体验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能够分析解释,得出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课前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学习内容:第一学程主问题1:用通电直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有什么变化?(1)组装好电路;(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观察指针停止摆动时,指针指向什么方向;(3)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的上方,导线的方向与磁针所指方向一致;(4)观察接通电流,指针有什么变化;断开电流,指针有什么变化。

反复几次。

用通电直导线靠近指南针,接通电流,指南针_______________;断开电流,指南针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分析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我们有什么新发现?第二学程主问题1: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

(1)给线圈通上电流,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有什么变化?(2)线圈怎么放可以使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2.用完了的废电池,就一点电也没有了吗?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学习收获:、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简析】
《电和磁》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为落实“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第二个是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重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的过程,懂得“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本课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科学概念,体现现行科学课堂教学所提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活动成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
电与磁的内容在四年级学生都已接触过,通过复习电路,电能让小灯泡发亮,以及复习指南针的制作性质,引出课题《电和磁》,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电和磁有关系吗?这里设计用磁铁、小铁钉、导线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变化为下面的实验解释打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初步感知电流越强、线圈越多,磁性越大,线圈可以检测到微弱的电流。

科学探究目标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对电和磁之间产生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意识到科学探究活动中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了解重大科学发现的价值所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2.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小灯泡、灯座、导线、好电池(两节)、废电池一节、电池盒、指南针、线圈。

教师准备:除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小铁钉,一块磁铁、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提问:老师第一次来这上课,搞不清方向,哪里是南边?要准确辨认方向可以借用?
指南针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指向哪里?以你们过去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接触指南针,怎样可以让磁针的角度发生偏转?
教师演示。

让磁针偏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遇到了带有磁性的物质,还有一种是遇到铁一类的物质。

(板书:带有磁性的物质和铁一类)
这是我们学过的有关磁的知识。

(板书:磁)
出示小灯泡。

让它发光需要用到?(板书:电)
出示简单电路。

你会组装吗?我们来点亮小灯泡。

学生组装。

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你觉得电和磁之间有联系吗?揭题(板书:电和磁)
出示导线。

里面是铜,把它靠近指南针,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会不会发生偏转?
(不会,没有磁性,不是铁)
演示:用铜导线靠近。

讲述:但是,1820年的时候,一位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偶然发现,让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介绍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汇报交流。

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什么让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电流)电流怎么能让磁针发生偏转呢?能让磁针发生偏转有两种可能。

导线里面是什么材料?(铜)铜会让它发生偏转吗?
铜会变成铁吗?(指黑板)那可能是什么原因?电流把铜导线变成了磁性物质,铜导线
通电的一瞬间产生了磁。

电流可以产生磁。

三、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更明显的实验
刚才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想不想看到更明显的现象?你有什么办法来改进实验?
(增大电流)短路。

这个实验又要注意哪些方面?讨论注意点。

短路和正常电路哪个偏转角度大?怎么一短路就变大了呢?短路时电流变大,磁针偏转角度变大,说明什么也增大了?磁性增大。

你有什么其他发现?导线和磁针成什么角度会偏转?(怎么放才会偏转?平行、斜着。

怎么放基本不动?垂直)
四、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还想继续研究吗?如果还想让实验现象更明显一点呢?
既然一根导线能让指南针发生偏转,多根导线呢?老师这里有一根长导线,刚才靠近指南针的是一根导线,现在?(两根)很多根,做成了一个线圈。

把线圈代替刚才的长导线。

演示
线圈摆放的方法很多,你是采用那种方法靠近小磁针的?不同放置的方法,小磁针的变化是否相同呢,仔细观察作好记录。

交流汇报。

五、拓展延伸
老师这里有一节电池,不能让小灯泡发亮了,但是电池真的一点电都没有了吗?怎么来检验一下?
学生演示。

看到了什么?说明还有电吗?说明还有电只是电量不足以让灯泡发光。

这个装置可以用来检测电。

我们把线圈和指南针合在一起称为电流检测器,我们发现还是比较灵敏的,可以用来检测废旧电池,有些还有电的可以拿来回收利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电和磁,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电和磁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一、记录表
(一)电路短路,小磁针偏转角度有什么变化?
实验方法正常电路短路电路
发现:偏转角度(大、小)
其它发现
(二)导线绕成线圈,小磁针偏转角度有什么变化?
竖着套住指南针横放在指南针上方竖放在指南针上方横着套住指南针
导线绕成
线圈
发现线圈(),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

二、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记录表(一)中其他发现和表(二)中的发现需要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研讨归纳后填写。

【作业设计】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B.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2.指南针静止后,指针指示方向是()。

A. 指向西北
B. 指向南北
C. 指向东西
3.()能产生磁性。

A. 塑料
B. 铜
C. 电流
4.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加电流大小的是()。

A. 增加电池节数
B. 铜
C. 短路
5.()是第一个发现电能转化成磁的人。

A. 牛顿
B. 奥斯卡
C. 奥斯特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