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数字的读写和大小比较2. 质数和合数的区别3. 亿、万、千、百、十、个位的认识和计数4. 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运算5.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6. 长度、重量、容量的认识和比较7. 计算简单加减法、乘法、除法8. 做简单的整数乘法和除法计算9. 手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除一位数的运算10. 计算填空、选择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1. 数字的读写和大小比较在这一部分,孩子们需要学会认识数字字符,正式的数字读法(例如:“四千三百九十五”而不是“4395”)。

还要学会打比方和理解数字的大小概念。

例如,用钱来进行比较,1元和10元十倍的关系。

2. 质数和合数的区别在这一部分,孩子们将学会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质数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而合数有多个因数。

将前20个数字分为质数和合数,因此,2、3、5、7等都是质数,4、6、9等是合数。

3. 亿、万、千、百、十、个位的认识和计数在这一部分,孩子们需要学会使用中文数字进行计数,并了解数字位的认识。

例如,“546”中,数字5位于“百”位,“4”在“十”位,“6”在“个位”。

4. 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运算在这一部分,孩子们需要学会识别和使用分数。

例如,将一个圆形分成四个部分,其中三个是相同的碎片,便可以理解3/4的概念。

还要学会做简单的分数加减和乘法。

5.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在这一部分,孩子们将学会理解和计算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例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孩子们将需要练习换算。

6. 长度、重量、容量的认识和比较在这一部分,孩子们需要学会使用标准单位进行枚举、比较和转换。

例如,1米=100厘米=1000毫米,1千克=1000克。

7. 计算简单加减法、乘法、除法在这一部分,孩子们将学习简单的算法以及如何在不同数字之间进行计算。

例如,2+3=5,2x3=6,6÷2=3。

8. 做简单的整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在这一部分,孩子们将学习如何处理较大的数字。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 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及其读法和写法,理解三位数的大小关系。

2. 加减运算:进一法和退一法的运用,三位数的加减运算,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加减
法混合运算。

3. 成倍数的认识:认识2、5、10的倍数概念和判断方法,能利用倍数关系进行计算。

4. 时钟的读法:认识时钟的指针和读写时间的方法,学会判断时间的前后顺序。

5. 圆的认识:认识圆的形状和特征,画圆和用圆量角。

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 计量:认识千克、克和升的概念,会使用千克、克和升进行计量。

8.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会读写常见分数。

9. 二位数的认识:认识二位数及其读法和写法,理解二位数的大小关系。

10.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会整理数据和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11. 分数的比较:学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使用分数进行比较。

12. 二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运算:学会对二位数和三位数进行加减运算,进位和退位运算。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掌握数的认识、计算、测量和数据分析等基础数学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类整理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 数的整数和负数
- 数的概念:数是人们用来计算、衡量事物多少的概念。

- 整数和负数的概念:整数是自然数、0和负整数的统称,负数是0和负整数的统称。

- 整数的比较:比较整数大小时,绝对值越大的整数越小。

- 负数的认识:负数表示欠债、方向向下或温度低等概念。

2. 分数的认识
-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由两个整数表示的比值,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分数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份被分成的份数。

- 分数的简化: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使得它们没有公因数,得到最简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等时,分子越大的分数越大;当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等时,可以通过通分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3. 数的四则运算
- 加法:数的加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进行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 减法:数的减法运算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

- 乘法:数的乘法运算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 除法:数的除法运算是指将一个数按照另一个数的倍数进行分组,确定几个倍数,得到商。

4.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点、线、面的概念: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面有长度和宽度。

- 二维和三维图形:平面图形是只有两个维度的图形,立体图形是有三个维度的图形。

- 平面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不同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梳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梳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梳理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1. 加法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于求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

加法的特点是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于求一个数与另一个数之间的差。

减法的特点是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3.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包含加法和减法运算。

在进行这种运算时,需要先进行加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

4. 定位数轴定位数轴是一种表示数值大小和相对关系的工具。

通过定位数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二单元:乘法与除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乘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于求两个或多个数的积。

乘法的特点是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数、被乘数和积在乘法中,两个或多个数中的一个数叫做乘数,另一个数叫做被乘数,两个数的积叫做积。

3. 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的基础,通过反复背诵和练习乘法口诀,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4. 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于求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的商。

除法的特点是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三单元:图形与空间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图形和空间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1. 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在平面上存在的一些有界的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学习平面图形可以提高观察、分辨和绘制图形的能力。

2. 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厚度的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学习立体图形可以培养空间想象3. 线对称图形线对称图形是指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对于线对称图形,将图形沿对称轴折叠,两边完全重合。

4. 角的认识和测量角是由两条线段或线段与平面的交点形成的,角的大小可以用角度来度量,角的大小范围从0度到360度。

第四单元:容量和质量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容量和质量的相关概念和单位。

1. 容量容量是指物体所能容纳物质的多少。

容量的基本单位是毫升(mL),1升等于1000毫升。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下面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整数的认识与运算整数是自然数、0及其负数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整数的加法、减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分数的认识与运算1. 分数是整数除以整数的结果,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分子表示分数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份的份数。

2.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取最小公倍数,然后按照分母进行相加或相减。

3.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相乘或相除。

三、长度、面积与容量的认识1. 长度的单位:厘米、米、千米。

换算时根据进位原则进行。

2. 面积的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等。

换算时要注意单位的平方关系。

3. 容量的单位:毫升、升、立方米等。

换算时要注意单位的升降关系。

四、时间与钟表的认识1. 时间的单位: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

换算时要注意单位的进位关系。

2. 钟表的读写:学会读写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时间。

3. 钟表的加减运算:根据小时和分钟进行加减运算,注意进位和借位。

五、图形的认识与性质1. 点、直线、线段、角、平行线、垂直线等基本图形概念。

2. 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图形的性质。

3. 通过几何图形的旋转、翻折、平移、放大和缩小等操作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数据统计与分析1. 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绘制条形图。

2. 数据的分析与应用:通过数据的比较、运算和推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七、数的倍数与约数1. 倍数: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时,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2.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 约数:能够整除一个数的自然数。

八、计算与实际问题1. 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多个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出游等。

以上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数学重点知识(四年级下)- 第一篇一、加减法在四年级下学期中,加减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学习内容都建立在加减法的基础上。

下面是一些需要掌握的加减法知识:1. 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2. 向前进位,向后借位。

进位指将一个进位单位(如10个)移到高位,而借位是从高位借1个单位。

3. 按步骤进行计算。

4. 普通的加减法。

除此之外,还需要熟悉例如用加法与乘法互推的技巧,比如$6*7=6*(5+2)=30+12=42$。

这是一个简单的乘法口诀,但实际上,它也是加减法的一种计算方式。

二、数的大小和多样化1. 在四年级下学期中,数字的多样化和大小是很重要的方面。

我们需要学会比较、排序和计数数字。

2. 排序:把数字排成升序或降序的方式。

3. 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们需要理解“大于”和“小于”的符号,并正确地使用它们来比较数字。

4. 计数:学生们需要掌握计数的方法。

同时,对于时间的计算和理解也有重要作用。

5. 除此之外,四年级下学期中还包括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的学习。

三、几何和位置在四年级下学期中,几何和位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以下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几何和位置相关的知识:1. 学生需要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测量角度、直线和距离。

3. 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写方位(如东、南、西和北)。

四、统计和概率在四年级下学期中,统计和概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统计和概率相关的知识:1. 统计:学生需要掌握收集、组织、展示和解释数据的方式。

2. 概率:学生需要了解事件的概率,以及如何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概率。

以上就是四年级下学期数学重点知识的介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内容,并且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汇总.doc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汇总.doc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汇总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四则运算式子各部分的关系:(1)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 =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2)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 =商被除数 =商×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0(3)被除数 =商×除数 +余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 a×(b+c)=a×b+a×c6、减法性: a-b-c=a-(b+c)7、除法性: a÷b÷c=a÷(b×c)第四元《小数的意和性》1、在行量和算,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果,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写作0.1、0.01、0.001⋯⋯。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下面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整理:
1. 数的理解与应用:
- 数的拆分和组合
- 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 数的顺序和规律
- 数的应用问题
2. 算法:
- 算式的计算
- 运算顺序和算式的变形
- 利用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分数:
- 分数的意义和表示
-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 分数的加减法
- 分数的应用问题
4. 几何:
- 各种类别的几何图形的认知和辨认
- 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如:几何图形的边数、角的性质等)
- 图形的对称性
- 直角、钝角、锐角等角度的认识
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数据的表示方法(如:频数表、条形图等)
-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这些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了这些知识点,四年级数学教材还涵盖了一些综合性的应用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加减法
1. 计算加法和减法的结果
2. 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
3. 利用进位和借位进行加减法计算
4.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
二、乘法
1. 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计算乘法的结果
3. 掌握乘法表的前十行
4. 计算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5.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乘法计算
三、除法
1.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计算除法的结果,包括整除和带余数
3. 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 利用乘法解决除法的问题
四、数的应用
1. 通过图表和自然现象认识大数和小数
2. 用大数计算问题
3. 用小数计算问题
4. 利用数表和数轴解决问题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正确读写四位数和五位数
2. 写出可以四舍五入后相等于给定数的最简小数
六、图形的认识
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 知道多边形有几个边和角
3. 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4. 知道相同形状图形的面积大小相等
七、位置与方向
1. 了解位置和方向的概念
2. 根据指令行走和转向
3. 掌握左右前后的概念
4. 利用方位词比较位置
总结:
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加减法、乘法、除法、数的应用、数的读法和写法、图形的认识、位置与方向。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和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打下了数学学习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其中: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将“0”作为除数,字母表示:a÷0 错误2.一个数加上0仍等于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仍等于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乘以0等于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仍等于0,字母表示:0÷a(a≠0)=07.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字母表示:a÷a=1(a不为0)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连减的性质:a-b-c=a-(b+c)乘除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 a×(b×c )3.乘法分配律: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a+b)×c=a×c+b×c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 a×c - b×c4.除法的性质:a÷b÷c= a÷(b×c)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2.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小数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3.以6.378为例,其计数单位是0.001,其中有6个整数部分,3个十分之一,7个百分之一,8个千分之一。

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 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 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 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 除以一个非0 的数,结果得0:0 ÷ a = 0 ;⑥0 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01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a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a × 0 = 0 ; 0 × a = 0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0 ÷ a = 0⑥ 0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6、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全)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全)

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7.长方形有 2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1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3 条对称轴,线段有 1 条对称轴,菱形有 2 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 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一条。 8、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 9、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10、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比如:中国的赵州桥,印度泰姬陵,英国塔 桥,法国埃菲尔铁塔。 1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12、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三、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256+44—58
=250×4÷8
=300—58
=1000÷8
=242
=125
知识点五
三角形(第 1 条到第 13 条要背诵)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 3 条边,3 个角,3 个顶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6、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 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写几个 0。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 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9、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00 倍;……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

2. 整数的比较:大小比较及整数的顺序。

3. 整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

4. 整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加、零元素。

5. 整数的减法:正数减正数、负数减负数、正数减负数、两个负数相减。

6. 整数的乘法: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正数与负数的乘法。

7. 整数的除法:正数除以正数、负数除以负数、正数除以负数、负数除以正数。

8. 整数的应用:海平面高度、深度、温度等实际问题。

二、分数与小数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 分数的加减法:分母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

3. 分数的乘法:两个分数相乘,化简。

4. 分数的除法:两个分数相除,化简。

5. 小数的概念: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比较。

6. 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相加减,对齐小数点。

7. 小数的乘法:小数相乘,保留位数。

8. 小数的除法:小数相除,保留位数。

9. 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转小数、小数转分数。

10. 分数与小数的应用:时间、长度、面积等实际问题。

三、长度、面积与容量1. 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分米、厘米、千米等。

2. 面积的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公顷等。

3. 容量的计量单位:升、毫升、立方米等。

4. 长度的换算: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5. 面积的换算: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6. 容量的换算: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7. 长度的应用:绳子长度、距离等实际问题。

8. 面积的应用:房间面积、地板、墙壁等实际问题。

9. 容量的应用:容器装液体、水量等实际问题。

四、图形与几何1. 二维图形的分类: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 三维图形的分类: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3. 图形的性质:边数、顶点数、对称性等。

4. 图形的大小比较:边长、面积、周长等。

5. 图形的画法:图形的绘制、图形的分析与判断。

6. 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方向和角度。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四年级数学下册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以下是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认识更大的整数,如亿以上的数。

- 学习整数的比较大小。

-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

- 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乘法表的扩展。

2.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 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点的作用。

-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4. 四则运算:- 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 掌握运算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

5. 面积的计算:-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理解面积单位的换算。

6. 周长的计算:-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7. 简单的几何图形:-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 学习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

8. 位置与方向:- 学习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 理解东、南、西、北等基本方向。

9.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整理。

10. 简单的统计:- 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如计算平均数。

11. 解决问题:- 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四年级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多思考、多实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数的认识1. 整数的概念: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如1, 2, 3…等,称为自然数。

自然数也是整数的一部分,还包括0和负数。

了解整数在自然数、零和负数范围内的含义。

2. 分数的概念: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如1/2表示整体的一半。

学习分数的表示方法、比较大小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3. 小数的概念:介于整数之间的数,用于表示精确的数值,如0.5。

了解小数点的位置对数值的影响,学习小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和简单运算。

4. 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正数表示超过0的数,负数表示小于0的数。

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二、数的比较和大小1. 比较大小的符号:学习使用“>”、“<”和“=”等符号来比较数的大小。

2. 比较整数、分数、小数大小的方法:掌握直接比较法、通分比较法 (分数)、小数位数比较法(小数)等技巧。

3. 排序数的大小:能将一组数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三、数的四则运算1. 加法运算:正数和正数的加法、负数和负数的加法、正数和负数的加法(结果可能为0、正数或负数)。

2. 减法运算:正数和正数的减法、负数和负数的减法、正数和负数的减法(结果同样可能为0、正数或负数)。

3. 乘法运算:掌握正数和正数的乘法、负数和负数的乘法 (结果为正数)、正数和负数的乘法(结果为负数)的规则。

4. 除法运算:正数和正数的除法、负数和负数的除法 (结果为正数)、正数和负数的除法(结果为负数,但注意除数不能为0)。

5. 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

掌握括号的运算法则,即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关于“0”的运算1. “0”不能做除数。

2.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3.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五、混合计算混合运算中,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六、实际应用掌握四则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和面积计算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认识-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学习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了解整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2. 小数的基本概念- 介绍小数点和小数的读法- 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 四则运算-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4. 应用题的解答- 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方法二、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学习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2. 立体图形- 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 学习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三、分数和比例1. 分数的基本概念- 介绍分数的意义和读法- 学习分数的比较和简单的加减法2. 比例的认识- 学习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掌握比例的应用,如比例尺的计算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 数据的收集-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 了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2. 数据的图表表示- 学习制作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 能够解读图表中的信息3. 数据的分析- 学习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 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五、探索规律1. 寻找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识别并描述图形和数字序列的规律 - 能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2. 逻辑推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锻炼推理能力六、实践活动1. 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数学游戏- 利用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巩固数学知识通过上述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下册的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整数和小数的基本运算,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初步了解分数和比例的概念,学会收集和处理数据,并能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此外,通过实践活动和数学游戏,学生能够在趣味中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数的认识和运算
1. 三位数的认识: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2. 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3.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4.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 三位数的进位和退位运算。

6. 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数的整数和小数
1.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正数和负数的比较。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小数的认识和读法。

5. 小数的大小比较。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数的整除和倍数
1. 整除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倍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3. 数的因子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4. 用倍数和因子求解问题。

四、数的分数
1. 分数的概念和读法。

2. 分数的大小比较。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5.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五、数的面积和周长
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 面积和周长的单位换算。

4. 面积和周长的应用问题解决。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三、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四、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己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除法中,己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五、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

(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a+0=a(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0=a a-a=a(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

a×0=0 ; 0×a=0(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0÷a=0(a≠0)2.0不能作除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二积宁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宁除数除数=被除数宁商被除数=商乂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 0”的运算(1)“ 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十0错误(2)—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 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 —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 —a = 0(5)—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 x 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十a ( a^ 0) = 0(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A十A=1 (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减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 b=b+ a2、加法结合律:(a+ b) + c=a+ (b + c)3、连减的性质:a - b - c= a - (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1、 乘法交换律:。

a x b=b Xa2、 乘法结合律:(a xb )x c = a x (b x c )3、 乘法分配律:6、商不变性质:a 宁b = (a x c)宁(b x c) , a 宁b = (a 宁c)宁(b 宁c)。

三、简便计算 1 •连减的简便计算:① 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 106-26-74=106- (26 + 74) ② 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 1 2 6- (26+ 74) =1 2 6-26-74 2•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 38-23=123-23 + 38146-78 + 54=146+ 54-783 •连除的简便计算:① 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如: 120-3-4=120-( 3x 4) ② 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如: 455-( 7x 13) =455- 7- 13 4. 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

(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9=27- 9x 135、 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1) 两个数的和与 (2) 两个数的差与 4、 除法的性质:个数相乘:(a + b ) 个数相乘:(a - b) c= a(b x c)5、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 + b )x c= a x c + b x c ②类型二:a x c + b x c= (a + b )x c ③类型三:a x 99+ a = a x( 99+ 1) ④类型四:a x 99=a x( 100- 1)=a x 100-a x 1x c=a x c + b xc (a — b) x c = a x c —b xcx c= a x c - b x c 。

(a — b) x c= a x c — b x c a x c — b x c=(a — b) x c a x b — a= a x( b — 1) a x 102 =a x( 100+ 2)=a x 100+ a x 2 27x 1365 + 28+ 35+ 72 =(65+ 35) + ( 28 + 72)25x 125x 4x8(25x 4)x( 125x 8)=100 +100 =100X 1000=2007、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1)分解式 =100000(2)合并式(3)特殊125X( 40 + 4 )135X 12—135X299 X 256+ 256=25X 40+ 25X4 =135X( 12— 2)=99 X 256+ 256X1=1000+ 100 =135X 10 =256X( 99+ 1)=1100=1350=256X 100 = 25600(4)特殊2 (5)特殊3 (6)特殊445 X 10299 X 2635X 8+ 35X 6—4X 35=45X( 100+ 2) =(100— 1)X 26 =35X( 8+ 6— 4)=45 X 100+ 45X2=100X 26— 1X 26 =35 X 10=4500+ 90=2600- 26=350=4590=25747、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256— 58+ 44 250- 8区4 =256+ 44—58 =250 X 4十8=300— 58=1000-88、有关简算的拓展:102X 38- 38X 2125 X 25 X 32 125 X 883.25 + 1.98 + 10.32 —1.9837X 96+ 37X 3+ 37 0.6 + 0.4-0.6 + 0.438 X 99 + 99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 •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 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5、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个位 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1) 6.378的计数单位是0. 001。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2) 6. 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 1) , 7个百分之一(0. 01) , 8个千分之一(0. 001)。

(3) 6.378 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 001)。

(4) 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 1) [4在十分位]8、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小数中间的“ 0”不 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 0”不能去掉。

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9、 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 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0、 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11、生活中常用的单位:单位换算:(1) 大(高级)单位转化成小(低)级单位(2) 小(低级)单位转化成大(高级)单位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 倍, 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 移动两位, 小数就缩小 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 移动三位, 小数就缩小 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质量: 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长度: 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面积: 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元=10角角=10分1元=100分======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12、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注意:带上单位。

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2)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 0”不能去掉。

第五单元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 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6、三角形的分类: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多边形内角和=(边数-2)X 180°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右下角。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

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简算)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折痕的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