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阅读题)李贺《马诗两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诗歌鉴赏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2.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

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________)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4.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马诗》原文赏析

《马诗》原文赏析

《马诗》原文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原文赏析1原文: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诗词赏析: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

诗中说,有匹生着旋毛的千里马,庸人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至,导致它缺食少力;善于相马的伯乐一看,才认出是匹千里马。

诗人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比,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

”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

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

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

”二人所论皆是。

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无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赏析2原文: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诗词赏析: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

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

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

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

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

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更不可能骑着它上天。

这两句寓意颇深,除了暗示汉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之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

依靠这些人是不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的。

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用“嬉笑”的口吻说出来,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赏析3原文: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李贺《南园》《马诗》比较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贺《南园》《马诗》比较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贺《南园》《马诗》比较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李贺《南园》《马诗》比较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吴钩,刀名。

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

若个,哪个。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2分)(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4分)答:(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

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赏析中唐奇才李贺一生困顿坎坷,虽属皇族远枝,却一生沉伦下僚,不得仕进通显,一辈子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从九品)。

由于不堪“臣妾意态间”的屈辱,李贺辞官归家,加之身体羸弱,最终郁郁而死,终年才27岁。

如此身世,反应在其艺术作品中,李贺的诗词集奇峭、诡怪、雄浑、神秘为一体,高出平谷,不拘一格。

毛泽东也十分喜爱李长吉的诗,“天若有情有亦老”、“雄鸡一唱天下白”等句,几乎就是完全地直接“拿来”,可见长吉在润之先生心目中的位置。

本文开头四句诗,出自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第五首,在此诗中,诗人羡慕初唐那些能被在凌烟阁上图像的功臣们,羡慕他们都生活于一个伟大的时代,皆能以武功奇策博取功名。

在《南园十三首》中的第六首,李贺还怨怪自己是“寻章摘句老雕虫”,并幻想有朝一日“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南园十三诗》第七)。

试想,一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弱书生,由于生不逢时,仕途蹭蹬,竟悲哀地幻想自己能像侠客一样手提宝剑,归事猿飞捷走的高人成为武臣,看来穷途末路之中,物极必反,千载一人的鬼才也想效仿浑身武功的奇侠,可悲,可叹!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李贺《马诗 此马非凡马》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贺《马诗 此马非凡马》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贺《马诗·此马非凡马》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马诗[唐]李贺①此马非凡马,房星②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

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考。

②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3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非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骨”)③素质一流(“铜声”)。

(评分要点:一个要点得1分。

)(2)①托物言志。

(2分)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

(2分)(“托物言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抒情”“拟物”之中的一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得分。

)②虚实结合。

(2分)“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化虚为实,将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描绘出诗人恰似这匹瘦马般虽才情卓绝却景况凄凉的现状。

(2分)③夸张。

(2分)“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一句中,马虽“瘦骨”却“带铜声”,用夸张的手法着力表现马的剽悍无比,素质超群。

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

(2分)【赏析】:《马诗·此马非凡马》这是第四首。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

“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

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

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马诗 李贺阅读答案

马诗 李贺阅读答案

马诗李贺阅读答案篇一:马诗阅读答案篇一:马诗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七年级语文-魔方格【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鉴赏等考点的理解。

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古诗词鉴赏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阅读理解《马诗》附答案

阅读理解《马诗》附答案

阅读理解《马诗》附答案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参考答案】
1.B
2.C
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
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4.(1)√(2)X (3)√。

文言文媱合《老马》李贺《马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媱合《老马》李贺《马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老马(其一)姚合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马诗(其二十三)李贺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两首诗歌整体上都釆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姚诗中的“老马” 和李诗的“肉马”都是作者自身命运的写照。

B. 姚诗中老马“惆怅”的最直接原因是秋雨打湿了东郊路面,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自由驰骋了。

C. 李诗“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分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做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D. 李诗“厩中皆肉马”结构上紧扣诗题;内容上用调侃的语气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汉武帝,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15. 两首诗都以马为中心意象,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三)需句名篇默写(8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徳养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这两句也表明了他的高洁品质。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主人公和男子短暂的分别后对男子的思念之情,颇有点“望穿秋水”的感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中“ ,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乐声的凄冷、幽怨,表达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感伤。

(4)《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14. 答案是A。

“两首诗歌整体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姚诗中的'老马'和李诗的'肉马'都是作者自身命运的写照”说法错误。

“都采用了托物言志” 错,李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另外“姚诗中的,老马,和李诗的,肉马'都是作者自身命运的写照”也有错误,李诗的的“肉马”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2021马诗古诗阅读答案

2021马诗古诗阅读答案

2021马诗古诗阅读答案马诗古诗阅读答案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解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归纳要点概括内容,把握思路梳理情节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故事情节看起来好像很难,其实和第一条的归纳要点概括内容很像。

也可以按照时、地、原因、人、事的程序进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人”和“事”。

因为小说的故事性和情节性,人物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抓住。

二.理解并分析段落(或句子)的作用1.从结构上来理解,首先要注意位置。

可以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呼应或首尾照应等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若是在开头,可以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等;若是在文中,往往是埋下伏笔,为后文做铺垫;如果是在文末呢,则可能是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要特别提出,可能也有关键的句子和段落,也会有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三.分析并把握人物形象1.概括人物的形象,一定要从文本中找出能展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来概括人物的品格,文章中那些最能展现人物个性的内容,如人物描写,绝不能忽略。

马诗5阅读答案

马诗5阅读答案

马诗5阅读答案篇一:马诗5阅读答案篇二:马诗5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昊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二十四人画像以示表彰。

③若个: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答:《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南园》直抒胸臆,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痛快淋漓。

篇三:马诗5阅读答案《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李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金络脑:属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整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10.(1)一、二句描绘出一片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回答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也可斟酌得分)篇四:马诗5阅读答案马诗阅读答案你喜欢马诗吗?为什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那一首)急! 马诗阅读答案你喜欢马诗吗?为什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那一首)急! 咸蛋超人1755 2014-10-05 李贺的《马》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五首.《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个人是不太喜欢,毕竟有才何须责天不问,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过其诗含蕴深远却是可取之处甚多.妒其才之深远,恨其蒙尘不争篇五:马诗5阅读答案[注]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诊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完成14~16题,15分)马诗(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写大漠苍凉,杜诗写关塞天寒,两诗的环境描写都有衬托马的形象的作用。

B.李诗写马的“快走”,杜诗写马的“驯良”,都是由设问引出来的。

C.杜甫因感动于病马的情谊深挚而沉吟,这与琵琶女因自感身世而沉吟不同。

D.清代仇兆鳌说杜诗反映了杜甫的“爱物之心”,其实并不止于爱物,还借马以自况。

15.两首诗借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四川省雅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卷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曾竑父见招曹勋使君邀我避炎蒸,好句先驰识故情。

长日流金虽可畏,小槽酿玉得同倾。

耡荒喜已亲三径,作吏谁能更一行。

且与诗翁频啸咏,个中佳处绝将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标题“和曾竑父见招”表明,本诗是曾竑父邀请诗人去他那里避暑时,诗人的唱和酬答之作。

B.诗的首联叙述了曾竑父的热情好客,而诗人为表感谢,在未去之前先写诗一首让人骑快马送至曾府。

C.颔联中“长日”突出了“夏日昼永”的特点,“流金”则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酷暑难耐的天气特点。

D.宋诗讲究“义理”,诗中未免有难懂之处,但本诗语言浅显,且有俗语,即使用典也是常见之典。

15.唐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中云“偷得浮生半日闲”,本诗中的“闲情”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2021级高三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赏析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赏析

《马诗⼆⼗三⾸》原⽂赏析1 原⽂: 伯乐向前看,旋⽑在腹间。

只今掊⽩草,何⽇蓦青⼭? 诗词赏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三⾸的第⼗⼋⾸。

诗中说,有匹⽣着旋⽑的千⾥马,庸⼈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导致它缺⾷少⼒;善于相马的伯乐⼀看,才认出是匹千⾥马。

诗⼈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道者。

”盖李贺此⼆⼗三⾸皆借马以抒感。

王琦谓“⼤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

⾔马也⽽意初不征马矣。

”⼆⼈所论皆是。

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三⾸》原⽂赏析2 原⽂: 武帝爱神仙,烧⾦得紫烟。

厩中皆⾁马,不解上青天。

诗词赏析: 诗⼈借古喻今,⽤诙谐、⾟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

汉武帝⼀⼼想长⽣不⽼,命⽅⼠炼丹砂为黄⾦以服⾷,耗费了⼤量钱财。

结果,所得的不过是⼀缕紫烟⽽已。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径作了⽆情的鞭挞和⾟辣的嘲讽,深得“⼀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

“厩中皆⾁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让不中⽤的“⾁马”充斥马厩。

⽤“⾁马”形容马平庸低劣,⾮常精当。

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个个喂得肥⼤笨重。

这样的马在地⾯上奔跑都有困难,更不可能骑着它上天。

这两句寓意颇深,除了暗⽰汉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之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被弃置不⽤,⽽平庸⽆能之辈,⼀个个受到拔擢,窃据⾼位,挤满朝廷。

依靠这些⼈是不可能使国家蒸蒸⽇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的。

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统治者迷信昏庸,所⽤⾮⼈,颖锋内藏,含蕴丰富,⽽⼜⽤“嬉笑”的⼝吻说出来,读来使⼈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马诗⼆⼗三⾸》原⽂赏析3 原⽂: 忽忆周天⼦,驱车上⽟⼭。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篇一: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注]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何当:何日。

金络脑:饰金的马笼头,借器具的贵重象征马受重用。

踏清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注]吴钩:吴地所产宝刀。

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黄河南北一带。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

若个:哪个。

(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抒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2)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南园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两问任选一问作答)(4分)【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表达了制敌平叛、建功报国的雄心热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则用比兴间接抒情,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4分,答对思想感情的相同和抒情方式的不同各给2分。

)(2)《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

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

(开头两句将背景推向遥远的边地,那平静的画面后闪动着刀光剑影。

由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状,含有思想战斗之意。

燕山一说即当年窦宪追击匈奴、刻石纪功的燕然山;一说作者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之时,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最久、最烈的地带。

摄此物象是为套上金络脑的骏马驰骋疆场张目。

所写战场景色虽悲凉萧杀,但对志在报国者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

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南园》第一问是反问,也是自问。

用反问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写出了诗人面对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焦虑万分的心境和投笔从戎收拾破碎山河的激昂之情、奋然之气。

(李贺早已诗名远扬,但以才学入仕晋身之路被避父讳的礼教教条无情堵死,何不又多少出于无奈,用反问语气,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愤激不平之情)第二问继续用反问,从反面有力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同时亦使诗人怀才不遇的哀怨之情溢于言表,牢骚的意味更加浓郁。

李贺《马诗》阅读答案

李贺《马诗》阅读答案

李贺《马诗》阅读答案
李贺《马诗》阅读答案
马诗
李贺?[唐]①
此马非凡马,房星②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

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考。

②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0.
“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③素质一流。

①托物言志。

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

②虚实结合。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化虚为实,将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描绘出诗人恰似这匹瘦马般虽才情卓绝却景况凄凉的现状。

③夸张。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一句中,马虽“瘦骨”却“带铜声”,用夸张的手法着力表现马的剽悍无比,素质超群。

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

马诗古诗阅读题答案

马诗古诗阅读题答案

马诗古诗阅读题答案马诗古诗阅读题答案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阅读理解解题步骤一、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

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

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

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

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

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

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

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三、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

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马诗二十三首阅读答案

马诗二十三首阅读答案

篇一:马诗二十三首阅读答案《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李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金络脑:属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整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一、二句描绘出一片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2)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回答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也可斟酌得分)篇二:马诗二十三首阅读答案篇三:马诗二十三首阅读答案[注]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何当:何日。

金络脑:饰金的马笼头,借器具的贵重象征马受重用。

踏清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注]吴钩:吴地所产宝刀。

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黄河南北一带。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

若个:哪个。

(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抒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2)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南园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两问任选一问作答)(4分)【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表达了制敌平叛、建功报国的雄心热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则用比兴间接抒情,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4分,答对思想感情的相同和抒情方式的不同各给2分。

李贺《马诗二首》“龙脊贴连钱”“催榜渡乌江”古诗词比较阅读

李贺《马诗二首》“龙脊贴连钱”“催榜渡乌江”古诗词比较阅读

李贺《马诗二首》“龙脊贴连钱”“催榜渡乌江”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马诗》两首,完成各题。

马诗二首李贺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①,谁为铸金鞭。

其十催榜渡乌江②,神骓③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注释】①韂(chàn):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

①榜:船桨。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项羽自刎于此。

①神骓(zhuī):项羽的乌骓马,传说项羽兵败临死前,把爱马乌骓送交一亭长带它过江,但因不舍主人,乌骓自跳乌江而死。

1.结合加点词,分别赏析两诗中“马”的形象。

2.诗人借马抒写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其一”,“白踏烟”让人想到这样的画面:马儿奋蹄奔跑时,脚下是一片白色的烟尘,如腾云驾雾一般,可见,这是一匹外形俊俏,善于奔腾的良马;“其十”写乌骓马与主人项羽生离死别之际的情形。

“泣向风”活画出了乌骓马迎风悲鸣而泣的哀痛神情,刻画了乌骓马依恋旧主,以死效忠的“义马”形象。

2.基本一样。

“其一”,诗人借物抒怀,借良马虽健却“无人织锦韂”,更无人为之“铸金鞭”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感;“其十”诗人借乌骓马依恋旧主,迎风垂泪,发出“何处逐英雄”的感慨,抒发了明主难求之憾,茫然无依之悲,表达了欲择明主而事之的强烈愿望。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意象。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的意思是:马的脊背上有黑色连钱花,奋起银蹄奔跑起来时,脚下是一片白色的云烟,简直如腾云驾雾一般。

把马奔跑时的情形比喻为“白踏烟”,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马的奔跑有力、迅疾,显示了这是一匹神采奕奕、善于奔跑征战的马。

项羽在乌江口战败以后,不愿再回江东去,就将自己心爱的乌骓赠给了亭长,当亭长船载乌骓匆忙离开时,乌骓恋主,迎风垂泪。

“泣向风”的意思是就是迎风流泪,是因为乌骓马舍不得离开项羽。

通过刻画马迎风而泣的神情,表达了乌骓马对主人的依恋,是一匹以死效忠的“义马”形象。

(诗词阅读题)李贺《马诗两首》阅读对比赏析

(诗词阅读题)李贺《马诗两首》阅读对比赏析

李贺《马诗两首》阅读答案对照赏析诗词阅读题马诗两首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房星:《晋书天文志》中有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

房星明,则王者明。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剖析。

答案:前一首诗表现了马在窘境中仍保持骨力坚劲的美好质量,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旧固守的坚贞、坚毅的精神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凉状况的愤恨。

后一首诗抒发了作者因热望立功立业而不被欣赏所发出的悲慨。

(2)这两首诗在抒怀手法上有何不一样?请简要说明。

答案:前一首诗主要使用对照手法,借此马与凡马、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照,突出了马的特别命运和内在质量,并借此抒怀。

后一首诗主要使用衬托的手法,借外在环境的孤寒,反衬马立功立业的热望,波折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幽怨。

分析:品尝要点诗句,是作答试题的要点。

如第一首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只管马的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可样子,却仍旧骨带铜声。

铜声二字,读来浑朴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括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动听,表示器质优良,进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质量。

犹自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旧固守的坚毅精神。

借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照,突出了马的特别命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

再如第二首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显现出一片富于特点的边境战场风景。

这片战场风景,一般人或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关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平常的吸引力。

再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即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严的鞍具,在天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树功绩呢?金络脑属名贵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句表达了作者因热望立功立业而又不被欣赏而生的悲慨。

对照赏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马诗此马非凡马》这是第四首。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受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小题大做的婉曲写法。

《马诗》是经过咏马、赞马或感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志向及不遇于时的感触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篇一: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注]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何当:何日。

金络脑:饰金的马笼头,借器具的贵重象征马受重用。

踏清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注]吴钩:吴地所产宝刀。

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黄河南北一带。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

若个:哪个。

(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抒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2)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南园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两问任选一问作答)(4分)【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表达了制敌平叛、建功报国的雄心热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则用比兴间接抒情,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4分,答对思想感情的相同和抒情方式的不同各给2分。

)(2)《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

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

(开头两句将背景推向遥远的边地,那平静的画面后闪动着刀光剑影。

由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状,含有思想战斗之意。

燕山一说即当年窦宪追击匈奴、刻石纪功的燕然山;一说作者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之时,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最久、最烈的地带。

摄此物象是为套上金络脑的骏马驰骋疆场张目。

所写战场景色虽悲凉萧杀,但对志在报国者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

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南园》第一问是反问,也是自问。

用反问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写出了诗人面对烽火连天、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焦虑万分的心境和投笔从戎收拾破碎山河的激昂之情、奋然之气。

(李贺早已诗名远扬,但以才学入仕晋身之路被避父讳的礼教教条无情堵死,何不又多少出于无奈,用反问语气,也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愤激不平之情)第二问继续用反问,从反面有力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同时亦使诗人怀才不遇的哀怨之情溢于言表,牢骚的意味更加浓郁。

李贺《南园其五》《马诗其五》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贺《南园其五》《马诗其五》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贺《南园其五》《马诗其五》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昊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注]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何当:何日。

金络脑:饰金的马笼头,借器具的贵重象征马受重用。

踏清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注]吴钩:吴地所产宝刀。

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南北一带。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像以示表彰。

若个:哪个。

一:(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的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2)“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南园”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两问任选一问作答)(4分)【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表达了制敌平叛、建功报国的雄心热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则用比兴间接抒情,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4分,答对思想感情的相同和抒情方式的不同各给2分。

)(2)《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

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

(开头两句将背景推向遥远的边地,那平静的画面后闪动着刀光剑影。

由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状,含有思想战斗之意。

“燕山”一说即当年窦宪追击匈奴、刻石纪功的燕然山;一说作者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之时,“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最久、最烈的地带。

摄此物象是为套上金络脑的骏马驰骋疆场张目。

所写战场景色虽悲凉萧杀,但对志在报国者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

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南园》第一问是反问,也是自问。

马诗李贺赏析

马诗李贺赏析

李贺的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要怎么赏析呢?马诗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赏析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

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

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

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

“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说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

“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拟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

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确实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到达炉火纯青的程度。

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

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

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拓展:李贺简介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

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马诗此马非凡马》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李贺《马诗两首》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诗词阅读题
马诗两首
李 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 房星:《晋书天文志》中有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前一首诗表现了马在困境中仍保持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坚贞、刚毅的精神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凄凉境况的怨愤。后一首诗抒发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慨。
(2)这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前一首诗主要使用对比手法,借此马与凡马、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和内在品质,并借此抒怀。后一首诗主要使用烘托的手法,借外在环境的孤寒,反衬马建功立业的热望,曲折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幽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析:
品味重点诗句,是作答试题的关键。如第一首诗,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马的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品质。犹自表现了作者在困厄中仍然坚守的刚毅精神。借马的形体与马的精神的对比,突出了马的特殊命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再如第二首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片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再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即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句表达了作者因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而生的悲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