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1-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b313988e9951e79a8927ab.png)
靠中国同志自己来解决。
的转折》
---节选《遵义会议——伟大
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 志?
分肤浅的。
③发动秋收起义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1951年8月1
日)
“八七会议”旧址
合作探究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 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 声暴动。
--毛泽东《西江月‧秋收 起义》 (1)材料中军队的名称是什么?此次起义与南昌 起义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 山
12
毛泽东指出:目前,长沙那样的城 市,还不是我们能蹲的地方,那就 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 难得管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乡 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 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思想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 讲话
合作探究二
假如毛委员派你们去创建革命根据地, 应该如何开展工作?
王明
博古
李德
19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第一 次
第二 次
第三 次
第四 次
第五 次
国民党军 队 10万多
20万
苏区红 军 4万多
3万多
比例 60
50
约
40
2.5:1 30
约7:1 20
30万
近40 万
3万多 约10:1 7万多 约4:1
10
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第五次
红么50军?万第五次万约反10围剿约有5:没1 有胜利的可能?为什
21
长征结束
遵义会议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共24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fc7570af1ffc4ffe47acda.png)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 2、八七会议 (1)时间: 1927年8月7日 (2)地点: 武汉汉口 (3)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在农村,经济方面)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统治(在城市,政治方面)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④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毛泽东)。
4、结果:占领南昌城
胜利后的计划: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 再举北伐。(利用国民革命的旗号) 最终:南下(广州)损失严重(失败);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 领,后到井冈山和毛会师;另一部分进入广东。
5、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 夺取政权的开始。
(4)评价
①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 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第(3)里第②点) ②滋生 了“左”倾思想。
(1)时间: 1927年9月 (2)领导人:毛泽东 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放弃国民党 (3)军队: 和国民革命军的旗号,公开打出工农 革命军的旗号;依靠工农群众。 (4)地点: 湘赣边界 进攻长沙失败,转向农村发展,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结果: 思考:秋收起义的失利,再一次证明“城市路线”不符合中国革 命的国情。但当时为何选择这条路线呢?有何教训?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 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 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 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6)教训: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 3、秋收起义
二、由城市到农村---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2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385e50e45c3b3567ec8b77.png)
3.深刻教训: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 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种脱离实际,照抄照搬外国经 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重点聚焦 要点 归纳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提出: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的斗争经验,从理论上说明了 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 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从而形成了“工农 武装割据”思想。 2.内容:其主要内容就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 设三者结合起来。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答案:(1)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开展土 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由幼 稚走向成熟。
重点聚焦 要点 1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挽救措施及教训 1.两次挫折及主观原因 (1)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运动 失败。 (2)毛泽东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左”倾领导人博古、 李德掌握军事指挥权,同敌人死打硬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人 民军队,召开“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 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最后走出一条正确 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领导 人的军事指挥权,在军事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使革命转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 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如何理解此话的含义? 试答:
提示: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 装力量的重要性。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1fab47a453610661fd9f428.png)
3、长征意义及精神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河
西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四 川
泸定桥
长
河 安顺场
赤 1935.1.
金 水 遵义贵江沙贵阳州江
湖
江
西
南
福
瑞金
1934.10.
建
广西
3、长征的意义及精神
意义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长征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深化·拓展三】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 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 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 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 扬。
知识总结:十年的探索与创新
实践探索 时间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理论探索
1927
1930
1930 -
1934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遵义会议
召开背景: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长 征开始后,红军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中。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遵义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河
西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四 川
泸定桥
长
河 安顺场
赤 1935.1.
金 水 遵义贵江沙贵阳州江
湖
江
西
南
福
瑞金
1934.10.
建
广西
3、长征的意义及精神
意义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长征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深化·拓展三】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 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 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 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 扬。
知识总结:十年的探索与创新
实践探索 时间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理论探索
1927
1930
1930 -
1934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0张PPT).ppt(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0张PPT).ppt(1)](https://img.taocdn.com/s3/m/fe29e6cc998fcc22bcd10d34.png)
遵 义 会 议
内 容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 义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 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 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南昌起义 背景 目的 时间 领导人
湘赣边秋收起义
国民党血腥屠杀、右倾错误逐步纠正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人民军队 1927年8月1号 周恩来、贺龙
1927年9月
毛泽东
主攻目标 广州、失败 及结果 地位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
第一枪、中共独立领导 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 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闽浙 南京 赣革命根据地
贺龙等建立湘鄂 边革命根据地
杭州
上海
长沙
南昌
▲
广州
毛泽东朱德建 立赣南闽西根 据地发展成为 中央革命根据 地,首府瑞金
彭德怀等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等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返回
革 命 根 据 地 的 发 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 概况: 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 汉口 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 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 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fa32cacaaedd3382c4d320.png)
得成功。”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后一段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后一段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ppt优质课件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3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c8e773cfc789eb162dc827.png)
金 福
1934.10. 建
(3)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
前进的巨大动力。 广 西
【思考探究】 从中共一大到遵义会议,中共经历了怎样从幼 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大到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大到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第二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选择偏离,是一种勇气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第三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领袖
选择自主,是一种成熟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勿忘国耻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元凶 板垣征四郎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手令
指挥围剿红军时的蒋介石
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会爆发?
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 部分化 (左上图)张学良、杨虎城 中共提出建((立右左抗上图日图)民西)族北临统文潼一化华战报清线报池.《道的八的“一西兵宣安谏言事亭》变”
请结合教材回答: 党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 怎样的抉择?有何意义?
1934.10. 建
(3)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
前进的巨大动力。 广 西
【思考探究】 从中共一大到遵义会议,中共经历了怎样从幼 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一大到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大到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第二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
选择偏离,是一种勇气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第三篇:寻找正确的革命领袖
选择自主,是一种成熟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第一篇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南昌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二)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勿忘国耻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九一八事变元凶 板垣征四郎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手令
指挥围剿红军时的蒋介石
思考:西安事变为什么会爆发?
日本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 部分化 (左上图)张学良、杨虎城 中共提出建((立右左抗上图日图)民西)族北临统文潼一化华战报清线报池.《道的八的“一西兵宣安谏言事亭》变”
请结合教材回答: 党在八七会议上作出了 怎样的抉择?有何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54d612c8d376eeafaa3155.png)
结 经 验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工农武 装割据 理论
实
农村革命根
践
据地的发展
八七会议会场内景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纠错”的会议
• 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 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 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结果:红军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 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茫茫水会草宁 地
过草地泸定铁索桥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胜 利到达陕北
爬雪山
飞
夺 泸
四渡赤水
定
桥
巧渡金沙江
终年积雪的夹金
遵召山义
会
议 开
红一方面军 长征1
开始长征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4、教训:
(1)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实际 情况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农民、同农民对于土 地的需求结合起来。
二、土地革命
方针确立:
准备: 受挫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向井冈山
武装反抗
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
峙政 权 对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军事 “围 剿” 反 “围 剿”
道路探索:创建 井冈山根据地 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大革命的 失败中获得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吗?
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 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威武之师,那么 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工农武 装割据 理论
实
农村革命根
践
据地的发展
八七会议会场内景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纠错”的会议
• 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 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 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 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结果:红军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 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茫茫水会草宁 地
过草地泸定铁索桥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胜 利到达陕北
爬雪山
飞
夺 泸
四渡赤水
定
桥
巧渡金沙江
终年积雪的夹金
遵召山义
会
议 开
红一方面军 长征1
开始长征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4、教训:
(1)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实际 情况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农民、同农民对于土 地的需求结合起来。
二、土地革命
方针确立:
准备: 受挫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向井冈山
武装反抗
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
峙政 权 对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军事 “围 剿” 反 “围 剿”
道路探索:创建 井冈山根据地 总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大革命的 失败中获得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吗?
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 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威武之师,那么 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课国的十年对峙优质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课国的十年对峙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fc6404ad51f01dc381f17d.png)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特思背思 作思点考景考用:考::总::结南:昌 领人武统社败命认要国 怎 装 动 共起点民导装治会失识。性①②南革 样 反 独统①②军武反。义?南背①②败到,昌决命 的 抗 立治队装 抗中攻昌的 掌景国 中有起定。斗 国共 打进作国领的打标惨 握共民起是何武争 民开 大义程用民导第响志痛 军从大义什装, 党始 城特爆中?党武一了着教 队国革在么反创 反独 市发训 的民命有反装枪武中对中建 动?立 ,里 重革失的;国,
施存统:上海中 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成员之一,社 会主义青年团第 一任书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材料三 中共如何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 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 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 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长 沙,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第一个根据地)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特思背思 作思点考景考用:考::总::结南:昌 领人武统社败命认要国 怎 装 动 共起点民导装治会失识。性①②南革 样 反 独统①②军武反。义?南背①②败到,昌决命 的 抗 立治队装 抗中攻昌的 掌景国 中有起定。斗 国共 打进作国领的打标惨 握共民起是何武争 民开 大义程用民导第响志痛 军从大义什装, 党始 城特爆中?党武一了着教 队国革在么反创 反独 市发训 的民命有反装枪武中对中建 动?立 ,里 重革失的;国,
施存统:上海中 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成员之一,社 会主义青年团第 一任书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材料三 中共如何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 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 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 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长 沙,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第一个根据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4.15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4.15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6527e090c69ec3d4bb75bb.png)
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三者结合,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土地革命 ——基本内容 (2)根据地建设 ——战略基地 (3)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
来跑去是不行的,一
定要有一个家,不然
就很困难……我们以
家为依托,不断向外
发展,把我们四周的
敌人一点点地吃掉、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 贺龙
探究一:从合作到对抗——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 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 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 ---给中共指明了前进方向
①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 决定秋收起义,进攻长沙。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学习目标: 探究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共的三次转变 转变一:从合作到对抗——南昌起义 转变二:从城市到农村——工农武装割据 转变三:从幼稚到成熟——遵义会议
探究一:从合作到对抗——南昌起义
❖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 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共放弃革 命领导权,大革命失败;反革命势力大肆屠杀共
1.根据材料分析,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从材料中分析,为什么中国革命不能采取合法斗争形式,而 要武装夺取政权?它从根本上由什么决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转变二:从城市到农村——工农武装割据
巩固记忆: 1、八七会议内容: ①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
(1)土地革命 ——基本内容 (2)根据地建设 ——战略基地 (3)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
来跑去是不行的,一
定要有一个家,不然
就很困难……我们以
家为依托,不断向外
发展,把我们四周的
敌人一点点地吃掉、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 贺龙
探究一:从合作到对抗——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 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 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 ---给中共指明了前进方向
①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 决定秋收起义,进攻长沙。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学习目标: 探究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共的三次转变 转变一:从合作到对抗——南昌起义 转变二:从城市到农村——工农武装割据 转变三:从幼稚到成熟——遵义会议
探究一:从合作到对抗——南昌起义
❖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 1927年,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共放弃革 命领导权,大革命失败;反革命势力大肆屠杀共
1.根据材料分析,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从材料中分析,为什么中国革命不能采取合法斗争形式,而 要武装夺取政权?它从根本上由什么决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转变二:从城市到农村——工农武装割据
巩固记忆: 1、八七会议内容: ①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23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4dbf2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e.png)
14
三.涅槃重生:红军长征 1.开始 2.转折点 3.胜利
4.意义
4.意义 ⑴转危为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⑵薪火相传: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 的巨大动力。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⑶浴火重生:革命新局面开始了。民族矛盾激化,有 利于北上抗日,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13
三.涅槃重生:红军长征 1.开始 2.转折点 3.胜利
4.意义
3.胜利 ⑴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 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⑵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师。
注意:红军是三支军队分别同时长征,前面重点叙 述的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历史上没有红三军。
2
☆课文结构示意图
星星之火
燎原之势
涅槃重生
1927/8 /9 /10 /12 1928 1930 1931
南八秋井广井 工 中
昌七收冈州冈 农 华
起会起山起山 武 苏 义议义革义会 装 维
命 师 割埃
根
据共
据
思和
地
想国
1933 1934 1935 /10 1936 /12
第中遵陕 甘西
五央义北 肃安
10
【典型例题】☆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 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 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 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 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d7ee94aef8941ea66e053b.png)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第五次“反围剿”前后,中央苏区在人力、物力、 管理等方面已达极限,由于人口少,兵员补充难,耕 作只好依靠妇女,导致大量土地放荒。新战士最短只 训练6天即上战场,逃亡率增加。为筹备军粮,农业负 担加重,有的地方税负较苏区成立前增加了1倍。苏区 食盐完全依赖外界,在封锁下,价格飙升数倍,不得 不组织人挖厕所下的硝土等炼盐,由此引发了多起中 毒事件。苏区迅速壮大,革命力量增强,这是事实, 但地域狭小,为发展带来隐患,一旦遭遇挤压式进攻, 资源难以支撑,这可能是造成挫折的更根本的原因。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 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有人问:李德指挥不行,那让毛泽东来指挥行不 行呢?事实证明,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 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仅有20几个县的中央苏 区,经过了四次反“围剿”作战后,经济已到了崩 溃的边缘。再进行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反“围剿”作 战,基本没有胜算。当时的苏区在兵员征集、财政 储备、枪支弹药方面,也都无法支持战争再继续下 去。
参谋和向导朱德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第15课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一、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第五次“反围剿”前后,中央苏区在人力、物力、 管理等方面已达极限,由于人口少,兵员补充难,耕 作只好依靠妇女,导致大量土地放荒。新战士最短只 训练6天即上战场,逃亡率增加。为筹备军粮,农业负 担加重,有的地方税负较苏区成立前增加了1倍。苏区 食盐完全依赖外界,在封锁下,价格飙升数倍,不得 不组织人挖厕所下的硝土等炼盐,由此引发了多起中 毒事件。苏区迅速壮大,革命力量增强,这是事实, 但地域狭小,为发展带来隐患,一旦遭遇挤压式进攻, 资源难以支撑,这可能是造成挫折的更根本的原因。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 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有人问:李德指挥不行,那让毛泽东来指挥行不 行呢?事实证明,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 国共双方整体实力的较量。仅有20几个县的中央苏 区,经过了四次反“围剿”作战后,经济已到了崩 溃的边缘。再进行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反“围剿”作 战,基本没有胜算。当时的苏区在兵员征集、财政 储备、枪支弹药方面,也都无法支持战争再继续下 去。
参谋和向导朱德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0张PPT)
第15课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一、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人教版 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19张PPT)
![人教版 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3afe50e87101f69e3195d3.png)
武装反抗 国民党的 第一枪
1927.8
八七会议 反右倾, 指明方向
1927.1 1931.11
0创 建 井 冈 山
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
中国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 据地
第一个全 国红色苏 维埃政权
1934.10 1935.1
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第五次反 “围剿”失 利
反“左倾” 转折点 成熟的标志
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中心 城市长沙受挫,改转向山区进军(敌人理想比较薄 弱)。
2.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
(三)内容
土地 革命
武装 斗争
根据地 建设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 性空前高涨
第15课 国共的 十年对峙
1927-1937
课程标准: (旧)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国共对峙时期重大事件1927.7七· Nhomakorabea五政 变
国共合作 破裂,大 革命失败
1927.8
南昌 起义
开始。
二、工农武装割据
(一)确定方针: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 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工农武装割据
(二)开创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一、南昌起义
1927.8
八七会议 反右倾, 指明方向
1927.1 1931.11
0创 建 井 冈 山
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
中国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 据地
第一个全 国红色苏 维埃政权
1934.10 1935.1
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第五次反 “围剿”失 利
反“左倾” 转折点 成熟的标志
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中心 城市长沙受挫,改转向山区进军(敌人理想比较薄 弱)。
2.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
(三)内容
土地 革命
武装 斗争
根据地 建设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 性空前高涨
第15课 国共的 十年对峙
1927-1937
课程标准: (旧)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国共对峙时期重大事件1927.7七· Nhomakorabea五政 变
国共合作 破裂,大 革命失败
1927.8
南昌 起义
开始。
二、工农武装割据
(一)确定方针: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 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工农武装割据
(二)开创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一、南昌起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099ec5daef5ef7bb0d3c54.png)
三则材料都反映工农红军长征精神,其内涵是什么?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坚定信念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 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 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2、经过
1934年10月瑞金
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会师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背 红军长征初期,受“左”倾错误影响损失惨重。
遵 义
景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 内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容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 《七律·长征》 材料二:“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 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材料三: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 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 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 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是仅 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
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1)思想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最重要条件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斗争形式 中心内容 战略阵地
(2)成功实践:
土地革命: ①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意义:使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得到土地,革命积极性高涨 武装斗争: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 根据地建设: ①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②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坚定信念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 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 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2、经过
1934年10月瑞金
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会师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背 红军长征初期,受“左”倾错误影响损失惨重。
遵 义
景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 内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容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 《七律·长征》 材料二:“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 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材料三: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 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 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 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是仅 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
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1)思想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最重要条件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斗争形式 中心内容 战略阵地
(2)成功实践:
土地革命: ①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意义:使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得到土地,革命积极性高涨 武装斗争: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 根据地建设: ①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②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_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_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5492e1cc7931b764ce1518.png)
三、红军长征
• 1.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错误。 • 2.经过: 1934.10---1936.10 • 3.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三、红军长征
1.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错误。 2.经过: 1934.10---1936.10 3. 遵义会议 4. 长征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吴起镇
王稼祥
张闻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于 都县城东门渡口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4:08:59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问: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说明中 共怎样才能在农村立足。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作用: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 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c4aebb0975f46527d3e1ac.png)
课
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
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
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栏 基
目
提示:认识:材料一表明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
军事指导方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消极防御。
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课堂 总结
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三个方面内容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1)关系。
(2)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②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 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课
栏基
目
链 接
互
课
课 堂导 学
导学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材料一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
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课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栏基
目
材料二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 不一齐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
链 接
互
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
链 接
互
的中心内容;材料二表明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
课
的主要形式;材料三表明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
命建立革命政权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内容。
导学二 军事反“围剿”(长征的背景)
材料一 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斗党争反,动创统建治人。 民 军队和武装夺取
政权的开始。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八七会议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1、地点:汉口
2、内容: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 误; 确定总方针(土地革 命、武装反抗); 决定秋收起义;
3、意义:给正处于
思想紊乱、组织涣散 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 了前进的方向。
八七会议
(三)湘赣边秋收 起义(1927年9月) 1、领导人:毛泽东
2、过程:
得成功。”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特殊国情决定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经济基础:资义经济薄弱,自然经济占主导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农民阶级力量强大 政治特点: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
施存统:上海中 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成员之一,社 会主义青年团第 一任书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材料三 中共如何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 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 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 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题大,地多我革数命们的。就农取民得却了少战地胜或一无切地敌。人的最基本条 ②件”领导根据地军—民—进毛行经泽济东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二、土地革命
工农武 思想内涵
装割据
武装斗争 军事保证 土地革命 核心根本 根据地建设 经济保证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②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
武装十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特思背思 作思点考景考用:考::总::结南:昌 领人武统社败命认要国 怎 装 动 共起点民导装治会失识。性①②南革 样 反 独统①②军武反。义?南背①②败到,昌决命 的 抗 立治队装 抗中攻昌的 掌景国 中有起定。斗 国共 打进作国领的打标惨 握共民起是何武争 民开 大义程用民导第响志痛 军从大义什装, 党始 城特爆中?党武一了着教 队国革在么反创 反独 市发训 的民命有反装枪武中对中建 动?立 ,里 重革失的;国,
八七会议
“工农等民众团体
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 导探与究:监督,……工农武 装队⑴均“八应.服七从会议政”府在之怎管 理样与的训形势练下。召武开汉? 现有之
武装⑵纠做出察了队哪,些为重避大免决策政?
局之⑶纠对党纷和与中误国会革,命可的发减 少展或有何编重入大军意队义。? ”——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重点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面临怎样的困境?
材料一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汪精卫
材料二 1927年“4·12”事变后, 施存统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认 为共产党已前途无望,决定脱离共 产党,公开声明刊登在《中央日报》 副刊上。
城市中心道路(俄)---农村包围城市(中)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探探探探究究究究⑴⑶⑵(::在农4表)了中这村格哪种立:共反情足些为映况?措了了下怎施立中样?足国的在共历革产史党命现怎根象样?据才地能采在取 ① 开革在“展命农打如土村根果豪,我据、地们地分主能田土拥够地地有普、革大废遍命除量地封有土彻建地什底剥,地么削而解和意占债决义人务土?的口地土问
“外寇不足虑, 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如不肃清内匪,则决 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 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思考: “外寇”、“内匪”各指什么?国民党对
于内匪”各采取什么措施?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苏区军队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掌握南昌起义的史实,理解南昌起义的意义,探究其原因; 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了解长征的史实,正确 分析遵义会议在党史上的地位,探究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的原因。 中共不断调整政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 想,说明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学习培养正确的 人生观。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长 沙,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第一个根据地)
3、意义:
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 道路。
“一执.南著于昌城起市义,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 二产革.党命八人,七的 而会面 俄前 国议只 革(有命1一正9个是2榜从7.样城8.。市7那开汉就始口是的)已,经 并成 且功 在的 城俄 市国 首 三先.成秋功收。起然义而仿(效1俄9国27人.成9.功9湘的经赣验边并)没有在中国取
政权的开始。
一、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革命的武装
2、特点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 攻打大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3、意义:P70最)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八七会议
(二)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1、地点:汉口
2、内容: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 误; 确定总方针(土地革 命、武装反抗); 决定秋收起义;
3、意义:给正处于
思想紊乱、组织涣散 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 了前进的方向。
八七会议
(三)湘赣边秋收 起义(1927年9月) 1、领导人:毛泽东
2、过程:
得成功。” -----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合称“三大起义”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特殊国情决定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经济基础:资义经济薄弱,自然经济占主导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农民阶级力量强大 政治特点: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
施存统:上海中 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成员之一,社 会主义青年团第 一任书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材料三 中共如何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 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 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 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背《景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
犯决言3思失上取、右策①②》败思①②想述消倾:)意教考国南清确材了紊错训:民昌义算 定料共误乱,为革起了…反产:使纠了命义、……映党大给正总中打总…了的组革陈结响,正错方陈独命陈织独大了针误独立处失独秀革武涣;;秀性败秀于这命装。 为和反散种首对抗③错中的革国误决党命的民路定中的党中线…央领反,国…在导动中动大权共统共武革,治产中装命出的央党起期卖第采义。 间了一指取的人枪④了明什民。什毛么政了么泽错权前措东误和施进提倾人?出向民的…?武方…装向理。论。
题大,地多我革数命们的。就农取民得却了少战地胜或一无切地敌。人的最基本条 ②件”领导根据地军—民—进毛行经泽济东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二、土地革命
工农武 思想内涵
装割据
武装斗争 军事保证 土地革命 核心根本 根据地建设 经济保证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②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
武装十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特思背思 作思点考景考用:考::总::结南:昌 领人武统社败命认要国 怎 装 动 共起点民导装治会失识。性①②南革 样 反 独统①②军武反。义?南背①②败到,昌决命 的 抗 立治队装 抗中攻昌的 掌景国 中有起定。斗 国共 打进作国领的打标惨 握共民起是何武争 民开 大义程用民导第响志痛 军从大义什装, 党始 城特爆中?党武一了着教 队国革在么反创 反独 市发训 的民命有反装枪武中对中建 动?立 ,里 重革失的;国,
八七会议
“工农等民众团体
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 导探与究:监督,……工农武 装队⑴均“八应.服七从会议政”府在之怎管 理样与的训形势练下。召武开汉? 现有之
武装⑵纠做出察了队哪,些为重避大免决策政?
局之⑶纠对党纷和与中误国会革,命可的发减 少展或有何编重入大军意队义。? ”——
陈独秀(1927年4月5日
【重点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面临怎样的困境?
材料一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汪精卫
材料二 1927年“4·12”事变后, 施存统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认 为共产党已前途无望,决定脱离共 产党,公开声明刊登在《中央日报》 副刊上。
城市中心道路(俄)---农村包围城市(中)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探探探探究究究究⑴⑶⑵(::在农4表)了中这村格哪种立:共反情足些为映况?措了了下怎施立中样?足国的在共历革产史党命现怎根象样?据才地能采在取 ① 开革在“展命农打如土村根果豪,我据、地们地分主能田土拥够地地有普、革大废遍命除量地封有土彻建地什底剥,地么削而解和意占债决义人务土?的口地土问
“外寇不足虑, 内匪实为心腹之患, 如不肃清内匪,则决 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 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思考: “外寇”、“内匪”各指什么?国民党对
于内匪”各采取什么措施?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苏区军队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掌握南昌起义的史实,理解南昌起义的意义,探究其原因; 掌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了解长征的史实,正确 分析遵义会议在党史上的地位,探究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的原因。 中共不断调整政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 想,说明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通过对长征精神的学习培养正确的 人生观。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长 沙,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第一个根据地)
3、意义:
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 道路。
“一执.南著于昌城起市义,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 二产革.党命八人,七的 而会面 俄前 国议只 革(有命1一正9个是2榜从7.样城8.。市7那开汉就始口是的)已,经 并成 且功 在的 城俄 市国 首 三先.成秋功收。起然义而仿(效1俄9国27人.成9.功9湘的经赣验边并)没有在中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