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就业率与专业招生计划挂钩引发热议

合集下载

高校就业率“注水” 反映教育体制困境

高校就业率“注水” 反映教育体制困境

招生仍 是计 划模式毕业就业却是市场 化
“ 既然让 大学 与就 业率 挂钩 , 应 当考 虑 到这个 就业 率 的计算 方法是 否科 学、信 息来源 是 副教授指 出, 当前高校招 生仍
然是计划模式 ,但下游 的毕业就业 却 已经是市场化 了 。扩 招后毕业生人数 剧增 ,市场反应 却没有那么 灵敏 ,并不能
维普资讯
高校就业率 “ 水 ’ 注 ’
教育 部有关 负责人 日前表 , ,教 部正在 建立就业 率 J ÷
举 报 制度 ,对 就 业 率 作假 者 实行 “ 一票 否 决 ” 以防 个 ,
反映教育体制 困境
沉 重 的 债 务 , 学 校 必
法 ”对 付过 去 。
马上有效配 置和 接纳那么 多毕业 生,专业 需求方面 也也需 要几年时 间才 能慢慢显示 , 因此 各方矛盾就 汇集到 了 毕业
— —
就业这个 出 口处 ,愈加突 出 了冲突 的严 重程度 , 以至
于 一 些 人
此 ,所谓 的就 业 率 就 只能 “ 办 想
把 就 业 率
须 多 招 生 才 能维 持 “ 产
出 平 衡 ”,
这 也 问 接 诱
发 了 虚 假 就 业 率 的 诞
生 。
学校 既 当 “ 判 员 ”又 当了 “ 动 员 ” 裁 运
针对这 一 问题 ,有专 家指 出,现有 高校 培养模 式与社
会市场需求 脱节, 毕业生就业不 充分 的客观 存在 ,毕业生
大 建 指 出 ,在 多数 情 况 下 , 统 计 指 标 本 身 不 应 当绝 对 化 , 因为它 能反 映一 事物 全 综 合 的情 况 , 行则得 个 出的 判 断 一定 会 出现 偏 筹 。

教育部:高校就业率不达标专业要停招

教育部:高校就业率不达标专业要停招

教育部:高校就业率不达标专业要停招
新华
【期刊名称】《西北职教》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在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参加的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要进行适度硬性挂钩,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竣。

教育部表示,要坚决调整过多、【总页数】1页(P14)
【作者】新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0
【相关文献】
1.周济称高校就业率不达标专业要停招 [J],
2.高校连续2年就业率低的专业将减招或停招 [J], 无;
3.2020高校自主招生停招,教育部正式发布“强基计划” [J],
4.我国高校就业率不达标专业要停招 [J], 肖锋
5.高职专业对口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50%或被停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就业定向招生:专业与就业的精准融合

就业定向招生:专业与就业的精准融合

就业定向招生:专业与就业的精准融合作者:刘晓宇来源:《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第08期志愿填报是考生学业规划和升学决策的体现,从近期来说,决定考生四年的学习方向,从长远来说,决定考生未来的职业生涯。

选择专业的初衷无论是否从兴趣出发,都必定与就业相关。

就业难是近几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而能否保证就业就成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得不重点考虑的因素。

那么,是否有在招生时就能明确毕业后就业方向的招生办法呢?答案是有的,这种招生办法就是就業定向招生。

虽然历年这种招生的规模都较小,也没有引起考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但是考生一旦就读相关专业,将来毕业就可直接就业,是一个志愿填报不错的选择方向。

本文为考生和家长介绍四种主要的就业定向招生。

为帮助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作环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委托培养单位与高校签订协议,高校拿出部分计划进行定向就业招生,计划性质为“定向”,考生大学毕业后到定向单位就业。

考生自愿填报有关高校定向就业招生志愿,并被录取为定向就业生的,须在入学注册前与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有关定向就业协议。

在我省定向就业招生的院校(专业),全省考生均可填报。

定向就业招生,一种为定向行业招生,一种为定向地区招生。

2020年在我省各批次进行定向就业招生的院校和专业有:提前录取的第一批本科定向院校:清华大学的自动化(定向兵器工业)和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中核)两个专业,招收理科考生。

第一批本科A类定向院校:北京化工大学的工科试验班(定向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历史学三个专业招收文科考生,定向西藏就业。

第二批本科A类定向院校:太原师范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招收文科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均定向西藏就业;山西大同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招收文科考生,定向西藏就业;山西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招收文科考生,生物科学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均定向西藏就业。

第二批本科B类定向院校:晋中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文理兼招,定向西藏就业;长治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定向西藏就业;运城学院的物理学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定向西藏就业。

教育部要求高校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_专业将停办

教育部要求高校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_专业将停办

权威声音பைடு நூலகம்
卷 首
教育部要求高校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60%专业将停办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万。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 日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 教育部表示,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在《通知》中,教育部首次提出,要让中小企业发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作用,积 极为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 为积极应对就业工作新形势,不断满足毕业生日益增长的对就业指导服务的需要,各省级 主管部门、各高校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加快建设一批 省级和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积极争取公共就业资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投入。 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教师、新任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培训计划,把西部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纳 入“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项目。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名师评选”,落实普通高校 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系列的政策,着力提升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 各省级主管部门、各高校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到村任职计划”、“农技特岗计划”等项目。同 时,各地要根据地方城乡建设需求,在城市社区及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积极设立地方 项目。要推动出台本省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助 学贷款代偿办法。要高度重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切实做好招聘 录用、落实岗位、离校服务等工作,确保到中小学任教有岗有编。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主渠道作用,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特别要加强与西部地区 和县(市)等基层单位的合作。要逐步探索建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 业对接机制。要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信息标准,2012年7月前要 全面推广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积极探索使用手机信息报、微博等新 媒体手段,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共享机制。 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系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要提供和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条件,在学期间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育。全面落 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习实训等实践教 学比重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50%;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 作。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设立的“试点学院”,要在探索人才选拔方式、培养模式等内部治理结 构改革的基础上,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于高校招生与就业率挂钩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校招生与就业率挂钩的理性思考

业 生就 业率 偏低的 专业应严格 控制或减少招生规模; 同时高 毕业生适 应社会、 市场需求的程度及其毕业生的 竞争力, 但 校评估也引入毕 业生就业 状况, 将毕业生就业率作为高校教 目 前的就业率统计, 仅仅是就业的数量, 而不是一个就业质 量, 很难全面反映一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就业流向和 学评估方案中的重 要指标。
我国建立起这项制度的目的是想通过定期公布就业率来推动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要把事业发展计划专业设置和办学水平评估与就业率适度挂钩从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层面形成招生培养经费和就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5期 总第 15 4 期
摘要 : 育部 出台的招 生与就业率挂钩的政策 , 教 旨在推 动高校 的毕业 生就 业工作 , 国家 、 方 、 从 地 高校 三个层 面形成招 生 、 培养 、 经费和就 业相 互联 系、 相互促进 的运行机 制, 以促进 高等教育事 业健 康持 续发展 。然 而 , 简单地 用就业 率指 标 来调控 招 生计 划、 专业增减 的政 策, 实践操作 中存在 一些问题 , 带来了许 多负面影 响。 在 也 关键词 : 高校 ; 招生 ; 就业 率 中图分类号 : G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3—2 1(0 60 —03 0 10 64 20 )5 05— 2
法。 统计的 方法基本上以高校作为就业信息的 初始采集者, 生“ 造假” 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中暴露出了 。 如就业率统计中出现了虚报就业人数、 鼓动毕业 将毕业生就业率上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教育部直属高校直 不少问题,
收 稿 日期 :06—0 20 2—2 1
作者简 介: 张宏波 , 江海洋大学学生处教师 , 浙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提出了要求。

二、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具体内容1. 就业率目标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低于90%。

2. 数据统计方式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并将数据报送至教育部。

3. 提高就业能力教育部鼓励各高校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教育部鼓励各高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5. 完善招聘服务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完善招聘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招聘信息和服务。

三、对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影响及意义1. 对高校及学生的影响由于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出台,各高校和学生都会更加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高校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寻找实习和就业机会。

2. 对企事业单位的影响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这将促进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企事业单位招聘到更加优秀的毕业生。

3. 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出台,表明政府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非常重视。

这将促进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和解决该问题,有助于缓解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现象。

四、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 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提升学生职场素养、技能水平以及实践经验,增强其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

2.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高校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3. 完善招聘服务高校应完善招聘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招聘信息和服务。

4. 建立良好的就业导向高校应建立良好的就业导向,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为其提供相关帮助和支持。

五、结论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出台,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别把专业对口就业率太当回事

别把专业对口就业率太当回事

别把专业对口就业率太当回事
王启龙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
【年(卷),期】2016(000)022
【摘要】实现青年人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长期关注的重点领域。

对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而言,能够对口就业是多数人从学校到工作世界过渡的理想追求,而对于企业来说,雇佣到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也是保证生产质量的最佳选择。

正由于此,"专业对口就业"的概念应运而生,也随之产生了"专业对口就业率"(以下简称"对口率")。

而对于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而言,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王启龙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2.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3.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4.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5.别把汇率“太当回事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就业率统计淡化签约担心影响招生

高校就业率统计淡化签约担心影响招生

高校就业率统计淡化签约担心影响招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就业率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是,近年来有人担心高校为了维护招生数量和口碑,可能会淡化毕业生签约的实际就业情况,从而影响了高校的招生工作。

高校就业率为什么会影响招生工作呢?首先,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招生标准往往仅仅看重学生成绩、文体活动等单一指标,忽视了对一个人的全面评价。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入学时便已经存在学习习惯差、没有综合能力等问题,最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

如果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不仅会让社会质疑高校教育质量,更会让想要考虑高校的学生和家长感到担忧。

其次,高校是一个开放的机构,教育资源不仅面向学生,也扩展到了社会。

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整个高校群体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高校吸引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途径。

如果毕业生就业率不达标,不仅会让高校失去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还可能难以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报考。

特别是对于那些以就业率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家长和学生,就业率的数据成了他们决定是否选择高校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方式并不标准。

一些高校推迟公布毕业生签约率,引发了人们质疑的声音。

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为了掩盖毕业生就业率问题,从而维护高校形象和吸引力。

并且,一些高校为了保持签约率的高水平,可能会放水签约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其他薄弱性工作,也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实际上,高校就业率的统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了解程度,更包括了政策法规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规定,以及对社会需求的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的招生工作固然重要,但追求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质量的平衡同样很重要。

毕业生的就业与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实习、实验、兴趣组织等因素密不可分,如果高校只看重学生通过大量的签约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那将是非常浅显的方式。

近年来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或思想

近年来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或思想

近年来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或思想[摘要] 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大学生就业政策,但相关具体政策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为此,必须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政策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完善的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

我国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为此,必须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所谓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下,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从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所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等。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它包括国家基本方针政策、具体政策和各省、自治区以及各地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性政策规定。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方针、原则1、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他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等。

2、依据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优先保证国防、重点科研和教学单位的需要。

3、师范类毕业生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在教育系统内的教学教育岗位上就业。

4、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育第一线的方针。

5、定向生、公费、收费委培生,毕业后按合同规定派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地区)工作。

单招定向生毕业后回生源地所在县,安排到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职业技术教育等岗位工作等。

6、坚持男女平等原则,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择业不得做出有性别歧视的规定等。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政策1、有关大学毕业生安置的规定,如调配派遣对象,就业协议签订等。

2、接收大学毕业生的有关政策:跨省就业的宏观调控,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其经费来源,鼓励企业接收毕业生,就业健康体检。

2023 教育部 就业率

2023 教育部 就业率

2023 教育部就业率2023年教育部就业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育部对于高等教育的就业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教育部将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来促进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改善。

教育部将加强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需要教育部和高校共同努力。

教育部将加大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同时,教育部还将组织各类就业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教育部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教育部将积极引导高校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育部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

教育部还将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和支持。

在当前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

教育部将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创业,并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教育部还将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分析。

教育部将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的就业市场调研,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的需求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就业信息。

同时,教育部还将鼓励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就业市场的发展。

在2023年的教育部就业率工作中,教育部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部将积极引导高校改进教育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同时,教育部也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2023年教育部将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改善。

通过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创业支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分析等多方面的工作,教育部将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相信在教育部的努力下,2023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将会有显著的提高。

大学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

大学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

大学专业设置应该/不应该与就业率挂钩开宗明义,我们先来明确几个概念:大学专业设置是指大学专业设立和取消,招生人数的调整和课程的调整。

就业率指毕业就业人数与毕业总人数的比例,可以反映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挂钩是有一定的联系,作为参考,而不是完全受其影响。

而大学的功能则是以培养人才为核心,通过科学研究的途径来服务社会。

因此根据以上定义,我方给出的标准是:大学专业设置是否同就业率挂钩,哪种能使大学更好的实现它的功能。

我方认为大学专业设置应该与就业率挂钩。

原因有二:一、大学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可以解决就业难。

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口压力十分巨大,2013年大学毕业生699万人,2014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人,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而造成就业难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学专业设置不与就业率挂钩。

有些就业率高的专业,却缺少新鲜血液,而不少就业率低的专业却年年培养出超过行业需求人数的毕业生。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率能良好的反映一个行业的需求,通过和就业率挂钩可以让大学培养的人才能更加符合行业的需求,使毕业生能更好的找到工作,减小就业压力,同时解决企业缺人的现象,良好的解决就业难的现状。

通过这样的挂钩关系,就可以正确的发挥大学对社会,对市场的作用,调节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大学专业设置与就业率挂钩可以让大学培养真正的人才,从而服务社会。

就业难背后显示的是市场的需求,现在的大学置市场于不顾,大学并未真正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观念。

所以造成了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脱节吊链。

人才是什么,人才的定义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能,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如果大学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就业,那么他们怎么对社会做出贡献,那么又怎么称他们是人才呢?大学专业设置和就业率挂钩,能让大学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这是大学的核心功能。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模式创新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与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及相关 行业厅(局)共同配合,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认真落实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 《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1号),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 校的主体专业,推行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试点工作。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 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 业,学校应在学生毕业前半年,及时为学生调整专业方向,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对于 毕业时未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应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对其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使 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2004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当地劳动保障、人事 部门及相关行业厅(局)共同配合,继续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力争80%以上有职业资格 证书领域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都能取得"双证书"。2006年,这一比例要达到90%以上。
加强改革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 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 业、企业和社会中(含离退休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 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 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 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注意及时跟 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要特别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 认真制定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整体建设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规划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设施 和仪器设备,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 的需要。要在中心城市或高等职业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创建一批起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该 地区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担负该地区相应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2004年,各地 应重点落实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启动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和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 设工作,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7.12.29•【文号】教高〔2017〕8号•【施行日期】2017.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现就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动对接国家需求,深化招生制度改革1.建立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完善中央、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增强招生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

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重大战略问题,储备战略人才。

改进完善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动态调整区域间、培养单位间和学科专业间的招生结构,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2.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要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高校专业培养的关联性。

教育部就业率

教育部就业率

教育部就业率摘要:一、引言二、教育部就业率数据的意义三、如何正确解读就业率数据四、就业率与专业选择的关系五、结论正文:【引言】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就业问题。

因此,教育部发布的就业率数据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教育部就业率数据,解读其背后的意义,并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就业率与专业选择的关系。

【教育部就业率数据的意义】教育部就业率数据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家长和高校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就业率反映了专业的热门程度、社会需求和毕业生竞争力。

因此,了解教育部就业率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就业市场动态,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如何正确解读就业率数据】在解读教育部就业率数据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区分总体就业率和专业就业率。

总体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就业人数与毕业生总数的比率,而专业就业率是指某个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与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比率。

专业就业率更能反映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

2.关注就业质量。

就业率仅是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个方面,还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包括岗位稳定性、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

3.考虑时间因素。

就业率数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要关注最新发布的数据,以便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4.综合分析其他相关数据。

要全面了解就业状况,还需关注其他相关数据,如高校毕业生数量、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等。

【就业率与专业选择的关系】就业率与专业选择密切相关。

在选择专业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就业率,但也不能盲目追求高就业率。

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1.了解自身兴趣和特长。

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专业,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职业发展潜力。

2.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关注新兴行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结合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做出明智的专业选择。

3.兼顾就业率和专业特点。

在选择专业时,要综合考虑就业率、专业特点、个人兴趣等因素,力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实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通知》指出,更大力度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深入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就业促进周”等岗位开拓和供需对接系列活动。

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高校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

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鼓励地方和高校依托平台联合举办区域性、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作用,举办“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等活动,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通知》强调,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

配合有关部门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安排,尽早安排高校升学考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考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

办好第四季“国聘行动”。

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深入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扩大地方基层项目规模。

积极配合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通知》指出,建设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

深入推进就业育人,引导高校毕业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对存在就业歧视、招聘欺诈、“培训贷”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招聘“黑名单”,并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

《通知》强调,精准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健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确保每一个困难学生都得到有效帮助。

对就业率低的专业“掏红牌”不可行

对就业率低的专业“掏红牌”不可行

又加大就业率在 高校教学评估 中
的权 重 。就业 率 高低 成 了衡 量 高
校 办 学水 平 ,决 定 专业 去 留的硬 指 标 甚 至是唯 一 指标 ; 况 , 外 何 对 宣传就 业率 下 降 ,学校 的 就 业声
誉会 受 到影 响 , 成招 生 困难 。这 造
大 学生就 业 不理 想 ,并非 全是 专
础 学术研 究 ,就 谈 不上 什 么科 技 创 新 ,大学就 退化 成 了产 品加 工 厂 了。一 些基础 学科 与 专业 , 如历
对 就 业 率 低 的 专 业
“ 红 牌 ” 可 行 掏 不
口 田 力
为应 对 大学 生就 业 难 ,教 育
上解 决 高校 就 业难 问题 。
其 次 。 掏 红 牌 ”措施 不 可避 “
部 分院 系接 近 1 0 0 %。尽 管该校 表
示 , 核 查 实际就 业 率 , 社会 一 将 给
华 南 师 范 大 学谌 新 民教 授 所 言 , “ 在 不是 大 学生 太 多 了 , 现 而是 我
国产 业结 构和 就 业 结构 存 在严 重
的失衡 。 由于我 国产 业结 构升 级
准 , 学培 养 的是人 才 , 究 的是 大 研 学术 。现在 大 学的 职 能正 在被 异 化 为 产 品加 工厂 ,教 育部 不 能再
急 功近 利 地推 波助 澜 。如 果一 个
民族 只 关注 眼前 利 益 ,不 注 重基
歪风 ,不躺 在 就 业 浮 云里 沾 沾 自
书 ” 使 得 我 们 的 一 些所 谓 “ 之 , 天
百姓 茶 坊 . 论风 生 I , F N S E G 议 Y t E G  ̄ N N -
个二 本 院校 的就 业 率超 过 了 9 %, 0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教育部就业率要求在当今社会,教育部门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是要承担培养具备就业能力的毕业生的责任。

为了确保高等教育的就业质量和水平,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就业率要求,旨在推动高校提升就业率,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教育部就业率要求。

一、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意义与目标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主要意义在于对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目标是促进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育部就业率要求对高校的影响1.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出台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高校需要加强与各个行业的对接,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并将相关知识和技能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高校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的需求。

2. 就业指导与服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需要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要求高校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并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等相关服务。

高校还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实习和就业的平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三、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挑战与问题1. 就业市场的变化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多变,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要求高校紧跟就业市场的变化,但这也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高校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与各个行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确保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相匹配。

2. 就业观念的调整教育部就业率要求要求高校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就业自主能力。

这就需要学生和家长对就业观念进行调整。

2023 教育部 就业率

2023 教育部 就业率

2023 教育部就业率2023教育部就业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教育部作为我国教育体制的管理者,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监管和指导作用。

那么,2023年教育部的就业率是如何呢?我们可以从教育部的政策方向来看。

教育部一直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2023年,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技巧。

同时,教育部将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教育部将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

教育部将加强对高校的评估和监管工作,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同时,教育部还将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和评估,鼓励高校开设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部还将加强对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教育部将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市场的信息和需求,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机会。

同时,教育部还将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和调查,及时掌握就业率的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就业率。

教育部还将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教育部将加大对贫困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和政策扶持,帮助贫困地区的大学生顺利就业。

同时,教育部还将加强对残疾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促进他们顺利就业。

2023年教育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通过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推动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加强对学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等方面的努力,教育部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相信在教育部的引领下,2023年的大学生就业率必将取得显著进展。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思考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思考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也逐渐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对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办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高校的招生、培养和就业应该形成有机的联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培养和就业之间存在一些脱节现象,导致了一些毕业生就业困难,一些用人单位用人难的问题,因此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和对接,高校可以更加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于高校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优质的就业率可以反映出一个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于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要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首先就需要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学校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开设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和课程,构建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就业竞争力。

与此用人单位也需要真正参与到高校的教学管理中,提供实践基地,参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优化教育教学流程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还需要优化教育教学流程。

高校需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将就业率与专业招生计划挂钩引发热议 2011年12月08日10:43 时代周报就业率挂钩专业生死基础学科受创最重大学专业设置以就业率为准?本报记者郭丽萍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80万,比2011年增加20万人。

伴随近些年高校学生规模激增而来的,是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问题。

今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其中提到,要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这将高校专业的“生死”与就业率挂钩的做法,是否催生就业率注水,导致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所,引起各界热议。

基础学科处境最艰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教育部发布这样的要求,实际上是希望高校重视就业率,希望高校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据了解,高校就业率的统计和发布,目前采取的是学校自行统计、上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方式。

“在这种就业率统计机制之下,提出这种要求,很难避免就业率造假。

即使你要求撤销就业率连续两年达不到90%的专业,这些专业也会报出90%。

一旦造假,就失去了这样一个评价基础了。

”熊丙奇说。

熊丙奇同时还指出,教育部将就业率与大学专业的“生死”挂钩的做法,其实早在7年前就推出了。

2004年12月,教育部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就明确表示,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甚至在更早前的2003年,广东省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难,就已首次建立就业率“三个适度挂钩”的运行管理机制。

其中一条便是:将就业工作与专业设置适度挂钩,对于那些社会需求量不大、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要根据情况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这在当年已引起一轮热议。

沿海省份某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一名2009届毕业生告诉记者,2009年毕业时,他们必须上交盖了章的就业协议书,才能领到毕业证书,未找到工作的同学只能托关系临时盖个章或盖假章。

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是个案,以致教育部在今年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直接提出了“四个不准”以防止就业率造假:高校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就业签约挂钩,不准劝导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尽管如此,熊丙奇对此依然不乐观:“这个‘四不准’也很难落地。

因为不是第三方的统计,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老子让儿子统计,儿子怎么会严格地让数据真实呢?”另一方面,一旦由就业率来定夺专业的“生死”,人们担心,真正受到冲击的将会是文学、历史、哲学、物理、数学、化学这些基础学科。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向媒体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2011年广东全省37.33万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76%。

但从专业分类看,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基础学科的就业率都垫了底。

研究生的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的就业率均超过95%,最低的历史学类仅为75.99%。

对于本科生而言,工学类、经济学类的就业率超过95%,哲学类则排在末尾,仅为88.72%。

行政审批制下的高校专业设置相对于外界围绕教育部将就业率与专业设置挂钩的通知的热议,高校内部却显得较为平静。

在全国范围内,高校撤销个别专业几乎年年发生,只是原因各有不同,就业率并非唯一因素。

“高校培养学生肯定是要跟市场有一定的挂钩,如果就业率低的话,那么这一块的资源付出跟所得就不成比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招生办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教育部审批,在2010年撤销了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公共事业管理6个专业。

不过该负责人表示,“撤销专业肯定不是单一考虑就业率这一方面。

而是学校综合教学、学生报名、生源等各个方面的考虑,根据各个院系里的一些情况,作了一些调整”。

2010年,中央民族大学亦撤销了古典文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3个专业。

据相关负责人表示,这3个专业在正式撤销之前,早已停招多年。

中央民族大学教务处教研科科长闫建敏说:“因为学校整体的专业结构调整,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有一些专业可能转型了。

像古典文献,是我们觉得条件还不是特别具备吧。

在2007年我们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前就没招生了。

教育部有规定,专业停招达到一定年限的,可以申请撤销。

当时我们上报过了,可能是没有正式备案,去年只不过是正式备案了,得到批准就撤销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10年,经审批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数量为25个,而2006-2009年,每年撤销的专业数量都在这个数字以下。

相对于被撤销专业两位数的数量而言,全国范围内近年每年新设的近2000个专业显得气势恢弘,而这些专业均经过行政审批。

1991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在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拥有自主权。

“但其实现在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基本上还是审批制。

就是说,要增设专业,需要上报教育部备案和审批。

不管专业增多还是减少,这都不应该是一个常态。

”熊丙奇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2010年增设了印地语专业。

该校教务处教研科科长袁琦介绍,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首先学校自己进行论证有没有必要发展这个专业,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认为具备申报条件、确定需要申报之后,还会请相关专家对社会是否有需求、学校是否具备创办专业的条件进行论证,并进行可行性报告分析。

如果专家对学校、对某个专业的办学条件认同的话,就会签署一个意见,学校再统一讨论之后上报教育厅,再由教育厅上报教育部审批。

近几年,在高校新设的专业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法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成为各个高校争相开设的新专业。

与此同时,极度“热门”的法学类专业的就业率也令各界头疼。

据广东省201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数据,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法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均位列末端。

熊丙奇分析说:“法学专业的就业率这几年一直都很低的,在全国范围内,法学专业的就业率都是排倒数几名的。

这是因为专业设置点太多,招生规模太大,就业需求跟不上专业的同步发展,导致就业率下降。

本来的意图是,通过审批制来统筹,但怎么靠一个行政进行统筹呢?很多情况下,各地有各地的切身利益,各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会照顾当地的利益,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通过它来审批,最后起不到所谓审批的效果。

”高校亟需自主办学权熊丙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按理说,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实验室条件、还有自己的办学定位,由此保持自己专业的特色和专业的质量。

”“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没有自主权,可能考虑更多的是,追求社会的热门,追求的是行政审批的通过。

学生招进来之后,就给他一张文凭,具体学校的师资怎么样、实验室设备怎么样、教学的模式怎么样,能不能保持这个特色不管。

很多学生进来之后,对专业并不满意。

”“这是行政审批导致的结果。

”熊丙奇说,“高校没有自主权,他不是对学校负责,如果是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会这样吗?就像生产一个产品,以前会一窝蜂,现在如果再一窝蜂,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他不是自己倒霉吗?所以为什么办学自主权要交给学校,就是用市场竞争机制来让学校真正重视学生的权利。

现在政府已经知道了,在推行高等教育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8年的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其他多个公开场合说道:“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

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

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

”对温家宝的发言,清华大学的教育学者孙复初教授在《人民日报》上进行了回应:“一些世界知名大学之所以水平较高,而且每所大学都有值得骄傲的特色,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拥有办学自主权,校长和学校董事会能自主管理学校事务,教师可以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从事科研。

如果希望中国的大学能迎头赶上,为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作贡献,就应该尽快借鉴国企的改革模式,将高等教育的自主权还给每一所大学。

这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

”熊丙奇与孙复初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建议参照国外的“管、评、办分离”的机制。

在发达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只限于两个:保证教育的投入和依法监管学校。

学校具体的学科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跟政府毫无关系。

学校具体的办学质量由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包括:一是社会机构认证,二是学生选择。

“国内是由政府统一学历的,由政府来统一管理,这个导致的结果是行政评估、行政评审泛滥,导致学校没有自主权,也没有办学特色,千校一面。

国外都有专业的学历认证机构,学校教学质量怎么样,由一个专门的认证机构来认证,办学水平如何,都是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

国外的就业率统计也有,但很少,也是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统计的。

更多的是关注校友捐赠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构成性的图表。

”熊丙奇建议:“在发达国家的大学,由于有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学生‘以脚投票’让大学不得不重视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服务,我国目前虽没有这样的制度,但可借鉴这些大学在教育教学中所关注的指标,而从长远看,要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必须逐渐探索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和自由转学制度。

这是比所有的行政管理都管用的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