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诞生、发展与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1913年后,亚细亚将拍摄制作的工作交给张石川与 郑正秋组建的新民公司处理,自身只负责影片的投资、 发行以及提供相关电影设备。这种经营方式为中国电 影提供一种新的操作模式,由外方出资、国人办事。 这种合作既保证了本土观众对影片的认同感,又未使 投资者经济受损,同时为国人拍摄电影积累下许多宝 贵的经验,也避免了外国人自行拍摄会产生的很多细 节问题。这种投资发行与拍摄制作分离的方式,直到 今天仍在电影业大面积沿用。
《定军山》:中国电影的开端
中国电影诞生已经一百多个年头。一百年前,中 国人拍成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从那时 到现在,中国已经拍摄了近7000多部电影。 中国电影比世界电影晚了10年,这个距离并不算 大,而1905年的《定军山》,也给了中国电影一 个还算体面的开始。
1905年 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口述影像:中国最早的影评
“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 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 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又一影,一 女子在盆中洗浴„„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 泡影耳。” ——《观美国影戏记》,刊登于1897 年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中国最早的影评。 这是一篇有着桐城派古文风格和士大夫文人气质的文章, 对电影视觉画面产生了中国文人独有的联想。
导演汤晓丹的回忆
“除了看排练话剧,沈西苓又约我同进电影院„„提篮桥的虹口大戏 院,建立于本世纪初,是西班牙商人用剥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建造 起来的,偷工减料,设备简陋,票价比别的电影院低。我和沈西苓总 是带着干粮进去,从第一场看到最后一场。长达十几小时反复看一部 影片,对于我们极有帮助。” 一方面,电影对当年文化青年的吸引力可以从这回忆中窥见一斑。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雷玛斯低价路线和“一票到底”策略在为自己赚 钱的同时,也培养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批铁杆观众。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

“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

“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

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

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

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

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

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

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电影美学-精选

电影美学-精选
查尔斯·卓别林在他的一系列喜剧影片中设计了大胆 而夸张地、极富个性品格的表演。代表作是《摩登时 代》、《淘金记》、《舞台生涯》等。
他们使电影成为真正的现代艺术
法国人乔治·梅里爱创 造了电影特技,是创造电 影艺术的“电影之父”。 他创作了一大批戏剧化 电影,如《女婿学校》、 《醉汉的梦》等。
• 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大英百科全书·电 影史部分》都有阐述:“电影的前驱”就是“皮影 戏与幻灯”。
•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创造电影艺术的灵感。相传公 元142年,汉武帝曾把他最宠爱的李夫人用灯影照 在帘上欣赏,这可算作是较早的对电影艺术的构思。 中国民间的走马灯、皮影戏,都含有类似电影的艺 术效果。
•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机Cinematographe”。
CinematographeInside
mutoscope
Cinematographe
1.2电影的诞生——技术基础
• 照相术的发展
–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 “银版摄影法”
– 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里奇的“奔马”拍 摄实验。
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 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
卓 别 林 的 签 名
(二)有声电影
由于录音设备的完善,1927年,美国华纳 公司拍摄了《爵士歌王》,虽然只是在片中 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他却 标志着电影进入一个新时代,标志着电影由 单一的视觉艺术发展为视听综合艺术,音乐、 音响、语言都成为电影的创作元素,大大丰 富了电影的表现力。
奥斯卡金像奖 (Academy Awards)
金像奖创建于1927年,哈佛大学艺术与 科学学院成立的晚宴上,奥斯卡是后来根 据一个图书室员工的叔叔命名的。

外国电影史名词解释

外国电影史名词解释

外国电影史一、电影的诞生名词解释1.视觉暂留原理--对电影活动影像生成原理的生理学解释,认为以每秒16画格或24画格的速度连续呈现的画面之所以使人产生运动的幻觉,是因为人看到的影像暂时滞留在视网膜上,不会立即消失。

19世纪初问世的“幻盘”和“诡盘”就是依据视觉暂留原理发明的电影雏形。

2.卢米埃尔兄弟-—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

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

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代表作:《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3.乔治·梅里爱-—-法国演员、导演、摄影师。

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

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使其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尔截然不同的创作道路.他采用“魔术照相”的手法,创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从一个舞台特技专家变成了一个电影特技专家.他把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

系统地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他的影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乐队指挥的视点”。

这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

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并为电影创立了大部分技术手法。

他的作品有《圣女贞德》《月球旅行记》等。

4.布莱顿学派--——1900年左右出现的英国电影团体。

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们,在爱迪生“电影视镜”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于世纪初相继步入影坛。

他们使用自己的机器,凭借过去拍摄静物照片的工作经验,开始了电影的创作实践.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断”,而不是像梅里爱那样,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观念,记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从而拍摄出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

第一章 世界电影诞生及发展1

第一章 世界电影诞生及发展1

影视基本原理
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 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 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一、世界电影的诞生及发展
(一)影视艺术与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是电影产生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现 代的科技就没有电影。现代艺术——电影是以现 代科技为工具的。它主要指的是摄影机、胶片; 录音机、磁带;放映机、银幕。正是这些科技因 素产生了电影艺术的特性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三、艺术存在形态:
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诞生及发展简史
乔托 卡努杜说:“电影是运动的造型艺术,它既 参与时间艺术的行列,也侧身于空间艺术艺术之 中”。 乔托 卡努杜认为电影是三种时间艺术(音乐、诗 歌、舞蹈)和三种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塑) 的综合,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在卡努杜看来, 因戏剧已是综合艺术,故排除在外)。
1926年,利用一种叫做”为他风”的伴音系统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 的影片《唐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些音乐。次年,华 纳又推出了《爵士歌王》,这部影片不仅有音乐,还加入了一部分对 白,所以被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电影声音的出现,为电影 艺术拓展了新的表现空间,在电影史上无疑是革命性的成果。
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诞生及发展简史
一种艺术决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 生,而突如其来地在我们眼前出现,它必须 吸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养料,并且很快地把 它们消化。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艺术 的综合。 ————[法]乔治 ·萨杜尔 引自《世界电影史》
电影和电视
一、基本区别 、
第一、成像原理不同。 第一、成像原理不同。 第二、传播媒介不同。 第二、传播媒介不同。 第三、欣赏环境不同。 第三、欣赏环境不同。
第三时期:发展期 发展期(1945- ):电影技术逐步完善, 发展期 技术不再 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影响,进入了精益求精的阶段。 不再

电影的发展与变迁

电影的发展与变迁

电影的发展与变迁现在人们生活中,大家都会有看电影的习惯吧,因为喜欢的明星或喜爱的原著小说或大家口口相传的口碑。

现而今的电影可以说是发展高速,人们常为两部同时想看的电影而纠结,那么在这繁盛的电影时代背后,你们可曾了解过它的起源发展,从何壮大?那么今天,就来聊聊吧。

它的形成只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探索中。

在1872年美国,两个年轻人因为: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而发生了争执。

一位英国的摄影师表示他可以帮忙判定,于是在跑道上布好24个摄影机位,让马从起点跑到终点,快门依次按下。

马的判定结果出来了,然而引起人们更大兴趣的是,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让那些静止的马动了起来的画面。

若追究其电影的发明,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爱迪生,但如果问的是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兄弟。

事实上,他们两都是,相辅相成的。

再来,我们谈谈电影的演变过程吧。

在我看来,电影的最初只是影片最初拍摄一些活动日常生活景象片段的手法,这里仅仅只能称之为摄像吧,或者算是纪实摄影?然而发展到现在,已经转变到能拍摄丰富多彩,复杂变化的现实世界,具体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也从简单的电影转变为了一门艺术。

电影里包罗万象,融合了各种艺术成分于其中,它包括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成分,所以被称为综合艺术。

但是电影电影的综合性并不是指所有艺术门类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将各种艺术形式包含的艺术成分融汇贯通变成新的东西加以表现。

它除了具有一般文学艺术的共性特征,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因此,相较于其他一些古老的艺术门类,而它作为有据可考可以知道它诞生日期的艺术非常年轻。

然而我觉得,后来居上的它,在未来还有无限的发展潜能。

说完电影的演变,我们再来看看电影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和精神相对匮乏。

看一场电影,有如久旱的秧田里下了一场透彻的雨。

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看电影是一件稀罕事。

因为一个村子一年就演两三场露天电影。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电影的萌芽期。

1896年,电影首次在中国亮相。

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是由外国人带进来的,主要用于娱乐和展示。

然后,1905年,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无声电影、黑白电影、彩色电影等阶段。

这个时期的电影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孤儿救祖记》、《狂流》、《中华儿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逐渐与世界接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开始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物。

电影艺术概论

电影艺术概论

❖一、电影的定义❖电影从物质技术和美学艺术两个方面来界定❖物质技术: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数字电影除外),通过放映以及还原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美学艺术:电影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1919年法国著名导演路易*德吕克《电影与其他》电影“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技术是艺术的物质存在基础,艺术又是技术的创造和升华。

❖1、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使电影正式诞生的时间。

五个短片《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2、电影的原理❖电影的发展与物理学、机械学、光学、声学、化学、电学、计算机科学发展有关。

❖1829年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象不会因为物体移开而马上消失,而是会继续滞留0.1至0.4秒的时间,由此提出了“视觉滞留”原理。

这是电影发明的科学原理。

普拉托因此被称为“电影的祖父”❖照相术的发明,是电影诞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胶片24格,磁带25巾贞❖升格降格❖3、电影技术的发展❖默片、黑白——彩色有声❖录音技术的发明,给世界电影带来了第一次重大革命。

❖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此由纯视觉的无声电影进化到了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声音的分类:语言、音乐、音响❖语言:节目语言:解说同期❖角色语言:台词:对白独白旁白群杂❖独白和旁白的区别:独白是第一人称,内心情感的抒发,旁白是第三人称,对叙事的补充❖音响:环境音响:不同于噪音,大环境❖音乐:乐音的运动形式❖纯画面表达一些东西❖信息80%来自视觉,≤19%来自听觉,≥1%来自别的感觉器官❖20世纪20年代苏联黑白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利用胶片填色。

导演爱森斯坦,蒙太奇学派创始人。

电影的发明阶段

电影的发明阶段

电影的发明(1825-1895)电影的发明离不开动画和摄影术动画的发展:1825年,费东、派里斯博士发明“幻盘”(一个两面画着图画的硬纸盘)1830年,英国物理学家制成“法拉第轮”1832年,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和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弗尔同时发明“诡盘”(费纳奇镜)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走马盘”(产生近代动画片,未来影片的雏形)1877年,雷诺改进“走马盘”,制成“活动视镜”,利用“深景”和“特写”,物体时远时近。

1888年,雷诺创造了“光学影戏机”(凿孔的画片带),可以在银幕上放映1892年,将近十年间,雷诺常在巴黎葛莱凡蜡像馆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可以放映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的画片,代表作《更衣室旁》(几乎像“镜头组合”、具有真正的人性),已经利用了近代动画片的主要技术(例如,活动形象与布景的分离、画在透明纸上的连环图画、特技摄影、循环运动等)活动照相的发展:1823年,银版照相法诞生,尼埃普斯第一张照片“餐桌”,需要十四个小时曝光时间,直到1839年,缩短至三十分钟以上,1840年,缩减至二十分钟,没过多久,缩至一两分钟。

1851年,湿珂琔照相法才普遍使用,曝光缩至几秒钟,很快成为几万人的职业。

同时,第一张“活动照片”诞生于克罗代、杜波斯克、阿切尔、惠特斯东、凡哈姆、斯甘等人的摄影工作室,笨拙地逐次拍摄下人物的动作,预示了“慢速摄影”、“快速摄影”、“天文电影摄影”。

1872年-1878年,慕布利奇在旧金山为一个富翁——利兰德·斯坦福的打赌做了一次关于摄影的实验。

要按照法国学者马莱在1868年描写的那样,把马跑的速度和动作姿态拍摄下来。

沿着马跑的道路设置了24个小暗室,在这些暗室内有24位摄影师,24架摄影机都装好底板,马在奔跑时踢断绳子的一瞬间摄入镜头。

1878年,此照片在各地公布,受到科学研究者的热烈欢迎和传统艺术家的敌视。

1882年,马莱研究创造了“摄影枪”,根据1876年天文学家强森制造的“轮转摄影机”改进而制成。

世界电影史综述

世界电影史综述
34
二、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类型片
1、什么是类型电影
广义上的类型电影没有地域或时代限制,泛指 按照各种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 影片,强调影片创作上的规范化、程式化、模式 化。
狭义上特指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占统治地位的 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与创作方法。
在具体某一类上,其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主 题对象、视觉图谱、社会观念是较定型的。
《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 (四部)等等。
二、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婴儿的午餐》、《玩纸牌》、《下
棋》、《钓鱼》、《金鱼缸》、《猫的午餐》、《儿童吵架》、 《家庭聚餐》、《恬静的家庭生活》等等. 三、政治、文化、新闻实录比如:《耶路萨冷教堂》、《沙皇尼 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代表们登陆》、《一艘新 的船下水》等等。 四、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出港的船》、《火车进站》、 《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以及由卢米埃尔的两个 摄影师分别拍摄的两部影片《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和《威尼 斯景象》等等。
斯约史特洛姆的《生死恋》(1917) 莫里茨•斯蒂勒《阿尔纳的宝藏》(1919)
26
记录学派: 1、[美]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纳
努克》 2、[苏联]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扛着摄像机的人》 3、[英]约翰·格里尔逊1929年导演
《飘网渔船》
27
第三节 有声故事片创作时期
(1927-1945年)
13
从1919年开始,卓别 林独立制片,此后一 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 片,其中在电影史上 著名的影片有《淘金 记》、《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大 独裁者》、《凡尔杜 先生》、《舞台生涯》 等。
14
创作特点: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宏观上可以被分为六个阶段第一章拓荒期——初创和探索阶段(1896—1931)1、电影传入中国电影传入中国,香港最早,上海其次,台湾为最后。

1896年1月18 日传入香港;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1901年11月传入台湾。

最早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并不是由中国人首先在中国拍摄和放映的,而是由外国人拍摄、并且在外国放映的。

2、中国电影的萌芽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著名谭派京剧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表演的京剧片段《定军山》。

开山之作,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22年《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

影片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以突出夸张的动作特征为主的滑稽短片,比较注重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的短故事片。

3、最初三部长故事片探源(1)《阎瑞生》:编剧杨小仲,导演任彭年、徐欣夫。

(2)《海誓》:导演但杜宇,1921年拍,1922年公映.(3)《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1921年拍,1922年公映就源头而言,《阎瑞生》是第一部剧情长片-凶杀片,《海誓》是爱情片的源头,《红粉骷髅》是侦探片的先声。

总体来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等第一批长故事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由短而长的一次飞跃。

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20年代以后,制片公司蜂拥而起。

“明星”、“天一”、“联华”是最重要的公司。

明星公司早期的拍摄《孤儿救祖记》—明星公司在1923年拍摄的,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孤儿救祖记》是中国第一部以提倡教育为主题的家庭伦理的故事影片,也是一部在艺术和商业上双重成功的影片。

影片自始至终关注人物或喜或悲的命运,情节设计上注重环环相扣、起伏波折、首尾呼应,逐渐成为日后中国电影最重要最普遍的叙事模式。

5、早期重要人物——郑正秋、张石川(1)1913年,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张石川联合导演的《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2)1916年,根据清末作家吴妍人小说及同名舞台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黑籍冤魂》。

《电影艺术欣赏》PPT课件

《电影艺术欣赏》PPT课件
《电影艺术欣赏》
主讲 南政
1
第一讲 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 第一节 电影的原理与诞生 • 第二节 电影诞生后的重大技术进步 • 第三节 影片赏析
2
第一节 电影的原理与诞生
• 一,视觉滞留原理 • 二,摄影术的发明 • 三,连续拍摄与放映技术 • 四,电影的诞生
3
一,视觉滞留原理
• 视觉滞留原理,使原本电影银幕上不连贯的,跳跃的,静止画面,在观众意 识中形成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的心理认同。
27
二、美国默片喜剧
• 1.默片喜剧的先驱 • 卢米埃尔兄弟的《水浇园丁》,带有喜剧因素,被认为是世界上最
早的喜剧片。 • 在法国的艺术电影运动中的麦克斯 林戴是最早的电影喜剧明星。 • 美国默片“喜剧片”的创始人是麦克 塞纳特,曾做过格里菲斯的助
• 1895年,11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布辛大街 的14号大咖啡馆的大地下室,放映了最早的电影《工厂大 门》《折墙》《火车进站》《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等, 这一天电影诞生了。卢米埃尔兄弟成为了电影之父。
8
第二节 电影诞生后的重大技术进步
• 一,电影的声音 • 二,电影的色彩 • 三,电视媒体的出现 • 四,数字影像时代的来临
6
三,连续拍摄与放映技术
• 爱迪生为了给自己发明的留声机配上画面, 1887年以后,开始了电影机的研制工作。 他与助手英国机械师狄克逊与乔治 伊士 曼合作使用柯达胶卷,于1894年,爱迪生 发明了“活动电影视镜”,并为其影象形 式起了一个美丽的名称“电影”,爱迪生 的发明使电影几近完成,但是爱迪生拒绝 将电影放映出来,他的活动视镜的放映设 计仅可供1人在木箱中观看,以每秒46格 的速度无间歇放映,也并未解决间歇运动 问题,爱迪生放弃了对电影技术的进一步 完善的研究。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第一章电影拓荒期第一节中国电影的诞生•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记录: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主人徐凌云“西洋影戏”。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拍摄,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了第一部无声影片《定军山》。

1913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联合导演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21年,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拍摄完成。

1913 年,香港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黎民伟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拍摄的《庄子试妻》。

严姗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员。

黎民伟被称为“ 香港电影之父” 。

1922 年,明星影片公司创办我国第一所电影学校“ 明星影戏学校” 。

《孤儿救祖记》1923 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

成就与影响:开创了中国有电影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而且在艺术上确立了国产无声片的基本模式,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同时它还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

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国产电影运动” 。

第二节“ 古装片” 、“ 武侠片”从1926 年下半年开始的四年多时间里,中国影坛相继形成了“ 古装片” 、“ 武侠片” 、“ 神怪片” 等商业电影创作热潮。

第三节南国电影剧社1926 年,我国著名的现代戏剧奠基者田汉创办了南国电影剧社。

1928 年南国电影剧社改组为“ 南国社” ,除电影部外另有文学、绘画、音乐、戏剧部,其宗旨定为“ 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 。

田汉早期的电影活动对中国电影的贡献:1,在多以营利为目的的电影圈中,田汉高举电影运动的旗帜,强调电影不再是单纯的盈利工具,而是相当有社会教育功能和崇高的艺术价值,他本着纯真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荣的第一页”。

他的作品《到民间去》被有些史论家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有进步意识的电影”。

2、他是新文艺界中国文学艺术家中第一个尝试拍电影的人,也是把新文艺界思想引入电影界的第一人,从而结束了我国电影长期游离于新文艺运动的历史,为而后的“左翼电影”运动的开展作了铺垫。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

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

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

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

(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

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

电影的发明及发展

电影的发明及发展

电影的发明及发展: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

“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

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发展(一)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

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形成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

(二)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电影成为艺术已有公论;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电影到此时才有了真正的艺术作品。

美国喜剧电影大师查尔斯卓别林,也是无声电影时期杰出的电影艺术家。

(三)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

(四)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

美国电影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战后的苏联及其东欧国家形成四足一方,大体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轨道缓慢发展。

艺术创作受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少有突破和进展。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

(五)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世界电影史上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革新运动。

这次电影运动始于法国,自1959年新浪潮兴起,法国电影出现了一条全新的、有效的打破商业电影垄断制片的道路。

电影发展史报告范文

电影发展史报告范文

电影发展史报告范文一、引言电影作为现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已经发展了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

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现在的3D电影,电影技术和创作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

本报告将带您回顾电影发展的历史,探讨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对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二、电影发展的早期阶段1. 无声电影时代无声电影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时期,以图片和音乐为主要表现方式。

1902年,乔治·梅利埃斯的电影《月球旅行》成为第一部在大银幕上放映的科幻电影,标志着电影艺术的诞生。

随后的几十年里,无声电影技术不断发展,电影产业也开始崛起。

2. 有声电影的兴起1927年,《爵士歌谣》成为第一部有声电影。

引入声音使得电影更加生动和真实,观众能够听到角色的对话和环境声音,进一步提升了观影体验。

有声电影的兴起也带动了对于电影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的发展。

三、电影的黄金时代1. 经典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是指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电影时期。

伴随着声音和彩色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诞生了。

《乱世佳人》、《音乐之声》、《飞跃疯人院》等经典电影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瞩目,也为电影行业带来了辉煌的商业成就。

2. 世界电影的崛起在好莱坞电影黄金时代的同时,世界各地的电影也开始崛起。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日本的黑泽明影片都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电影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手法,刷新了人们对电影的认知,推动了电影艺术的进步。

四、电影技术的创新与进步1. 彩色电影的普及在上世纪50年代,彩色电影开始普及。

从最早的双色银幕到后来的三原色技术,彩色电影使得画面更加绚丽多彩,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2. 3D电影的发展最近几年,3D电影成为了电影行业的新宠。

通过特殊的技术将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的立体空间,使得观众更加身临其境,融入电影情节之中。

3D电影的发展引领了电影技术的创新,也为电影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影创作的历史风格与现代流行趋势

电影创作的历史风格与现代流行趋势

电影创作的历史风格与现代流行趋势电影创作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风格不断演化,现代流行趋势也开始逐渐显示。

本文将探讨电影创作的历史风格以及现代流行趋势,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历史风格从电影的诞生开始,电影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在创作风格上,可以将电影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经典时代和现代时代。

早期电影的创作风格主要是简单和原始的。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电影只能使用黑白影像,使用较为简单的镜头语言来表达故事。

蒸汽朋克和科幻等元素涌现而出。

经典时代是电影发展的一个顶峰期。

电影技术不断进化,镜头语言趋于复杂和多样化。

经典时代的电影以结构良好、情节紧凑、对话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为特征。

音乐和特效也开始加入到电影中,成为电影制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经典时代的代表作品包括《教父》、《天空之城》、《乱世佳人》等等。

现代时代的电影创作风格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开始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和特技表现。

科幻、动作、冒险等类型的电影开始备受欢迎。

现代电影的代表作品包括《阿凡达》、《侏罗纪公园》、《速度与激情》等。

现代流行趋势除了历史风格外,现代电影创作还流行着一些新趋势。

首先,现代电影创作注重情感和互动。

近年来,与电影关联的游戏、动画等衍生产品茁壮成长。

由此可以看出,电影创作不再是单向的传递方式,而是要求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其次,电影风格趋于新奇和特别。

近年来,电影界推崇的跨界电影、漫改电影、原创电影等,都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引起关注和影响。

这种电影创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

最后,电影的数字化、无线化及线上观看的需求也越来越普遍。

很多电影公司将目光投向了线上观看平台,比如Netflix、Hulu等。

这种趋势不仅需要满足观众的新的需求,同时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另一个广泛的市场机会。

比较和分析与历史风格相比,现代流行趋势更加多元化和变化多样。

随着电影创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不断创新,突破以往的风格束缚,在珠圆玉润的叙事中融入更多的元素,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电影艺术的风格及其发展

电影艺术的风格及其发展

电影艺术的风格及其发展电影艺术是电影创作中的一种风格,其风格之多样、风格之丰富、风格之复杂令人赞叹。

电影艺术是电影中最为鲜明的一个风格,它代表了电影的最高水平与程度,是现代艺术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一、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电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的黑白电影:电影刚问世时,由于技术条件限制,电影过于简单,早期的电影主要以展示人物和事件为主,不怎么注重人物性格及电影风格的表现。

2、经典电影时代:到了上世纪30年代,由于电影技术不断进步,电影的内容和制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电影艺术也得到了重视和开发,经典电影时代由此诞生。

3、现代电影时代:在上世纪50年代,电影技术不断进步,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都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潮,电影艺术进入了现代电影时代,这是电影艺术的全盛时期。

4、后现代电影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艺术也不断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电影艺术进入了后现代电影时代。

二、电影艺术的风格种类1、形式表现主义风格:它强调以视觉效果、构图和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法,常运用夸张和异化手法强调画面的物理性,把角色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抽象、泛化,用具象化的形式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内心现实主义风格:内心现实主义风格强调人物心理状态和心理冲突的表现方式,以精神意义来表现并深入探讨人物内部的世界,强化了感情渲染和细节描写。

3、社会现实主义风格:社会现实主义风格主张让电影呈现出真实社会的样貌和真实的社会现象,揭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直观地展示真实的生活。

4、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以超现实的秩序和幻想为特征,它对现实生活进行了远离现实的解构,强调文学和方向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体现了超验、超越、离奇的精神状态。

三、电影艺术的发展特点1、风格特征复杂:电影艺术的风格特征非常复杂,有不同的风格类型和表现形式。

电影艺术的多样化和变幻多姿,是电影艺术得以充分发展和深入探讨的关键。

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外国电影一、电影的诞生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

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

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一、印象派电影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先锋派电影的特点: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连续拍摄与放映技术
• 1878年,英国人幕布里奇,使用多台照相机,拍摄成功了“连续奔跑 的马“。 • 1882年,生物学家马莱,发明了摄影枪,可以对固定胶片进行连续摄 影拍摄。 • 1888年,美国的乔治 伊士曼,发明了摄影胶卷,胶卷的发明,给电 影的连续拍摄和放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基础。 • 1888年,天才发明家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可以在幕布上放 映在早期胶片上手工绘制的几分钟片长的动画影象,出现了最早的动 画片《可怜的比埃洛》,《更衣室旁》。
二、摄影术 的发明
• 1812年,英国科学家乌拉斯顿,发明了新月形的凹凸透镜,并将其用于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木制“绘画暗箱”的前端,又在暗箱后端安装了 磨砂玻璃,乌拉斯顿暗箱的发明,为摄影术的发明研究提供了早期的设 备基础。 • 法国人约瑟夫 尼普拉,用沥青涂抹于铅锡合金板上,置于暗箱内部, 先后于1822年和1826年拍摄出了摄影影象,称为“日光蚀刻法”。 • 1837年,法国人路易斯 达盖尔,发明了“银板摄影法”,他的发明于 1839年8月19日,正式的公布完整的达盖尔摄影法的发明,标志着摄影 术的诞生。 • 摄影术的发明,为电影提供了逼真的影象基础。
• 爱迪生为了给自己发明的留声机配 上画面,1887年以后,开始了电影 机的研制工作。他与助手英国机械 师狄克逊与乔治 伊士曼合作使用 柯达胶卷,于1894年,爱迪生发明 了“活动电影视镜”,并为其影象 形式起了一个美丽的名称“电影”, 爱迪生的发明使电影几近完成,但 是爱迪生拒绝将电影放映出来,他 的活动视镜的放映设计仅可供1人 在木箱中观看,以每秒46格的速度 无间歇放映,也并未解决间歇运动 问题,爱迪生放弃了对电影技术的 进一步完善的研究。 • 1895年9月,托妈斯 阿马拉在美国 乔治亚洲,亚特兰大的产棉博览会 上放映了活动图片。同年11月,迈 克思 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在德国柏 林的温特加登放映了活动影象。
电影的诞生、发展与特征
电影的原理与诞生
• • • • 一、视觉滞留原理 二、摄影术的发明 三、连续拍摄与放映技术 四、电影的诞生
一、视觉滞留原理
• • • • • 视觉滞留原理,使原本电影银幕上不连贯的,跳跃的,静止画面,在观众意 识中形成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的心理认同。 17世纪,牛顿首次发现了反映在人类视网膜上的影象不会立即消失的现象。 1824年,英国人彼德 马克 罗格特,在伦敦正式公布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物象滞留时间一般为0.1至0.4秒之间。 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 普拉多和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弗尔,利用 视觉滞留原理几乎同时发明了,称为“诡盘”的玩具。 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使静止的图画产生了运动幻觉。
四、电影的诞生
•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活动电影 机”,既是摄影机又是放映机,设备成本低,重量轻, 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并且良好解决 了电影的间歇问题,采用了与今天的电影机接近 的间歇机构。并可放映在银幕上供多人观看。 • 1895年,11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 布辛大街的14号大咖啡馆的大地下室,放映了最 早的电影《工厂大门》《折墙》《火车进站》 《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等,这一天电影诞生了。 卢米埃尔兄弟成为了电影之父。
电影诞生后的重大技术进步
• • • • 一、电影的声音 二、电影的色彩 三、电视媒体的出现 四、数字影像时代的来临
一、电影的声音
• 有声电影的发明,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以现场音乐伴奏和真人配音方式, • 第二阶段是以蜡盘唱片与放映机同步播放,但由 于技术不成熟,常发生音画不同步但问题。 • 第三阶段是,光学发声方法,法国托比斯公司发 明了光学录音还音系统,使有声电影成为现实。 • 1927年10月23日,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 士歌王》的上映,是世界上首部真正意义的有声 电影,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文化特征
• 一、大众性 • 二、视象性 • 三、技术性
电影的艺术特征
• • • • • 一、逼真性 二、假定性 三、综合性 四、运动性 五、蒙太奇
二、电影的色彩
• 同样,在电影诞生之初,就曾有人以人工 涂色方法给黑白胶片上色,试图获得某种 色彩效果。 • 1932年,美国特艺色公司完成了“三色染 印法”的彩色影片。 • 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首部真正意义 上的彩色电影《名利场》,标志着彩色电 影的诞生。
三、电视媒体的出现
• 电视为电影作品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另一种媒体形式。 • 1884年,德国的保罗 尼普科发明了无线电传播扫描盘, 即圆盘机械电视,他被称为“电视之父”。 • 1925年10月2日,英国科学家约翰 贝尔德,研制成功了世 界上第一部雏形电视,并于1926年1月27日正式公开播放 展示。 •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通过伦敦郊外亚历 山大宫的一台电视机播放电视节目,这一天成为公认的世 界电视诞生日。 • 194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首先成功电视讯号。 • 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广播用磁带录像机, 开创了磁记录影像时代。
四、数字影像时代的来临
•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名为“玛维卡”的数字技 术照相机的推出,标志着数字影像时代的到来。 •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观了 电影与电视原本互为竞争对手的格局,从而创造 了信息共享,交互的多媒体工作体系。各种数字 特效也开始在电影作品中广泛采用。并为电影作 品的时空观念,影像形式等作出新的诠释,也代 表了未来电影创作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