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苗族和越南老街苗族婚礼仪式的比较
各族婚恋习俗
苗族恋爱苗族支系较多,居住环境不同,恋爱习俗也是多姿多彩,各有情趣。
贵阳附近苗族的恋爱方式称为”牵羊”。
榕江县空申苗族的恋爱方式更为独特,阳春三月,男女青年共同在坡上探求说爱,并插上茅人,表示有人在谈恋爱,其他人不得去干扰。
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普遍称为“游方”,主要是通过吹木叶,芦笙和对歌来传情。
雷山的恋爱习俗被称为“讨花带”。
每年正月,贵定一带的苗族姑娘,集体坐在自己搭建的花园中,专心绣制代表心声的背牌,小伙子们在一旁吹芦笙求爱。
这一个月,婚后的妇女不做家务事,也要坐花园做针线活。
男人不仅自己去料理家务,还要按时将饭菜送到妻子面前。
贵州中部地区苗族青年男女青年的恋爱的方式称为“射背牌”男青年背着恋人绣制的衣物,吹着芦笙,在花场上翩翩起舞,人们称为“亮家底”。
怀仁苗族男女青年恋爱后,即使早有情分,还要看男青年爬花杆的本领如何,,只有女方接受了小伙子取下的大红花,双方才算定情了。
苗族男儿或女儿已经有意中人后,父母还要请人来“杀鸡看眼”。
鸡煮熟后,看眼睛的好坏来看婚姻的成败。
婚俗苗族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发展过程,创造了斑斓多姿的婚俗礼仪,称为苗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剑河下南东的婚礼中,祭师熟鸡砍成三块,分给新娘,陪娘和小姑吃,意思是“树不分载不发,人不分家不富”。
新娘舀米,意味着她已经开始了夫家的家务劳动,新娘舀三瓢水,意味着孝敬父母,公婆和养育子女。
苗族是一个群体意识较强的民族,一家办婚事,全寨人都来祝贺。
妇女们开怀畅饮,新娘也是海量。
男人们也不示弱,有威望的长者更是一饮而尽。
妇女们把一位长者抬来仍在烂泥中,还要还要在他身上挂一只小猪和一只鹅。
众人往他身上投泥巴,这是祝愿新婚夫妇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黎平榕江一带某些苗族结婚的习俗,尽管男女情投意合,约定了婚期和“拉姑娘”的地点,但在迎亲的时候,姑娘还要扭捏一番,故作姿态。
赫章的苗族婚礼的前一天,新娘家要请两个通晓婚礼仪程的男人,给新娘家送去披毡、铧口铁和宝剑,寓意防寒、农耕和驱邪恶。
苗族的婚丧
苗族的婚丧篇一:8.苗族婚丧习俗苗族的婚丧习俗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招郎”,以湖南省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
大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
“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爹。
苗族的丧葬仪式由该民族的巫师主持。
老人寿终,苗族视其为“最大的悲恸”,全寨都来帮忙,亲戚朋友都来吊唁,坟地选择请巫师或堪舆家选择定向。
苗族送葬不用铜锣开道,而是吹芦笙开道。
丧葬习俗中以为老人“砍牛”最为隆重。
老人死后,要杀牛祭奠。
在巫师做法事后,还要指定一头“鬼牛”,于几年后再杀以祭奠。
篇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苗族禁忌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1、苗家人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的最大侮辱,他们喜自称“蒙”。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2、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
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咂一下。
3、苗家人杀鸡待客时,总将鸡头、鸡肝、鸡脯奉予老人或最尊贵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小孩,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
苗族结婚的流程
苗族结婚的流程
嘿,今天咱就来讲讲苗族结婚的流程,那可真是有趣又特别呢!
当苗族小伙看上了哪家的姑娘呀,他可不会扭扭捏捏的,而是会大大方方地去表达自己的爱意,就像那勇敢的骑士追求美丽的公主一样。
接下来就是要去姑娘家提亲啦!小伙会带着家里准备的一些礼物,和家里的长辈一起去,你说这是不是特别正式呀!姑娘家的人呢,也会热情地招待他们,大家一起商量着这门亲事。
定亲之后,那就是准备婚礼啦!苗族的婚礼可是非常热闹的。
女孩子们会忙着准备漂亮的嫁衣,一针一线都是满满的爱和期待,这嫁衣可不比商场里买的逊色哦,那是独一无二的!婚礼当天呀,新娘要早早起来梳妆打扮,那娇羞的模样,真让人觉得好美呀。
迎亲的队伍来啦,一路上吹吹打打,喜庆得很呢!到了新娘家,还有各种有趣的仪式,比如拦门酒,新郎和伴郎们可得喝得畅快才能接走新娘哟,这就好像是一场小小的挑战呢!然后新娘被接到新郎家,会举行盛大的仪式,大家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一片。
你想想看,整个婚礼就像是一场欢乐的大聚会,所有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中。
苗族结婚的流程,不只是简单的仪式,更是他们对爱情和婚姻的庄重承诺呀!这就是苗族结婚的独特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体验一番呢!
我觉得苗族结婚的流程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美好又独特的婚姻形式,真的是太令人着迷啦!。
苗族传统习俗
苗族传统习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
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苗族传统习俗为主题,介绍其中几个代表性的习俗。
婚俗在苗族传统的婚姻习俗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仪式和习俗。
首先是“拉弓娶亲”,新郎要提前展示自己的射箭技巧,成功射中则代表着喜事即将来临。
婚礼当天,新娘通常会穿着华丽的苗族传统服饰,新郎则会戴上独特的苗族头饰。
在婚宴上,新郎和新娘要互相敬酒,并向亲友们致谢。
苗族有一种传统舞蹈叫做“打铁舞”,这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新郎要与亲友们一同跳舞,传达幸福和吉利之意。
而在婚宴上,还会有丰盛的苗族传统美食,如酸汤鱼、酸姜酉鸡等。
整个婚礼过程中,邻里亲友齐聚一堂,共同欢庆,传递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节日习俗苗族拥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山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苗族人民会聚集在花山上,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在祭祀仪式开始前,人们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巫师舞,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然后,会举行祭祀仪式,献上食品、水酒等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在花山节上,人们还会穿上盛装,跳起传统的花山舞。
花山舞是苗族人民表达喜悦和庆祝的方式,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们手持彩绳,形成各种美丽的花纹,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除了花山节,苗族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尧回节”、“大寨会”等。
这些节日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苗族特色,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
服饰习俗苗族的传统服饰以宽松、色彩斑斓为特点,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和美的热爱。
苗族服饰的一个重要元素是银饰,银饰不仅作为装饰品,还具有保平安、驱邪避祟的功能。
苗族妇女通常会佩戴耳坠、项坠、腕饼等银饰,展示出其高尚的身份和美丽。
在苗族传统婚礼中,新娘穿着的婚纱也是非常讲究的。
新娘的婚纱由红花布制成,上面还点缀着各种绣花和银饰,展现了苗族妇女的风采和婚姻的美好。
同时,苗族还有独特的发饰和头饰。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嫁仪式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嫁仪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婚嫁仪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婚嫁仪式。
1. 哈尼族婚俗哈尼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种植水稻和禾本科植物为主要生活方式。
哈尼族的婚俗中,有一个叫作“投川”、“洗山”、“入村”的仪式。
新娘会背着新郎走过一条泥泞的小路,象征着两人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
随后,他们会一起洗净脚,以表示彼此的洁净和互相扶持。
2. 傣族婚俗傣族是中国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傣族婚俗中,有一个叫作“素云召”的仪式。
新娘会穿着传统的傣族服饰,手持鲜花和风车,向新郎家走去。
新郎则会骑着大象迎娶新娘,这象征着新娘进入新家庭。
3. 维吾尔族婚俗维吾尔族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信仰伊斯兰教。
在维吾尔族婚俗中,有一个叫作“乌孜娜婚礼”的仪式。
新娘会戴着闪亮的头饰和彩色面纱,由妇女陪同进入新郎家。
婚礼上,还会有传统的维吾尔族舞蹈和歌曲表演。
4. 土家族婚俗土家族是中国湖南、湖北和重庆等地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土家族的婚俗中,有一个叫作“过手门”的仪式。
新娘携带嫁妆,由新娘家的父亲或亲人护送进入新郎家。
仪式结束后,新娘会开始接受新家庭的照顾和教育。
5. 哈萨克族婚俗哈萨克族是中国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以牧羊和养马为主要生活方式。
在哈萨克族婚俗中,有一个叫作“盖布拉尔”的仪式。
新娘会在家人的陪同下进入新郎家,抵达后,会在由蓝天和大地图案装饰的新婚帐篷内进行隆重的婚礼仪式。
以上仅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小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婚嫁仪式。
这些婚俗不仅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他们对婚姻和家庭的独特理解和重视。
通过了解少数民族的婚嫁仪式,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致此结束。
苗族婚俗的主要特点
苗族婚俗的主要特点
一是新娘嫁到男方家为晚上出嫁,当晚来到男方家,即不坐轿,也不拜堂,新婚之夜夫妻不准圆房;二是新娘嫁到新郎家后,不象汉族那样称男方的父亲为爸爸,母亲为妈妈,而对夫君的父亲喊做“告”,即“公”,其母亲称为“务”,即“奶”,和新娘家父亲同辈的家族,不管年龄大小,男性均称呼为“公”,女性均称为“奶”,跟新郎同辈年纪大的叫“大伯”,年龄下的叫“叔叔”,与夫君同辈的女性家族,年纪大的叫“大姑”,年龄小的叫“姑姑”。
尤其是夫家的亲舅舅、舅妈以及姑爹、姑妈,新娘子均叫“爸爸”、“妈妈”;三是“不落夫家”(坐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长住娘家,仅在节日或忙时经召唤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在夫家,坐家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四是这支。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
苗族婚礼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婚礼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苗族的结婚礼仪“游方”:黔东南苗族青年恋爱方式。
农闲或赶集或节庆时,男青年结伴来到特定的地点,用吹木叶、打口哨等信号邀请女青年,女青年结伴应邀前去对唱情歌。
游方的地点称游方坡,必需是公开的地点。
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识,之后经过对唱情歌和单独接触增进彼此的了解,直到确定恋爱关系。
“牵羊”:贵阳、平坝等地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
在“跳花场”上,小伙子们围成圆圈,边吹芦笙边跳舞。
姑娘们现场围观后,掏出一条长带拴在某男的腰带上,表示宠爱之情。
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绣球,离开舞场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宁一带苗族恋爱风俗。
夜晚,小伙子们走出家门拿着芦笙或木叶,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边吹边唱,逗引姑娘。
姑娘们听见,便出门与小伙子对唱“踩月亮”。
“抢发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区的恋爱风俗,每逢赶场或花场,姑娘身着盛装,头戴发髻,到歌场游玩。
小伙则追逐姑娘,边跑边追。
追上姑娘就假装抢发髻,姑娘情愿让小伙抢走,说明有宠爱之情,反之则没有中意。
“背背带织锦” :织金一带苗族男女青年的传情形式。
每年花坡场上,苗族女青年背着背带织锦到花场。
背带上绣着的秀丽图案,说明自己未选定对象。
小伙子从背带上刺绣出的图案、颜色、式样等工艺来衡量姑娘是否手巧。
男女青年在花坡场上互相对唱、谈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往来,彼此都中意对方,双方可选定吉日缔结婚姻。
“凑柴米,吃年饭”:威宁一带苗族青年的恋爱形式。
每年初,邻寨的姑娘们凑油、盐、柴、米、肉等忙着办盛宴,未婚小伙则吹起芦笙串寨吃年饭。
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几日。
如没有被姑娘相中,则继续串寨吃年饭,选求意中人。
“掐手传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形式。
每逢“四月八”、“龙舟节”等传统节日及其他对唱场合中,通过多次的对唱等方式,某男对某女产生宠爱之情,便伸手轻掐女方小指,试探女方看法。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
中国传统婚庆婚俗中国有56个民族,如此多的民族自然也有着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婚俗也更是各不相同。
新人们想了解的话就一起来看一下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吧!盘点几个少数民族的婚庆婚俗瑶族婚俗“耍望节”是瑶族男女青年选择意中人的一个民俗活动,如果最后郎有情妾有意,那么双方的家长就要用新鲜猪肉和酒作为礼品,请媒人上门说亲了。
在举行婚礼时,更要大摆宴席,如果按照传统习惯来办的话,婚宴必须请寨老来参加,见证新人喝交杯酒哦!傣族婚俗“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女青年的传情方式,具体是指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当买者是姑娘中意的人的时候,姑娘就会拿出凳子,让买者坐在自己身旁进行交谈,交谈结束以后,如果双方都相互满意,情投意合,那么两人就会端着鸡,拎着凳子进到树林里互吐衷肠;如果买者不是姑娘的中意的人,那姑娘就可能会把价钱加倍来卖了。
在订婚的时候,还会有个环节叫做“吃小酒”。
“吃小酒”意思就是吃三道菜:第一道要是热菜,第二道要盐多的菜,第三道要有甜食。
这三道菜分别代表火热、深厚和甜蜜。
新房建成的时候还要贺新房,先由小伙子抬着牛头上楼,唱祝福歌,由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则是抱被褥上楼,最后姑娘们把饭菜端着依次而上,最后在火塘上支好支架,把酒菜摆上桌,开始唱贺新房歌,来吃饭的乡亲们还会给主人送一些吉祥的礼物。
如果是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家里都要举行婚礼,不过现在大多是只在女方家举行了。
举办婚宴时,饭桌上要用绿芭蕉叶铺上,菜肴也多是寓意很吉祥的菜式。
在宴席正式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做一个拴线仪式,就是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两人的肩,再用两根白线各自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这个举动象征纯洁,然后由一位高龄老人把糯米饭捏成三角形后沾上盐巴,放在火塘上三脚架的最上方,让他被火烧化后自然掉下,这一举动象征新郎新娘的爱情像铁一样坚固。
苗族婚俗在苗族中,糯米饭是男女婚姻恋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
在举行婚礼时,新人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会请新娘和新郎吃一种上面画有奉娃娃和龙凤图案的糯米粑粑。
苗族婚俗习惯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其中婚俗习惯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苗族婚俗习惯的相关内容。
一、婚礼准备苗族人认为结婚是一件大事,需要进行精心准备。
在婚礼前,新娘家人要为新娘准备嫁妆,包括头饰、服装、首饰等。
同时,新郎家人也要准备娶妻所需的礼物。
在选定婚期后,双方家庭会派人拜访对方家庭,商定婚礼具体安排。
二、婚礼仪式1. 送妆礼:在苗族婚礼仪式中,婚礼当天的第一个环节是送妆礼。
新郎家人会将嫁妆送到新娘家,新娘会换上全新的嫁妆,然后随同新郎回到自己的家中。
2. 迎亲礼:迎亲礼是苗族婚礼的重要环节,通常在晚上进行。
新娘带着新郎回到新郎家,双方家族的长辈会主持这个仪式。
在仪式中,双方家族成员会进行正式的拜访和交流,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喜悦。
3. 敬酒仪式:在苗族婚礼中,敬酒仪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会带着祝福到新人家中,进入门后先行敬酒,以示祝福和庆贺。
新人要依次敬酒给前来祝贺的亲友。
三、婚宴酒席苗族婚宴酒席通常分为三桌,分别是男方家人、女方家人和新人的近亲好友。
婚宴上,除了各种美食之外还有丰富的文艺表演,如歌舞、击鼓等。
亲友们在宴席上畅饮畅食,共同祝福新人。
四、婚后居住苗族的婚姻是属于家庭主义的婚姻模式,一般情况下,新婚夫妻会住在男方家中。
在苗族家庭中,婆家的地位相对较高,具有更多的家庭权力。
五、婚后习俗苗族有着丰富的婚后习俗,包括“月做”、“登娘山”等传统活动。
月做是指新娘在结婚后的一个月内,要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的照顾,以示尊重。
登娘山是在结婚后的一年内,新娘要和新郎一起登山祭祖,向祖先祈求恩赐和祝福。
六、婚俗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婚俗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些年轻人在婚礼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婚纱、婚车等,使婚礼更加丰富多样。
然而,苗族的婚俗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元素,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苗族的结婚婚俗
苗族的结婚婚俗苗族的结婚婚俗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多彩,以富反抗精神而著称于世的跨国民族。
那么,苗族的结婚婚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苗族的结婚婚俗,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苗族的结婚婚俗1抢婚苗族结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马关的“红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抢婚习俗。
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抢婚;另一种是当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时,不管是否愿意,便强行抢劫。
前一种抢婚是在男女双方恋爱成熟情况下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抢法是由男方事先选派几个青年好友到女方村寨旁等待姑娘出门,便把姑娘抢走,女方兄长一旦发觉,要作追赶,追至男家,男家便以酒饭款待追赶者,或赠与追赶者若干银钱礼物,便将之打发回家。
姑娘抢至男家后,在预先设置的姑娘住处,用一把纸伞将她象征性的罩住,然后由男子的伯母或其他女性长者用一只活公鸡在姑娘头上绕三圈,此举谓之“捉魂”,经过“捉魂”,姑娘便正式成为男家成员。
约待二三日,男家正式聘请媒人告之女家,并向女家求婚,女方父母要作些形式上的吵驾,事实上也惟有答应男方求婚。
然后议定礼金,择日正式接亲。
正式接亲之前,须将抢来的姑娘送回娘家。
后一种抢婚,通常由男方邀约几个同辈,到女方村旁等候姑娘出村,便强行抢到男家。
苗族宗教习俗认为,被抢到男家的姑娘便丧失了回娘家的权利。
日后,男方也要派媒人到女家说亲,待姑娘和父母同意后,即可举行婚礼。
在金乎"偏苗"中,保有女子婚后"住娘家"习俗,农忙时节到夫家帮忙数日,或逢年节才回夫家佐,但头日到夫家,次日黎明即返娘家。
住娘家期间,男女双方仍可参加"游方"的社交活动。
待生第一个孩子之后,即回夫家长住。
苗族结婚后离婚者不多。
偶有离婚者,手续极其简便。
离婚双方在女家村寨和男家村寨的路途之间"喝酒发誓",以示从此不相来往;或双方各请一"乡老"作证即可。
苗族结婚礼仪
苗族结婚礼仪苗族都实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比力自由,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跳花”等活动,借以认识,彼此了解,建立感情,进而确定婚姻关系,再由男方托入向女方说亲,履行定婚、结婚仪式。
新婚三晚不同宿旧时,苗族人婚娶,新郎新娘三晚不同宿。
姑娘出嫁之日,四邻姐妹相聚一堂,高唱苗歌,抒发拜别之情。
男方迎亲时,由女方“高亲”(男女各一直系亲属)送姑娘到男方,从侧门进入洞房。
三日内由“女高亲”朝夕相陪,足不出新房,茶食均在房内。
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郎新娘双双到娘家,称“回门”。
“回门”返回后,请苗老师安“家先”,并在本“宗表”中写上新媳妇的名字,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
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
新婚三晚不同宿的婚俗,在苗族流传的时间相当久远,其原因未见史籍记载,而民间流传的一些斑斓而动听的传说,却可以帮忙我们探索苗族婚俗的渊源。
苗寨白叟石青山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知哪朝哪代的一天,土家族姑娘覃氏到山上采金银花,突遇一只豹子,吓得滚下岩坎,被一石姓苗族年轻措人所救,后来双方有了爱慕之情。
有一天石家请媒人到覃家提亲,覃家夫妇凹凸不同意,覃母对媒人说:“石家后生救了我女儿性命,恩重如山,要骡要马随便挑,要我女儿做媳妇万万不能。
”这门亲事就搁下来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场大雨落了三天三夜,山洪暴发,覃家房屋倒塌,父亲丧命,粮食被水全部冲走。
正在母女俩为难之时,年轻猎人领着一帮人给覃家送来衣食用品,并对覃母说:“您白叟家不嫌弃我们苗家的话,我愿意接您上山,养老送终。
您白叟家不肯意上山,我们就帮您修—栋新房。
”一席话,说得白叟热泪直滚,但还是不肯上山。
于是,年轻猎人就给母女俩修了一栋—正两厢房的瓦屋。
覃母见年轻猎人勤劳厚道,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女儿出阁那天,母亲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对“高亲”说:“你们把姑娘送去,要陪她三天三夜,如果苗家人真的粗野,就把姑娘给我带回来。
”于是,“高亲”硬是陪姑娘吃住三天三夜,见苗家人确实勤劳忠厚,才启程回家。
苗族婚礼习俗
苗族婚礼习俗苗族婚礼习俗苗族(越南文:Mèo)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那么苗族的婚礼习俗都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苗族婚礼习俗正大光明去“游方”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互诉衷情。
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贵州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
游方的地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矩,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
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订婚。
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
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
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
如女方同意,便收下礼物,宴请媒人。
随后,女方备一份与男方相等或稍多的礼物回赠男方。
男方得知女方赞成这门亲事,便设宴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新婚后不落夫家过去,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在新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
新娘结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
属于父母包办婚姻的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当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
住娘家的时间,未成年的早婚妇女一般是六七年,成年妇女一般为三四年。
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遇到夫家丧事时才可暂回夫家居住。
苗族介绍史料载,为蚩尤部族后,蚩尤者,炎帝属也,于炎黄一统后背而南下,入百越进入今天的湖南、广西、云南一带居住。
苗族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
苗族婚嫁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在苗族的婚姻观念中,男女双方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
苗族婚姻多以门当户对为原则,通常选择同一姓氏或同源的人结婚。
在苗族的婚礼上,有“拜月”、“抢媳妇”等传统仪式。
拜月是新娘在婚前一个月的满月夜拜月,祈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抢媳妇则是新郎把新娘从女方家中“劫走”,在路途中进行各种游戏和挑战,以显示自己勇敢和诚实的品质。
苗族婚姻中还有“买卖妻子”和“屈尊嫁娶”的传统,但现在已经逐渐淡化。
在买卖妻子中,男方必须向女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财物,而在屈尊嫁娶中,则是女方嫁给比自己年龄小或经济情况不如自己的男方。
在苗族的婚姻生活中,女方地位较高,有诸多权利和义务。
比如,女方可以自由选择离婚,而男方则必须向女方家庭支付一定的赔偿费用。
同时,女方还要承担家庭的经济管理和照顾子女的责任。
总之,苗族婚嫁风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 1 -。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
苗族结婚文化礼仪苗族是贵州多民族里的其中一个,那么你们知道苗族的结婚礼仪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苗族结婚礼仪,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结婚习俗一、关于“许婚”。
串对子:是苗族青年男女双方恋爱谈婚的一种方式,每年初一至初五,苗族要过“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相互对唱,跳舞,找到对象的叫做串“对子”,花山节的最终一天,串好的“对子”私自定下终身,各自回家告知自己的父母。
提亲:小伙子将自己找好的对象的事说给父母后,由男方请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后前往女方家提亲。
定婚:媒人提着相应物品做见面礼去女方家,与女方父母就双方结婚事宜达成全都后,确定结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预备嫁妆等待出嫁。
二、关于“拉婚”。
“拉婚”又叫“抢婚”,“拖姑娘”或“抢妹子”,这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相适应,渐渐被淘汰。
苗族男青年路头路脑遇到苗族姑娘,若是姑娘被看上,无论姑娘是否情愿,小伙子可以把姑娘抢回自己的家中,请媒人在三天至七天前往姑娘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姑娘从被抢之日就是小伙子的媳妇了。
三、关于“认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子,全村都知道,生儿子的父亲或母亲在邻居家生孩子时跑到人家门外,若邻居家是“生姑娘”就大声说“”我家儿子认着啦!”从今这两个孩子就等于算认了婚约,小姑娘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孩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双方结婚,办喜酒,送“礼银”认亲。
四、关于“说婚”。
纳雍县境内的苗族婚俗,“说婚”较为普遍,“说婚”比其“拉婚”、“认婚”较为繁锁简单,包括提亲、订准、给婚、结婚四个过程。
提亲:苗族青年经“花山”、“赶街”、开会、上山、下田等社交活动相互熟悉,进而相恋,一旦恋爱成熟变禀吸父母,由男家请媒人陪小伙子的叔叔携酒往女家说亲。
如女有有意,当即饮酒表示“可”,并约来媒人共同商讨礼银、婚期、嫁妆等,礼银包括身价银、奶水钱、屎尿布、酒、肉等。
订准:假如女方家情愿与男方结亲,按说亲时商讨的日期,就会由男方家出酒送猪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请客吃饭,完成吃“订准”,也就是订婚。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婚礼风俗
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婚礼风俗。
苗族婚
礼以宗教仪式和家庭活动为主,其风俗丰富多彩,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看看苗族婚礼风俗吧。
一、宗教仪式
苗族婚礼的宗教仪式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婚礼开始前,新人会先举行宗教仪式,由新人
的父母和长辈出面祝福,并给新人准备一些礼物,这些礼物是祝福新人新婚快乐,百年好
合的象征。
二、表演节目
苗族的婚礼也会有各种表演节目,比如舞狮、鼓乐、歌舞等,这里的表演节目不仅可以让
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婚礼,更能够为新人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让他们这一天更加难忘。
三、宴席
苗族婚礼上也有丰盛的宴席,桌上安排的菜品也是由新人的家人准备的,新人也会亲自上
前布置桌位,虽然宴席的菜品不是很豪华,但是新婚夫妇会把最深沉的心意送给所有来宾,每一位就餐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新人的用心。
四、其他活动
在苗族婚礼中还会有一些其他活动,比如喜烟、赠礼、献礼物等,这些活动都是为新人祝福,也是为了让来宾有所收获。
新人也会把自己最好的衣物送给来宾,表达他们对祝福的
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苗族婚礼的风俗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不仅能够给新人带来快乐,也能够让来
宾们有所收获,它的出现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苗族的婚丧
苗族的婚丧篇一:8.苗族婚丧习俗苗族的婚丧习俗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招郎”,以湖南省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
大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
“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爹。
苗族的丧葬仪式由该民族的巫师主持。
老人寿终,苗族视其为“最大的悲恸”,全寨都来帮忙,亲戚朋友都来吊唁,坟地选择请巫师或堪舆家选择定向。
苗族送葬不用铜锣开道,而是吹芦笙开道。
丧葬习俗中以为老人“砍牛”最为隆重。
老人死后,要杀牛祭奠。
在巫师做法事后,还要指定一头“鬼牛”,于几年后再杀以祭奠。
篇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苗族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苗族禁忌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1、苗家人最忌外人以“苗子”相称,认为是对苗族人的最大侮辱,他们喜自称“蒙”。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2、客人至苗家,必以酒相敬,客人若接受,主人会引为知己。
若客人不胜酒力,也要象征性品咂一下。
3、苗家人杀鸡待客时,总将鸡头、鸡肝、鸡脯奉予老人或最尊贵的客人,将鸡腿送给小孩,将翅膀交于青年男女,祝其前程无限。
苗族的婚嫁风俗
苗族的婚嫁风俗苗族的婚嫁风俗,那可是丰富多彩,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参与进去呢。
说起来,苗族的婚礼,那真是一场场热闹的盛宴,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喜庆的氛围。
在苗族村寨里,青年男女要是看对眼了,那可得先经过“游方”这一关。
游方啊,就是咱们说的谈恋爱,不过苗族人谈恋爱的方式可不一样。
他们会在特定的地点,比如歌场啊、茶园啊,这些地方都是他们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小伙子要是看上了哪个姑娘,就会主动唱起山歌,姑娘要是也有意,就会对唱回去。
一来一往,感情就慢慢深厚了。
等感情到位了,双方家长就开始商量婚事了。
在苗族,结婚可是一件大事,得按照传统习俗来办。
首先,得有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这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去就行,得是那种能说会道、福气好的中老年妇女。
媒人到了女方家,得先唱上几首好歌,表达男方家的诚意,然后再说说男方家的条件和人品。
女方家听了,觉得满意了,才会点头答应。
接下来就是订婚认亲了。
男方家得带上好酒好肉,还有红包和礼物,去女方家正式提亲。
双方见面后,会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增进一下感情。
饭后,男女双方还会互换信物,表示两人已经定下了终身。
到了结婚那天,那场面可就热闹了。
新郎得穿上漂亮的苗族服饰,带着一群伴郎去娶亲。
到了女方家,可没那么容易就把新娘接走。
女方家的亲戚朋友们会设置一道道难关,比如拦门酒啊、对歌啊,新郎和伴郎们得一一闯过这些关卡,才能顺利接走新娘。
接新娘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抢新娘”。
这可不是真的抢,而是一种喜庆的仪式。
新郎的朋友们会假装抢走新娘,而新娘的亲戚朋友们则会全力保护她。
大家一边笑一边闹,气氛特别欢乐。
终于把新娘接回家了,那就得开始举行婚礼了。
婚礼上,新郎新娘会先给长辈们敬酒,然后接受大家的祝福。
在苗族,婚礼上还有一项特别的仪式,那就是喝合契酒。
这酒是苗族人自己酿造的糯米酒,特别香甜。
新郎新娘一起喝下这杯酒,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姻和美满的婚姻。
婚礼结束后,新郎新娘还会一起进入洞房。
在洞房门口,会有一对石狮子,新娘会先踩一脚,表示她已经踏入了新家的门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China is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Vietnam is also a multi-ethnic unity of the country.In China's 56 ethnic groups there, Miao is the Chinese nation,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nation.Is the only Pingbian Miao Autonomous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is the only one of five Miao Autonomous County.They have a lot of special and spiritual values with the customs of the most special wedding ceremony will be mentioned.With China, in which 54 national and Miao ethnic Vietnamese is one of the oldest national.In Lao Cai Province, and Miao population, ranked second, after standing in Kinh ethnic population.With their customs and habits are a lot of spiritual values.Wedding ceremony is one of the most special customs.Hmong in Vietnam is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from China and a number of immigrants from neighbor countries. Although they are two countries still have a lot of the same customs and habits, including their wedding ceremony.
Keywords:Pingbian;Laocai;H’mong;Weddingceremony;Comparison
前言1页
一 中国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苗族的婚礼仪式1页
(一)屏边苗族的基本情况1页
(二
(一)越南老街省苗族的基本情况6页
(二)婚礼仪式6页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Grade:2005
Student’s Name:Ruan Xuan Mi
Student No.:200501050266
Tutor:Lu Peng (lecturer)
June, 2009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摘 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越南也同样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中国的56个民族里面,苗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屏边是云南省惟一的苗族自治县,是全中国仅有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他们有很多特别的、带有精神价值的风俗习惯而最特别的就要说到婚礼仪式。跟中国一样,在54个民族里面,苗族也是越南民族古老的民族之一。在老街省,苗族人口排第二,只排在京族人口后。他们的风俗习惯都带有很大的精神价值。婚礼仪式是他们最特别的习俗之一。越南的苗族是两百多年前从中国和一些邻居国家移民过来的。他们虽然是定居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但还是拥有很多相同的风俗习惯,包括他们的婚礼仪式。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阮玄咪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
唐娟
副教授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
组长
杨彬
副教授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
组员
卢鹏
讲师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
组员
赵俊
学生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
记录员
熊桂花
学生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
记录员
三 两个地方苗族婚礼仪式的比较9页
(一)相同之处9页
(二)不同之处10页
结语12页
参考文献13页
致 谢14页
前言
中国和越南都是多民族的国家。苗族是一个跨国界的民族,不管生活在中国还是在越南,苗族同胞的各个风俗习惯都是带有很珍贵的意义。一个人在一生中,结婚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结婚是人的一个转折点。正因为如此,婚礼仪式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家人的事情而还有更深的一层就是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苗族人的各个风俗习惯里,婚礼仪式是一个具有很大精神价值。在200多年前,中国云南苗族人受到清朝的剥削,陆续迁徙到越南老街省。所以,虽然定居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多相同的习俗,包括他们的婚礼仪式。经过200多年,由于受到了不少的影响,使这两个地区的苗族的风俗习惯渐渐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Comparison of China Pingbian and Vietnam Laocai H’mong wedding ceremony
Department:Chinese Department,School of Humanities
Major: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2009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屏边和越南老街苗族婚礼仪式的比较
院 - 系:人文学院中文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年 级:2005 级
学生姓名:阮玄咪
学 号:200501050266
导师及职称:卢鹏(讲师)
2009年6月
2008 Annual GraduationThesis(Project)oftheCollegeUnder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