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课题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动能与动能定理》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②.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②.对比分析动力学知识与动能定理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教学过程
一、动能的表达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每一种力做功对应一种能量形式的变化。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前几节我们学习了重力势能的基本内容。“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教师引导: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今天我们学习的动能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动能与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称
《动能与动能定理》
教材分析
动能定理是从能量角度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应是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清楚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不同点: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本节课的重点: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课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刻,提高课堂效率。“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有助于学生思维潜质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选取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今后我会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老师优秀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老师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时(5分钟)
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展示光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提出问题:请学生讨论什么是光的传播路径?
二、概念解释与实验操作(15分钟)
1. 讲解: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展示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三、反思与讨论(10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特点。
2.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镜子能够反射光线?为什么玻璃棱镜能够折射光线?
四、练习与拓展(15分钟)
1.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光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关系。
五、总结与小结(5分钟)
1. 总结: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重点。
2. 小结:让学生回答几个概念性问题,确保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深刻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或者写一篇关于光的传播特点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理解光的传播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实验的细节操作,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和理解实验结果。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12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这12篇较新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知识目标了解超导体以及超导体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超导体知识的学习,扩展知识面。
情感目标知道超导体在现代以及未来科技中的重要性,学习科学家的坚韧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介绍昂尼斯发现水银超导现象的物理学史知识入手,讲述超导体的一般概念,基础知识。
进一步讲解超导的优点、缺点和目前科学家面临的问题。
教法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进行学习.也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收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供一些关于超导体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例如:什么是超导体现象?采用超导体有什么经济效益?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图书馆、互联网查阅有关超导体方面的资料,小组讨论,总结超导体的优点、缺点以及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板书设计】1.超导体概念超导现象2.超导体的优缺点3. 我国的超导体的研究【课题】超导现象的历史【组织形式】个人或学习小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1、尝试总结超导体的发展现况。
2、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二有这样一道典型的关于光的折射的习题:如图1所示,一个储油桶的地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b点。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推理,可相互讨论,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其余倾听、 思考。)
逻辑推理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明确下 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师生互动,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先介绍每个实验桌 上有硬币、塑料板、薄纸片、大泡沫块、小纸团等。然 后提议同桌两人商量一下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案。在学 生讨论中,老师巡视并随机抽问几组同学们的商量结 果。大多数同学都会正确选择让两个物体等高同时下 落,反复比较各次运动的差异。这正是“比较法”和“控 制变量法”等实验思想的体现。
定性实验探索:学生开始自主探索,他们通过广泛 动手操作和观察与提供的物理环境发生直接而又频繁 的作用。常常是刚得到的结论,又立即被新的事实所否 定,同学们的原有认知结构不断被更新和重建,探究气 氛异常活跃。
成果交流点评: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 学生广泛发表观点,经过集体讨论后达成如下共识:(1) 下落运动是一个加速运动;(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不 是决定其下落快慢的唯一因素;(3)所受阻力的大小直 接影响着物体下落的快慢;(4)当阻力影响相对较小时 不同物体的下落趋于同样的快慢。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自由落体运动》
称
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常有探究实验和验
证实验之分,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并结合一定的趣味实
教材分析 验、异常实验等,有效地利用实验这种载体,恰当地展
开互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突出物理特
色,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
学生具备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
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掌握 学生学习能
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 力分析
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前言为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引导中学学科教学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我们组织编写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修手册》。
这套丛书按新课程结构编排共分15册,本册为物理分册。
《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概论,主要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科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第二部分为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汇集了17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设计与案例,这些“设计”都是根据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设计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
每个“设计”有“课标要求”、“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还有“专家点评”。
第三部分为高中物理新课程课例实录,选配了4个典型课例,其中包括“概念课”、“规律课”、“探究课”和“活动课”,并对这些课例进行分析与点评,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设计。
本书把教育理论和教师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改革密切结合起来,用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方法、优秀课堂教学范例,结合理论和实践,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动教育改革。
这套丛书主编吴惟粤,副主编李文郁、吕伟泉。
本书主编姚跃涌,编写人员张军朋、刘雄硕、宁革、洪丹、何晋中、胡志坚、刘同胜、陈拱忠、李镇滔、陈旭、苏剑青、黎炬、张增慧、黄重创、刘志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存在缺点和不足,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2005年2月目录高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目录第一部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概论(1)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2)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20)三、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28)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46)第二部分高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47)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8)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55)三、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62)四、从自由落体到匀变速直线运动(73)五、探究自由落体运动(81)六、探究自由落体运动(89)七、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95)八、研究摩擦力(101)九、力的等效与替代(109)十、力的合成与分解(116)十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25)十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34)十三、牛顿第三定律(143)十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51)十五、超重和失重(158)十六、测物体运动加速度(168)十七、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178)第三部分高中物理新课程课例实录(186)一、超重和失重(概念课)(187)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课)(188)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课)(189)四、测物体运动加速度(活动课)(190)“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高中物理课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物理课题教学设计(精选5篇)高中物理课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 什么是直线运动?2.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展示图片: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转弯的火车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 轨迹是曲线)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
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切线方向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速度是________(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么由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2.实验探究器材:光滑玻璃板小钢球磁铁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自由落体运动及研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自由落体运动及研究》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六
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和第五节《自由落
体运动》。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
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通过对自
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同时也加强了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另一方面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
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培养学
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面课程的
知识准备的垫底课。
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作用。
高中物理光的折射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 人教版
高中物理光的折射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光的折射》【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光学的第一小节,首先介绍了光学的发展史,然后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
本小节重点应放在折射定律的得出过程以及对光的折射率的理解。
光的折射定律是几何光学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另外两个规律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是研究几何光学的重要法宝。
高中阶段只研究在两种介质中并且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的两界面间的折射情况及所遵循的规律。
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作图.突出几何的特点。
【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光的反射和折射,但没有深入学习过光的折射所遵循的定量关系。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思维障碍与困惑是:因为vcn,所以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都大于1。
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光的折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当光由介质射入空气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反而小于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2、理解折射率(指绝对折射率)的定义,以及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3、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4.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目标: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3.借助课堂小实验、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优秀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案例针对的是高中物理课程,以“力学”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任务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知识点的讲解与演示;通过实验、案例、问题探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案例的教学对象为我国优秀的高中生,他们在学术上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这些学生在学习方法、团队合作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为开展复杂且有深度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核心物理概念及其公式。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3)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4)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物理问题求解的能力,如运用代数、几何、微积分等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提炼物理原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通过物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4)教育学生遵循科学道德,严谨治学,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增进人际交往。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归纳,凸现了学生分析能力、思维探究能力、实验能力 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注重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 结合。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 深课堂教学的实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从课后作业等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几 点反思:
1、知识层次方面:本节内容含量稍多,需把握演 示实验的时间,完成本节至少要用一课时,要求全体学 生参与思考讨论,学习体会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左 手定则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设计时采用 演示实验的方法,用事实说话,易于帮助学生理解。
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将三维图形用二维图形表达(侧 视图、俯视图和剖面图等等),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将二 维图形想像成三维图形。可将右图从侧视图、俯视图和 剖面图一一引导学生展示。
一般情形的安培力方向法则介绍… 结论:电流和磁场可以不垂直,但安培力必然和电 流方向垂直,也和磁场方向垂直,用左手定则时,磁场 不一定垂直穿过手心,只要不从手背穿过就行。 至于大小法则,如果电流和磁场不垂直,则将磁场 进行分解,取垂直分量代入公式即可;从这个角度不难 理解—如果电流和磁场平行,那么安培力是多少? 【实验演示】 在玻璃器皿中放入导电液体,例如盐水,若把玻璃 器皿放在磁场中,如图所示,那么液体会转动吗?如果 转?往什么方向转? 【自主探究】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区别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并且用这两个 定则去解释“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演示 实验,解释时应明白左边的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是右 边的通电导线所产生的磁场施加的,反之亦然。 2、安培力的大小 通电导线(电流为 I、导线长为 L)和磁场(B)方
向垂直时,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的大小:F=BIL(最 大)
两种特例:即 F=ILB(I⊥B)和 F=0(I∥B)。 一般情况:当磁感应强度 B 的方向与导线成 θ 角 时,有 F=ILBsinθ 【注意】在推导公式时,要让学生明确两点:一是 矢量的正交分解体现两个分量与原来的矢量是等效替 代的关系,二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的思维方法。(具 体推导见 P97) 还应该注意的是:尽管公式 F=ILB 是从公式 B=FIL 变形而得的,但两者的物理意义却有不同。①公式 B=FIL 是根据放置于给定磁场中的给定点上的检验电 流(电流元)受力情况,来确定这一位置的磁场的性质, 它对任何磁场中的任何点都是适用的。②公式 F=ILB 则是在已知磁场性质的基础上,确定在给定位置上给定 的一小段通电直导线的受力情况,在中学阶段,它只适 用于匀强磁场。教师应该给学生指出:物理公式在作数 学的等价变形时,其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将会发生变 化。这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所要引起注意的 问题,但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安培力与库仑力的区别。电荷在 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库仑力是一定的,方向与该点的电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1】摩擦力教学案例分析【教材分析】摩擦力作为高中物理中**大的力中,对力的相关习题中的解释起很大作用。
【学情分析】同学们学习了弹力的相关知识,对于摩擦力抽象概念的理解可以更简单一些,【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掌握摩擦力的公式运算,掌握各符号的意义,学会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3、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相关题目,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减少和应用现象。
过程与方法用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感知分析,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与思维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利弊,增强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摩擦力概念的确立和静摩擦动摩擦的区分2、掌握摩擦力公式和摩擦力影响因素。
3、应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确立和用摩擦力知识准确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激发同学们对实验现象的科学探索精神。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
讲授法:高效率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毛巾【课时安排】两个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的时候我要带领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此实验包括静动和在同种接触面下的控制变量,研究压力大小跟摩擦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看到弹簧测力计有了示数,那么根据大家之前学到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那么在弹簧测力计产生拉力的相反方向会不会也受到一个力呢?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这个力是哪产生的呢?师:摩擦力没错!摩擦力就是大家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自由落体运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又可以活跃课堂
气氛。
教学策略选
多媒体展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择与设计
[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下落的现象
物体下落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当树叶片片飘
落,雨点滴滴落下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这种运
教学过程 动?物体下落的过程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今天
我们将一起来探究物体下落的规律。
1、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提 高学生探究的能力。 课例研究综
2、利用学生实验,让学生体会新知识探究的过程, 述
在过程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是简简单单的让学生记
住几个公式,而是真真正正的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的内 在本质,学会物理的核心知识,使学生具备真正的核心 素养。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
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1.学生在刚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急需
一次真正的实践去更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
律,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学生的这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首先,我们来研究这样两个问题:
(1)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
的快慢相同吗? (2)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 [演示实验]①让一张纸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
看到什么现象?(小硬币先落地) ②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
(几乎同时落地)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空气
定的难度,但是,研究该实验所用的方法,在前几课中
已很好地学过。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
高中教科研课题:新课程下高中物理“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高中课题申报\高中物理课题申报新课程下高中物理“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新课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浙江省将从202X年秋季在普通高中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学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
审视新课程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将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新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观为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所教的学科知识,而且要看到相应的知识在学生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在提高人的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他的素质,丰富他的精神世界。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关键是教师。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变教学为“导学”,为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创设各种条件,使课堂成为情感的、互动的、开放的课堂。
这就使课堂教学的模式、手段、方法和评价的研究成为必需,而嘉兴市提出的“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方向。
我们认为,嘉兴市每二年一次的“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选活动是推动广大教师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研究课题。
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从现行教材看,沿用多年的物理教材总体特点是难、繁、偏、旧,而且是孤立与封闭的。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立的思考方式,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尊重每一个人, 述
发展每一个人”。为什么要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
人?这不仅是从伦理层面而说的,更是从生命的层面而
讲的:每一个生命,不仅是现实的存在,更是历史的存
在。因为每一个生命秉承了百万年发展的结晶,传递远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教 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推导过
程、对公式大小、方向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牛顿第二
定律解决运动力学问题 教材分析
难点是第二定律的推导过程,因为数学知识还没跟
上物理教学进度
古的信息,荷载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本能,它精美 无比,神奇无双,我们要深深敬畏它,尊重它,作为一 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提升它,发展它;这不仅是从现 实的角度来讲,更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讲:在当下要 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还要为未来学生进 入社会以后能够获得尊重、获得自主发展做好准备。物 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核心知识,形成核心能 力,拥有科学的兴趣、态度,合作意识,为学生进入社 会后自主发展、更好的发展做准备。
物理特征的品质。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为学生自学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给与指
导。
我选择的过程为提问环节,我提问学生:通过自学
对牛顿第二定律如何理解?学生答:加速的的大小由合
外力决定,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我首先给与肯定,
因为学生在自学中其实已经对牛顿第二定律有了一定 教学过程
的认识,只是回答不完全对或说还有错误的地方,为了
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学科概述和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初步掌握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和探
究途径。
教学重点:物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理解物理学科的抽象概念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物理学科:通过介绍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提出问题:探讨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等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物理学的定义: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物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运动等,让学生初步了解
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三、实践(15分钟)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验性和探究性,培养他们独立
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5分钟)
1.总结问题: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课堂小结: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内容和教学重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培养了学
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
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物理高中新课讲解教案设计
物理高中新课讲解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新课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新课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新课内容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
2.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高中课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器材:实验用具、实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 热身: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新课内容,并解释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3. 实验: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体验科学的乐趣,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通过讨论、概括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反馈:
1.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评分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 教师自评: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为下节课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注意事项:
1. 注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2. 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细致备课,确保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上述只是一个示例教案设计范本,具体教案设计还应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反冲运动火箭》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反冲运动火箭》
称
教材分析
1.能够认清某一运动是否为反冲运动。 2.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解释。
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
2.能够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冲运动并进行简单 教学目标
计算。
3.了解一些火箭的工作原理。
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它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
影响因素,最后以一个例题和嫦娥三号登月视频结束新 课。
学生学习能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力分析乐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策略选
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它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
择与设计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引入新课
播放章鱼图片,描述章鱼怎样游泳,提出问题:章
鱼游泳时应用了什么物理原理? 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和学习为主要内容,学 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设计这 节课时考虑到这节课的特点是以现象和原理的解释为 主,故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让学生根据学案和教材自己 课例研究综 去身边寻找反冲运动,然后设计实验并自己去解释现 述 象,这样通过自己探索,对知识的掌握就上升了一个更 高的层次。小车间的反冲运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 应,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火箭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对于 火箭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去推导,并认知其获得的速度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反冲运动——火箭。
二、新课教学
(一)反冲
演示实验:反冲小车 提问:人没有给小车作用力,为什么小车会运动起 来?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反冲的概念及要点。 1.定义:一个物体在内力作用下分成两部分,一部 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 现象。 2.要点: a.内力作用下 b.一个物体分为两部分 c.两部分运动方向相反 3.反冲运动中一般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反冲运动 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例 1.一静止的质量为 M 的小车(气球)和气体, 以对地速度 v 放出质量 m 的气体,求剩余部分相对于地 的速度 v'。 学生分组实验(感受反冲运动): 用衣夹夹住笔的一端,用另外一只笔沿垂直方向敲 击连接处。 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后,分析实验现象。 反冲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请学生进行分组 交流讨论自己看到的反冲运动。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案例_1303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威海一中周春妮【课标要求】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灵活应用【学情分析】1.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欧姆定律的内容2.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1)分压式电路的设计与连接①不看实验条件,直接设计成限流式电路;②开关闭合前滑片P的位置随意。
(2)实验数据处理①绘制U-I图象时,坐标轴上一格习惯取1V或1A为一个标度;②当U-I图线为曲线时,图线上某一点电阻值的计算方法与该点切线的斜率相混淆。
3.学法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怎样提出研究课题,怎样进行实验设计,怎样合理选用实验器材,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及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物理规律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不能任意外推,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材分析】《欧姆定律》一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高中安排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再次增加感性认识;体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过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列表对比法和图象法;再次领会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比值法.这就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这节课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从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本节课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复习初中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奠定基础.本节课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多次应用.因此也可以说,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阶段。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6篇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6篇篇一: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教学设计--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物理2(必修)》(司南版)第二章第一节动能的改变2、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贯穿于以后的许多章节,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是对动能定理的初步研究,是学习整章内容的重要的前期准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开始培养学生从功和能相互联系的角度定量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所以本节要求学生通过做功转化成其它能量的数学描述。
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学生已学过了动能的初步知识,这为本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为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做好铺垫。
另外,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经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等相关知识三、设计思想:“课堂探究教学”并不在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是通过研究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模仿研究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
本课时采用“问题—讨论—分组实验—交流归纳”的教学过程。
从生活中实例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进而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要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建立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教学流程如下: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动能的概念,实验探究外力(恒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数值关系。
初步认识动能定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主要方法。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和利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与他人相互交流讨论。
高中物理教学课例《课题第4节力的合成》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课题第 4 节力的合成》
称
在预设上有以下创新:一是新课导入不落俗套。采
用跨越时空的较量,引起学生新奇;二是重点突破考虑
实际。考虑学生实际,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的时
候分为两个步骤,先是实验寻找出两个力的合力,让学
实验研究——规律运用——课堂小结。课程应从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 述
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
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表达,引
导学生反思等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核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初步运用平行四 教学目标
边形定则,通过作图法求合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力、分力的概念理解,认识等效替代
的思想方法。
(2)通过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感受实
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情景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1、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第 2 题、第 3 题(课堂作业,
必做);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验证平行四边形的
法则其他方案,撰写物理小论文,参加安庆市 2012 年
科技创新大赛。(课外作业,选做)
本节研究的是力的等效关系,依据等效思想从实验
中归纳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
点。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境引入——概念归纳——
鲁智深与林黛玉的拎水比赛我们虽然看不见。但 是,在现实中我们会经常看见这样的情况。大人一个人 就可以单独的将一桶水拎起来,小孩需要两个人合作共 同的将一桶水拎起来。从效果上来看,一个大人的作用 效果与两个小孩的作用效果相同。我们以水桶为研究对 象来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大人和小孩的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设计1.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2)过程与方法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2.教材分析(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
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
(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
3.学生分析1、本人所教学校属于农村薄弱学校,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刻苦的学习精神,通俗的讲就是十分“懒笔”,但思维活跃,善于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规律的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而不是结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上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内容,学生会将结论记住,在课堂上机械的,剧本式的配合老师,没有深入的思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要求学生预习。
4、面对新现象,新问题,且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物理理论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选择探究式教学是最佳的途径。
5、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难点: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来磁场之间的关系。
定律内容表述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5.教学资源1.教师演示用器材:灵敏电流计,旧干电池一节,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多媒体2.学生实验用器材:灵敏电流计,标明导线绕向的原线圈和副线圈,条形磁铁,新干电池组(两节),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等各28组。
6.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学生学习方法:实验,观察,自主发现探究、交流,自主建构7.教师教学流程示意图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整节课主要采用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结合实验探究总结楞次定律的内容,把规律的得出过程和方法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放在重要位置。
教学流程如下表:8.教师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师(演示):用方形线圈在磁场中来回切割,导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
问:大家是否注意到,不同的切割方向,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
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由那些因素决定?遵循什么规律?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知,开始探究过程。
1、教师启发,完成电流方向的指示设计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什么呢?生: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
师:如何指示呢?有那些实验器材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生: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A:利用电路改装实验中的表头,没有电流时,指针在表盘的中央,当电流从不同的接线柱流入时,指针的偏转方向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定电流的输入方向。
B: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二极管串连接入闭合回路,当二极管发光,表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二极管的导流方向一致。
(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能力得到了体现,导致学习热情高涨)师:该设计怎样的电路来查明电流方向与电表接线柱,或者是电流方向与二极管发光的关系?生:(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完成设计,对不同的结果给予适当的可行性评价)师:(从同学的设计中,找到最佳合理设计)如图所示:师:按照设计的方案,连接电路,辩明指示的方向并做简要的交代。
2、教师主导,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和数据收集师:假如让你来研究被污染河水的治理方案,那你第一步要做什么?生:取来样品分析师:我们要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接下来该干什么呢?生:连接闭合回路,让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并用相应的仪器来指示师:可以设计那些方案来实现呢?生:(交流互动,依据电磁感应现象,可能性最大的两种设计如下图所示)师:请大家利用小组内的器材,选择一种电路,连接器材并完成实验结果记录(两种方案,设计两种学案)(在这一环节,需要学生注意磁极的方向和螺线管的环绕方向)师:(多媒体结果显示)教师启发:根据实验结果,你能直接说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由那些因素决定吗?我们知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种形成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本身也能产生磁场,我们能否通过一个“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把引起磁通量变化的磁场和感应电流的方向联系起来?3、师生共同分析,从个性中找出共性,总结规律(先由小组汇报的结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引导: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请大家总结一下,磁通量的变化存在几种情况?生:两种,增加和减少师:我们来看,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削弱”磁通量的增加;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同向,“弥补”磁通量的减少;通俗的讲,磁通量增加不行,磁通量减少也不行,用一句话可以怎样来描述呢?生:“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多媒体显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9.板书设计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应用: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1确定原磁场方向;2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3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根据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10.教学反思1、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学生的思维在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因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是其应该具有的特征。
2、教育是事业,教育是创新,教育是艺术。
3、探究式教学是物理规律教学的最好的教学模式,但它不是物理教学的唯一模式,只有在实践中证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最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地方采用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4、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展开,并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要呈现探究的要素,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5、对不同的学生,设问要做到“起点定方向,落点定区域”。
6、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后要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明确认识后,告诉学生,教师也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诠释1.教学内容的较高层次说明在楞次定律的另外一种表达中,感应电流的原因可以是磁通量的变化,也可以是引起磁通量变化的机械效应(如相对运动或使回路发生形变);感应电流的效果,既可以是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也可以是因为感应电流而导致的机械作用(如磁场力等)。
总之,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
2.对学生作业的说明(A).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楞次的生平事迹,你从他身上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B).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C1)、根据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一定是:()A、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B、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反向;C、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D、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C2)、在赤道上空,一根沿东西方向的水平导线自由落下,则导线上各点的电势是:()A、东端高;B、西端高;C、中点高;D、各点电势一样高。
(C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通以恒定电流,有一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在下列情况中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导线中电流强度变大 (B)线框向右平动(C)线框向下平动 (D)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答案(C1)C(C2)A(C3)ABD说明:(1)开放性题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大学生的知识面(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ABC三个层次的练习3.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4.案例教学过程的5.教学内容所引用延伸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