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作者渴望读书的心情,树立热爱学习的观念。

学生能够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渴望读书的心情和经历,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课文中通过描绘“大眼睛”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2. 生字词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渴望”、“读书”、“大眼睛”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渴望读书,读书的重要性是什么。

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作者渴望读书的心情和追求。

四、作业布置1. 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渴望读书的经历和感受的文章。

2.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的故事,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阅读理解、讨论和写作等方面。

2.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4. 投影仪或白板。

5. 教学课件或教案。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图片或引导学生观察“大眼睛”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组关于贫困山区儿童渴望读书的照片,通过观察和分析照片中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眼神,引发学生对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照片中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眼神所表达的情感。

2. 通过观察和分析照片,培养学生对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照片中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眼神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观察和分析照片,体会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课文课件、照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贫困山区儿童的生活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照片中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孩子们的眼神,引发他们对知识渴望的心情。

2. 初读课文(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讲解。

3. 细读课文(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照片中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眼神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引发对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

4.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渴望读书的“大眼睛”1. 观察照片,描述生活环境2. 分析眼神,体会渴望心情3. 关注教育问题,珍惜学习机会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了解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勇于追求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张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大眼睛”的寓意。

(2)讨论:为什么“大眼睛”渴望读书?读书对“大眼睛”意味着什么?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渴望读书的经历或感受。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对阅读的渴望。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渴望读书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描述“大眼睛”渴望读书的插画。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提供及时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课文讲述了一个山区孩子渴望读书,勇于追求知识,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掌握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知识、克服困难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力量,懂得珍惜学习机会,关爱身边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图片的感受,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 生字词:勇、敢、梦、想、知、识、克、服、艰、难3. 课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

答案:(1)故事复述:略(2)理解:“知识改变命运”意味着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3)优美句子及仿写: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勇敢追求知识的故事,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教学重点: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

)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

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我们帮助像她这样的孩子。

小学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范文三篇
1.板书:特别大、明亮、专心、充满忧郁
2.为什么? (渴望读书)
3.追问:“渴望”怎么理解?
<二>学习2、3自然段
1.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她“渴望读书”?
<1>“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水库上。”
“30里路=15公里=2、3个小时。”
路途十分遥远,还充满危险。--想象上学路上情形。(她每天大概几点钟起床,几点到校,下午回家后又要多晚才能休息?)
小学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介绍了拍摄当时的情况和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收集资料,辅助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于县城,学习、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知识能力储备方面,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阅读习惯良好,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课文、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自己要沉到文章中感受文章中的语句美、结构美和寓意美,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再有,要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引人入胜的课件以及自己授课时情感的起伏来感染学生。总之,读文章也好,讨论问题也罢,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具体章节为《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文章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女孩,渴望读书、渴望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实现了上学梦想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眼睛”对知识的渴望;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学习机会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眼睛”对知识的渴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学习机会的品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眼睛”对知识的渴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珍惜学习机会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展示贫困山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孩子的学习生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吗?他们渴望读书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眼睛”为什么渴望读书?3. 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大眼睛”对知识的渴望。

4. 课堂互动(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巩固词语记忆。

(2)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帮助像“大眼睛”这样的孩子。

5. 随堂练习(1)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复述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主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板书:1. 生字词2. 课文内容概括3. 课文主旨:关爱他人,珍惜学习机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大眼睛”的特点,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的情感。

-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2.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的情感。

教学难点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词句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提问法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 多媒体教学法语言表达能力。

4. 朗读法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 分钟) - 播放一段贫困地区孩子渴望读书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孩子的眼神。

- 提问学生: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孩子的眼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引出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 讲授新课(20分钟)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理解。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 生词:渴望、读书、大眼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难点:生词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讨论法:让幼儿讨论故事主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图片:故事中的相关图片。

2. 故事课件:包含生词和图片的课件。

3. 纸张、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渴望的事物。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讲述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生词。

3. 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主题,如渴望读书的重要性等。

4. 学习生词:教授故事中的生词,让幼儿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理解生词含义。

5.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渴望的事物,并画出来。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课后收集幼儿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生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进一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让幼儿带上自己渴望的物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受。

2. 开展一次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渴望读书的公益广告。

3. 组织一次参观图书馆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图书馆的氛围,激发他们对读书的兴趣。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速适中,生动形象,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具体内容为《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文章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女孩渴望读书,勇于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读书梦想的感人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分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会分析文章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珍惜读书机会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探讨,句子分析。

难点:文章表达手法的理解,如:对比、象征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后的生字词,理解词义,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4. 分析文章:详细讲解文章句子,分析文章表达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 主要内容:文章主题、句子分析、表达手法、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读书梦”的作文。

我心中的读书梦我想象着,如果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会不会像她一样勇敢地追求读书的机会?我想,我一定会。

因为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还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勇敢。

我的读书梦,就是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用我所学的知识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关注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读书的渴望。

2. 讨论话题:为什么这些孩子渴望读书?他们面临哪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3. 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图片和视频中感受到失学儿童的渴望,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行动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失学儿童渴望读书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

4.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鼓励其他同学发表意见。

5. 写作环节:以“我眼中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作文、讨论和发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学习条件的意识: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准备1. 图片和视频素材:收集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读书的渴望的图片和视频。

2. 作文纸张:准备作文纸张供学生写作。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失学儿童的生活状况,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写作法:通过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失学儿童的关爱和思考。

八、教学步骤1. 展示图片:展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生活状况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第二单元《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体会作者对渴望读书的孩子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贫困地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圈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强调字音、字形,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作者如何通过人物描写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7.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渴望读书的孩子的关爱之情。

8.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渴望读书的孩子们提供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课文、生字词、课文结构、作者情感、人物描写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物的作文。

2. 答案:(1)见课文附录。

(2)例文:我的妈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课文分析、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为渴望读书的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教案:《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课文讲述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女孩渴望读书的故事,通过女孩大大的眼睛表达了她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珍惜学习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贫困山区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3.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本节课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的理解,以及自己应该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5. 实践活动: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板书内容:1. 主人公:贫困山区的女孩2. 心情:渴望读书、向往未来3. 教育意义:珍惜学习机会,热爱读书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的理解,以及自己应该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答案: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表现在她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向往。

她的大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我们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热爱读书的,并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心情,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主人公渴望读书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跋涉、蜿蜒、攒”等生字;理解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3.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1.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外查找背景资料,我们知道了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苏明娟。

还知道了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是在1992年由《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拍摄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记者解海龙一起走进大别山去了解山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点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课外相关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二、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的内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记者为什么会拍下这样一张照片?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点评:要理解本课的深刻内涵,了解当时照这张照片时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预设:根据学生回到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1)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2)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一群要走路上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师: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句,看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更能打动你?为什么?能不能结合一个词来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3)学生对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关注和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3. 讨论和小组活动的道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一张贫困地区孩子的照片,引发学生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关注。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张照片中的孩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

3. 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交流。

(3)教师选取小组活动中的优秀表现进行展示和表扬。

4. 情感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中的“大眼睛”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内容和感受。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渴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

写作法: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贫困地区儿童的照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眼睛。

(2)提问学生:这些孩子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你从他们的眼睛中看到了什么? (3)引出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讲授新课 (1)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 “大眼睛”是谁的眼睛? ② “大眼睛”有什么特点? ③ “大眼睛”为什么渴望读书? (2)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

(4)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

课堂练习 (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课堂小结 (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

(2)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1)让学生收集一些贫困地区儿童的照片,制作成一本相册。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和深刻含义,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1. 2. 3. 1. 2. 1. 2. 3. 4. 1. 2. 3. 4. 5.任感。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贫困地区孩子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情感。

(2)激发学生关爱贫困地区孩子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贫困地区孩子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部分群体的学习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贫困地区孩子的了解和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关爱贫困地区孩子的日记。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2)完成生字词练习。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于贫困地区孩子的关爱措施。

(2)写一篇关于关爱贫困地区孩子的日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爱贫困地区孩子的情感表现。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文解析1. 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情节和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眼睛”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二、设计理念:因为本课教学重点是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所以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融情朗读,边朗读边理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三、教材分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文章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全文紧紧围绕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介绍了照片拍摄时的情况和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社会反响,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这篇课文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城乡孩子极富有教育意义。

而且本课传达的情感、语言的结构都是美的,能使孩子们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

四、学情分析:我执教的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们生活条件并不优越.但对于理解失学的情形还是比较困难.所以我主要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大眼睛”对于学习的渴望。

另外,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基础知识薄弱一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特点,相应补充资料、调整教学方法,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五、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华彩段”。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感受“大眼睛”的特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2.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2.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六、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七、教学难点: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大眼睛”孩子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

透过这扇窗能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感。

你能说一个关于眼睛的词或句子吗?2、我想说,同学们的眼睛闪烁着求知的渴望,洋溢着幸福与欢乐。

现在,请你用明亮的眼睛来看看这幅照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她怎样的眼睛?3、知道这个女孩叫什么吗?(苏明娟)评:怎样知道的?课前查阅资料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同学们,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照片,知道它有何特殊的意义吗?它是“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课件:希望工程成立于1989年10月,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这项凝聚着无数人爱心的伟大工程,使千千万万无钱上学的孩子踏入了他们心驰神往的校园。

这项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希望工程成立于1989年10月,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的一项公益事业,该工程让千千万万贫困学生背起了书包,踏进了校园。

1992年,《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一间昏暗的教室里,一双大眼睛抬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这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我要读书》。

4、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凝视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板书)请大家饱含深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评:初读课文,我发现大家的眼睛里已闪烁着感动。

(三)、品读“大眼睛”内涵。

1、文中哪些词句告诉我们这是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来,拿起笔,默读课文的同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汇报交流。

你从哪儿读出了这是一双渴望读书的的大眼睛呢?(1)“在安徽省金寨县,——她总是按时到校”。

a.能谈谈你的感受吗?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那蜿蜒的山路。

谁来读读读这段话?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小姑娘对读书的渴望?“跋涉”改为“步行”可以吗?(“跋涉”在词典中的解释是“爬山趟水,形容旅途艰苦”。

)是啊,一个“跋涉”就写出了这些孩子求学的艰难。

30里啊,爬山趟水30里,15000米,相当于绕着咱们的操场75圈<备:上学路一路平坦的吗?>。

b.请你静静地用心灵看这段话,透过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备:天色如何?道路如何?昏暗,崎岖、漫长>路途这样漫长、艰难,可他们仍按时上学,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这些孩子?c.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生)评:你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d.同学们,能读出你的感动与敬佩吗?我们一起来抒发内心的感动。

<备:条件太艰苦,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可能会失去> (2)“你看,这双大眼睛——每一句话……”a.能谈谈吗?是啊,在她的眼里,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那么重要。

多么专心的大眼睛!b.能读出它的专心吗?2生。

评:你把小女孩的心情也读出来了。

集体来读好吗?c.省略号告诉我们,她还生怕漏掉什么?你能接着说句话吗?(生怕漏掉老师的讲的每道题,写下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笔划)这双大眼睛如此地专心,是因为她发自内心地渴望读书。

(屏幕只剩下四个词)同学们看着这双眼睛,想到我们自己了吗?谁想说说心里的话?d.愿我们人人都有一双专心的大眼睛。

你看,——(背诵)(3)“忧郁”<如果学生未交流第一段,备:她为什么连梳头洗脸的机会也没有?>a.知道她为什么担心失去学习机会吗?是啊,正因为贫穷,他们无法像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正因为贫穷,他们每天来不及梳头洗脸,跋涉30里山路来上学;正因为贫穷,孩子们这样的学习机会也会轻易失去;正因为贫穷,一双本该闪烁着天真与欢乐的眼睛却过早地充满着忧郁。

b.能读出她的忧郁吗?2生(评:读得真好,尤其是最后一句,那省略号让我们感觉到沉重,引发我们的思索。

(你不仅读出了她的忧郁,还读出了你对她的同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姑娘的心灵。

让我们把深深的同情留在心底。

(背诵,评:小姑娘忧郁、渴望的眼神已深深印在同学的脑海中。

)(4)讲述失学故事。

<备:这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5)(这双大眼睛,还好像在看着……)是啊,这双大眼睛好像在对你、对我、对所有的人说:“。

”(评:你表达了她的心声。

)4、这不仅仅是大眼睛,也是千百万濒临失学的孩子痛苦的期待的呐喊。

(课件)同学们,用我们的朗读,来倾诉心灵的震撼。

我们师生配合读。

(四)、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这幅照片发表后,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它激发了千百万人真挚的爱心。

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六七两自然段,通过读,看看能知道什么?2、(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评:捐赠有价,爱心无价。

这巨大的数字后凝聚着爱。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是多令人高兴啊。

)在希望工程工作的推广过程中,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事迹。

(课件)支持希望工程的人们用双手、用爱心树立了一块丰碑。

让我们仰视这这座丰碑,上面镌刻着什么?3、这饱含爱心的工程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为他们高兴吗?4、(出示“大眼睛”的近照)知道她是谁吗?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5、(学生简介、交流资料。

)(五)、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

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

(课件,《爱的奉献》)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是啊,给予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

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六)、作业布置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七)、板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明亮渴望专心、忧郁、渴望读书自我评价:这篇课文我通过图文对照,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融情朗读,边朗读边理解,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同时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整个课堂环节设计新颖,课堂气氛融洽,尤其是在最后的《爱的奉献》音乐声中畅谈体会,升华主题,效果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