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_生__产__力___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56张PPT)

温带:年变化幅度均相等,为46°52′
寒带: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 从46°52′→23°26′↓
对点演练 (2016·周口模拟) 下图中a、b、c、d四条 曲线,分别表示甲、乙、 丙、丁四个地点正午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 点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 确的是( C ) A.丁、乙、丙、甲 B.乙、甲、丁、 丙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 丁
2.6月22日,乙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 D 图为( )
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 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 此回答3~4题。 C( 3.该地这天(3月21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4.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 A(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135°E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④最低纬度为22.1°
第二课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⑴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 。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 。
天顶
W S
逐渐增大
O
地
平 E
面
日落 0°
N
日变化:日出 正午 0° 最大 极点上无日变化,大小为直射点的纬度角
B
C
3、画图说明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春分四个时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闰年的算法:
非世纪年: 1闰/4年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工业的区位选择ppt课件.ppt

劳 主导 力 因素
原料 接近原料产地 导向型 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制糖厂、水产加工、水果罐头
劳 主导 力 因素
市场 接近消费市场 导向型 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饮料厂、家具厂
劳 力
主导 因素
动力 接近发电站 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炼铝厂、化工厂、炼钢厂
基础梳理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增强和减弱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动力 原料 劳动力 数量
市场 科技原材料产地(原料导向) 劳动力规模大
临海型布局
靠近市场(市场导向) 交通便利 劳动力规模较小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19世纪 煤炭炼铁时代 靠近大煤田 如:德国鲁尔区
基础自测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为“甲、乙、丙、丁四 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完成1~2题。
1.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经济成本是各项费用相加的总和,经过计算,成本最低的是甲地。
解析 答案
2.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展依靠高新技术、优美的地理环境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反映了科技与人
文环境要素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解析 答案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产业结构图、工业 地域图、工业生产 分布图
分析工业生产分布的特 点及原因等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 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分 析、回答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工业生产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答案
5. 如 图 为 “ 某 城 市 两 个 工 业 区 的 分 布 示 意 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 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 该地盛行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判 断 东 部 工 业 区 的 选 址 是 否 合 理 , 并 说 明理由。 答案 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 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东亚和日本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①气温何时高何时低、气温年较差大小; ②降水量大小、降水季节变化)等
水文水系
水文:流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含沙量、凌汛、流速、水能 水系:流向、流程,水系形状,流域面积,河道宽窄深浅,水网密度
东亚
东亚思维导图
一、东亚的位置与范围
1.绝对位置
① 半球位置 • 北半球,东半温 带
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西临日本海,西隔日本海 和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 鲜、韩国相望,西南隔东 海与中国相望
日本
130 ° 135 °
组成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 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多个 小岛屿组成
北海道岛
濑户内海 九州岛
千岛群岛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曲折的海岸线对经济会有 什么影响?
岛国曲折的海岸线,多优 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 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 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等地质灾害
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80座;每年有感地震1500 多次,平均一天4~5次
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多火山、地震。
欧亚板块
富士山 3776m 陆 地
日本最高峰,是一座活火山
太平洋板块
边缘海
(日本海)
岛弧
(日本)
海沟 洋盆
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说出图中数字所在区 域的气候类型
1 4
5
2 3
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2、气候特征
西部内陆地区大陆 性气候显著。
西部地区深居大陆 内部,距离海洋远, 加之地形阻挡。
东部沿海地 区 季风 气候 显著
濑户内海冬夏降水少的原因: 地处冬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热力环流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解析] 由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由偏南风 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 力影响风速较大,故D项符合题意。
(2)因地面冷热不均,所以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使等压面发生弯曲。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处气压高,向下凸处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 则为低压。
2.等压面图的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如图9-20中,比较同一 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 同地点气压值可得 PB>PA>PC>PD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a.夏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陆地,向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b.冬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海洋(湖泊),向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向下凸处为城区,向上凸处为郊区。
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1)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2)水平运动:由高压向低压。 (3)近地面气压差异:热低压、冷高压。 (4)垂直方向气压差异:垂直方向上近 地面与高空高低压名称相反,但高空气 压值低于近地面。
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 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
(a) (b)
4.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解析] 由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由偏南风 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 力影响风速较大,故D项符合题意。
(2)因地面冷热不均,所以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使等压面发生弯曲。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处气压高,向下凸处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 则为低压。
2.等压面图的应用
(1)判断气压高低:如图9-20中,比较同一 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 同地点气压值可得 PB>PA>PC>PD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a.夏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陆地,向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b.冬季:等压面向下凸处为海洋(湖泊),向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向下凸处为城区,向上凸处为郊区。
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1)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2)水平运动:由高压向低压。 (3)近地面气压差异:热低压、冷高压。 (4)垂直方向气压差异:垂直方向上近 地面与高空高低压名称相反,但高空气 压值低于近地面。
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 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
(a) (b)
4.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世界热点区域和国家---欧洲西部两极地区

(3)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
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等。
(4)河流:流量稳定,流速平稳,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①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 法国、德国三个国家影响最大。 ②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①特点: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 品等工业制成品。 ②工业分布特点:多而密集,呈十字形分布。
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 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 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1~3题。
1.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B )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水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河湖众多,少泥沙
世界热点区域和国家
热点区域 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 海。 (2) 纬 度 位 置 : 大 部 分 处 于 40°N ~ 70°N之间。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平原:a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山地:b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2)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4)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漂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 壁”。它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 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可见,南极洲酷寒、干燥、烈风的气候特点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形 成的,各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3.分析南极是企鹅理想家园的原因 (1) 食 物 : 南 极 磷 虾 资 源 极 为 丰 富 , 为 企 鹅 生 存 提 供 了 优 越 的 条 件。 (2)天敌:地理条件使得其他动物不能迁移到南极大陆,企鹅的天 敌少。
4.2海水的性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 加而递减。通常情况下,表层 水温最高;1000米以内的海水 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 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 化幅度较小。
原因:海水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 海洋深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知识拓展: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
1、日变化:午后(14-16时)水温最高,日出前后(4-8时) 水温最低 2、季节变化:夏季 › 冬季 3、年变化
大于降水量;
稿定PPT
② 沿岸多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稿新定,入P上;P千T,款海模量板素选材择持总续有更一
③ 海域较封闭,与大洋海水交换款适少合。你
盐度的影响因素
• 盐度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
• 原因:
① 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稿定PPT
② 沿岸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稿定入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温度低,蒸发弱→
0°
30° 60°
3.2
南纬
北纬
2、分布规律
垂直方向:在中低纬度海区, 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 加,盐度降低;在高纬度海 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 的增加,盐度升高。
3、海水盐度的开发利用
①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 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淮北盐场
长芦盐场
布袋盐场
• 长芦盐场——中国最大的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 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 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
• 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地处淤泥质海岸,东南 夏季风的背风坡, 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蒸发强烈, 利于海盐生产。
莺歌海盐场
知识拓展:影响盐场分布的因素
3、海水盐度的开发利用
原因:海水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 海洋深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知识拓展: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
1、日变化:午后(14-16时)水温最高,日出前后(4-8时) 水温最低 2、季节变化:夏季 › 冬季 3、年变化
大于降水量;
稿定PPT
② 沿岸多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稿新定,入P上;P千T,款海模量板素选材择持总续有更一
③ 海域较封闭,与大洋海水交换款适少合。你
盐度的影响因素
• 盐度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
• 原因:
① 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稿定PPT
② 沿岸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稿定入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温度低,蒸发弱→
0°
30° 60°
3.2
南纬
北纬
2、分布规律
垂直方向:在中低纬度海区, 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 加,盐度降低;在高纬度海 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 的增加,盐度升高。
3、海水盐度的开发利用
①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 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淮北盐场
长芦盐场
布袋盐场
• 长芦盐场——中国最大的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 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 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
• 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地处淤泥质海岸,东南 夏季风的背风坡, 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蒸发强烈, 利于海盐生产。
莺歌海盐场
知识拓展:影响盐场分布的因素
3、海水盐度的开发利用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

C
结论:
B
侧视图中,左夜右
昼为晨线,左昼右
夜为昏线。
B
A
C
13
A
晨线
BS
昏线
判断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 C
2、标示地球自转方向; 3、判断晨线、昏线。
14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
AB是晨线
A
AC是昏线 C
B
C
昏线
晨线
昏线
15
B A
A B
C
A
C B
A
S
B
C
16
C
读图回答:
1.说出图中的晨线、昏线。
解析:按照“凸大为谷”规律, 可知c>b>a(即河流“自南向 北”流动)。再根据河流左岸 侵蚀较重,可判断位于南半球。
9
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晨昏线的判断
根本原则:
昼
夜:昏线;
夜
昼:晨线。
10
太阳光照与晨昏线的关系
N
晨线
S
11
N
昏线
S
12
A
昼长 = 昼弧所跨经度
15o/h
= 2 ×(12:00 — 日出时间)
= 2 ×(日落时间 — 12:00)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夜长=24h — 昼长
22
晨昏线上的时间
晨赤交点 6:00
C
B
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的 时间:12:00/0:00(24:00)
A
昏赤交点
18:00
D
23
③地方时和时差
角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