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一试验的目的与任务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通过试验教学,是学生掌握工程集料、水泥及水泥混凝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等试验检测方法,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

其目的是根据施工要求,熟悉有关检测的技术规范,进行专业基本能力训练,提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处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适应工程一线的要求。

二试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工程集料部分1、粗细集料筛分实验实验要求:掌握筛分方法,根据筛分结果绘制级配曲线。

细集料要求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确定砂的名称。

2、粗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实验实验要求:掌握粗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的测定方法。

正确使用天平。

要求掌握三种计算密度的方法(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理解他们的含义。

(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实验1、水泥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掌握水泥胶砂强度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水泥标号。

2、水泥混凝土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验方法,以及和易性指标的实验方法。

根据初步配合通过实验调整、强度复合、密度校正,确定实验配合比。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水泥混凝土标号。

(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1、沥青实验实验要求:掌握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实验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石油沥青的标号。

2、沥青及粗集料的粘附性实验实验要求:了解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评定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等级。

3、沥青混合料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备方法(马歇尔实验法)。

掌握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的测定方法。

掌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流值、密度、孔隙率。

并绘制其与沥青用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三实验学时及分配总学时:22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110010 适用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计划学时: 52学时计划学分: 3.0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道路建筑材料是路桥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

它为学习后面相继而来的其它课程如路面工程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监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道路建筑材料讲述了常用筑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技术性能、性能测试、合理使用及评定验收、运输储存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为后继课程及将来在设计、施工、验收、质量检验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本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到达下列要求:(1)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掌握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会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2)掌握石灰消化和硬化过程以及质量评定方法;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凝结硬化的机理和技术性质检验方法;其它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3)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现行配合组成设计方法和质量评定。

同时对其它混凝土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胶体结构、技术性质和评价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的组成和性质也有一般的了解。

(5)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现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掌握沥青混合料技术质量的检验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混合料也有一般的了解。

(6)了解工程高聚物材料的一般结构和性能;几种常用高聚物的特性;会应用高聚物材料改善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基本方法。

(7)掌握钢材和木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并能按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规格的钢材和木材。

道路建筑材料指导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指导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72学时)参考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宋少民主编)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从事道路与桥梁专业的人员应该熟悉和了解的基本道路建筑材料的知识,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基础理论和经验总结。

是研究道路与桥梁专业用材料的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道路与桥梁用材料的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优质复合材料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道路与桥梁用材料石灰、水泥、钢材、水泥混凝土、沥青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学习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了解金属材料的技术性质和各种外加剂的技术性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以及能在水泥混凝土中正确实用外加剂;能够独立地、熟练地完成道路建筑材料的工程试验。

三、课程基本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熟悉道路建筑材料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2)初步了解这门课的意义以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1)我国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状况及趋势(2)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3)建筑材料的检验与标准(4)本课程研究的内容、教学思路第1章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了解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2)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

理解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第一节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一、材料组成:化学组成、相组成、矿物组成二、结构1、晶体:(1)化学稳定性好(2)固定的形状(3)固定的熔点(4)各向异性2、非晶体:(1)化学稳定性差(2)无固定的形状(3)无固定的熔点(4)各向同性3.胶体:凝胶、溶胶、溶-凝胶、触变性第二节材料的物理性质一、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1.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不包括开口和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道路建筑材料》学习指南

《道路建筑材料》学习指南

《道路建筑材料》学习指南《道路建筑材料》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先导性专业基础课,也是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众多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具有知识面宽,学生受益面大,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实践性、创新性强等特点,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1、学习课程的目的(1)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相关课程知识,掌握道路建筑材料中各种材料的技术特性、技术指标及评价方法,并初步具有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工问题的能力,同时了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如《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沥青路面》等打下良好的基础;(2)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对相应的教学内容配以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感性认识,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3)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组织其参与“挑战杯”、“全国交通科技大赛”等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通过系统的调研与训练,充分培养其动手创新能力。

2、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集料的物理与力学特性及其评价的试验方法,掌握集料细度模数与级配设计方法,为将来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奠定基础;(2)掌握沥青分类分级方法与粘滞性、低温性能、感温性、加热稳定性等技术特性,熟悉其试验评价方法,了解其相关指标要求;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分类方法与体积指标,掌握路面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熟悉其配合比设计方法;(3)掌握水泥技术指标,熟悉其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与安定性等评价方法;掌握水泥混凝土工作性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熟悉其配合比设计方法;(4)对建筑钢材、无机稳定类混合料、土工合成材料等其他道路材料有一般性了解;3、学习本课程的方法1)掌握先修知识,学习前应先修完《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地质》、《结构力学(上)》等课程;2)应当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并逐渐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过程中有5次实验课教学任务,分别是集料与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关实验,并按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道路建筑材料》编写大纲(1)

《道路建筑材料》编写大纲(1)

《道路建筑材料》编写大纲(1)《道路建筑材料》(高职)编写大纲一、教材编写概述1.课程的性质《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是五年制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平台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训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员、施工员、试验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熟悉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质量检测方法和试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解决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材料试验相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桥涵施工技术》、《工程检测技术》等专门化方向课程作前期准备。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五年制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质检、试验、检测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构建了本课程教学内容,将原有分散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模块化,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因此本课程从材料试验与检测能力分析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知识的培养。

按照模块化进行教学设计,不但涵盖了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建设的常用材料,更是通过改变知识与能力在课程中的排序,达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有效合一,即达到教学内容与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一致。

同时结合“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目标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掌握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常用材料技术性能及要求,达到中、高级试验检测工的基本职业能力,同时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事求是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知识目标1)掌握土的概念、特点及组成,土的常用物理指标,粘性土界限含水量的概念,土的压实原理、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概念;2)掌握细、粗集料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的概念、计算公式、颗粒级配类型;3)掌握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4)掌握水泥混凝土主要技术性质与技术标准以及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5)了解石灰的消化和硬化原理;掌握石灰和无机结合料技术性质与技术要求;6)掌握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化学组分、特性、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7)掌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组成材料和技术要求,掌握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8)掌握钢材的技术性质及其指标,掌握桥梁建筑用钢材及其制品的特性,掌握钢材的分类。

道路建筑材料程-教学大纲(严家伋)

道路建筑材料程-教学大纲(严家伋)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道路交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4)《道路交通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6)《公路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9)《公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1)《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3)《交通工程学A》课程教学大纲 (15)《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8)《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20)《交通管理与控制A》课程教学大纲 (23)《交通规划与公路网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6)《交通流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8)《计算机模拟》课程教学大纲 (30)《路基路面工程(交通)》课程教学大纲 (32)《物流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34)《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36)《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A》课程教学大纲 (38)《运筹学A》课程教学大纲 (40)《公路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42)《运输经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4)《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46)《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8)《道路交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道路运输系统工程(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22013总学时数:32学时讲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教材:《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刘舒燕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黄世伶主编,《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

孙荣兴主编,《交通运输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韩彪主编,《交通运输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胡思继主编,《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佟立本主编,《交通运输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课程内容简介:本书根据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在编者多年从事“运输系统工程”教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系统地介绍了运输系统工程的思想、原理、方法和应用,全书共分九章,内容主要包括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工程、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控制、运输系统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应用案例等。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道路建筑材料12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方法和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21 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11 物理性质212 力学性质213 化学性质214 工艺性质22 常用道路建筑材料221 石料与集料222 水泥223 水泥混凝土224 沥青材料225 沥青混合料226 钢材227 其他建筑材料(如木材、土工合成材料等)23 道路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与评定231 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232 质量评定的程序和要求24 道路建筑材料的选用与配合比设计241 选用原则和依据242 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三、课程实施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1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32 教学资源321 选用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322 建设实验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23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作业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3 教学评价3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332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 30%、30%和 40%。

33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课程要求41 学生学习要求411 按时参加课堂教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412 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保证作业质量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道路建筑材料教案

道路建筑材料教案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任务道路建筑材料是路桥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

它为学习后面相继而来的其它课程如路面工程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监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道路建筑材料讲述了常用筑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技术性能、性能测试、合理使用及评定验收、运输储存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到达下列要求:1、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掌握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会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2、掌握石灰消化和硬化过程以及质量评定方法;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凝结硬化的机理和技术性质检验方法;其它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3、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现行配合组成设计方法和质量评定。

同时对其它混凝土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胶体结构、技术性质和评价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的组成和性质也有一般的了解。

5、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现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掌握沥青混合料技术质量的检验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混合料也有一般的了解。

6、了解工程高聚物材料的一般结构和性能;几种常用高聚物的特性;会应用高聚物材料改善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基本方法。

7、掌握钢材和木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并能按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规格的钢材和木材。

三、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的能力:掌握各种常用筑路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为后继课程及将来在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绪论第一章石料与集料第一节石料第二节集料第三节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四节石料与集料的工程应用第二章沥青材料第一节石油沥青第二节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第三节改性沥青第四节乳化沥青第三章沥青混合料第一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第二节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三节间断级配-SMA混合料第四节常温沥青混合料第四章水泥与石灰第一节硅酸盐水泥第二节掺混合料的硅酸盐水泥第三节其它水泥第四节石灰第五章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第一节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第二节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第三节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和料第四节路面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第一节稳定混合料的技术性质第二节稳定类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三节土壤固化剂第七章建筑钢材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同济大学严家及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钢结构制作适用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学时:88学分:5.5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质量检测方法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分析解决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材料实训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领域中,工程质检员及工程实训的中级工、高级工是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种,该工种考试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本课程是本专业的证书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具有解决工程建设材料技术性能和实训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工程地质与土质土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高等数学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测量技术、土建力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技术、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技术和隧道施工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通过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质检、实训、检测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原有分散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情境化,实现了所学知识与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材料实训与检测能力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等要求出发,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学生对材料实训操作、计算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1)设计五个学习情境即:①钢筋混凝土材料;②砌体工程材料;③路基填筑材料;④路面基层材料;⑤路面面层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特性、应用以及相关的环保、安全等法规,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道路建筑方案。

2. 课程设计背景道路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之一,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道路建设中材料的选择、使用乃至废料的处理均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道路建筑材料的全面了解,以及能够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需要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方案的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3.1 道路建筑材料种类及特性•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科尔沁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其他非常规道路建筑材料3.2 道路建筑材料应用技术•道路建筑材料的分类标准•道路建筑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方法•道路建筑材料应用中的技术要点3.3 道路建筑材料应用案例分析•不同道路建筑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优秀道路建筑方案示范分析•优秀道路建筑材料供应企业案例介绍3.4 道路建筑材料与环保、安全•道路建筑材料与环保、安全的关系•道路建筑材料的环保标准与检测方法•道路建筑材料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4. 课程设计要求4.1 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学习课程设计中提到的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特性、应用以及相关的环保、安全等法规,掌握道路建设中材料的选择、使用乃至废料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并且需要参加实际工作实践,理解道路建筑材料应用的实际情况。

4.2 课程设计要求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一个道路建筑方案设计,包含以下内容:•设计方案所需的材料清单•材料选择、使用原则等说明•设计方案的细节说明和计算结果4.3 场地要求本课程需要在实验室和实地进行教学实践。

4.4 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道路建设材料-理论与应用》参考书目:•《道路工程材料与应用》•《现代道路工程材料》•《城市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5. 课程设计评估本课程设计评估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课程学习成果:通过考试和方案展示评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依据《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道路、桥梁和排水工程建筑用材料性能的一门学科,它即是学习专业课的必备基础知识,又是一门应用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桥梁、道路、排水工程常用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

了解材料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从而达到能够正确选择、级配、检验和应用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1.前期课程名称2.后续课程名称(三)课程设计思路《零件结构设计与实践》课程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根据专业课程的需求,由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与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开发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按专业培养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典型的工作任务,以行动导向为特征,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前提,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采用循序渐进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容,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典型的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

(四)课程容选取的依据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后续专业课的需求,服务于专业课程,在容选取上起到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

接工学结合与职业技能的要求选取工程实际案例“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轴系结构、减速器”等作为教学载体,遵循理论够用适度、突出职业技能的原则,结合学生基本素质与学习能力,围绕减速器设计的综合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容。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引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常用材料技术性能及要求,具备常用材料的试验能力。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字:课程编号:021030080总学时及其分配:32学时,授课学时:24,实验学时:8,线上学时0。

实践周数:无。

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任课学院、系部:能源学院、交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道路建筑材料》是道桥工程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石灰、水泥和沥青的生产工艺、组成、技术性质和技术标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和组成设计,钢材的分类、技术性质和桥梁建筑用钢等基本内容,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了解道路和桥梁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如:石灰、水泥和沥青)的产源和生产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合理的选用、保管及运输;2、了解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善途径;3、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和其技术性能之间的关系;4、熟练掌握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方法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一)绪论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⑴介绍的本课程的研究的内容和任务;⑵建筑材料在路桥工程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性质;⑶道路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⑷道路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异与控制。

教学要求⑴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建筑材料在路桥工程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性质;⑵道路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⑶道路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异与控制。

重点、难点:材料的性质与检验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了解该课程基本框架。

(二)砂石材料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⑴石料的技术性质和要求;⑵粗集料的技术性质;⑶细集料的技术性质;⑷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级配范围曲线。

教学要求:⑴了解石料、粗集料和细集料的技术性质;⑵掌握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级配范围曲线的绘制;⑶熟练应用数解法和图解法进行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概述(一)依据《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道路、桥梁和排水工程建筑用材料性能的一门学科,它即是学习专业课的必备基础知识,又是一门应用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桥梁、道路、排水工程常用材料的品种、技术性能、技术标准与检验方法。

了解材料组成结构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从而达到能够正确选择、级配、检验和应用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见表)1•前期课程名称《零件结构设计与实践》课程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根据专业课程的需求,由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与该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开发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按专业培养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典型的工作任务,以行动导向为特征,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前提,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采用循序渐进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典型的机械零部件及传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后续专业课的需求,服务于专业课程,在内容选取上起到对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

接工学结合与职业技能的要求选取工程实际案例“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轴系结构、减速器”等作为教学载体,遵循理论够用适度、突出职业技能的原则,结合学生基本素质与学习能力,围绕减速器设计的综合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引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常用材料技术性能及要求,具备常用材料的试验能力。

即掌握水泥、集料、水泥混凝土、钢筋、钢绞线、石料、建筑砂浆、石灰、土、稳定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求,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等配合比设计,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常用材料的试验操作,并能够依照现行标准、规范或规程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评价,能够独立完成试验报告。

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教书育人原则,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1 )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力学,工艺性能的基本理论(2)熟悉材料有关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3)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设计及强度理论;(4)掌握参加国家工程质量检测员考试以及通过劳动部门试验工等级考试的基本知识(5)了解新型材料的发展方向,技术要求及其应用。

2.专业能力目标(1)具有正确完成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的能力,并能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2)具有分析和判断材料试验检测结果的能力,并能提出改善的方案和措施;(3)能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选择和使用适宜的建筑材料;(4)具有较快熟悉新型材料性质和应用的能力,具有研究新材料的能力;(5)具有筹备组建中小型试验室的能力;(6)具备进行工程质量检测的能力.3•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3)使学生具备在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评定事物的能力。

(5)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的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6)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与创新设计意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四、教学实施(一)师资要求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1)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

2)熟悉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工程测量、公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等的相关知识。

3)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4)熟悉相应国家标准和工艺规范。

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资质:1)具备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

2)从事路桥施工的技术人员。

(二)教学硬件设施我系设置了砂石试验室两个,土工试验室两个,水泥试验室,混凝土试验室,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室等试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给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宽敞的试验条件。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课程教材:《道路建筑材料》姜志清相关参考资料目录:《集料试验规程》《沥青试验规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水泥试验规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试验规程》(四)教学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1、行动导向教学法:针对课程教育目标,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知模拟实际的职业性情境的行动中,积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计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使学生在学到工作方法的同时,能用之独立解决培训中(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

2、任务驱动法:本课程每个学习项目中材料试验部分主要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或规程进行试验,检验材料的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这一部分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用。

3、案例教学法:对于课程中知识能力的综合应用部分引入案例教学法,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组成设计、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等;此外,工程实际应用案例将引导学生从课程走向实际工程应用,案例教学法最为适合。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某些课程可以实现边学边做,甚至以真实的任务为载体边做边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如钢筋力学性能及试验。

5、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课件、工程图片、试验录像、动画等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学习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6、讨论教学法:讨论时教学法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刚刚学过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理解与掌握。

(五)教学评价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课间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评价的具体形式与方法:1•由教师、学习小组与学生组成教学评价团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参与性、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掌握知识成效与技能成效)给予评价与考核。

2•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以学生和学习团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体系。

主要对学生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与钝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实训与练习的考核。

3•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评价体系。

主要对学生的学习力、设计能力、学习成效进行综合性评价。

4.教学评价的结构与比例:按平时考查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之比为2:4:4的比例,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以满分100分计。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5)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

五、课程管理(一)课程教学团队1.教研室主任:2•课程负责人:3.主讲教师:等4.实训教师:等。

(二)责任1•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的调整、课程的持续发展;2•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授课过程,实训教师负责课程的实训教学。

4•课程负责人负责指导与监督课程的实施。

六、说明1•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2•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该课程标准使用2-3年后应进行修订。

七、编制情况说明编写:审核:系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