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京剧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实践研究

京剧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实践研究摘要: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为了提升国民素质,有必要持续推行素质教育。
中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教学已成为践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中融入京剧艺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精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帮助,从而提升学生艺术修养,通过京剧教学,突出京剧的现代艺术价值。
关键词:京剧教学;中小学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引言:京剧故事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古代历史的文化内涵,更是故事本身的现实意义。
京剧中有很多唱段都是改编自历史事件,涵盖战争、政治以及历史事件题材,演员以动作和唱腔的形式向人们展现艺术魅力,彰显民族特点与故事场景,将其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有利于更好的为学生展现历史文化,培养表演才能。
1.京剧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京剧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京剧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传承和发展京剧文化,受西方音乐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了民间音乐形式,学生也将目光放在钢琴、声乐等方面的学习,严重忽略了我国的国粹。
因此,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与学习京剧知识至关重要,它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并潜移默化的传承文化。
课堂上学生感知京剧的表演与神韵,加强对京剧文化的热爱,为京剧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京剧走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京剧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学类、历史类、美学艺术类知识,京剧中涉及到的题材和内容很多,学习京剧可以发现它正在向人们展现一段又一段的中国历史文化。
如今京剧已出现了现代题材的种类,其中涵盖抗日战争和当代生活,这些题材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剧中的人物也在向人们宣扬着爱国主义精神。
因此,学习京剧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1]。
1.京剧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途径2.1明确音乐课堂中京剧的曲目与形式一直以来,京剧都是我国的国粹,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京剧进课堂之初探

京 剧是我国 传统戏 剧中的 瑰宝, 它 把歌唱, 舞 蹈, 音乐, 美术自然地融为一体 , 具有极 高的美学价值.京 剧进课堂无疑是 一件好事,它将有 利于强化学生民族 文化学习意识,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怎样让京剧艺术走 进课堂, 特别是走进孩子们 的视野, 进行民族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呢? 一, 京剧进课堂, 不是昙花一现 向全国中 小学课堂推行这项传 统文化教育,对继 承 和发 展包 括京 剧在 内的 中国 戏 剧艺 术具 有积 极意 义.在具体的教学中, 如何避免变成走过场, 流于形式, 我认为应坚持以下三个 "统一" . (一 )文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 中国的戏 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 革新与发展,现存 剧种有三百多种, 京剧乃其中佼佼者.经过这么多年的 发展, 京剧已经形成了其独 有的文化魅力, 作为传播载 体的曲目选择至 关重要.这次选择 的京剧曲目有很多 是 "文 革" 时的样板 戏作品, 这 些曲目 有一定 的社会背 景, 其中所体现出来极端政 治化的创作倾向, 无疑会给 学生们造成片面 的认识, 很 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 心理, 从此对所谓的京 剧艺术敬而远之 .学习京剧主要的目 的是让学生感受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 化,弘扬我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京剧进课堂不是为了培养多少京剧名家, 而是让学生初步 感受京剧, 了解京剧的一些知识 , 知道 一些名曲片断, 帮助他们学 习欣赏京剧的韵律之 美, 唱 腔之美, 最终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二 )地方性与全国性相统一 中国戏剧 有自己发展的途径和 脉络,艺术和文化 不能强行推广, 一定要契合当地文化.相比强迫性地在 全国推广京剧, 我觉得各地 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当地特 色开展艺术教育无疑更具实际意义.比如, 江苏推广昆 剧, 广东推广粤剧, 安徽推广黄梅戏等.上个月, 笔者所 在城市的教育系 统专门针对我市的 传统戏曲"海州五 大宫调" 作了一次宣传性的 表演活动, 笔者看到在所有 的试点学校里的 中小学生都有很高 的参与意识,并且 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单一性与综合性相统一 京剧是一门多样化 , 综合 性的艺术, 从 "唱 念做打" 到 "生旦净丑" , 包括了众多的艺术元素.在我们音乐课 堂 中的 "唱" 只是京 剧最基本 的要求 , 如果配合 其他科 目一起进行教学的话, 可能会事半功倍.如京剧给人最 直观的感受在于 它那韵味十足的唱 腔艺术和色彩斑斓 的脸谱与五花八 门的服装.如果在 美术课上老师能从 教授认识, 学画脸谱开始, 为不同角 色的戏曲人物搭配 服饰或者自制演 出服装, 道 具; 历史 老师能在课堂上把 一个个戏曲剧种 背后的历史故事为 学生讲述;语文老 师可以带领学生 一起分析学习戏曲 中的诗词歌赋及各 种文学知识; 体育老师, 舞蹈老师可 以适当地传授戏曲 表演时的各种动 作等等.让学生从多 角度, 多 方位, 全 面地展开学习, 可使学习的 效果更加突出, 学习时也更 容易理解,从而 也进一步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学 习效率. 二, 京剧进课堂, 老师们准备好了吗 京剧是一 门复杂多样的艺术, 对表演者往往有着 很高的要求, 往往是 "台下十年功, 台上三分 钟" .而对 于我们中小学教 师来说大多数从未 接触过,或者是偶 尔对某个唱段感 兴趣学会哼唱几句 而已.对于它的各 种要求根本就不 会,这就给京剧的 课堂教学带来了难 题,因此让授课 老师短期内学习掌 握京剧的基本要领 是当务之急.不奢望培养老师的京剧唱功, 但让每个教 京剧的老师都能 开口唱是一个基本 要求,也是对学生 小学教学参考
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戏曲教学的策略探讨

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戏曲教学的策略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西方古典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形式的教学却较少涉及,这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欣赏有所欠缺。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戏曲教学往往被忽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局限于表面知识,缺乏深入的感悟和体验。
引入戏曲教学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将戏曲教学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戏曲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戏曲教学,探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1.2 研究意义音乐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将其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戏曲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戏曲的历史渊源、戏曲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戏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生在学习戏曲音乐时,不仅可以学会欣赏戏曲的优美旋律和动人情感,还能学会演唱和演奏戏曲曲目,培养他们的表现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戏曲教学还可以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目的和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引入戏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通过戏曲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他们接触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
学校京剧教育活动方案策划

学校京剧教育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目标:1.通过京剧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1.京剧专题讲座组织专业京剧演员或教授前来学校进行京剧专题讲座,介绍京剧的历史、发展、唱腔、表演技巧等内容。
讲座形式可以是讲解+ppt,或者示范演出+解说。
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2.京剧观摩演出组织学生观摩一场京剧演出,可以是学校内部策划的演出,也可以是邀请专业京剧团体来校演出。
观摩演出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京剧表演培训选择对京剧感兴趣的学生,组织京剧表演培训班。
培训班可以每周安排一次课程,每次1-2个小时,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培训班的内容可以包括京剧基本功训练、唱腔学习、表演技巧培养等。
培训班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京剧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4.京剧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自发组建京剧社团,定期举办演出和交流活动。
社团活动可以包括舞台演出、剧本创作、角色扮演、主题讨论等。
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
5.京剧小剧场为学生提供京剧小剧场表演的机会,学生可自愿参与表演,可以是选段表演、独唱、合唱等形式。
小剧场的目的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艺,锻炼自信心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活动方案:1.进行京剧专题讲座,预计时间1-2小时,安排专业人员讲解京剧的历史、特点、表演技巧等。
2.安排学生观摩一场京剧演出,可选择学校内部的演出或邀请专业团体来校演出。
3.举办京剧表演培训班,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计20小时。
4.学校提供场地和交流平台,支持学生自发组建京剧社团,定期举办演出和交流活动。
5.组织京剧小剧场表演,学生自愿参与,每学期一次。
四、活动安排:1.京剧专题讲座:选择适当的日期和时间,邀请专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通知学生及家长参加。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3.《京剧欣赏》:收录了经典的京剧唱段和剧情介绍,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京剧的魅力。
二十三、教学拓展阅读
1.京剧剧本选段:选择一些经典的京剧剧本片段,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京剧的剧情和角色特点。
2.京剧评论文章:提供一些专业或非专业的京剧评论文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京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京剧脸谱、服饰等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哪个艺术领域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京剧的文章——《京剧趣谈》,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二十一、附录
1.生字词表: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拼音、笔画、词义和例句,方便学生查阅和复习。
2.京剧常识资料:提供关于京剧的背景资料,如京剧的历史、流派、著名演员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
3.参考书目:推荐一些关于京剧的书籍和文献,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阅读。
二十二、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京剧史》:提供京剧的起源、发展、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等详细信息,帮助学生了解京剧的深厚历史背景。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参观京剧表演,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2.开展校园京剧活动,如京剧社团、京剧比赛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京剧文化。
3.结合其他学科,如音乐、美术等,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教学预设
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关于京剧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于京剧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作者:林绿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6期【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在中学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作为国学精粹的文化艺术,京剧走进中学音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向学生普及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本文主要阐述当前京剧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京剧;音乐课堂;中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79-01一、京剧的艺术熏陶价值(一)注重历史文化的凝聚。
我国京剧更加注重故事的现实意义,众多京剧名作都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改编的,例如《霸王别姬》《武家坡》《空城计》等,有着很强的历史性、社会性,题材也多为政治、历史和战争等事件。
另外京剧表演可以通过演员的动作来展现更加艺术性的表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秋江》,舞台上并没有任何的布景,艄翁仅仅是做出了划桨的动作来给观众呈现出来江上中划船的场景,这些表现实际上也丰富了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也充分显示着我国民族含蓄和内敛的民族性特点。
学生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精神,也能够从中锻炼自身的表演才能,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注重表演的艺术性。
在京剧的舞台上,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以及一个圆场可能就代表着纵横潜力、千军万马。
一般来说舞台中间无布景,用一个布帘来象征“出将入相”,最常见的道具是一桌二椅,有着极为丰富的用途。
例如在《春秋配》中,小姐和相公隔着墙说话,椅子可做墙;在《三娘教子》中,椅子又是织布机;在《桑园寄子》中将儿子捆在树上,自己站在椅子上,可作树;有时候座椅也可以作为来表现演员身段的道具,有时候也可以作为门的作用,例如在《武家坡》《汾河湾》《六月雪》《女起解》中,椅子稍歪预示着门开了。
这些各种各样的作用也仅仅是一桌二椅来展现的,学生在京剧戏曲表演中不仅能够锻炼手脑结合的能力,还充分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艺术表演思维。
浅谈对京剧进课堂的思考

浅谈对京剧进课堂的思考作者:唐飞圣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6期摘要: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教育部的引导下,京剧被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
对此,有人表示支持,认为这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人持质疑态度,认为京剧的师资还很缺乏,这样做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等等。
本文针对这一音乐界的“热点”现象给予理性思考,分析京剧进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阐述京剧进课堂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关键词:京剧传统民族文化音乐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流行音乐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京剧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对下一代年轻人来说,也越来越陌生。
在新的发展时期,有识之士呼吁京剧要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使人们重新来了解京剧,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的民族特色。
于是京劇在教育部的引导下渐渐走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
将京剧唱段引入音乐课中,此举一提出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
本文将从他们讨论的问题上作出理性的分析,阐述京剧进课堂将利大于弊。
一、京剧进课堂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京剧进课堂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有支持京剧进课堂的,也有质疑京剧进课堂的,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各执一辞。
(一)对京剧进课堂持质疑态度关于京剧进课堂的质疑还有很多,但总结起来主要围绕着这几个问题:第一,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现在中小学音乐课在中小学教育中日益边缘化,不被重视,往往仅作为素质教育的点缀而存在。
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重视这些课程的手段,是把其‘特长化’,与考试加分、升学相对应。
”[5]因此,新增加的京剧课,极有可能变为新的“特长教育”,而难以做到普及。
在没有这一“特长”的学生和家长看来,则可能成为新的学习负担。
第二,弘扬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何独尊京剧?通过校园教育来保护、传承的对象应该是最有本民族特点的东西。
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

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王 敬国家教育部在今年3月份推行了部分省市“京剧进课堂”的政策,笔者认为国家关注中小学民族文化教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具体做法还有待调研和完善。
并借鉴了匈牙利中小学民间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中小学民间音乐教育的不足和改变现状的一些措施。
京剧中小学民间音乐教育这学期开学后,一些中小学课堂里传出孩子们咿咿呀呀学唱京剧的声音,一招一式毫不含糊……这便是教育部推行的在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教学的措施。
此举措一出,即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支持与反对声并存,并被带上了全国两会。
在支持与反对的两大PK中,我作为一名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师,也深有一些感触……首先,很高兴看到教育部提升民间音乐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这起码是一个信号,体现了国家对发扬传统文化重视。
所以,支持是肯定的。
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现在的高校生,甚至音乐专业的高校生,竟然在民间音乐方面是一片空白,更有甚者称之为“过时音乐”、“老土音乐”……我想试问这些学生,在国外享有中国“第二国歌”美誉的《茉莉花》过时了吗?没有。
为香港主权回归而作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中童声合唱便是《茉莉花》。
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2010年上海申博短片也是以《茉莉花》为线索将无数精彩镜头串联,人们称赞它“美的令人窒息”。
还有,周杰伦、王力宏等流行最前沿的歌手作品频繁的用以昆曲、京剧等古老戏曲为素材,这难道过时了吗?也没有。
再有,2000年,中国农历除夕夜,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携着一架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宋琴,带着一曲《流水》走进了西方艺术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流水》还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外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难道《流水》过时了吗?更没有。
那为什么这么美的音乐,我们的学生却感觉不到呢?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但我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国中小学民间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
伟大的音乐家巴托克贝拉和柯达伊佐尔坦在采风中认识到民歌“不仅是原始的残余,而且也是在成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得以成熟、得以精练的一种艺术,一种富有价值的、完美的艺术”“如果我们以严肃的态度去追求一种有机的音乐文化,就必须使它们尽快地为全民占有。
从“京剧进课堂”实践谈京剧艺术的发展

的一致性 。从长远来说 , 剧艺术走 近年青一 代是 京
传承文化 的一种必要形 式。针对这 一点 , 教育部基 础教 育司 司长姜 沛民表示 , 中小学 试行 “ 在 京剧 进
和研究 。翻 阅著作文献 , 对京剧艺术 本身 及著名的
课堂 ” 是弘扬 民族精神 的一项重要 举措 , , 通过 学习
过难 , 能起到预 想中 的效 果吗? 也有 人提 出, 戏曲艺
术 “ 花齐放 ” 怎么只 有京 剧艺术 载人 音乐 教材 , 百 ,
其它 的戏 曲种类 的容身之处 呢……对于 “ 京剧 进课
堂” 的言论甚 多 , 但这 些观 点不 是笔 者本 文的侧 重
春》 《 桂英 挂帅》 《 、穆 、 沙家浜 》 《 、智取威 虎 山》 《 、杜 鹃 山》 《 、红灯记 》等的欣赏 ,加 强对京剧 的感性认
五、京剧艺术 的本 体发展
( ) 一 需要 剧 目的 创 新
京剧艺术作 为以写意为主 的程式性艺 术 , 糅合
“ 、 、 、 , 唱 念 做 打” 角色分 为“ 、 、 、 。在流行 生 旦 净 丑”
笔者在整理和归 纳京剧艺术各 个知识点 时 , 对 归入中小学音乐教材 中的 1 5首样板 戏进行 了深入
成 的产物 。从乾 隆年间徽班进 京 , 展至今 已有两 发
( 王力宏词 曲 , 取材 昆曲《 牡丹亭 》 , ) 等等 , 都给喜爱 流 行音乐 、 传统 艺术 陌生 的人 , 对 重新 对传统 戏 曲
有 了新 的 认 识 。
百多年历史 , 对这一传统艺 术形式进行 保存和 发展
是有必要 的。作 为音 乐教师 , 要让学 生逐渐喜欢 这 门艺术 。 ( ) 立感性认 识与认 同感 一 建
谈京剧进课堂的坚持与改进

谈京剧进课堂的坚持与改进今年,教育部将京剧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并在部分省市先行试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叫好声,有附和声,也有质疑声。
京剧到底该不该进课堂或以什么方式进入课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此也有几点思考。
一、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但更要确定合理目标。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强调学习西方的东西多了,而重视弘扬传统的东西相对少了。
有些历史的、传统的文化在社会中并未得到真正重视。
将传统文化中的标志——京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而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应该从娃娃抓起,将京剧曲目纳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无疑是一次文化理念的深刻转变和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
从这个角度看,京剧进校园有着极强的导向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弘扬传统文化不能违背其本身的初衷。
京剧进课堂的初衷,是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知道京剧是什么,或者依葫芦画瓢,哼哼几段,极不情愿或者扭曲歪唱地被动应付,甚至糟蹋艺术。
因此,要把京剧进课堂的目标进行科学定位,要把它定在了解中国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上,定在熟知经典唱段中的历史故事上,定在提高孩子们从小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上,定在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做人处世原则上。
如果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京剧进课堂的意义就远远大于教唱本身了。
二、要正面看待京剧入课,但还要重视师资培养。
京剧进课堂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试行之初必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时下有些人对此提出异议或质疑,但这些异议和质疑应该是积极的、有益的,而不应是抱怨和反对,更不能一味的抨击。
我们更多的责任是如何加强和改进这项工作,多向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建议,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大众化的轨道。
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和专家加强教学研究,如在剧目选择上“样板戏”曲目不宜过多,补充教材编写上要更加符合实际等。
通过试点,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方式和措施。
小学音乐课中“京剧入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

小学音乐课中“京剧入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作者:侯彩霞来源:《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2年第06期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双项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开始重视对课程的多元化和民族化改良,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尤以“京剧入课堂”活动的开展最具特色。
基于对上述内容的认识,笔者围绕小学音乐“京剧入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试从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完善课内教学资源开发、融入学生兴趣元素、体现京剧艺术的精神价值、开展家校合作以及对渗透教育模式的应用等角度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京剧入课堂”;教学策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已经成为当前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然而很多小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不但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开展带来了巨大阻碍,也非常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机成长。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务必要对“京剧入课堂”活动引起的重视和进行研究,设计、执行具有体系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为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助力。
1 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进行时”,各方面的条件可谓“一日一变”,再加上诸多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综合影响,每个小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
小学音乐教师要认清并尊重这一事实,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分层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条件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计划。
1.1以能力为标准开展分层教学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相对于歌曲而言,京剧无论在文化概念,还是表演技法的理解和学习方面都具有更大的难度,京剧的学习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结合“京剧入课堂”教学的有关要求,对不同学生的节奏把握、词文发音、动作执行和概念领悟等多种能力水平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精准的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分别制定在教学内容、形式和要求上体现出对应难度的教学方案。
关于京剧进入小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感触

三
“
、
一
段 《 洒 热 血 写 春 秋 》学 习 甘
,
唱段后 思 !
”
…
,
询 问他 们 感 受 时
…
回 答最
多的是
“
好玩
!
”
“
有意
。
多 听 多模 仿
,
”
与开 口唱
一
不 难看 出 京剧 对现 在 的这 些 孩 子 来说 是 太新鲜 了
,
,
京 剧 进 课 堂 由谁 来 教 ? 如 何 教 ? 这 也 是
即使是 那 些对京剧不 感兴 趣 的学 生 也
l
l
么是
“
舍 家为 国
“
”
… …
俗话 说
:
人 生如戏 戏如人 生
,
一
”
。
京剧 艺术 的产生 发
、
早在教育部没 有正 式提 出
,
京剧进课 堂
”
的举措之
I 展 和 变革都是 和
代 代 艺 术家流 离颠沛 的坎坷 生 活 和 国
。
前 江 苏 省 教 版 的 音 乐 教 材 五 年 级 ( 下 ) 中就 特 意 编 写 了
:
I 简 直 太 美 了 } I, 有 这 么 多 戏 服 啊 ! ’ 这 个
!
”
…
“
时 春 秋 》 先从 杨 子 荣 和 少剑 波 的 英 雄故 事 说 起 讲 到
”
漂 亮 的头饰 我 在 电视 上 看 过
,
…
而 当 屏 幕 上 出现 各 种
,
脸 谱 时 学 生 们 都 兴 奋 地 不 得 了 有 向你 发 问 的 有 和 同 学
京剧论文——精选推荐

题目:《浅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京剧教学》**:***工作单位:大名县实验学校联系电话:151****7686浅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京剧教学摘要:京剧是世界戏剧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京剧中包含了民族艺术、道德观念、传统习俗和历史知识等多方面的价值,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京剧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京剧进课堂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为青少年走向传统文化架设的一座桥梁。
本文从京剧的历史地位、巧选教学内容、巧用教学方法、巧与相关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联系、激发创新思维、等几方面阐述了京剧进入音乐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京剧艺术课堂教学途径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曲之一,它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曲舞台上独树一帜。
京剧被称之为国粹。
作为我国戏曲的代表剧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
它以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享誉世界。
京剧艺术作为全国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博采众长,具有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内涵,让人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新课程要求在音乐教育中把“文化传承”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体现。
中国戏曲文化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精髓,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京剧教育,是让新时代的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绝佳窗口,通过京剧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拓宽审美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一、京剧艺术教育走进音乐课堂的意义1.实施京剧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的教学所见甚少。
有相当多学生反而对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了解较多,而对中国传统音乐却知之不多,尤其是对戏曲更是陌生。
但是,由于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曾经被称之为“东方歌剧”的京剧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过时”、“老土”的代名词。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对外敞开,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向中国,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其中也包括国粹——京剧。
浅议京剧进课堂

号。 然而把地方戏曲列为 当地学生音乐课 的增设内容 ,由于它在本地较为普及 , 师 资力量的解决相对就 比较容易 。 三 是地 方戏 曲在 本地 享有 盛名 , 因
而本 地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会 更浓 一些 , 学 习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
剧进课 堂 ,并 不是让学生简 单地知道 京 剧是什 么 ,还要 让学生领会 京剧表现 出
件好 事 ,但 不 应 只有 京 剧。 将传统教育纳入现代
教育 的过程 中 , 要充 分考 虑 到 中 国文 化 的 多样 性
与 中 国地 域 文 化 的独 特
性。 应充 分调动地方 的积
极性 , 把各地标 志性 的文
化遗产 找出来 , 由专 家 再
选择进入课堂 。 与独尊京 剧相 比 , 这样做 有三 大益
时, 而是纳入原有的音乐课程之 中。
此 外还 有 争议 比较 多 的问题 是 , 京 剧 本身 虽然 是我 国 的一 大优 秀 剧种 , 其 传播 地域也 比较 广泛 , 深受 群众 的欢 迎 , 但 这都 不能改变 它的流行有一 定 的地方 性 。换 言之 ,各地是 否能够根 据 当地 特 色 ,选 择 比京剧更贴 近当地生 活 的地方 剧 昵?有人 认为 ,京 剧作为 中国戏 曲文 化, 是公认 的国粹 , 它不能代 替万紫千 但 红 的中国戏 曲百花园 。 因此 , 中小学音 在 乐课增 设传统戏 曲文 化 内容 时 ,不应独 尊京剧 。如越剧 、 豫剧 、 黄梅戏 、 花鼓 戏 、 川剧 , 沪剧 , 粤剧 、 评弹 、 曲等 等不胜枚 昆 举 的地方 戏 , 但在地方享有 盛名 , 不 在全
有很大好处 。
以坚持百 花齐放为好 。现 在很多 国家都 把有 民族 特色 的文化 纳入基 础 教育 中 ,
京剧如何“唱”进课堂

京剧如何“唱”进课堂2008年,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
2009年,北京市教委拨款80万元,用于京剧教材的研发,这也是全国第一套中小学京剧教材。
该教材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设置的内容有所不同。
2010年,据《法制晚报》报道,“‘京剧进课堂’试点校将在2011年使用北京版京剧地方教材。
同时,北京市教委将适当增加试点校数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以继续推进‘京剧进课堂’项目。
”2011年,为进一步弘扬“国粹”,北京市适当增加试点校数量,提高试点校京剧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加对教师的培训课时。
2012年,“北京丰台区成立‘京剧进校园、进课堂’实验基地,京剧知名演员走进教育集群内各个学校,向学生免费教授戏曲艺术,传承和弘扬京剧这一国粹”。
如今,“京剧进课堂”已经实行了五个春秋,现有昆曲、婺剧等多种戏曲艺术形式也相应进入不同等级的学校课堂,如火如荼的教学进展令人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有更多的思考。
●京剧进课堂:素质教育的积极回应如今,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愈来愈清晰的认识。
艺术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开展艺术教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命题之一。
如今,高校培养艺术生已不仅仅是歌、舞、表演等专业的单一型艺术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多,如何培养和发展复合型人才是当今艺术教育的方向;如何开展艺术素质教育?由单一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渡,丰富和补充瞬息万变的教育与发展形式,这给艺术教育的改革等提供了更多可能。
1.京剧进课堂:重在文化传承《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一经颁布,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多关注,包括教育界专家、学者和中小学生家长、教师。
当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剧进课堂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不是开了一个京剧课,而是进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是在要求中小学音乐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在每个年级都要学唱一段京剧,原来的音乐课表里虽有注重民族文化传承的教学内容,但主要是从欣赏的角度去要求学生与教师,京剧进课堂是把教学的问题提到了要‘学唱京剧’的问题,这说明中小学在整个的音乐课里有了京剧的内容,这是一种新的举措,但作为试点教学,还需要践行一段时间去检验其有效性。
关于京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究

关于京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究【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京剧如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通过分析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探讨了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以及京剧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关系。
还分析了京剧对小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京剧教育的实施建议。
通过推广京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修养。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京剧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价,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将京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有望为小学生音乐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京剧、融入、探究、传统音乐教育、影响、推广、研究、教育建议、小学生、展望、结论1. 引言1.1 背景信息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讨如何将京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促进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背景信息中,需要了解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情况、教育部门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导向以及学生对于京剧学习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也需考虑到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阐述为什么需要将京剧融入小学音乐课堂。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背景信息,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内容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我的研究旨在探讨京剧如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以提供更多元化和丰富的音乐教育体验。
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现状进行分析,我希望了解当前音乐教育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找到京剧教育的切入点。
我希望通过研究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探讨其对学生音乐素养、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
我还将探讨京剧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关系,以及京剧对小学生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未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推广京剧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和指导。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及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京剧进课堂”的意义及教学策略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通知》,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15 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在10 个省市区各选20 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工作,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展。
教育部此举的目的在于:继承传统艺术,从少年儿童抓起。
然而,“京剧进课堂”一段时间以后,各试点地区、学校取得的成效却参差不齐。
京剧能否通过教育得以传承,“京剧进课堂” 如何卓有成效的开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京剧进课堂”的意义1.对于戏曲发展的意义中国戏曲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戏剧之一,它博大精深,是艺术的海洋,是蕴含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东方瑰宝,理应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物质至上的时代,影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戏曲艺术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冲击,戏曲艺术面临不可否认的危机,青年观众不愿接受,演出上座率低,甚至有人认为戏曲是不合时宜的过时艺术,断言它的衰亡。
戏曲艺术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而对于戏曲的传承,我们应该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文化背景下进行思考。
戏曲的兴衰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命运,对戏曲的命运给予密切关注,并为戏曲的普及作出贡献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戏曲的振兴,需要继承和创新发展。
任何文化艺术,只要不是当下流行的,要想让它有丰厚的土壤,认为它有价值,需要被保护和传承,都需要教育来完成。
对于戏曲来说,戏曲演员的日渐匮乏,戏曲观众的日渐减少,仅仅依靠舞台和剧场来维系它的生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它真正进入人的生活,进入学校教育,戏曲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随着戏曲知识的普及,使人们懂得戏曲、接受戏曲,进而欣赏戏曲,戏曲的传承、振兴才有希望,这不仅是在培养潜在的观众,对于戏曲人才的选拔、培养也水到渠成。
京剧作为国粹有着辉煌的历史,它的艺术魅力甚至得到国外艺术界的承认,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在中国与世界沟通时,京剧能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以京剧为教学内容的新思路开题报告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以京剧为教学内容的新思路开题报
告
京剧,是我国优秀戏曲中的代表之一,是我国的国粹.从京剧的形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它经历了繁荣,没落,也经历过巨大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在现今社会背景下,京剧艺术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范围,甚至被遗忘.为了将京剧这门艺术弘扬,继承,发展下去,教育部于2008年2月颁布了"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通知,正式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中. 本文在"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各种理论研究背景之下,从京剧唱段教学实践的角度,以作者所在学校"京剧进课堂"的七个京剧唱段教学为例,对学生学习情况展开调查与分析,归纳出京剧进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并尝试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的第一章是绪论,陈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对戏曲文化进校园,
京剧进课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是关于京剧唱段教学的实践部分,作者从学生对京剧了解程度,学生家庭戏曲文化环境,学生对"京剧进课堂"的认识三个方面对本校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京剧学习现状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同时对七个京剧唱段展开教学分析,并通过典型的教案和案例再现京剧课堂教学过程,以及相应的京剧教学评价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摘要】京剧是国粹,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学校教育非常有必要,京剧进校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角度,探索推行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讲授新课,使用媒体教学;观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京剧课堂;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媒体教学;观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今年年初,教育部下发《有关开展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并且确定了15首京剧唱段作为音乐课的教学内容。
笔者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非常支持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这样的试点。
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低的问题。
京剧是国粹,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学校教育非常有必要,京剧进校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角度,探索推行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我在《走近京剧》开始上课就播放一首戏曲音乐“周杰伦的《霍元甲》”他在歌曲中运用了我们的“国粹”——京剧中的花旦唱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出示花旦图片。
创设情境,一首独特的戏曲音乐让学生从感官上有个初步的印象,让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戏曲
味的音乐教室,通过各种情景的渲染激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
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播放《贵妃醉酒》的经典片段,接着推出素有“中国第一男旦”之称的李玉刚的精彩表演及他对“新贵妃醉酒”的出神入化的独到的演绎。
学生们品味着,比较着,感悟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投入。
(二)讲授新课,使用媒体教学
1、采用多媒体文字和画面向学生介绍京剧的起源,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掌握知识。
把知识、音响、画面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调动所有器官——听觉、视觉,积极参与到探究体验活动中,多层次多角度感受京剧的无限魅力。
使用多媒体出示现代京剧《红灯记》的视频片断,并为学生表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
2、欣赏京剧视频。
按京剧人物的不同年龄、身份、性格、外貌特征,认识京剧的四个行当,而剧照使学生对各行当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产生浓厚兴趣,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并根据学到的知识来判断各行当。
在介绍旦、净角色时选用《苏三起解》《铡美案》的视频,让同学们初步的把握京剧人物角色的外貌特点,迅速的分辨出来京剧人物角色。
(三)观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
1、观看京剧人物剧照,分辨各自属于什么行当。
如丑行,扮演以滑稽而伴有杂耍性表演的人物。
丑和净一样要勾脸,但净要勾画全脸,勾大花脸,而丑只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为“小花脸”,丑又与净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称“三花脸”。
丑角脸谱简单,只勾画豆腐块、蝙蝠、枣核等图形。
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角色上亦有文武之分。
有的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
让学生欣赏《时迁偷鸡》中时迁表演的一段绝活。
2、通过欣赏京剧片段,引出京剧的功夫——唱、念、做、打。
京剧不仅在行当、脸谱上内容丰富,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段,选取了京剧《华容道》其中的一段里面就包含了这四大功夫。
3、出示京剧伴奏图片,让学生识别京剧乐器,并视频欣赏京剧《红娘》让学生聆听其中的伴奏乐器,并模仿击打乐器,这使学生对伴奏乐器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京剧践中,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主要以欣赏为主,学唱为辅。
京剧进课堂,老师应更多的给学生播放京剧经典名段,讲解京剧的历史,唱段背后的故事,忌成为唱歌课,只是单纯地让孩子们学唱几首京剧的经典唱段。
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能让青少年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京剧进课堂是培养青少年起码的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和情趣,培养欣赏水平。
2、处理好艺术熏陶和专业的艺术教育的关系。
培养青少年对艺术兴趣爱好,就是用艺术对青少年进行熏陶。
这和专业的艺术教育
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将15首京剧唱段列入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只能是一种艺术熏陶,严格来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而非培养专业京剧演员。
因此,把握京剧进课堂的教学目的,不要把美育课搞成专业艺术课,这是我们应注意的。
京剧是中华民族戏曲表演艺术的代表,是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艺术。
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体现了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学习京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京剧进课堂是弘扬传统艺术的先声,也是让传统艺术重新获得活力的一种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刘吉典.略谈京剧音乐[j].戏曲艺术,1979,(01)
[2]杨彬.浅谈京剧音乐[j].当代戏剧,2004,(06)
[3]王永敬.论京剧流派[j].艺术百家,1991,(04)
[4]于永正.京剧艺术与教学[j].四川教育,2003,(01)
[5]于永正.京剧艺术与教学[j].教育文汇,2004,(10)
[6]王世勋.谈“振兴京剧要从娃娃抓起”[j].戏曲艺术,1999,(04)
[7]苏移.京剧简史[j].戏曲艺术,1984,(03)
[8]王娟.全球化背景下民族艺术的保护与发展[j].四川戏剧,2003,(05)
[9]刘正维.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6)
[10]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05)
[11]德永清.浅谈中学京剧艺术教学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01)
[12]任玉岭.弘扬京剧艺术发展民族文化[j].红旗文稿,2005,(21).
[13]伍言.京剧教育进校师生同育新苗[j].中国京剧,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