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才能提高风电接纳能力

合集下载

如何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的消纳难题

如何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的消纳难题

如何解决⼤规模新能源并⽹后的消纳难题如何解决⼤规模新能源并⽹后的消纳难题摘要:电化学储能的技术进步是电⼒系统和新能源发展的利好,可在电⼒系统源⽹荷三⽅⾯同步应⽤的技术,也是有可能改变传统电⼒系统规划运⾏的⼀项重要技术。

传统化⽯能源⽇渐枯竭,⽓候变化和环保问题⽇益突出,催⽣了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型突飞猛进,但由于其波动性、间歇性特征,伴随着⼤规模新能源并⽹⽽来⾸当其冲的是消纳⽭盾—弃风弃光始终难以彻底解决。

对于消纳问题,各利益⽅站在不同的⽴场,从资源禀赋、规划、政策和制度多个⽅⾯提出了很多建议,但效果并不理想。

新能源消纳是⼀个系统⼯程,与电源结构、电⽹互联程度、负荷特性休戚相关,需要政府、电⽹、发电企业和⽤户共同努⼒。

1、新能源为什么会有消纳问题?宏观上看,新能源消纳既有新能源发电本⾝友好性不⾼的问题,也有电⼒系统⾃⾝调峰能⼒不⾜的问题,源⽹友好性是新能源消纳问题的主要症结。

电⼒系统由负荷、电源、电⽹三部分组成,其具有供需动态平衡特征,即电⼒商品的发输配⽤全环节必须同时完成,且电⼒不易⼤规模存储。

这⼀特征,决定了新能源电⼒消纳是电⼒(功率)的瞬时平衡,⽽发电量只是消纳结果的体现,不能作为衡量消纳好坏、横向⽐较的指标。

长期以来,由于对电源结构规划的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基荷、腰荷、峰荷电源结构”这⼀概念,导致电源装机容量虽然富裕了,但系统调峰问题却更加突出。

发达国家⼗分重视合理的电源结构,使基荷、腰荷、峰荷电源保持最佳⽐例。

如果要⽤国外⼀些国家的消纳⽔平与中国作⽐较,那么⾸先要从电源结构这⼀主要“硬件”⽐起。

电⼒负荷曲线⽰意图新能源(如风、光)能量密度低、稳定性较差,其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反调峰特性、极热⽆风、极寒⽆光等特征,即系统需要电⼒时新能源发电少甚⾄没有、系统要减少发电出⼒时往往⼜是新能源⼤发时段,这会让系统调峰⽭盾雪上加霜,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弃电”时段。

负荷低⾕期,⽇内是夜间、年内是冬春两季,负荷⽔平接近常规机组的最⼩技术出⼒,这时系统接纳新能源的空间较⼩,但恰恰是风电⼤发时段;负荷⾼峰期,如夏季⼤负荷期,需要电源发电,但⼜属于⼩风季节。

充裕性资源协同参与系统调节的风电消纳能力分析模型_凡鹏飞

充裕性资源协同参与系统调节的风电消纳能力分析模型_凡鹏飞
例如丹麦依托北欧电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电价响应和引导功能积极发展风电供热普及蓄热电锅炉热泵设备和推广电动汽车有效降低风电弃充裕性资源协同提高风电消纳能力机理分析根据长期测风数据统计分析小时级及以内风电出力波动约为风电装机容量的
DOI:10.13335/j.1000-3673.pst.2012.05.032
1 充裕性资源协同提高风电消纳能力机理 分析
根据长期测风数据统计分析,小时级及以内风 电出力波动约为风电装机容量的10%到35%,4— 12 h 出力波动多超过50%[15]。从时间尺度来看, 风电出力具有季节特性,局部地区风电日出力呈现 一定反调峰性,体现为风电在白天负荷高峰时段出 力较小,而后半夜负荷低谷时段出力较大。风电出 力呈现出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为提高风电消纳 能力,客观上要求调动电力系统发电、输配电、用 电等环节的充裕性资源参与系统平衡调节。发电充 裕性资源主要表现为发电工作容量和备用容量,输 配电充裕性资源表现为输配电容量,用电侧充裕性 资源主要表现为可中断负荷、蓄热电锅炉、热泵、
第 36 卷 第 5 期
其次,建设强大互联电网,增强输电容量的充 裕度,是提高风电接纳能力的客观需要。依托跨大 区电网,充分发挥区域互联电网的错峰调峰、水火 互补、互为备用效益,共享大电网范围内灵活调节 资源,共同平抑不同地域风电出力差异,实现风电 大规模输送和优化配置。德国、西班牙电网通过 220 kV 及以上跨国联络线与周边国家实现了较强互 联,风电消纳得到了欧洲大电网的有力支撑。丹麦 电网与挪威、瑞典和德国通过 14 条联络线实现互联, 挪威等国丰富的水电资源发挥了“蓄电池”作用, 为丹麦风电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我国风能资源 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客观上决定了必须建立大 容量、远距离的能源输送通道,大幅提高输电容量 充裕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大规模风电并网和消纳。

智能电网技术考试习题汇总【范本模板】

智能电网技术考试习题汇总【范本模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

智能电网将使人们的生活( A )。

A.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B。

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C.更舒适、更低碳、更经济 D。

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2.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框架可以简要概括为(A )。

A.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和六个环节B.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环节和六个内涵C.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环节和六个内涵D.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个阶段、四个体系、五个内涵和六个环节3. 电能质量检测和治理装置是( B )技术领域关键设备研制内容.A。

发电B。

配电 C. 用电D。

调度4. 智能发电主要涉及( C )等技术领域。

A。

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B. 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C。

常规能源,清洁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D。

新能源,清洁能源,大容量储能应用5。

上风向风机的特点是( B )。

A. 风电机组的转速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变化B。

必须安装调向装置来保持风机始终对准风向C. 风速变化时,风电机组的转速几乎保持恒定D. 风电机组无需调向装置,能够自动对准风向6。

电化学储能分类中的液流电池的特点是( B )。

A。

技术成熟,成本低;寿命短,存在环保问题B。

寿命长,可深度放电,便于组合,环保性能好;储能密度稍低C。

比能量与比功率高;高温条件、运行安全问题有待改进D。

比能量高,循环特性好;成组寿命有待提高,安全问题有待改进7.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在传统交流输电的基础上,将( A )与()相结合。

A。

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技术B。

输电技术,现代控制技术C。

电力电子技术,输电技术D. 输电技术,控制潮流8。

柔性交流输电装置种类较多,采用不同的电力电子器件,以不同的方式与电网连接,控制方式不同,功能也各具特点。

其中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控制方式为(A ).A. 触发相位控制B。

脉冲宽度调制C。

快速投切D。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4篇)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4篇)

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是制定风电发电设备与电力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技术规范,旨在确保风电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地接入电力系统,并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网对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受能力评估、风电发电设备的并网技术要求、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要求等。

一、电网对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受能力评估1. 电力系统应根据风电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接入形式、接入区域等因素,对其所能接受的新风电并网容量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接纳能力。

2. 电力系统评估接纳能力时应考虑到风电与其他电力源的配合程度、输变电设备的处理能力、电网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等因素,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3. 风电发电设备的接纳能力评估结果应按时更新,并向风电发电设备的建设和运维方提供。

二、风电发电设备的并网技术要求1. 风电发电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即能够快速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并保持稳定运行。

2. 风电发电设备应满足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稳定要求,且在电网故障出现时具备自动脱网保护功能。

3. 风电发电设备应满足电网的无功控制要求,以保持电网的无功平衡。

4. 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入点应具备与电网的保护、自动化和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以实现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5. 风电发电设备的接入点应满足电网的功率质量要求,包括电压波动、谐波、间断等指标。

三、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要求1. 风电发电设备应按时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包括增减出力、停机、并网等指令。

2.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考虑到电网运行的需求,如平衡负荷、调整电压和频率等。

3.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具备与电网调度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方便电网对其进行调控。

4.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具备远程监控和遥控功能,以便实现对其操作和参数的监测和调整。

5. 风电发电设备的调度控制应满足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规程和安全运行要求。

四、风电发电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1. 风电发电设备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风电场建设中的电网接入难题如何破解

风电场建设中的电网接入难题如何破解

风电场建设中的电网接入难题如何破解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风电场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电网接入难题成为了制约风电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电场的电力输出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这与传统电网要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矛盾。

首先,风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不稳定的,这导致风电场的发电功率会随时发生变化。

当大量的风电接入电网时,如果没有有效的调控措施,就可能会引起电网电压和频率的波动,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

其次,风电场通常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与电网的连接距离较远,输电线路损耗较大,这也增加了电网接入的难度。

再者,电网的容量和结构也可能无法满足大规模风电接入的需求,需要进行升级和改造,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施。

那么,如何破解风电场建设中的电网接入难题呢?加强电网规划和建设是关键的一步。

电网企业应当根据风电场的规划和发展趋势,提前做好电网的规划和布局。

通过建设更加坚强、智能的电网,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和适应性,以更好地接纳风电。

例如,采用先进的输电技术,如特高压输电,可以有效地减少输电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同时,优化电网的结构,增加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为风电接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提高风电预测的准确性也至关重要。

通过利用先进的气象预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对风力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从而使风电场能够提前调整发电功率,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目前,一些风电场已经开始采用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预测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仍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时效性。

储能技术的应用是解决风电间歇性和波动性的有效手段。

储能系统可以在风电功率过剩时储存电能,在风电功率不足时释放电能,从而平衡电网的供需。

例如,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探索多种储能方式的结合,以提高储能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性。

风电场自身也需要加强技术改造和管理。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领域的重要一员。

而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作为保障风力发电稳定运行和最大化发电效益的关键环节,备受重视。

本文将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探讨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与运维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应措施。

一、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的重要性1.实现稳定运行风力发电场作为分布式电源的一种,其特点是分散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保持发电的平稳输出,首要任务就是实现风力发电场和电网的高效接入。

只有风力发电场能够与电网实现稳定的连接,才能够实现整个机组(或风机)按照预定的运行参数进行工作,从而保障发电效益。

2.提高供电可靠性风力发电场的接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通过风力发电场与电网的连接,可以实现电能的互补,进一步优化电网的供电结构。

一旦风力发电出现断电等问题,电网可通过其他发电方式来保障供电的连续性。

这种可互补性将大大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的关键问题1.电网适应性电网适应性主要指电网与风电场接入时是否能够满足发电场的电气参数要求。

风力发电场的电压和频率通常与电网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进行配合调整,以保证双方能够互相适应。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网电压的波动、瞬时功率的跳变等因素,确保风力发电场接入后不会对电网造成过大的冲击。

2.电网稳定性电网稳定性是一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风力发电场具有功率变化大、短期和长期的波动等特点,容易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风力发电场在接入电网时,需要建立有效的调节机制,通过控制风电场的发电功率和无功功率等方式,稳定电网的运行。

三、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的运维管理1.技术运维管理针对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这一关键环节,需要进行严格的技术运维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确保风力发电场的设备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其次,要进行定期的巡视和检修,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

推进智慧风电建设提高风电核心竞争力

推进智慧风电建设提高风电核心竞争力

推进智慧风电建设提高风电核心竞争力摘要:随着能源行业智能化的长足发展和深度融合的推进,智慧能源系统日益成为发展的共识。

由于风电的单机系统相对简单,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场群分散,智能远控需求强等特点,必然是智慧能源的先行者。

智慧不是智能的简单升级,而是要充分展现“类人”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和相机决策。

因此,智慧风电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明晰,其体系架构要能满足功能的实现。

同时,研究智慧风电的实现不能离开当前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现状,数据的获取、存储、通信和安全等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鉴于此,本文对推进智慧风电建设提高风电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风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引言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力量,持续引领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

随着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各相关机构都在推进智慧风电工程。

1智慧风电的体系架构在一定意义上,每一个风电场都相当于一个小型电网,是地理位置较广,具有一定规模的网络结构,且控制手段复杂多样。

构建智慧风电,离不开对广域分布的“小型电网”的智能化及其与骨干电网智能交互的研究。

智慧风电架构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智慧风电的生产管理维度,分为:1.风机级,也就是要能自我调节、自我保护,对重大故障直接反应等基本功能的智能风机;2.场站级,也就是基于智能电网技术,能自主控制、自主优化,对环境(包括风资源、电网)的快速反应能力;3.集控级,要求全面分析、全面统筹,对所属场站的智能化管理,实现智能运维;4.集团化管控级的任务是实现智慧发展,要求持续学习、持续优化,分类、分阶段指导风电智慧化发展。

二是智慧风电的信息系统维度,分为:基础设施级(硬件基础)、支撑平台级(软件基础架构)、应用平台级(建设目标的各类应用)等三个部分。

对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融合是智慧风电建设的基本要求。

智慧风电体系架构高效融合计算、存储和网络,以多元异构可信计算为基础来构建,具备计算资源弹性配置能力以满足不同需求,整个体系结构的不同层次引入不同计算能力使之更加高效、实时地处理数据,使风电系统达到精准感知、快速应对、系统思维和全面开放不同层级的智慧。

风电接入配电网消纳能力分析研究

风电接入配电网消纳能力分析研究

风电接入配电网消纳能力分析研究摘要:随着“十三五”时期国家对于新能源目标的积极推进,风力发电已经成为新能源发电的主要形式,但是风电出力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并具有明显的反调峰特性。

随着风电大规模接入电网,从而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准确的掌握电力系统对于风电的消纳能力,有助于科学合理风电场建设规划,更可辅助实际运行的调度决策。

从风电出力特性及负荷变化情况出发,分析了接入电网的风电消纳能力,并提出了简单计算风电消纳能力的计算原理,给出了电网消纳风电能力的建议。

关键字:风力发电;消纳能力;分析方法0.引言电力系统的风电消纳能力和电网的构架、负荷特性、风机出力特性、电网运行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预计到“十三五”末期我国的风电装机总量将达到1.5亿kW,未来我国风电将呈现大规模发展态势,风电消纳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电网调度运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根据湖州安吉电网网架结构与负荷发展现状,集中接纳较大规模的风电装机存在一些困难,本文通过对风能资源分布及相对位置,结合电网规划、风电规划,按照少量风电就近分散接入,大量风电集中送出,分级平衡消纳的原则,提出多种输出方案,并在一定的网架建设方案下,讨论了风电可接入电网的装机容量及对相应网架方案的安全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

本文在总结吉安风电发展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风电消纳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不同发电企业风电项目并网,提出了促进风电有效消纳的措施和建议。

1.研究思路及方法1.1研究思路中国风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以及江苏省、浙江省等东南沿海地区。

与国外风电多为分散式、小容量开发、接入中低电压等级、就地消纳的特点不同,大规模集中开发、中高压接入、远距离输送是中国风电的主要开发模式。

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已规划的7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145.1GW。

从风电分布地域来看,风能资源地理分布与电力负荷不匹配是风电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解决风电接纳问题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电力外送及本地消纳。

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相关问题及措施

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相关问题及措施

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相关问题及措施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风电场被建设并投入运营。

然而,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电网稳定性、电压质量、电网损耗等等。

本文将探讨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相关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风电出力波动由于风速等因素对风力发电的影响,风电出力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这不仅给电力系统运营造成了困难,而且还导致了大量的风电发电能力无法利用。

为了充分利用风电资源,降低电力系统的调峰成本,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风电场及风电机组智能控制技术,实现风电出力的精确预测和优化控制。

2.建设风-储联网系统,采用风-蓄混合发电模式,将闲置的风电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在需求高峰时释放,减少电力系统调峰难度。

3.发展风-水联网发电模式,利用风能发电和水能发电的互补性,通过调峰水库实现电力储备,增强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

二、电网稳定性随着风电出力的大量接入,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

在电网故障或大面积停电的情况下,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风电场与电网的有功和无功控制系统,实现风电出力的远程调节和控制,提高风电场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2.增加电网的储能设备,加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防止因风力发电波动导致的电网频率偏离。

3.建设智能电网,加强电网监测和运行管理,及时掌握电网状态,预防电网异常情况的发生。

三、电压质量问题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还会给电网带来电压质量问题。

由于风电场的电流、电压等质量因素都会影响到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用电质量和安全。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风电场对电网电压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利用风电转换器实现对电压的动态调节,减少电压波动。

2.优化电网架构,增加补偿设备,有效控制配电网中的电压切变。

3.增加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

四、电网损耗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由于电网传输距离增加、输电线路长度增长,导致电网损耗率的增加。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1. 引言1.1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风电资源丰富,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等优势,成为我国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消纳问题逐渐凸显。

风电消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风电波动性大、间歇性强、集中性低等特点,导致风电并网对电网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在技术方面,可以通过加强风电场自身调度能力、优化风电场布局、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等措施,来提高风电消纳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也应加强与电网之间的通信协调,实现风电场与电网的有效互联互通,为风电消纳提供技术支持。

在政策及市场方面,应建立健全风电消纳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制定合理的风电发电定价机制,鼓励风电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风电消纳的市场化程度。

还应加大对风电消纳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推动风电消纳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针对风电消纳的关键问题,需要技术、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应对措施,促进风电消纳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指导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路径。

2. 正文2.1 风电消纳现状分析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风电消纳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我国风电消纳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储能不足:风力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导致风电消纳对能源储存设施的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储能技术还比较滞后,储能设施不足,难以满足风电的消纳需求。

2. 电网升级滞后:我国部分地区的电网容量有限,无法承受风电的大规模并网,导致风电消纳困难。

电网升级滞后也影响了风电的发展。

3. 调度难度大:风电的出力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准确预测,给电网调度带来困难。

在电力系统中,调度难度大还会带来功率平衡问题。

风电消纳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储能不足、电网升级滞后和调度难度大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政策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推动风电消纳问题的解决。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风电消纳问题是指风电场所产生的大量风能无法有效地输送和消纳到电力系统中,导致风电发电效率低下、弃风现象严重等问题。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如下:1. 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由于风电场分布广泛且多为集中式发电,电网接纳能力成为风电消纳的关键问题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电网建设,提高输电线路和变电站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优化电网规划,合理布局电网和风电场,减小输电损耗和电网压降,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提高远距离输电能力,减少风电消纳难度。

2. 波动性和间歇性风电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这导致风电消纳困难,容易造成电力系统频率波动和负荷无法平衡等问题。

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风资源评估和风电场规划,选择适合的风电场址和合适的风电机组型号,从源头上减少风电波动性;加强风电场运行和出力预测,及时调整风电机组出力,使风电注入电力系统的功率尽可能平稳;加强电力系统调度和优化运行,利用其他可调度电源进行平衡。

4. 储能技术不足当前储能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解决风电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也影响了风电消纳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大对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更具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储能技术,提高风电场的储能能力;加强电力系统调度和优化运行,合理调配储能设备,调整风电场出力,提高风电消纳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电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电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电价调整受到政府干预,这对风电消纳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电价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风电消纳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参与风电开发,并提供可靠的电价补贴,促进风电消纳的快速发展。

风电消纳问题是风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电网规划、风电场规划、电力系统调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以保证风电消纳的顺利进行,推动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石油能源的日益匮乏,加上日本地震带来的核电警示,加快包括风电在内的安全性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大规模的风力发电需实现并网运行,国外风电大国虽然对风力发电和电网运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我国电网结构的特殊性,风力发电和电网运行如何协调发展已成为风电场规划设计和运行中不可回避的最重要课题。

一、我国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我国风力资源的富集地区,电网均比较薄弱,风力发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网调度、电能质量和电网安全稳定性等方面。

1.1对电网调度的影响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稀少、负荷量小、电网结构薄弱等特点,风电功率的输入必然要改变电网的潮流分布,对局部电网的节点电压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风能本身是不可控的能源,它是否处于发电状态和所发电量基本取决于风速状况,而风速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决定了风电机组发电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并网后的风电场相当于电网的随机扰动源,具有反调节特性,需要电网侧预留出更多的备用电源和调峰容量,由于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增加了风力发电调度的难度。

1.2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波动性,使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受湍流效应、尾流效应和塔影效应的影响,造成电压偏差、波动、闪变、谐波和周期性电压脉动等现象,尤其是电压波动和闪变对电网电能质量影响严重。

风力发电机中的异步电动机没有独立的励磁装置,并网前本身无电压,在并网时要伴随高于额定电流5~6倍的冲击电流,导致电网电压大幅度下跌。

在变速风电机组中大量使用的电力电子变频设备会产生谐波和间谐波,谐波和间谐波的出现,会导致电压波形发生畸变。

1.3对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电网在最初设计和规划时,没考虑到风电机组接入电网末端会改变配电网功率单向流动从而使潮流流向和分布发生改变的特点,造成风电场附近的电网电压超出安全范围,甚至导致电压崩溃。

大规模的风力发电电量注入电网,必将影响电网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风电消纳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一、风电消纳的关键问题1. 限制供电能力:风电发电受制于天气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像传统的火力发电能够按需调节发电量。

当风电发电量超过电网负荷时,电网需承受过载风险;当风电发电量低于电网负荷时,可能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

这就限制了风电在电网中的供电能力。

2. 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大规模风电场的接入,电网的接纳能力受到了挑战。

电网的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可能难以承受风电并网所带来的冲击,导致电网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3. 电网调度问题:风电发电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电网调度的困难。

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协调配合受到影响,无法按照传统的电力调度方式进行运营,加大了电网的调度难度。

4. 风电波动性:风速和风向的变化会导致风电出力的波动性。

瞬时的风速变化会引起风电出力的急剧变化,给电网的平衡和稳定性带来挑战。

二、应对措施分析1. 提高风电发电预测精度:通过加强风电发电的预测技术,提高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风电发电的预测精度。

可以利用先进的气象雷达、风机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风场的气象变化,准确预测风电出力,以便对电网进行合理调度。

2. 加强电网建设和升级:对电网的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加大对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充足的输电通道,提高电网的接纳能力。

3. 推动风电与储能技术的结合:将风电与储能技术相结合,通过储能设备实现对风电出力的调峰和调频,平稳供电。

储能系统可以在风电出力波动较大的时候进行能量储存,之后在电网需求高峰期释放能量,提高风电的利用率,并提供灵活的调度能力。

4. 投入智能电网技术:引入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对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和调控风电出力,实现对电网的动态调整,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加强风电与其他清洁能源的协同发展:与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协同发展,实现清洁能源之间的互补和支持。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简介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简介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简介目录1目的和意义 (3)2国内外技术现状 (3)2.1国外现状 (3)2.2国内现状 (4)3风电功率预测系统技术特点 (5)3.1气象信息实时监测系统 (5)3.2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5)3.3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6)3.4风电功率预测系统软件平台 (8)1目的和意义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其资源丰富、转化效率高、产业化基础好、经济优势明显、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风能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

但由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至于有些地方不得不采取限制风电场发电功率的措施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对风电输出功率进行预测被认为是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增强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改善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最有效、经济的手段之一。

首先,对风电场出力进行短期预报,将使电力调度部门能够提前为风电出力变化及时调整调度计划,从而减少系统的备用容量、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

这是减轻风电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提高系统中风电装机比例的一种有效途径。

其次,从发电企业(风电场)的角度来考虑,将来风电一旦参与市场竞争,与其他可控的发电方式相比,风电的间歇性将大大削弱风电的竞争力,而且还会由于供电的不可靠性受到经济惩罚。

提前对风电场出力进行预报,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风力发电的市场竞争力。

2国内外技术现状2.1 国外现状在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研究方面,经过近20年的发展,风电功率预测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风电发达国家,如丹麦、德国、西班牙等均有运行中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

德国太阳能技术研究所开发的风电管理系统(WPMS)是目前商业化运行最为成熟的系统。

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以及埃及等多个国家的电网调度中心均安装了该系统,目前该系统对于单个风电场的日前预报精度约为85%左右。

丹麦RisØ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与丹麦技术大学联合开发了风电功率预测系统Zephyr,目前丹麦所有电网公司均采用了该预测系统。

新能源发电如何实现与电网的有效兼容

新能源发电如何实现与电网的有效兼容

新能源发电如何实现与电网的有效兼容在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发电,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等特点,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电网的有效兼容,成为了能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能源发电与电网兼容面临的挑战新能源发电的特性使得其与传统的电网兼容存在诸多困难。

首先,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发电输出受到天气和季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间歇性和波动性。

这种不稳定性可能导致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波动,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其次,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会改变电网的潮流分布,可能导致部分线路过载,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

而且,新能源发电设备的电力电子接口与传统电网的机电特性存在差异,可能引发谐波、无功等问题,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

此外,新能源发电的预测难度较大,不准确的预测会给电网的调度和运行带来困难。

如果电网不能及时有效地平衡新能源发电的波动,可能导致电力供需失衡,甚至引发电网故障。

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电网有效兼容的技术措施为了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电网的有效兼容,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新能源发电的预测技术。

通过先进的气象预测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

这有助于电网提前做好调度安排,更好地平衡电力供需。

二是发展储能技术。

储能系统可以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在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从而平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等。

三是优化电网的调度和控制策略。

采用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对新能源发电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根据新能源发电的变化及时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是加强电网的建设和改造。

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和灵活性,以适应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

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及市场消纳问题分析

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及市场消纳问题分析

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及市场消纳问题分析杜平;万玉良;王安迪【摘要】目前风电外送与接入是电网企业与风电开发企业矛盾比较集中的焦点问题.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距负荷中心较远的地区,电网结构相对薄弱,电网建设对风电开发存在一定的制约.在我国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尤其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风电基地集中地区,风电发出的电力无法正常并网,已经成为未来风电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针对这一难题,以电网运行管理者的视角,从风电侧和电网侧两个方面,对风电并网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难点,并作进一步分析.在国外相关实际做法的基础上,对发电侧、负荷侧以及并网风电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发电机组调峰能力、适当建设快速调节机组、实施峰谷电价等旨在促进我国风电健康有序发展的实用化建议.【期刊名称】《内蒙古电力技术》【年(卷),期】2012(030)004【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风力发电;并网;外送;风电消纳;调峰能力【作者】杜平;万玉良;王安迪【作者单位】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我国的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当前的风电发展也保持着风电设备生产和风电场开发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但随之而来的风电超常规发展与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由于目前风电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远远大于电网负荷的增长速度,风电的波动特性使得电网大规模接入风电对系统的电压稳定、暂态稳定和频率稳定都有较大的影响,风电弃风在所难免,风电并网难度较大。

针对风电接入电网和市场消纳的难题,本文从发电侧、用电侧以及并网风电管理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实用化建议,希望通过各方协作配合,共同推进风电健康有序地发展。

1 我国风电发展现状截至2011年,全国累计安装风电机组45 894台,装机容量62.36 GW。

按照全国风电可装机容量1000 GW计算,已开发容量不到可装机容量的7%。

2024年风电运行工作总结

2024年风电运行工作总结

2024年风电运行工作总结2024年是风电产业的关键一年,全球范围内的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我国风电行业也在持续发展。

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机遇,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推动风电运行工作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运行工作总体情况2024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500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比例继续提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风电运行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但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成绩:1.风电发电量稳步增长。

随着装机容量的增加,风电发电量逐年提高。

2024年,我国风电发电量达到了6000亿度,为全国电力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2.风电可利用率不断提高。

我们在风电场址选择、设备维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高了风电的可利用率。

2024年,风电可利用率达到了95%,大大提高了风电运行效益。

3.风电设备故障率下降。

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我们成功降低了风电设备的故障率。

2024年,风电设备故障率下降到了1%,有效保障了风电的平稳运行。

二、主要工作亮点在2024年的风电运行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取得了一些重要的亮点:1.智能化运维管理。

我们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风电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通过智能化管理,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精确的维修,提高了风电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灵活调度运营。

为了更好地应对电网波动和负荷需求变化,我们与电网部门密切配合,采取灵活的风电调度运营方式。

通过准确预测风资源情况,优化风电发电机组的运行模式,我们成功降低了风电弃风率,提高了风电的综合效益。

3.安全环保管理。

我们在风电场址选择和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运营,我们确保风电项目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同时加强了设备运维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保障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尽管在2024年的风电运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和完善。

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研究综述

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研究综述

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研究综述施涛;朱凌志;于若英【摘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光伏电站等间歇性电源接入后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问题,从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定义、量化指标、评价方法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研究的成果与进展。

并在此基础上就广义的电力系统灵活性定义和内涵,电力系统设备、网络、子系统等不同组成部分和层级的灵活性量化指标,电源扩展规划、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等应用场景下的灵活性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阐述与讨论。

最后,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阐述了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下一步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重点方向。

%Aiming at flexibility problem originated from integration of large-scale intermittent generation source, such as wind farm,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etc,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proces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quantitative indexes, evaluation method. On this basis, key issues of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are expatiated and discussed, which include the generalized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the quantitative flexibility evaluation indexes of power unit, power grid and power subsystem; the flexi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in generation expansion planning, unit commitment and economic dispatch scenarios, etc. Finally,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is prospected and the concerns in the next research stage of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evaluation are expounded.【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16(044)005【总页数】9页(P146-154)【关键词】灵活性;量化指标;评价方法;电源规划;调度运行【作者】施涛;朱凌志;于若英【作者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03;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03;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03【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大量风电场,光伏电站接入到现有电力系统中。

提高电网风电消纳电量可行分析

提高电网风电消纳电量可行分析
一我国风电发展的特点 笔者通过文献等资源了解到"我国目前的风力发电电源结 构简单"缺乏一定的调节能力"导致了风电并网消纳出现严重 缺陷%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政府部门缺乏对风电发展的系统规
. Al划l"资R金ig投h入t上s也R不e够s充er分v"e造d成.了电网建设滞后问题"随着我
国风电的快速发展"消纳风电电量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 我 国目前的风电发现状主要体现在!局部地区风电装机量增高$ 风电基地建设大型化$风电电量和瞬时出力比率过大以及弃风 等问题% 我国总体上的风电发展是较为领先的"目前急需解决 的问题就是弃风过多导致的风电消纳问题"对电力系统及时的 进行 调 整" 提 升 风 电 电 量" 促 进 我 国 电 网 稳 定 运 行 的 进 一 步 发展%
三提高风电消纳电量的措施 一 加强对风电运行的技术建设 目前我国的电网结构主要是风电接在配电网内"对风电场 的运行几乎没有实时控制的能力% 考虑到风电出力变化快$间 歇性大$不确定性强等因素"应尽量在一些大中型风电场加装 在线监控装置"使电网调度在发生事故紧急情况下能够实时地 调控风电场出力"增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同时"为实现对风 电的可控性"应加强对风电技术支持手段建设"尽可能地将并 网风电机组的实时信息接入到能量管理系统+ >KI# 中"便于调 度机构对全网风电的实时出力有整体上的了解和统一的管理 手段"提高风电的可控$能控$在控水平"加大风电电量"更好地 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二 探索并完善新的风电消纳机制 传统运行模式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风 电消纳的机制上进行创新改革% 探索和完善适合电网风电调 度的联络线考核与电量消纳机制"应考虑将风电的电力电量进 行平衡"按照风电按比例分配与消纳的思路"实现风电运行控 制在全网范围内的调峰共担和备用共享%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 少风电备用容量过大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全网 及区域外的调峰容量"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 外尽可能将风电与水电有效结合在一起% 当风电出力难以平 衡或运行不顺畅时"以储水的方式将风电能源存蓄起来"然后 再根据电网的实际需要安排水电调峰和电量的再分配% 这样 就充分利用了水库的节水蓄能效益"将风能转蓄为水能"既实 现了对风电出力波动的平抑"又便于在风电场出力突变时组织 实施电量调度"有效的提升风电电量的使用率% 三 加强风电并网调度及运行管理 在管理模式上应及时的跟进"根据不同的现状进行调整% 风电并网的规模正在巨幅增长"对此"电网等有关部门应及时 的做好应对措施"对风电的并网调度以及运行加强管理% 首要 目标是建立完善的风电管理制度"使风电机组管理工作能得到 落实"对风力以及风功率做好监测"根据天气变化等外部因素 进行及时的调整% 将备用系统的水平提高"增加其负荷能力" 同时减少弃风现象的发生"及时的做好风电调度"在各个层面 上实现风电消纳电量的增加% 参考文献 $ 张国维&区域电网风电消纳途径优化研究 ! &华北电 力大学 北京 )%$0& ) 徐志&基于安全稳定和风电效能的电网可接纳风电能 力研究 ! &山东大学)%$5& ( 刘德伟黄越辉王伟胜郭剑波&考虑调峰和电网输送 约束的省 级 系 统 风 电 消 纳 能 力 分 析 G &电 力 系 统 自 动 化 )%$$)) 1129$& 作者简介肖立东$'132 男辽宁铁岭人研究方向电 网运行肖湘宁$''32 女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电网营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力报/2011年/11月/5日/第006版
风电
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才能提高风电接纳能力
我国现行电源结构与大规模风电发展要求不匹配
国网能源研究院谢国辉
风电是众多电源供应的种类之一,风电不应该被隔离于电力系统之外被单独来衡量。

当风电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是否能够进一步有效提升其开发利用水平,除必要的激励性政策措施到位之外,还取决于各国各地区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电网基础等客观条件。

IEA(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表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同国家电力系统接纳风电等波动性电源的比例均存在上限。

例如,丹麦电力系统风电最大接纳比例不超过63%(风电发电量占用电量比例)。

因此,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接纳风电能力的上限,则必须增加系统灵活调节资源,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

配置与风电并网规模相适应的调节电源
风电出力的变动性将显著影响电力系统实时功率平衡,客观上需要电力系统配置与风电接入规模相适应的快速灵活调节电源(抽水蓄能、多年调节性能水电站、燃油燃气机组等),充分发挥灵活调节电源的快速启停特点,参与系统调峰、调频和调压,保障电网安全,降低电力系统接纳风电所面临的技术困难,支撑大规模风电并网发电和利用。

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电源结构中,燃油、燃气、抽水蓄能以及具有调节性能的水电机组等具有灵活调节性能的比例相对较高。

美国仅燃油、燃气和抽水蓄能发电机组的比重就接近50%,德国、西班牙的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20%和35%。

风电发展较快的国家,往往伴随着调峰电源的同步发展。

2001~2010年期间,西班牙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了1775万千瓦,油气机组容量同期增长了1801万千瓦。

我国现阶段电源结构以燃煤发电为主,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仅为5.6%。

风能资源丰富地区的三北地区的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东北地区煤电比重超过80%,华北地区煤电比重超过90%。

相对而言,我国现行电源结构与大规模风电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匹配。

实现风电更大范围的送出和消纳
满足大规模风电并网和送出客观上要求电网应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输电能力和先进的控制技术。

德国、西班牙电网通过220千伏及以上跨国联络线与周边国家实现了较强互联,风电消纳得到了欧洲大电网的有力支撑。

丹麦电网与挪威、瑞典和德国通过14条联络线实现互联,挪威等国丰富的水电资源发挥了“蓄电池”作用,为丹麦风电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建设坚强可靠的电网,依托跨大区电网实现风电大规模输送和优化配置是未来促进大规模风电开发和消纳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目前,以分散式风电接入配网为主的欧洲大部分国家日益面临着风电开发和利用的瓶颈,为实现2020年欧盟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20%的宏伟目标,欧盟将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焦点逐步转移到海上风电和荒漠太阳能上。

因此,为实现远距离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送出,欧洲国家纷纷提出了构建适应大规模海上风电和太阳能接入系统的跨大区电网。

可以预见,未来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驱动下,跨大区电网将服务于整个能源输送和优化配置,并为此做出巨大贡献。

我国风能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建立大容量、远距离的能源输送通道,在全国范围实现风电的优化配置和消纳。

调动更广泛的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平衡调节
风电是一种变动电源,如果没有快速灵活调节的资源参与系统平衡,难以保证风电电能得到充分消纳。

因此,为提高大规模风电的消纳能力,客观上需要调动更广泛的系统资源,特别是通过需求侧响应来提高电力系统接纳风电的能力。

国外风电大国通过引入竞争性电力市场运行机制,配套相关电价机制等政策支持,调动需求侧资源充分参与风电消纳。

例如,丹麦依托北欧电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电价响应和引导功能,积极发展风电供热,普及热泵设备和推广电动汽车,有效地拓展了风电利用领域,提高了风电的消纳能力。

目前,我国需求侧响应相对滞后,负荷需求刚性,尚没有真正建立起电力需求与电价的响应和联动机制。

现有政策缺乏鼓励电力用户购买绿色电力的激励政策,用电结构短时期内难以改观。

可见,提高需求侧响应激励,改善需求结构,是调动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平衡调节的努力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