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互补ppt(课件+检测) 人教课标版2
合集下载
【优质】儒道互补PPT资料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
原因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西周控制力日渐减弱,诸侯国 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礼崩乐坏。见于史书的 诸侯国128个,36名君主被弑杀,480多起战事 ,450余次诸侯会盟。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凸显 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 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甚 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 。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几个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通过战争吞并其他国家 ,统一天下,它们之间爆发战争规模更大,杀 人更多。
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
政治理想
儒家:以“仁”爱精神协调人际关系, 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
社 道家:“会邻稳国定相—望—,“鸡为犬政之以声德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而治
儒道思想比较
为人 处世
治国
儒家
道家
“仁” “义”恢 见素复自抱然朴本性
符合“礼 ” 君君臣臣 “父爱父人子”子 “仁政” “王道”
儒道互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和结构的概括,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后 来都衰落和断绝了,只有儒家和道家的 学说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最终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和主体结构。儒 道两家学说在 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互 补的文化机制,儒道互补犹如阴与阳、 正与负的互动和互补一样,相生相融, 相辅相成,奇妙无穷,经久不衰。
老子
庄子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 内涵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三 个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一个是天 人合一,一个是内圣外王,还有一 个是儒道互补。这三个词语各自从 不同的角度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内涵和特质。
原因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西周控制力日渐减弱,诸侯国 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礼崩乐坏。见于史书的 诸侯国128个,36名君主被弑杀,480多起战事 ,450余次诸侯会盟。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凸显 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国内公族、卿大夫 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之间矛盾尖锐,甚 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的事情 。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几个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通过战争吞并其他国家 ,统一天下,它们之间爆发战争规模更大,杀 人更多。
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
政治理想
儒家:以“仁”爱精神协调人际关系, 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
社 道家:“会邻稳国定相—望—,“鸡为犬政之以声德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而治
儒道思想比较
为人 处世
治国
儒家
道家
“仁” “义”恢 见素复自抱然朴本性
符合“礼 ” 君君臣臣 “父爱父人子”子 “仁政” “王道”
儒道互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和结构的概括,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后 来都衰落和断绝了,只有儒家和道家的 学说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最终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和主体结构。儒 道两家学说在 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互 补的文化机制,儒道互补犹如阴与阳、 正与负的互动和互补一样,相生相融, 相辅相成,奇妙无穷,经久不衰。
老子
庄子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 内涵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三 个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一个是天 人合一,一个是内圣外王,还有一 个是儒道互补。这三个词语各自从 不同的角度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内涵和特质。
精品课件-儒道互补(公开课)课件

5、“述而”篇 原文:
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子曰:“君子坦 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读:
追求吃穿享受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通 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 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 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 得失。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 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 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 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 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
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 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 与人的关系和谐。
7、“季氏”篇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 三戒:少之时,血气未 定,戒之在色;及其壮 也,血气方刚,戒之在 斗;及其老也,血气依 衰,戒之在得。”
解读: 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
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 熟稳重,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 不可以贪婪。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正言若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资料链接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较为全面地保存在《论语》一 书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共20篇,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这一书名 的由来,据《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 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开头 部分摘取的两三个字,并没有特别的意思。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另外,孔子立志高远,守道正直,见识通达,自然出语气质刚毅,气势 凌云,气象磅礴。例如选文中,他的弟子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马 上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尽管面对的是他最为欣赏的弟子,但是由于涉及的问 题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孔子还是回答得极为斩截,气势凌厉,不 容置辩。孔子的语言气势,有时是通过设问、反问达到的,如:“由!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更多的是通过排 比句式造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四 个“非……勿……”语言整齐而连绵,明确地界定了仁者待人接物的 准则,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点评君子与小人,孔子认为其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仁德,有 了仁德就是君子,否则就是小人。有了仁德,便能克己复礼,见义勇 为;没有仁德,则会沉浸于功利而无所不为。因此,在孔子看来,义与 利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君子本质上是为人间大义而生存, 虽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如果需要用牺牲义的手段取得,那 么这样的富贵便不值得追求。
【高中语文】儒道互补ppt精品课件(课件+检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财利、私利、君利、小利等等,而孟子的“何必曰‘利’”所反对的只
是后者。其三,同样以“利”为某种特殊性质的利益,但只划分为两大类, 即义之利和不义之利,认为孟子只反对“不义之利”,凡属“义之利”,
无论公利、私利、君利、民利、大利、小利、财利、福利,均可言可求。
3.结合孟子的义利观,谈谈你对“义利”的看法。
唬人的一种说法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道德辨别能力。另一种更为研究人
员所接受的观点是我们基因中携带的并非是一架正义的天平,而是一种很 快学会趋向于正确行为的能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在其所著《唤醒人性中的天使》一
书中指出,人类的基因中拥有趋向“善解人意、自制、理性和公正”的特 性。因此所谓的“天使”存在于我们的遗传天性中,但并不能直接影响人
提示:今天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大致有三:其一,以“利”为功利之利、 利害之利,即某一特定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在这个意义上,“何必曰 ‘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含义是: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在动机 上应唯仁义是求,不计利害。传统“重义轻利”说大致如此。其二,认为 “利”是某种特殊性质的利益,如福利、公利、民利、大利以及与之相反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基莉·哈姆林及其团队创建了一个木偶 场景实验,研究人员将表现出不同性格的木偶放置在仅3个月大的婴儿面
前各30秒,结果这些还不会抓取物体的婴儿不约而同地在最善良的木偶身
的财利、私利、君利、小利等等,而孟子的“何必曰‘利’”所反对的只
是后者。其三,同样以“利”为某种特殊性质的利益,但只划分为两大类, 即义之利和不义之利,认为孟子只反对“不义之利”,凡属“义之利”,
无论公利、私利、君利、民利、大利、小利、财利、福利,均可言可求。
3.结合孟子的义利观,谈谈你对“义利”的看法。
唬人的一种说法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道德辨别能力。另一种更为研究人
员所接受的观点是我们基因中携带的并非是一架正义的天平,而是一种很 快学会趋向于正确行为的能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在其所著《唤醒人性中的天使》一
书中指出,人类的基因中拥有趋向“善解人意、自制、理性和公正”的特 性。因此所谓的“天使”存在于我们的遗传天性中,但并不能直接影响人
提示:今天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大致有三:其一,以“利”为功利之利、 利害之利,即某一特定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在这个意义上,“何必曰 ‘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含义是: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在动机 上应唯仁义是求,不计利害。传统“重义轻利”说大致如此。其二,认为 “利”是某种特殊性质的利益,如福利、公利、民利、大利以及与之相反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基莉·哈姆林及其团队创建了一个木偶 场景实验,研究人员将表现出不同性格的木偶放置在仅3个月大的婴儿面
前各30秒,结果这些还不会抓取物体的婴儿不约而同地在最善良的木偶身
儒道互补ppt课件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 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主。
比较探究
从君子与圣人看儒道异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圣人”这样的楷模?
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 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 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 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 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 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 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认为人 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有为善的倾向,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 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 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C、老子: (1)核心思想是“道”,“道”是天地万物的 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2)哲学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 都是相反相成的,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孔子:
1、提出“仁”和“礼”:
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 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如“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为仁”“仁者人也”,“仁”是最基本的和最高的道 德原则,也就是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 决社会问题。“礼”是“仁”的一种政治主张,礼有上 下、尊卑、贵贱的 等级之分。
【教学课件】《儒道互补》课件

儒道互补的主要方面及实例
修身养性
儒道互补在修身养性方面有共同之处,如儒家提倡仁 爱、中庸,道家追求虚无、自然,两者都强调内心的 修养和自我完善。例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与《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都是强调修身养性的实例。
处世之道
儒道互补在处世之道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儒家主张积 极入世,强调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而道家则主 张避世,强调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处理。两者相互补充 ,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采取更为合理的处 世态度和方法。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与《道德经》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都是强调处世之道的实例。
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儒道互补的思想鼓励人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对个人的成长和 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儒道互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有助 于全面深入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儒道互补的思想和理念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有助于推动世界文 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想融合与创新
儒道互补的思想将逐渐与其他思想流派融合,产生新的思想体系 和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全球化与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加强,儒道互补的思想将在更广泛 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应用,成为人类文明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儒道互补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教育普及
通过加强教育普及,提高人们对儒道互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者和发扬者。
02
儒道互补的主要内容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仁爱
0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强调人类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儒道互补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9
作业:如何对待“义”“利”?
儒道产生的时代背景
▪ 春秋:无义战 ▪ 战国:邦无定交,臣无定主 ▪ 尔虞我诈,争名逐利
2021/3/10
授课:XXX
10
儒家义利观
▪ 孔子的义利观: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21/3/10
授课:XXX
7
▪ 其二,讲究章法。
▪ 针对梁惠王对“利”的关心,孟子首先用“仁义” 当头拦住;中间先指出举国上下只知道追求“利” 会使国家有危险,再具体陈说危险何在,把君主 求“利”的危害说足说透。所以,接下来的两个 排比句虽然只是用否定句式轻轻点出“仁义”的 好处,但很具有说服人的效果,一泻千里之势至 此结住,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最后用和开头类似 的话结束,起到首尾呼应、强化主旨的效果。
▪ ——“重义轻利”
▪ 孟子的义利观:
▪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舍生取义” 2021/3/10
授课:XXX
11
道家义利观
▪ 老子:
▪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 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弃圣弃利
▪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
2021/3/10
授课:XXX
1
原因
▪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精选 《儒道互补》参考完整教学课件PPT

儒道思想比较
儒家
道家
为人 处世 治国
“仁” “义”
符合“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恢复自然本性 见素抱朴
抱柔 居后不争
“爱人” “仁政” “王道” “以民为本”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绝巧弃利 “无为”而治
儒道思想的异同
• 异:
• 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社会动乱的现象,积极寻 求解决方法——使人心向“仁〞,以“礼〞标准 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 老子:看到社会动乱、战事纷纭的现象,思考其 原因,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纷争,而 人性的堕落正是由文明的开展导致的,故而他找 到的解决方法是——抛弃文明的干扰〔绝圣弃知、 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回到人性的起点〔见素 抱朴〕,回到原始的社会〔小国寡民……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 •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
守。〔苏轼〕 •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
万古对青苍翠色。〔郑板桥〕
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李白?书情 题蔡舍人雄 ?〕
•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李 白。?梁园吟?〕
• 儒道互补构成了 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 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 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 游泳到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 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
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 讼。〔曹操?对酒?〕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儒道互补ppt课件(自制) 〔人教课标版〕

•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
儒道思想比较
原因
•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 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年少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 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 等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 贪欲。”
人生不同阶段的大戒
讲述其一生进修德业的发展过程(六阶段)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诲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是:这
知:知道
知:通“智”聪明,明
智
孔子说:“子路,我教诲你的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明智的啊!”
•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 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死不相往来”。
•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 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 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 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 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
儒家思想
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儒道思想比较
原因
•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历史时期的不同影响: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 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年少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 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 等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 贪欲。”
人生不同阶段的大戒
讲述其一生进修德业的发展过程(六阶段)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诲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是:这
知:知道
知:通“智”聪明,明
智
孔子说:“子路,我教诲你的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明智的啊!”
•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 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死不相往来”。
•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 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 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 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 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
儒家思想
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儒道互补之论语十则ppt2 人教课标版

14年后,孔子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献和 教育弟子,以此而终。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课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仁”是个人修身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内涵:1、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人的天性是 “仁”的根基。 2、去除私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 范一举一动。 3、表现在政事活动上,则要求仪容、态 度端正、恭敬,做事认真、谨慎,对人讲究信 用,并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尽力成人之美, 而不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好学是一 个必须的条件。而要作到好学, 一定得先要坚定学习求知的志 向,切忌分心于物质享受,以 免陷于物欲进而降低了学习的 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应该 要勤快努力、全力以赴,并忠 实地检讨自己对真知是否了解; 遇到有机会时,也应向任何学 有专精的人士请教,并验证自 己所学。如此都能做到了,才 称得上是好学的人。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课件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课件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 而》 《说文》:“坦,安也。 时时忧虑之称 荡荡,广远之称。
心胸宽广
忧愁悲伤
【评析】 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 走,安然而舒泰。他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吹 拂,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小人心思常为 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 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心胸狭窄, 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 成为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今天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大致有三:其一,以“利”为功利之利、 利害之利,即某一特定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在这个意义上,“何必曰 ‘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含义是: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在动机 上应唯仁义是求,不计利害。传统“重义轻利”说大致如此。其二,认为 “利”是某种特殊性质的利益,如福利、公利、民利、大利以及与之相反 的财利、私利、君利、小利等等,而孟子的“何必曰‘利’”所反对的只 是后者。其三,同样以“利”为某种特殊性质的利益,但只划分为两大类, 即义之利和不义之利,认为孟子只反对“不义之利”,凡属“义之利”, 无论公利、私利、君利、民利、大利、小利、财利、福利,均可言可求。
提示:“义利”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也是孟子思想中 极重要的内容。但长期以来,孟子的义利之辨受到诸多曲解。传统的观点 认为孟子“重义轻利”,后来在认同“重义”的前提下,有人对其是否“ 轻利”提出质疑,并针对传统的“重义轻利”说,提出“重义但不轻利” 的新解释。其实,孟子之所以不言“利”,是因为当时的君主唯利是图, 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不唯利 是图而已。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君子也要言利。言国家之利、民族之利、 百姓之利,而不言私利。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在其所著《唤醒人性中的天使》一 书中指出,人类的基因中拥有趋向“善解人意、自制、理性和公正”的特 性。因此所谓的“天使”存在于我们的遗传天性中,但并不能直接影响人 的行为,只是在大脑中产生作用,真正决定我们所作所为的是大脑的运转。
(来源:《晶报》,2014.01.19)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
人之初,性本善?
(1)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 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 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矣。(《孟子·告子》) (3)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 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
3.结合孟子的义利观,谈谈你对“义利”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在孟子看来,只顾追求“利”就会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 人格的培养,国君失国、大夫失家、臣子犯上作乱的问题都是 因为“交征利”而引起的。于是,在这段与梁惠王的对话中, 孟子高举“仁义”大旗,先否定了梁惠王的言“利”之辞,然 后具体陈说“利”字当头的危害,再轻轻点出“仁义”的效用, 最后重申梁惠王应该讲求“仁义”,而舍会笑称他们是“小恶魔”。人们总认为孩子容 易学坏的根源在于一种传统的观念——孩子如果缺乏成人的管教就会出现 野蛮的行径。不过最近的一些心理学分析却提出,儿童在很早期的时候就 拥有很强的辨明善恶的能力。他们不仅知道其中的区别,还会更趋向于选 择善。
美国和加拿大很多高校的研究人员不断通过试验证明4至6个月大的婴 儿已经能够明显偏向那些行为端正者。试验结果基本上接近100%。这使得 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认为道德感是与生俱来的,也许是以某种方式扎根在我 们的基因库里。也就是说,我们变成好人并不仅仅因为父母的教育,更因 为人性本善。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基莉·哈姆林及其团队创建了一个木偶 场景实验,研究人员将表现出不同性格的木偶放置在仅3个月大的婴儿面 前各30秒,结果这些还不会抓取物体的婴儿不约而同地在最善良的木偶身 上目光停留时间最长,而对“坏”木偶则表现出忽视的态度。 科学家们目前正在找出这种喜好的根源所在。存在的可能性有两种:比较 唬人的一种说法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道德辨别能力。另一种更为研究人 员所接受的观点是我们基因中携带的并非是一架正义的天平,而是一种很 快学会趋向于正确行为的能力。
吃的苦,是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别小看任何人,越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人都有自己的做人之志和生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当世界给草籽 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16、忙于采集的蜜蜂,无 17、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 18、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 19、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 20、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21、 只要你肯奋斗,没有什么是绝对 22、幸福和幸运是需要代价的,天下没有 23、再困难,氧气总是 24、励志的句子: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25、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 26、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 27、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 28、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9、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30、没有灯 的小路一样可以行走,只要心还在。 31、力成文学:牢记所得到的,忘记所付出的 32、不怕苦,吃苦三五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3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34、业精于勤,荒 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5、梦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梦想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 36、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方向,有规划的人生才更精彩。 37、每个人的生命都宛如一曲乐章,奏出悲欢离合、描绘阴晴圆缺。 38、好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为总想着做别人!39、善待他人,体谅他人,热爱生命,努力生活。40、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41、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42、山路曲折盘 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43、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44、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45、励志的句子: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勤奋是成功的催化剂。46、从不奢求生活能给予我最好的, 只是执着于寻求最适合我的!47、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48、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49、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50、青春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象征,是 奋斗的黄 51、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5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坚持下去才可能成功! 53、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 54、励志的短句子:自信的生命最 55、 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诺,踏上旅途,义无 56、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57、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努力了就值得了 58、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 59、态度决定一切,实力扞卫尊严!人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60、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即使没有收获的希望也心平气和的继续。61、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62、穷则思变,差则 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 63、除了放弃尝试以外没有失败! 64、人生,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是一种精神的超然,是生命的升华。
2.对孟子“何必曰‘利’”的“利”字,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越是 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 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 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 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 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 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 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 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 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 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 唯书籍不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 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 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 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 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 的人谈话。——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 终点就会大03、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我走、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