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讲义(人教版)高一升高二语文诗歌手法的运用自主预习
人教版初升高一初语文预习18古诗词鉴赏-初升高语文衔接讲义(学生版+解析)
专题18 古诗词鉴赏课程要求《初中课程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高中课程要求》1综合鉴赏诗歌内容2鉴赏诗歌的形象3鉴赏诗歌的语言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精讲➢初中知识复习1.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
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高中知识预习✧人物形象答题技巧分析方法:1.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景物形象(意象意境)答题技巧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登高》、《咏柳》、《春望》三首诗。
2.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感悟诗中的意境。
3.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背诵三首诗。
2.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分别是《登高》、《咏柳》和《春望》。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领略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诗歌解析1.《登高》(1)作者简介: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其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诗史”。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62年,是杜甫流离失所时期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孤独、落寞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句子,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2.《咏柳》(1)作者简介:贺知章,唐代诗人,字维摩,号石山居士。
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53年,是贺知章晚年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3.《春望》(1)作者简介:王之涣,唐代诗人,字梦得,号鹿门山人。
其诗风格雄健豪放,善于抒发豪情壮志。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52年,是王之涣晚年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句子,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高一语文暑假专题——诗歌鉴赏人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暑假专题——诗歌鉴赏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一)怎样鉴赏古代诗歌1 熟悉诗歌的一般常识A 诗歌是有着丰富想象的。
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束缚,强化情感,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如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B 诗歌是强烈情感的抒发。
诗歌的情感可以直接抒情,也可能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C 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
2 对古典诗歌有大致了解。
3 感受诗歌的形象。
诗人在创作时将其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以想象为中介融合而成诗歌形象,读者也应透过联想、想象,再现形象,体悟情感。
4 领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品味诗歌的语言。
A 补充省略成分,体会诗意。
B 理解用典,丰富诗意。
C 把握思路,理解诗意。
(二)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1 弄懂诗歌的表层意思:A 明白词语的含义B 理清句子的结构2 理解深层含义:A 诗句的语境含义:a 联系上下文贯通理解b 联系作者与作品的背景B 诗句的意境意义3 从艺术手法角度入手A 抒情方式⎪⎪⎩⎪⎪⎨⎧⎪⎩⎪⎨⎧)()()(兴触景生情比托物言志赋情景交融间接抒情直接抒情B 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三)古典诗中几种典型的题材类型1 怀古诗:借古讽今,抒发怀古之幽情2 山水田园诗:抒发脱俗,清高的生活理想,向往一个高远的理想,往往有对俗世的批判,表示自己清廉节操,不与世俗合流。
C 边塞诗:写边塞绮丽风光,赞卫国勇战,有的揭露战争灾难,反战精神。
D 闺怨类:抒发女子闺中怨情,弃妇的哀怨,思念远方无音信的丈夫。
有的含比兴,写怀才不遇。
E 送别类: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离开朋友的寂寞,以示友谊之深。
F 咏物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象征某种精神,或某种哲理。
G 登临类:登高远眺,抒发日月飞逝,世道艰难,家国忧患,人生苦辛的感慨。
H 羁旅类:写旅途奔波的艰辛,大多抒发遥想亲人和家园的温馨,旅途中的孤寂。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预习案11
古代诗歌鉴赏(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概念内涵、形式标志、思想感情、常用表达技巧、解题思路。
2.能根据所学对相应的咏物抒怀诗进行鉴赏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提供的有关咏物抒怀诗的材料,不懂得地方做出标记并提出问题。
2.在复习巩固记忆的基础上做“自主检测”。
3.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检测”题做题情况的批阅,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做当的拓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鉴赏要领,与高考接轨,为应对高考做准备。
2.领悟咏物抒怀诗的内涵与魅力,感受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在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素养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预习任务一.咏物抒怀诗知识简介1、概念内涵:咏物抒怀诗是诗人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抒发思想感情,寄托襟怀抱负的诗歌。
2、内容特点:①形似。
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②神似。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思想感情:①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如郑思肖《画菊》②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如李贺《马诗》③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如苏轼《琴诗》④讽刺时世。
4、艺术手法:①表现手法。
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托物言志,象征。
②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③描写角度。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5、咏物抒怀诗的鉴赏思路:①体察物态。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质。
②品味寄托。
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③明辨技巧。
体会诗人艺术手法的高妙。
自主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第09课《观沧海》预习讲义-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统编版2024)
第09讲《观沧海》模块一一句一译模块二全文赏析模块三知识梳理模块四过关检测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能准确默写。
2.品味诗歌语言,赏析开阔的意境,体会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决心。
3.积累古代诗歌文学常识,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诗文修养。
❖模块一:一句一译《观沧海》✧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注释】1. 东: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
2. 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
3. 碣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
4. 以: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5. 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
6.沧海:东海,这里是泛称。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
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赏析】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真题再现】1.《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原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1.水:指海水。
2.何:副词,表示程度之深。
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
3.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
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
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
4.竦:同"耸",高起,高耸。
5.峙:直立。
【译文】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赏析】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
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真题再现】1. 《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专题06 诗歌鉴赏-【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精品讲义(统编版)(解析版)
专题06 诗歌鉴赏目录考点聚焦:核心考点+中考考点,有的放矢重点速记:知识点和关键点梳理,查漏补缺难点强化:难点内容标注与讲解,能力提升学以致用:真题感知+提升专练,全面突破核心考点聚焦1、诗歌内容理解2、诗歌的情感理解3、诗歌的炼字4、诗句画面描绘5、诗歌的表现手法中考考点聚焦考点1:诗歌内容情感理解诗歌的内容是中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查点,包括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写作目的、写作背景等。
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
【例】(2024·湖南)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①闲居赠裴秀才迪②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④。
(《唐诗三百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注释】①辋川:水名。
①裴迪:诗人,王维好友。
①潺湲:指水缓缓流淌。
①接舆:指楚国人陆通,这里比裴迪。
五柳:指晋陶渊明,这里比自己。
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闲居”之情的。
【答案】首联写山中秋景。
时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每天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颔联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
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安逸闲适。
颈联写原野暮色。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
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独见匠心。
尾联引用陶渊明和楚狂接舆的典故,并将自己与友人比作他们两人,生动刻面了诗人狂放的隐者形象,表达与朋友在辋川闲居之乐。
考点2:诗歌的炼字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全国)2017年高二语文暑期作业 复习方法策略14讲 第4讲 如何分析概括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第4讲如何分析概括古诗词的思想情感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是古诗学习和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高考对此的考查有了变化:从分析的对象上看,有词语,有句子,有联片,有全诗;从情感的内涵上看,有情感,有心情,有心境,也有观点和理趣;从情感的程度上看,有表层更有深层,有析景中语更有典中语;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直接概括题,也有深度分析题,更有情感评价题。
在备考复习时,考生不仅要强化把握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更要适应考查的各种变化,能透过语言文字去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
把握古诗情感的一般路子是抓住诗题、内容中的“情语”,再分析诗中的形象等。
一、练就分析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内家功(一)会分析景中情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卢挚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
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
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注]。
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注凉州:即凉州曲。
本为唐天宝年间乐曲。
曲子前三句和后三句都在写景,但表达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答:(二)会分析物中情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梅花蒲宗孟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
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
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
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
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边练边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新人教版必修3山西省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预习航导学案
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预习导航新人教版作家与作品1.李商隐,(约812~约858),字,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朝代)诗人。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合称“”。
他被称为“唐代的朦胧诗人”,著有。
李商隐的爱情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在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终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
结婚后感情很好。
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
李商隐的仕途——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在晚唐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
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
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4.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历朝历代的文学评论家都给了李商隐很高的评价,在清代人选编的唐诗三百首里,选取了很多李商隐的诗。
仅次于杜甫、李白和王维。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都是其代表作。
《锦瑟》被称为李商隐的压卷之作。
5.诗词鉴赏知识——与本课相关的表现手法:1. 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作用:(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人教版高中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常见表达技巧
技巧:1、2、3、4、 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吹古木的声音比做雨声,将夏夜的月光比做秋霜,比喻新奇,意境高妙,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
美的风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 对偶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 对偶等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表达了作者作者浓浓的乡思。 技巧:1、2、3、4、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等 3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动静、虚实、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点面、远近、高低、衬托、细节描写、 白描、 动静、虚实、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点面、远近、高低、衬托、细节描写、 白描、 3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动静结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荷花池塘雨后优美的静态,三四句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发出的万点声动态美,动静 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描写角度: 动静、虚实、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点面、远近、高低、衬托、细节描写、 白描、
1首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等
3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
描写角度:
我们常用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3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常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动静结合,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荷花池塘雨后优美的静态,三四句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发出的万点声动态美,动静
美的风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 对偶等
▪ 这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是什么?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艺术手法)?
预习古诗词的方法
预习古诗词的方法预习古诗词的方法_语文诗词凡世的喧啊嚣和光明,世俗的欢乐啊和幸福,犹如啊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啊在我啊眼前,汨汨而过,暖和犹如泉水一样涌啊出来,我没有啊奢望,我只要你啊欢乐,不要哀伤。
以啊下就是我为大家啊整理的预习古诗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盼望能帮到大家。
预习古诗词的方法一、扫瞄“阅读提示”。
留意提取“阅读提示”中的信息。
人教版学校语文新教材在结构、体例和形式上都有诸多创新,其中在每一课的正文前设计一小段阅读提示,可谓匠心独运,是这诸多创新中的一个亮点。
“阅读提示”用语不多,大都三、五句话,但每段都是编者依据一节课的详细内容奇妙设计,细心支配。
或创设情境,或勾画线索,或用设问点出全课的重点,或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课前“阅读提示”栏目的设计,拉近了同学与教科书的距离,使教材变的生动、好玩。
学习古诗词之前,老师要让同学仔细阅读此栏目,并精确提炼出阅读提示中的有用信息。
如七班级上册《夜雨寄北》一诗的引言,看过后可以知道本诗的主题是诉说离情;看过晏殊《浣溪沙》一诗的阅读提示,可知此诗是伤春感时之作;看了《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的阅读提示,就能明白该诗的大体意思,为诗文的理解供应了有力的保障。
二、看懂“文题”。
留意从文题中推想、预知、理解古诗词的大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文题直接点明白诗词的中心及内容,有的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文题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例如:赵翼的《论诗》,从文题一眼便知,此诗是谈论诗文的;张养浩的《潼关怀古》,是以潼关的历史作为线索,怀古伤今的诗作;曹操的《龟虽寿》一诗,文题中的一个“虽”字,不看内容就可知道,已经定下了感伤时间易逝、人生不能常在的感情基调。
三、了解“环境”。
包括作家的生活环境、心理环境。
留意了解作家的心路历程即长时间形成的心理环境、经受。
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即当前的境遇、背景。
及背景学问是同学须了解的。
这些是同学了解古诗词的基础,学习古诗词的切入点。
没有这些资料,同学无法理解写作时的感受。
诗歌的修辞方法
诗歌的修辞方法(1)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例如: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秦观《鹊桥仙》)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
(2)比拟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例如: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下阕)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
(3)双关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例如: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4)借代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