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作者介绍+经典名句+拓展阅读)
7 《溜索》作者简介及拓展阅读一、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市,祖籍重庆市江津区,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1984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
1986年,凭借剧情电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91年,担任剧情电影《棋王》的编剧。
2015年,担任古装动作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2016年,出版作品集《阿城文集》。
阿城的文章文笔洗练,有古意,自成高格。
偶发的白描笔法,生动至极,浑然天成,看起来糙,实则精致已极。
他的小说独具特色,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的深度,语句简洁明快,短句刚健,用多个剪辑的小镜头来建构小说的背景图画。
文言书面语和单音节词的大量使用,使得语言富有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在文白相杂的审美实践中表现出小说语言原始的感染力。
他的作品,就句式而言,整散结合、文言句式和口语句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收放自如的特点。
他笔下人物共有的特点,即恬淡、超脱与沉迷执着的结合,这种恬淡超脱对应人物的表层性格,但是沉迷执着正是人物内心的性格,这也是阿城对于道学精神的沉迷执着。
二、阿城小说经典名句大全1、鲁迅先生常常看《阅微草堂笔记》,我小时候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了。
《阅微草堂笔记》的细节是非文学性的,老老实实也结结实实。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散文、杂文都有这个特征,所以汪先生的文字几乎是当代中国文字中仅有的没有文艺腔的文字。
《阿城精选集》2、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周末会去做礼拜,不少神职人员也在科技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宗教的归宗教,科学的归科学。
科学造成的“信”与宗教的“信”,不是同一个“信”。
《常识与通识》3、不仅艺术,学术也是非常有“攻击热情”的。
先秦的“诸子百家”,都在互相攻击。
我们看现在有些学术文章、学术会议,幸亏尚有规范,一旦失范,无异热情的刀剑。
艺术呢,除了性和死亡,攻击也是永恒的主题之一,流行的说法是暴力。
所谓爱,如果是与死亡、暴力综合,效果就非常强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优质课件
铛们又慌慌响起来”照应并形成对比,表现出驮队顺利渡
河后轻松愉悦的氛围。
2.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
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中的两个“懒懒”? 这两个“懒懒”表现的情绪不同。 “我”的懒懒一问,表现了“我”的漫不经心,没有 意识到危险临近。 领队的懒懒一答,表现的是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经 验丰富。
②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等逼真地描写
出牛溜索前与溜索时惊恐失态之状,和等待 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 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 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③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顺风出一口
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新课导入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
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
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
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 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 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 索”桥。
整体感知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1.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
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9):“我”和驮队一道来到怒江边, 准备溜索过江。 第二部分(10—24):在首领的指挥下,驮队陆续溜
索过江。
第三部分(25):过江后,驮队继续上路。
内容探究
1.小说开篇便写到怒江峡谷之险,请结合具体语句说 说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①烘托。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
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 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从侧面更加烘托出怒 江峡谷的非同寻常的险恶。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溜索》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溜索》课堂笔记本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溜索》。
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孩子和爷爷一起在山间的溪流上玩溜索的有趣经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堂课的重点内容。
一、整体梗概小孩子和爷爷一起在山间的溪流上玩溜索,小孩子一开始非常害怕,但是爷爷鼓励他,让他慢慢放心,最终小孩子成功地玩了一次溜索,感受到了非常的刺激和快乐。
二、重点语句以下是本课的重点语句:1. 爷爷说:“小溪流淌,就像是我们的生命,风吹雨打,我们也在坚持自己的人生路。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句话或许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
但是,后面的玩溜索的经历,让小孩子更好地理解爷爷这句话的含义。
2. “站稳脚,挺好的,放心大胆地往下滑,别紧张。
”玩溜索需要站稳,且放松自己,不紧张,否则会很危险。
这句话也可以引申到日常生活中,情绪不要过分激动和紧张,保持平常心会有更好的效果。
3. “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畅快飞翔。
”溜索过程中小孩子感受到了像鸟儿一样的自由,这个形象也让人产生了鸟儿自由飞翔的联想,给人以欣慰和舒适的感觉,很好地展现了玩溜索的乐趣。
三、重点阅读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们不仅会感受到小孩子和爷爷在玩溜索的刺激和乐趣,也会有所收获和启示。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阅读:1. 挑战自己小孩子在玩溜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同时也需要坚持努力,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以此为鉴,经常突破自我,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和极限。
2. 爱护自然文章中提到的溪流和山间环境非常美丽,而我们也需要学会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让山水更加清新、美丽,同时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的美好和恩赐。
四、思考题目以下是本课的思考题目:1. 你是否也曾经尝试过玩溜索?如果有,请分享一下你的体验。
2. 这篇文章中,你觉得最有启发性的是哪个环节?为什么?3. 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自然环境,让自然更加清新、美丽?五、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小孩子和爷爷在山间的溪流上玩溜索的有趣经历。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 (含答案)
巡山(艾克拜尔·米吉提)上。
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
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
以它的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是。
但是,不知怎的,它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②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③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
岩羊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
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
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④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
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
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的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
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
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
狼和狐狸他也常见。
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⑤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
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⑥他有些迟疑。
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
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
...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夭。
⑦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⑧岩羊依然没动。
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
⑨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
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
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⑩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⑪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⑫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⑬那岩羊还是没动。
⑭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⑮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新部编人教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精品课件ppt
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 具,发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 传统体育项目,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 险景观。绳索有牦牛毛绳、藤编绳及钢 丝绳等多种。过渡者将竹、木制做的溜 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 的倾斜度,溜向彼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 展,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 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在国外, 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运用溜索作 为渡河工具。
1990年代后移居美国,继续有作品发表。
梳理故事情பைடு நூலகம்,把我主要内容
1、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第一段:……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 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 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①快到怒江峡谷时,领队“只懒懒说”“稳稳 坐在马上”“笑一笑”。我和牛的恐惧,表 现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哑 声问”余下的汉子们是否可还歇,带我溜索 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这些细节都体现出领 队细心、认真、负责及关爱他人的品格;
③领队用眼“瞟一瞟”立即有汉子站出来,表 现出领队受人尊敬的地位,也体现出他和汉 子们配合默契。
• 作者简介 •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
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据说 阿城十二三岁时就遍览了曹雪芹、罗贯中、 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 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中学还未结 束文革便开始,高一时学业中断,下放山西 插队,并开始学画。为到草原写生,到内蒙 古插队,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 南期间结识画家范曾成莫逆之交。文革结束 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破格录用阿城 为编辑,1979年回北京。此后帮助其父钟惦 裴撰写《电影美学》。此间与父亲研讨马克 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美学》、《易 经》、儒学、道家、禅宗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文7《溜索》图文解读
03
图文关系探讨与解读
插图内容简述与功能分析
插图内容
课文《溜索》中的插图展示了一条横跨峡谷的溜索,人们通过溜索在峡谷之间穿 梭。图中人物动作各异,有的正在溜索上滑行,有的正准备开始滑行,还有的已 经在对面着陆。
功能分析
插图作为课文的辅助材料,直观地呈现了溜索这一交通工具的使用场景,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插图还展示了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为学生提供了 丰富的想象空间。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文7《溜索 》图文解读
CONTENTS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图文关系探讨与解读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启示 • 知识拓展:溜索文化与民俗传
承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阿城及其作品风格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 当代作家,其作品以独特 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社会 洞察著称。
强调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渺小和脆弱,以 及面对自然时应保持的敬畏之心。
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 态文明理念。
当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思考
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 重。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代社会的迫 切需求。
06
知识拓展:溜索文化与民俗传承
溜索历史起源及发展过程
起源
溜索作为一种古老的渡河工具,起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跨越峡谷和急流,利用藤条或竹 索制作了简易的溜索。
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溜索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不断改进。从最初的藤条、竹索到后来的钢丝绳,溜 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溜索也逐渐从一种实用的渡河工具演变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民俗 活动。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件第2单元第7课《溜索》
化的特点。 对于人物塑造,阿城自觉地借鉴古代笔记小说的白描手法,寥
寥几笔,就勾画出场景和人物线条,看似随意,其实形神毕现。
小结
阿城的小说具有题材世俗化、情节 散文化、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等特点, 很好地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 阿城说:“笔记消失了,这也是我为什 么要写笔记小说的原因之一。”
写鹰的语句: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 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 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 被风吹得抖。
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 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 一鼓地扇动着。
表达效果:用鹰的勇猛矫健正面衬托马帮汉子们的勇敢刚毅。
小结
与本单元其他小说相比, 《溜索》除了正面描写人物言行 举止展现人物性格外,还运用了 正面衬托、对比反衬,环境烘托 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群沉着冷 静、彪悍勇猛、粗野不羁、无所 畏惧的马帮汉子形象。
随着“我”字的缺失,叙述者的 主体精神世界也被隐匿,使得叙 述更加冷静客观。
笔记小说的特点
阿城说他写的是“笔记小说”,继承的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 请结合关于笔记小说的介绍资料,从篇幅、选材、情节设置及塑造人物 形象手法等方面,将课文与《孔乙已》《变色龙》进行比较,尝试归纳 阿城《溜索》等笔记小说的特点。
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
原文语句摘录
形象特征
①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
②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③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索一动不动。
动
④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 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溜索》课件
• 文章中的自然环境被描绘得十分险恶,江河汹涌澎湃,两岸峭壁高耸入云,云雾缭绕。这样的环境不仅增加了 故事情节的紧张感和刺激感,也凸显了人物的勇敢和冒险精神。同时,险恶的自然环境也对人物心理产生了影 响,让他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团结合作。
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信念
《溜索》一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 的刻画,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在面对 峡谷深渊时的恐惧和不安,以及他如 何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勇敢面对困难 的过程。
VS
文章强调了坚持信念的重要性。主人 公在溜索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要沉 着、要冷静”,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帮助他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和信念的坚 定,最终成功完成了挑战。
04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
重点字词、句式和修辞手法
重点字词
本课重点字词包括“溜索”、“峭 壁”、“颤栗”等,需要学生能够准 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修辞手法
本课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峭壁上”,需 要学生能够理解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句式
本课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如“只 见……不见……”等,需要学生能够理 解并模仿运用。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溜索”精神内涵
问题引导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溜索”精神内涵,如“溜索” 过程中体现出的勇气、智慧、团
队精神等。
小组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 的看法和理解,互相交流和学习。
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 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收获。
分享交流:我的“溜索”经历或感悟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溜索》教学课件
请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体会首领的性格特点。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动作描写,与“我”和牛马的恐惧形成对比, 反衬首领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镇定。 神态描写,表现首领在怒江天险前的胸有成竹、 乐观自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大胆地说 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你今天学习有什么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每日一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马却更觉迟疑。 牛们死也不肯再走。 (我)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三个副词的使用,凸显马、牛、“我”面对 峡谷时的震颤和惊恐之情。
侧面烘托怒江峡谷环境的高峻、险恶。
(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 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小”字的活用,传神地将瘦小汉子在溜索之 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 和情状表现了出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
溜索
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 原始的渡河方法。一般使用一条或两条绳索, 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 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渡者把皮带或 绳索系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俗称“溜壳 子”,借倾斜之势滑越渡河。
位置险要
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 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 山倾,就是索崩。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溜索》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所写,以溜索为线索,描绘了怒江峡谷的壮丽景色和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提高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对怒江峡谷和藏族人民的生活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词语,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提高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鉴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生动展示怒江峡谷的壮丽景色和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怒江峡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溜索》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怒江边上,亲眼目睹了当地傈僳族人民使用溜索过江的情景,描绘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少数民族生活画卷。
文章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描写性的文字有较高的接受度。
但同时,他们对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此外,由于这篇课文的语言风格和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了解傈僳族人民使用溜索过江的生活习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对祖国多元文化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傈僳族人民使用溜索过江的生活习俗的掌握。
2.难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图片展示法:展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地的生活环境。
4.写作练习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写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让学生理解傈僳族人民使用溜索过江的生活习俗。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溜索》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溜索这一特殊的交通方式,展现了我国藏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民族风情。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藏族风光之中,感受到了藏族人民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藏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藏族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溜索》,使学生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藏族人民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
2.难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藏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藏族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美丽的藏族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究课文中所展现的藏族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交流展示: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中藏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感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藏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溜索》1PPT课件
对比反衬
文章主旨
小说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写了在怒 江奇险的环境中,一群马帮汉子过河溜索的经 历,赞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赞美了不 惧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五段:写峡谷的陡峭:“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绝壁”本 来是静止的,作者却用了一个“飞快地”,这是化静为动的 手法,有什么作用?
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 感,❶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 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 惊心,❷为后文写牛马的胆 怯做了有力的铺垫。
语言特点
小说写汉子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小”字,找出 来仔细体会“小”字的妙处。
细读领悟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 其性格特征。
①首领也只是懒懒地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3)首 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7)
“懒懒”“稳稳”“笑一笑”,与“我”和 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 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细读领悟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 其性格特征。
细读领悟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 其性格特征。
④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 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 弹,走到汉子们跟前。(21)
表现出领队英雄气概和粗犷豪迈的性格
细读领悟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 其性格特征。
首领是一个认真负 责、关爱他人、身 手非凡、从容不迫、 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细读领悟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 语句的表达作用。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教案(四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教案工具概述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他们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
近几年,溜索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发展为表现各民族顽强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过溜有单人、双人、男女混双、人与物、人与畜等多种项目。
成为怒江大峡谷一大惊险景观。
绳索有牦牛毛绳、藤编绳及钢丝绳等多种。
过渡者将竹、木制作的溜板或特制座位,吊在绳索上,借助于绳索的倾斜度,溜向彼岸。
过去生活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一带的藏、傈僳、怒、独龙等民族,多使用溜索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
在国外,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运用溜索作为渡河工具。
溜索原理碗口粗竹缆系两岸石柱上,渡者以皮带或绳索系腰间,绳上挂以木制滑轮,俗称“溜壳子”,借倾斜之势滑越渡河。
河上也可设两根溜索,一高一低,过河时由高处滑向低处。
上课笔记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以及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指导法、谈论法。
课前准备:准备相关课件。
精彩课堂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
峡谷的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生于北京,原籍重庆江津,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处女作《棋王》。
2.生难字词(1)字音锱铢(zī zhū) 滇西(diān) 盘桓(huán)顷刻(qǐng) 千钧之力(jūn) 绞(jiǎo)跺(duò) 呕(ǒu) 战战兢兢(zhànzhàn jīng jīng)(2)词义【锱铢】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说课稿学生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说课稿学生版一. 教材分析《溜索》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游记。
文章通过作者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怒江峡谷溜索的经历,展示了怒江峡谷的壮丽景色和傈僳族人民的生活状态。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游记这一文体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怒江峡谷的自然风光以及傈僳族的风土人情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
此外,学生对游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怒江峡谷的地理位置和傈僳族的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热爱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怒江峡谷的自然风光以及傈僳族的风土人情的理解。
2.突破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怒江峡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阅读理解: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3.内容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怒江峡谷的自然风光以及傈僳族的风土人情。
4.欣赏与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美,培养审美情趣。
5.写作技巧讲解: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以自然风光或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短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理位置:怒江峡谷民族风情:傈僳族自然风光:壮丽景色写作技巧:详细描写、抒发情感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溜索》优质PPT课件
精读细研
①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 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 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 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 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 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精读细研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 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 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首领的“吼”“送”表现了首领 认真负责、关心他人的品质。
精读细研
眼珠涩涩的,使劲挤一下,端着两手,不敢放 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 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 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整体感知
2.这篇小说写了哪些人物?你觉得文中着力描写的是谁?
写了马帮的首领、首先溜索的精 瘦短小的汉子、马帮中的其他人。
文中着力描写的是马帮的首领。
精读细研
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再读课 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 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精读细研
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迟疑】拿不定主意,犹豫。
【盘桓】 逗留,徘徊。回环旋绕。 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
【锱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 的样子。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本文的环境描写,
既有多感官多角度描写, 又有对比烘托,既突出 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 又表现出了马帮汉子们 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
板书设计
溜索环境:险恶 牛:哀叫、恐惧 首领、汉子们:沉着果断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锱铢:锱、铢,均为古代重量单位,是相对很 小的重量单位。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2、战战,因害怕而发抖。兢兢,小心的样子。形 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 样子。”
目标导学一: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目标导学三,跳读课文,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作 用。 1.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 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 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明确: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 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 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 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明确: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 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 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 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 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 们的沉着,果断。
3.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 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 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1.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明确: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 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市,祖
籍重庆市江津区,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1984年,出版个人首部短篇小说《棋王》。 1985年,担任剧情电影《大明星》的编剧,从 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1986年,凭借剧情电 影《芙蓉镇》入围第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91年,担任剧情电影《棋王》的编剧 。 1993年,与胡金铨共同担任神话恐怖电影《画 皮之阴阳法王》的编剧。1997年,出版散文 《威尼斯日记》 。2002年,由其担任编剧的剧 情电影《小城之春》上映 。2006年,担任人物 传记电影《吴清源》的编剧 。2010年,出版散 文《好说歹说》。2015年,担任古装动作电影 《刺客聂隐娘》的编剧 ,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 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2016年,出版作品集 《阿城文集》。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概括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马帮的首领、首先 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汉子以及马帮中的其他人。 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明确:马帮的首领
2.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首领 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点。 (1)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明确:“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 比,衬托出首领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2)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明确: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 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2.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 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 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 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3)(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 命在天上!”
明确: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
(4)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 却见首领早己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 们跟前。
明确:首领打着尖细的呼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 这些行为都现出首领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 气质的人。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 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 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 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 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 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 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 动魄的过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