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86665教学教材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学1. 第一课:《诗经》选读2. 第二课:《楚辞》选读3. 第三课:唐诗选读4. 第四课:宋词选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五、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共4课时2. 每课时:40分钟3. 总计:160分钟教案示例:课题:《诗经》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掌握《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经典篇目解析。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经》经典篇目的掌握程度。
教学步骤:1. 导入:《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讲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篇目的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诗经》的价值。
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进行背诵。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艺术5. 第五课:书法艺术欣赏6. 第六课:绘画艺术欣赏7. 第七课:音乐舞蹈艺术欣赏8. 第八课:戏曲艺术欣赏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第一篇: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
本学年学习第六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每周一课第二篇: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课程原则《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在古代,《论语》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它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今天仍然是广大少年儿童国学启蒙的经典教材,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8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的: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
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佳境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
了解山水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 《诗经》中的名篇:《关雎》、《静女》、《氓》等。
2. 唐代诗歌:《春晓》、《登鹳雀楼》、《相思》等。
3. 宋词:《水调歌头》、《卜算子》、《青玉案·元夕》等。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1. 《论语》选篇:《学而》、《为政》、《八佾》等。
2. 唐代散文:《谏太宗十思疏》、《陋室铭》、《岳阳楼记》等。
3. 明清散文:《项脊轩志》、《醉翁亭记》、《沧浪亭记》等。
第三单元:古代小说1. 《三国演义》选篇:《桃园三结义》、《群英会》、《空城计》等。
2. 《水浒传》选篇:《梁山伯与祝英台》、《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等。
3. 《西游记》选篇:《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火焰山》等。
第四单元:古代戏曲1. 京剧选段:《空城计》、《四进士》、《贵妃醉酒》等。
2. 昆曲选段:《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等。
3. 越剧选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碧玉簪》等。
第五单元:古代寓言1. 孟子寓言:《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孙丑下》等。
2. 庄子寓言:《庄子·逍遥游》、《庄子·秋水》等。
3. 韩非子寓言:《韩非子·五蠹》、《韩非子·难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难点:对古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进行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点。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2024年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课程是针对少年儿童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基础课程,亦为我国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册教材包含26课,分为“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游踪”以及“艺术乐园”四大单元,旨在通过活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评估显示,本班学生充满活力且好动,由于入学时间较短,其思想与品德正处于形成初期,尚不成熟。
学生尚未明确学习目标,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
尽管如此,他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以下为教学目标的具体阐述:1. 学生应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并对其意义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朗读等活动,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学生应能理解诗文大意,并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3. 学生应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与民俗风情,培养对中华传统习俗的热爱之情。
4. 学生应对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
5. 学生应了解本地历史文化名人及名胜古迹,并在教师和家长的协助下,尝试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6. 学生应逐渐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7. 学生应了解传统文明礼仪的基本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文明礼貌的行为,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包括:1. 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并对其意义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与民俗风情,培养对传统习俗的热爱。
3. 掌握传统文明礼仪的基本常识,并在生活中实践文明礼貌,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形成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朗读等活动,结合教材插图理解诗文大意,并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以下为教学措施的具体实施:1. 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包括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故事分享、朗读、歇后语比赛等。
2. 应注重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游戏形式。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1课:走进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2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教学内容: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单元:传统文学第3课:古代诗歌教学内容: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情感。
第4课:古代散文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古代散文,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第5课: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流派及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
第6课: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性乐器,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传统文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占总评的40%。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期末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
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传统文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安排第1-2周: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3-4周:传统文学第5-6周:传统艺术第7-8周:传统节日第9-10周:传统习俗第11-12周:传统思想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品味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美,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和音乐,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理解传统思想。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3. 中国的传统艺术4. 中国的传统习俗5. 中国的传统美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传统文化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3. 教学环节二: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剪纸等,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4. 教学环节三:讲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如婚礼、丧葬等,让学生了解习俗的起源和意义。
5. 教学环节四:介绍中国的传统美食,如火锅、粽子等,让学生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
2. 总结性评价:通过布置作业和课堂分享,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活动,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和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和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每组由·习作“回顾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或。
全册安排三次,安排五次。
·习作“回顾由三个栏目组成,是固定栏目,另有穿插安排。
其中,各安排了两次,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栏目。
其中,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二、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改革中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
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奉行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升学生的古文素养,为初中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共十个单元,每单元包括两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
内容涵盖了古代诗歌、散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文化背景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五、教学安排:本册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每课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课文阅读,第二部分为练习与讨论。
一、第一单元:古典诗歌【课文1】《静夜思》教学目标:1. 学习并背诵《静夜思》。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作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解读诗句的含义。
4.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习与讨论】1.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阅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阅读的心得体会。
二、第二单元:散文选篇【课文1】《背影》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背影》的主要内容。
2. 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题目和作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分析散文的结构,解读句段含义。
4.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习与讨论】1.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散文进行阅读,理解散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6篇)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6篇)《传统文化》篇1一、教学进度安排:9.1-7.4经典驿站7.5-期末艺术乐园二、教学措施: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业务学习安排:根据学校及上级部门的安排及时参加业务学习。
五、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按学校及市区教办和教体局的通知要求,及时参加各种教学活动。
六、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继续进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篇2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全年学习七年级传统文化一册,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由于教材涉及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又加上本书从历史的角度讲解,时间跨越大,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历史知识欠缺,学习难度大。
二、教材分析本册书共四个部分:经典驿站、名人长廊、文艺园林、风土画卷。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计划、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一学期的传统文化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论语》、《大学》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
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习俗等。
2.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
3. 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剪纸、瓷器等。
4. 传统美德:如孝道、礼仪、诚信等。
5.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经典著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艺术和美德。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3. 第三课时:传统艺术。
4. 第四课时:传统美德。
5. 第五课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经典著作。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道德观念。
3. 学生能够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4.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欣赏传统艺术。
5.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教科书。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案例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 实践活动材料:如剪纸、毛笔、墨水等。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趣味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024年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熟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以及各种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相关习俗。
3. 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恭敬之心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课时)a. 介绍什么是传统文化,及其在中国社会的重要地位。
b. 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尊重传统、注重礼仪等。
c. 比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和联系。
2. 经典著作的学习(6课时)a. 学习《论语》的内容和作者孔子的生平事迹。
b. 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讲解其背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c. 学习《孟子》的内容和作者孟子的思想体系。
d. 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语句,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等,讲解其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启示。
3.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相关习俗(8课时)a. 介绍春节的起源和相关习俗,如年夜饭、贴春联等。
b. 分析清明节的由来和扫墓的相关习俗。
c. 介绍端午节的传说和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d. 讲解中秋节的传说和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4. 传统文化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4课时)a. 教授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礼仪,如行礼、鞠躬等,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和传统的意识。
b. 讲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经典著作的内容和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2. 归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经典著作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3. 实践法:通过学生模拟行礼、制作传统食品等实际操作,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4. 情景再现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等情景再现活动中体验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和传统礼仪。
四、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元宵节》:学习元宵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食品。
3. 《清明节》:掌握清明节的由来、风俗和纪念方式。
4. 《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活动。
5. 《中秋节》:学习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传统食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难点: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1. 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共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单元用5课时完成,后续单元每单元用5课时完成。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2. 参考资料:相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讲解、有趣案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品尝传统美食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综合计划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传统文化六年级小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守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浏览经典、浏览思想、浏览文化、浏览精神,无穷相信书籍的气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
本学年学习第六册。
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朗诵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
3、基本了解朗诵内容,进步语文素养。
4、练习儿童应对、把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辞汇、修辞的练习。
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份学生碰到题目能积极动脑思考。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题目。
大部份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爱好,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渐渐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每周一课附送:小学六年级体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六年级体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六年级体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上册体育六年级小学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各班学生的体质也不尽相同,构成有的学生不认真锻炼也能得优秀的情况,而有的学生认真了却得不到好成绩。
这些在课上是要加以研究的题目,在评价机制上也要加以研究。
二、教学分析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增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进步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教 学 计 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传统文化
学校:
年级:六年级
教师:
一、课程情况简介
基本情
况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在经典驿站和名人长廊的基础上,设置了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
16
17
实践活动
1
2、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和课外积累情况的评价,宜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使评价成为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3期末分项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情况和对名人典故的感悟与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同时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及自身价值和人格内涵的形成。
4学期总评是将过程性评价、纸笔检测和期末分项考查三项成绩汇总后给学生的总的评价,该成绩即为本学期学生的总评成绩,该成绩以优秀、良好等级形式呈现。
二、本学期课程规划
课程名称: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
课时安排
课程
内容
第一周 常规教育
第三周《蓬莱仙境》
第五周《蒲松龄故居》
第七周《藏头诗》
第九周《回文诗》
第十一周《宝塔诗》
第十三周《拆字诗》
第十五周《 形意诗》
第十七周实践活动
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是民族文化得以血脉传承,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5、评价过程要注意自评和互相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将结合,激励评价与等次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担山小学
六年级
2014年9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传统文化》是国学地方课程,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在小学中,学生对古代著名诗词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青少年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单元编排,全册分为十个单元。
单元题材明确,建构合理,分别分类的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每单元的分类内涵丰富,简单易懂,既富有教育价值,又能体现各类文化的特点。
本学期五个单元为:蒙书诵读;诗词诵读;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一、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及文意讲解;二、“灵犀一点”(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三、“直面人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四、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首先要从思想上扭转学生以往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多动手,动脑的优良习惯,堂上精讲多动。
2.根据学生各人的具体情况,要求各自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督促为实现目标切实地进行刻苦学习.
3.每堂课一定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的东西.
4.从传统文化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5.传统文化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传统文化素养的整体提高。
6.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传统文化能力。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8.重视创设传统文化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传统文化实践的机会。
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五、德育渗透
巧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文化学科,是学科德育的“主角”,自然应演好德育教育这部“大戏”,传统文化教师更应积极、富于创造性的担当起德育教育的“导演”,编好、导好、演好传统文化德育这出“精彩好剧”,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的
总体目标,使传统文化学科教育与传统文化德育教育达到水乳交融,相映成趣,使二者完美结合,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育之中。
我的做法是巧用传统文化资源,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德育素材,然后进行归纳分类,实施有效的教育引导,以点引线开展德育教育,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之中体会、联想、感悟,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