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完整word版)改革开放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完整word版)改革开放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80db2ce77f1922791688e8fa.png)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建设交通工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最受重视、投入最多、收益最好的事业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由汽车时代到高速公路时代,我国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
接下来将展示我国高速公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
(一)认识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后果充分显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公路交通存在三个突出问题:1、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人车混行;2、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车辆纵横行驶干扰大;3、公路平交道口多,通过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
上述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二)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
改革开放以来,从一无所有到建成高速公路公路85000km。
1978年,台湾第一条高速公路,(中山高速公路)通车,北起基隆,南到高雄凤山,全长三百七十三公里,让民众享受到建设高速公路的便利性。
1988年,修建的上海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19984年12月21日动工兴建,1988年10月31日全线通车,总投资1.5亿元。
它的建成,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使中国大陆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
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71km,10年间年均增长477km。
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
![我国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6312fbe184254b35eefd3449.png)
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 里到突破2万公里,我国只用了3年时间。可以说仅仅15年,中国高 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多年才能完成的发展 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 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改善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在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喜人进展的同时,位于高速公路 上的大型桥梁和长大隧道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桥梁和隧道 建设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公路的新面貌
截至2016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69.6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 11.90万公里。公路密度48.9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1.24公里百平 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59.00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7。 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22.6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 18.0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0.0,提高1.6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等 级公路里程60.12万公里,增加2.6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8,提 高0.2个百分点。高速公路里程13.10万公里,增加0.74万公里;高速 公路车道里程57.95万公里,增加3.11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9.92万 公里,增加1.96万公里。年末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 总数99.99,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00、 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94, 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6.69、提高2.24个百分 点。
起步建设阶段
从1988年到1997年的10年,相继建成了沈大、京津塘、成 渝、济青、京石、沪宁、广深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区域性影响 的高速公路工程,突破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多项重大技术 “瓶颈”,积累了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营等建设和管理全 过程的经验。1992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开始实 施,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公路建设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公路建设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6a7cd23a32d7375a417809e.png)
我国公路建设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摘要:通过时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公路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现。
1我国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1.1公路网规模稳步增长,技术等级结构有较大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公路里程年均增长分别为 1.76%、2.39%、3.88%。
特别是高速公路,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到200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约140万Km,“九五”期间净增24万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6万Km,二级公路里程达到19.9万Km。
全国公路网密度达14.6Km/ Km2。
公路网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99%的乡镇有公路连接,通公路的行政村达95%。
1.2国道主干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开始形成到2000年底,总里程为3.5万Km 的国道主干线系统已经建成1.8万Km ,占规划建设总里程的50%以上,另外还在建里程约1万千米。
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已率先在全线贯通,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东部一些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已形成一定规模。
1.3公路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投融资体制呈现出多元化、多渠道的局面“九五”期间全社会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约8900亿元,是“八五”的5.5位,其中1998至2000年连续3年完成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
公路建设国内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规模显著增加,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马加了公路建设的步伐,公路建设投融资呈现多元化,多渠道的局面。
2、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2.1路网技术等级偏低,高等级公路尚未成网,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里程增长很快,但在整个公路网中所占比重仍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水平,尚不能形成长距离,规模化的全国性公路大通道,更没有形成密度适当、有效连接的全国性高等级公路网络,难以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目前甸高速公路占路网的比重仅为1.14%,里程不足美国的1/5,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3.5%;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不足50%,而等外公路和无路面公路还有相当数量,大量低等级公路的存在导致国道网上行车速度较低,安全性和舒适性差严重影响国家干线公路网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0b409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0.png)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
答:新中国公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当时,为了巩固国防、开发边疆和发展经济,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批干线公路,如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公路建设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然而,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公路基础仍然很差,公路等级低、质量差,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开始探索高速公路的建设。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了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此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我国政府还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达度。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公路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同时,我国政府还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效率和环保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绩。
公路总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大幅增加,公路网密度和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国政府还加强了对公路建设和管理的监管力度,确保了公路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新中国公路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的研究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5c2eb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02.png)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的研究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速公路的投资力度,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要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
本文从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实现了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581公里增加到47674公里,增长了1.71倍。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高速公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加强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
1.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建设管理工作是一项重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内容。
其对整个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起到保障作用,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符合标准要求,并为后期的运营和维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其施工周期较长、涉及领域较多,使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还存在一些潜在的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
只有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为后期运营提供可靠保障,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新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新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d549021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8.p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新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新成就。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1. 高速经济增长: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的势头。
年均增长率达到9.5%,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一成就使得我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64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160亿元。
2. 扶贫减贫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扶贫政策的推行,我国的减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成功减少贫困人口,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我国是减贫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贡献了全球减贫的70%以上。
3.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国家竞争力,我国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如高速公路、高铁、城市地铁等交通运输项目,还有水电站、核电站等能源项目。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人民生活,也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传输能力。
4.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通过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5G技术、人工智能、航天技术等。
这些创新不仅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5.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与各国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各国签订了大量自由贸易协定,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更多机遇。
6.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和完善,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这一体制的建立,使得我国经济更加具有活力和韧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不仅改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中心。
高速公路题材演讲稿范文
![高速公路题材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65af5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9.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高速公路这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现状、挑战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1. 初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高速公路。
当时,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高速公路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如195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2.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84年,京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此后,全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高潮,高速公路里程逐年增长。
3. 成熟阶段(21世纪至今)21世纪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成熟阶段。
高速公路网络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7.7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二、高速公路的现状1. 网络布局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高速公路网。
东、中、西部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到5.8万公里、3.5万公里和8.4万公里。
2. 技术水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技术不断进步,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营能力。
在高速公路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我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运营管理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设施完善。
高速公路收费标准逐步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三、高速公路面临的挑战1. 环境保护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在保障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2. 土地资源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如何在保障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3. 安全隐患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中国高速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6af39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f.png)
中国高速发展历程中国高速发展历程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故事。
从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现代化的转变。
中国高速发展的历程是从经济改革开始的。
1978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决定放开经济,引入市场化的改革。
这一决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取消价格限制、推动私有化和吸引外国投资,中国经济开始强劲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重大突破。
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中国基础设施发展的一部分。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建设高速公路网络。
这一决策将中国各个地区连接在一起,为商品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不断增加,车辆数量也快速增长。
除了高速公路,中国还致力于开展城市化建设。
大量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增长。
城市化建设不仅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迅速,目前中国的城市数量已经超过200个。
中国的城市成为了现代化的中心,拥有先进的建筑、公共设施和服务业。
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中国也开始重视环境保护。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包括减少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中国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建设了大量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发电厂。
中国还致力于改善大气和水质。
中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中国的高速发展还体现在科技领域。
中国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中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的科技公司也蓬勃发展,其中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世界知名企业。
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的高速发展历程令人称赞。
这个发展历程的背后是中国政府的正确决策和人民的辛勤努力。
经济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都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
中国的高速发展历程给世界带来了启示,即通过正确的政策和努力,每个国家都有可能实现繁荣与进步。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e9ddf51a417866fb84a8ed0.png)
第1章绪论1.1我国公路现状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
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
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
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
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高速公路分析报告
![高速公路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cf52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f.png)
高速公路分析报告1. 简介本文档是一份关于高速公路的分析报告。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高速公路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2. 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分析2.1 高速公路里程增长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百公里,迅速增长到目前的数万公里。
高速公路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交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并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
2.2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情况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是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主要包括收费、巡航、紧急救援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置收费站和提供高质量的巡航和救援服务,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 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尽管高速公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3.1 高速公路拥堵问题由于我国高速公路车辆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假日和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间,易出现拥堵情况。
高速公路拥堵不仅给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不便,还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3.2 高速公路安全问题尽管我国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例如,部分路段的标志标线不明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另外,一些驾驶员驾驶习惯不良,超速和疲劳驾驶等问题也对高速公路安全构成威胁。
4. 高速公路未来发展趋势4.1 智能化高速公路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高速公路将更加智能化。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减少人为驾驶的安全风险,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调整路线和限速,进一步减少拥堵。
4.2 绿色环保高速公路未来的高速公路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例如,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减少尾气排放等方式,实现高速公路的绿色发展。
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a75b15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d.png)
中国⾼速公路的发展历程2019-08-27[摘要]新中国公路交通建设已有六⼗多年的历史,但我国⾼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并不是⼀帆风顺的,经过我国⼈民不断的努⼒与创新,我国⾼速公路建设终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尤其是改⾰开放三⼗多年来,我国⾼速公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建设了⼀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品⼯程项⽬。
[关键词]公路 阶段分析设想阶段1958年公路计划体制下放后,经济⼲线公路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到20世纪70年代,部分⼲线公路交通堵塞、通⾏不畅的问题⽇益突出。
在1970年交通部编制的公路科技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要在北京天津塘沽之间修建⾼速公路,由于当时⼈民⼩农经济思想的落后和技术资料的不⾜,⾼速公路⼀直处于设想阶段。
1975年,交通部为借鉴国外经验,尽快改变我国公路的落后⾯貌,组成公路考察团赴⽇本进⾏考察。
但由于全国⼜突然开展了“反击右倾翻案风”,我国⾼速公路建设未能列⼊⽇程,但技术准备⼯作却从此开始。
不久由公路局和公路设计院组织翻译整理的⾼速公路技术资料,便以《国外公路》专刊的形式出版。
这为中国以后的公路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党的⼗⼀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形势发⽣了重⼤转折,⼯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
1978年春,时任交通部长的叶飞率团赴北欧访问,他⽬睹了欧洲⾼速公路在集装箱运输和港⼝物资集散⽅⾯的重要作⽤,回国后要求公路局⽴即进⾏京津塘⾼速公路建设的准备⼯作,并设想在⼆三年内建成。
公路局组织设计、科研单位,在京、津、冀三省市的配合下,开始了京津塘⾼速公路的勘测设计⼯作。
但由于领导机关认识不统⼀,资⾦不落实,我国第⼀棵⾼速公路幼芽⼜半途夭折。
1982年党的⼗⼆⼤以后,交通部和国内的⼀些进步⼈⼠建议修建⾼速公路的呼声⽇益⾼涨,但有关部门的认识仍不统⼀。
针对此情况,交通部门⽴即采取了有效措施。
制定了⼤⼒进⾏宣传、加紧进⾏技术准备、积极开辟资⾦渠道三项政策措施,并于1984年12⽉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批准,⾃1985年起实施。
公路发展历程
![公路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c607e67c1cfad6195fa73a.png)
公路发展历程1411114061 历史二班臧鑫(1)改革开放前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旧中国的公路交通极为落后,1949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07万公里,公路密度仅O.8公里/百平方公里。
建国初期,公路交通经历一段时期的恢复后开始获得长足发展,1952年公路里程达到12.67万公里。
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开发边疆的需要,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疆和山区的公路,相继修建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并在东南沿海、东北和西南地区修建国防公路,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59年达到50多万公里。
60年代,我国在继续大力兴建公路的同时,加强了公路技术改造,有路面道路里程及其高级、次高级路面比重显著提高。
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对青藏公路进行技术改造,80年代全面完成,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沥青路面公路。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桥梁建设也得到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拱桥、双曲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以及各式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在1949—1978年的30年间,尽管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但全国公路里程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到1978年底达到89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3公里/百平方公里。
(2)改革开放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强劲增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其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国家干线公路网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先后制定并实施,使公路建设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公路建设在继续扩大总体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质量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公路建设筹资渠道走向多元化,逐步扭转了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尤其1984年底国务院决定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高等级公路收费还贷,1985年起国家陆续颁布有关法规,使公路建设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改革开放前后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交通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f3a8b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e.png)
改革开放前后交通的变化一、改革开放前的交通状况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交通状况十分落后。
道路、铁路、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十分薄弱。
公路只有少数地区有,大多数地方只有羊肠小道或者土路。
铁路线路不完善,运输能力不足。
水运也面临着船只老化、港口落后等问题。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交通变化1. 铁路建设加速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19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修建高速铁路,并且逐步完善了国内铁路网。
这些新线路的建成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和舒适度。
2. 公路交通建设加强在改革开放初期,公路交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大量公路,并且对原有公路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这些新公路大大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出行。
3. 水运能力提升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加大了对水运的投资力度,对港口进行扩建和改造,提高了水运能力。
同时,政府还推出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规划,加强了沿海地区的交通建设。
三、改革开放后期的交通变化1. 高速公路网络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后期,中国的高速公路网络逐步完善。
政府加大了对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并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4.4万公里。
2. 铁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改革开放后期,铁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政府加大了对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并且推出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3. 航空运输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后期,中国航空运输快速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并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中国航空公司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份额。
四、交通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对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促进了城乡发展交通的改善缩小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同时,城市之间也更加便捷,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2. 促进了国际贸易交通的改善使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公路建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
![公路建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18805e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c.png)
公路建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四川通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道路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高速公路的整体开发程度还不高,标准不明确,养护管理中暴露出不少新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公路建设现状;可持续发展问题;保护利用对策1我国公路发展现状作为一个有14亿人口,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国家一直以来都将发展交通运输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政府已形成的理念是“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老百姓已形成的理念是“要想富,先修路”。
1.1我国公路建设规模快速增长自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一,已基本形成的全国交通网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2017年底,全国公路里程达到477.35万公里,同比增长7.82万公里,是1984年的5.2倍。
其中,公路总长136,500公里,在全国排名首位。
道路的年密度为49.72 km/100平方公里,每100km2增长了0.81 km/100km2 (图1)。
公路有四十七万四千六百公里的维护保养,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7.9%。
2017年,我国道路交通运输总量达9765.18亿人次。
千米,比2019年增加了七点三倍;公路货运总量为66771.52亿吨。
这个数字,比2018年增加了一百二十六点六倍。
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公路的总投资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据统计,2017年,我国公路工程总投资为2253.33亿元,同比增加18.2%。
在这些项目中,公路项目的投资总额为9,257.86亿元,同比增长12.4%;一般国省公路项目投资7264.14亿元同比增长19.5%1.2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我国的高速公路已经从零开始,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图2)。
解放后公路的历史发展简述
![解放后公路的历史发展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248ef0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e.png)
解放后公路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形成时期(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公路交通主要依靠解放前的公路网络和军用道路。
重点建设了京广、京沪等干线公路,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改革开放前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78年之前):尽管中国的公路交通在解放后经
历了一段时期的恢复和发展,但改革开放前的公路建设仍然面临着资金、技术和历史遗留的困难。
这个时期的公路建设主要是对原有的公路进行改造和维修,同时开始建设一些新的公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时期(1978年之后):改革开放后,中国公路基础设施建
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疆和山区的公路,并修建了大量的国防公路。
同时,中国的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1988年,上海至嘉定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内地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总的来说,解放后中国公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如今,中国公路交通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公路网,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速公路融资方式及风险应对措施的探讨
![高速公路融资方式及风险应对措施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c23a1c85727a5e9846a6163.png)
高速公路融资方式及风险应对措施的探讨一、高速公路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的建设由之前的滞后状态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
图一显示,截止2014年末,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1.1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75万公里。
其中,国家高速公路7.31万公里,增加0.23万公里。
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49.56万公里,增加3.43万公里。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每年呈现出稳步递增的状态,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快,其在交通基础设施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公路建设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从交通量来看,2014年全国高速公路日平均交通量为22021辆,日平均行驶量为119894万车公里,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36,比上年分别增长7.1%、6.1%和7.4%。
随着交通量的增长,交通拥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只有畅通,便捷的公路才更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也才能更快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分析,2014年全年完成了公路建设投资15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818.12亿元,增长7.1%。
由此可见,高速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使得其投资额也不断增加。
总结起来,高速公路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和投资回收慢,牵涉面广等特点;而资金不足的问题,也长期制约了高速公路的发展。
因此,要想取得交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二、高速公路主要融资方式以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主要采用国内银行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
然而,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建立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为基础,以市场融资为主导的多元化,组合化高速公路融资体制。
1、国家财政拨款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的政策性的资金,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基础性资金来源。
我国交通发展的成就
![我国交通发展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cc5c64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0.png)
我国交通发展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 铁路建设:中国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突破,如今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总里程超过3.5万公里,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
高速列车如“和谐号”和“复兴号”,以其高速、舒适、便捷的特点,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
- 公路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延伸,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这些高速公路连接了全国各地,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农村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村村通”,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航空运输: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长,中国航空运输业蓬勃发展,机场数量和航线网络不断扩大。
如今,中国拥有数百家机场,航线网络覆盖全球,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
同时,国产大飞机如C919的成功研发,展示了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强大实力。
- 水路运输:港口设施不断完善,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
内河航道疏浚和整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水路运输的效率。
-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建设者不断创新,探索出了许多独特的解决方案。
例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此外,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等新兴业态也在中国迅速发展,为城市交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及对策 论文
![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及对策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cefa395727a5e9856a618c.png)
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摘要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尤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公路交通事业进入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
2009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万公里,比2008年末增加13.07万公里。
其中,国道15.85万公里,省道26.60万公里,县道51.95万公里,乡道101.96万公里,专用公路6.72万公里,村道183.00万公里。
2009年中国公路建设投资也显著增长。
全社会完成公路建设投资9668.75亿元,其中公路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21.35亿元,路网建设完成投资3214.51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32.88亿元。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达400.8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74万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增66.30万公里。
高速公路网络更加完善。
全国高速公路达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比“十一五”规划目标增加9108公里。
“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全部实现。
201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0.66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75万公里,其中县道、乡道、村道比上年末分别增加3.46万公里、3.53万公里和6.77万公里。
2010年公路建设投资继续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148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40752.63亿元,年均增长15.9%。
2011年中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
公路建设平稳有序地进行。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约6.2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总投资增长31.9%。
这其中大部分的资金将用于公路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国公路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通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777de56bb4cf7ec4afed0d2.png)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通的变化今年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十年,在这40年中我国一步步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
我国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
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一个国家把人与行业的发展和行业与行业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的关键。
中国的地图看起来像只雄壮的鸡,交通就像是鸡的血管,铁路高速公路是动脉,还有密密麻麻不可胜数的毛细血管。
生命体通过血管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器官执行生命活动,也通过血管把各个系统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生命体才能拥有磅礴的生命力。
交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就像血管对人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的这40年是我国的交通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的四十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提升。
交通行业的发展相当于我国改革开放这40年的一个缩影。
下面就我国的交通方式进行一一的概述,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几个交通工具和与之共同发展的路说起,从小型出行工具如: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再到大型出行工具如:火车、高铁、地铁等,路如:公路、铁路、高铁等。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自行车,三轮车的引进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取代了较为古老的人力车(黄包车),马车,成为的人们出行和货运的首选。
父母也曾经和我们谈起过那个年代有一个“四大件”的称呼分别说的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缝纫机,戏称为“三转一响”。
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70、80年代中国的自行车数量飞速上升,以至于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自行车作为那个年代的四大件之一充分反映了自行车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所以自行车成为了这一时期交通工具的代表。
再到后来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三轮车和自行车有了电作为能源提供能量进行工作,人力成了电能耗尽时的辅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建设
交通工程是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最受重视、投入最多、收益最好的事业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由汽车时代到高速公路时代,我国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
接下来将展示我国高速公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
(一)认识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后果充分显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公路交通存在三个突出问题:1、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人车混行;2、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车辆纵横行驶干扰大;3、公路平交道口多,通过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
上述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二)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
改革开放以来,从一无所有到建成高速公路公路85000km。
1978年,台湾第一条高速公路,(中山高速公路)通车,北起基隆,南到高雄凤山,全长三百七十三公里,让民众享受到建设高速公路的便利性。
1988年,修建的上海沪嘉高速公路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19984年12月21日动工兴建,1988年10月31日全线通车,总投资1.5亿元。
它的建成,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使中国大陆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
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71km,10年间年均增长477km。
相继建成了沈大、京津唐、成渝、济青等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公路,突破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多项重大技术“瓶颈”,积累了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营等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的经验,为了1998年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9年~2009年的20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进入疯狂发展的阶段。
2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高速公路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通车里程已超过45400km,位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道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三)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我国高速公路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交通行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年均建成通车超过4000km,年均完成投资1400亿元。
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
2000年,国道主干线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之间形成了快速、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通道。
2001年,根据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交通部制定了公路交通现代化发展战略,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为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发挥支撑和先导作用。
有“西南动脉”之称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经过10多年的艰苦建设实现了全线贯通,西部地区从此与大海不再遥远。
2002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突破25000km,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4年,我国高速公路超过30000km,除西藏外,各省、各自治区和直辖市都以拥有高速公路,有15个省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000km。
辽宁省和山东省已实现省会到城市全部由高速公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也正在形成。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规模效益逐步发挥,人们切身感受到高速公路带来的时间、空间观念的变化。
在山东、辽宁、广东、江苏等地,省会到地(市)当天可以往返,这在过去难以想象。
从零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000km,仅用了12年时间。
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交通公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
2007年12月28日,中国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宣布,中国总规模3500km的“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基本贯通。
初步构筑了中国区域和省际间横连东西、纵横南北、连接首都的国家公路骨架网络,形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雏形。
1998年至2007年的10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900km,是前10年的10倍多。
2008年5月1日,贵州省晴隆至胜境关段正式通车,标志着全长194km的贵州镇(镇宁)胜(胜境关)高速公路已经正式通车80%。
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的总体目标是,使高速公路网达到64000km,到2020年达到85000km国家高速公路网。
工程投资超过2.2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将超过6万亿元以上。
2011年,中国高速公路网总里程突破85000km。
2014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46.39万公里。
公路密度46.50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12百平方公里。
综上所述,我国高速自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建设进入了全面高速迅猛发展,尤其高速公路突飞猛进。
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网,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血管”,高速公路网就是其中的主动脉,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中国人民的未来和希望。
中国人民有能力,有决心,有信心去建设,去发展。
一个庞大的超级交通系统工程正在诞生。
(四)我国高速公路行业趋势发展和展望
1.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多元化趋势分析高速公路经营有生命期。
高速公路无法永续经营,几时可以通过收购、新建路产来延续经验,但在优质路产逐渐稀缺、投资成本高的背景下,高速公路投资项目盈利能力不比从前;改变主营业务单一,规避但行业风险,平滑周期性;多元化投资是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试金石,多元化是高速公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中国高速公路区域发展前景展望
东部地区高速公路网较为密集,各省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速网络。
中部地区高速公路近几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同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小,从江西、湖南、山西和河南中部四个省份近两年高速公路的建设势头就能反映出这一趋势。
从中西部地区规划高速公路记载建高速公路投资规模来看,未来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建设对促进西部地区的大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后二三十年内,四川和贵州2030年前规划建成高速公路总量程分别为8600公里和685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