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9海伦凯勒_苏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苏教五年级语文下册9海伦凯勒

苏教五年级语文下册9海伦凯勒

9、海伦•凯勒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

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

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

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二、预习反馈。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

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提示:“吮”不要读成yu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

(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

)三、明确任务。

本节课,我们要读通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并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自主共学。

出示自学要求: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2、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搜索重要信息。

3、分小组讨论。

四、交流反馈1、全班汇报。

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海伦凯勒

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海伦凯勒

表现了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第三部分(第6-7段)
海伦10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 父母为她请来了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萨勒发音时, 要海伦用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 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 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海 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 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 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思考:
海伦凯勒一生的事迹不胜枚举。这篇课文主要 记叙了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遭受了 双目失明 、 双耳失聪 的极大不幸后,在 沙利文 和 富勒 两位老 师的鼓励和指导下,( 学盲文 )和( 学说话 )这 两件感人的故事。 海伦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最终战胜了自我, 取得了成功,并决心为为残疾人服务,奉献自己全 部的爱。她 不屈不挠 和 热爱生活 的精神深深地鼓舞 和震撼着我们。
表现了海伦的不幸,表达了作者的痛惜和心疼, 同时也与下文写海伦以顽强毅力战胜灾难形成 鲜明对照,突出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二部分(第2-5段)
沙 利 文 老 师
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 词。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把 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这时一股清 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沙利文在海伦的 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有耐心,有智慧,富有爱心 循循善诱
终身献爱 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 人,鼓舞人们 前进的人,值 人身上。 海伦刻苦学习的结 总结全文,点 果 明中心。
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 歌颂海伦的精神, 尊敬。 永留世人心中。 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海伦凯勒课文原文素材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海伦凯勒课文原文素材苏教版
④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 “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 的甘霖(lín)。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 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
9 海伦·凯勒
①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的娃娃呀! 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 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 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②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nī)·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
③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 文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沙利 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 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 了新的开始。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海伦_凯勒》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海伦_凯勒》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9.海伦•凯勒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诉”“倾注 ' 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

2.朗读课文,抓住“一岁半—就在这时—10 岁的时候—大学毕业”这一人物的成长顺序中的重要情节,理清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抓住海伦•凯勒学盲文、学说话两件事,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4.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激发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有关著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抓住“一岁半—就在这时—10 岁的时候—大学毕业”这一时间顺序,理清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熟读课文,抓住海伦•凯勒学盲文、学说话两件事,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激发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有关著作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查看预习单、默写生词、分段轮读课文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通过对比结构、区分字义、巩固练习落实字词教学。

2.重点感悟环节通过默读、浏览全文,师生对话交流,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

3.通过默读、圈画、批注、全班交流、感情朗读等形式,感受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4.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激发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有关著作的兴趣。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发情感,名言引路。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海伦凯勒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海伦凯勒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伦·凯勒》课文原文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

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

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

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

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

沙利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

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

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

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

“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

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伦10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

父母为她请来了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

萨勒发音时,要海伦用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只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9海伦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9海伦
不屈不挠创造生命奇迹 无私奉献彰显人性光辉
她在一岁半时因一场重病而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却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学会
了认字和说话;她大学毕业后,把自己的爱全部倾注
在了残疾人身上,为世人永远铭记。她用自己奋斗而 传奇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就是与 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
多音字
[难] nán(艰难) nàn(灾难)
运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 ( nàn ), 全国人民纷纷伸 出援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 nán )关。
重难点词语
学一学
有声有色(yǒu shēnɡ yǒu sè):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隔绝(ɡé jué):隔断。
倾诉(qīnɡ sù):完全说出(心里的话)。 醒悟(xǐnɡ wù):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的人。
点拨:
(1)学习一种精神。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精神。
(2)学习一种品格。热爱生命、忘我付出的品格。
(3)学习一种态度。乐观向上、不断前进的态度。
前所未有(qián suǒ wèi yǒu):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吮吸(shǔn xī):把嘴唇聚拢在乳头或其他有小口儿的物体上吸取 东西。 甘霖(ɡān lín):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如饥似渴(rú jī sì kě):好像饿极了要吃东西,渴极了要喝水那 样,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眼界(yǎn jiè):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请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划分:
一、小海伦惨遭不幸。(①) 二、良师指导获新生。(②~⑤) 三、勤学苦练学说话。(⑥~⑦) 四、海伦精神励后人。(⑧)
(4)结构图示
生病
失明黑暗 失聪沉寂
海伦·凯勒
努力阅读、书写、算术 奋斗学说话 奉献世人永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资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资料

记住一种精神
不屈不挠 、 战胜命运 的精神
请记住——海伦﹒凯勒
记住一种品格 热爱生命、 忘我付出 的品格 请记住——海伦﹒凯勒
记住一个人 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
一个永远激励我们不断 向前的人 请记住——海伦﹒凯勒
课外延伸:
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冲出黑暗》等。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 看见阴影。
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
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沙利
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
个单词。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
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啊!她心中充满了
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从来没有过。)
(突然明白。)
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是哪一件事激起了曾经脾气暴 躁,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海伦对知识 的如此渴望?

• 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 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 这里的“说话”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话,而是用手 指拼写。表示特殊含义。
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 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我常常感觉到一阵 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 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 地落下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 “看”到的世界。
你能体会海伦此刻的心情吗?
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海伦在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 明》中写道: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 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 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两个双引号表示强 调,引起注意。)
(比喻,用海伦比作干燥的海绵, 可以看出她求知的欲望很强。)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海伦凯勒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海伦凯勒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海伦·凯勒》原文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

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

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

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

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

沙利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

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

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

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

“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

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伦10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

父母为她请来了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

萨勒发音时,要海伦用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只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好文伴成长9海伦凯勒拓展素材苏教版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好文伴成长9海伦凯勒拓展素材苏教版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 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抢先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当时已 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
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唐突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默。
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他被选为最年 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 的教授。
比起整天被人众星捧月般的顶礼膜拜,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他 的办公室门口通常会挂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
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正是 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 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 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 着,计算着。他思考着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他发现了黑洞的蒸
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 是,随着合成器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震颤之余,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 表示由衷的敬意。
获--精神的成长和进步,而那些表面的物质层面的目标,只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9海伦凯勒苏教版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

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

在十九个月时因患猩红热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

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

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

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聋盲人。

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嘴巴也不会说话了。

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

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

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

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夸张的声音。

少年时期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

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

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

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了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

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陶瓷洋娃娃摔坏了。

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水井房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让清凉的水滴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

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写了几次,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

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液体。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

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可以发声,但也没办法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萨勒老师(郝博士),郝博士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尽管非常艰巨,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

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

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

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

”海伦还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

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

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

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

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服了。

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

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夸奖。

青年时期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

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

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

海伦·凯勒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

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

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

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

”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

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

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

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

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

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A(优)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

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

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

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

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

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

《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

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

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

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

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

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

”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

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

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

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

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尊敬,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楷模。

( 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 Inc 简称HKI ) 海伦凯勒国际由海伦·凯勒与其他美国人于1915年创建,宗旨是协助政府开展防盲,着重于融入社会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独立生活的康复等工作。

HKI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各国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规划。

它还从事对营养不良及由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干眼病、沙眼及其它传染性眼疾的研究和防治项目,同时也为白内障致盲复明提供手术服务。

在具备条件的地方,HKI都将防盲项目与初级医疗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

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莉文去世。

晚年时期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莉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

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