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与黑中于连性格的矛盾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红与黑》中于连性格的矛盾性

论题理由:小说《红与黑》刻画了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小阶级—于连的形象,他出生低贱却向往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透过他一生的各种遭遇与经历展现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社会的基本面貌。于连矛盾的性格也一直是人们研究讨论的话题,我认为分析他性格的矛盾性也更利于人们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同时对我们掌握全面分析人物的技巧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摘要:于连是司汤达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企图进入上流社会的平民青年。他的性格呈现出多种特性,既自尊又自卑,既是伪善又是真诚,复杂而矛盾。因此人们对他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本文主要论述于连性格中的多种矛盾性。

关键词:《红与黑》、于连、性格、矛盾。

于连出生于维利埃小城的一个木匠家庭,由于身体瘦弱从小就一直被父兄嘲弄、打骂。本来就出身低贱,作为一个木匠的儿子连起码的家庭温暖都体会不到。出身的低微与长期的歧视使得他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这种自卑贯穿于他整个的一生,以致后来在雷纳尔市长家和在巴黎与各种各样的贵族打交道时都时不时产生深深的自卑。同时他也痛恨他家那冷漠残酷的家庭生活,希望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他热爱看书,通过老外军医的帮助还学会了拉丁语。他疯狂地崇拜拿破仑,渴望自己可以像在那个时代一样靠战功扬名立世,但拿破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只好通过其他渠道去实现自己的雄心。他根本不相信神教,却因为急切地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为讨得谢朗老神甫的欢心,硬是背下了自己并不信奉的《新约》和《论教皇》。于连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跻身于上流社会,尽管他身体纤弱却毅力坚强,为了摆脱家庭的控制,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在德·雷纳尔家任家庭教师的职业。他的奋斗在这里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他终于离开了家庭的钳制,在德·雷纳尔家他还可以自由地不受打扰地阅读拿破仑的著作,可以大胆地幻想自己的人生而且不被任何人打断。他甚至以拿破仑的准则要求自己,把各种挑战遭遇当作一种战斗。

他第一天到雷纳尔府邸时充满恐惧,他为这种恐惧充满羞耻,提醒自己拿起武器。到了门口却胆怯得连门铃都不敢按,而他后来却产生征服市长夫人的心理。当他不小心碰到德·雷纳尔夫人的手,夫人急忙缩回去时,他认为这是夫人对他的蔑视,于连觉得他必须捉住这一只手,这是他的责任。如果达不到目的只会让自己自卑。最后德·雷纳尔夫人爱上了他,当她主动握住于连的手时于连却抽回自己的手,他觉得他必须把所有的蔑视还给她。他当初只是为了征服一个贵妇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这样才能显现自己的尊严。他主动接近德·雷纳尔夫人是出自私心,为了满足自己征服的欲望。出于责任而握住德·雷纳尔夫人的手,并不是因为爱情。直到后来要离开维利埃才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她,不时地怀念起在德·雷纳尔家的那段愉快时光。特别是经常拿马蒂尔德与雷纳尔夫人做比较,相对与马蒂尔德的高傲他更喜欢雷纳尔夫人的柔情,他确定自己是深爱雷纳尔夫人的。在他生命的最后那段时间里,他在监狱里朝思暮想的一直是德·雷纳尔夫人,只有在她面前他才会暴露自己的软弱,展现真实的自己。尽管马蒂尔德为了于连冒着荣誉尽失的危险在维利埃到处活动,积极地营救他,但于连对她只是感激,有时候还讨厌她的自以为是。他忠于自己的灵魂承认自己爱的是德·雷纳尔夫人,对爱情他从来没有这么真诚过。而当初他却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狠心地利用她,又为了一己之私离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

他才发现在德·雷纳尔家那段日子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在监狱里他不用再去伪装自己,尽管身在囹圄却心情愉快,唯一让他痛苦的是见不到德`雷纳尔夫人。在监狱里的各种反省,让他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看清了这个黑暗的社会,他不再为了各种荣誉、职位伪装自己,对他而言死也是一种解脱。他坦然地面对死亡,彻底地克服了自卑的心理。他要让那些等着看他丢脸的人失望,因为他是那么从容不迫、大义凛然。

于连的一生都是矛盾的,无论是他的性格还是他的两次爱情。他对德·雷纳尔夫人由不爱到深爱,而他对马蒂尔德的爱却是反反复复的,到最后他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爱她。于连一直被矛盾的心理左右着,他不顾及与德·雷纳尔夫人往日的深厚情义,因为一封告发信而去杀害她。而最后他又责备自己竟然去伤害一个最值得尊敬与爱戴的女人,他为自己的行为而忏悔,坚持认为自己应该接受最残酷的处罚。他坦诚自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罪人,坚持承认自己的杀人犯,至少是一个蓄谋杀人的罪犯,他不管多方劝告坚决不提出上诉。他虚伪了那么久,终于在临死之前还自己真实的本性。他直面自己灵魂,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在法庭上他慷慨陈词,表现出英雄般的果敢,终于代表了他那个阶级痛斥了贵族的恶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当他昂首挺胸地走向断头台时,表现出的是一种英勇、一种洒脱、一种解放。于连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再为了荣誉名利出卖自己的灵魂。到生命的最后,他呈现出了自己一个本性的自我。

回顾于连的一生,其实就是各种自卑与自尊、虚伪与真诚、奋斗与雄心的各种矛盾结合的过程。他自卑的背后是不可隐藏的高傲的自尊,有时候他也用傲慢隐藏自己的自卑。在王朝复辟的时代,只有贵族们才能跻身上流社会。即使于连很有才智也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聪明而出人头地。而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一生不甘于平凡,梦寐以求的就是像拿破仑那样建立一番丰功伟绩。他从一个备受歧视的木匠儿子成为一个指挥军人的中尉。这中间他运用了各种手段不断向上爬,最后因为马蒂尔德对他的爱而迅速地当上了军官。

他在拉莫尔家表现了自己卓越的才能,深得侯爵的信任与喜欢。于连本身一直痛恨贵族与宗教对法国社会的控制,看不惯他们的横行霸道。他崇拜的是拿破仑,一直站在自由党人的立场上在心里痛斥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但是他却违背了自己的心,去参加保守党为永远维护他们的统治的秘密会议,并且充当他们的秘密信使。这时候于连为了荣誉而违抗自己的意愿,甘心为自己的敌人服务,他把自己的真实性情给伪装掉了。他同样痛恨教会的伪善,当他知道不能像在拿破仑那个时代那样因为战功而受人景仰,而且他也看到当神甫能有很高的收入。所以他刻苦钻研神学,即使自己完全是个人主义者,也要伪装成虔诚的教士。他不仅在维利埃取得老神甫的器重,而且在贝藏松的神学院他也因为非凡的记忆力和善辩的能力赢得皮拉尔神甫的优待。刚到贝藏松,于连连向一位先生要一杯咖啡都没有勇气,咖啡馆里那些傲慢的眼神增添了他的自卑。初入神学院,他也怕那些贵族子弟歧视他,找他麻烦。直到他因为自己的能力而得到提拔和主教接见才放宽心。于连为实现自己的抱负,除了不断地刻苦奋斗外,也不放过任何可以向上攀爬的机会。

在各种宴会、舞会上于连表现出非凡的气质以及傲慢的神情,吸引了马蒂尔德,使得马蒂尔德不但主动接近他,还因为他而怀孕不惜与父亲反目。于连出身低贱,身份低微,他内心的自卑根深蒂固,而在那么多的贵族面前他的表现却是那么不可一世,极度傲慢。自尊心的驱使让他以这种态度去隐藏自己的自卑。对于连来说,他并没有多爱马蒂尔德,说他因为收获了爱情而快乐倒不如说他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