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

合集下载

哲学主观题经典(唯物论)2015

哲学主观题经典(唯物论)2015
①材料1说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 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 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②材料2说明,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 界,造福于人类。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答案: ①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 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政 策措施等,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决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 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参考答案:(1)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的发展变 化也有其固有的规律。因此,我们要理智、冷静对待。②规律虽然是客观 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认 识和利用规律。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不断提高人们 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做好预警自救工作,把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省领导 亲临第一线指挥,制定周密的计划体现了这一点。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指导作用。武警官兵和民众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取得抗灾救灾的重 大胜利即体现了这一点。
设问:请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上述材料
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分析:根据(随着)形势变化、反映的问题,针对 …情况,国家企业个人等采取……相应的对 策措施,或形成有关的理论观点认识。

【新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板

【新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板

【新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板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答题模板第一单元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或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答题模式: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措施+意义答题要素:(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发挥正确意识(或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答题模式: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结合+措施+意义答题要素:(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在运动变化中利用规律。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问题1.联系观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或联系客观性原理或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答题模式: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措施+意义答题要素: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

②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 植橘取得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指导作用的体现。
7.从唯物论角度看,怎样才能做到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①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 与自然的基本前提,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②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规律为人类谋福利的。“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就是要处理好人与日然的关系,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 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 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的基本要求;二者是统一的。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是达到实事 求是的重要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目标和归宿。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能解放; 不解放思想,思想就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也就谈不上 实事求是。
1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 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 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 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 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 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 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⑴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⑴上述材料包含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主观符合客 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 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 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 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是政治必修四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政治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3.意识的本质: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载体。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联系:唯物辩证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区别: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b.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及方法论:原理: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的划分及识别的关键词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的划分及识别的关键词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的划分及识别的关键词板块一、唯物论(又叫辩证的唯物论,教材第四、第五两课的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六个大字:物质、意识、规律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根据或针对,情况,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发展战略”/立足或着眼于,情/2、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意识的双重作用,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3、原理: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

方法论: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受到规律的惩罚(如环境)/做事遭遇失败/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板块二、认识论(教材第六课的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六个大字:实践、认识、真理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共包括四点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如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等等。

格言:实践出真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路遥知马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得出某种认识,需要再认识/山外有山,学无止境/3、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认识/对某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板块三、辩证法(又叫唯物辩证法,教材第七、八、九、十课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十二个大字:即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一)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性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分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分析

2材料一:现在,随着疯牛病、禽流感、苏丹红、农药残留、三聚
氰氨等问题的不断报道,人们走进市场的时候,越来越感到犹豫不 决了。以至有的媒体提出:我们究竟能吃什么? 材料二: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指出,滋养着人类文明的 河流在许多地方被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加上工业活动造成的全球变 暖,未来的水资源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1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 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 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 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 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 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 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⑴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⑴上述材料包含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主观符合客 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 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 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 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⑵ 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该乡政府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 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 术指导和服务。这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体现。 ②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 橘取得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的体现。
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3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林果业是一大支柱产业。我市土壤,气候 条件特别适宜种植果树,农民有种植果树丰富经验。随着我国林果 业快速发展,市场上新品种优质水果日益丰富。但我市果农栽种的 果树仍多为传统品种,产出水果质量差,销售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市委、市政府及时引导果农更新观念,树立市场意识。于是,果农 砍掉老果树,更换栽种优质品种,增强了林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

【原创】高考政治复习 必修4 第二单元 单元末——增分主观题

【原创】高考政治复习 必修4  第二单元  单元末——增分主观题

[考情透视]从整个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唯物论是整个哲学的理论基础。

近几年高考多次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观念或精神的作用。

试题常常结合观念的创新、抗战精神的作用等素材分析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

从命题情景看,来源较广,既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类的,也有重大科技成果发明发现类的,还有现阶段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类的,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等。

从题型和考查角度看,主要设置认识依据类、原因作用类、措施类、体现类等主观题型,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特点、真理的特点等核心知识点进行考查。

主观题常考点(一)——唯物论[典题示例](2015·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解析]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的作用。

作为考查单一原理的题目,本问考查知识点较为简单。

首先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抗战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政治必修四万能答题模板]必修四政治问答题答法.doc

[高中政治必修四万能答题模板]必修四政治问答题答法.doc

[高中政治必修四万能答题模板]必修四政治问答题答法高中政治唯物论答题模板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根据制定。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制定的政策起到效果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人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6.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

高中政治认识论答题模板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经历过事情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经过事情,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经过事情,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了新的正确理论。

高中政治联系辩证法答题模板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创新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唯物论、认识论)答案2011.8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唯物论、认识论)答案2011.8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解读(唯物论、认识论)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

解析:原理知识要求“唯物论”,设问主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明确唯物论原理的要求,然后结合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进行解答。

答案:(1)自然界是客观的,它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首要的是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是客观,一旦违背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因此在自然面前,人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规律以造福于人类。

(3)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单纯地适应自然,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福人类。

2. 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8分)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选择性,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编制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做好运河的综合保护;(2分)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正确认识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认识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做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2分)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以运河保护和开发的规律认识等正确意识指导运河的综合整治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

杭州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运河保护的相关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综合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分)3. 从意识能动性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创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奇迹?(12分)①努力发挥意识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科学制定灾区重建的目标和方案,选择19个省市对口支援19个重灾县,极大地促进了灾区的重建工作。

高中政治必修4——马哲基本原理

高中政治必修4——马哲基本原理
6
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
(4)整体与部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 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 到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
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 部分也会影响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 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 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②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不断克服挫折与困难。
9
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 (3)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0
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8.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地投身到为人民服 务的实践中去,立足平凡工作岗位。(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①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基础)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7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 3.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是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方法论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 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课时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中政治必修4 学习笔记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课时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课时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习目标 1.理解并阐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结合当前实际,理解我们党和政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及哲学依据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______________,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________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物质与______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想一想:你如何理解“实事求是”一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1.充分发挥______________,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_______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____________和尊重__________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____________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____________,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想一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反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解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_主观例题(1)解析
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3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林果业是一大支柱产业。我市土壤,气候 条件特别适宜种植果树,农民有种植果树丰富经验。随着我国林果 业快速发展,市场上新品种优质水果日益丰富。但我市果农栽种的 果树仍多为传统品种,产出水果质量差,销售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市委、市政府及时引导果农更新观念,树立市场意识。于是,果农 砍掉老果树,更换栽种优质品种,增强了林果业生产发展的后劲。
③地位: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三)怎样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 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的而不是臆造 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从含义角度,强 调尊重客观规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 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强调 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尊重客观 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 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 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 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即保守主义)。(两“结合”两“反 对”)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方法论)
(一)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 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 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二)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 ①哲学依据: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㈠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原理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简答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理论依据是什么?1.物质决定意识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历史的统一(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万能答题模板两千多年来。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政治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1.哲学基本问题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

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哲学的基本派别两千多年来。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哲学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哲学
编辑课件
3、作用:①首先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 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 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 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 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 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 质力量。
编辑课件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1、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 的,运动是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指导实践)
编辑课件
考点6、说明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 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追求真理 要与时俱进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 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编辑课件
考点3、学会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1、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 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 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 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 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系,造福人类。
编辑课件
考点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
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
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
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
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1)、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整体离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要按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二)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A联系观:1、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是客观的。

A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1)原理: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世界观及方法论

世界观及方法论

世界观方法论汇总: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世界观】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

高中政治常考关键词判定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常考关键词判定哲学原理

高中政治常考关键词判定哲学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用……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4.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识别的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