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节 水的组成学案(教师用)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第二节水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证明水的组成三、教学难点做好电解水的实验四、教学用具电解器、电源、火柴、烧杯、插座、多媒体(PPT)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
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教学师:我们先来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氢气有什么用途?氧气有什么用途?学生分组讨论。
师: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今天是讲水的组成,跟这个有什么联系了?慢慢看,等会你就明白了。
)可略去不讲。
Ⅰ演示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2.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3.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3)两玻璃管内液面如何变化?说明什么?[学生活动,分析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内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到两个电极出现------------------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学生得出结论:水电解产生气体,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2《水的组成》优秀教案
第二节水的组成【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一章【主题】水的组成【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电解的产物以及验证方法。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3〕通过比拟水的三态变化以及电解水之间的区别,理解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微观探析的过程,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三、教学方法1.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2.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响过程,使学生更易去承受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探析〕观变化。
对学生的演示给以点评肯定,并用多媒体动画再一次展示“水的微观变化〞。
总结: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深入思考 1.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氧气和氧、氢气和氢是否一样?3.能不能说“因为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所以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深入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认知新知呈现运用已有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的性质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下为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多媒体展示“冰川〞的图片。
问题:冰川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漂浮的原因。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小组讨论稳固练习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 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关于水的电解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性质的表现D. 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 氢气B. 空气C.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D. 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产生水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热,所以 ( )A. 水中含有氢气B. 水中含有氢和氧元素C. 水中含有氧气D.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新课小结同学们请在纸上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出来选取几位同学的框架图,用投影仪进展展示,请其他同学进展评价。
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一中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节水的组成》教案浙教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水的组成物质,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线索来学习水,从而完成全面对水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更能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由浅入深的学习“水”,为进一步学习水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二、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三、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四、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讲解五、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电解水的电脑动画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引入: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大量水,而且,大气中、动植物体内也含有许多水。
没有水,也就没有生物界,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存、发展所必需的。
人类探索水的组成历史悠久,那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组成到底如何呢?请认真分析和观察电解水实验,体会如何得出正确答案的。
实验名称:水的电解实验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但产生的速率与多少都不同。
在负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极上生成的气泡又慢又少。
两个玻璃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均向上运动,气体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
水B.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两支玻璃管里的液面都在下降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气体检验:等收集较多气体后,设法从水槽中取出试管(应堵住试管口)进行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节 《水的组成》教案2
《第2节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掌握水的组成。
2.学习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
3.认识什么是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
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水,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学习水的组成,掌握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和经验方法,进一步认识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种类。
重点:1.学习水的电解实验。
2.熟悉化合物、单质和氧化物的分类。
难点:水的电解实验和水的分解反应。
教学方法:板书、投影、实验、讨论、提问教学准备:水槽、电源、试管、自来水、酒精灯、火柴教学时间:1个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水是地球水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内都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水的知识,从而爱护水资源。
新知识点的讲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经被看作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的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1.水的电解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①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试管1中的气体课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③试管2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氢气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不客气的小。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实验总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水的电解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那我们知道了水中含有氢、氧这两种元素,那我们来思考一下,从它们的化学式我们能看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然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是属于哪一类物质呢?它们都是属于什么物质,在化学里我们怎样进行分类?我们可以看到,水是由2个氢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2个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1个氧元素组成的。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电解水实验的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通过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掌握其文字表达式,解释水的电解原理,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拆解重组,培养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水以不同状态存在自然界中的,并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更新。
其主要是在状态上发生转化。
正因为水的无毒无害和水循环,科学家在设计未来交通工具中,会优先考虑产物为谁的氢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主要是靠燃烧氢气来给汽车提供能量,其产物是水和极少量的氨气,氢气可以燃烧变成水,人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否可以利用水来得到氢气呢?于是科学家们尝试设计了以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并交代仪器名称、实验条件、观察内容等,同学们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请同学四到六人一组,观察后续实验,然后小组汇报分析总结。
环节二:实验一: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
药品:水、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实验步骤:1.装满两支试管2.接通电源实验环节三:引导学生完成汇报分析总结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通直流电环节四:通过实验得出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在正负电极上产生了两种气体,那么这两种气体是否是同一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实验二:检验气体并完成表格学生选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点燃验证氢气和氧气,并指出正负极的气体都不是氯气 教师演示实验:演示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学生完善表格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验证气体1.玻璃管:液面下降,负极液面较正极液面更低,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2.电极:正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慢负极:有气体产生,产生气泡速度较快负极气体氢气: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2水的组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浙教版浙江专用)
题目:请解释水分子极性的原因及其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的影响。
答案:水分子极性是由于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从而影响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
3. 水的制备和净化:
题目:请列举三种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答案:水的制备方法包括蒸馏、过滤和吸附。蒸馏是通过加热使水蒸发,然后冷凝水蒸气来制备纯净水的方法;过滤是通过让水通过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吸附是通过使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溶解物质,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水的性质:掌握水的极性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溶解性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来理解。
(3)水的制备和净化:理解各种净水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净水方法。
(4)水的环境保护:通过实例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环保知识来理解。
学具准备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微观结构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水分子性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同步教学设计(浙教版浙江专用)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1.2 水的组成 教案2(浙教版八上)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2.实验结论:水是由氧和氢组成的。
6.提问: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7.简答:化学变化。
8.讨论:运用现在知识,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水有哪些重要性质。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9.讲述板书:二、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沸点
气味
凝固点
状态
水的异常现象
1.各种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液体
水的异常现象
4℃以下:热胀冷缩
4℃以上:补充:一杯清水是无色透明的,而有的池水、湖水、海水等为什么却是浅蓝色的呢?
这是因为水的颜色与水层的厚薄有关的,无色透明只是对薄的水层而言。另外,水的颜色还跟光有关,射向水的光,一部分在水的表面就被反射,另一部分深入到水中,经过较长的一段光路,再反射出来,在这一段路上,水吸收了一部分光,水吸收光的能力是从红到紫逐渐减弱的,因此人们看水时,觉得是蓝色的。
第二节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教学过程
备注
1.复习检测: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学生回答:略
3.提问: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4.演示实验:
1)注意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实验现象:
3)可以得出什么结果?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2节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2节水的组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二、过程与方法展示一系列水在自然界中的美丽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电脑动画模拟水的电解过程,并形象化地模拟微观粒子的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更易接受和了解。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元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多媒体教学课件影片文字介绍:对于生命,水具有可与空气等同的重要意义。
水与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离不开水。
没有了水,就不可能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一)物理性质文字表示:纯净的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文字体现:101 kpa,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凝固点0 ℃沸点100 ℃图片展示:冰山浮于水面,说明冰的密度比水小。
文字说明:4 ℃时密度最大,为1 g/cm3。
(二)化学性质【实验2-1】水的电解动画体现:水的电解过程,对电极上所产生气体的检验过程。
同时文字表示:两边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V正:V负≈1:2。
【实验2-2】气体的检测正极气体:放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负极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水氢气+氧气H2O H2 O2{实验推算}:附加:根据电解水实验现象得知:V(H2):V(O2)=2:1,试推导水的化学式(已知ρ氢气=0.09 g/L,ρ氧气=1.43 g/L)提示:V(H2):V(O2)=2:1ρ氢气=0.09 g/L H2质量∶O2质量=?∶?ρ氧气=1.43 g/L氢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氢原子个数∶氧原子个数=?∶?水分子的化学式为: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水的化学式为H2O。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能明确说出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2)理解单质和化合物,能区分已学物质中的单质与化合物;
(3)知道氢气的性质,能说出检验氢气与氢气验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的组成科学探究史实,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体验科学验证的过程;
(3)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习氢气的检验方法;
(4)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习如何观察实验并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
(5)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水的介绍,增强对水的好奇心,并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
(2)通过相关化学史实的学习,认识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意识到正确的思想观念对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3)通过物质分类的学习,正确认识物质和世界,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 教学难点:
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讨论法、实验法(或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二单质与化合物三物质分类
水→氢气 + 氧气 1 单质:纯净物、同种元素(H2O) (H2) (O2) 2 化合物:纯净物不同种元素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
通电。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水的组成》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1.2 水的组成课题1。
2 水的组成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水电解实验演示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A。
电极上产生的现象:B。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C。
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2:1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点燃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氢气3、实验结论: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补充】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注意条件)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通常情况下气体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讨论】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轶事记录第一次演示综合性很强的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
科学:1.2《水的组成》教案1(浙教版八年级上)
3.1.2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元素,引入氢气。
【教学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事实说明水的分子组成。
【教学方法】边实验边讲解【教学用具】水电解器、电解水的电脑动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对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它又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首先,我们来学习水到底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一、水的物理性质出示样品:让学生观察水的样品,并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水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二、水的组成用霍夫曼水电解器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注意:观察实验所发生的现象,(1)两个电极上有什么现象,(2)两个电极上所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两电极都产生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管其体积较小,另一个管气体体积较大,它们之间的体积比为1:2通电停止后,分别检验气体的性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管,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其是氧气,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管,生成的气体能,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这种气体是氢气。
这个事实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电脑动画播放:我们刚才通过实验知道,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我们在书中可查得它们的密度分别为0.0899克/升和1.429克/升,根据m=ρ·v ,可求得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H 的质量 :O 的质量 =1 :8再根据它们各自的原子量,从而可推断出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 :168= 2 :1,故其化学式为H2O ,同时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
且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氢气 + 氧气 H2O H2 O2问:水是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若为纯净物,又属于纯净物中哪一类? 属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一种氧化物。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第2节水的组成教材分析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帮助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既复习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又学习了原子概念,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3.能用微观观点分析水的电解过程和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 通过分析水的电解过程示意图,发展归纳、概括等能力。
帮助他们将微观过程进行模拟,用一种建模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通过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STS1.体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对人类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分子的构成及水的一些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火柴、分子模型、矿泉水、汽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问:同学们,2013年11月29日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中提出了一项重要决策,它的主要内容: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政策吗?学生答:五水共治。
追问:为什么要五水共治?→水是生命之源。
导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组成新设想:如果在水中通上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产生?(二)实验探究: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我们来做一个水电解的实验,这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中间的玻璃管与左右的两个玻璃管底部互相连通,我们往中间的玻璃管里注入水(内加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最后,三只玻璃管内液面保持相平,左右两个玻璃管的底部各有一个电极,通过导线把玻璃管内的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1.2水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形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以及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水的电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教学活动】拿出一支水笔。
【提问】这是一支水笔,它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回答:笔套,笔芯等。
【提问】我们上节课中学到的水是不是也是由其他物质组成?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究一下?或者: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二、探究新知(30分钟)【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
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1、水的电解【教学活动一】介绍实验装置。
【教学活动二】电解水①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②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③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④气体的验证。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 学生通过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环保的重要性。
- 学生能够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并在生活中实践,增强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4. 合作与交流:
- 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学生学会了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 学生通过成果展示和讨论分享,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不仅理解了水的组成,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现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意识到在讲解时需要更加细致、生动,用更多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此外,课堂时间安排上,实验和讨论环节可以适当延长,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消化吸收知识。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水的组成”。内容包括: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中氢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准备电解水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电解器、电极、烧杯、直流电源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如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等,并注意储存安全。
- 提前进行实验操作演练,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
- 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划分为教学区、实验操作台和分组讨论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2节 水的组成
第2节水的组成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激发兴趣。
1.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2.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一、水的电解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水电解器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当玻璃中有不溶于水的气体产生时,就将水排到中间的漏斗中。
在实验之前先在两边的玻璃管内装满水,他们通过电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通电源后,大家要仔细观察电极上和玻璃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2、观察内容及步骤: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只玻璃管内都收集了不少的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气体体积大,他们的体积比大约为1:2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两极上生成的气泡均向上运动,气体分别汇集在玻璃管的上部。
在负极上生成的气泡又快又多,而在正极上生成的气泡较慢较少。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两只玻璃管内的液面都在下降,但阴极的液面下降的较快。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2:1设疑:通电以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讲解:让我们来观察实验时怎么样检验的。
切断电源,先来检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我们有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大家要仔细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有什么变化?再来检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这次来点燃一下,观察玻璃管内的气体能不能燃烧?燃烧时产生怎样的火焰?把烧杯罩在上方会有什么现象呢?这种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就叫做氢气。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及出现的不同的现象: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氢气3、实验结论: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实验说明:1.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有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第2节 水的组成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电解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0。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八年级上册的学生并未系统地开始学习有关化学式和物质组成的知识,所以水的电解实验对学生来说很新鲜,非常好奇,而且学生也没有电解方面的知识,似乎是一个全新的认识。
3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难点: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解释水电解的过程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复习第一节水循环的过程活动2【讲授】提出问题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活动3【导入】引入新课若给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活动4【活动】演示实验:电解水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注: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增加水的导电性。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有气体生成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液面下降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D、验证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直接点燃和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E、出现不同现象:阴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形成蓝色火焰;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2.规律:负极:氢气正极:氧气负极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两倍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活动5【讲授】水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2、分子由原子构成,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3、分析课本的水电解过程示意图得出:1个水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水的组成”。主要内容包括:
1. 水的宏观组成:介绍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物质之一,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大气中。
2. 水的微观组成:讲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为H2O。
首先,我意识到在课堂导入部分,虽然我试图通过提问和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部分学生仍然显得有些疲倦和不感兴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使用更多元化的导入方式,比如通过引入与水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引发他们对水的组成的思考。
其次,在知识讲解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水的微观结构时存在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我计划可以引入更多的视觉辅助工具,如动画演示或模型展示,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8. 水的节约和保护:强调水资源的宝贵性,提倡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9. 水的应用领域:介绍水在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10. 水的环境保护:讲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讲授“水的组成”这一课时,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收到了一些积极的反馈。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
4. 水的微观结构:介绍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分子的结构特点,如氢键等。
5. 水的物理性质:讲解水的密度、比热容、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对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这是因为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2.在人体中水分占人体总重的 2/3 以上。
3.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存在,另外一部分则是以固态和气态存在。
4.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散发到大气中成为气态水。
[科学探究]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
−通电
氢气+氧气。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讨论] 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知道水的哪些性质?
分组讨论后,汇总填写下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
[课内练习]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填写下表。
气体体积 体积比 检验气体 是什么气体
正极 少 负极
正极
V V =21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 负极 多 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
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 没有颜 色、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的 液 体。
常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凝固点是 0℃ 。
3.实验证明水是由 氢 和 氧 组成的。
[课时小结]
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
2.水的组成。
3.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的实验及实验得出的结论。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电解水时生成了 氢气 和 氧气 ,说明水是由 氢和氧 组成的。
电解水的变化的 文字表达
式为: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
2.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 100℃ ,凝固点是 0℃ 。
3.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清澈透明,喝起来有一种甘甜的滋味,因此矿泉水是纯净水。
这句话对吗?
[答] 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物质是否纯净,要从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含有多种物质去分析。
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因此它含有多种物质,应该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
4.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B )
A.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
B.纯净的水略带甜味
C.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D.通常情况下,-10℃时水是固态
5.一只烧杯中盛有100克水,测得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如图1—1所示,从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4℃时体积最小。
6.任何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而水在这方面却有一种异常现象,这就是当温度低于4℃时,水的体积是膨胀的(即反膨胀现象),结成冰体积更大。
[深化提高]
7.你曾把饮料放到冰箱(或冰柜)中冷冻过吗?请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回答将一瓶可口可
乐(玻璃瓶盛放)放入冰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1)提出问题:将可口可乐瓶放入冰柜中冷冻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
(2)建立假设:可口可乐瓶可能在冷冻过程中破裂。
(3)实验设计:将一盛满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密封)放入冰柜,过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4)观察到的现象:瓶子在可乐结冰后破裂。
(5)得出结论:可乐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最后使瓶子破裂。
(6)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