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一师一优课

合集下载

《地形图的判读》示范课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示范课教案

课题:《地形图的判读》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学会运用地图估量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辨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过程与方法:3、可以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 , 并概括其特色。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4、依据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教课要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体不一样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课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体不一样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课方法研究议论法、阅读剖析法、读图剖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课器具山体模型、课件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因素:比率尺、方向、图例2、礼拜天,小明假期准备随家人去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

你感觉他们应当随身携带的物件有什么?(地图)由于要登山,因此出发前收集了两幅地形图。

大家帮他下,假如是你,你选择哪个地图。

——这就是本节课要要点议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二、齐读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自主学习师:判读地形图其实其实不困难,下边我们就来学习。

(一)研究活动一: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地点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1000 米,但是图上显示甲山的确比丁山高,这是为何?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阅念书籍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概括小结:地面某个地址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址超出另一地址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状况下的都是海拔。

自测: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渡:人们是如何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二)自主学习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a、()是等高线?()是等高线地图?b、等高线是一条()曲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c、等高线一般都不()、不()(绝壁处除外)。

d、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等高线越稀少,坡度越()。

《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21)

《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21)

1.4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能正确区分和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尝试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每当看到同学们穿着这身校服,老师就快乐,因为这身校服是你长大了的最好证明,它证明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

希望在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表现,展示出中学生的个性风采,好不好?大家在订制校服时,怎么知道自己该穿多大号码的校服呀?〔生:量身高〕你是怎样量出自己身高的?请演示一下。

嗯,从脚踏的地平面到头顶的高度,就是我们的身高。

那,一座大山,它的高度该从哪里算起呢?高矮不同、形态各异的地形又如何在平面地图中准确的表现出来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变身为地理探险家,一起去探索地形图的奥秘。

二、培养情趣主动参与〔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 【展示目标】首先查看我们的探险目标〔展示目标,请生大声读,师评价〕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目的地。

探险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快乐大搜索!GO!2. 【快乐大搜索】请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完成自主学习1的相关内容:读课本23页前两个自然段,观察图1.34,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指出二者的区别。

3. 同桌交流,学生发言。

明确:先前所说的大山的高度,从海平面算起的叫做海拔高度。

【师生活动】大家都有所收获了吧?那位探险家来展示展示你的收获?学生展示交流,评价4. 【慧眼识图】〔试金石一〕:在世界最顶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

〞“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

〞爷爷和孙子所说的高度指的是该山的什么?5.【师小结评价】看来,各探险家们独具慧眼,收获不小!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二〕等高线地形图1.【过渡】大家在搜寻时,我也没闲着。

地形图的判读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2.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准备】山体模型、实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

师:展示等高线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教学设计《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地形图的判读》

课题: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2、过程与方法:利用橡皮泥捏制山体的各个部位及五种地形,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与学分析与处理: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教材又通过做一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等高线的图形特征了解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几种地形有关的特征如下: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地,山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

山的侧面部分称为山坡。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

小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高。

凹地是指比四周低,大范围低地成为盆地。

地形图上表示盆地的等高线是一个环圈。

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低。

地形图上表示山脊的是一组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等高线图形。

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山谷是指两个山脊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的集水部分,山谷的最低点的连线称为集水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谷的是一组沿集水线方向朝高处凸出的等高线。

鞍部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形如马鞍。

《初中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课件

《初中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课件
面积较大,外陡内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
地势起伏大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大洋中 脊
新知四 地形剖面图
. .. ...
课堂练习
【点拨】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 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图中甲、乙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00米-500米=300米。
读某山地等高线地形图(图1-4-5),回答3~4题。
3. 图中“ ”所在的部位表示( B )
A. 山谷
B. 山峰
C. 山脊 D. 陡崖
4. 图中虚线表示的四条登山线路,坡度最缓的是( C ) A. ①线路 B. ②线路 C. ③线路 D. ④线路
为什么?
D容易攀登, 因为D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山体部位的判读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 向四周逐渐降低
适合观景,视野开阔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 向低处凸出
一般是河流分水岭
山体部位的判读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 向高处凸出
可能发育河流
陡崖:等高线重叠 适合攀岩、蹦极,可能有瀑布
山体部位的判读
鞍部
6. 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
度陡缓的是( C )
A. 等高线地形图
B. 分层设色地形图
C. 地形剖面图
D. 地形素描图
归纳新知
地形图的 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基本概念 坡度陡缓的等高线特点 山体的五种部位
分层设色地形图
绘制和作用 陆地表面五种地形类型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平原 等高线稀疏
特征 曲折
稀疏、边缘等
高线密集
高度 海拔高度大 海拔高度大 海拔高度小
地面起 坡度较陡, 地面起伏和缓,起伏小,地 伏程度 沟谷较深 边缘陡峻 面广阔平坦
1.左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班学生 计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从A.B两地沿线路
①、②进行考察,下列有关说法对的的是
(D )
A.图中考察组沿山沟迈进的是①路线 B.图中坡度较缓的是②路线 C.图中C与D两地相对高度是100米 D.甲、乙两处有可能形成小河的是乙处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五种基本地形特性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超过500 超过500 低于 不一定 低于


500米
200米
形态 外围较陡、有耸立的 地势起 中间低 平坦 内部起伏 山峰,陡 伏较大 四周高 较为和缓 峭的山坡
(时间3分钟)
等高完线毕课等高本山线P地密28集活、动高题原内高:等原高线
2.读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甲处表达( C ) A.山脊 B.山沟 C.鞍部
D.陡崖

2.读等高线地形图
(2)量得乙丙两山峰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实地距
离是( B )
A.300米 B.3000米 C.30千米 D.300千米
2.读等高线地形图 (3)流经王庄和李庄之间的小河流向是( A )
A.自东向西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北向南 D.自西北向东南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的
1、懂得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 2、懂得并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省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省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利航运。
判断水文
判断气候
判断通视情况
大坝选址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图中所绘甲、乙、丙三支流中,实际上不存在旳是

乙。
N
丙 甲
300 200
100
黄庄
300 200 100
判断水文
判断气候
判断通视情况
大坝选址
选线
居民点选址
码头港口
布局农业
1.图中河流旳流向是
a
A.东北流向西南
X a
B.东南流向西北
③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 百分比尺越大,坡度越大;百分比尺越小,坡度越 小。
山看一看: 说鞍出部地形名称


山谷


陡坡


缓坡
山顶 山脊
动手画一画
等高线闭合,中间 高四面低
山顶
盆地则相反
山坡上向 上隆起旳 部位。
等高线向 低处弯曲。
山谷 山脊
山坡上向 下凹旳部 位。
等高线向 高处弯曲
50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Q 60
50
20 30
40
3.图中陡崖顶部旳海拔范围可能是
A.40m至50m之间
B.45m至60m之间
C.50m至60m之间
D.50m至55m之间
判断图中地形类型旳名称:
1
2
4
3
1.高原 4.盆地
5
2.山地 5.平原
3.丘陵
五种地形景观图
类型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环节3:定基点
12
16
.. . . . . . . .. . . . . . .

《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9)

《地形图的判读》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9)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根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定义及特点教学难点: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教学方法:演示法比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地图的根本要素?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导入]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根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外表不是平的,而是上下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局部?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

〔见课件或内容如下〕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生:答复〔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生:答复〔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生:答复〔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不同点相同点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课件或内容如下〕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1034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A.2186米B.19880米C.9882米D.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答复〔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生:讨论答复〔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3、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4、判读山坡的陡缓。

.能力目标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重点难点
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难点: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我们学会了看地图,学会了选择地图。

有一次老师去爬山,在山脚我问当地人:“这座山有多高啊?”然后他给了我这张地图,让我自己看。

同学们见过这种地图吗?知道这是什么地图吗?从这张地图上怎么看出山的高低呢?它又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形图。

2【活动】自主学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

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某地的海拔,算出某两点的相对高度。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难点)3、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认识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二、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完成导学案)(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二)、授新1、师:投影(图2-2-1)并提出问题。

(见课件或内容如下)(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生:回答(略)。

2、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课件或内容如下)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为8844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约为-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学生回答)3、常见的陆地地形(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别投影常见的五种地形图片,提问:谁能说出五种地形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高原: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形区。

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

盆地: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较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4、师:投影山体图片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闭合的曲线(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都相等。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5、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仔细读图判断:甲乙两条登山路线,哪条路线比较省力?为什么?6、师:投影(图2-2-4)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一、引言地形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工具。

学会判读地形图,对于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说课内容为“地形图的判读”,我将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知识目标: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及判读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形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增强地理意识,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次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地形图的定义与作用地形图的构成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标等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高线的判读与分析地貌类型的判读与识别高程的判读与运用实际应用与问题解决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地形图在灾害防控中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形图解决地理问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方法。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形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实地考察法:如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本次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作业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测验或考试: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点评与反馈: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

【教育资料】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4课《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1课时5页)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4课《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1课时5页)学习专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王丽丽山海关桥梁中学初一年级设计意图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基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挖掘利用感观教具,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

实践探究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用教法:即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活动中,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动手参与法。

课前准备①教师自制山体模型。

②学生4人一个小组,每组一块橡皮泥,一张白纸。

教学用具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教学过程山顶:▲;山脊:_______;山谷:;鞍部:A;陡崖:;本节课的创新点、课堂教学亮点:1、练习穿插在课堂中2、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并绘制等高线。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激发了求知欲,并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品质得到培养。

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100 150
200
100
150
150
100
100
100
21/52
等高线特点:
1、是一条闭合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 3、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
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22/52

等高线地形图绘制
23/52
24/52
怎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山地不一样部位等高线示意图:
25/52
等高线地形图识图
缓坡
山峰B
山峰A 鞍部
陡坡
山脚C
山脚D
等高等线高分线布特疏点密:与等坡高度线陡缓密有集什,么坡关度系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37/52
-300 -200 -100
-300 -200 -100
等深线:把水域中深度相等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地形图:表示水域地步地形高低起伏情况。
地形概念 地形五种形态 五种地形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含义 怎样绘制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和特点认识
分层设色地形图绘制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绘制
52/52
常惯用 “陆高海深” 图例来表示 海拔高度改 变
43/52
怎样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
先绘制等高 着色 绘制成份层
线地形图
设色地形图
44/52
45/52
46/52
47/52
3、依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图中方框所代 表地形名称。
高原


盆地


丘 陵
48/52
地形剖面图
49/52
地形剖面图
等深线
对高度.
100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地形剖面图
步骤:
1、画剖面线 2、找控制点和交点 3、画矩形(带坐标) 4、作虚线,标点 5、点点相连(平滑曲线)
3 第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形图的判读
三、地形图的判读
01 读图名



图 步
02 读图例
形 图


03 提取信息

(一)基本概念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 一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据图回答:甲、乙两点的海拔分别是?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基本概念
300m 200m 100m
(四)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地貌)
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四)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地貌)
山脊:向低海拔凸出
山谷:向高海拔凸出
(四)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地貌)
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断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地方
(四)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地貌)
硬 币 画 图
(二)制作等高线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的范围,着上不同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的 看清地表的高低起伏,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各种颜色表示高度范围)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相同 2、等高距全图 相同 3、等高线是 闭合曲(线有些图不能 展示全部,会出现断裂) 4、等高线不 相交、不 重叠 如相交重叠,一定为断崖
缓坡:等高线稀疏的山坡 陡坡:等高线密集的山坡
(四)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地貌)
平原:等高线稀疏, 数值一般小于200m
高原:等高线稀疏, 数值一般大于500m
200
(四)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地貌)
200
丘陵:闭合曲线多 小山峰多 海拔500m以下 地形零碎
(五)地形剖面图
用途: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
等深线: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
两条等高线的高差(垂直高差)
据图例:左图等高距为? 100 m
(二)制作等高线地形图
1、确定全图等高距
2、假想多个平面,水平切 割山体,两个平面的垂直距 离为等高距
3、被切割的山体,切割面 和山体的交点下落,形成闭 合曲线,标明海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