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物理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附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人教版】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2.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3.如图,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便可以得到()A.倒立等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l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将蜡烛放置在某一位,调节透镜另一侧的光屏,成一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移动蜡烛的位置,并再次调节光屏,当光屏距离透镜16cm时,成一倒立放大的像,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6cm B.8cm C.10cm D.12cm6.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训练(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训练(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1 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5-3-2所示。

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_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____像。

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_(填“大于二倍焦距”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

此透镜对光起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图5-3-2解析:从题围中可以看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故一定是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答案:凸实大于二倍焦距会聚【解法点拨】解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题目时,通常需要根据题目中直接给出的或隐含的凸透镜的焦距以及物距、像距、成像特点中的一点推导出其他两点,所以一定要牢记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以及对应的成像特点,还要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例2 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5-3-3中的甲和乙,则()。

图5-3-3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小明拍出的像比小红拍出的像大,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明拍摄时的物距较小红的小,像距较小红的大。

所以小红要想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应离小强近一些,同时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D<时,“物远、像【解法点拨】关于生活中透镜的调节问题,关键是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①当u 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七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知识要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所示:物距u 和焦 距f 的关系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像距v 大小 变化规律 应用举例 u > 2 f f V v v 2 f u 增大,v ___ , 像变 ____ u = 2 f v = 2 f f V u v 2 f v > 2 fu = f不成像 u v fv > u u 增大,v ___ , 像 _____凸透镜成像公式:一+ - == u v f2.眼睛、眼镜和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如下:眼睛 照相机 结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缩小、倒立、实像 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 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成清 晰的像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 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的 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近视眼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典例分析】 土例1、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 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 亍 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

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 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 .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 .凸透镜的焦点处。

D .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例2.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

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 向下并且向左移 B .向下并且向右移C .向上并且向左移D .向上并且向右移例3.如图2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3中的(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业)(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业)(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2.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A.一定是倒立的B.一定是正立的C.一定是放大的D.一定是缩小的3.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尽量选择较亮的环境进行实验B.组装器材时,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C.实验中,物距要始终大于二倍焦距D.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处时()第1 页共14 页第1 页共14 页A.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以上说法都不对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一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下移C.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D.仅将透镜换成一个中心更凸些的凸透镜,光屏上不能呈现清晰的像6.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A.6 cm B.8 cm C.14 cm D.20 cm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B.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第2 页共14 页第2 页共14 页C.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8.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2.如图是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 若将蜡烛移动到30cm处,光屏移动到8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在蜡烛和凸诱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4.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5.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10cm<f<15cmB. 15cm<f<20cmC. 20cm<f<30cmD. 30cm<f<40cm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透镜和凹透镜D. 玻璃砖7.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人眼靠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获得清晰的像。

6、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易错题精选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1)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

()(2)放大镜总能放大物体。

()(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大于像距,则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5)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照相机可变焦镜头
天文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到 那么远的景象?
上节课活动探究,可以 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 像,且成像情况与物体 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知识点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
有关系呢?
2.
: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
距u和像距v;
知识点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

(3)当物距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像,此时
的物距是多少?回顾用放大镜观察邮票的情景,移开光屏,用眼
睛通过凸透镜观察,会看到什么?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 得到蜡烛的像 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 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重难点命题梳理
(2)加透镜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像距变__小_____(将光屏向_靠____近_透镜方
向调节)。
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像距变__大_____(将光屏向_远____离_透镜方
向调节)。
(3)水透镜:注水后焦距变_小_____,抽水后焦距变__大____。
知识点 3 凸透镜的应用
u=f不成像;u=2f成像,物距像距均等于二倍焦距
知识点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

凸透镜焦距f = _____ cm
物距与焦 物距
像的性质
距的关系 u/cm 虚实 大小 正倒
像距v/cm
异侧 u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 < v <2f
异侧 u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v = 2f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光学作图及凸透镜成像规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光学作图及凸透镜成像规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9.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 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 透镜的焦距( D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 D.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10.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距透镜6 cm时,物体通过透镜成正立 的像;当距透镜20 cm时,物体通过透镜成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推断出该透 镜的焦距f所在的范围( D ) A.f<6 cm B.f<20 cm C.10 cm<f<20 cm D.6 cm<f<10 cm
(1)画出点光源S; (2)补充入射光线; (3)画出反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7.(2021·眉山)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射出的一条光线经P处的平面镜反射后, 反射光线射向凹透镜的焦点方向。 (1)画出平面镜; (2)作出反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8.(丹东中考)如图所示,凹透镜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且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 重合,凹透镜的虚焦点为F1,凸透镜的焦点为F2,一条光线经凹透镜(该光线的延 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F1)折射后射向凸透镜,后经凸透镜折射后最终射入水中, 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4.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物距u=5 cm时,成正立的像;u= 8 cm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BCD ) A.u=4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u=9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u=14 cm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u=17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类型二 物距的变化与成像性质的关系(动态成像)
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 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 A. 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理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理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用作图方式理解〕当u=2f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成:倒立、等大、实像; 像距:f <v<2f 像距:v =2f成:倒立、放大、实像; 像距:v>2f 被折射的光线相平行,不相交那么不成像 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实像正,物像同侧;虚像倒,物像同侧。

这个虚像由再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凸透镜成像规律: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2、以下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3、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假设将透镜下半局部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局部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局部的实像。

二、试验〔1×17=17〕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试验中:〔1〕要用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试验所需的仪器有蜡烛、火柴、____ __、___ ___、___ ___。

(3)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要调整______和_____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的中心大致在。

〔4〕假设透镜的焦距是15厘米,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距离是40cm,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的______的______像。

像距的范围是。

〔5〕试验一段时间以后发觉像〔填“变高”、“变矮”〕,是因为。

〔6〕试验时发觉有个蚂蚁爬上了凸透镜的镜头,此时在光屏上〔填“会”、“不会”〕有蚂蚁的像。

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试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接着他移动凸透镜位置,使蜡烛到及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然后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在光屏上视察到像可能的缘由是:①②。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作图题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作图题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作图题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作图题1.请在图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F为透镜的焦点,P为2倍焦距处)。

2.根图中的两条光线,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3.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之后的光路图。

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它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5.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图中字母F为凸透镜的焦点)6.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1)画出图甲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2)完善图乙的光路图。

二、实验题7.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1)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_____cm。

(2)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镇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当2f>u>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____(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8.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_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与步骤(1)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______;(3)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初中物理光学复习: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作图能力训练(2)整理版好复印

初中物理光学复习: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作图能力训练(2)整理版好复印

光的折射作图能力训练(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成实像时,像与物 侧,左右、上下相。

2、变化规律 (1)物距变小,像距变,像也变(2)物距变大,像距变,像也变3、特殊点 F 点:是像和 像的分界点2F 点:是 像和 像的分界点【作图能力过关】1.完成下列关于透镜的光路:2.发光点S 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 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3.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 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 的位置.A4.画出下列各图中光线经过玻璃砖的光路5、如图为一冰块中有一长方形气泡,画出这条光线的折射光线.6、下列两透镜组合中都有一个焦距是重合的,请画出经过两透镜的光路7、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适当类型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8、游泳池中灌入一定量的水后,从池岸上斜看池底,便会觉得池底比实际深度( ) A 深些 B 浅些C 无变化D 有时深有时浅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由__________组成,二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由__________组成.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 点,测得A 点距透镜10厘米,则透镜的焦距是 厘米。

(2)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4)若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为10、如图2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①②B . ③④C .②④D . ③①【凸透镜实验题】【例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则可能有几种原因?答案:有三个原因:(1)由于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凸透镜不能成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但由于物距太小,光屏调不到烛焰的像所在的位置.(3)凸透镜成实像,但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例2】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最大实像的是在 __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理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理解)

用作图方式理解凸透镜成像一、作图法的依据由透镜的性质可知:(1)经光心的光线不改变其传播方向。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上。

(3)凸透镜可以成实像。

这就为作图法选择光线提供了依据。

二、在发光物体上任取一点A,则A处发出的光线一定有平行于主光轴和通过光心的,就取这两束光线作图2:(1)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如光线I。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如光线II。

(3)两光线相交于A”即为A的实像。

(4)同理AB上任何一点均可成像,由A”向主轴作垂线,则A”B”即为AB的实像。

作图就按上述步骤进行。

2F F O F 2F 2F F O F 2F 当u>2f时,成:、、;像距:f <v<2f2F F O F 2F当u=2f时,成:、、;像距:v=2f2F F O F 2F 2F F O F 2F 当f <u<2f时,成:、、;像距:v>2f2F F O F 2F当u=f时,被折射的光线相平行,不相交则不成像2F F O F 2F 2F F O F 2F当u<f时, 成:、、;像距:|v|>u。

这个虚像由再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U>2fU=2f2f>U>fU=fU<f1、成实像时,像与物侧,左右、上下相。

2、变化规律(1)物距变小,像距变,像也变(2)物距变大,像距变,像也变3、特殊点F点:是像和像的分界点2F点:是像和像的分界点例1.物体立于一个的凸透镜前,在从距透镜40cm处逐渐移近20cm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是:()A. 逐渐变大,但始终不比物体大B. 逐渐变大,最后比物体大C. 逐渐变小D. 像不论如何变化,始终比物体大例2.如图8在A处看物体的虚像较B处看到的虚像:()A. 大且距镜远B. 大且距镜近C. 小且距镜近D. 小且距镜远例3. 某人用同一相机为一顾客照像,由2寸改拍5寸的,他应该怎样调节相机:()A. 将相机距顾客近些B. 将相机距顾客远些C. 将相机距顾客远些,并减小暗箱长度D. 将相机距人近些,并拉长暗箱长度例4. 烛焰经凸透镜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烛焰与光屏对调位置如图10,则()A. 光屏上仍呈现一个缩小的像B. 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可能不太清晰C. 光屏上不能呈现像,但通过透镜眼可以看到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可呈现出来分析:由题可知,而v在f与2f之间,可作出像位在AB线上,对调后AB线上为烛,由作图可以观察到像位大体靠近光屏所在位置,放大倒立,所以选择。

人教新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 含详细答案

人教新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卷  含详细答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2.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C.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3.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D.若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一定不可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4.小春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阳光学业评价》,观察到了图中的情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成像为放大正立的虚像B.图中的透镜到书本的距离大于10cmC.图中的透镜如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将变小D.图中的透镜与近视眼镜镜片的透镜种类相同,均为凸透镜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 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6.将蜡烛、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习题及解析(分层练习)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4)在图乙所示的实验基础上,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适当移动光屏直到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变大。

【详解】(1)由图甲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当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f=60.0cm-50.0cm=10.0cm(2)蜡烛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物距u=50.0cm-10.0cm=40.0cm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0cm处,物距u=50.0cm-30.0cm=20.0cm此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变大。

2.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

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2024)

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2024)
(4)u=f 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1倍焦 距时,成实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1倍焦距时,成虚像。
(5)u=2f 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 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 倒立的像?
跟踪练习
(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使像 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2)当小海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的中心 成清晰的像,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个焦距之间,此时光 屏上所成像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
(3)小海将蜡烛移至35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15cm,此时物距在一倍焦 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则像距会大于两倍焦距,此时应该向右移动光屏,而且光 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太空授课中航天员成像时,物距与水球的焦距存在怎样的关系? (4)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5)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3)太空授课中航天员成像时,物距与水球的焦距的关系是: 因为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在水球的两倍 焦距之外。
2f >v >f v = 2f v>2f
跟踪练习
【例题1】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烛焰放在___c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___a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c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备课教案+练习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备课教案+练习新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2。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3.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锻炼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知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等。

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讲授新课探究点凸透镜成像及其规律新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说明: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

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问题: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启发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实)……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探究一:在光屏上找到物体完整清晰的实像。

2021八年级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练习题(附解析)

2021八年级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步练习题(附解析)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2021-202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训练卷(附解析)一、单选题1.在研究凸透镜的实验中,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厘米处,就会在凸透镜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厘米处,则经凸透镜后会产生一个()A. 正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不能成像2.在“用点燃的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在草稿上记录了一次实验现象(漏画了光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 l1是物距B. l2是像距C. 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 实验中,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3.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A. B.C. D.4.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3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倒立缩小的实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40cm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30cm处时,得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B.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物体移至距离透镜10cm处时,在同一侧会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D. 距离透镜40cm处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经过透镜后能汇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 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7.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C.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D.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像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情景,烛焰位于凸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拔尖专训8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拔尖专训8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A. 当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
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B.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
能呈现清晰的像
C. 要模拟放大镜成像,蜡烛应放在图中C区域并调节光
屏的位置至呈现清晰的像
D. 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D. 实验后,若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其焦距变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点拨】
由图乙知,当物距等于20 cm时,像距也为20 cm,此时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物距等于2倍焦距,此水透镜的
焦距为10 cm,故A错误;要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物体应放在距水透镜20 cm以
像是虚像
C. 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丙b所示的像,此
像是实像
D. 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丙c所示的像,此
像是实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点拨】
人透过空玻璃瓶观察到图乙中的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此
像是虚像,故A错误;玻璃瓶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
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正
所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实验过程中水透镜厚度不
变)。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倒正;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
放大镜
投影仪
探照灯
测焦距
1、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
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在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实像的是图_____,成虚像的是图_____。

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若调好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无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c点,则像到透镜的
距离______,像________。

(均选填“变大”或“不
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
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4、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