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至七单元知识点提问版(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1-7知识要点(答案).docx
九年级化学1-7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一门以盛为基础的学科。
2.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剩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
4.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用敬或级像操作方法是一、先使试管倾斜二、把盛有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來,如没有注明用量应取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块状或颗粒大的药品用竝取。
操作方法先把容器横放二、把药品放入容器口三、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5.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少量液体用滴管;②细口瓶倒液体时,瓶塞应倒孩,标签向丑,否\对残留的液体会腐蚀标签。
如果没有注明用量应取l-2ml.③准确収液体用童邕遞逢,俯视读数比实际偏大,仰视读数比实际邂必。
6.酒精灯火焰分为处焰、内焰、焰芯,温度最高的是处焰,最低的是竝加热时用孙熔加热。
7.可直加热的仪器有(四种)试管、燃烧匙、石棉网、删。
必须垫上石棉网才可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有趣加热前必须预热,時庁桩是把试管在火焰上来冋移动或把酒精灯火焰在药品下方來冋移动。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角为整二。
8.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9.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少于容积的必。
10.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可能会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武管外壁有水珠或没有预热试管、灼热的试管用冷水冲洗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我们可以模拟拉瓦锡的实验,证明空气中02约占1/5,比约占4/5,这些都是邂分数。
用的药品是红磷,化学方程式为“P +502点燃2 P2O5,为什么气体体积减少小于1/5:容器的气密性不好或红磷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放入水、氧气有少量剩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第1-7单元基本知识点问题
这篇⼈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第1-7单元基本知识点问题的⽂章,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第⼀单元⾛进化学世界⼀、探究空⽓中⼆氧化碳含量和与⼆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的空⽓中⼆氧化碳含量⽐呼出的⽓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药品的取⽤(1)如何取⽤密度较⼤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量⼀般取多少?(2)⽤细⼝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三、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焰哪⼀部分温度?怎样证明这⼀点?(2)加热试管⾥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第⼆单元我们周围的空⽓⼀、空⽓的主要成分及作⽤空⽓中主要含有哪些⽓体?每种⽓体分别有哪些⽤途?⼆、实验探究空⽓中氧⽓的体积分数(1)燃烧匙中⼀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的是什么?(2)能否⽤⽊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炭来做实验,⼜如何改进实验?(3)产⽣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4)若测定的氧⽓的体积分数明显偏⼩,有哪些可能原因?三、⼤⽓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种常见的混合物?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六、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1)S在空⽓中燃烧和在氧⽓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2)Al燃烧时,⽕柴在什么时机插⼊集⽓瓶中,为什么?集⽓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分解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个分解反应?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九、探究氧⽓的实验室制法(1)有三种⽅法制取氧⽓,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法的优缺点?(2)⽤KMnO4制取氧⽓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密性?(3)⽤KMnO4制取氧⽓时,绵花的作⽤?试管⼝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探究碳和铁的燃烧(1)在空⽓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炭点燃后要缓缓插⼊集⽓瓶中。
九年级上册化学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答案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知识点: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征;化学的研究内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物质,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杂质等。
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物质的基本组成、性质、变化以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等。
1.2 化学变化与能量知识点: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通常会伴随能量的变化,能量的转化形式有热能、光能、电能等。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可以使反应放热或吸热。
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组成是指物质由哪些基本的化学元素组成。
化学元素是指一类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的集合。
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中原子的相互排列方式以及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
第二章:物质的常见性质2.1 物质的状态和性质知识点:物质的三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相互靠近、有序排列。
液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相互接近,但无序排列。
气态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相互间隔较远。
物质还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相对密度、凝固点、沸点等。
2.2 物质的燃烧性知识点:物质的燃点;物质的燃烧性。
物质的燃点是指物质开始燃烧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燃点不同,也受到环境条件和供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物质的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产生新的物质。
2.3 物质的溶解性知识点:溶解的概念;溶质和溶剂。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均匀分散的过程。
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解物质的液体称为溶剂。
溶解的程度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溶解度是指在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第三章:空气与氧气3.1 空气的组成与性质知识点: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的性质。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人教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1-8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填空版含答案)
第一学期化学基础知识归纳(1-8单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⑴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⑵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⑶注意区分“变化”与“性质”:“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描述“性质”往往用一些关键词:能、会、可以、有、难、易,而“变化”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
3.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坩埚;垫石棉网可以加热的仪器,烧瓶,锥形瓶。
4.称量食盐时在托盘两边放等质量的纸,称氢氧化钠时放在里称量。
准确到克。
5.给试管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要用焰加热,手持试管夹的端。
6.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未充分燃烧产生的;吹灭蜡烛,出现大量白烟是。
7.人呼出的气体中、比空气多,较少,呼出的气体主要是。
8.仪器的装配顺序应该是:从到,从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成份中,按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占;其次是,占;占0.94%的是;二氧化碳占;其它占。
不是质量分数!2.稀有气体包括、、、氪、氙,氡。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所以用做霓虹灯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可用做。
3.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发光,生成,松开止水夹后,,。
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是①;②;③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结论是;导致偏大的原因是:,导致集气瓶中一些空气逸出。
为何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为何不能用铁代替红磷:。
如果用木炭,在瓶底放入吸收CO2 ,这样会得到相近的实验结论。
4.空气,盐水,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白酒,溶液,合金,稀有气体,乙醇汽油等都属于物。
1水,蒸馏水,纯净水,水蒸气,冰水,液氧,铁,干冰,水银,臭氧,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等属于物。
只由元素组成的是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的化合物是。
化学书九年级上册答案
化学书九年级上册答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和分类1.1 物质的组成• 1.1.1 物质的组成要素–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例题:将下列物质分类。
•水:化合物•氦气:元素•氯化铁:化合物•石墨:元素• 1.1.2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原子是物质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原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可以是正离子(失去电子)或负离子(获得电子)。
–例题:将下列物质的结构表示出来。
1.氧气(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
2.氯离子(Cl-):由一个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负离子。
• 1.1.3 原子的构成及分布–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围绕着核外运动。
–质子带正电,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
–例题:填写下表。
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氢101氧888铁2630261.2 物质的分类• 1.2.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是元素或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可以是均匀混合物或不均匀混合物。
–例题:判断下列物质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
1.水:纯物质2.空气:混合物3.金属铝:纯物质• 1.2.2 纯物质的分类–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根据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例题:将下列物质归为对应的纯物质类型。
1.铁:金属元素2.氧气:非金属元素3.二氧化碳:化合物• 1.2.3 混合物的分类–根据混合物的均匀程度,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不均匀混合物。
–根据混合物的组成,可以分为气体混合物、液体混合物和固体混合物。
–例题:将下列混合物进行分类。
1.饮用水:液体混合物2.空气:气体混合物3.沙子和水:不均匀混合物第二单元:化学的基本概念2.1 原子核与稳定性• 2.1.1 原子核的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于1911年由赫鲁晓夫发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细讲1、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的发展史: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冶金、火药、造纸)(原子一分子论)(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初中阶段要求了解的科学家人名: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屠呦呦:青蒿素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物理变化(如挥发、熔化、融化)与化学变化(如燃烧、生锈、变质、酿酒):有无新物质生成6、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与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常考考点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例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隅三反】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酿造酸奶B.水果榨汁C.蜡烛燃烧D.葡萄酿酒2.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 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 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海水晒盐C.蔗糖溶解于水D.葡萄酿酒考点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例2】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
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一隅三反】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性B.密度C.熔点D.硬度3.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B. C. D.考点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D.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一隅三反】1.下列各图中物质用途与相应性质关系的叙述不相符的是()选项A:用氧气切割金属B:石墨做电池电极C:N2用于超导实验车D:CO2做气体肥料性质氧气有可燃性石墨能导电液氮沸点低CO2参与光合作用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物质用途性质A 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D 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物质常见的性质包括:①颜色;②气味;③水溶性;④导电性;⑤可燃性;⑥助燃性;⑦毒性等.请选择以上序号填空。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第一章元素及其周期性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和化学性质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成一张表,表头为元素符号,表格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分布。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行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列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依据是元素原子的电子结构及其周期性规律。
周期表上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金属元素是指性质落在半导体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指那些数字属于瞬时、振荡、瞬变或有独立共振结构的元素或离子。
•半金属元素通常被描述为同时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如硼、硅等。
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性是指周期表中每个周期内,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元素的周期趋势和族内变化规律元素周期性的表现有周期性的趋势和族内的变化规律。
1.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递增;原子半径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反比关系;原子半径和原子核电荷数成正比关系。
2.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增大,电离能逐渐增大;电子亲和能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正比关系;电子亲和能和原子核电荷数成反比关系。
3.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半径的变化规律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随原子半径和电子密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密度越低,相应的,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越活泼。
第二章化学式和化合式化学式化学式是指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所含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的符号组合。
1.分子式分子式是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的种类与相对数目所表示的化学式。
2.电离式电离式是指化合物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离子化的化学式。
3.范德华(分子)式范德华式是指在离子化学式的基础上,表示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和分子的化学性质。
化合价化合价是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结合力大小的一种量度,用于表示元素或原子在化合物中所起的化学作用性质。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及习题完整版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及习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初三上册知识点及习题(附答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2):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氧化性、、、等。
习题【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C .镁条逐渐变短D .放出大量的热【例3】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例4】 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初三化学1-7单元知识点
初三上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而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而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观察中,需要观察物质变化前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变化中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以及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在药品取用时,需要遵守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同时,应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时,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里。
在基本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药品的取用。
对于块状固体,需要一横、二放、三慢竖;对于粉末状固体,需要一斜、二送、三直立;对于液体的取用,需要瓶盖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污染和溅出浪费。
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给固体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对于液体的加热,也需要预热、用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理解性默写(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理解性默写(全册
带答案)
以下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的理解性默写,带有答案:
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 问题1:什么是物质?
- 答案1: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 问题2:什么是元素?
- 答案2: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
(继续理解性默写第一章其他内容)
2. 第二章:纯净物质与混合物
- 问题1:什么是纯净物质?
- 答案1:纯净物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 问题2:什么是混合物?
- 答案2: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
(继续理解性默写第二章其他内容)
3. 第三章:化学反应
- 问题1:什么是化学反应?
- 答案1: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的过程。
- 问题2:化学反应有哪些特征?
- 答案2:化学反应具有放出或吸收热量、放出或吸收光线、
产生气体、形成沉淀等特征。
...
(继续理解性默写第三章其他内容)
(依此类推,继续理解性默写第四章至最后一章的内容)
希望以上默写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的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7单元答案.docx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科知识竞赛考试卷参考答案(内容:绪言至第七单元)一.选择题:CCCDB BCABC CBCB二.填空题:15. SO2 HCl Hg H216. D 过滤工业废水一定要达标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活废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禁用含磷洗涤剂等。
17.(1) 物理 CO2和H2O 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2) 天然气热值较高、价格便宜18.(1) 吸附作用 (2)干冰升华吸热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9.(1) 使油的温度降低到它的着火点以下,防止再次燃烧。
(2)C7H16(3) 酒精燃烧污染少 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三.20.(1) 都含有氧元素(2)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或答分子种类不同)(3)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每两个一氧化氮分子和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氮气分子。
2NO + 2CO 催化剂△2CO2 + N2 15∶22(或30∶44)(4)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或化学变化的过程是旧分子破裂,新分子形成的过程;或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等)21.(1) 12 4 碳(或C)(2) 负 7 -1(3) 每一横行电子层数相等或每一纵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等。
四.22.(1) 试管酒精灯(2)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或O2、CO2、H2)(只要答出两种即可)2KMnO4△K2MnO4 + MnO2 + O2↑(3) 棉花(4) ①气体由a 进入(或装置倒放气体由b 进入) ②将装置盛满水,气体由b 进入 (5) 除去杂质或干燥气体(合理即可)23.[设计与实验假设1 点燃蜡烛,蜡烛可燃假设2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假设3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得出结论] 上述3 1[表达与交流]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合理答案均给分)[设计实验] 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1-7单元主要知识点复习精粹(初三化学上期)
初三化学上期基础知识点1.物理变化:不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2.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比较:空气中CO 2、水蒸气 含量低;O 2 的含量高。
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液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火焰上罩一个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3.固体药品装在 广口瓶里,液体药品装在 细口瓶里。
取用固体药品用的仪器是药匙和镊子。
块状固体装入试管的操作是“一横二放三竖立”,粉末状药品装入试管的操作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4.量取液体要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竖直悬空,不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帽。
倒取液体时,取下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残留液体腐蚀标签。
5.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要用外焰给物质加热;使用酒精灯的“三禁”: 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加酒精;②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时禁止吹灭,要用灯帽盖灭。
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0,加热时,应先预热,然后用外焰固定加热,且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7.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N 2、占78%,其次是O 2、占21%,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9.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可燃物的要求是:①过量,②只与氧气反应,③不产生气体;导致测得结果小于1/5的因素有: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便观察,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九上化学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九上化学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九上化学第一单元涉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以下是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1.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4. 蜡烛的实验:涉及蜡烛燃烧的实验,可以观察火焰分层现象,了解火焰温度的高低,以及蜡烛燃烧的产物。
5. 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九年级化学课本或咨询相关老师。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1至7单元)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N2:78%、O2:21% 、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观察到的现象:产生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4P2O5;结论: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知室温便打开弹簧夹。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燃烧的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实验观察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②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给液体加热:①预热、用外焰加热;②试管与桌面成45O角向上倾斜;③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④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九年级化学01-1基本知识点1-6单元(答案版)
3.氧气可用于气焊的原因是 氧气具有助燃性 ,氮气可以作保护气或食品防腐的原因是 化学性稳定 。 用于磁悬浮列车制造低温环境,医疗麻醉的气体是 氮气 。
HCl 氯化氢 Mg(OH)2 氢氧化镁
Fe(NO3)2 硝酸亚铁 CuSO4 硫酸铜 MgCO3 碳酸镁 (NH4)2CO3 碳酸铵
第3页共4页
01-1 班别
姓名
学号
12. 用化学用语表示。
江 sir • 版权所有
(1)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5
P 2O5
+2
(2)正二价的镁元素 Mg
13.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表示的意义。
01-1 班别
01-1
姓名
学号
江 sir • 版权所有
回归基础——基本知识点(答案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1869 年,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在源头上消除污染,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
艺和产品向着 环境友好 的方向发展。
3. 硬水:含有较多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肥皂水法,现象是:硬水浮渣 多,
泡沫 少 ;软水浮渣 少 ,泡沫 多 ,生活上软化水方法是 煮沸 。过滤能否把硬水转化为软水?不能。
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包括 CaCO3 和 Mg(OH)2 等。在家里,可以用 食醋 等除去水垢。 4. 蒸馏时要在蒸馏瓶加入碎瓷片(沸石)作用是 防止液体暴沸 。蒸馏是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时会炼铁、炼钢。
3. 和创立了和,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发现和。
5.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1)四特点(、、、)①充分利用和,采用、的原料.②在、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③提高,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④生产出有利于、和的产品.(2)核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物质的改变。
化学变化——的变化。
常表现为、、等,还伴随着的变化,表现为、、等。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燃烧、石蜡熔化、铁生锈、水结成冰、食物腐败、汽油挥发、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3、相互关系:,。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等出现。
判断下列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毒性、金属活动性、导电性、吸水性、稳定性、吸附性、活泼性、腐蚀性、酒精能挥发3、物质的性质和的用途的关系:。
如乙醇可作燃料这一用途反映了,乙醇具有可燃性这性质决定了这一用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
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2、一般步骤:→→→→→3、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其;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2)物理性质:色的体,密度比水,质(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方法:。
现象:;结论:(4)检验产物H2O:,CO2:取下烧杯,倒入,振荡,变(5)熄灭后:有(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两多一少)6.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方法①:;方法②:。
二、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作用是)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不可加热的仪器——、、(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
(仰俯)量筒(“能”或“不能”)用来加热,(“能”或“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右”,左盘质量=(3)称量物(“能”或“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放在(如、)中称量。
(4)砝码用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的砝码,后加的砝码(先后)(5)称量结束后,应使。
砝码。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②用从点燃酒精灯,不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不可。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用酒精灯的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或扑灭火焰,不能。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与承接,以免。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以防止。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中),金属钠存放在中,白磷存放在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或(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仅使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以免)。
拿起试剂瓶,将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以免d、滴管用毕,立即(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能”或“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用手,,若,,导管,,,就说明。
(三)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试管受热时先,再。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角,受热时,先使试管,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加热,并且不时地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1)(2)“三靠”:(1)(2)(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②③(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作用:)(2)当液体(或)时停止加热,利用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
(3)热的蒸发皿要用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中,有用的物质倒入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或洗涤,再用。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溶解,再用。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晾干。
请识别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a、可燃物要求:且:选择(填“红磷”或“二氧化碳”)b、装置要求:c、现象:,d、结论:空气是物;O2约占,可;N2约占,,也,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能”或“不能”)原因: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能”或“不能”)原因:(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和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影响,,破坏,,和等保护:(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等)温室效应(、等)酸雨(、等)白色污染(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铁、铝在空气中(填“可”或“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原理: 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化学方程式)(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b、注意点①试管口:防止②药品在试管的部: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处④导管应:便于⑤试管口应放一团:防止⑥排水法收集时,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⑦实验结束时,先再:防止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其他物质的,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8、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①供给呼吸(如、);②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②氮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或者,9、氧化反应: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缓慢氧化:、、、共同点:①都是②都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4)相对原子质量≈ 决定原子的质量二、元素(1)定义:具有 ( )的 的总称注意:*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单质,(如由 或 ),不可能是 。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 、书写方法:略b 、意义:①表示 ②表示如O :①表示 ②表示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 如Fe 、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 意义,没有 意义,如3O :只表示c 、有关元素周期表发现者:排列依据: 横行( 个周期)各周期 相同,核电荷数纵行(16 )各族 相同,电子层数 (化学性质 )*注:原子序数= 数d 、分类 元素:如Mg 、Al ,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元素:如N 、C ,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元素:如He 、Ne 。
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或e 、元素之最:地壳: 细胞:三、离子: 或(1)表示方法及数字意义:如Fe 3+ : Fe 2+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 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离子结构示意图则为阳离子,如Al 3+; 则为阴离子,O 2--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 相等;② 及 不同;③电子层数 (填“可能”或“不可能”)相同四、分子与原子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B.电源种类---C.加入或的目的----D.化学反应方程式:氢气氧气产生位置极极体积比:质量比:E检验:O2---H2---(2)结论:①。
②。
③。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H2O①②③④2、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3、水的污染:(1)水资源A.地球表面%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最多的元素是。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2)水污染A、水污染物:;,B、防止水污染:;;;。
(3)爱护水资源:,。
4、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均为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根据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回答:①自来水厂采取的净水方法:。
②加絮凝剂(明矾)的作用:。
③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
④投药消毒目的是:。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软水是。
B.鉴别方法:C.硬水软化的方法:、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5、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是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