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购物情境,掌握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人民币的使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出购物时的应付金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购物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实际问题的良好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能够正确计算出购物时的应付金额。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人民币图片、购物场景图片、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自带文具、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人民币图片和购物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和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出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计算应付金额。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购物中正确使用人民币。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游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买文具》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买文具》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元、角、分的概念,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够熟练计算物品的价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合理消费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的概念,人民币的图案和面额。
2.人民币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3.购物计算:根据商品价格和所付钱数,计算找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购物计算。
2.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课件,人民币实物,计算器。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文具,引导学生关注文具的价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买文具》。
2.新课内容:讲解人民币的认识、换算和购物计算。
通过PPT、实物演示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购物找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课题:《买文具》2.板书内容:(1)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2)人民币的换算:1元=10角,1角=10分(3)购物计算:商品价格所付钱数=找零七、作业设计1.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实践作业: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记录购物清单,计算总价和找零。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换算和购物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课后作业中,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人民币换算的重要性人民币的换算不仅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
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购物、交易等场景中更加得心应手,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这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章节。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如何通过加减法来计算购买文具的总价。
例如,如果我买了3支铅笔和2块橡皮,铅笔每支2元,橡皮每块3元,那么我需要支付多少钱呢?我们还会学习如何找零。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独立完成购买文具的计算,并能够正确找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实际的物品。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理解找零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以及一些货币模型,例如1元、5元、10元等。
孩子们需要准备自己的练习本,用于记录计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一些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购买文具的计算示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华买了4支铅笔和3块橡皮,铅笔每支2元,橡皮每块3元,请问小华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小华需要支付18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购买文具的计算还是有一定的掌握的,但在找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课后,我会让孩子们回家后再练习一些类似的题目,并鼓励他们与家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买文具的场景,加强他们对找零的理解。
同时,我也会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巩固这个知识点,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进行购买文具的计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孩子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可能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但在购买文具的场景中,如何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实际的物品,是一个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地方。
例如,在计算购买3支铅笔和2块橡皮的总价时,孩子们需要明白,3支铅笔相当于6元,2块橡皮相当于6元,将它们相加就是购买这些文具所需支付的总价。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买文具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买文具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一》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出现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2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买文具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购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数学思维,对于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理解。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单价 × 数量 = 总价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进行。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2买文具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文具价格卡片和计算器。
2.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购买不同数量和种类的文具的总价和找零?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讲解计算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总结各小组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在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设计一个买文具的购物清单。要求至少包括5种不同的文具,并计算出每种文具的总价和购物清单的总金额。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进行货币计算,解决购物中的找零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文具店购物为背景,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兴趣。
4.紧扣教材,注重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设计文具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买文具-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买文具北师大版教案:买文具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7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在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以及如何进行找零。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法则,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 学会使用货币进行购物,了解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实际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文具盒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文具的总价。
2. 讲解文具的单价和数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例如,一支铅笔的价格是5元,有3支铅笔,那么3支铅笔的总价就是5元× 3 = 15元。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例如,教师出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2支铅笔和1个橡皮,让学生计算这些文具的总价。
4. 讲解找零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文具盒,价格为18元,学生用20元付款,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应找回的零钱,即20元 18元 = 2元。
5. 进行找零的练习,例如,教师出示一个文具盒,价格为32元,学生用50元付款,让学生计算应找回的零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文具名称单价(元)数量总价(元)铅笔 5 3 15橡皮 3 1 3尺子 2 1 2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买了2支铅笔和1个橡皮,铅笔的单价是5元,橡皮的单价是3元,计算小明购买这些文具的总价。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文具》课件
+
(18÷?3元)元 4元 18元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10÷5 =3-2 =1(元)
答: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1元。
1.
⑴买1个奶油面包和1个巧克力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⑵1个巧克力面包比1个火腿面包贵多少元?
=1(元)
答: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 。
=21+12 =5-3 =33(元) =2(元)
3.
⑴整箱的酸奶每盒比单卖的便宜多少元?
9-56÷8=2(元)
⑵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9+18÷6 买=1盒9+酸3奶和1瓶绿 茶=,1一2共元(需?元要)多少
3×9+15 买=32盒7酸+奶1和5 1桶绿 茶=,4一2(共元需?元要)多少
4.森林医生。
24+40÷8 =624+÷58 =829
15-6×2 =91×5-212 =83
35÷5-4 =7 =3
5. 45÷5+14
=9+ 1=423
72÷9-8
=8-8 =0
9×7-30 =63-30 =33
20+6×6 =20+36 =56
45+15÷3 =45+5 =50
15-48÷8 =15-6 =9
⑴ 14÷2+5 =7+5 =12(元)
⑵ 5-12÷3 =5-4 =1(元)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4+24÷8 =4+3 =7
45-5×4 =45-20 =2=86-48 =38
5-8÷4 =5-2 =3
9+81÷9 =9+9 =18
16÷2-7 =8-7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文具》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文具》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小明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在购买文具时,如何计算总价,找零等。
这一节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之前所学的加减法知识,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情景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课时,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购买文具的实际情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购买文具的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购买文具的情境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购买文具的实际情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购买文具的实际情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文具购买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和找零。
2.新课导入:介绍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动手实践。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复杂的购买文具问题。
5.总结提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买文具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买文具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二》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实践性课程。
通过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设计了一系列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同时,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购物活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计算速度慢、运算错误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购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购物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购物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购物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购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
2.讲解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计算方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运用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购物成果,分享购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购物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总结加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三年级上数学课件-买文具_北师大版
2020/9/3
应该怎么 算才对呢
?
作文本 + 英文本 = ?(元)
每本?元
每本4元
先算出一本 作文本要多
少钱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平均每本多少元?
18÷3=6(元) 6+4=10(元) 综合算式怎么列?
6 + 18÷3 或者 18÷3 + 6
答:笑笑一共需要付10元。
= 2(元)
答:每支贵2元。
⑴ 买1个奶油面包和1个巧克力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 ⑵ 1个巧克力面包比1个火腿面包贵多少元 ?
第二个问题
先算出现在
现价5本10元,平均每本要多少元?
每本算术本 要多少钱
10÷5=2(元)
综合算式
3-2=1(元)
3-10÷5
= 3-2 答: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1元。 = 1(元)
不参加运算的部分 要抄下来,等号前
后应该相等
先算除法, 再算加法
12 ÷4 =3(元) 5 —12 ÷4 5 -3 =2(元) = 5 —3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买文具》教学建议和教材课后习题解析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说明本节主要学习除加、除减两步的混合运算。
编排体例与上节课一致,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科书以“买文具”的真实情境为线索,提出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除加问题。
一种是用画图的方法直接表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另一种则是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对应着图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科书这样编写,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说一说,填一填。
主要是理解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教科书呈现了分步和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两种方式,是想说明:解决此类的实际问题,既可分步也可用综合算式,不作统一要求。
目的就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
·哪种做法对?说一说。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判断、纠错的过程中,加深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并通过淘气和智慧老人的对话,引出计算规则。
试一试为学生提供了“买笔”的情境,信息比较丰富。
其目的是综合运用有关乘加、乘减和除加、除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从丰富的信息中,选择有关的信息,解决“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独立探索并理解先除后减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最新
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最新(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最新,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案最新篇1一、情境引入1.我们以前学过元、角、分的知识,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并把它写下来吗?2.板书:6.11仔细观察这个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什么数呢3.这种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4.揭示课题:认识小数二、探究新知1.小数的认识观察情境图板书:买文具让学生看买文具情境图,在小组里自由的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在班内汇报交流,让学生读出小数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A.认识小数点引导学生说小数特点,是补充:这个数中的点叫小数点。
板书:小数点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3、5、15、25等数都叫整数,像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数0.50、1.06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B.认识小数的三个部分我们可以把小数分成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右边的是小数部分。
板书:1 . 06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2.小数的读法让学生再赌一赌“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师板书:0.50读作零点五零3.小数可以表示什么? 在本课中,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A、我们知道了数学课本的价钱是6.11元,它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B、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C、班内交流:6.11元表示6元1角1分。
生说想法,师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D、让学生说出每件商品的标价所表示的意义。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生独立思考后在书本上填出答案,然后在班内反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文具
(元)
3-10÷5 想一想:先算什么?为什么?
=3-2
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1 (元)
答: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 1 元。
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哪种做法对?说一说。
不参加运算的部 分要抄下来,等 号前后应该相等。
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三、达标检测
[教材P6 练一练 第1题]
6+4=10(元)
18元 6元 4元
18÷3+ 4 想一想:先算什么?为什么?
= 6 +4
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 10 元。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尝试思考,独立完成。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原价-现价=便宜的钱数
10÷5=2(元) 3 - 2=1
1. 买2个奶油面
包14元。
买1个巧克力 面包5元。
买3个火腿面 包12元。
买1个奶油面包和1个巧克力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14÷2+5
=7+5 =12(元) 答:一共需要 12 元。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教材P6 练一练 第2题]
4+24÷8 =4+3 =7
72÷8-3 =9-3 =6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
买文具(1)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每从本图算中术你本知现道价了比哪原些价数便学宜信多息少?元?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本作文本的价钱+1本英文本的价钱=总价钱
18元
作文 作文 作文
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作文 6元
18÷3=6(元)英文10元 4元5-8÷4 =5-2 =3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文具》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文具》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文具》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以买文具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对进位和退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并能在计算过程中正确进行进位和退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展示,让学生了解买文具的过程,引出加减法的计算。
2.讲解: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3.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的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买文具需要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等。
5.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记忆。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意义:两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意义:两种物品合起来,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时,从上一位借一当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买文具(1)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买文具(1)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买文具(1)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章第三节,主题是“买文具”。
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买文具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买文具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文具盒、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文具盒,引导学生思考文具盒里的文具数量和价格。
2. 讲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讲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步骤,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3. 解决买文具的问题:给出一个买文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答案。
4.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步骤:示例:35 7 = 28步骤:35 7 = 282. 买文具的实际问题:示例:我有30元,买了一支铅笔5元,还剩多少元?答案:30 5 = 2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我有28元,买了一支铅笔8元,还剩多少元?2. 我有45元,买了一支铅笔9元和一本书12元,还剩多少元?2. 答案:1. 28 8 = 202. 45 9 12 = 2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买文具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买文具问题,例如买多支文具,或者涉及到折扣等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小明去文具店买铅笔,铅笔的价格是5角,小明给了售货员1元,那么售货员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呢?这个案例展示了人民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买文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文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民币和购物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成果展示:每个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理解货币的换算关系,如1元等于10角,10角等于5个2角等。
-在计算总价时,能够熟练进行货币的组合和拆分,进行正确的加减运算。
-在模拟购物中,面对多种物品和不同面值货币,学生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心理运算和决策。
-解决实际购物中的找零问题,特别是当找零金额不是整数时,如何处理。
举例:针对货币换算这一难点,教师可以设计换算游戏,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直观感受不同面额之间的换算关系。在购物模拟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总价和找零,例如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从而突破计算难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买文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买文具》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会“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一:除加的运算顺序问题导入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教材5页例题)1.观图,读题,理解题意2.探究解题方法笑笑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求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就要知道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各多少元。
已知1本英文本4元,1本作文本的价钱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求出1本作文本的价钱。
3.列式解答(1)分步计算。
①先求1本作文本的价钱:18÷3=6(元)。
②再求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的价钱:6+4=10(元)。
(2)列综合算式:列式为18÷3+4或4+18÷3。
4.探究18÷3+4和4+18÷3的计算方法(1)计算方法:这两个算式中,一个除法在前,一个除法在后,但不管除法在前还是在后,算式表示的都是求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因此都要先求1本作文本多少元,即都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2)计算过程。
18÷3+44+18÷3=6+4=4+6=10=105.解决问题18÷3+4=10(元)或4+18÷3=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知识点二:除减的运算顺序问题(1)导入算术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教材5页例题)过程讲解1.读题,理解题意已知条件:算术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
所求问题: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2.明确解题思路要想求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必须先求出每本算术本现价多少元,现价5本10元,先用除法计算出现在1本的价钱,再求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包括的内容有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也为后续学习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做铺垫。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都是以一个个情境来导入教学,《买文具》创设了“买文具”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通过“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和“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这两个问题,列出了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在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学生实际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同时还具备提出简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对于“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和带小括号的算式,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3.困难分析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难:运算顺序不准确、脱式计算得数不准确、书写不规范、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没有看清楚不认真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大问题一:
出示情景图,说说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并收集学生的问题,把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大问题三:
解决问题“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完成。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通过交流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了新的知识。
三、深度分析
大问题四:
观察以上的综合算式,在脱式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并介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学生在找齐数学信息后,自由汇报,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鼓励学生提问题,只要提出合理的问题,都要给予正面的评价,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引发思考
大问题二:
解决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钱?”
能用列算式的方法算一算吗?
根据收上来的问题,再提出大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研究该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玉律小学
班级
三(3)班
学科
数学
课题
买文具
教时
2
日期
一、教学目标:
总目标: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递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掌握该单元的知识结构,以后为后面的课提供用结构的经验。
学生对综合算式进行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全班尝试并总结出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
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及运算顺序的强化应用。这样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感受,同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引导,也是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奠基石。
四、拓展应用
大问题五:
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让学生对整个过程的学习进行升华和深入探究,巩固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明晰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在活动中注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学生会分步列式,可能会出现综合算式,对于综合算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同学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算法,讨论列算式的解决方法。学生对自己的列式进行订正反馈。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用画图等方式帮助理解)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情境和实际学习经验探索出除加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思维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